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方位理解诗歌的情境中朗诵
诗歌朗读技巧
诗歌朗读技巧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音韵和节奏的变化,表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朗读诗歌是一种将文字通过声音传达出来的方式,它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现诗歌的美感,还能够增强人们的理解和共鸣。
本文将介绍一些诗歌朗读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一、准备工作在朗读诗歌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朗读效果的质量。
1. 理解诗歌内容:首先,要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阅读诗歌时,应注重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手法,探索其中的隐喻和象征,以便更好地传达诗歌的内涵。
2. 注重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是其独特之处。
在朗读时,要注意诗句之间的停顿和延长音,以保持诗歌的韵律感。
同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抑扬顿挫,使整个朗读过程更具有感染力。
3. 熟悉诗歌的朗读方式:不同类型的诗歌有不同的朗读方式。
例如,散文诗的朗读要求比较平实且贴近自然,而抒情诗则强调情感的表达。
在朗读之前,要对不同类型的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并根据诗歌的风格和主题选择合适的朗读方式。
二、声音的运用在朗读诗歌时,声音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音量的变化:通过音量的变化可以突出诗歌中的重点和情感。
可以在需要强调的词句上提高音量,使其更具感染力;而在描述柔和或内敛情感的诗句中,则可以适当减小音量,让听众感受到诗歌中的细腻之处。
2. 语速的控制:语速的控制直接影响到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可以通过加快语速来表达诗歌中的紧迫感和热情;相反,适当减缓语速则可以在平静或忧郁的情感中展现出柔美的诗意。
3. 音调的变化:通过音调的变化可以使诗歌更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高低音调的切换能够突出诗句中的强烈情感和对比效果,使朗读更加动听。
三、情感的表达朗读诗歌不仅要注重声音的运用,也要通过情感的表达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1. 想象情景:在朗读某些描写性质较强的诗句时,可以尝试想象其中的情景,使自己更好地融入其中,将情感真实地传达出来。
诗歌朗诵心得体会(精品5篇)
诗歌朗诵心得体会(精品5篇)诗歌朗诵心得体会篇1当然,我很乐意帮助您撰写一份诗歌朗诵心得体会。
以下是一个示例:诗歌朗诵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朗诵爱好者,我很荣幸能够在这次活动中担任诗歌朗诵的主持人。
我不仅有机会欣赏到来自不同作者的优美诗歌,还与大家一起分享了朗诵诗歌的过程。
以下是我在这次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诗歌的优美旋律和深邃内涵所深深吸引。
在朗诵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仿佛置身于诗人的创作环境中。
通过朗诵,诗歌中的情感得以传递出来,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其次,我发现在朗诵过程中,技巧和情感同样重要。
在朗诵时,语调和语速的变化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同时,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深刻理解诗歌的含义,才能将其传递给听众,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最后,我深感这次活动对于诗歌朗诵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这次活动,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了诗歌朗诵,使诗歌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诗歌朗诵将继续发扬光大,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享受。
总之,这次诗歌朗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我不仅深入了解了诗歌的魅力,还学会了如何在朗诵过程中传递情感和意境。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继续感受诗歌的美好。
诗歌朗诵心得体会篇2诗歌朗诵的魅力:体验与分享自我孩提时代,我就对诗歌有着深深的热爱。
那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语言的艺术,一种表达的魔法。
当我第一次站上舞台,面对观众,我感受到了紧张和兴奋。
但是,当我开始朗诵诗歌,我感到了自信和喜悦。
这就是诗歌朗诵的魅力,让我在体验中成长,分享中快乐。
我记得,当我朗诵诗歌时,我的心灵被触动。
那是一种灵魂的呼唤,一种心灵的震撼。
我在诗歌中找到了一种生活的力量,一种人生的启示。
我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它可以唤醒我们的内心,激发我们的想象。
我朗诵诗歌时,我的身体也跟着节奏舞动。
我的声音随着旋律起伏,我的情感随着诗歌流转。
在全方位理解诗歌的情境中朗诵
在全方位理解诗歌的情境中朗诵作者:潘文亚来源:《课外语文·下》2019年第06期【摘要】诗歌是墨客以高度凝练的说话、必然的韵律节拍来抒发感情、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志向的一种文学文体。
诗歌朗诵是朗诵中主要的文学样式,在全方位理解诗歌的情境中朗诵,根据诗歌的特点,朗诵者要做到:了解背景,倾吐诗人心声;理解感受,把握诗人情感;挖掘意蕴,品味诗人意愿;融情于景,融于诗歌意境;配乐歌咏,展现韵脚节律。
【关键词】诗歌;朗诵;情境【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一、了解背景,倾吐诗人心声诗人所作诗歌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因此在朗诵诗歌之前,要先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诗人作这首诗时的心境,让自己的感情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以诗人的身份去朗诵,倾吐诗人心声。
例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首词写于亡国三年后,此时李煜也已被囚禁三年,看到眼前景,想到往前事,对故国的强烈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诗人以凝练幽美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今朝,景物与人事融为一体抒写亡国之痛,经由自然的恒久和人事的沧桑把蕴蓄于胸中的悔痛愁悲之情一泻而出。
因此朗诵这首词时要注意对问句的处理,在朗诵时不必一气呵成,靠停顿、延长字音的方式切分词句,将表现词人无尽愁绪的词句如“何时了”“知多少”“不堪回首”“几多愁”凸显出来。
最后读到“向东流”的时候,要有心随水流而去的感觉。
整首词诵读时要有长叹、叹息、世事难料、心灰意冷的感觉。
二、理解感受,把握诗人情感在朗读诗歌时,需要理解诗人感受,不感受诗人的情感及其作品的意韵,自己就无法被感动,从而读不出诗歌的感情。
朗读诗歌时要有切身感受,一方面要理解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在不同的心境下,诗人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对同一事物、同一事件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体会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对于理解诗人感受,把握诗人情感就十分重要。
幼儿诗歌作品朗读教案
幼儿诗歌作品朗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诗歌是一种美妙的语言艺术,可以通过朗读来表达情感。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幼儿的音韵意识和节奏感,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幼儿的朗读能力,让幼儿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让幼儿能够用适当的语音语调表达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1. 选择适合幼儿的诗歌作品,如《小兔子乖乖》、《小星星》等。
2. 准备音响设备,播放优秀的诗歌朗读范例。
3. 制作诗歌朗读教具,如图片、道具等,以便引起幼儿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引起幼儿的兴趣。
可以播放一些优秀的诗歌朗读范例,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 选择诗歌作品,进行解读教师可以选择一首适合幼儿的诗歌作品,如《小兔子乖乖》。
通过图片、道具等教具,让幼儿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读诗歌,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意境。
3. 教学朗读技巧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教给幼儿一些朗读诗歌的技巧。
如语音语调的处理、节奏的把握等。
可以让幼儿跟读教师的朗读,感受语音语调的变化,培养幼儿的朗读能力。
4. 分组朗读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进行小组朗读。
可以给幼儿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诗歌的情感。
5. 个别指导教师可以给予个别幼儿一些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朗读的效果。
6. 总结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了朗读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参与,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幼儿朗读时语音语调不够准确,需要加强练习。
学生诗歌朗诵活动方案
学生诗歌朗诵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学生诗歌朗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审美能力。
二、活动内容1. 诗歌选材:选择经典诗歌、优秀现代诗歌以及学生自创诗歌等。
选材要注重内容深度,注重情感表达,既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共鸣,又能展示学生的创作才华。
2. 诗歌理解:将选定的诗歌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寓意、情感和表现技巧,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3. 朗诵训练:通过日常的口语训练、朗读练习以及舞台表演等形式,指导学生正确发声、控制节奏、表现情感,并加强自信心和气场的培养。
4. 主题创作:鼓励学生创作与学校、社会现实相关的诗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并适时组织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5. 比赛展示:通过班级、年级或校内外的比赛和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将诗歌朗诵与舞台表演相结合,分享自己的作品,感受舞台魅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合作精神。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1. 时间安排:将诗歌朗诵活动纳入学校文化艺术课程的教学计划,并设置适当的上课时间和课程安排。
同时,在特定的时间段安排比赛和展示活动,如学期末、校庆日等。
2. 地点安排:在学校内设置多个诗歌朗诵场地,如学校礼堂、教室、音乐教室等,以满足不同规模的活动需求。
四、活动组织机构1. 活动指导组:由学校领导、语文教师、美术教师、音乐教师和同学家长组成,负责活动的整体策划、指导和评审等工作。
2. 活动筹备组:由学校相关部门、老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负责活动场地布置、道具准备、宣传推广等工作。
3. 活动执行组:由学校语文老师、音乐老师和舞台表演团队等组成,负责朗诵训练、比赛组织和演出策划等工作。
五、活动评奖机制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诗歌朗诵活动,设立以下奖项:1. 优秀朗诵奖:对朗诵表现出色、情感表达深刻的学生进行表彰。
2. 最佳创作奖:对创作题材新颖、表达方式独特的学生进行表彰。
3. 最佳舞台表演奖:对在朗诵表演中舞台表现出色、气场较强的学生进行表彰。
在诵读和想象中进入文本情境
在诵读和想象中进入文本情境诵读是一种通过朗读文本的方式来理解和感受作者情感的行为。
当一个人诵读一篇文章时,他会将自己的思维和情感与文本中所描绘的情境相结合。
通过诵读,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文本中的情感和意义。
在诵读的过程中,一个人首先需要理解文本的内容。
当他开始阅读的时候,他会用声音将文字表达出来,这样有助于他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通过朗读,人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文本的节奏和情感变化。
他们可以根据文本的语气和情绪来调整声音的音量、语调和节奏,以表达出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
当文本中描述悲伤的场景时,诵读者会通过悲伤的语调和音量来表达出作者的悲伤情感,这样能更好地引发读者的共鸣。
除了理解文本的内容,诵读者还需要能够将自己融入到文本的情境当中。
他们会尽量想象自己身处于文本所描述的场景中,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和互动。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本中的情感和意义。
当诵读者读到一篇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时,他们会尽量想象自己身处于那片美丽的原野,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这样能让他们更深入地感受到文本中所描绘的美妙情境。
诵读和想象相辅相成,通过诵读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又能够丰富诵读的体验。
通过诵读,人们可以更有创造性地想象和构建文本的情境。
他们可以在诵读的过程中,将文本中的情节和场景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相连接,从而使文本的意义更加深入人心。
在诵读和想象中进入文本情境是一种有助于理解和体验文本的行为。
通过诵读和想象,人们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文本所描绘的情感和意义,从而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诵读和想象的结合,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品味和体验,还能够培养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创造美好的未来。
在全方位理解诗歌的情境中朗诵
在全方位理解诗歌的情境中朗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全方位理解诗歌的情境中朗诵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它以简洁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在全方位理解诗歌的情境中朗诵,不仅可以让朗诵者更好地表达诗歌的内涵,也可以让听众更深刻地感受诗歌的美妙和力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在全方位理解诗歌的情境中朗诵的意义和方法。
全方位理解诗歌包括对诗歌的文字、情感和背景的深入了解。
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将其表达出来。
朗诵者应该通过阅读诗歌的文字,了解诗歌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如果朗诵的是李白的《将进酒》,那么朗诵者应该了解李白的生平和饮酒的情结,以及诗歌中表达的豪迈和豪放的情感。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了解,朗诵者才能更好地将诗歌的内涵表达出来。
朗诵者在朗诵诗歌的时候需要将诗歌的语言、韵律和情感融合在一起。
诗歌的语言往往是简洁而富有韵律感的,朗诵者应该通过声音和语调的运用,将诗歌中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
朗诵者还需要将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声音和表情表现出来,让听众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在朗诵李白的《将进酒》的时候,朗诵者可以通过声音的起伏和情感的抒发,表现出诗歌中的豪迈和豪放的情感,让听众更深刻地感受到诗歌的内涵。
在全方位理解诗歌的情境中朗诵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情境和道具来增加朗诵的效果。
朗诵者可以根据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选用不同的场景和道具来增加朗诵的感染力。
在朗诵李白的《将进酒》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个酒杯或酒壶作为道具,通过摆放和运用道具,增加朗诵的情境感和舞台效果。
通过情境和道具的运用,可以增加朗诵的感染力,让听众更深刻地感受到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全方位理解诗歌的情境中朗诵是一种对诗歌的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体现。
诗歌是一种文化遗产,通过朗诵可以让诗歌的美妙和力量得到更好地传播和发扬。
在全方位理解诗歌的情境中朗诵,可以更好地保持诗歌的原汁原味,让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得到更好地表达和传达。
在全方位理解诗歌的情境中朗诵
在全方位理解诗歌的情境中朗诵【摘要】诗歌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内涵,而朗诵则是理解诗歌的重要途径。
通过朗诵,人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进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朗诵不仅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还可以提升诗歌的表现力和传达效果。
掌握朗诵的技巧与要点,可以让朗诵更具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朗诵是诗歌赏析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诵的方式,可以让诗歌更加生动和有趣,同时也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情感,使诗歌的魅力得到最充分的展现。
【关键词】关键词:诗歌、朗诵、理解、情感表达、意境、技巧、艺术魅力、途径、表现力、赏析、重要性1. 引言1.1 诗歌的魅力诗歌是一种极具魅力的文学形式,它通过独特的语言和节奏传达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唤起人们的共鸣和共情。
诗歌的美在于它的简洁和抽象,使人们在短短数行文字中感受到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情感的涌动。
诗歌可以是甜蜜的情话,也可以是悲伤的哀歌;它可以是对自然的赞美,也可以是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和深刻性,让人们在读诗的过程中享受到一种独特的美感和思想的启迪。
诗歌是一种永恒的艺术形式,它超越了语言的限制,直抵人们灵魂的深处,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一丝温暖和意义。
诗歌的魅力是无穷的,它永远都会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和领悟。
就在于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它让人们在诗文的世界中感受到一种美的力量和心灵的震撼。
1.2 朗诵的重要性朗诵是诗歌魅力的展现,更是诗歌传达情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朗诵,诗歌的内涵能够被更真切地传达,诗人的情感也更深沉地表达出来。
朗诵不仅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还可以让诗歌的美感更加直观地被感受到。
在朗诵的过程中,朗诵者需要通过音调、语速、停顿等声音元素来表达诗歌的情感,将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生动地展现在听众面前。
这样一来,听众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去理解诗歌,更可以通过声音去感受诗歌的美丽与震撼。
徐志摩《再别康桥》朗诵技巧
徐志摩《再别康桥》朗诵技巧《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徐志摩创作的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之一,将离别的情感娓娓道来,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真挚告别之情。
在朗诵这首诗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突出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以更好地传达给听众。
首先,要理解诗歌的情感。
《再别康桥》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情告别之感。
诗中充满了离别带来的伤感和无奈,同时也夹杂了对未来的向往和渴望。
在朗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语气的变化,将这些情感传达给听众。
其次,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意象。
徐志摩的诗歌以其独特的意象作为特色,而《再别康桥》中也不例外。
比如,将"蓦然回首"、"此情无计可消除"等短语与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相结合,形成了浓郁的感触。
在朗诵中,我们应该通过声音和节奏的处理,使听众能够感受到这些意象所传达的美感。
第三,要注意节奏和音调的变化。
《再别康桥》的诗句旋律流畅,格律和谐。
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变化的语速、音量和语气的起伏,突出诗中词句的韵律感,增强听众的听觉体验。
特别是在表达诗歌中的情感高潮和转折点时,可以适当加强语气和音量,使情感更加贴近听众。
此外,适当运用停顿和省略,可以使朗诵更加准确和有力。
诗歌《再别康桥》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和押韵,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停顿和省略来突出这些特点。
比如,在每句诗后适当停顿,以示节奏和意境的转换;在一些重要的词句前后略作停顿,以增强语气和节奏感。
最后,朗诵《再别康桥》时要注重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合适的语调和感情的投入,使听众更好地理解诗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同时,要注重声音的美感和变化,使朗诵更加动听和引人注目。
总之,朗诵《再别康桥》需要在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象的基础上,通过语音、节奏和停顿的运用,突出诗歌的美感和意境,使听众更好地领略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练习和感悟,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示这首经典诗歌的魅力,使听众产生共鸣。
诗歌朗读与理解能力教案
诗歌朗读与理解能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包括语调、节奏、重音等,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等要素,深入体会诗歌的内涵。
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朗读技巧的训练,如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快慢变化、重音的准确把握。
诗歌意象和情感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语言和形象来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或复杂的诗歌意象和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在朗读中融入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做到声情并茂。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朗读和理解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直观感受朗读的技巧和情感表达。
3、练习法: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纠正。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和情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优美的诗歌朗诵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诗歌朗读的感受和认识,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朗读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15 分钟)介绍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如语调要根据诗歌的情感起伏而变化,节奏要根据诗歌的韵律和句式来把握,重音要突出诗歌的关键词语和情感重点。
结合具体的诗歌例子,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不同技巧的运用效果。
3、朗读练习(20 分钟)学生分组,选择一首简单的诗歌进行朗读练习。
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朗读,给予个别指导和纠正。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交流。
4、诗歌理解(20 分钟)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和情感。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深入解读诗歌的内涵。
5、朗读与理解结合(15 分钟)学生再次朗读之前练习的诗歌,这次要将对诗歌的理解融入到朗读中。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朗读中情感表达与诗歌理解的紧密结合。
语文诗歌的鉴赏与朗读
语文诗歌的鉴赏与朗读语文诗歌是中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美妙的音韵。
鉴赏与朗读诗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魅力。
本文将从诗歌的鉴赏要点和朗读技巧两个方面来探讨语文诗歌的鉴赏与朗读。
一、诗歌的鉴赏要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诗歌是通过表达主题来传达情感和思想的。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需要仔细品味诗歌的主题,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通过对主题的理解,我们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诗歌的音韵美:语文诗歌的音韵是其独特之处。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可以通过押韵、对仗和节奏等手法来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音韵美不仅在于听觉上的享受,更能够引发我们内心的共鸣和情感上的震撼。
3.审视诗歌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诗歌的重要元素之一。
鉴赏诗歌时,我们应该留意诗歌中的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通过这些手法的运用来感受诗歌的形象与意境。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让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4.品读诗歌的结构特点:诗歌的结构特点对理解诗歌十分重要。
诗歌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古体诗、现代诗和自由诗等。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需要理解其结构特点,如句子的排列、诗句的长短、节奏的变化等。
通过对结构的把握,我们能更好地领略诗歌的魅力。
二、朗读技巧1.准确把握诗歌的节奏:诗歌的节奏是朗读的基础。
在朗读诗歌时,我们需要根据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来准确把握诗歌的节奏。
注意停顿的位置和长短,使朗读更加流畅自然。
2.恰当运用语调:语调是朗读诗歌时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根据诗歌的情感内容,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语调,适时调整声音的高低、快慢,以达到准确传达诗歌情感的效果。
3.注重语音语调的变化:诗歌中常常会有抑扬顿挫的情感表达。
在朗读诗歌时,我们应该注重语音语调的变化,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适当调整声音的高低、强弱,能够赋予诗歌更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呼吸控制得当:朗读诗歌需要良好的呼吸控制。
在朗读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好呼吸的准备,合理控制呼吸的节奏和深浅,以保持声音的稳定和持久。
诗歌朗诵范文
诗歌朗诵范文
《诗歌朗诵》
诗歌朗诵是一种优美的表达方式,通过朗诵可以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使诗歌更加生动和鲜活。
而且,通过朗诵,诗歌可以更加深入人心,触动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的朗诵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感情投入,才能将诗歌完美地呈现出来。
首先,诗歌朗诵需要对诗歌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只有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才能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
在朗诵时,朗诵者需要通过自己的情感去感悟诗歌中的情感,将自己融入诗歌之中,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诗歌的魅力。
其次,诗歌朗诵需要有一定的朗诵技巧。
朗诵者需要掌握抑扬顿挫的节奏感,用声音的起伏来诠释诗歌中的情感。
同时,朗诵者需要有清晰的发音和准确的语调,让听众能够清晰地听到诗歌的每一个音节和情感表达。
最后,诗歌朗诵需要有真挚的情感投入。
只有当朗诵者对诗歌有真挚的情感投入,才能将诗歌中的情感传递给观众,触动他们的心灵。
在朗诵时,朗诵者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之中,让诗歌更加真实和动人。
总之,诗歌朗诵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通过朗诵可以更好地传达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只有在理解诗歌、掌握朗诵技巧和有真挚的情感投入的情况下,才能将诗歌完美地呈现出来,感动听众的心灵。
诗歌鉴赏与朗读技巧
诗歌鉴赏与朗读技巧诗歌是文学中一种富有独特魅力和美感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音韵和韵律的组合,表达出诗人对世界的独特感受与思考。
然而,对诗歌的鉴赏和朗读并非简单的阅读过程,而需要一些技巧和理解。
本文旨在分享一些诗歌鉴赏与朗读的技巧,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作品。
一、诗歌鉴赏技巧1. 读懂字面意思:首先,我们要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即作者所使用的词汇和句子组织。
通过阅读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领悟作者的意图:诗歌的含义往往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思,而是深藏在语言的调子和修辞手法之中。
我们需要通过思考诗歌中使用的隐喻、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在意图。
3. 注意韵律和节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是其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区别之一。
朗读诗歌时,我们要关注诗歌中的抑扬顿挫、音韵变化等元素,以更好地呈现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4. 善于品味诗歌的美感: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追求的是一种特殊的美感。
我们需要用心品味诗歌的美,感受其中的意境、情感和情绪,从而加深对诗歌作品的鉴赏。
二、诗歌朗读技巧1. 注意语音语调:朗读诗歌时,我们要注重语音的准确与流畅。
注意一些特殊字句的发音和重音位置,以体现诗歌的韵律美和音韵效果。
2. 把握节奏与呼吸:诗歌的节奏感需要适度的呼吸来支撑,否则会破坏诗歌的表达效果。
我们要在朗读时掌握好节奏,合理地安排呼吸,使诗歌的朗读更加自然流畅。
3. 表达情感与感觉:朗读诗歌时,我们要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音量的高低和变化,以及语调的变化来表达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感觉。
用声音去演绎诗歌中的情感,使朗读更具表现力。
4. 保持克制而不失感染力:朗读诗歌需要注意的是保持适度的克制,以免过于情绪化而失去朗读的效果。
同时,我们要通过声音和表情的抑制来传递出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使朗读既能凸显情感又能保持节制。
以上是关于诗歌鉴赏与朗读技巧的一些分享。
希望这些技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作品,在朗读时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内涵。
诗词的朗读与演绎技巧
诗词的朗读与演绎技巧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情感和艺术内涵。
为了更好地传达诗词的美丽和意境,朗读与演绎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诗词朗读和演绎相关的技巧与方法。
1. 把握诗词的节奏感在朗读诗词时,要注意诗词的节奏感。
不同诗词有不同的韵律和节奏,要根据诗词的特点进行把握。
例如,五言绝句的节奏感较为平稳,要以字句的平衡为基准;七言绝句则更加丰富多变,要用自如的节奏感来体现其中的抑扬顿挫。
2. 明确诗词的情感表达诗词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朗读与演绎时要明确诗词的情感表达。
在朗读时,要通过语调、音量以及节奏的变化来展现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例如,咏史诗词通常具有雄浑的情感,可以通过大幅度的音量和饱满的语调来表达;而临帖诗词则较为细腻,要通过温柔轻柔的语调来传达其中的情感。
3. 注重诗词的美学表现诗词是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要注重其中的美学表现。
在朗读与演绎时,要注意语音和音调的美感。
良好的语音和音调可以更好地突出诗词中的美丽和意境。
此外,还可以通过用声音进行描绘、构建音乐感等方式来增强诗词的美学表现。
4. 运用修辞手法和声音特效诗词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朗读与演绎时可以运用这些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
同时,还可以利用声音特效来丰富诗词的演绎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变速、加重音量、轻声低语等方式来打造出舒展的音韵变化,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
5. 理解诗词的背景和意义在朗读与演绎诗词时,要对诗词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深入理解。
只有真正理解了诗词的内涵,才能更好地传达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合适的语气、语调和声音特点来表达诗词的意境,使其更贴切地被观众所感受。
6. 长期练习提高朗读与演绎技巧朗读与演绎技巧需要长期的练习和积累。
通过不断朗读和演绎不同种类的诗词,可以提升自己的技巧和表现能力。
同时,还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学习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应用。
总之,诗词的朗读与演绎技巧是传递诗词美的关键。
诗歌朗诵技巧有哪些
诗歌朗诵技巧有哪些诗歌朗诵是一种通过声音、语调和表情来表达诗歌情感的艺术形式。
以下是一些有关诗歌朗诵技巧的详细解释,共计1200字以上。
1.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在朗诵诗歌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诗歌的节奏是由其音节、韵脚和音调所构成的,朗诵时需要按照这个节奏来进行。
韵律则是指诗歌的抑扬顿挫,朗诵时要注意强调这些抑扬顿挫的变化,突出诗歌的音乐性。
2.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在朗诵诗歌时,要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从而能够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可以通过仔细阅读和解读诗歌,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用自己的理解去诠释诗歌,将情感融入到朗诵中去。
3.注意用声线和语调进行情感表达:在朗诵诗歌时,声音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表达手段。
可以通过控制声音的高低、快慢和音量的大小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可以用低沉、悲伤的声音来表达悲情诗歌,用激昂、明亮的声音来表达激情诗歌。
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语调的抑扬顿挫,使声音更加动听,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注重语言的准确和生动:在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要通过字音和音调的变化来准确地表达诗歌中的意思,同时还要注意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使听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运用适当的手势和肢体语言:朗诵诗歌时,可以通过适当的手势和肢体语言来补充和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可以利用手势来模拟诗歌中的动作和情节,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诗歌中的形象和意象,从而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6.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在朗诵诗歌时,要注意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
可以通过眼神的注视和目光的交流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强与观众之间的沟通和共鸣,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7.注意细节和节奏感:在朗诵诗歌时,要注意细节和节奏感。
要注意处理诗歌中的停顿和断句,合理安排呼吸,使朗诵时的节奏感更加流畅和自然。
同时,还要注意细节的把握,如语音的正确、停顿的位置等,使朗诵更加准确和精致。
8.充分准备和熟悉诗歌:在朗诵诗歌时,要进行充分准备和熟悉诗歌。
小学语文教案:诗歌朗读与理解 (2)
小学语文教案:诗歌朗读与理解一、如何进行诗歌朗读诗歌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诗歌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音韵感,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诗歌朗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声音、节奏、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声音营造氛围首先,在诵读诗歌时,要注意调整发声的位置和方式。
正常情况下,我们发声主要靠喉咙,在朗读诗歌时,要把声音放到胸腔部位来发出。
这样做可以使声音更加饱满、有力度,并且能够更好地传递出情感。
同时,还可以尝试用不同的音量表达不同的情绪变化。
其次,在朗读过程中还需注意语调和语速的变化。
根据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选择相应的语调来进行朗读。
例如,在描述忧伤或悲痛时,可适当降低音调,增强悲凉之感;而在描述欢乐或雄壮时,则可提升音调以彰显喜悦或庄严之情。
此外,适当变换语速也能使朗读更富有韵律感。
2. 注意节奏感与停顿在诗歌朗读中,节奏感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通过合理地运用节奏感和停顿,可以使诗句更有层次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节奏感主要指词语的重音和轻音组成的时间有规律的排列。
在朗读时,可以通过加强或减轻音量、放慢或加快语速等方式来表现出词语的节奏变化。
这样做不仅能够突出关键词,还能够增添整个朗读过程的韵律感。
停顿是指在句子中适当地停顿一下,在停顿处稍作停留,以便让听众消化所听到的内容。
通过合理运用停顿可以使朗读更加生动有趣,并使得表达更加清晰明了。
二、如何进行诗歌理解1. 理解语意首先,在进行诗歌理解时,学生需要从字面上去理解每个词语和句子。
他们应该注意关注一些重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尝试从中寻找对应的意义。
其次,在理解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注重把握诗歌的整体语境。
了解诗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通过综合考虑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去捕捉整个诗歌的主旨。
2. 探究修辞方法在诗歌中,修辞手法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因此,在进行诗歌理解时,学生需要逐句逐句地分析、探究其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思考其所表达的含义。
诗歌的朗诵技巧
诗歌的朗诵技巧引言朗诵是诗歌表演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朗诵能够将诗歌的意境与情感传递给听众,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而朗诵技巧的使用则能够进一步提升朗诵的效果与魅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诗歌的朗诵技巧,帮助朗诵者更好地理解与应用。
以下将介绍五种常见的朗诵技巧。
1. 语调的处理语调是指语言的声音、音调和节奏组成的特定模式。
在朗诵诗歌时,合理的语调处理能够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首先,要注意调整语速和音量。
语速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诗歌的抑扬顿挫,建议根据诗歌的节奏和辞句的意义适当调整语速。
音量的大小也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表达不同的情感,如高亢激昂或低沉悲伤。
其次,要注意语调的变化。
可以通过在特定的词汇或句子上用力强调,或者利用音调上的变化来突出诗歌中的重要内容。
此外,应该注意使用适当的停顿和断奏,使诗歌的意义更加清晰明了。
2. 节奏的把握诗歌的节奏是指诗句中的重音和轻音的分布。
在朗诵中,要能够准确地把握诗句的节奏,使得朗诵更加韵律感十足。
首先,要注意重音的处理。
重读的词汇往往是诗歌中的重要内容,应该在朗诵中强调出来。
此外,要掌握好轻音的处理,避免过多或过少,保持节奏的平衡感。
另外,应该注意诗句之间的连接和衔接,使得整首诗歌在朗诵时能够呈现出自然的流畅感。
合理的断句和缓冲可以帮助朗诵者更好地把握节奏,让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3. 情感的表达诗歌往往具有丰富的情感,而朗诵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将这些情感传递出来。
为了更好地表达诗歌中的情感,朗诵者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语调和音量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如高昂的喜悦、悲伤的忧愁、温柔的思念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增强情感的表达,使得朗诵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在进行情感表达时要注意把握度。
过度夸张的表情和语调可能会让朗诵失去真实感,过于沉重的情感也可能让听众感到疲倦。
因此,朗诵者应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意境,适度地表达情感,使得朗诵更加贴合诗歌的氛围。
诗歌的朗读和欣赏
诗歌的朗读和欣赏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以其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然而,要真正欣赏诗歌的美,不仅需要静心品味文字,更需要通过朗读将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传递得更加淋漓尽致。
本文将探讨诗歌的朗读和欣赏的技巧,并分享一些优美的诗歌欣赏经典实例。
一、诗歌的朗读技巧1. 合适的语速和节奏朗读诗歌时,应适当调整语速和节奏,使其与诗歌的意境相符。
柔缓的抑扬顿挫、舒缓的速度都能更好地呈现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同时,注意避免过分追求节奏感而导致读得太快,使诗歌的内涵和韵味无法展现。
2. 把握好停顿和呼吸诗歌的朗读要有合适的停顿和呼吸,让诗句之间有短暂而又恰到好处的间隔。
停顿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及消化所朗读的内容,同时也有助于表达出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3. 注意声调和语调不同的诗歌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对于不同的情感,我们要注意使用合适的声调和语调进行朗读。
柔和的声线和语调可以表达出诗歌中的温柔和婉约,而高亢的声调和语调则能更好地表达出诗歌中的激情和力量。
二、诗歌的欣赏技巧1. 细读诗歌,品味意境诗歌常常借助寥寥数语,刻画出深远的意境。
欣赏诗歌时,我们应该细读每个字、每个词,凝练其中的意义和表达。
通过感受诗歌所呈现的意境,我们能更深刻地领悟诗人的情感表达,以及对世界和生活的思考。
2. 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意图诗歌的欣赏不仅仅是对文字的品味,更是对诗歌背后的故事和创作意图的理解。
通过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等,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和思想,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欣赏。
3. 多角度解读诗歌的意义诗歌,作为充满审美和抒情性的文学形式,往往有着多重解读的可能。
在欣赏诗歌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诗歌的意义,以寻求更丰富的理解和体验。
可以从形象、节奏、意象等方面进行解读,并与自身的经验和情感相结合,寻找与诗歌共鸣之处。
三、诗歌欣赏经典实例1.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老师诗歌朗诵方案
老师诗歌朗诵方案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朗诵诗歌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那么老师如何设计一份更加有效的诗歌朗诵方案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建议。
选择合适的诗歌选择适合学生朗诵的诗歌是诗歌朗诵方案的首要任务,要根据年龄、性别、文化背景、语言水平等考虑,选择既含有情感丰富、趣味性较强、又能满足学习需要的诗歌。
建议老师多阅读、筛选出优秀的诗歌资源,并利用分析工具进行评估,加以挑选。
分析诗歌语言特点针对所选的诗歌,老师应对其语言特点进行分析,掌握其韵律、节奏、语气等重要因素,并从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词汇和语句。
此外,在选材时,也需要注意所选诗歌是否符合学生课程要求,有利于学生成长。
借助情境模拟练习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的朗诵要素,老师可以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进行练习。
比如,以戏剧形式展示诗歌朗诵、模拟演讲活动等,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也可以增强学生语言能力和自信心。
掌握朗诵技巧朗诵是一门技术活,老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朗诵技巧,比如掌握自身语音、气息的控制和呼吸法,体态和面部表情的表达,以及演讲节奏的掌控等。
通过简单易懂的操作流程,让学生初步练习朗诵,逐渐熟练起来,最终做到流利表达,调动情感。
组织朗诵课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朗诵的魅力,老师在组织课堂时应注重营造良好的朗诵氛围。
将诗歌朗诵融入课程,让学生自由发挥、交流分享,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培养学习合作能力。
结束语诗歌朗诵是一个需要全方位设计与实践的内容,只有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贯彻了其内涵,才会对其产生深刻的理解,进而在日复一日的朗读与表演中不断提升自我的语感与表达能力。
因此,建议老师在课堂上定期开展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在充满欢乐与成长的环境中愉悦地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论坛Chinese forum2019年第18期在全方位理解诗歌的情境中朗诵潘文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摘要】诗歌是墨客以高度凝练的说话、必然的韵律节拍来抒发感情、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志向的一种文学文体。
诗歌朗诵是朗诵中主要的文学样式,在全方位理解诗歌的情境中朗诵,根据诗歌的特点,朗诵者要做到:了解背景,倾吐诗人心声;理解感受,把握诗人情感;挖掘意蕴,品味诗人意愿;融情于景,融于诗歌意境;配乐歌咏,展现韵脚节律。
【关键词】诗歌;朗诵;情境【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一、了解背景,倾吐诗人心声诗人所作诗歌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因此在朗诵诗歌之前,要先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诗人作这首诗时的心境,让自己的感情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以诗人的身份去朗诵,倾吐诗人心声。
例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首词写于亡国三年后,此时李煜也已被囚禁三年,看到眼前景,想到往前事,对故国的强烈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诗人以凝练幽美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今朝,景物与人事融为一体抒写亡国之痛,经由自然的恒久和人事的沧桑把蕴蓄于胸中的悔痛愁悲之情一泻而出。
因此朗诵这首词时要注意对问句的处理,在朗诵时不必一气呵成,靠停顿、延长字音的方式切分词句,将表现词人无尽愁绪的词句如“何时了”“知多少”“不堪回首”“几多愁”凸显出来。
最后读到“向东流”的时候,要有心随水流而去的感觉。
整首词诵读时要有长叹、叹息、世事难料、心灰意冷的感觉。
二、理解感受,把握诗人情感在朗读诗歌时,需要理解诗人感受,不感受诗人的情感及其作品的意韵,自己就无法被感动,从而读不出诗歌的感情。
朗读诗歌时要有切身感受,一方面要理解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在不同的心境下,诗人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对同一事物、同一事件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体会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对于理解诗人感受,把握诗人情感就十分重要。
例如杜甫的七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首诗作于唐朝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季,那时唐军光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正流于梓州(今四川三台),过着流散流荡糊口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以饱含豪情的翰墨,写下了这首忽闻兵变已平的喜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之情的到处颂扬的名作。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写忽闻成功收复失地喜讯之后的无法克制的还乡喜悦与收复失地的快意之情。
因此朗诵这首诗时应把诗中诗人忽闻此消息的惊喜、激昂的心情朗诵出来。
“忽传”要读出捷报频突至,惊喜的感觉,读时要收声提气,用较高音读。
“漫卷诗书喜欲狂”要读出狂喜的感觉,“喜”用低音读,“狂”要稍微扬起,为下句做铺垫。
“白日放歌须纵酒”语势稍高,“青春作伴好还乡”语势稍低,读出畅快的感觉,最后一句中的“穿”和“向”要吐字有力,并适当延长音调,表明诗人的归心似箭。
另一方面要理解诗歌的主题内容。
有些诗歌的文字表面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距离,诗人会使用一种隐晦的手法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在意象之中。
因此,要通过诗句理解诗人背后的情感,就需要理解作品的主题内容。
例如初唐名臣虞世南的《蝉》。
这是一首具有典范作用的咏物诗。
咏物诗以物喻人,具备浓烈的象征性。
文人因蝉居高饮露,是以把蝉象征孤高廉洁,诗人以蝉自喻,表达自身孤高廉洁的情操。
因此朗诵时要把诗人的高洁品质朗诵出来。
开头平缓低沉,慢慢声音高昂,最后一句中的“非”字重读。
三、挖掘意蕴,品味诗人意愿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语言洗练凝缩。
在极短的篇幅里,用最精辟的语言和最鲜明的形象,高度集中地概括最典型、最有特征性、最激动人心的事件、生活。
这就有待朗诵者去开垦、去挖掘出诗歌的内在含义。
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这首诗是写今年今日看人而人不在,景依旧不变。
对这首诗,若是不细心揣摩,发掘内涵,还认为墨客是以喜悦之情回想往日情怀。
细心揣摩,发掘内涵,就会发现这是诗人运用反衬的修辞手法,创造出的一种极忧愁衰落的意境。
“在去年今日的这个庄园里,庄园里的这个女子脸色美得像桃花一样,和桃花相映生辉,而今日桃花依旧,可那位像桃花一样美的女子已经寻不到了”,诗人的哀愁失落感跃然纸上。
因此在朗读时就要把“今日、人面、桃花”作为重音,“何处去、笑春风”声音拉长,读出诗人的哀愁失落之情,这样才能把诗的意蕴展现出来。
挖掘意蕴,品味诗人意愿,就是朗诵时要在字里行间找到诗人的内心独白,透过诗句挖掘意蕴,品味诗人内在的情感,真实的意愿。
四、融情于景,融于诗歌意境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是诗的一大特点。
诗歌的意境是诗人所描绘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概括性的具体形象和为现实生活所抒发的强烈感情三者互相渗透、共同融合而凝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进入这种艺术境界,你不但进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下转第046页)教材教法Teaching methods 2019年第18期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文章中提取有效的信息。
围绕这一主题,该单元总共编排了三篇课文,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进行正确的阅读,并能够有效提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提取信息的技巧尤为重要。
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数一数课文有几句,并将文中出现的“小画家”圈出来,以此教给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继而进行交流,并随机板 书: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会更加重视对关键信息点的穿插,进而实现表达能力的持续提升。
四、整合园地教学,提升语文素养语文园地是单元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延伸,是引导学生进行运用、积累和拓展的重要阵地,也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平台。
但是语文园地的教学,往往被简单地作为练习指导来处理,一贯被认为是枯燥无味、最难出彩的。
但是教师可以根据语文园地中不同板块的特点,进行整合教学。
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六》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创设了一个“小猪佩奇过大年”的情境,把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这几个板块融合在一个有趣的故事里,以故事串起了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了单元知识点。
统编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其实语文园地的教学并不一定要安排到单元教学的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的学习主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安排,这也是很有效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在单元整组教学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把“语文园地”创建成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让学生乐学、爱学,这样不但能推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提升,更有利于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与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等板块有机整合。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统编教材的作用,关注课文的语言表达形式,重视语用训练,帮助学生从学习阅读走向阅读学习,促进学生积累、内化、运用语言,以阅读能力的提升来推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1]郭仁芳.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误区及对策[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10).[2]陈晓妍.关键字词,语言训练的基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策略例谈[J].创新时代,2018(5).[3]张永君.小学生,要能说会道!——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点[J].中华少年,2017(9).[4]倪海东.突出语文基本训练,提高学生语言素养——浅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听、说、读、写训练[J].新课程导学,2016(S2).(上接第031页)面,而且你的心潮也会随着诗的情感的变化而激荡。
因此,朗诵者在朗诵时要想达到“情景交融,意与境和,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就需要将听众引入诗境。
如何才能将听众引入诗歌意境呢?朗诵者要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在自己的内心树立诗歌意境的清晰画面,并沉浸在这一画面中,如身临其境,朗诵时言之有物,这样才能使观众看到诗中所描绘的情景、景物,将观众引入其诗境,从而使观众如临其境。
例如杜甫的《登高》,这首诗给人一种荒凉萧瑟之感。
诗圣融情于景,将小我出身之悲、愁闷不得志之苦融于悲惨的秋天景色当中,读来心伤之情喷涌而出。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秋景;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之景;颈联描写由异乡漂泊到多病残生;尾联写时事艰难,白发繁多,潦倒不堪。
前四句写秋之悲凉萧瑟之景,后四句抒身事、家事、国事之情。
因此朗诵前四句时,朗诵者要融情于景,把诗人登高后看到的萧瑟悲凉的秋景融于情感之中,朗诵时要声音低沉,句句含悲情;朗诵后四句时,朗诵者要着重抒发诗人对国运艰难的苦恨与漂泊异乡、潦倒多病的无奈,朗诵时要抑扬顿挫,句句抒悲情。
要句句 “看到”景,达到情与景,意与境交融为一,给听众产生强大的感染力。
五、配乐歌咏,展示韵脚节律优美的韵律是诗歌的又一特征。
诗歌只有韵律协调优美,朗诵起来才能朗朗上口,铿锵动听。
是以,在朗诵诗歌时就要展现韵脚节律,就犹如音乐的节奏,有雄壮气焰的交响乐章,也有潺潺流水的小调。
需要注意的是,诗的韵律必须从属于诗的思想内容,思想感情与诗的音乐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朗诵者一定要“因情赋声,以声传情”,达到声情并茂的要求。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这首词的上阕是要写元 夕夜,满城灯火,游人如织、仕女如云,火树银花,歌舞繁闹的热闹景象。
下阕写观灯看花的女子们,一个个装扮得浓妆艳抹,身带幽香,一路欢歌笑语,从词人面前走过,但却没有一个人是词人要寻觅的。
经由千百次的觅寻,忽然在灯火之外发现了她。
人们都在纵情地狂欢,陶醉在喧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灯火阑珊以外。
词人先用大量翰墨衬托着元夕的热烈情形,末了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僻作尾,构成了猛烈光鲜的对照。
因此,在朗诵时不仅要注意这首词的韵律,也要读出诗人的孤高的情感。
上阕读时应气息充沛,语气洒脱,语势变化大开大阖,下阕应用声柔和,语调婉转低回,气息绵长,以增加情韵。
参考文献[1]李红岩.诗歌朗诵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2]胡敏,林素韵.朗诵主持演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赵兵,王群.朗诵艺术创造[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