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导学习型教学案_1
八年级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戊戌变法事件。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阅读“公车上书”一目,做1—6小题。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年,当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和,邀请各省参加科学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反对和请求。
3、公车上书后,和创办。
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继续宣传。
4、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5、维新派组织,标志着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6、强学会的机关报是。
(阅读“百日维新”一目,做7—15小题。
)7、戊戌变法的时间是,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
由于这一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又由于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
9、在戊戌变法的内容中,直接触及了顽固派利益的是。
10、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以为首的派,发动了。
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逃往国外,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11、“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这句话是说的。
12、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13、戊戌变法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14、强学会属于阶级政治团体。
15、戊戌政变时,表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维新派人士是。
四、小组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1、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2、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谭嗣同的死值得吗?五、达标检测(一)、夯实基础。
戊戌变法教学案
戊戌变法教学案第一篇:戊戌变法教学案戊戌变法教学案一、内容标准.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问题探究.分别从戊戌变法前中国社会、经济、思想领域来分析变法的历史背景?2.列表简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3.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列表整理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从百日维新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的比较以及百日维新的结果等方面去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内容特点政治经济军事文教4.从政治改革、救亡图存、思想解放等角度,归纳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政策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史论共享.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康有为一方面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另一方面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并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
梁启超明确提出了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
严复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百日维新的主要特点: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加政治的可能性。
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
3.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戊戌变法(导学案)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1分)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太二世采取了什么措始?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3分)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三,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4分)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教
废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人留学;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
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军事
按西法武装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
增强国防力量
3、失败:戊戌政变
四、变法失败原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历史意义
1、进步性:
(1)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2)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性质)
(3)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最大功绩)(4)客观上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2、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①缺乏坚持的组织领导。②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皇帝。③企图用“和平”“合法”的手段。
3、教训: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半…的中国行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曲折。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何在?
【知识梳理】
一、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1、社会基础:甲午战争失败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戊戌变法导学案
戊戌变法导学案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自1898年庚子中国爆发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的戊戌变法开始推行,力图改革政治体制、教育制度、军制等方面,以振兴中国社会。
本次导学案将从政治、教育、军事等多个方面,逐步展开,带领读者深入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推行过程以及影响。
一、背景1. 中华帝国的陷入与落后- 描述中华帝国在19世纪末的面临的诸多问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退步;2. 外国列强的侵略与革命思潮的涌动- 引导读者认识到外国列强的掠夺和侵略对中华帝国的冲击,以及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人民自身的问题和对革命的渴望;二、政治改革1. 改革思想的兴起- 描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对传统封建政治的质疑,并提出改革的思路和目标;2. 戊戌政变- 介绍庚子政变的过程以及其对戊戌变法的重要意义;3. 推行政治制度改革- 详细描述戊戌变法的政治改革内容,如兴办议院、设立宪法、制定新法等;三、教育改革1. 旧式教育的弊端- 分析旧式教育对中国社会现状的维持和固化作用,以及对人民思想觉醒的压制;2. 推行新教育- 描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下的戊戌变法对教育制度进行的改革,如兴办学堂、制定新教育方案等;3. 教育改革的影响- 探讨教育改革对中国知识分子觉醒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四、军事改革1. 旧式军队的困境- 分析清朝旧式军队的弊端和困境,以及对外战争的失败;2. 推行新军- 描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戊戌变法中推行的新军改革,如军制改革、军队训练等;3. 军事改革的意义- 探讨军事改革对中国军队现代化的推动作用;五、戊戌变法的局限和失败1. 保守派的反对与动荡的局势- 描述戊戌变法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以及政治、社会环境的动荡;2. 变法的失败和影响- 探讨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以及对后续历史发展的影响;六、结语总结戊戌变法的意义和影响,提醒读者认识到改革不易的困难性,同时鼓励思考当代改革与发展的问题。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导学案
选修一专题九 《戊戌变法》导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知识梳理】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社会根源: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剧。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条件:维新思想的传播。
(1)产生: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 ①经济上发展 。
②教育上兴办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建立 的政治制度。
(2)进一步发展:康有为的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①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②思想特点:托古改制③作用: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
(3)声势日大:(甲午战后) ①主张:维新派提出了旗帜鲜明的 口号,明确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 。
②代表人物及主张:梁启超:思想核心是 。
谭嗣同:大声疾呼“冲决网罗”。
严复:宣传西学的方式是创办报刊、翻译西书。
影响最大的是 ,宣扬的社会进化论观点。
是“精通西学的第一人”。
二、目的:一方面是挽救民族危亡,一方面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三、戊戌变法的过程(1895----1898) 1、兴起——公车上书(1895)⑴直接原因:《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
⑵主要内容:②富国、养民、教民和改革内政——长久之计。
③模仿西方议会政治,提出设 一职。
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
⑶结果:由于保守派阻挠,“公车上书”未能递交到光绪帝手中。
⑷影响:①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
②他们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
③“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 理论宣传走向 。
2、发展——建立组织、创办报刊 (1)表现:①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如《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戊戌变法 教案一
戊戌变法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2.分析戊戌变法的意义、影响及其失败的原因。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过程、主要内容及影响。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甲午战争,让学生思考甲午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状况。
(2)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戊戌变法的过程(1)介绍戊戌变法的起因,包括民族危机、维新派的主张等。
(2)讲述戊戌变法的主要过程,包括变法的实施、戊戌政变的爆发等。
(3)分析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3.分析戊戌变法的意义(1)戊戌变法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2)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讨论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1)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观原因,如维新派的局限性、改革策略不当等。
(2)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外部原因,如列强的干涉、封建势力的阻挠等。
(1)从戊戌变法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2)如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避免类似戊戌变法的失败?6.课堂小结(1)回顾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意义、失败原因及启示。
(2)强调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7.作业布置(2)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如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推进改革。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戊戌变法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意义、失败原因及启示,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氛围。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避免对戊戌变法的过分美化,理性看待历史问题。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戊戌变法纪念馆,加深对戊戌变法的认识。
2.开展课堂辩论,让学生就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进行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8课戊戌变法教学案_1
第8课戊戌变法教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
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二、前置自学:①背景:1895年春的签定。
.“公车上书”②人物:和联合各省的举人,上书。
③影响:揭开了序幕。
戊①:介绍情况,宣传。
戌2.政治团体②强学会:是强学会的机关报。
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形成了。
变①背景: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
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②时间:至。
法3.百日维新③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等方面。
④结果:发动政变,被囚禁,等六人被杀,变法。
三、展示交流四、合作探究.戊戌变法是怎样失败的?为什么称为“百日维新”?.你如何看待“袁世凯告密,谭嗣同就义”?.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五、当堂测试单项选择直接引发“公车上书”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定B.“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c.德国“强租”胶州湾D.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揭开了维新变法序幕的是A.公车上书B.创办《中外纪闻》c.颁布《定国是诏》D.创办了强学会维新派最早创办的报刊是A.《万国公报》B.《时务报》c.《中外纪闻D.《国闻报》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B.创办《中外纪闻》c.颁布《定国是诏》D.创办了强学会在《时务报》上大声疾呼"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维新派人物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文廷式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根本原因是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 D.变法改革了祖宗的例律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A.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D.训练新式军队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其中“贼”是指A.盗贼B.外国列强c.清朝皇帝D.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下面是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的议论。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1
三、教法、学法: 1、教法:4环节教学法、情境模拟法、探究法、图片资料展示法 等。 2、学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学 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3、教学渗透点: 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树立科学正确的历史观。
4、教学资源: 教材、课件、网站资料。 5、板书设计: 见幻灯片
2、光绪帝按照维新派的意图,所颁布的法令有哪些主要内容来自法 令的颁布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精讲点拨二: 1、维新派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和舆论宣传,先后创办了多份报刊和 政治团体。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外纪闻》和强学会,强学会的成立标志 着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中外纪闻》是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政 治团体的形成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2、和学生共同阅读维新派与顽固派的对立观点并进行讨论:你同 意那种观点?为什么? 维新派:“无百年不变之法。”“能变则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 小变仍亡”。“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顽固派:“祖宗之法不可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分组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 戊戌变法法令内容,可制作一个表格,从政治、经济、军事、思 想文化等方面对各项内容逐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在讨论的基础 上——归纳这些法令产生的影响。并简单探讨变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戊戌变法导学案
开鲁三中导学案科目历史主备人审核人备课组课题7.戊戌变法课时1学习目标1.知道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掌握公车上书的影响。
2.了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及结果。
3.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一、自主学习:1、前提准备:(1)洋务运动的性质(2)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2、初识教材:阅读教材:快速浏览教材32页-33页正文部分,了解本课内容。
3、问题导读:(一)读文32-33页1-3自然段,完成(1)-(3)题(1)公车上书的时间、直接原因(背景)、经过、结果、影响分别是什么?(2)维新派的政治团体是________,机关报是《______》,后改名为《_____》(3)戊戌变法的指导思想(目的)、代表人物、领导阶级及其派别分别是什么?(二)读文最后两段,完成下面问题:(4)戊戌变法的时间________(5)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政治上:经济上:文化教育上:军事上:(6)戊戌变法的结果——二、合探解疑:祖宗之法变了,慈禧太后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等六人慷慨就义,后人称他们为“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1)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2)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这次变法却深入人心,结合变法内容谈谈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及性质。
三、效果检测:(一)选择题1.揭开戊戌变法序幕的是()A. 公车上书B.光绪帝发布变法令C.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D.戊戌政变2.康有为、梁启超倡导变法的首要目的是()A.挽救国家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C.推翻封建专制D.引进西方先进政治学说3.下列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是()①奕訢②曾国藩③康有为④李鸿章⑤谭嗣同⑥梁启超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④⑤⑥C.③⑤⑥D.①②④4.戊戌变法的内容中,能说明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是()①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②鼓励私人兴办公矿企业③训练新式军队④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活动与探究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戊戌变法导学案.doc
戊戌变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2、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学习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学习难点: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原因。
教学过程:基础知识梳理巩固:一、戊戌变法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百日维新(1)原因:诱因:(2)具体准备: a、1898年康有为上书(因,成为了)b、1894、4,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宗旨:、、。
(3)开始标志:1898、6、11光绪帝颁布诏书(4)、主要内容内容作用局限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改定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举办邮政;取消旗人特权,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文教废八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准许设立报馆学会;设译书局;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有利于的传播军事按西法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裁汰旧军增强国防力量二、戊戌变法的结果——以为标志,宣告了失败1、新政危机四伏(1)遭到许多读书人反对(2)强迫光绪颁布三条上谕,慈禧实际控制了权,做好了扑灭新政的准备3456学习目标:1、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2、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学习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学习难点: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原因。
教学过程:基础知识梳理巩固:一、戊戌变法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百日维新(1)原因:诱因:(2)具体准备: a、1898年康有为上书(因,成为了)b、1894、4,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宗旨:、、。
(3)开始标志:1898、6、11光绪帝颁布诏书(4)、主要内容内容作用局限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改定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举办邮政;取消旗人特权,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文教废八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准许设立报馆学会;设译书局;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有利于的传播军事按西法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裁汰旧军增强国防力量二、戊戌变法的结果——以为标志,宣告了失败1、新政危机四伏(1)遭到许多读书人反对(2)强迫光绪颁布三条上谕,慈禧实际控制了权,做好了扑灭新政的准备3456学习目标:1、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九 戊戌变法学习型教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九戊戌变法学案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九戊戌变法第一节酝酿中的变革课程标准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知识与能力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了解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
教学方法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习情境创设:“公车上书”“顽固派和维新派的论战”【自学评价】1.从19世纪下半叶起,变革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
2.________________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进程,同时,西方列强不愿看到中国被日本独占,掀起了一场________________的狂潮。
3.19世纪末,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得到了初步发展,________________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早期的一批维新思想家是从________________中分化出来的,他们认为西方的__________是最好的政治制度,主张自上而下的_________,对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
5.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批思想家。
其中,被称之为“火山大喷火”的是__________,被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人”的是____________,提出“民权论”的是__________。
6.维新派与顽固势力争论的中心是:要不要实行___________,要不要改变封建专制制度为___________,要不要改革封建的____________。
7.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发展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指______。
戊戌变法学习型教学案
戊戌变法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批判清政府祸国殃民的行径,对于它的“自救”本能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
[学习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公车上书?它的地位和作用怎样?2.公车上书失败以后,康有为、梁启超又为变法做了那些3.变法的时间、内容、意义各是什么?4.什么叫百日维新?维新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出卖变法的是____________5.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二)、问题探究.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2.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支持维新派的主张?3.维新派要杀的“贼”指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觉得“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5.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影响)是什么?(三)系统总结:时间人创办报纸政治序幕:公车上书准备变法内容经济组织强学会文化意义失败:戊戌变法变法失败说明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运动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四)巩固训练:、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宣统帝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A.甲午战争失败B.公车上书c.强学会的成立D.光绪帝下诏变法4.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A.开明地主B.民族资产阶级c.工人阶级D.农民阶级5.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A.资产阶级力量弱小B.光绪帝没有实权c.顽固派对变法阳奉阴违D.维新派策略失误6、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7、“戊戌变法”的实质是()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B、光绪帝为首的“帝党”与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的斗争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旧势力的斗争D、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斗争(五)、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材料,通过学生的口述、讨论,表演课本剧等形式,引导学生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历史意义和原因。
通过社会各派对变法的态度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三、教学过程
1.导入(中国近代史是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中国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经济上的探索--洋务运动,政治上探索--戊戌变法)。
2.根据自主学习提纲预习新课,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3.甲午中日战争后社会形势分析引入公车上书内容的学习。
运动序幕
4.资产阶级维新派为宣传维新所采取的措施。
(其中四个学生表演课本剧康有为与顽固派的驳斥,进一步让学生感受顽固派的强大,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
运动发展
5百日维新的内容及其作用(积极作用的学习,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运动高潮
6.戊戌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重点讨论分析谭嗣同)。
运动结果
7.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学生讨论总结完成)。
8.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9.戊戌变法失败给后人的教训。
运动启示
10.教师总结。
11学生做练习题。
《戊戌变法》教案1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
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落后挨打,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并一度形成波及全国的大规模运动。
(要求学生阅读29—3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公车上书1、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提示学生从条约危害性和“公车”爱国情感方面分析)2、为什么人们还同时要求变法?(提示学生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的内部矛盾、人民起义、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等方面进行思考)小结、过渡: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紧急关头,民族的精英分子总会登高一呼,力图扭转颓势。
所以,洋务运动刚刚失败,“公车上书”就接踵而至,它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沉闷局面,造就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
百日维新1、公车上书后百日维新前,康有为和梁启超有哪些主要的维新活动?(创办《万国公报》宣传变法,组织政治团体“强国会”,上书光绪帝等)2、光绪帝按照维新派的意图,所颁布的法令有哪些主要内容?(先组织学生集体朗读,然后讨论回答:A.怎样改革政府机构?为什么没有兴民权、设议院、立宪法等措施?B.在开办企业和新式学校方面有什么措施?能起多大的作用?C.在思想文化和国防军事方面有什么措施?引起哪些变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这些法令对顽固派作了重大让步,说明维新派没有实权,显得十分软弱。
戊戌变法 导学案
班级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学法 指导 新授课 姓名 主备人 序号 7
备注栏(教 师填写教 学活动设 计;学生标 注学习重 点及修改 错题)
戊戌变法
备课时间 2017 年 9 月 21 日
1、能准确说出: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历史基础知识。 2、利用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 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3、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学生自主探讨、师生互动探讨等开放式教法。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公车上书 1、背景 2、过程(时间 、地点 、人物 、内容 ) 3、意义(影响) 4、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如:创办《 》后改名为《 》 , 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5、建立团体,推动变法。如 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形成了。 二、 1、康有为三次上书,准备变法。 2、时间: 3、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百 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日 4、内容: ③思想上: 维 ④文化上: ⑤军事上: 新 5、意义:变法法令的颁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 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 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 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6、失败:变法遭到了以 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反对,变法失败, 等 为变法流血牺牲。历时 103 天,又称“______ _” 。 【达标检测】 1、揭开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成立
( ) C.时务学堂设立 D.《中外纪闻》创办
2、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此话出自 ( ) A.光绪帝 B.康有为 C.梁启超 D.李鸿章 3、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 ) A 挽救民族危亡 B 推动政治改革 C 发展社会经济 D 促进思想启蒙 4、在近代史上,有位皇帝曾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 ,为了挽救清王朝败亡的局 面也作出过一定的努力,这位皇帝是 ( ) A.乾隆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慈禧太后 5、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讨论戊戌变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光绪帝颁布变法令,实行变法 C.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 103 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6、为近代中国变法流血的第一人是 ( ) A.邓世昌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7、成为中国近代维新变法运动导火线的不平等条约的是 ( ) A 《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8、在“戊戌政变”中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口号 的是 A 谭嗣同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袁世凯 ( ) 9、 “无力回天” 说明了( ) A 戊戌变法的措施存在很大问题 B 戊戌变法法令得不到政府官员的支持 C 戊戌变法法令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D 戊戌变法失败了 10、19 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 A 推翻清政府 发动人民群众 C 建立共和国 D 挽救民族危亡 11、梁启超说: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 始也。 ” “大梦唤醒”的表现( ) A 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 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 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 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2、直接导致公车上书的事件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3、强学会的机关报是《 》 。 【拓展延伸】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布置作业】新课堂 课 后 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戊戌变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2、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学习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学习难点: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原因。
教学过程:基础知识梳理巩固:一、戊戌变法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百日维新(1)原因:诱因:(2)具体准备:A、1898年康有为上书(因,成为了)B、1894、4,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宗旨:、、。
(3)开始标志:1898、6、11光绪帝颁布诏书(4)、主要内容内容作用局限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改定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举办邮政;取消旗人特权,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文教废八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准许设立报馆学会;设译书局;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有利于的传播军事按西法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裁汰旧军增强国防力量二、戊戌变法的结果——以为标志,宣告了失败、新政危机四伏(1)遭到许多读书人反对(2)强迫光绪颁布三条上谕,慈禧实际控制了权,做好了扑灭新政的准备(3)“”事件使矛盾冲突白热化(4)慈禧与荣禄密谋;维新派求助在华列强,争取袁世凯2、戊戌政变:9月21日,_____________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重新训政,搜捕维新派。
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六人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新政内容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以保留外,其余尽数废除。
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主观:(1)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和软弱,这是根本原因。
(2)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人民群众,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寄予幻想(3)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
客观:(1)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变法触犯了顽固派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和镇压。
(2)袁世凯暗中告密,出卖了维新派。
(3)变法只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支持,各省官员阳奉阴违。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三、维新遗产、具备新意识的近代形成;2、国家的新政策,等自由,的风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各种、的创办,使文教事业发展;4、近代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城市,使人们的认知空间扩大;5、、等运动风起云涌,引领时代新风。
6、维新运动开创了,这是它贡献给时代,也是它留给后人的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
四、戊戌变法的评价、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运动,也是一次运动。
2、爱国性:以为目标,激发了中国人民的。
3、进步性:要求,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当时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进步的。
4、启蒙性:形成近代第一次,促使中国出现了新气象、新文教、新风气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情景模拟:结合课文P108的变法诏书分析:假如你是农民,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假如你是政府官员,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假如你是资产阶级,你对变法满意吗?合作探究二:材料十: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问题10:结合变法内容和材料十分析,新政未涉及维新派起初提出的哪些主张?主要原因是什么?合作探究三:难点分析:戊戌变法的特点。
合作探究四:材料十一:历史学家胡绳说“认为光绪皇帝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是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只是遭到了惨败,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
问题11:那么,光绪皇帝属于不属于维新派呢?合作探究五:无力回天六君子被杀后,时人评论“谭嗣同待死,杨深秀寻死”,你怎么看待谭、杨二位的献身精神?材料十三: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
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1898年11月25日)问题13:材料中反映维新派变法时存在什么问题?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维新派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探讨:一场成功的政治改革应具备哪些因素?(无固定答案)当堂检测:、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极大的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贺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
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
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梦蕉亭杂记》问:根据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1.揭开了维新变法序幕的是:A.保国会的成立B.公车上书c.颁布变法法令D.强学会成立2.1895年,由文廷式出面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宣传“中国自强之学”,参加学会的有:①维新派②地主阶级开明人士③洋务派④传教士⑤革命派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3.1898年,康有为等人组织保国会,其宗旨不包括A.保国B.保民c.保种D.保教4.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有A.裁撤部分中央机构B.设立议院c.制定宪法D.设立制度局主持新政5.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A.君主专制B.联邦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6.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这行立宪制度c.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D.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7.百日维新的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守旧势力的是A.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B.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C.裁撤冗员,澄清吏治D.精练陆军,改习洋操8.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的是A.形成了一批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B.革新了中国政治制度c.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D.起到了思想解放,开创时代新风的作用9.戊戌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A.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B.促进了思想启蒙C.推动了政治改革运动D.掀起了民族民主革命0.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是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解放课后巩固练习、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
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回答: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11-15BADAD6-20DcBBD答案:1、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
评价:变法以救亡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
依据:①日俄变法取得成功②中国风气未开。
(3)原因:维新派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维新派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
答案:变法过程:急于求成;内容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材料13答案: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