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第八册《最后一份晚报》word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一份晚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2学会通过观察、体验、想象来描绘事物,提高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关爱他人、珍惜时间的品质。

3.2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生字词。

1.2课文的主题思想。

1.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2深入体会课文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

1.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讨论课文的含义。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2学生标注生字词,查阅字典、词典。

3.课堂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3.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其含义。

4.课堂小结4.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2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2.课堂讨论2.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3.课堂实践3.1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3.2各组展示创作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课堂小结4.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1.2学生分享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

2.课堂讨论2.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关爱他人、珍惜时间的主题。

2.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论如何关爱他人、珍惜时间。

3.课堂实践3.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关爱他人、珍惜时间的宣传标语。

3.2各组展示宣传标语,其他组进行评价。

4.课堂小结4.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最后一份晚报教案

最后一份晚报教案

最后一份晚报教案教案:最后一份晚报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晚报,晚报的特点和功能。

2.学习晚报的组成要素和写作技巧。

3.培养同学们的新闻敏感性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晚报的组成要素和写作技巧。

2.培养同学们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同学们的新闻敏感性。

2.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展示课件。

2.打印好的最新晚报作为教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晚报是什么?它和其他报纸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晚报这种形式?Step 2:讲解晚报的特点和功能(10分钟)利用 PowerPoint 展示课件,讲解晚报的特点和功能。

重点强调晚报的特点是快速、及时,满足人们追求新鲜信息的需求。

晚报能够及时报道当天发生的重要事件,给人们提供最新的资讯。

Step 3:讲解晚报的组成要素(15分钟)在 PowerPoint 展示课件上具体讲解晚报的组成要素,包括头版头条、新闻概要、专栏、图片新闻等。

通过对不同版面的解读,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的新闻文章和写作风格。

Step 4:分析晚报的写作技巧(15分钟)通过展示实际晚报中的新闻文章,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如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突出事实和重要信息,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创意写作等。

借助多媒体工具,给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新闻文章,让他们了解晚报的写作风格。

Step 5:讲解新闻写作的要点(20分钟)通过 PowerPoint 展示课件,讲解新闻写作的要点,如新闻五要素(谁、什么、何地、何时、为什么)、倒金字塔式写作结构等。

通过分析晚报中的新闻文章,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要点进行新闻写作。

Step 6:开展写作训练(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最新的晚报中选择一则新闻进行写作。

同学们可以按照刚才讲解的新闻写作要点,各自发挥,写出一则新闻报道。

老师在其中指导和点评,鼓励同学们尽量运用多种写作技巧。

Step 7:展示和点评(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上台介绍他们的新闻报道。

语文A版第八册《最后一份晚报》word教案(详细)

语文A版第八册《最后一份晚报》word教案(详细)

25 最后一份晚报教学目标:1、读通诗歌,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初感课文。

教具准备:妈妈的照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拿出妈妈的照片,用一句话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妈妈。

2、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老师对你们的妈妈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从你们的介绍中,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很爱自己的妈妈。

可是,我们该怎样爱妈妈呢?学了课文《最后一份晚报》,一定会对同学们有所启发的。

二、提纲导读,学生自读。

1、读文,画出生字新词。

认读并掌握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读了短文,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请写一写。

三、检查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出示含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2、教师强调部分生字的读音后,开火车认读生字。

字音:“诧”“怔”是卷舌音。

3、引导学生用生字组词。

4、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全班一齐读一读。

读中巩固生字的认知。

5、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四、角色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小女孩给“我”一枚硬币,叫“我”到她妈妈的报摊上买报纸。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找学写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学习课文,知道女孩为什么要让“我”替她买一份晚报,体会女孩的一片孝心。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谈谈自己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诗句想像画面,谈体会。

启迪学生懂得关心、体贴、孝敬父母。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学生一齐读一读。

2、要求学生用上下列词语,复述课文内容。

吓一跳镇定疑惑惊讶诧异怔怔地盯着不解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语,说发现。

4、指名反馈,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如此的疑惑和惊讶呢?5、教师引导质疑:如果是你,你知道了这样的事情会有什么疑惑?二、再读课文,解答疑难。

《最后一份晚报》阅读理解教案

《最后一份晚报》阅读理解教案

《一份晚报》阅读理解教案引言: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多样化,传统的纸媒逐渐被淘汰。

而作为新闻传递最快捷的途径之一,报纸在近年来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很多人却认为报纸的时代已经过去,即使是最大的报纸也难逃停刊的命运。

而小说《一份晚报》却给了人们一种不同的看法,它讲述了一个逆势而行的报社的故事,既感人又激励人心。

教育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小说《一份晚报》的主要情节和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关系,以及精神内涵。

难点则是如何根据小说中的表述,体会出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针对全文进行整体理解1、带着问题阅读学生们可以在阅读前先思考下面几个问题:a. 小说中的报社为什么陷入疲软?b. 《一份晚报》中的人物关系是怎样的?c. 故事的结局是怎么样的?2、整体了解故事情节请学生们阅读小说《一份晚报》的第一章至第五章并简单讨论,带领学生把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整理出来,并了解小说设置的主人公和反派人物。

第二部分:重点阅读1、人物关系分析请学生们重点阅读第六章至第十三章,并对小说中几位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a. 针对李老板和他的助手的性格特点,你的感受是怎样的?b. 从信任、矛盾等方面评价当年的老编委纪牧野,你认为她的退休是不是引发了许多问题的源头?2、感悟主题思想请学生们重点阅读第十四章至第二十章,并发表自己对以下问题的看法:a. 《一份晚报》中有哪些反映出社会现实的情节?b. 你认为一个社会应该有怎样的公正和正义?铭记“一份晚报”的精神内涵,你又觉得它给你什么启示?c. 在你看来,新闻这种行业需要怎样去发挥威力,以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互动,提倡学生自主思考,同时通过讨论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考核方式:巩固性作业:根据老师要求,阅读和分析文本片段,对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新闻的基本结构和读者需求;②掌握日常生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③握新闻报道中的文本段落及其特点;④培养阅读新闻的兴趣和能力;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能力目标①掌握新闻分析、整合及萃取的方法;②提升学生新闻理解及应用能力;③提高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判断力;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⑤提高新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激发创新能力。

二、教学设计1、教前准备(1) 辅导材料《最后一份晚报》教材一册。

(2) 辅导工具计算机、音响设备。

(3) 辅导方法讲授式、互动式、案例分析式、自习式。

2、教学内容(1) 阅读新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精读新闻:重点阅读新闻标题、新闻导语、新闻文本段落、新闻结尾等;2.审视新闻:审视新闻的来源、时效、可靠性以及报道背景,可通过阅读多篇新闻得出更准确的结论;3.量化阅读: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目的,把选择、精读、审视新闻的阅读时间合理规划。

(2) 阅读新闻的对象和要素阅读新闻需要了解新闻的对象、要素和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新闻信息,消化和吸收有用的信息。

1.新闻对象:新闻报道的是人、事、物以及它们所在的空间和时间环境。

学生需要通过新闻的外部环境和情感关系、新闻的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去理解新闻所涉及的对象;2.新闻要素:新闻要素包括事件、主体、时间、地点、手段和影响等,是报道新闻的基本框架;3.新闻结构:新闻报道一般由新闻报道者、读者和新闻媒体三方组成,包含了新闻头条、新闻导语、正文和结尾,形成鲜明的新闻结构。

(3) 阅读新闻的技能和方法阅读技能和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1.取得主题句:主题句是文章的重点和核心,可以用来理清文章思路;2.掌握新闻结构:新闻报道的结构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和结尾,了解新闻的结构可以加深对新闻的理解;3.摘抄道理句:道理句是文章进行归纳总结的部分,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纲挈领。

《最后一份晚报》阅读教案设计

《最后一份晚报》阅读教案设计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而教材选择和阅读教学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小学四年级的阅读教学,以《最后一份晚报》为例,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一、教材解读《最后一份晚报》是一篇讲述“大报不能出版,小报不能倒闭”的故事。

文章主人公是萌发了救赎决心的百万收入的创始人,带领编辑团队在12小时之内完成了一份并肩竞争的报纸,最终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这篇文章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1.消费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新闻业的生存困境3.创新创业的意义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兴趣和质疑精神。

二、课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最后一份晚报》,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2.掌握新闻类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技法;3.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

4.教学内容和步骤(1)热身环节教师能够设计一些“冰破活动”,如谈论互联网、新闻的快速传播和媒体的影响力,激发学生对新闻的兴趣。

(2)阅读节选教师可以在课前挑选一部分文本,让学生先行读一遍,再提出自己的理解,并将这些理解作为开头进入课堂主题。

(3)深度阅读老师可以在讲解难点、让学生思考环节,帮助学生去理解文章。

通过对文章的深层次解剖,让学生能够理解新闻的写作特点和创新的意义。

(4)情境模拟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分组进行喊口号比赛、参与制作夹子等,以此体验“最后一份晚报”的创办者们被困于时间之际,所展现的气概、沉着和决心。

(5)作文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并完成一篇简单的作文。

例如,学生可以回答以下问题:1.“大报不能出版,小报不能倒闭”有什么含义?2.新闻业的困境是什么?3.你对创新和创业有什么看法?4.带领团队完成一件事有什么感受?三、教学评价和反思针对上述核心目标和步骤,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教学评价:1.能够针对每个目标点进行周密的、便于量化和分析的评估方法,包括问答、作文、检查等;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真实、全面的评价,并能够和学生进行交流,纠正他们的错误,做好反馈;3.常常进行自我审视、评估、探究分析教学中一些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最后一份晚报》教案三篇

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最后一份晚报》教案三篇

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最后一份晚报》教案三篇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读通诗歌,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攒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诵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初感课文。

教具准备:妈妈的照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引导学生拿出妈妈的照片,用一句话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妈妈。

2.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教师对你们的妈妈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从你们的介绍中,教师听出来了,你们很爱自己的妈妈。

可是,我们该怎样爱妈妈呢?学了课文《最后一份晚报》,一定会对同学们有所启发的。

二、提纲导读,学生自读。

1.读文,画出生字新词。

认读并掌握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读了漫笔,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请写一写。

三、检查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出示含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2.老师强调局部生字的读音后,开火车认读生字。

字音:“诧”“怔”是卷舌音。

3.引导学生用生字组词。

4.老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全班一齐读一读。

读中稳固生字的认知。

5.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四、角色朗诵课文。

五、课堂小结。

老师小结:同学们,小女孩给“我”一枚硬币,叫“我”到她妈妈的报摊上买报纸。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找学写搭档分角色朗诵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深入学习课文,知道女孩为什么要让“我”替她买一份晚报,领会女孩的一片孝心。

2.总结归纳全文,拓展延伸,谈谈自己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谈领会。

启迪学生懂得关怀、体贴、孝顺父母。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稳固复习,导入新课。

1.老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学生一齐读一读。

2.要求学生用上下列词语,复述课文内容。

吓一跳镇定疑惑惊讶诧异怔怔地盯着不解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语,说发现。

以《最后一份晚报》为例的写作教案设计

以《最后一份晚报》为例的写作教案设计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之一,同时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文技巧,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制定科学的教案,以达到教学指导和引导的目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青春文学作品《最后一份晚报》为例,探讨如何设计针对该作品的作文教案,以此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最后一份晚报》,让学生能够对该作品的情节和主题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并能够通过作文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二、教学内容《最后一份晚报》是著名作家刘震云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一代人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选择。

通过对这部小说的阅读和分析,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更可以从中汲取到提高语言表达和批判思维的技能,从而成功完成有关该书的作文写作。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把握作品的内涵。

《最后一份晚报》中所描绘的情节以及表达的主题都是该教案要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

如果学生未能全面理解这些内容,势必会给后期的作文写作造成不良影响。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让语言更加生动和形象。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训练,但是在本教案中,我们将会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作文中的语言表达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讲解和指导。

3.加强批判思维、提升文学素养。

作为青春文学代表作之一,《最后一份晚报》呈现出独具一格的文学字符,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表达手法、文学意义等方面的内容,并能够自行发挥,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批判力的人。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图画、音视频资源,帮助学生进入到作文阅读的状态,这种状态具有一定的情感、知识和激励性,并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

2.阅读:通过阅读本书的相关章节,让学生们全面了解作品中所描述的情节和表达的主旨,形成对该作品的整体认知和理解。

3.分析:在全面了解了作品情节和主旨的基础上,再通过对故事情节、人物特征、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作品结构、文学特点以及价值意义等的理解。

讲解言语技巧的《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

讲解言语技巧的《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

最后一份晚报是一份教育类杂志,每期都有由专家撰写的针对教育工作者的专题文章,其中《讲解言语技巧》就是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如何在教学中使用有效的言语技巧来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这些技巧,本文提供了一套教案设计,以下将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了解并掌握有效的言语技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文所介绍的技巧主要包括:1.简洁明了的用语2.强调重点的重复表达3.适度的颜色运用4.鼓舞人心的措辞5.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类比6.注重语音语调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介绍本报的主题,引导学生对言语技巧的重要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引起他们的注意并主动提出问题。

2.授课(1)简洁明了的用语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从书面提炼一段较长的文字,以20个字以内的方式表达出来。

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简洁明了的用语的重要性,从而在自己的写作中也更好地应用这一技巧。

(2)强调重点的重复表达将一篇小文给学生阅读,要求他们按照重要性顺序列出几个重点内容,然后通过划线或直接在文章上进行标注,表达出相同内容如何通过不同方式的表达而达到强调重点的作用。

(3)适度的颜色运用通过不同颜色的高亮笔,在讲义、文章、PPT 等教学工具中,加强重点内容的阐述。

(4)鼓舞人心的措辞要求学生自行组织几个单词,从中找到可鼓舞人心的句子,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演讲、辩论等活动中,以增强演说的感染力。

(5)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类比以一个小故事或寓言为例,引导学生把比喻和类比的技巧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如何从身边经验中挖掘意象,用简单易懂的比喻形象地传达内容。

(6)注重语音语调在陈述和解释某个问题时,要注意在核心句末后运用下降调表现自信,强调重要性时增加声音的音量和力度。

3.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某一主题写一篇小文,并根据上文所提到的6种技巧,运用其中的两种技巧来提高文章的质量。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有效的言语技巧,增强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增强阅读兴趣的《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

增强阅读兴趣的《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除了要传授知识之外,还要肩负着让学生增强阅读兴趣的重任。

而《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正是为此而生的。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进而开阔他们的视野。

接下来,本文将围绕《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详细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增强阅读兴趣。

一、教材解析《最后一份晚报》描述了一个报社中新闻记者的职业生涯,以及他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它所表达的思想却非常深刻。

它呈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一个人的命运,而这个人所追求的东西,是许多人都想得到的,却又往往被忽略的东西。

二、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2.激发学生对新闻事业的兴趣和了解3.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阅读能力三、教学设计1.针对文章的教学设计我们需要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阅读。

在阅读的初期,我们可以用一些基础问题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文章中出现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内容的理解。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背后的意蕴和道理。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简单梳理文章的结构,包括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文章的主要意思,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针对阅读的教学设计除了针对文章的教学设计,我们还需要更加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

我们可以通过搭建图书角等方式来创造一个便捷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阅读更多更好的书籍,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另外,我们可以在小组活动和课堂中开设对书籍的分享环节,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对书籍的看法和感受,以此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丰富教学活动,通过语音朗读、电子读物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书籍,定期进行集中讲解和分享,让学生了解更多文化和知识。

《最后一份晚报》短篇小说教学教案设计

《最后一份晚报》短篇小说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最后一份晚报》短篇小说一、故事简介《最后一份晚报》是由中国著名家陆游在其小说集《一只狗的使命》中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老报童为了守护最后一份晚报而奋斗的故事。

这份晚报或许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但对于这个老报童而言,它却代表了他对于人生的一份执念。

二、教学目标1.掌握短篇小说的构建和写作方式;2.了解主角性格与角色关系深度分析;3.了解中国社会变革下老人口唾手可得的艰难与不能放弃的坚守;4.培养学生阅读和品味优秀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讲解:短篇小说的构建和写作方式。

1)中心思想的表达:短篇小说通常要有一个中心思想,要通过情节、人物、环境等手段达到表达的效果。

2)情节的设置:情节应当紧凑、生动,通过矛盾的对抗、突发的转折等手段达到抓住读者的效果。

3)人物的刻画:短篇小说中人物刻画应当精炼、凝练,但也要展现出其性格特点,而不是单纯描述其外貌。

4)环境的运用:环境对于短篇小说中的情节推动和主题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运用恰当。

2.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主角性格与角色关系。

1)主角性格:老报童有着坚韧、执着、不屈不挠、固执、孤独等多重性格特质。

2)角色关系:老报童与“顾客”、“郎平”、“贺文峰”、“邻居”等多个角色有交互作用,对于推动情节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3.了解中国社会变革下老人口唾手可得的艰难与不能放弃的坚守。

1)中国社会变革下,老人的生活面临诸多挑战,如失去家人的陪伴、缺乏照顾等等。

2)但是无论经历多少困难,老人们始终具有深刻的生命意义和对人生的坚守精神。

4.学生进行文本分析,探究故事主旨。

通过学生的文本分析,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到小说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

5.鼓励学生尝试自己的创作,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线索完成创作任务。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提示及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旨。

2.课堂讨论法: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进行交流,加深理解。

2018-2019年语文a版第八册《最后一份晚报》word教案(详细

2018-2019年语文a版第八册《最后一份晚报》word教案(详细

25 最后一份晚报教学目标:1、读通诗歌,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初感课文。

教具准备:妈妈的照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拿出妈妈的照片,用一句话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妈妈。

2、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老师对你们的妈妈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从你们的介绍中,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很爱自己的妈妈。

可是,我们该怎样爱妈妈呢?学了课文《最后一份晚报》,一定会对同学们有所启发的。

二、提纲导读,学生自读。

1、读文,画出生字新词。

认读并掌握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读了短文,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请写一写。

三、检查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出示含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2、教师强调部分生字的读音后,开火车认读生字。

字音:“诧”“怔”是卷舌音。

3、引导学生用生字组词。

4、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全班一齐读一读。

读中巩固生字的认知。

5、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四、角色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小女孩给“我”一枚硬币,叫“我”到她妈妈的报摊上买报纸。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找学写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学习课文,知道女孩为什么要让“我”替她买一份晚报,体会女孩的一片孝心。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谈谈自己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诗句想像画面,谈体会。

启迪学生懂得关心、体贴、孝敬父母。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学生一齐读一读。

2、要求学生用上下列词语,复述课文内容。

吓一跳镇定疑惑惊讶诧异怔怔地盯着不解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语,说发现。

4、指名反馈,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如此的疑惑和惊讶呢?5、教师引导质疑:如果是你,你知道了这样的事情会有什么疑惑?二、再读课文,解答疑难。

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最后一份晚报》教学设计

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最后一份晚报》教学设计

《最后一份晚报》教学设计教材简介:语文出版社A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

教学目标:1.会认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感受。

4.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受到女孩儿对母亲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从描写女孩儿动作、语言等的句子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感受女孩儿对母亲的爱。

教学思路:让学生通过自学,在文中找出能体现三个人物精神面貌的句子。

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有感触的地方做批注。

教学手段:通过文中女孩儿关心妈妈的事例,让学生懂得怎样真正关心自己的父母。

设计理念:通过学习文中女孩儿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如何去真正做到关心自己的父母。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出示一份晚报)这是什么?生答师:每份晚报都是下午出版,在刊头的下面会注明当天的日期。

到了第二天,一般不会有人再买昨天的了。

关于这份普普通通的晚报,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最后一份晚报》(板书课题)。

二.授新课(一)初读课文齐读课题,生答看到这个题目,想知道些什么。

请同学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二类生字,注上拼音,读一读,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反馈1.检查生字认读请小老师带读。

分析“辫”和“塞”。

2.主要内容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三)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学,在有体会的地方做好批注。

(四)反馈1.具体分析女孩儿生1:从文中那句外貌描写可以看出她是个文静、乖巧、清秀的女孩儿。

生2:从第十一自然段可以看出女孩儿很关心妈妈。

让生思考女孩儿在树后的心情,再在读中体会。

生3:文中有一句语言描写表现女孩儿很急切。

读出女孩儿的急切。

生4:“塞”这个动作也能表现女孩儿的急切。

让生换个字代替“塞”。

如“给”、“放”、“拿”、“送”……然后让生判断用什么更好,从而更能体会女孩儿的急切。

语文四年级《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

语文四年级《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

语文四年级《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晚报的作用和特点。

2.能够理解晚报中的新闻内容,并能够根据新闻内容回答问题。

3.通过参与晚报的编写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最后一份晚报》的故事情节和相关材料。

2.课堂黑板和白板。

3.投影仪或电视。

4.《最后一份晚报》的实物或图片。

Step 1:导入介绍晚报的概念和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故事背景向学生介绍《最后一份晚报》的故事背景,并展示相应的图片。

Step 3:阅读理解1. 学生阅读《最后一份晚报》的内容,理解其中的新闻信息。

2. 分组讨论,根据新闻内容回答一系列问题。

3. 合并讨论,整理出每组的答案。

Step 4:晚报编写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假设自己是一家报社。

2. 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新闻事件,并编写相关的报道。

3. 鼓励学生展示创造力,可以添加自己的报道内容。

Step 5:晚报制作1. 让每个小组用纸张或电脑编排他们的晚报。

2. 鼓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晚报的制作。

3. 可以使用图片、图表等方式来丰富晚报的内容和布局。

1.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最后一份晚报》的读后感。

2.分享晚报的内容和制作过程,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个人表现评价。

2.对晚报的内容和制作进行小组评价。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最后一份晚报》的故事情节和晚报编写制作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但是考虑到时间因素,学生制作的晚报可能有限,可以在后续课程中继续延伸和深入学习。

《最后一份中文晚报》教案设计

《最后一份中文晚报》教案设计

标题:让学生深入了解媒体变迁,感受文化遗失——《一份中文晚报》教案设计引言:在数字时代的今天,传统媒体不断遭受冲击和压力,新媒体层出不穷,有些传统媒体也在转型与危机中挣扎。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着重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深化学生对媒体变迁背后的文化,意义,历史和复杂性的认识。

本文以《一份中文晚报》教案设计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案设计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他们感受文化遗失。

一、教案设计背景及意义1. 教学背景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融,注重培养多元文化的视野。

媒体作为社会主要信息传播途径之一,探究其变迁,深化学生对媒体历史、文化、意义和复杂性的认识,提升其综合素养是语文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 教学意义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学习媒体变迁可以深刻感受到文化遗失,也可以提高对新兴媒体的敏感度,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学生通过学习《一份中文晚报》这篇文章可以用实例了解并了解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变迁以及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深入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

二、教案设计的架构1. 教学目标本教学活动通过《一份中文晚报》这篇文章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变迁,掌握市场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特色和趋势;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文化多样性的鉴赏;3)通过团队合作,在活动中学习分享、倾听、协调、合作的精神与能力;4)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信息素养和社会技能水平;5)激励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探究变迁历史与现实)1)媒体变迁的历史意义2)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3)如何准确获取信息第二课时(学习一篇文章分析探究)1)学习《一份中文晚报》这篇文章2) 理解、解读文章文本,掌握关键词3) 分析探究文章深层意蕴第三课时(个人思考实践演练)1)小组分工,不同角色协调2)选择一个主题,以小组形式准备独立新闻报道3) 通过小组展示,学生进行点评。

2019最新整理-(语文A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最后一份晚报

2019最新整理-(语文A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最后一份晚报

2019最新整理-(语文A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最后一份晚报教学目标1、读通诗歌,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生字,初感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拿出妈妈的照片,用一句话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妈妈。

2、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老师对你们的妈妈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从你们的介绍中,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很爱自己的妈妈。

可是,我们该怎样爱妈妈呢?学了课文《最后一份晚报》,一定会对同学们有所启发的。

二、提纲导读,学生自读。

1、读文,画出生字新词。

认读并掌握生字新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读了短文,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请写一写。

三、检查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出示含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2、引导学生用生字组词。

四、角色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小女孩给“我”一枚硬币,叫“我”到她妈妈的报摊上买报纸。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课文。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学习课文,知道女孩为什么要让“我”替她买一份晚报,体会女孩的一片孝心。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谈谈自己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根据诗句想像画面,谈体会。

启迪学生懂得关心、体贴、孝敬父母。

教学过程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学生一齐读一读。

2、要求学生用上下列词语,复述课文内容。

吓一跳镇定疑惑惊讶诧异怔怔地盯着不解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语,说发现。

4、指名反馈,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如此的疑惑和惊讶呢?5、教师引导质疑:如果是你,你知道了这样的事情会有什么疑惑?二、再读课文,解答疑难。

1、师导: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然后解答问题: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买这份晚报?。

小学四年级《最后一份晚报》优选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四年级《最后一份晚报》优选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四年级《最后一份晚报》优选教案模板三篇小学四年级《最后一份晚报》优选教案模板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诗歌,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初感课文。

教具准备:妈妈的照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拿出妈妈的照片,用一句话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妈妈。

2.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老师对你们的妈妈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从你们的介绍中,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很爱自己的妈妈。

可是,我们该怎样爱妈妈呢?学了课文《最后一份晚报》,一定会对同学们有所启发的。

二、提纲导读,学生自读。

1.读文,画出生字新词。

认读并掌握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读了短文,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请写一写。

三、检查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出示含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2.教师强调部分生字的读音后,开火车认读生字。

字音:“诧”“怔”是卷舌音。

3.引导学生用生字组词。

4.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全班一齐读一读。

读中巩固生字的认知。

5.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四、角色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小女孩给“我”一枚硬币,叫“我”到她妈妈的报摊上买报纸。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找学写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学习课文,知道女孩为什么要让“我”替她买一份晚报,体会女孩的一片孝心。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谈谈自己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谈体会。

启迪学生懂得关心、体贴、孝敬父母。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学生一齐读一读。

2.要求学生用上下列词语,复述课文内容。

吓一跳镇定疑惑惊讶诧异怔怔地盯着不解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语,说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5个字。

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感受。

4.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受到女孩儿对母亲的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描写小女孩儿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感受小女孩儿对母亲的爱。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文朗读磁带、作者的相关作品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读。

1.板书课题。

2.你能就课题提几个问题吗?
二、自读课文、读中悟爱。

1.自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课文,可以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速读、朗读均可,目的是梳理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初步感受小女孩儿对母亲的爱。

2.自学课文。

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用习惯的符号,勾画自己感动的语句,并作好批注。

(3)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给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准备复述故事内容。

3.自学反馈。

(1)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为复述做准备。

(2)讨论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三、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思考:小女孩儿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情感?
(2)各自试着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来。

(3)指名试读,评价、点拨。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你在学文过程中已经认识哪些生字?
2.学生独立思考识记。

3.交流识字方法。

注意引导学生辨析:辫——辩、辨;嗯——恩;诧——宅;怔——证。

4.指导书写。

(重在自主观察)
A 观察: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辫”字左边最后一笔是“丿”,右边最后一笔是“丨”。

“摊”右边部分要写紧凑。

“塞”中间是三横,上下要写紧凑。

B 范写,学生临写。

C 指导评议。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假如你是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你会向你的学生提些什么问题?请大家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什么问题是值得大家去思考与探讨的?这个问题我又该怎样回答?
(1)默读思考。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可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归纳,提炼出深入学习文本的两个问题:作者是怎样抓住女孩儿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表达她对母亲的爱?作者在整个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4)教师对各组提出的其他有价值的问题要进行评价、解决。

二、汇报交流,体会亲情。

1.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自己是怎么读书思考的,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体现小女孩儿对母亲爱的依据,然后阐明自己的见解。

2.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1)“她十来岁的样子,相貌清秀,扎着一条小辫子。


这样一个看起来文静、乖巧的女孩儿,为何在晚上九点还在昏暗的路灯下,你能感受到女孩儿此刻的心情吗?
(2)女孩低着头说:“我晚上给妈妈送晚饭时,还剩下一份晚报,她说如果不卖掉,明天就没人买了。

她在那儿等了快一个多小时了……”
从最后一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到小女孩儿也悄悄地陪着妈妈等了一个多小时,感受到她内心的那份急切。


(3)看到已在外面卖了一天报纸的妈妈还不能回家,女孩儿会有怎样的心情?表现在哪里?
急切地对我说:“叔叔,叔叔,请等一等!”(通过朗读来感受女孩儿的心情。


“嗯,买份晚报。

”女孩边说边把一枚硬币塞在我的手里。

(抓住“塞”感受女孩急切的心情)
3.指导朗读。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默读,体会作者的心理先后有哪些变化?
(教师要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点拨体会)
(2)体验读文。

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女孩和“我”,女孩和“我”的对话该怎样读?读书其实就是和书中的人物对话,用心灵相互碰撞。

请你们走进书中,和文中的人物对话,用心和他们交流,你会有很多的收获。

三、想象升华回忆反思。

1.望着她远去的背影,作者想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回忆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谈一谈自己曾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
么想的、怎么做的。

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

四、设计作业。

想一想该怎样回报父母,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