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生态学Populationecology群体群落

合集下载

群落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①community定义②组成③结构(structure of community)④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⑤生境与生态位(habitats ,niches)⑥群落演替(community succession)㈠群落(community)群落(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或生境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生物群落=植物群落 + 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植物群落学研究得最深入,理论体系完整。

群落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多半是在植物群落学研究中获得的。

本章概念基本都是关于植物群落的。

特征(Basic character):优势度(Dominance):一个群落中的不同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同的。

空间、时间格局(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演替(Succession)营养结构(Trophic structure):㈡群落组成⒉1 生长型(Growth form)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长型的生物在形态外貌、适应特点上相似。

主要有:乔木(Arbor)灌木(Shrub)藤本植物(Liana) 附生植物(Epiphyte)草本植物(Herbage)⒉2生活型(Life form of plants)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高等植物可分为五个生活型:①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距地面h>25㎝②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0<h<25㎝③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h=0 冬季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隐芽植物(Cryptophytes):h<0芽位于较深土层或水中,多地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⑤一年生植物(Therophytes)以种子越冬。

生态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态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态学名词解释大全生态学(Ecology)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领域。

它关注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种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能量在生物系统中的流动。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和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特定地点或区域。

它包括所有生物和非生物成分,它们在特定环境中相互作用,产生特定功能和生态过程。

种群(Population)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特定地区内共同生活的个体的集合。

种群的大小、密度和组成取决于出生、死亡、迁移和繁殖等因素。

栖息地(Habitat)栖息地是指生物种群或个体居住和繁殖的特定地理区域。

栖息地提供食物、水和庇护所,并满足物种生存和繁衍的需要。

群落是指同一区域内各种不同物种共同生活和相互作用的群体。

群落的组成取决于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同生存所需的生态因素。

共生(Symbiosis)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其中两者从中获益。

共生可以是互惠互利的,也可以是一方获益而不损害另一方的。

食物链(Food Chain)食物链描述了一个生物通过食用其他生物得到能量的步骤。

它通常包括多个级别,从生产者(植物)到消费者(动物)再到更高级的消费者,形成能量转移和传递的链条关系。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生态足迹是指个人、组织或社会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影响。

它衡量了消耗或污染资源的数量,并将其与地球提供的可持续资源量进行比较。

濒危物种(Endangered Species)濒危物种是指目前数量很少,并且有面临灭绝威胁的物种。

它们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或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

生态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生态工程利用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来恢复、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

它包括使用植被、建设人工栖息地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法来维护生态平衡。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生态学名词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生态学重点名词解释

生态学重点名词解释

生态学重点名词解释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关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

以下是几个生态学中常用的重点名词的解释:1.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指的是特定地理范围内的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

它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要素构成,包括物种、栖息地、水、土壤、气候等。

2. 种群(population):种群是同一物种在特定地理范围内的个体群体。

种群研究关注个体数量、密度、出生率、死亡率等因素,以及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

3. 群落(community):群落由不同物种组成,共同栖息在相同地域内。

群落研究关注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依赖以及生物多样性等问题。

4.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层面的多样性。

它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对维持生命的持续演化和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5.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活方式。

它包括物种的食物来源、栖息地要求、生活习性等,与其他物种形成互补或相互竞争的关系。

6. 演替(succession):演替是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群或群落的连续变化过程,从原始状态到相对稳定的高级群落。

演替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它们是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再生的重要过程。

7. 捕食者-被捕食者关系(predator-prey relationship):捕食者-被捕食者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捕食者以其他物种为食物,被捕食者则被捕食者捕食。

这种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能量和物质的转移方式,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8.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生态足迹是衡量个体、群体或国家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影响程度的指标。

它包括个体或群体对土地、水资源、能源和生态系统的负荷量,可以用来评估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

族群与群落生态学

族群与群落生态学

自然的經濟 2001
18

Self-thinning 現象 (自我疏伐)
自然的經濟 2001
19
Box Errington’s 巨稻鼠
於美國相關承載量的最早研究報告是Paul Errington (1946)對生活於愛荷華州淡水草 澤的巨稻鼠(muskrates)與鼬(minks)所做 的長期研究。
7
Nt=N0ert
圖2. Exponential and sigmoid growth plotted on a semilogarithmic graph.
自然的經濟 2001
8
族群成長率與其密度的關係
圖3. 9
曲線1 為成長率 隨密度之遞增而 下降。
曲線2為成長率 維持高位直到族 群密度極高時才 下降。
(genetic persistence) 族群成長率(population growth rate)
自然的經濟 2001
3
2 Dispersion
Fig. 4.7 The three possible population dispersion patterns.

自然的經濟 2001
4
族群成長的類型
N部機組的相連,就需要有C = N(N-1)/2 的連接線。
機組數的增加,其所造成的連接網路的 增加,幾乎是以1.5倍的增加。
自然的經濟 2001
13
Population irruption or outbreak
Arctic lemmings 每四年有一次大繁殖。 Snowshoe hare 和 Canadian lynx 每隔11年
自然的經濟 Biblioteka 00110圖 An example of economic increasing returns of scale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

1.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2.物种species:简称“种”。

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是互交繁殖的自然群体,一个物种和其他物种在生殖上互相隔离。

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3.顶级群落climax community:指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在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下,通过顺行演替发展成为与当地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结构稳定的群落。

又称演替顶级。

4.环境容纳量carrying capacity: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5.生态系统ecosystem: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6.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要素。

7.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指由于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植物等大量繁殖,并引起水质恶化和水生动物死亡的现象。

8.种群population: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种群是构成物种的基本单位、物种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9.生物群落Biological community:指特定空间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10.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

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的植物种类。

11.食物链food chain: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知识点1. 族群的定义- 族群指的是生态学中相同物种的个体在同一地区共同生活的群体。

在一个族群中,个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2. 族群的结构- 族群的结构包括数量、密度和分布等方面。

- 族群数量指的是该族群中的个体数量。

- 族群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

- 族群分布指的是该族群在一定区域内的空间分布情况。

3. 族群的增长与减少- 族群的增长与减少与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有关。

-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族群数量增加。

- 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迁入率小于迁出率时,族群数量减少。

4. 生态圈的概念- 生态圈指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总体。

- 生态圈包括生物圈和非生物圈两部分。

5. 生态圈的层次结构- 生态圈的层次结构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

- 个体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生态圈中个体数量的统计单位。

- 种群是同一物种个体的总体,是生态圈中物种数量的统计单位。

- 群落是由多个物种组成的生物群体,是生态圈中群落数量的统计单位。

-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圈和非生物圈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整体。

6. 生态圈的能量流动- 生态圈中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进行的。

- 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能量传递关系的链式结构。

- 食物网是由多个食物链组成的复杂网络。

- 能量在生态圈中通过生物的摄食和代谢产生、传递和消耗。

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CommunityEcology群落生态学

CommunityEcology群落生态学

1. 群落的概念
1.1 群落的定义: 群落(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是指一定 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生物的集合。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 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生物群落=植物群落 + 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上述的三个部分,从目 前来看,植物群落学研究得最多,也 最深入,群落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多半 是在植物群落学研究中获得的。 植物群落学(phytocoenology) 也叫地植物学(geobotany) 植物社会学(phytosociology)或 植被生态学(ecology of vegetation)
• 但我们认为,群落和生态系统这两个概念是有明 显区别的,各具独立含义。群落是指多种生物种 群有机结合的整体,而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包括群 落和无机环境。生态系统强调的是功能,即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但谈到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 生态学时,确实是很难区分。群落生态学的研究 内容是生物群落和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这恰 恰也是生态系统生态学所要研究的内容。随着生 态学的发展,群落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必将 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的生态 学分支。
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生物环境)
生物群落 种群 (动物+植物+微生物) (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
个体
Chapter 5 群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The Concept and basic characters of Community
了解群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 我们认识和描述植物群落的基础, 是人们研究,改造和利用植物群落 的前提.
动物群落学的研究较植物群落困难, 起步也相对较晚,但对近代群落生态学作 出重要贡献的一些原理,如中度干扰说对 形成群落结构的意义,竞争压力对物种多 样性的影响,形成群落结构和功能基础的 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许多重要生态学原 理,多数是由动物学家研究开始,并与动 物群落学的进展分不开。

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群落生态学第一章群落生态学概述学习要点:1.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发展历史过程和研究内容。

2.了解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基本概念: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 或biocoenosis):是指在特定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一、群落的概念及发展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 或biocoenosis)是指在特定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在自然界中,无论是原始的还是经过人们改造过的生境内,有多种多样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活在一起。

虽然它们在分类地位上,即在系统发育或亲缘关系上可能相差甚远,但是它们作为生境中的各种生物种群松散结合的结构单元,在其内部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并由于结构的复杂化而具有了新的性质。

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K.Möbius 于1880年提出并开始使用。

他在研究牡蛎海底群落时,注意到这种动物只有在一定的温度、盐度等条件下生活,并且与其他的鱼类、甲壳类、环节动物、棘皮动物等密切相关,并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他称之为biocoenosis。

这一术语与biotic community是同意的。

一般来说,英、美学者习惯于使用biotic community 一词,而德、俄学者则多用biocoenosis.群落生态学的产生,比种群生态学还早。

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个体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彼此独立地发展。

有关群落生态学的文献相当丰富,群落生态学方面的名词和术语也相当多。

经典的群落生态学是描述性的,包括对群落演替过程动态的描述。

但近几十年来,现代群落生态学的发展注重于机理性研究,重点探索群落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物种,物种种群是如何形成群落的,它们是怎样发生相互作用的,是受哪些因素所制约的等等。

20世纪初,群落是以“超有机体”(super organism)的概念被接受的。

它的物种成员是与群落的诞生、生活、死亡和整体进化联系在一起的。

生态学名词解释(00001)

生态学名词解释(00001)

生态学名词解释生态学(ecology):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enviro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ecilogical factor):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组成环境的因素。

生态幅(ecological valence):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低点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生境(habitat):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

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种群(population):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群落(community):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系统(system):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及补充原理: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这一定律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状态下才能适用;要考虑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

耐受性定律(Shelford’law of tolerance):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limiting factor):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史,这个因素成为限制因子。

内稳态(homeostasis):在外界环境因子变化时,生命系统控制其内部相应因子使其保持稳定的状态。

稳态是通过生理和行为来调整的。

自然驯化acclimatization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生物在生理或形态上的不可逆调整,以适应环境因子变化的过程。

知识点18种群和群落讲解

知识点18种群和群落讲解

知识点18种群和群落讲解群和群落是生态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组织形式和相互作用关系。

群指的是同一种或不同种的个体聚集在一起的总体,而群落则是指一定区域内不同物种组成的群体。

1. 种群(Population):指同一物种个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总体。

种群具有相同遗传特征,能够相互交配并繁衍后代。

种群中的个体数量、密度和分布都是种群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3. 群体(Aggregation):指在其中一区域内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

群体形成的原因可以是为了追求食物、避免捕食或者繁殖。

4. 群集(Clumping):指物种个体在空间上聚集成簇的现象。

群集行为常见于同一种个体之间的繁殖和狩猎。

5. 随机分布(Random Dispersal):指物种个体在空间上分布呈无规律的情况。

随机分布常见于资源丰富、环境均匀的情况下或者是没有空间和社会限制的情况。

6. 均匀分布(Uniform Dispersal):指物种个体在空间上呈均匀分布的情况。

均匀分布常见于资源稀缺或者个体之间存在领地争夺的情况。

7. 聚集分布(Clumped Dispersal):指物种个体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的情况。

聚集分布常见于资源分布不均匀或者个体之间通过信息传递互相吸引的情况。

8. 群居(Colony):指一种特定生活方式,多个个体聚集在一起并具有一定的工作分配。

群居常见于社会性昆虫如蜜蜂和蚂蚁。

9. 动物群(Herd):指一群相同物种的动物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内进行集群行为。

动物群主要是为了避免捕食者和提高觅食效率。

10. 细胞群(Cell Colony):指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群体。

细胞群常见于细菌、藻类和真菌等单细胞生物。

11. 鸟飞群(Flock):指一群鸟类在飞行时保持一定间距并呈现协调的集体行为。

鸟飞群有助于避免碰撞和提高集体防御能力。

12. 鱼群(Shoal):指一群鱼类在水中保持一定间距并具有协同行为。

鱼群可以提高觅食效率和降低被捕食的风险。

动物生态学笔记

动物生态学笔记

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一章绪论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经典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①个体生态学(Individual ecology): 个体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

②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 多度和种群动态。

③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生态过程。

④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 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稳态和调节功能)。

3. 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野外研究:优点—直接观察,获得自然状态下的资料;缺点—不易重复。

实验研究:优点——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的分析比较可靠,重复性强,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用的补充手段;缺点—实验条件往往与野外自然状态下的条件有区别。

数学模型研究:优点—高度抽象,可研究真实情况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缺点—与客观实际距离甚远,若应用不当,易产生错误。

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1)2. 生物与温度的关系。

(1)温度对生物的作用①温度与生物生长:温度是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参与生命活动的各种酶都有其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即三基点温度;不同生物的三基点不同;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物生长的速率与温度成正比;外温的季节性变化引起植物和变温动物生长加速和减弱的交替,形成年轮;外温影响动物的生长规模。

②温度与生物发育:温度与生物发育最普遍的规律是有效积温。

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

③温度与生物的繁殖和遗传性:植物春化,动物繁殖的早迟。

④温度与生物分布:许多物种的分布范围与温度区相关。

(2)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①低温对生物的影响:当温度低于临界(下限) 温度,生物便会因低温而寒害和冻害。

冻害原因:冰结晶使原生质破裂损坏胞内和胞间的微细结构;溶剂水结冰,电解质浓度改变,引起细胞渗透压变化,导致蛋白质变性;脱水使蛋白质沉淀;代谢失调。

生态学

生态学

题目1: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按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分子生态学(molecule ecology)、个体生态学(autoecology)、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等。

按生物类群划分:动物生态学(animal ecology)、植物生态学(plant ecology)、昆虫生态学(insectecol ogy)、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人类生态学(human ecology)。

按栖息地划分:淡水生态学(fresh-water ecology)、海洋生态学(marine ecology)、河口生态学(estu ary ecology)、湿地生态学(wetland ecology)、热带生态学(tropical ecology)、陆地生态学(terrestial ecology)。

陆地生态学又可再分为森林生态学(forest ecology)、草地生态学(grassland ecology)、荒漠生态学(desertecology)和冻原生态学(tundra ecology)。

按交叉学科划分:数学生态学(mathematical ecology)、化学生态学(chemical ecology)、物理生态学(p hysical ecology)、地理生态学(geographic ecology)、生理生态学physiological ecology)、进化生态学(evolutionary ecology)、行为生态学(behavioral ecology)、遗传生态学(ge netic ecology)、经济生态学(economic ecology)等。

植物生态学的名词解释

植物生态学的名词解释

植物生态学的名词解释植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它涵盖了众多的名词和概念,这些名词和概念的理解对于深入探索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一些植物生态学中的关键名词,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

1. 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是同一物种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的群体个体数量、分布及其变动规律。

它关注种群的增长率、繁殖模式、寿命和死亡率等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

2. 栖息地(Habitat)栖息地是指植物或动物生活、繁殖和获得资源的地方。

不同植物物种对栖息地条件的要求各异,某些物种可能对光、湿度、温度等环境因子有较高的敏感度。

3. 群落(Community)群落是指一个特定地区内各种植物物种及其相互作用的总体。

群落中植物物种之间通过竞争、共生等相互作用影响彼此的存在和分布。

植物物种组成的群落通常会受到环境因素和物种间竞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4.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生态位描述了一个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衍的角色和位置。

它涉及到物种对资源利用的方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等。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同,这种差异促使物种间的分工和相互依存。

5.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的过程。

这是植物生存和生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球上能量流动的基础。

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提供能量,还生产了氧气,维持了地球生命的平衡。

6. 营养生态学(Nutrient Ecology)营养生态学研究的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元素的获取、转运和利用。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元素,通过根系和转运系统向各个组织和器官输送。

营养生态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植物对不同养分的需求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7. 耐旱性(Drought Tolerance)耐旱性描述了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生存和适应的能力。

生物与环境—生态学

生物与环境—生态学

29
——————————————————————普通生物学
第三部分 生态
(二) 种群增长和环境负载能力
在自然环境中,种群的增长曲线是一个
S形曲线----逻辑斯蒂曲线
负载能力---种群达到环境 所能负担的最大值,称 为环境的满载量或负载 能力,用“K”表示。是 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 平衡密度。
环境中制 约种群增 长的因素
——————————————————————普通生物学
第三部分 生态
第十九章
生物与环境
—生态学
1
——————————————————————普通生物学
第三部分 生态
生态学(ecology)的定义。P.567 两大分支:个体生态学(autecology); 群体生态学(synecology)。
群体生态学又可分为3支:
1、种群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 3、种群的年龄结构: 4、性比 5、迁入和迁出 存活率:存活曲线图
22
1、种群密度=种群个体数量或生物量/面积或体积
个体数表示种内个体间的距离,生物量表示浓度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群密度 高。 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密度周 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密度为零。蚊子 密度夏天高,冬天低…… 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而密度 很快下降…… 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青蛙增 多导致害虫减少…… 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
死亡率
+ 合理
+ +
+ 增长型
年龄组成
衰退型
性别 不合理 比例 图例

群体生态学名词解释

群体生态学名词解释

群体生态学名词解释
群体生态学是指研究生物群体(例如物种、种群、群落等)在其环境中相互作用和适应的生态学分支,主要关注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动态和适应性,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群体生态学中常用的名词包括:
1. 生态系统:由许多生物个体和其他环境因素组成的复杂整体。

2. 物种多样性:指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数量和分布情况,反映了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竞争能力。

3. 种群:指某一区域内一定数量的生物个体,可以通过数量、密度、动态和稳定性来衡量。

4. 群落:由若干个物种组成的自然或人工群体,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动态变化。

5. 竞争: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生存和争夺资源的行为,包括捕食、捕藏、共生和对抗等形式。

6. 适应:指物种在环境变化下采取的适应策略和行为,包括适应适应力、适应结构、适应演化等。

7. 环境:包括气候、土壤、水源、植被、捕食和天敌等各种因素,对物种的生存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8. 行为:指物种在生殖、生存的各种行为和生理过程,包括繁殖策略、行为特征、代谢和能量转化等。

9. 共生: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利共生行为,包括捕食性共生、草食性共生、互利共生和自养共生等形式。

10. 资源:包括食物、水和空气等生存必需品,以及光、热能、化学能和信息等非必需品。

生态学基本知识

生态学基本知识

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
第一部分、种群生态学
第一节、种群的概念与种群统计学基本 参数 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动与生态对策 第三节、种群的衰退与灭绝

第一节、种群的概念与种群统计 学基本参数
(三)时滞影响的种群动态
时滞: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上升引起
种群增长率下降的这种自我调节能力往往不是立即就起作用的。 负反馈信息的传递和调节机制生效都需要一段时间,这就是种群 调节的时滞。
超越:由于时滞影响,种群在开始时的增长速率比没有时滞更慢,
但是,在超过平衡点后还会继续增长,称为超越。
2、K选择的这类生物可称K对策者,其种群密度 比较稳定,经常处于环境负载量值上下。因为 其生境是长期稳定的,环境负载量也相当稳定, 种群超过K值反而会由于资源的破坏而导致K 值变小,从而对后代不利。
鳕鱼
r选择者
鲨鱼
K选择者
从进化论的观点讲,生态对策是生物适应 于不同栖息生境,朝这两个不同方向进化的 “对策”。r对策者和K对策者是两个进化方向 不同的类型,K对策者把较多的能量用于逃避 死亡和提高竞争能力,r对策者把较多能量用于 繁殖。
(1)动态生命表(称股群生命表和特定年龄生命表): 是 根据观察一群同期出生的生物的存活情况所得数据而 编制的。
(2)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年龄 分布的调查结果而编制,所以又称特定时间生命表。

现以藤壶为例说明编制生命表的具体方法。
藤壶(Balanus glandula)的生命表
五、种群内禀增长率
种群内禀增长率:当种群处于最适条件下(食物、空 间不受限制,理化环境处于最佳状态,没有天敌出现, 等等),种群的瞬时增长率称为内禀增长率,也即种 群的最大增长率。 一般情况下人们通过在实验室提供最有利的条件 来近似地测定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群落生态学解读

群落生态学解读

第四章群落生态学✓群落的概念、基本特征、性质;✓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测度、时空变化、影响因素),群落结构(生活型、层片,垂直、水平、时间),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生物因素、干扰、岛屿);✓群落内部动态(季相变化、动态),演替的概念、类型、系列、顶级学说,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1.群落(community):—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空间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3.群落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种类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物种的简单集合(适应环境、协调)。

形成群落环境:—群落与环境不可分割(适应、改造)。

具有一定的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生物群落有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物种组成不断的更替。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生物群落有一定的规律分布,每个群落都分布在特定的地段或生境。

具有边界特征:—由于环境梯度变化不同,有些群落有明显的边界,有些则界限模糊。

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贡献不同,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等4.群落的性质:机体论学派(Clements):群落是一个和生物个体、种群相似的自然单位,是有生命的系统;群落演替的定向特征相当于生物的生活史或生物的发育,具有机体特征。

—群落都要经历从先锋阶段到顶级阶段的演替过程;—顶级群落受破坏后重复演替过程达到顶级群落阶段。

个体论学派(Gleason):•群落不是自然单位,而是自然界中在空间和时间连续变化系列中的一个区段;•在连续变化的环境下,群落组成是逐渐变化的,群落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群落和物种的关系不是有机体和组织器官的关系;—群落发育过程是物种更替和种群数量消长的过程;—和有机体不同,群落不可能在不同生境下保持繁殖的一致性;—同一群落类型之间无遗传上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知數)
Assumptions:
1. 標記不會對於個體有增加死亡率的危險
2. 標記不會影響再捕捉的機率(記憶與學習)
3. 實驗期間族群內個體沒有移入或移出的問題
4. 實驗期間沒有死亡或新生的變化
櫻花鉤吻鮭
Chapt. 06
#13
Salmon Watch—Skin Diving
Chapt. 06
Estimates of absolute density-1
. Proportion of population marked = (no. of animals marked at t1) / (total no, of animals in population)
. Proportion of sample marked = (no. of marked animals captured at t2) / (total no. of animals captured at t2)
Demography 族群統計學、人口統計學
The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a population
Population 族群
A group of conspecifics inhabits a specific place at a specific time.
. The demographic and genetic populations are not necessarily the same. . Demographic distinction and genetic difference are not necessarily corresponding.
Outline
• Tabulating changes in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through time
– Time-specific life tables – Age-specific life tables
Outline
• Fecundity schedules and female fecundity, and estimating future population growth
• Population growth models
– Deterministic models – Geometric models
Outline
• Population growth models (cont.).
– Logistic models – Stochastic models
Demography and Population Growth
Demography and Population Growth
.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 Population difference: density, age distribution . Population growth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 Population determination factors . Offspring production and energy invest . Population genetics variation . Intrapopulation behavior
®¦
ä» ­·
1155 E¤ 1 0 9ë¤0
1136
°®
941 679»¤
§ò
660
E¤606ë¤ 679 Nhomakorabeaë¤ j¤


ô¤
959 943 788 638
6 1 6K뤤
\¬ ô¤
565

Á´
B« 253 278
0
1854 1870

·Å 1718 ·ç

§B
§B
ä»
ä»
­· 122­· 7
Sampling methods:
. Traps 陷阱 . Fecal pellets 糞便 . Vacuolization frequencies 鳴叫頻度 . pelt records 生皮記錄 . 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 單位努力漁獲 量 . Percentage ground cover 遮蔽度 . Frequency of abundance along transects or in quadrants of known area. 穿越線或四分區豐度。 . Feeding damage 食害程度。
Estimates of absolute
density-2
If random sampling,
Proportion of population marked =
proportion of sample marked
t1標示個體/族群數量 ﹦t2再捕獲標示個體數/t2捕獲數
(已知數)(未知數) (已知數)
Chapter 6 Population
Growth
生態學的分科:
以生物組織水準來分
• 個體生態學Autecology • 種群(族群)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 • 群體(群落)生態學Synecology:
community ecology • 生態系統生態學Ecosystem ecology
ä» ­· B¡
ݪ
857 ñ¤
µ·
6 3 7ä» ­·
Population density 族群密 度
. abundant 豐富的 . common 普遍 . rare 稀有 . endangered 瀕危(絕)的 . extinct 絕滅的
eg. Zacco pachycephalus 粗首獵 (溪哥
) endemic to Taiwan, but common in west coasts
#14
Salmon Watch — Skin Diving and Counting
七家灣溪流域櫻花鉤吻鮭歷年族群變化 圖
4000
¼Æq¶ ¡] §À ¡^
3500
歷年最高
3428
數量
3000
3428尾
2495 2500
2000秋繁殖季節
2000 1500 1000 500
­³
®¦
ä» 1800
­· µ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