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疹伤寒医学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克次体病
3
编辑版ppt
包括:1.斑疹伤寒组:流行性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
2.斑点热组: 3.恙虫病组:恙虫病 4.Q热组:Q热 5.阵发性立克次体病组:
立克次体与细菌、病毒的异同点
细胞 细胞壁 胞壁酸 脂多糖 核酸成分 繁殖方式 培养基 专性细胞内寄生 光镜下 广谱抗生素
立克次体 细菌



豚鼠阴囊反应 (腹腔接种)
轻度阴囊发红
较稀,极少呈出 多数无疹 血性
很低
很低
1∶160 ~1∶640 阴性或低于 1∶160
阳性,抗体主要 为IgM
阴囊明显红肿, 睾丸也有肿大编辑版ppt
阴性,高峰在病 程8~10日,抗 体主要为IgG 轻度阴囊发红





DNA,RNA DNA,RNA
二分裂
二分裂
不生长
生长

不是
可见
可见
有效
有效 编辑版ppt
病毒
无 无 无 无 DNA或RNA 复制 不生长 是 不可见 无效
4
5
编辑版ppt
斑疹伤寒
• 流行性斑疹伤寒 • 地方性斑疹伤寒 • 属于:立克次体引起的立克次体病
6
编辑版ppt
流行性斑疹伤寒
定义:普氏立克次体以人虱为传播媒介所致的急性 传染病,又称虱传斑疹伤寒
1
斑疹伤寒
编辑版ppt
2
编辑版ppt
立克次体 • 1909年,美国病理学家霍华德·泰勒·立克次(Howard Taylor Ricketts)(1871-1910年)首次发现洛基山斑疹伤寒 的独特病原体并被它夺取生命,故名。立克次氏体 (Rickettsia) • 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 生物。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 核生物。一般呈球状或杆状,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主要 寄生于节肢动物,有的会通过蚤、虱、蜱、螨传入人体、 如斑疹伤寒、战壕热。 • 普氏立克次氏体、莫氏立克次氏体、立克次氏立克次氏 体、恙虫病立克次氏体
主要区别点普氏立克次体
有无流行性斑疹 伤寒往史
流行情况
无 流行性
莫氏立克次体 一般无
普氏立克次体 有
地方性或散发性 散发性
流行季节
冬春
夏秋
不定
传播媒介
体虱
鼠蚤

病情轻重
较重,神经症状 较轻
较轻
明显
编辑版ppt
20
流行性斑疹伤寒与地方性斑疹伤寒和复发
临床表现
12
编辑版ppt
潜伏期 10-14天(5-21天) 分型: 典型 轻型 复发型
13
编辑版ppt
临一.床典型表现
1.发热 急性起病,寒战,T39-40oC,先稽留热, 后为弛张热,持续2周。 伴全身中毒症状,剧烈头痛,全身肌肉 疼痛,面部及结膜充血。
2.皮疹 主要体征 (1)起病4-5天出疹,1-2天遍及全身,1周左右 消退。严重者手掌及足底均可见到,但面部无皮 疹。 (3)大小形态不一,约1~5mm,边缘不整, 多数孤立,偶见融合成片。开始鲜红色,压之退 色,以后为暗红色出血性皮疹,压之不退色,疹 退后有色素沉着,无焦痂。
四.流行特点 1.寒冷地区,冬春季多见。 2.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多见。
流行病学
9
编辑版ppt
人虱


人虱
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10
编辑版ppt
一发.发病病机机制 制和病理
1.病原体 →血管病变 2.毒素→ 毒血症→ 变态反应
血管炎 立克次体→小血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繁殖→血管病
变 入 局部
周围血管炎 血 局部繁殖(丘疹、焦痂、溃疡) 立克次体血症 脏器内皮细胞 脏器病变
17
编辑版ppt
临床表现
6. 其它
尚有咳嗽、胸痛、呼吸急促、恶心、呕吐、纳减、 便秘、腹胀等,偶有黄疸、发绀、肾功能减退 。
18
编辑版ppt
临床表现
二.轻型 多散发 表现: 1.病程短。 2.T<39 oC,持续8-9天。 3.全身症状轻,头痛和全身疼痛明显。 4.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少见 5.可有少量充血性皮疹或无疹
特点:稽留高热、剧烈头痛,皮疹、中枢神经系统 症状、肝脾肿大,病程2-3周
7
编辑版ppt
病原学
普氏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1.G-短杆状或杆状,有细胞壁 2.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和繁殖 3. 立克次体抗原: (1)可溶性耐热型特异性抗原:组特异性抗 原,区分斑疹伤寒与其它立克次体病 (2)不耐热型特异性颗粒抗原:种特异性抗 原,区分两型斑疹伤寒
14
编辑版ppt
流行性斑疹伤寒 皮疹
15
编辑版ppt
16
编辑版ppt
临床表现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且很早出现,剧烈头 痛、头晕、耳鸣,听力下降,谵妄、狂燥、手颤、 脑膜刺激征。
4.90%脾大,少数肝大。 5.心血管系症状 :体温与脉搏成正比。有中毒性
心肌炎时可出现奔马律、心律失常等。休克或低 血压乃失水、微循环障碍。
19
编辑版ppt
临床表现
三.复发型 1.有斑疹伤寒史 2.特点(1)无季节性,散发。
(2)轻型经过,毒血症及中枢神经系统症 状
轻。 (3)弛张热 ,热程短(7-11天)。 (4)无疹或稀少疹 (5)合并症少,病死率低。 (6)外斐氏反应常(-),但补体结合试验 常(+)。
流行性斑疹伤寒与地方性斑疹伤寒和复 发型斑疹伤寒的区别
8
编辑版ppt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病人是唯一传染源, 传染期:潜伏期末→热退后数天 可长期隐伏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复发
二.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人虱,主要是体虱 生活史:人→人虱→虱粪→搔抓、叮咬→人体 少数经呼吸道、眼结膜感染。 喜生活于29℃,易于传播
三.易感性 1.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但发病以20-30岁 青壮年最高. 2.复发型(少见)
型斑疹伤寒的区别
主要区别点
流行性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 复发型斑疹伤寒
热程
12~18日
9~14日
7~11日
皮疹
多,遍及全身, 瘀点样
病死率(未受特 较高 效治疗者)
外斐试验(OX19)强阳性, 1∶320 ~ 1∶5210
补结试验(相应 阳性,高峰在病 颗粒性抗原) 程12~16日,抗
体主要为IgM
释放毒素 全身毒血症状
11
编辑版ppt
发病机制和病理
二、病理 基本病变:小血管炎:增生性血栓坏死性小血管炎 典型病变:斑疹伤寒结节:增生性血栓性坏死性小血
管炎, 其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形成立克次体肉芽肿。 皮肤:皮疹 心肌:心肌炎 肺:间质性肺炎 肾: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 肾上腺:出血、水肿 脑、脑膜:斑疹伤寒结节 脾:肿大,单核-巨噬细胞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