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设计二单元取材有道教案湘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设计二单元资料取材有道教案湘教版

高中美术设计二单元资料取材有道教案湘教版

本课建议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讲述材料与产品设计的关系及高科技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新型材料的研发;这一课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如进行有关“材料与心理”的心理测试游戏,以激发学生对材料深入探究的兴趣;第二课时从学生调查研究入手,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分析,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与交流,进而分析出每个时代有代表性的材料,不同材料自身的质感、光感、硬度和韧性等等给人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使用者对产品材料的不同需求,获取有关材料的系列知识;再设计一些思考与交流的环节贯穿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此部分应为本课的重点部分;第三课时让学生尝试运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或选择再生材料、废弃物品进行有效的创作;对作品的评价也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网上交流的形式;1.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各种信息渠道的运用,在学生眼前打开一片天空:高科技带来的新型材料层出不穷,任何预测都有可能成为事实;这里建议可设一个小的活动,让学生思考与交流;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服装为例,现在的材料有棉、麻、丝绸、化纤等,首先让学生从质感、触感、保暖性等方面充分体验材料对服装设计的影响,再由教师通过对数字化纸张、蓝牙技术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联结技术,它可以支持便携式计算机、移动电话以及其他的移动设备之间相互通信,进行数据和语音传播,最大的好处是消除了电缆线等高科技材料的介绍,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根据未来社会的发展可能,设想一下某种生活环境中人们的服装制作材料及功能和形状,同时探究,到那时社会与人们的行为模式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2.运用调查研究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获取有关材料与产品的知识,再通过一系列交流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材料的特性,并留下一个全面、深刻的印象;3.用杰出的创造力变废为宝;选择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尽可能地去挖掘和分析材料的特性,并利用这些废弃的物品设计制作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新的作品;这是一个学生设计制作的过程,是对本课知识的运用;4.作品评价:采用网上交流、自评互评的形式;教学任务教学任务教学目标通过对不同材料的举例、分析、调查和研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知各种天然材质与合成材料,感受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和美感特性,认识材料是设计的亲密伙伴——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给产品的设计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创意空间,而设计又同样给予了材料新的价值与生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资料的收集与调查、参与制作、互相交流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根据功能和审美要求灵活选材,进行有创意的构思和设计,培养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钻研的精神;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其中的艰辛,学会与人交流和协作,通过对“再生型”材料利用和废物利用等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人文与自然科学素养;教学活动分析本课以了解产品与材料的关系,探究材料的再生与利用,体验材料给予人的不同心理感受以及对未来社会各种高科技材料的设想为线索开展活动;活动一:以材料为主线,经过资料收集和调查,分析某种产品的时间、空间和人三个要素的关系,并用文字写下调查报告,阐述其在材料上的适用性;如以茶杯为主题,时间上有过去、现在、将来用的;空间环境上有居家、旅行和聚会等环境用的;使用主体上有男女、老少及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用的;活动二:教师提供一些选材和制作的方法、途径,让学生亲手制作,亲身体验;根据自己的兴趣,尝试用合适的材料纸材、泥材、竹木、金属、塑料或各种废弃物品等模仿其他某种材料制作一件日用品或某个日用品的零件,如电脑鼠标、麦克风、椅子、茶杯、首饰等,将该产品对材料的特定要求以设计的语言阐述出来,以材料为载体,充分体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教学基本思路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直至今天的“纳米”时代,站在一个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材料以及与之相关的产品,使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多学科自然融合,并给学生提供一种新的美术学习思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获取知识;本课可先从对材料的认知入手,通过商场调查和心理测试游戏等激发学生对材料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挖掘材料与产品设计的亲密关系,认识到任何产品的造型都是通过材料去呈现其形态的,进一步了解科学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材料,再以此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设计制作、网上交流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同时也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也在付出耗尽资源与恶化环境的巨大代价;围绕“再生型”材料的利用及废物、产品零部件的回收与循环再利用开展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教学材料分析人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首先从自然中选择了能够驾驭的物质材料;材料是产品设计的一个基本要素,产品也必须通过材料来承担其功能和形式;即使在工业程度高度发达的今日,设计制造产品仍然离不开材料;因为有了钢管与镀铬技术,才造就了第一把钢管椅——瓦西里椅;从传统的材料如陶瓷、砖瓦、木材等到今天日常生活中的主角——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塑胶材料,从自然材料如竹、藤、泥等到人工材料如玻璃、金属等,使得产品在加工技术上,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光滑的材料有流畅之美,粗糙的材料有古朴之貌,柔软的材料有肌肤之感……材料的恰当运用,不仅能强化产品的艺术效果,也是体现产品品质的重要标志;教材以各种各样的椅子为例,引导学生去探究、去体会同一物品使用不同材料制作带给我们的迥异感受;科学家们对材料的研究和探索日渐深入,取得的成果不断扩大;许多人工合成的材料替代了紧缺的天然材质;通过采取合成技术、纳米技术等高新科技,产生了令人惊叹的新型材料制成的产品,如记忆金属制成的男式衬衫、数字化纸张和数码夹克,材料变得轻薄、便宜甚至带有智能;未来又将变成什么样呢对于设计师来说,预测未来能保持优势和领先地位,概念设计具有一种探索和实践的性质,预计了未来生活的各种方式和可能;得益于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传统材料的功效也得到了更经济更合理的价值体现,这也是从“绿色设计”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度的开拓;通常情况下,材料从生产和工艺的角度延伸出来的特性包括:1.生产制造的加工特性;2.成本耗费的经济特性;3.材料外貌、肌理和质感的感性特征;工业设计师对材料的选择,会影响到产品的机能效用、工艺成本、形态美观、绿色环保等各个方面,因此,本教材将“再生型”材料的利用、产品零部件的回收与循环再利用、废物利用等作为本课的一个重要部分提了出来,旨在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变废为宝,承担起保护环境、保护有限资源、保护人类自身健康的责任;参考教案参考教案第二单元第二课取“材”有道教学目标1.体验与发现:通过看、摸、嗅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材料的特性,了解能代表各个时代的材料,认识材料与设计相辅相成的关系,主动获得有关材料的知识;2.实践与创造: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和协作,培养创新意识与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3.欣赏与评议:讲述自己的作品,并能对同学作品的优缺点进行合理评论;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第一课时阐述材料与设计的关系以及材料的发展;第二课时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认识材料的特性,第三课时安排设计实践;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课前调查去本市的大商场针对某一件商品如服装、杯子、餐具、电器等所使用的材料做调查,看它们由哪些材料制成,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群对材料有无不同要求鼓励学生通过视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亲身体验不同材料的特性以及给人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收集、分析、调查材料,导入新课:产品设计的造型之所以能够给观赏者以美感,都是基于它的形态、色彩、材质三个方面的因素;任何产品的造型都是通过材料去创造形态的,没有合适的材料,那独特的造型则难以实现;二、图片赏析课件资料1.新的材料的出现带来了新的设计方案:瓦西里椅、“钦奇塔”茶几……2.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带领下,新型材料的研发层出不穷:1用替代材料制作的产品;2数字化时代的新型材料制作的产品;3对未来的设想——概念设计;三、心理测试游戏生活中的不如意搅得你心烦意乱,心理素质差的人更是动不动就自生烦恼;心里一团糟怎么办专家建议:换件适当的衣服,可缓解压力;现有4种不同材质——棉质、麻质、毛呢料、丝绸的衣服,以你对材料的体验,你会选哪一种美国心理学家杰克·布朗研究发现,麻质的衣服容易起皱,会使人心情更为复杂和纷乱;质地较硬的毛呢料会增加心理上的僵硬、死板和不快感;而质地柔软的棉、丝绸服装可松弛神经、安定心理、平衡情绪;四、调查研究课外完成1.以椅子为主题,将学生分为3个活动组:第一组:以时间为要素,调查椅子在不同年代使用过哪些材料,它们在造型、设计上都有哪些特征;主要调查方法:向专家、教师或长辈询问相关知识,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查阅资料等;第二组:以空间为要素,调查不同场合、不同地域对椅子制作材料的不同需求;主要调查方法:在生活中去寻找有关线索,如商场、酒店、快餐厅、办公室、家庭、学校等; 第三组:以人为要素,调查男女老少以及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群对椅子材料的需求;主要调查方法:问卷调查;2.分工协作,写下调查报告,有针对性地拍摄一些照片或收集有关图片资料;3.教师参与整个过程,当好学生的参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出建议;第二课时一、课内交流1.小组内交流;学生将自己调查得来的结果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学会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并逐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调查结果;2.全班交流各组将取得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后,形成口头报告材料,向全班发表,同时可将各组的图片或相片展示出来;同学们要注意收集他人的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3.结论:材料自身也会说话;二、图片欣赏1.欣赏由不同材料制作的椅子:图片1——纸材平淡无奇的材料、朴实无华的工艺,透射出一种永恒的艺术魅力;图片2——木材朴实的平民化材料,却演绎出一种帝王之风范图片3——麻制成的椅子貌似压扁了的皮球,视觉上的软和触觉上的硬,细麻绳一圈一圈地紧紧环绕,使材料的质感得到艺术化的张扬;图片4——藤藤是介于草和木之间的一种材料,既有草的柔韧,又有木的坚硬,设计师充分利用藤条的优势,使藤椅构建成与现代空间和谐统一的造型元素;图片5——竹闲暇野趣的境界,透出几分浓郁的乡野风情;……2.分析讨论各种材料所传达的语言信息是如何体现在设计造型上的;三、学生尝试设计1.提问:你喜欢你现在所使用的课桌椅吗请大家分析一下这种材质的优缺点;你希望未来课桌椅所使用的材料有什么性能呢2.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材料,为自己中学生设计3种椅子:1上课或写作业时用的;2野外郊游时用的;3休闲时用的;要求:画出草图有条件的学校可用电脑制作,附上说明文字;四、反复斟酌,或征求同学意见,选取一个最佳设计方案,并为实现这个设计方案在生活中选择合适材料可用替代材料,鼓励使用废弃材料;第三课时一、动手制作,完成设计要求能充分挖掘材料本身的语言,体现材料本身的美感;如果受条件限制找不到理想材料或是未来的材料,可用替代材料模拟设计,但要附上对材料性能较详细的分析说明;二、网上交流教师把每位学生的作品用数码相机摄入电脑,并附上作品名称、作者姓名、班级、制作材料、设计意图等,开设学生评定留言板;学生在学校多媒体教室的局域网上自由浏览个人或同学的作品,共同赏析。

高中美术湘美版绘画(选修)第二单元《第二课 奏响色彩的旋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绘画(选修)第二单元《第二课 奏响色彩的旋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绘画(选修)第二单元《第二课奏响色彩的旋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什么是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及四种色彩调和方式。

掌握色相对比中什么是邻近色,类似色,对比色及互补色。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已知的色彩知识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增强研究色彩的视觉规律的学习观念,提高发现各种色彩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色彩对比与调和在绘画和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色彩相关知识,因此本课的教学旨在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探究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规律,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不同属性的色彩美,感受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会选择一些小练习和比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对色彩对比与调和相辅相成的初步认知。

采用尝试练习突破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理解色彩的和谐美必须通过恰当的色彩对比与调和方式来表现。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理解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一定的色彩调和方法,学会用美术的方式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色彩搭配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在实践中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养成关注色彩、研究色彩规律的学习习惯。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音乐导入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这首肖邦的圆舞曲,体会音乐的旋律美。

音乐家用1234567来表现音乐的旋律与节奏,美术家的画面里能否表现出旋律与节奏呢?现在我们来看几幅画。

第二单元 第一课 湘美版高中美术教案:原始人的创造

第二单元 第一课  湘美版高中美术教案:原始人的创造

湘美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美术作品的背景、材质、色彩、图形、造型、实用功能等表面特征及作品的内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原始美术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远古美术的愿望及美术作品的创造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原始人的创造》体验原始人的创造精神并通过自我美术作品创造宣泄学习压力或创作激励自己和他人,达到“心灵护理”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原始人创造美术作品表面形式特征及精神、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原始人的创造精神达到自我创造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让自己更强大,更完善。

[教具准备]1、中外典型原始美术作品打制石器、串珠、彩陶和洞穴壁画、玉器、巨石阵图片;乐器陶埙图片;明清瓷器、远古龙化石图片;抽象线条和具象花卉图片。

2、教师根据一位学生“内心独白”进行陶艺图形现场创作。

3、相关绘画材料;如:素描纸、迈克笔、彩色蜡笔等。

[活动要求]用给予的抽象线条和具象花卉图片分三组进行自由重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做简单阐述。

[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一年级《美术鉴赏》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主题下的第1课。

这是一节鉴赏课。

鉴赏内容是课题中隐藏的原始人创造的美术作品。

本教材是围绕大量图片展示来阐述原始美术作品的表面形式特征。

并更深层挖掘原始美术作品的内在精神及情感语言。

利用思考交流方式开拓学生想象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探索原始美术的愿望。

本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欣赏大量原始美术作品来了解作品的表面形式、原始美术的样式。

懂得简单辨别原始美术作品;教学重点是通过深层次挖掘原始美术作品内涵;教学难点,也是高潮。

我将现代中学生处于强大学习压力及青春期不稳定心理作为一个突破点。

是否通过原始美术作品精神与情感的语言表达方式转化为学生自我作品创作,利用作品疏导,修复不良心态,达到“心灵护理”作用。

本课拟用两学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结构:1、引导阶段:通过陶制乐器——埙远古悠扬音乐的聆听达到“心境合一”进入原始美术作品欣赏。

高中美术 设计二单元第二课资料取材有道教案 湘教版

高中美术 设计二单元第二课资料取材有道教案 湘教版

湘版美术高中设计二单元第二课资料[教材]取“材”有道[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本课建议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讲述材料与产品设计的关系及高科技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新型材料的研发。

这一课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如进行有关“材料与心理”的心理测试游戏,以激发学生对材料深入探究的兴趣。

第二课时从学生调查研究入手,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分析,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与交流,进而分析出每个时代有代表性的材料,不同材料自身的质感、光感、硬度和韧性等等给人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使用者对产品材料的不同需求,获取有关材料的系列知识。

再设计一些思考与交流的环节贯穿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

(此部分应为本课的重点部分。

)第三课时让学生尝试运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或选择再生材料、废弃物品进行有效的创作。

对作品的评价也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网上交流的形式。

1.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各种信息渠道的运用,在学生眼前打开一片天空:高科技带来的新型材料层出不穷,任何预测都有可能成为事实。

这里建议可设一个小的活动,让学生思考与交流。

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服装为例,现在的材料有棉、麻、丝绸、化纤等,首先让学生从质感、触感、保暖性等方面充分体验材料对服装设计的影响,再由教师通过对数字化纸张、蓝牙技术(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联结技术,它可以支持便携式计算机、移动电话以及其他的移动设备之间相互通信,进行数据和语音传播,最大的好处是消除了电缆线)等高科技材料的介绍,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根据未来社会的发展可能,设想一下某种生活环境中人们的服装制作材料及功能和形状,同时探究,到那时社会与人们的行为模式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2.运用调查研究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获取有关材料与产品的知识,再通过一系列交流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材料的特性,并留下一个全面、深刻的印象。

3.用杰出的创造力变废为宝。

选择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尽可能地去挖掘和分析材料的特性,并利用这些废弃的物品设计制作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新的作品。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教学设计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教学设计
四、陈列出五个问题并逐个链接答案
①展示出答案并用地图再现可以更直观地表现
②展示出答案
③展示出四大石窟,并分别用四个视频分别讲解并总结
④呈现答案
⑤呈现表格,用比较鉴赏法来欣赏并完成表格
五、小结展示
六、课后任务展示
版书设计:
多媒体展示
4、教师对各个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对各个பைடு நூலகம்题进行扩展分析与讲解。
小结:中国的佛教美术,还包括除石窟以外的其他佛教建筑、雕塑、绘画等。它们共同构成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和隋唐美术的主要内容,并对朝鲜和日本等东方其他国家产生巨大影响。
请同学们课后查查关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建筑和绘画方面的资料。
三、展示出世界三大宗教并着重介绍佛教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媒体运用
一、
导入
1、教师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图片以及巴黎圣母院的图片,并且做一定的介绍。
提问:这两座建筑有什么不同?
敦煌莫高窟(佛教)
巴黎圣母院(基督教)
一、呈现本课的教学流程
二、展示作品:敦煌莫高窟、巴黎圣母院图片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媒体运用






2、导入正题:介绍世界中有包括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内的三大宗教。接着向学生介绍一下佛教的简单情况以及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形象本土化的现象。
3、学生初步阅读并研究教材:阅读教材的第26、27、28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教材内容,将内容填写到作业纸上。
注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如下方面进行阅读。
①佛教是不是诞生于中国?
②佛教艺术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什么时代?
③最有代表性的佛教艺术形式是什么?④美术作品怎样被用来传播佛教?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四课 人间生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四课 人间生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践的能力和集体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方法,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心态,感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态度。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几课学习和了解了为宗教和政治服务的美术作品后,继而进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关系比较密切,所以学生在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时,可能会感到教材的内容更容易接受些,会比较有兴趣。

但教材中都是历史上流传的作品,如果教学过程处理不当,那么学生也同样会丧失兴趣。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变通教材内容,拓展教材内容,挖掘作品本身的新意,挖掘学生易感兴趣的知识点,生动灵活的展开教学,让学生领悟在作品中是如何体现“人间生活”的。

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让学生理解: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想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样学生才能较好的理解这些作品。

3重点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的生活
兴趣点: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的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湘教版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湘教版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湘教版教案标题: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湘教版教案目标:1. 了解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2. 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著名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的作品。

第二步:背景知识讲解(10分钟)简要介绍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包括不同艺术形式的介绍和鉴赏要点。

可以通过PPT或者展示教材内容进行讲解。

第三步:示范鉴赏(15分钟)选择一幅作品进行详细的鉴赏示范,包括对作品的形式、内容、意义等方面进行解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内涵。

第四步:学生实践(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幅作品进行鉴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第五步:总结讨论(10分钟)请学生就自己鉴赏的作品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作品鉴赏的文章、制作一个关于作品的展板等。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展示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作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包括对作品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3.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以及对教师提问的回答程度。

教案拓展:1.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自己的鉴赏作品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根据自己的鉴赏经验和理解,创作出自己的艺术作品。

湘美版高中美术选修设计第二单元 产品设计第二课 取“材”有道教学课件 (共40张PPT)

湘美版高中美术选修设计第二单元 产品设计第二课 取“材”有道教学课件 (共40张PPT)
湘版高中美术设计选修模块第二单元第二课(高二年级)
取“材”有 道
用啥材料盖 房子好哩?
取“材”有道
内容
“材”艺相 融
取“材”有 道
“材”尽其 才
了解特性 把握原则
“材”艺相融 三只小猪盖房子
“材”艺相融
外形所用材料:
“ETFE” (乙烯— 四氟乙烯共聚物) 膜材料, 有“塑 料王”之称。
“材”艺相融
了解材料特性
玻璃
金属
木材 塑料
纸 皮革 陶瓷

……
了解材料的特性
材 多姿多“ ”碗世界
了解材料的特性
了解材料的特性
产品的设计一定要 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
目录
选材的原则
概念选材
人 性 化 选 材
选材原则 个性化选材
绿 色 选 材
人性化选材
会如 选果 什碗 么的 材使 质用 的者 ?是 为他 什们 么, ?
思考
人性化选材
心理测试游戏
生活中的烦恼使你心情郁闷,心里一团糟怎么办? 专家建议:换件适当的衣服, 可缓解压力。 现有4种 不同材质——棉质、牛仔、毛料、皮质的衣服, 以你 对材料的体验,你会选哪一种?
人性化选材
产品材料的选择要考 虑使用者的年龄、性别、 心理、身份等要素。
目录
个性化选材
有特色的碗
“材尽其才 作业
课外拓展
到周围市场走一走,记录服 装面料、辅料供应情况,收集不 同服装材料,构思2—3种不同使 用需求的服装。为下节课 “材 尽其才” 实践课做准备。
作业
“材”艺相融
产品设计与材料的选
择是亲密伙伴的关系。
取“材”有道
目录
了解材料的特性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对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和魅力;2.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和表现手法,能够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传统艺术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具体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美术基础知识通过对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和表现手法,能够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内容包括:•线条、色彩、形态等基本美术元素的认识和运用;•素描、水彩、油画等基本绘画技法的学习和实践;•石膏、陶土、木材等基本雕塑材料的认识和加工方法;•摄影、影像等基本摄影技法的学习和实践。

3. 艺术创作通过对艺术创作的学习,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艺术创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艺术创作的主题和表现手法;•艺术作品的评价和鉴赏。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讲授法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和表现手法。

2. 实践法通过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美术技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艺术修养。

3. 讨论法通过讨论法,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评价本教案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表现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作品评价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修养,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绘画原理和技巧,如色彩搭配、构图布局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自然风光”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提
升艺术表现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意。

2. 实践教学:组织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风光,提高绘画实践能力。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展示不同风格的自然风光画作,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

2. 讲授新知:讲解色彩运用、光影处理等绘画技巧,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应用。

3. 实践操作: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指导学生如何捕捉自然景观的特点。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要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

五、教学评价
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鼓励积极参与和创新尝试。

2. 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作品完成度、创意性和技巧运用进行评价。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认识自身的进步和不足。

六、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收集不同的自然风光图片或摄影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拓宽视野,丰富想象力。

高中美术湘美版设计(选修)第二单元第二课取“材”有道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湘美版设计(选修)第二单元第二课取“材”有道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湘美版设计(选修)第二单元第二课取“材”有道
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旧物改造的三要素以及不同的方式。

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对废弃材料进行有创意的构思和设计,给予二次生命。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导入、小组讨论、老师示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团队协作的能力以及专研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增强资源回收利用的意识,了解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旧物改造、取材有道的“道”是什么。

教学难点: 如何巧妙的对废弃物进行改造。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播放视频
一、结合视频中的内容,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这段视频中对空可乐瓶做了什么改变
提供了一组16个创新实用的瓶盖,这些瓶盖可以被拧到饮用完的可口可乐空瓶上,瞬间变身为生活中实用、有趣的物品或玩具,例如画笔、喷水枪和卷笔刀等等。

2、这种改造方法利用了塑料瓶的什么特性(为什么不是易拉罐装或玻璃瓶装)
塑料瓶特性:成型性好、透明、质轻、防水、耐用、可挤压、成本低等
3、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

湘美版 高中美术 绘画 第二单元 绘画中的色彩 第二课《奏响色彩的旋律》教案设计

湘美版 高中美术 绘画 第二单元 绘画中的色彩 第二课《奏响色彩的旋律》教案设计

湘美高中美术绘画(选修)第二课《奏响色彩的旋律》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对比关系,了解色彩中色相对比的作用。

使学生懂得色彩对比在绘画和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

2新设计导入部分选用一则广告,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

课堂练习运用所学过的波普知识和本节课的内容结合一起进行玛丽莲梦露头像的创作。

3学情分析高中美术课以鉴赏课为主,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弱。

对绘画的基础知识知之甚少,课程内容主要普及绘画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创作。

创作的时候也是结合鉴赏课已经了解的波普艺术特点进行绘画。

4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色彩的色相对比中的四种对比方式:邻近色、类似色、对比色和互补色在具体作品中的运用,以及了解四种调和方式。

难点:理解色相对比中四种方式如何区分,以及在作品中如何体现。

5教学过程5.15.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走向色彩的旋律一、导入请同学们带着一个问题去欣赏下面的这段视频,问:视频中是将具有节奏感的音乐和什么融合在一起呈现出来。

视频当中是将音乐和色彩融合在一起给我们呈现了听觉视觉上的双重感受,两者都具有较强的节奏感。

可见,除了音乐具有动感的节奏,色彩也是能够通过颜色的表达给我们演奏出美妙的旋律。

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色彩的魅力,奏响色彩的旋律。

板书出示《奏响色彩的旋律》。

二、新授课1、认识色彩提问:你认识多少色彩?例如常见的红色,你能说出多少种红色?这些其他红色是如何在红色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色彩的三个基础概念?原色、二次色、三次色。

三原色:红黄蓝二次色:橙绿紫三次色:红橙、黄橙、黄绿、蓝绿、蓝紫、红紫(二次色是在三原色两两相搭形成的颜色,三次色三原色和二次色合成形成的六种颜色,这样就形成了12色相环)展示12色相环。

三原色在作品中的运用由来已久: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作品) 抽象派画家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同是运用三原色,产生的视觉效果也完全不一样。

2、色彩对比在色彩的表现过程中,有一种方式是最常见且不可避免的,那就是色彩对比。

湘教版绘画高中教案

湘教版绘画高中教案

湘教版绘画高中教案教案标题:湘教版绘画高中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湘教版绘画高中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2. 培养学生的绘画基本技能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绘画基础知识a. 学习绘画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b. 学习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绘画元素的运用。

c. 学习绘画技法,如素描、水彩、油画等。

d. 学习绘画构图和透视的基本原理。

2. 第二单元:绘画创作实践a. 学习观察和描绘静物、风景、人物等主题。

b. 进行绘画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c. 学习绘画作品的评价和批判性思维。

3. 第三单元:绘画艺术欣赏a. 学习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绘画作品。

b. 分析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c. 学习绘画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绘画基础知识和技法。

3. 练习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和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法进行绘画创作。

4. 分享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5. 艺术欣赏:通过观赏和分析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绘画艺术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绘画基础知识和技法。

2. 实践法:通过绘画练习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

4. 欣赏与分析:通过观赏和分析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包括技巧运用、创意表现等方面。

3. 口头评价: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价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湘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2课礼仪与教化 教案

湘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2课礼仪与教化 教案

湘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第2课礼仪与教化教案(第一课时)青铜探密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

2、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3、两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4、古埃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5、古印度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6、美洲印第安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礼仪与教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分析从中国商朝到秦代的美术形态。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从中国青铜器的美术形态,并能分析出“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之间的关系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青铜鼎进行初步断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体验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感受“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具体存在。

三、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从青铜器的美术形态,并分析出“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青铜艺术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

四、教学思路让学生从影视短片中找到对青铜艺术的初步感受,然后利用活动引导学生挖掘青铜宝库,开启认识青铜艺术之门,并主动积极的思考,探究艺术形式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最后整体分析“礼仪与教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让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艺术的形式和起教化作用。

五、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辅助材料学具:教材、补充资料、笔记本六、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邀请学生一起观看《国宝档案》片段,并提出问题:“你的感受”引出学生对古代青铜艺术的感受分析感受的获得与青铜器的表现形式的关系,让学生感受青铜之美。

引出课题,开始青铜探密(二)新授组织活动:(2分钟)不同层次的走近青铜艺术(认识层次推进)普通市民博物馆的欣赏者兴趣浓厚的艺术爱好者有深入了解的“专家”宣布参与、奖励规则活动开始:初步认识(5分钟)1、看不同形式的青铜器图片(讨论)说出你的感受教师小结表扬深入感受(9分钟)2、仔细观察其纹饰特点,感受纹饰传递的思想布置学生阅读后分析纹饰的形式与情感感受(综合比较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小结联系社会(8分钟)3、分小组讨论,形成认识,谈青铜艺术风格与其时代关系结合课本活动建议一进行教师适当拓展对艺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深入认识(6分钟)4、点评活动,提出问题专家有什么看法:青铜艺术形式风格变化有什么联系?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艺术的“教化”功能,社会的内在要求。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七课 新的实验(2)(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七课  新的实验(2)(教案)

《新的实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现行普通高中实验教材(湖南美术出版社)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中的第七课《新的实验》。

本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以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为背景,或从宗教的礼仪教化、或从不同国家的审美自律、或从传统到现代的不同视角,呈现出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壁画、建筑、工艺品、书法、绘画……娓娓道来世界美术的发展历程。

第七课《新的实验》就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而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在与前面的内容相比较,最大不同就是它所呈现的作品、内容都是以一种反传统性、抽象的、带有强烈实验性艺术为特征,它与前面课程所呈现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在传统审美表现、评判下为特点的作品,会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是强烈的对比与反差。

如果讲述不当或不到位会引起学生对这一时期作品的质疑与反感。

用“赏析”做为这一课的转折,让学生在美术赏析中真正地体会、理解二十世纪实验性艺术作品的内涵。

着眼于世界美术发展历程,让学生从地球村一员的视角联系文化的情境、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去认识理解二十世纪实验性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认识到这一时代的艺术家们的思想创举。

由此折射出人类文明社会的进程,进而以此加深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尊重和理解;从美术鉴赏与动手实验进行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在大“艺术观”的基础上,进行对现代设计艺术的理解、学习;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考虑,帮助学生学会用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高中美术鉴赏课与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美术欣赏课程在设计上是有本质区别的,鉴赏包含鉴赏与欣赏的意思,而欣赏一般不包括鉴别的意识。

如果说初中义务阶段的美术欣赏课似乎更注重感受和愉悦,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则更追求体验和思维。

学生从初中阶段欣赏课本还具备一定的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然而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学生又不满足于仅仅欣赏,高中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在欣赏的同时必须渗透鉴赏,并引导学生从某一个角度去思维、去创新。

为此从小实验入手,以发散的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可以达到本节的教学要求。

第二课 取“材”有道-湘美版设计教案

第二课 取“材”有道-湘美版设计教案

第二课取“材”有道-湘美版设计教案课程背景《取材有道》是湘美版设计教材中的一篇文章,它讲述了设计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收集、整理视觉素材的方法和技巧,以供今后的设计工作使用。

本课旨在通过分析和学习《取材有道》一文,探讨设计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获取到丰富的设计素材,提高视觉素材的整理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理解文中“取材有道”作为设计师日常学习和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掌握当代设计师获取视觉素材的方法和技巧,了解素材分类和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认识到视觉素材整理对于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己找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或设计元素,进行收集和整理,展示给同学们。

第二步:阅读和分析《取材有道》•让学生先独立阅读一遍《取材有道》,了解文中设计师如何获取视觉素材的方法和技巧。

•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总结文中所提到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应用场景和效果。

•收集学生们在讨论中提出的思路和问题,进行回答和解答。

第三步:设计素材整理和分类•在讲解设计素材整理和分类的原则和方法之前,先让学生查找一些需要进行整理和分类的材料,例如照片、插图、文字等。

•给学生们讲解设计素材整理和分类的原则和方法,例如:分类依据、分类标准、分类名称等。

•要求学生们针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和整理,并且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需求进行命名和标签,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整理和分类的理解和实践。

第四步:作业布置•让学生们从自己的收集和整理中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素材进行设计,例如海报、名片、页面等。

•鼓励学生们在作业中借鉴和应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同时要求学生们展示出自己的设计风格和创意。

•提供一些参考材料和资源,供学生们参考和借鉴。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视觉素材的整理和应用方法,以及设计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获取到丰富的视觉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启发学生们的思维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同时,引导学生们在整理和应用设计素材的过程中加强对设计语言和表现形式的理解和感知,提高设计素养和实践能力。

湘美版高中美术绘画选修第二单元第一课教学设计

湘美版高中美术绘画选修第二单元第一课教学设计

湘美版高中美术绘画选修第二单元第一课教学设计湘美版高中美术绘画选修第二单元第一课教学设计【设计思想】形和色是构成绘画的基础。

本堂课是在讲完造型后,帮助学生开始认识色彩。

整堂课要以探索研究的形式作为主体基调。

最好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开展课堂讨论或者辩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极研究绘画中光与色的奇妙。

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抛出新颖的课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讨论发表之后,提出一些科学的论据,然后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每一个结论得出后,都通过简单的小实验或者事实论证。

学生再通过观赏不同的绘画作品对比、分析光与色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这节课是色彩单元中的第一节课,课的本身理论性较强,要让学生理解内容,要上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需要辅以例子,实验等手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理论现象,产生直接的视觉经验,教学效果才能轻松有效。

本课是以探究色彩的本质为主要内容的。

简单来讲:人是依靠眼睛辨别色彩的,而眼睛是一个光学接受器,所以人眼看到的色彩都和光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有以下几个要点是需要本堂课解决的:1、光与色的关系;2、固有色到底是什么概念;3、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4、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1、使学生对色彩的产生和本质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2、对于色彩的观察方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色彩写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3、学会以科学为理论依据,以思辩为推理方法,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教学准备】实物类:三棱镜教学工具类: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部分:光与色的关系:导入课程(实验导入):师:经过前部分的学习,同学们对于绘画中的造型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今天我们开始研究绘画中的色彩。

下面请两位同学来做一个小实验。

就是三棱镜折射日光的实验。

生:一人站窗口手执小圆镜将一束日光反射至讲台方向,一人手执三棱镜将此束日光折射至贴于黑板的白纸上。

取材有道

取材有道

感觉艺术创造的神奇和伟大,利用身边的 “废品”,创造出一种的艺术品,要学会善 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附创意图片欣赏: 附创意图片欣赏:
地质灾害图片:???
地球已不堪承受!!!一天我们生活的地 球也这样?我们怎么办?
了解材料在昨天、今天和明天作用,传统的材料 在设计中的作用与设计使材料更能突出应有的功能
• 传统材料朴素、自然、舒适感、天然感、寒暖适宜阐述其 在材料上的适用性 • 传统材料如陶瓷、砖瓦、木材等 • 明式家具、名贵木家具 • 围绕传统与创新方面的思考,体现不同时代的材料的不同 美感
无逢钢管、 无逢钢管、不锈钢材料
• ①.耐化学侵蚀 ②.具光泽,部份透明或半透明 ③.大部分为良好绝缘体 ④.重量轻且坚固 ⑤.加工容易可大量生产,价格便宜 • ⑥.用途广泛、效用多、容易着色、部分耐高温
• 缺点: • ①.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时,分类十分困难,而且经济上
不合算。 ②.塑料容易燃烧,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 ③.塑料是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
高中设计第二单元第二课
取“材”有道
武平二中艺术组林耀文 2012年 2012年4月
新的材料出现,为设计提供了巨大的 发展空间,使我们的生活审美观和创 造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1)从自然中选择了能够驾驭的物质材料 • (2)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青铜时 代,直至今天的“纳米”时代、碳纤维应 用 • (3)我们的产品是日新月异变化与发展, 材料与产品设计的关系及高科技迅猛发展 所带来的新型材料的研发。
瓦西里椅是时代的象征
对新材料超越自然感和不同质感、 量感、美感、时代感,进行比较和分析 金属可塑性大,易于大批量生产和加工
塑料是材料的新宠——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建 塑料是材料的新宠——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建 筑、办公设备及文具等 塑料的特征:新颖、时尚、潮流、轻便,塑料 极易大量生产 • 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建议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讲述材料与产品设计的关系及高科技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新型材料的研发。

这一课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如进行有关“材料与心理”的心理测试游戏,以激发学生对材料深入探究的兴趣。

第二课时从学生调查研究入手,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分析,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与交流,进而分析出每个时代有代表性的材料,不同材料自身的质感、光感、硬度和韧性等等给人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使用者对产品材料的不同需求,获取有关材料的系列知识。

再设计一些思考与交流的环节贯穿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

(此部分应为本课的重点部分。

)第三课时让学生尝试运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或选择再生材料、废弃物品进行有效的创作。

对作品的评价也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网上交流的形式。

1.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各种信息渠道的运用,在学生眼前打开一片天空:高科技带来的新型材料层出不穷,任何预测都有可能成为事实。

这里建议可设一个小的活动,让学生思考与交流。

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服装为例,现在的材料有棉、麻、丝绸、化纤等,首先让学生从质感、触感、保暖性等方面充分体验材料对服装设计的影响,再由教师通过对数字化纸张、蓝牙技术(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联结技术,它可以支持便携式计算机、移动电话以及其他的移动设备之间相互通信,进行数据和语音传播,最大的好处是消除了电缆线)等高科技材料的介绍,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根据未来社会的发展可能,设想一下某种生活环境中人们的服装制作材料及功能和形状,同时探究,到那时社会与人们的行为模式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2.运用调查研究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获取有关材料与产品的知识,再通过一系列交流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材料的特性,并留下一个全面、深刻的印象。

3.用杰出的创造力变废为宝。

选择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尽可能地去挖掘和分析材料的特性,并利用这些废弃的物品设计制作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新的作品。

这是一个学生设计制作的过程,是对本课知识的运用。

4.作品评价:采用网上交流、自评互评的形式。

[教学任务]教学任务教学目标通过对不同材料的举例、分析、调查和研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知各种天然材质与合成材料,感受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和美感特性,认识材料是设计的亲密伙伴——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给产品的设计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创意空间,而设计又同样给予了材料新的价值与生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资料的收集与调查、参与制作、互相交流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根据功能和审美要求灵活选材,进行有创意的构思和设计,培养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钻研的精神;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其中的艰辛,学会与人交流和协作,通过对“再生型”材料利用和废物利用等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人文与自然科学素养。

教学活动分析本课以了解产品与材料的关系,探究材料的再生与利用,体验材料给予人的不同心理感受以及对未来社会各种高科技材料的设想为线索开展活动。

活动一:以材料为主线,经过资料收集和调查,分析某种产品的时间、空间和人三个要素的关系,并用文字写下调查报告,阐述其在材料上的适用性。

如以茶杯为主题,时间上有过去、现在、将来用的;空间环境上有居家、旅行和聚会等环境用的;使用主体上有男女、老少及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用的。

活动二:教师提供一些选材和制作的方法、途径,让学生亲手制作,亲身体验。

根据自己的兴趣,尝试用合适的材料(纸材、泥材、竹木、金属、塑料或各种废弃物品等)模仿其他某种材料制作一件日用品或某个日用品的零件,如电脑鼠标、麦克风、椅子、茶杯、首饰等,将该产品对材料的特定要求以设计的语言阐述出来,以材料为载体,充分体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教学基本思路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直至今天的“纳米”时代,站在一个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材料以及与之相关的产品,使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多学科自然融合,并给学生提供一种新的美术学习思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获取知识。

本课可先从对材料的认知入手,通过商场调查和心理测试游戏等激发学生对材料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挖掘材料与产品设计的亲密关系,认识到任何产品的造型都是通过材料去呈现其形态的,进一步了解科学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材料,再以此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设计制作、网上交流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同时也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也在付出耗尽资源与恶化环境的巨大代价。

围绕“再生型”材料的利用及废物、产品零部件的回收与循环再利用开展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学材料分析人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首先从自然中选择了能够驾驭的物质材料。

材料是产品设计的一个基本要素,产品也必须通过材料来承担其功能和形式。

即使在工业程度高度发达的今日,设计制造产品仍然离不开材料。

因为有了钢管与镀铬技术,才造就了第一把钢管椅——瓦西里椅。

从传统的材料如陶瓷、砖瓦、木材等到今天日常生活中的主角——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塑胶材料,从自然材料(如竹、藤、泥等)到人工材料(如玻璃、金属等),使得产品在加工技术上,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光滑的材料有流畅之美,粗糙的材料有古朴之貌,柔软的材料有肌肤之感……材料的恰当运用,不仅能强化产品的艺术效果,也是体现产品品质的重要标志。

教材以各种各样的椅子为例,引导学生去探究、去体会同一物品使用不同材料制作带给我们的迥异感受。

科学家们对材料的研究和探索日渐深入,取得的成果不断扩大。

许多人工合成的材料替代了紧缺的天然材质。

通过采取合成技术、纳米技术等高新科技,产生了令人惊叹的新型材料制成的产品,如记忆金属制成的男式衬衫、数字化纸张和数码夹克,材料变得轻薄、便宜甚至带有智能。

未来又将变成什么样呢?对于设计师来说,预测未来能保持优势和领先地位,概念设计具有一种探索和实践的性质,预计了未来生活的各种方式和可能。

得益于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传统材料的功效也得到了更经济更合理的价值体现,这也是从“绿色设计”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度的开拓。

通常情况下,材料从生产和工艺的角度延伸出来的特性包括:1.生产制造的加工特性;2.成本耗费的经济特性;3.材料外貌、肌理和质感的感性特征。

工业设计师对材料的选择,会影响到产品的机能效用、工艺成本、形态美观、绿色环保等各个方面,因此,本教材将“再生型”材料的利用、产品零部件的回收与循环再利用、废物利用等作为本课的一个重要部分提了出来,旨在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变废为宝,承担起保护环境、保护有限资源、保护人类自身健康的责任。

[参考教案]参考教案第二单元第二课取“材”有道教学目标1.体验与发现:通过看、摸、嗅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材料的特性,了解能代表各个时代的材料,认识材料与设计相辅相成的关系,主动获得有关材料的知识。

2.实践与创造: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和协作,培养创新意识与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欣赏与评议:讲述自己的作品,并能对同学作品的优缺点进行合理评论。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第一课时阐述材料与设计的关系以及材料的发展;第二课时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认识材料的特性,第三课时安排设计实践。

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课前调查去本市的大商场针对某一件商品(如服装、杯子、餐具、电器等)所使用的材料做调查,看它们由哪些材料制成,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群对材料有无不同要求?鼓励学生通过视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亲身体验不同材料的特性以及给人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

收集、分析、调查材料,导入新课:产品设计的造型之所以能够给观赏者以美感,都是基于它的形态、色彩、材质三个方面的因素。

任何产品的造型都是通过材料去创造形态的,没有合适的材料,那独特的造型则难以实现。

二、图片赏析(课件资料)1.新的材料的出现带来了新的设计方案:瓦西里椅、“钦奇塔”茶几……2.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带领下,新型材料的研发层出不穷:(1)用替代材料制作的产品;(2)数字化时代的新型材料制作的产品;(3)对未来的设想——概念设计。

三、心理测试游戏生活中的不如意搅得你心烦意乱,心理素质差的人更是动不动就自生烦恼。

心里一团糟怎么办?专家建议:换件适当的衣服,可缓解压力。

现有4种不同材质——棉质、麻质、毛呢料、丝绸的衣服,以你对材料的体验,你会选哪一种?(美国心理学家杰克·布朗研究发现,麻质的衣服容易起皱,会使人心情更为复杂和纷乱;质地较硬的毛呢料会增加心理上的僵硬、死板和不快感;而质地柔软的棉、丝绸服装可松弛神经、安定心理、平衡情绪。

)四、调查研究(课外完成)1.以椅子为主题,将学生分为3个活动组:第一组:以时间为要素,调查椅子在不同年代使用过哪些材料,它们在造型、设计上都有哪些特征。

主要调查方法:向专家、教师或长辈询问相关知识,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查阅资料等。

第二组:以空间为要素,调查不同场合、不同地域对椅子制作材料的不同需求。

主要调查方法:在生活中去寻找有关线索,如商场、酒店、快餐厅、办公室、家庭、学校等。

第三组:以人为要素,调查男女老少以及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群对椅子材料的需求。

主要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2.分工协作,写下调查报告,有针对性地拍摄一些照片或收集有关图片资料。

3.教师参与整个过程,当好学生的参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出建议。

第二课时一、课内交流1.小组内交流。

学生将自己调查得来的结果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学会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并逐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调查结果。

2.全班交流各组将取得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后,形成口头报告材料,向全班发表,同时可将各组的图片或相片展示出来。

同学们要注意收集他人的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3.结论:材料自身也会说话。

二、图片欣赏1.欣赏由不同材料制作的椅子:图片1——纸材(平淡无奇的材料、朴实无华的工艺,透射出一种永恒的艺术魅力。

)图片2——木材(朴实的平民化材料,却演绎出一种帝王之风范!)图片3——麻(制成的椅子貌似压扁了的皮球,视觉上的软和触觉上的硬,细麻绳一圈一圈地紧紧环绕,使材料的质感得到艺术化的张扬。

)图片4——藤(藤是介于草和木之间的一种材料,既有草的柔韧,又有木的坚硬,设计师充分利用藤条的优势,使藤椅构建成与现代空间和谐统一的造型元素。

)图片5——竹(闲暇野趣的境界,透出几分浓郁的乡野风情。

)……2.分析讨论各种材料所传达的语言信息是如何体现在设计造型上的。

三、学生尝试设计1.提问:你喜欢你现在所使用的课桌椅吗?请大家分析一下这种材质的优缺点。

你希望未来课桌椅所使用的材料有什么性能呢?2.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材料,为自己(中学生)设计3种椅子:(1)上课或写作业时用的;(2)野外郊游时用的;(3)休闲时用的。

要求:画出草图(有条件的学校可用电脑制作),附上说明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