最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论文资料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一、引言中国经济发展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1. 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以高速增长著称。
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GDP)稳步增长,年均增速超过6%。
这得益于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2. 产业结构:中国经济由传统的农业主导向以创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结构转变。
创造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出口贸易,而服务业的增长则提升了国内消费需求。
3. 城乡差距: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仍然存在。
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相对发达,而内陆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投资和支持,以实现更加均衡的发展。
4. 收入分配: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富裕阶层的收入增长迅速,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相对较慢。
应采取措施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1. 环境污染: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代价是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
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应加强环境保护和减排措施,推动绿色发展。
2. 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带来巨大压力。
应加强养老金制度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 创新能力:中国经济发展仍然依赖于技术进口和摹仿创新,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培养创新人材,提升中国的创新能力。
4. 金融风险:中国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债务问题和影子银行的隐患。
应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对经济稳定的影响。
四、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1. 内需驱动:中国经济将逐渐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驱动。
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和消费需求的增加,内需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 服务业升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服务业将迎来升级和创新的机遇。
中国经济发展的论文精选
中国经济发展的论文精选中国经济发展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本文选取了几篇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的成就、困境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及影响》这篇论文主要研究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社会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作者指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政府推动的改革开放政策、专注于制造业的发展、强大的人力资源和市场规模等。
此外,中国经济增长还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环境和全球经济的问题,如资源和环境压力、社会差距扩大等。
因此,中国需要继续进行结构性改革和可持续发展,以应对这些挑战。
二、《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创新和创业》这篇论文探讨了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创新和创业的重要性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认为,创新和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要动力。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创新和创业,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支持企业家和创业者。
然而,中国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环境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科技创新和高端人才引进不足等。
因此,中国需要继续加强创新和创业的支持,并改善相关的制度和环境,以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振兴战略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这篇论文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当前重点推动的发展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改善农民生活和推动农村社会治理。
通过农村产业升级、农民收入提高和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等措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乡村振兴战略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城乡差距、农民技能培训和农村金融服务等问题。
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四、《中国参与全球贸易的影响及对策》这篇论文探讨了中国参与全球贸易的影响及相关的对策。
作者指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进出口国,对全球贸易有着重要影响力。
中国经济发展的论文精选9篇
中国经济发展的论文精选9篇。
大张旗鼓地宣传双阳经济建设、招商引资成果,让人们从希望中振奋精神、增强信心。
篇一我们除了在广播电视新闻中及时宣传报道双阳经济建设成果和招商引资情况外,还在电视台开辟专栏进行系列宣传,对重点名牌企业进行跟踪报道。
我们曾多次录制播放了阳阳矿泉水、一心药业等企业生产情况,以引导外资投入。
对水泥厂、啤酒厂等企业进行全面宣传报道,鼓励企业为双阳经济发展做贡献。
我国煤炭经济发展策略篇二(一)对煤炭行业进行有效地调整规划要保证我国煤炭经济持续发展,就需要对我国煤炭行业进行有效调整规划,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在对煤炭行业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要立足于当前实际市场需求,结合科学发展观念进行调整,优化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结构,使其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行转变,对于那些不符合安全标准小煤矿要进行严格取缔,确保我国煤炭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二)增强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煤炭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增强环保意识来促进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煤炭企业要加强全体员工环保意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来调整和改善煤矿作业形式,使其朝环保作业方式发展。
另一方面,在实施环保措施过程中要严格取缔粗放型经营煤炭企业,通过加大煤炭产品科技含量来增添煤炭产品附加值。
此外,还要加强对煤矿工人作业过程监督,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煤矿开采工作。
(三)深化煤炭企业内部要提高我国煤炭企业市场竞争力,就需要对深化我国煤炭企业内部,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来保证煤炭企业顺利发展。
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上,要完善法人结构、建立有效管理决策机制,通过打破地域限制,改变分散格局不利影响来发挥大型煤矿企业特殊优势,从总体上增强煤炭产业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也要注意拓展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以新闻为主导,以专题、专栏为辅助,全面宣传双阳经济建设发展成果。
篇三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要盯住双阳经济建设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捕捉经济信息,把双阳经济建设最新消息告诉听众和观众,让市民在最短时间内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经济建设情况,电台、电视台都要继续办好经济建设方面专题和专栏,要系统地宣传区委、区政府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中国经济发展的议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的议论文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一直以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增加为代价,这势必在未来的发展中带来极大的阻碍。
以下是XX为您整理的中国经济发展的议论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中国经济发展的议论文【一】政治、经济、文化,勾勒出一个强国发达的轮廓。
展望未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如何从“大”变“强”,主要依靠经济的增长与军事实力。
在改变自身的同时,要借助外来优秀的力量,吸取超级大国——美国,势力背后的支持与发展之道。
中国大多数的企业都是合资企业,我们应当考虑,韩国有samsung,现代汽车,起亚汽车在街上随意驰骋;德国有adidas,宝马或奥迪汽车让你不惜重金购买;日本有Panasonic,街上来十辆汽车有五辆准是日本汽车。
而我们中国有什么呢?无非是外资或合资的企业,才使中国的GOP拥有2万亿元。
几十年后的今天,还能看到多少家自主企业?在广告中,外国进口,xx公司打造的商品让大多数消费者疯狂抢购,但是那些国产的商品还静静的在货架上了望,为什么我们对国货产生了坏印象?因为我们应改变消费观念,那些进口商品中,价格高不代表什么,我们要找到自己中意的优质商品,支持国货,才能让国家更富强!中国经济发展的议论文【二】对于经济,我有一些想法,也许想法不对,但我还是想说。
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经济的上升都离不开——消费。
不同城市消费力是不同的。
之所以不同,就因为它们经济差距的关系。
消费力是经济的重心,也是经济的源头。
早在1929年的那次经济风暴中,美国经济的下滑,其中的原因还是消费力。
美国人的消费力下滑导致产品大量积堆,其产品最后不得抛入大海。
消费力的强弱也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
最近的旅游业的兴起,就是促进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标志。
法国的经济危机,旅游业就是帮助它们度过经济危机的最好工具。
旅游业的发展也正是消费力的提高。
可以说经济来源于消费,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其实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经济;奥运会、世博会……等。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中国经济发展论文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术性论文。
本文将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情况、主要经济指标、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情况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本文将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就业状况、消费水平、居民收入等方面分析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超过6%,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就业状况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多。
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收入逐渐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二、主要经济指标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国经济的主要经济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指数、投资增长率、出口和进口等方面。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过去几十年里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目前已超过13万亿美元。
消费指数反映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中国的消费指数持续增长,显示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强。
投资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投资活动的指标,中国的投资增长率向来保持在较高水平。
中国的出口和进口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显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活跃程度。
三、经济结构调整中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措施。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四、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本文将探讨中国在科技创新、人材培养和创新环境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设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
同时,加强人材培养,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材。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
美国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欧洲国家首当其冲,席卷希腊、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家的财政危机也印证了这种后续效应。尽管德国作为欧元区主力,依靠厚实的工业底蕴,依然维系着欧盟的统筹发展,但中短期内也无法改变低通胀给整个欧盟带来的经济增长压力。中国经济在2022年制定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尽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投资方向及落位的偏差,但很大程度上也避免了中国经济在当时的不利形势下陷入泥潭,此点从2022―2022年我国的GDP增速中可见一斑,分别为11.4%、9%和8.7%(见图1),依然维持了较快的增速,但至2022年止整体处于日渐下降趋势。
基于国情的不同,分析我国经济新常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较长时期内具有共性的经济常规状态
常态意味着在未来一段较长时期内,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将会持续存在。改革开放及中国入世为我国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世界市场给予中国经济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现阶段,其作用都随着边际递减效应达到一个低临界值,阶段性的改革红利、自然性的人口红利、突飞性的市场红利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都已经大大降低,这也决定了过去三十几年,依靠要素不断的投入、经济规模效应、低成本扩张等一定程度上的野蛮式增长在现阶段已经不可持续。在世界经济普遍面临发展动力不足、消费浪潮缺失、重大技术革命未现的情形下,环境污染、资源受限的问题便更加凸显,从而对各国经济增长与发展造成重大制约。
此外,我国幅员辽阔,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突出。东部发展居于领头羊地位,部分省市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而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地区大开发及东北老工业区振兴依然是协调区域平衡发展的关键。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新型城镇化的步伐有所放缓,这些都使得提高居民人均收入会成为新常态经济面临的巨大考验。
最新经济发展的论文
经济发展的论文近几年来, 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也不断增强。
下面是我们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发展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文一:嘉兴市海洋经济现状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陆地资源的逐步短缺,海洋开发与利用逐渐成为沿海各省、市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本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调查嘉兴市海洋经济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政府制定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政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嘉兴; 海洋经济;对策嘉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域,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使嘉兴市成为全省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为嘉兴市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1嘉兴市海洋经济现状近年来,嘉兴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大战略,切实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实施滨海开发战略,积极发展临港工业和滨海旅游业,加快港口开发,海洋经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2 年嘉兴市海洋经济总产出达1366.26 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为402.91 亿元。
2嘉兴市海洋经济存在的问题2.1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目前嘉兴海洋经济仍处于粗放型开发为主的初级阶段,产业发展不够协调,质量和水平较低,缺乏海洋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在海洋经济的总量、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资金投入、政策力度等方面,嘉兴市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海洋资源的直接开发,以初级开发为主。
海洋渔业以捕捞和养殖为主,而作为附加值的深加工还很少。
港口开发中公用码头能力不足,数量偏少,信息化管理技术跟不上,专业化码头尤其是专用集装箱码头数量少,无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配套港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港口资源可开发利用程度来看,都亟待改善。
特别在城市后勤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使得人才的汇集速度赶不上港区的速度。
中国经济发展的论文精选
中国经济发展的论文精选1. 绪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增长,中国已经从一个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一个开放、市场化的经济体系。
本论文将选取几篇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2. 内需拉动的重要性中国经济发展依赖于内需的增长。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研究》这篇论文中,作者研究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内需拉动作用。
他们通过分析城镇化进程对居民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影响,得出了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结论。
因此,加强城镇化进程,促进居民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 外贸发展的影响中国的外贸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这篇论文中,作者通过构建相关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外贸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继续加强外贸合作,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科技创新的推动力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在《中国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这篇论文中,作者以中国企业创新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对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和推动结构变革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因此,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5. 区域差距的挑战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区域差距的不断扩大。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这篇论文中,作者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研究表明,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可以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促进整体经济发展。
6.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在《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研究》这篇论文中,作者探讨了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问题。
区域经济学论文范文3篇
区域经济学论⽂范⽂3篇区域经济学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厦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摘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
厦门在新⼀轮跨越式发展中,应坚持新型⼯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着⼒提升第⼀产业,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新型⼯业化;产业结构;厦门[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
厦门在新⼀轮跨越式发展中,应当坚持新型⼯业化发展道路,在优先、快速发展⼯业的同时,带动第三产业,提升第⼀产业,使现代服务业和农业的劳动⽣产率得到迅速提⾼⼀、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制造业是⼯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导⼒量,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综合实⼒和国际竞争⼒的重要标志。
先进制造业主要是指以先进制造技术为主要⽣产⼿段的制造业,⼀般说来,其具有三⼤特征:⼀是科技含量⾼;⼆是⽣产效率⾼;三是创新能⼒强。
对于厦门来说,发展先进制造业⾸先是适应了先进⽣产⼒发展的时代要求;其次,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快速发展⼯业、推进新型⼯业化、建设制造业强市的必然选择;再次,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构建“厦门制造”、实现新⼀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可以说,没有强⼤的先进制造业,就失去了⼯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动⼒源,就难以提前基本实现⼯业化和现代化,也就难以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中⼼城市。
1、做⼤做强三⼤⽀柱产业。
厦门特区经过⼗⼏年的发展,⽬前已基本形成了电⼦、机械、化⼯三⼤⽀柱产业为主的制造业结构体系。
综观厦门制造业,具有以下三个⽅⾯的明显优势:⼀是较强的⽐较优势和后发优势。
厦门作为我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对外、对内开放程度居于全国前列,尤其是利⽤外资⽔平较⾼、对外贸易活跃,加上四通⼋达的海陆空⽴体交通运输⽹络,以及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使落户厦门的企业发展空间较⼤,整体竞争⼒较强。
同时,经过这些年快速发展涌现出的⼀⼤批制造业⾻⼲企业,如戴尔电⼦、⾦龙汽车、翔鹭⽯化等,也形成了较强的后发优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最新范文8篇)
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最新范文8篇)区域一体化是20世纪以来最具活力的区域经济现象,也是塑造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新阶段背景下,积极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总结了8篇“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范文”,以供参考和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最新范文8篇)之第一篇: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及完善策略探究摘要:微观层面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遵循。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逐渐走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
当前,日益扩大的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是制约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对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内涵,然后就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以及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完善策略。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突出问题,完善策略当前世界经济强国的发展都历经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较有典型代表的比如美国、日本、德国、欧盟等,并最终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了区域失衡发展问题的较好解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先后历经强调“均衡”“先富带后富”到当前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转变,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深入和不断调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以及日益扩大的区域发展差距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新阶段背景下,积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总结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探讨区域发展突出问题,找到完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解析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EconomyIntegration)根据“区域经济”界定不同,其具体内容也存在差异。
本文以中山大学陈瑞莲教授对经济区域三个层次即微观国内经济合作区域、中观区域经济合作区域和宏观的经济合作区域的划分为依据,探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微观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容,比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长株潭等。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地区经济进展论文范文精选3篇论文一、高校科技产业对地区经济进展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进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
要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进展的跨越。
目前,有近30所高校,其中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都是国际国内知名的高等学校,具有雄厚的科技实力。
由于历史的变迁,目前本市高校比较集中于的东北角(杨浦区)和西南角(徐汇区),在高校周边还积聚了不少科研单位,形成了较为集中的研究与进展氛围。
从1999年开始,市政府在浦东张江高新技术开发区实行新一轮政策聚焦,与GJ科技部、信息产业部、GJ 医药治理局等部门联手一方面吸引国外知名企业人驻,另一方面加大技术创新园区的建设,吸引高校、科研院所进人园区进展,加速了技术创新源泉建设。
与此同时,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在近几年先后成立了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大学科技园,兴办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引人风险投资等等。
高校科技产业在近3年内进展很快,已从产品经营提升到资本经营阶段,并形成了良好的进展势头。
目前,高校科技产业具有大、新、活的特点:大:即通过多年的进展和调整,已形成以上市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如交大南洋、复华实业、同济科技、交大昂立等。
其中交大昂立在1998年通过组合社会资本,经营规模迅速膨胀,从年营业额2亿元跃升到8亿元以上,保持了在保健品行业中l0年不倒的纪录。
新:即通过政府推动和引导,企业与高校合作新办了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本规模大、体制机制均有创新的科技企业,并显示出强劲的进展潜力,如复旦XX络、交大盈河、海鼎实业等。
活:许多已毕业的学子和留学生在母校周边,依托母校科技、人才优势创办了科技企业。
这类企业数量多,机制灵活,年轻人才在其中占多数,体现了高校周边科技产业旺盛的进展势头,如复旦金仕达、携程旅游XX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企业,其共同的特点是带着与高校周边地区结合的强烈愿望,在形势和政策的引导下,开始创办中小型科技企业的。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经济发展向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经济增长速度1.1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回顾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速度向来保持在较高水平。
特殊是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1.2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挑战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一些挑战,如经济结构调整、资源环境压力、人口老龄化等。
这些挑战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3 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趋势尽管面临挑战,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创新力度,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二、产业结构升级2.1 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已经浮现了一些问题,如过度依赖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等。
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2 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举措,中国经济正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2.3 未来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未来,中国将继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三、城乡发展不平衡3.1 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向来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城市发展较快,而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
3.2 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措施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城乡发展协调。
如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等,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3.3 未来城乡发展的趋势未来,中国将继续推动城乡发展协调,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四、外部环境影响4.1 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经济发展参考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参考论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界对于其未来的走势以及发展模式也产生了广泛的讨论。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参考因素,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经济结构转型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出口和制造业为主导,但是这种经济模式已经面临了一些挑战。
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需要加快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以更多地依靠内需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被认为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科技投资国家,并且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同时,中国庞大的人力资源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但是,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的开发需要更加注重公平和包容性,以确保创新成果能够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三、环境保护与绿色经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过去的高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破坏。
因此,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并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然而,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四、开放与国际合作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开放战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等措施都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同时,中国也主动融入全球供应链,并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
这种开放的态度和积极的合作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发展参考论文以经济结构转型、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环境保护与绿色经济、开放与国际合作等方面为论述主线,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同时,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建设,同时注重国际合作和开放,以实现经济可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中 国经济发展参考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参考论文《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的腾飞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GDP)持续高速增长。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 GDP 年均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使得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其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从以农业为主导逐渐转变为工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
再者,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
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现代化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多个因素。
其一,持续的改革和开放政策是关键。
改革开放为市场经济注入了活力,吸引了大量外资,促进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
通过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其二,丰富的人力资源是重要优势。
庞大的劳动力队伍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同时,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得劳动力素质逐步提升。
其三,大规模的投资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政府在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的投资,改善了发展条件,为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其四,科技创新的作用日益凸显。
中国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在一些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变,如 5G 通信、电子商务、新能源等。
然而,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经济增长的环境压力逐渐增大。
传统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仍需深化。
部分产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仍有待加强。
此外,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探讨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经济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我国地域广阔,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差异性也较大,研究及探讨其经济特点、发展现状、政策影响等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论文主要内容1.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2. 区域经济发展因素分析3. 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对策分析4.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分析5. 区域内部财政收入分配分析三、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较落后。
合肥市、北京市等东部地区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均发生较大变化,而西部地区的天津市、乌鲁木齐市等地的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一些地方的经济特别是基础产业的发展方面表现的很不足。
四、区域经济发展因素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因素较为复杂,除个别市场因素外,还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税收政策、地方政府行为及资源禀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因素主要包括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等;税收政策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地方财政支出、财政补助政策等方面;资源禀赋因素的影响涉及地域区位、气候条件、地下资源等多个方面。
五、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对策分析我国政府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定,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系列规划,以及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扶持等措施。
但在政策实施中还可能出现面临资金紧张、地方政府行为不当等问题。
因此,加强区域协调、加大与基层若干政策实施力度等方面的政策调整仍需不断关注和努力。
六、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分析我国区域内部的不同城市间产业结构差异较大。
东部发达地区城市中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而西部地区城市则以第一产业的占比较高为主。
为了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要加强与实际经济现实情况协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七、区域内部财政收入分配分析由于区域经济差异性较大,不同地区之间的财政收入比例也不同。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论文范文【共5页】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论文范文区域经济发展论文篇1:《浅谈区域经济发展》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继续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在各种动力的推动下猛烈发展。
近来,科学技术、人才资源、教育化、产业化等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找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人口数量;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基本上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及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却日渐突出。
区域经济发展是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要素在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所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一)自然因素。
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构成及其分布状况,对经济发展关系极大。
(二)人口数量与人才数量。
人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统一,人口发展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相适应。
一方面,人作为生产者,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一定的人口数量是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适当的人口增长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另一方面,人作为生产者又是有条件的,不仅要同生产资料相结合,还要受年龄、体质和技能的限制。
(三)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文化教育。
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是通过人力投资实现的,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力投资,一是智力投资。
教育是对人的智力投资,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各种途径中最重要的途径。
教育虽然不能直接提供产品,但能提高生产产品的劳动者的智力素质和思想素质,从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源泉。
尤其在当代,如果说科学技术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那么,教育则是推动这个火车头的动力源。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一)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自然资源制约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自然资源包含着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内容,丰富的优质的资源,能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从而也使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有一个稳定的基础;反之,资源短缺,开发利用难度大,而且质量差,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限制,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经济增长质量逐步提高
从经济增长的质量来看,该地区的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就业机 会等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研究不足之处
要点一
数据来源有限
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制,本研究只采用了近十年的经济数 据进行分析,可能无法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的全貌。
要点二
指标选取不够全面
在分析经济增长质量时,只选取了财政收入、企业利润 和就业机会等指标,可能忽略了一些其他重要的因素。
VS
地区经济发展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国家 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研究 中将针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经济 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 践指导。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揭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制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提供理 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篇
2023-10-29
目录
• 引言 • 地区经济概述 • 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 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 • 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依然是 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 问题。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 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 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严 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因此,研究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区位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基础设施建设
发达地区具备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 ,如交通、通讯、能源等,为经济
活动提供良好的支撑。
创新驱动发展
发达地区往往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 培养,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产业升级 和转型,提升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论文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姓名:准考证号:身份证号:联系电话: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摘要:长期和稳定的经济增长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呈阶梯式增长,引起国际范围的高度关注。
与高速经济增长相对应的,是随之而来的增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十一五”规划强调走自主创新之路,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的战略重点,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
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认真分析经济增长的方式和实现条件,根据国情选择切合实际的经济增长道路。
[关键词]:内涵理论增长方式存在问题科技创新结构调整。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及其理论渊源理解经济增长的内涵应从增长的机制和路径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从增长机制的层面看,经济增长有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之分。
从增长路径的层面看,经济增长有外延型和内涵型增长的区别。
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针对经济增长的机制,但也涉及经济增长的路径,两者是有机结合的。
从经济增长机制看,相对于资源的使用,存在着“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
“粗放”或“集约”概念,起初应用于资本主义农业生产中,后来才扩大到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增长中。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级差地租时,就阐述了“粗放耕作”和“集约化耕作”两种农业生产方式,以此将“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区别开来。
历史地看,可耕地扩展的有限性,是促成农业部门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重要经济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内容,从来就是与资源有限性直接相关的。
当代意义上的“粗放型”和“集约型”概念,是扩展了整个国民经济意义上的不同增长方式。
粗放型增长由于具有低质低效的增长特性,依赖于生产要素的扩张,而生产要素的扩张主要是在规模、数量、产值、速度和投入等方面,较少重视质量、效益和效率。
集约型增长由于具有高质高效的增长特性,依赖于现有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
提高生产要素效率主要是依托于科技进步、节约能源投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并在生产要素效率提高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产品竞争力,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程度。
从经济增长的路径看,经济增长总是表现为生产成果数量上的增长,生产成果的数量增长取决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生产规模扩大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又是不同的,因而经济增长有“外延式”和“内涵式”之分。
马克思在分析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时,针对固定资本折旧费用于扩大再生产的使用问题指出,折旧费既可以用来扩大企业规模,也可以用来改良机器,提高生产效率,“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涵上扩大。
”可见,经济增长所依赖的生产能力提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达到,一是更多地利用资源以扩大生产能力;二是提高生产效率以提高生产能力。
除了通过将固定资本折旧基金用于“外延式”或“内涵式”扩大生产这一路径外,还可以通过新增投资用于建立新企业或扩大与改造旧企业,前者为“外延式”,后者为“内涵式”,这是另一条路径,两条路径不应混同。
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就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过程,而不论这种扩大是从外延方面表现为在旧工厂之外添设新工厂,还是从内含方面表现为扩充原有的生产规模”。
在第二条路径下,“外延式”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内含(涵)式”增长也可能是生产效率不变下的生产规模扩大。
就是说,可以有“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长或“集约型”增长,也可以有“内涵式”的“粗放型”或“集约型”增长,例如建设宝钢就是“外延式”集约型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的路径,不仅取决于社会的物质资源状况、经济技术水平,也与生产的社会组织和合理安排相关。
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或源泉看,马克思将生产力归结为促进经济增长最基本的、最直接的和决定性的因素,而生产力的内涵又是丰富的,包括劳动力及其实际劳动、科学技术、生产对象即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以及生产的社会组织等。
经济增长不仅依赖于投入的增加,也依赖于要素投入的效率提高,提高要素效率必须靠技术进步,而且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
马克思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消耗的劳动量……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
“,技术进步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生产形式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强调技术进步的作用,也要重视生产的组织形式和社会形式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
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粗放型”增长方式。
在当前倡导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经济增长方式应增添新的涵义。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意味着要素投入方式由资本投入为主,向资本、劳动、科技投人为主转变;需求拉动方式由投资与净出口为主,向投资-消费-净出口拉动为主转变;投入产出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即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
经济增长方式必须适应生产的目的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成效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的验证。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已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
在集约型增长条件下,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不断缓解和克服经济增长的瓶颈。
据萨缪尔森分析:“美国产量增长的大约1/3可以归之于劳动和资本的增长。
其余2/3可以归之于教育、创新、规模效益、科学进步以及其他要素所导致的余留额”。
他看到了经济增长的内涵所在。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迫切任务。
应当看到,经历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目前已难以为继。
国际经验表明,用大量投资支撑的增长,很容易造成需求不足、产能过剩。
从微观角度看,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会造成相关产品的价格下跌、库存上升,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而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又会加大潜在的金融风险和社会就业压力;从宏观角度看,粗放型的高增长方式由于对能源的大量需求,往往产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不可再生资源耗费过度的现象。
一方面,粗放型增长造成资金要素投入大,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份额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下降,积累了大量风险。
另一方面,粗放型增长能源消耗高,我国近年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增长态势,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国内人均资源少,人均耕地、人均淡水资源和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占有量都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而国际上许多重要资源被少数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所垄断,资源产品的进口要受到运输能力等多方面制约,粗放型增长面临极大的资源压力和不确定性。
发达国家在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目前已在一些地方开始出现甚至集中出现。
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一些地方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下降,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必须立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以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可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实际效益较差,国有企业亏损面大,不改变这种状态,经济发展就很难良性和持久。
二是可以改善工业化道路的路径依赖。
长期以来,我国在工业发展上过度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搞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长,忽视现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内部管理,造成不少企业技术进步缓慢,生产能力闲置等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国彩电生产能力闲置比例为二分之一,家用冰箱为三分之二,汽车为四分之三。
这种现状迫切要求转变工业化发展道路。
三是可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
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国家对农业基建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已下降到3%~4%,远远低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10%以上的水平。
这说明工业的粗放增长实质上已挤压了农业,成为农业投入不足的原因之一。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应当改变长期以来农业未受应有重视、农业向工业提供积累的做法,而且工业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反哺和支持农业,从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此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将改善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传统的经济增长要靠大量的能源消耗来维持。
据统计,每增加一美元的生产总值,我国的能耗是日本的5倍~6倍,是美国的2倍~3倍。
资源的过量消耗,也会加剧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以集约型方式增长,资源消耗将会减少,环境污染状况将会得到改善。
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看,我国长期以来生产技术进步缓慢,产品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在国际市场上主要靠低价竞争。
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可以大大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更重要的是,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集约型增长方式有利于人们实现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收入增长,为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物质条件,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生态环境整体上比较脆弱。
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节约发展、循环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不断改善生态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人们提供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要求更加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轨道。
三、客观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中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中走的是一条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进步缓慢、产品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客观地看到我国在经济增长问题上的不足与差距。
一是我国目前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入的增加,仍具有较强的粗放型增长的特征。
很多产业仍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
据统计,2003年我国消耗的能源、原材料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煤炭占31%,发电量占13%,钢材占27%,铜占19.7%,水泥占45%,棉花占32.7%。
而我国GDP只占世界总量的4%,2001年我国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总数为8083万人,分别是美国、日本和德国的5.48倍、9.45倍和13.4倍,但制造业的增加值分别是上述三国的31.6%,50.6%和98.1%;我国钢铁工业的吨钢能耗比世界平均先进水平高出30%,除上海宝钢外,钢铁工业生产每吨钢的平均耗水量为15吨,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2.7倍。
与此相对应,我国的投入产出比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尽管由于人口规模不同,产业结构不同,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同,相互之间存在不可比的因素,但从很多技术经济指标的统计数字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摆脱粗放运行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