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基础课件——第三章种群生态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的密度与分布 种群结构与性比 种群的空间格局
3.1.2.1 种群的密度与分布 • 数量统计 • 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
(1)数量统计
严格说来,密度(density)和数目(number)是有区别 的,在生态学中应用数量高、数量低、种群大小这些意 义时,有时虽然没有指明其面积或空间单位,但也必然 将之隐含在其中。否则没有空间单位的数量多少也就成 为无意义的了。
种群密度:反映数量多少的主要指标。(这是基本特征) 影响密度变化的初级种群参数
• 出生率(natality):任何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 死亡率(mortality):种群减少的主要原因。 • 迁入与迁出率:外部种群进入引起的增加和内部离开引起的减少。
由初级种群参数可以导出次级种群参数:
• 性比(sex ratio):种群中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的比例。 • 年龄分布(age distribution):有两个层次,个体年龄和构件年龄。 • 增长率:以某一起始年为基准的增长比率。
如果说对于单体生物以个体数就能反映种群大小,那么对于构件生物就必 需进行两个层次的数量统计,即从合子产生的个体数(它与单体生物的个 体数相当)和组成每个个体的构件数。只有同时有这两个层次的数量及其 变化,才能掌握构件生物的种群动态。
不仅如此,构件生物的构件本身,有时也分成两个或若干个水平。例
如草莓的叶排列呈莲座状,随着草莓生长,莲座数和莲座上的新叶数都有
理统计方法估算变差和显著性。 样方法的应用:
对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即在调查区域内,捕获部分个体进行标 志后释放,经一定期限重新捕获。根据重捕取样的标志比例与样地总数 中的标志比例相等的假定,估计样地中被调查动物的总数。
对植物:样方法对植物更为有效。对植物,关键是确定样方面积的大小; 并且,样方数目也要根据群落的类型、性质和结构决定,样方越多,代 表性越好,但所需人力、物力越大;取样误差与取样数量的平方成反比: 及减少1/3的误差,就要增加9倍的取样数量。
间接数量指标
动物痕迹计数
• 足迹、粪便、脱落角或皮、鸣叫声、被啃食的植被、放弃的窝巢等
单位努力捕获量(鱼类种群、标本采集—干扰大,不准确)
• 每天每艘船的捕鱼量 • 每天每人的狩猎量
样方法
样方即取样(sampling):即总体(population)中的某部分。 样方法:即根据总体中的样方来估算总体的方法。 样方的代表性:必须有代表性,要求通过随机取样保证,并采用数
绝对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
总数量调查法(人口统计、开阔地大型动物) 取样调查法
样方法 去除取样法
相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的常用调查方法
直接数量指标
动物计数:以单位时间内或单位距离内或二者结合的数量作 为衡量种群数量的多少的相对密度指标。
• 每小时见到的飞过迁徙鸟类数量 • 每公里见到的动物数量 • 每昼夜一百个鼠夹捕获动物的数量
枝的区别,每一果座上花数与果实数也有变化。许多天然植物都是无性繁
殖的,个体本身就是一个无性系的“种群”。由此可见,研究植物种群动
增长,具典型的两个水平的构件。乔木可能有若干个水平的构件:叶与其
腋芽,以及不同粗细的枝条系统。
对许多构件生物,研究构件的数量与分布状况往往比个体数(由合子
发展起来的遗传单位)更为重要。一丛稻可以只有一根主茎到几百个分蘖,
个体的大小相差悬殊,所以在生长上计算稻丛数量意义不大,而计算杆数
比之区分主茎更有实际意义。果树上的枝节还具有不同年龄,有叶枝与果
(2)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
单体生物(unitary organism)。个体保持基本一致的形 态结构;如动物:
大多数动物同种间具有相同的构件,均为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 其分布特征以个体表示即可;
构件生物(mudular organism)。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 构件;如植物:
构件生物中构件的数量比个体数更为重要,例如,统计水稻丛数 意义不大,而计算杆数更有实际意义。
重捕法
N :M n:m N M n
m
式中:M—标志数; n—重捕个体数; m—重捕中标记数; N—样地上个体总数。
样方面积的大小由群落性质决定,图3-1反映了样方效应给调查造 成的影响。
样方1:样方与植株大小接近,样方内可能只含有A或B或C; 样方2:物种AB在同一样方,而C被孤立(排除)的概率很高; 样方3:三个物种均在样方内,可以表现三个物种的正相关关系。
3.1.1.3 种群的基本特征
• 空间特征
• 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与分布形式。
• 数量特征
• 单位面积(或空间)的数量将随时间改变。
• 遗传特征
• 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属于某一个基因库,以区别 于其它种群,但基因组成同样处于变动之中。
3.1.2 种群的统计特征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这些特征多为统 计指标,大体分为三类:
占据特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群
• 种群由个体组成,但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相加;
• 例如人,每个人都有个体特征,但作为人类,情况就复 杂得多;
• 种群既可从生态学上理解,也可应用于具体对象上
• 如某地某种生物种群;
• 一群实验老鼠,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实验老鼠种群。
3.1.1.2 种群研究的意义
▪ 了解为什么物种数量不等及其变化的规律; ▪ 了解物种的种内种间存在着的复杂的生态关系; ▪ 为什么物种在地球上能不断发展与进化。
密度(density):
• 种群大小的基本表示,一定是单位面积或容积的数目。 • 绝对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的实际个体数。 • 相对密度:只表示数量的高低(如单位面积的老鼠洞)。
数目(number)
• 在种群的统计中,一定和区域(面积或容积)联系在一起。
统计方法
• 直接法:对每个个体计数,准确,但限于有限范围内的种群; • 样方法:以若干样方计算整体数目。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
3.1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种群的概述 •种群的统计特征
3.1 .1 种群(population)概述
种群是生态学各层次中最重要的一个层次。 种群是群落结构与功能的最基本单位。 种群是物种适应的单位。
• 种群的概念 • 种群研究的意义 • 种群的基本特征
3.1.1.1 种群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