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合集下载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二、全面建设社义的十年(1956-1966)
成功的探索 失误——左倾错误 根因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大跃进运动 3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征:高 瞎 浮 共 影响: 经济比例失调 严破生态平衡; 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违背客观规律; 造成三年经济困难。
1中共八大
时间:1956年 内容: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意义:指引社义经建蓬勃开展
浮夸风 农业大跃进 大跃进时期的漫画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浮夸风 农业大跃进 大跃进时期的漫画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共产风”
鼓 足 干 劲 加 油 干
一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漫漫晃. --顺口溜
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 食209公斤,钢0.29公斤。 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 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这就是解放初期的基本国情。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
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 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得了人民的吃饭问题 ,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二、全面建设社义的十年(1956-1966)
成功的探索 失误——左倾错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大跃进运动 3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1956年 内容: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意义:指引社义经建蓬勃开展
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 主要矛盾来自工业大跃进---大炼钢铁
1958年大跃进口号:“一天等于二十年”要求:
3.一五计划(1953-1957年)

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人类现代化道路
西方模式:市场经济体制
新航路开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罗斯福新政
中国模式:计划市场结合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四大
苏联模式:计划经济体制
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 斯大林体制 56-57
பைடு நூலகம்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种个南瓜像地球, 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
地球又多一个洲,
“大跃进”歌谣像 一面镜子,折射出 那个狂热浮躁时代 的社会面貌、人民 心态。全国人民充 满幻想,在歌谣中 编造着亿万个美丽 的神话。 说说就真的能“跃进”吗?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 ” 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运动 八字方针 注意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
从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我们可以得到 哪些启示,以更好的建设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
• 启示
• ①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 ②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 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 • ④要正确分析国情,实事求是 • ⑤要让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历史再现:“可笑?可悲?” ——经济领域的“左”倾错误
看看总路线下的人民生活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现实还是神话?
当时的“卫星田”能 承受得住一位小姑娘 当时在高指 标、浮夸风 等的影响下, 农村虚报亩 产量,一亩 地的粮食产 量竟达到6 -13万斤
大跃进时期的漫画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公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核心: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特点: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中国现代史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过渡时期 (1949--1956)“一化三改”(1953—1956)
曲 (折19发56展--时19期76)全(面19建56设—社19会66主)义时期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 “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 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 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1956—1976年,中共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 程中有过哪些成功的探索和失误?其中的经验教 训有哪些?
二、曲折发展时期(1956--1976)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 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对点练习
1.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 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 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
C 不能造。”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政策: 和平赎买 ( 创举 ) 策略: 利用、限制、改造
形式: 步骤:
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国家资本主义—个别公私合营—全 行业公私合营
3.意义:
①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②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确立,为工业化的发 展开辟了道路。 ③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进入了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人口庞大,中 共没有能力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国将永 远天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不依靠资本家它 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2018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共31张PPT)

2018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共31张PPT)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走向社会主义(1949—1956)
1、过渡时期总路线
2、一五计划 3、三大改造
二、建设社会主义(1956—1976)
1、中共八大(1956)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3、1960年八字方针 4、文化大革命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走向社会主义(1949—1956)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解决矛盾,发展生产力
1957年11月6日,赫鲁晓夫的报告中提 出15年内赶超美国的口号。同时还宣 称:“我们有一切根据宣布共产主义已经 不是遥远的将来的事情了。”正在苏 联进行国事访问的毛泽东,也不甘落 后,提出中国在15年内赶上英国的宏 伟目标。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 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等口号。一场 “大跃进”运动在中国 开展起来。中苏两党在社会主义建设 方面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左倾竞争” 的局面。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上 提出“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 也是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 公私合营 的平衡发展和社会稳定。 工商业
影响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计划经济确立 工业化开辟道路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1956—1976)
1、中共八大(1956) 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是如何论断的?依据是什么? 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 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的矛盾。 依据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这一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教学提纲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教学提纲
❖ 这一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来解决这个矛盾,把 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三面红旗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58年八届二次)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 社会主义。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的对 社农 会业
主、 义手 改工
造业

有一位资本家,在
被问到为什么接受社会
主义改造的时候,他说
“是的,我是一个资本
家,但我首先是一个中
国人。”他历述作为一
个爱国的资本家,如何
梦想兴办工业,救国富
毛泽东接受工商界代表的报喜信
强;可是在旧社会却尽 受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
的压迫和勒索。然后他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面兴
1958年大跃进口号:”一天等于二十年” 要求赶英,超美,赛苏.向共产主义冲刺
为了提
供炼钢
原料,
大 许多人
炼 把家里
钢 铁 运 动
的锅砸 了,把 铁锹扭 弯,连
秤砣也
不放过。
大跃进时期宣传画
1958年,中共中 央号召全国人民 为生产1070万吨 钢而奋斗。各地 迅速组织起生产 钢铁的大军,学 校、工厂、机关。 农村、军队……几 千万人在钢铁生 产战线日夜苦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的曲折发展课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可国民党留 给我们的是一个满目疮痍、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如何收拾这个残局?
如何把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党开始领导了人民积极建 设社会主义,取得了哪些重大的成就,产生哪些 严重的失误?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主张。

(3)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实施:“一五”计划(1)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2)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成就(1)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误区警示]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但是并不等于中国实现工业化。

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工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过程3.结果: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4.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方法技巧] 图示法记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中共“八大”(1956年)(1)内容①基本形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建立。

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③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在“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2.“左”倾错误发展(1)原因: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2)表现①总路线: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②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即合作社的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3)危害①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

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③1956年,实行全行业的
(三)完成:
1.时间:年底,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意义: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
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一)中共“八大”:1956年
1.历史背景:在中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2.主要内容:①正确分析当前国内主要矛盾即先进工业国与之间的矛盾
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
之间的矛盾;
②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地从
3.意义: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在“八大”的指引下,
社会主义蓬勃开展起来
(二)严重失误:
1.原因:①根源:“左”倾错误;②缺乏经验;③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2.主要表现:
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
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②轻率发动以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为特点的人
民公社化运动
3.消极影响:
“左”倾错误迅速发展,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和
遭到严重破坏;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1959—1961年,我国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三)经济调整:
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十年国民经济损失5000亿元。

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引入:在第三单元,我们讲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建设,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讲一讲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是怎样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的经济建设又经历了怎样的调整与发展过程呢?......(阅读)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过渡时期总路线新中国成立后,建设一个怎样的国家就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那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又是如何的,国家经济建设的起点是怎样的?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战争有: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八年抗日,十年内战,经过这些,中国的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民生凋敝,经济残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内通货膨胀已经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

抗日战争爆发以前,100块钱可以买两头牛,到1949年解放之前,100块钱只能买一两大米的50万分之,也就是说100还买不到一颗米粒,物价平均上涨36807亿倍。

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而当时全国只有2万千米的铁路,只有一半可以可以勉强行车,13万多千米的公路,能够通车的还不到8万千米,当时外国人讥笑中国“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这就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点,可以说是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成为当务之急。

到1952年,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大量水利工程得到兴修,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交通运输也基本畅通并得到改善(青藏公路);大型企业开始投产使用;工商业也得到合理调整,国民经济基本好转,之后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目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中共中央提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直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高中历史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高中历史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调整国民经济的措施
“八”字分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1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 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的国家” 旧中国被外国人讥为“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 设的曲折发展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1
时间阶段:
新民主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49、10—1952、12)
中 国 现 代 史
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经济建设时期
(53、1—56、12)
曲折 发展 时期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 私有制经济 三大改造的完成,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 制经济 由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 主义制度的确立 92.9% 7.1%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商品零售额
100%
95.8% 4.2%
7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的探索
①中共八大 ②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经济开始好转 (1962年底) 调整任务完成 (1965年)
加工订货 统购统销
经销代销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17
大跃进时期的漫画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公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18
大 跃 进 时 期 的 漫 画
19
大炼钢铁——15年赶英超美
修建土高炉
19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

高一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高一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①原因:中央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特点:“一大二公”( 扩大公有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
③影响: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了
2.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3.影响:“左”倾错误发展是1959—1961年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国内形势:
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补充)
2.影响:在“八大”路线的指引下,

(二)探索中的失误——“左”倾错误初步发展
1.表现:三面红旗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①原因: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②提出: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
代销;后期公私合营(由个别行业到全行业)
3.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变化)
4.意义:

【课堂探究】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 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 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 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 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高度的创造热情,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该文
件发表于( A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知识点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84-85大字、小字和图文材料)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
默 地 注 视 着 我,我 想抚摸 你那没 有下巴 的脸
论从史出
第一,对于资产阶级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 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 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要在改造他们的同时, 给予他们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 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 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恰 当的政治安排。
B.导致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思考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在哪里?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
的规律。
㈢严重失误的原因:
⑴我们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⑵对社会主义建设艰巨性认识不够,急于求成,忽视 了客观规律。
㈣经验教训: 1、必须坚持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发展经
原因: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 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 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 力的作用。
影响: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 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4、特点: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强调农轻重比例关系
返回
3、“一五计划”------工业化的开端:
⑴制定: 1953—1957年,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 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
⑵成就: 提前完成;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中国工业化建设有何特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 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 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
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 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 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 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2)恢复经济的措施(1949年-1952年底)
①生产关系:
A.所有制:
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资产,建立国营经济; 农村:所有权--完成了土地改革;
6.经济建设的教训
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主要任务是发 展生产力,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加 以坚持,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 间的关系。 ②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 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 模式。 ③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 展规律。
第19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的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开端
1.建国初期经济恢复
(1)建国初期的经济基础 ①重工业:不能制造汽车、飞机、拖拉机;没有冶金
设备,矿山设备,大型发电设备;人均钢0 . 29公斤。
②轻工业:只有棉纺织业、丝织也、毛织业、面粉业 和卷烟业,产量很低 ③人均年收入:1949年,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 ④人均有粮食209公斤,
2.内容:
(1)对农业
采取引导农民走集体化 的道路,1953年试办初级社, 1955年在全国掀起兴办高级农 业合作社的高潮
1956年1月,北京召
开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 农民代表向毛泽东敬献喜报。
(2)对手工业
采取试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的办法,实现手工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粮 食 棉 花 钢产量 原煤产量 原油产量 发电量
(4)意义:
这些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基础知识一、伟大的复兴之路——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年)(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长期的掠夺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形势严峻。

2.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3.措施: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1)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国家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2)在城市: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②进行“五反”运动,建立工人对资本家的监督。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3)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粮食、食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目的是保障城镇农副食产品供应。

5.意义:经过3年努力,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3~1956年)1.新民主主义社会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底,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有以下特征: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

高中历史_必修二_第18课__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_必修二_第18课__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石油工业迅速发展;
(3)交通运输业成就巨大;
(4)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也有了显著增长。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中共“八大”
正确的指导思想
1956-1966年
八字方针 中央工作会议 社会主义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两 个 阶 段
1966-1976年
1960“调巩充提”八字方针 1958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58大跃进、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1961三年困难
两 个 阶 段
探索中的失误
1966-1976年 (文革十年)
三大改造
项目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改造方式
合作化途径:合作社, 合作化途径:合作社
目的
意义
策略
形式
为了适 ①社会主 应国家 义计划经 工业化 济在中国 的要求,基本确立。 早日建 成社会 ②为工业 主义。 化开辟了 道路。
a.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b.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
c.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三改” 农业、手工业、商业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过渡时期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956-1966年 (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十年)
正确的指导思想
1956年“中共八大”关于 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曲折发展
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今)
1949年10月----1952年底 1.1949年10月------1956年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 1953年-----1956年底 义社会过渡时期) (一化三改时期) 2.1956年-----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曲折发展 3.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 4.1978年-----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2、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 • 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 • 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 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 • C.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 • 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三个面向
3、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 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 城镇人口。其主要 目的是 D • A.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 B.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 C.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 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人民生活水平 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与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1956——1976年间中共制定了哪些 正确的方针,又有哪些失误?
中共“八大”
正确的指导思想
1956-1966年
八字方针 社会主义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两 个 阶 段
1966-1976年
探索中的失误 “文革”十年浩劫
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1953——1957)
克拉玛依 油田
长春一汽
鞍钢 兰州黄河大桥 西安第二 发电厂 武汉长 江大桥
武汉国棉 一厂
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以东北为中心。 【合作探究 2】 对比新中国成立之前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从工业建设成就的区域布局来看,有何特点? 从工业建设成就来看,优先发展什么 ? 重工业 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启示: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3.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1)背景: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历了持续三年的经济困难时期。 (2)内容: 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调整失衡的国民经济。 核心是调整 (3)结果: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 善。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项 目 粮 食 棉 花 钢 产 原 煤 1949 单位 1.1 亿吨 44.4 万吨 15.8 万吨 0.32 亿吨 比历史最 高下降 ↓75.5% ↓ 52.4% ↓ 83% ↓ 48% 1952 产量 1.639 亿吨 130.4 万吨 比1949增

↑49% ↑193%
三 年 困 难
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
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1966-1976) 经验教训: P84小字第一段说明什么?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 渐进,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启示? 2.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启示?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文化大革命的启示?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 主义思想路线;
第一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 主要任务: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材料一: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 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 . 29公斤。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 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 痛苦不堪。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 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 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 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材料二:1949年到1952年底,我们用三年时间完成了经济 的恢复工作:①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资产,建立 国营经济;②稳定物价,统一财经;③合理调整了资本主 义工商业;④恢复发展生产;这些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实施创造了条件。
比历史最 高增加 ↑9.3% ↑53% ↑46.2% ↑7.4% ↑21.9%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2.1958年5月27日,村民阿牛在日记中写道“广播里面说 全村的人都要集中起来,学习中央的最新理论指示”。是 因为当时在( B ) A.开展“三大改造”运动 B.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C.庆祝“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庆祝“八大”胜利召开
3.(2012•湖州高一检测)民歌是时代的回音壁,反映不 同时代特征。下面是中国民间一首典型民谣:“稻堆堆得 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 袋烟。”下列关于这首民谣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3.提出 内容:
1953年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造
工业化是根本目标 一化 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 同时
“一体两翼”
三改
并举
总路线实质:
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4.实施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1)基本任务: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 会主义改造。 (2)成绩: ①重工业发展迅速,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②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③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方式:用国家政权扶持发展资本 主义经济。(赎买) 策略: 形式: 途径:公私合营
3.意义
1956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 基 本确立,为中国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它以国家指令性计划为 主,由中央和地方各级 相关部门构成自上而下 的计划管理机构。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956—1976年)
1.中共八大的
正确决策
经济蓬勃发展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
错误决策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第18课_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_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的具体过程,记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内容。

理解中共“八大”会议的精神实质,并分析其在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中的作用2.通过展示图片、文字材料等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设置相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研讨的学习能力3.通过学习本课,综合认识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尽管有过严重的失误,但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并领导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学习重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习难点】中共“八大”会议的精神实质【历史分期】1.1949—1956年(过渡时期)2.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1966—1976年(文革时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自主学习】一、1949年——1956年(过渡时期)1.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阅读课本前几个自然段,加上导言小字部分,然后从政治、经济和政策指导、外因四个方面来分析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所具备的条件:(1)条件政治上:经济上:政策指导:外因:(2).方针:(3).实施:(4)成就:识读教材插图《“一五”计划成果图》,总结“一五”计划重大建设成果和地区分布上的特点练习1.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2.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问题1:为什么要改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采取了哪些改造措施?目的:1)农业方面:2)手工业:3)资本主义工商业:策略形式:目的:步骤:问题2、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取得了什么结果?有什么标志性意义?3.(08江苏单科)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4.使用下列两幅反映同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拟定的研究主题是( )A .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B .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C .群众庆祝企业股份制改造成功D .城乡掀起“大跃进”运动二、1956年——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1、中共八大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中国共产党八大召开时,中国的国情(面临的新形势)是什么?八大揭示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矛盾的实质是什么?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你如何评价八大?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容:错误: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材料一:如今养了一头猪,肥头大耳壮如牛;我和妹妹骑上它,赶上田间去放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