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科学_盘点201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九项研究荣登亚军榜
2014年化学领域重要成果回顾
2014年化学领域重要成果回顾2014已经翻过,来自世界各地的化学工作者们在过去的一年中做出了哪些精彩的发现?美国化学会主办的化学化工领域著名新闻媒体《化学化工新闻》从年内诸多报道中精选出十项重要的科研成果,与我们一同分享化学学科各个领域的重要进展。
元素周期表:氧化态的新纪录在铱的化合物中实现氧化态表示化合物中某种原子被氧化的程度。
在2014年之前,已知的化合物中氧化态最高为+8,仅存在与钌、铱、氙等少数元素的化合物中,而其中的铱尤为特别,因为理论上它还可以被继续氧化,达到+9的氧化态。
今年,来自德国、加拿大和我国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紧密合作,成功地将理论预测变成了现实。
他们从铱的单质出发,通过气相反应,成功制备出了四氧化铱正离子(IrO4+)。
在这种离子中,铱元素的氧化态达到了+9,这是迄今氧化态的最高纪录。
相关论文:Identification of an iridium-containing compound with a formal oxidation state of IX/nature/journal/v514/n7523/full/nature13795.html/news/sci_xp510.html)显微镜技术:第一张氢键的显微镜照片受到质疑氢键是分子间的一种特殊的相互作用,它的强度介于共价键和范德华力之间。
氢键广泛参与到许多重要的现象——特别是生命现象中,因此对于氢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2013年,来自我国的一个研究组曾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8-羟基喹啉这种分子之间的氢键,这是首次直接观察到氢键,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
然而在今年,来自芬兰和荷兰的研究人员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论文,对于这项研究提出质疑。
他们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二(4-吡啶基)乙炔这种分子的四聚体。
在四聚体中,相邻两个分子的氮原子之间没有任何氢键作用,但是他们也观察到了类似的“氢键” 结构。
2014年度十大科技事件
2014年度十大科技事件争论可能永不会消失,但技术并没有因此而停滞在刚刚过去的8760个小时里,虽然有瘟疫侵袭西非,学术不端事件贯穿全年,但人类仍在拓展认知疆界的道路上橐橐前行。
宇宙学家们似乎是找到了宇宙“大爆炸”理论首个观测到证据,但仍需确认。
生命科学领域内的科学家们做到了精确编辑DNA,对于遗传操纵的精度正在逐渐逼近生命的最底层。
研究者们创造了一对全新的碱基,为创造新的生命类型提供可能。
而关于新一轮遗传工程,科学家们关注的不仅是“美国人吃不吃转基因”这种层面的问题,采用RNAi 技术创造的低丙烯酰胺土豆可以商业种植,而曾多次引发贸易争议的MIR162转基因玉米在中国获得了批准。
争论可能永不会消失,但技术不会因此而停滞。
2014年,两架马航的飞机牵动了全球人的眼光。
一架失去联系,飞向了未知,令全世界错愕痛惜,另一架被击落。
在全球吸引人眼光的还有“往自己头上泼冰水”的冰桶大挑战,这一在互联网上发起,并迅速吸引全球知名人士参加的大型活动,除了让人们体验了互联网上全球共同行动魔力的同时,还让人知道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这样的罕见病。
科学与公众,就以这种奇妙的方式,纠缠在一起。
2014年年底,全球的人们还集体“穿越”了史上最真实的黑洞,由此引发了全球理论物理的讨论。
距离上一次这样的全民热潮,还是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拥有“宇宙之王”之称的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写的科学读物《时间简史》上市的时候,想来已有十年之久。
十年前,还不知道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何物的“罗塞塔”从地球上起飞。
2014年8月,它终于抵达了目的地――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成为首个环绕彗星飞行的航天器,它还在预定地点释放了“菲莱”着陆器,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彗星表面释放成功的探测器。
这简直是要拉开人类和“三体人”宏大对峙的帷幕了。
真若有“黑暗森林”法则,此举又将如何决定地球人的命运呢?2015年,科学仍将继续前行。
2014年可能改变世界的十大高科技发明全解
2014年可能改变世界的十大高科技发明美国权威机构最近推出了2014年可能改变世界的10大发明。
1.高空风电系统“空中浮动涡轮”(BAT)美国奥泰罗能源公司(Altaeros Energies)开始测试一种新型飘浮式风力发电机(Buoyant Airborne Turbine,BAT)。
这种发电系统能在约300米空中发电,不但环保,而且价格低廉,易于安装维护。
该公司执行官本·格拉斯(Ben Glass)表示,几十年来,一般风电塔的叶片高度只有一、二百米,但通常这个高度的风力都较低且不稳定。
高空风电系统“空中浮动涡轮”该公司采取一个大的充气环将空中风力发电机升至风力更强劲的高空,让其充分获取风力资源,通过电线将电力输往地面,产生的能量足够供给十几个家庭使用。
该发电机非常容易安装维护且成本很低。
BAT原型机被部署在离地面约300米,可避免对鸟类野生动物产生影响。
该公司的工程师在设计中综合考虑了各种恶劣的天气条件,在遭遇时速160公里的大风和强降雨时,BAT能够自主停靠其地面站,等待暴雨结束后继续产生电源。
高空风电系统“空中浮动涡轮”BAT的外壳由不透气的耐用面料制成,里面充满氦气。
借助新面料技术,BAT实现了低气体泄漏率。
该公司网站指出,通过集装箱运输,该装置降低了风力发电的第二大成本,即高达90%的安装和运输成本。
此外,该设备可在高达600米之上运行,产生的能量是类似等级塔上安装风力涡轮机的两倍。
该项目已在阿拉斯加州展开为期18个月的测试。
这是第一个商业化示范计划,或标志下一代风力发电的发展方向。
2. 虚拟现实三维眼镜Glyph美国埃夫根特公司(Avegant)出品的Glyph 是一款虚拟现实的三维眼镜,但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特别,是通过把影像的光线投射在人眼上,然后在视网膜上成像。
该公司将这技术称为“虚拟视网膜屏幕”(VRD)。
该公司称,使用VRD技术,人眼直接接受入射光线,因而该设备的视觉体验与普通屏幕全然不同,更像是透一扇窗看外面的景色,会非常真实。
201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1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 研制出新一代模仿人脑计算机芯片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8月7日宣布,模仿人脑结构和信息处理方式研制出新一代计算机芯片“真北”,可能给计算机行业带来革命。
相关论文刊登在《科学》杂志上。
据介绍,“真北”包含54亿个晶体管,按此衡量是IBM制造的最大芯片。
根据人脑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和神经突触的结构,“真北”模拟了100万个神经元和2.56亿个神经突触,具有4096个处理核。
这些处理核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
与传统芯片总是在运行不同,“真北”只在需要时运行,使所消耗能量和运行环境温度大为降低。
它运行期间功率仅为70毫瓦,其运算能力可折合为每瓦功率下每秒460亿次。
2.“菲莱”成功登陆彗星欧洲航天局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洲空间运转中心11月12日确认,欧航局彗星着陆器“菲莱”已成功登陆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
“菲莱”成功着陆令欧航局专家兴奋不已。
“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欧航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说。
同样在欧洲空间运转中心等待登陆结果的德国联邦参议院议长福尔克尔?布菲耶表示,“菲莱”成功着陆具有划时代意义。
载有“菲莱”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2004年3月升空。
经过10年追赶,终于在2014年8月追上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
这是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一颗彗星。
科学家希望通过了解形成于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彗星,进一步探究太阳系甚至人类的起源。
3. 确认117号元素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利用新实验成功证实了117号元素的存在,这一成果使得该超重元素向正式加入元素周期表更近了一步。
117号元素是以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为首的一个国际团队于2010年首次成功合成的。
但此后,只有2012年曾成功重复这一实验。
最新实验在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进行,欧洲、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多国研究人员参与。
他们在粒子加速器中,用钙离子轰击放射性元素锫,成功生成117号元素。
该成果发表在《物理学评论通讯》上。
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龙源期刊网
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作者:
来源:《荣誉杂志》2014年第12期
2月1日消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5年1月31日在京揭晓。
包括: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圆满成功、4500米级深海遥控作业型潛水器海试成功、量子通信安全传输创世界纪
录、甲烷高效转化研究获重大突破、超级稻亩产首破千公斤、能量最高质子回旋加速器首次出束、首次获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结构、光通信技术取得新突破、首次揭示阿尔茨海默氏症致病蛋白三维结构、首套3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遥感製图数据集成功研製並捐赠联合国。
2014年十大科技事件(原创)
可怕的传染疾病。到2014年12月中旬病毒已
感染逾1.7万人,并导致逾6000人死亡。埃博 拉给大多数受疫情影响国家的经济、卫生系 统和政府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并迫使当地社
区为阻止疫情扩散而抛弃传统礼仪,包括擦
洗死者遗体以及在见面时握手、亲吻等。
2、人类探测器“罗塞塔”首次登陆彗星
2014年8月,经过10年漫漫旅程,欧洲航天局的“罗 塞塔”彗星探测器终于抵达67P彗星。罗塞塔的任务 是跟随这颗彗星,跟着它围绕太阳公转,探索彗星 的方方面面。11月13日,“罗塞塔”向67P彗星释放 出“菲莱”号着陆器,全世界为之关注。
10、贝壳雕刻化石改写人类发展史
考古学者发现,在印度尼
西亚地下1个约50万年历 史的贝壳化石上,出现了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雕刻证 据。这项发现或将改写人 类发展的历史。国际考古 团队在东爪哇特里尼尔的 梭罗河沿岸仔细检查贝壳 化石后,得到惊人发现。 在这个贝壳化石上有之字 形的刻痕,且有被当做工 具的证据,这些证据促发 学界重新思考神秘的早期 人类直立人。根据碳测法, 这些贝壳化石的历史约有 43万年至54万年。
当地时间10月31日,英国维珍银河
公司商业飞船“太空船二号”在美 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地带坠 毁,致使飞行员一人死亡,另一人 重伤。针对此次坠毁事故的原因, 外界初步集中在“太空船二号”的 燃料使用上。而此前曾有报道说, 维珍银河曾多次收到针对此类宇宙 飞船安全的警告。美国国家运输安 全委员会执行主席克里斯托弗· 哈 特于当地时间11月1日晚些时候召 开新闻发布会称,“太空船二号” 坠毁后产生的碎片散落在了一个长 约8公里的区域,表明飞船可能是 在飞行过程中发生了解体。哈特表 示,对飞船坠毁事件的调查可能会 持续12个月。而这对希望领跑新兴 太空旅游工业的维珍银河公司来说, 这显然是一次巨大的挫折。
2014年十大科技发明
2014年十大科技发明作者:本刊编辑部来源:《科学24小时》2015年第02期2014年9月24日上午,印度“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印度因此成为全球第4个成功进行火星探测的国家或组织。
令人吃惊的是,美国、俄罗斯、欧盟的登陆火星项目都是在历经数次失败后才获得成功的,而印度只作了一次尝试,便将探测器成功送入火星轨道。
“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为印度自主研发,是一艘无人驾驶的飞行器。
它携带着5件仪器飞向火星,可对火星的表面、气候、矿藏等进行研究。
八卦一下,印度制造该探测器只花费了7400万美元,这还不及电影《地心引力》1亿美元的预算。
你是否想过,我们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无线遥控、无线电话和无线网络技术,但是否可以在使用不少家电产品时,不再将它们硬生生地插入墙上的电源插座中呢?如今,美国无线电力公司的研究人员已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们利用插入式线圈技术产生磁场,实现了为最远距离达2.4米的设备供电的目标。
他们所试验的设备包括丰田电动汽车、英特尔电脑、思科服务器等等。
一旦人们成熟掌控这一技术,那未来所有的家用电器都可以仅靠一个中央充电基座供电。
埃博拉病毒的卷土重来,引发了全人类的极度恐慌和不安。
这种病毒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它的高致死率,更在于它强大的自我复制能力。
只需几天,它便可以在原本健康的人体内复制大量病毒,并让免疫系统迅速陷入瘫痪。
针对这一问题,Aethlon医疗公司研发了Hemopurifier过滤筒。
它能加装在血液透析机上,释放植物凝血素过滤剂,在患者的血液流经时将病毒清除。
科研人员虽然仅用这一产品做过一次临床试验,但却成功地治愈了那位埃博拉患者。
当今社会,任何地方都可能需要使用密码。
密码在保障我们安全的同时,也在制造不便:简单的密码容易被破解,复杂的密码又难以记住。
摩托罗拉公司发明了一种可食密码药丸,它能够解决我们的这一困扰。
这种药丸内含一个小芯片,胃酸能给芯片提供所需的动力。
一旦芯片被激活,它就可以发射特殊信号,并被你的电脑或者手机接收。
美《科学》评出2010年十大科学突破及十年成就
量子模拟器:为了描绘在实验室所看见的情况,物理学家根据方程式推测了理论,这些方程式可能极其难以求解。然而在今年,研究人员通过制造量子模拟器发现了一条捷径。量子模拟器为人造晶体,激光光点在晶体中扮演的是代替电子而被截留在激光中的离子和原子。这些装置为凝聚态物理学中的理论问题提供了快速的答案,它们可能最终会帮助人们解开诸如超导性等谜团。
Hale Waihona Puke 超材料:通过合成具有非常规和光学性质可调的材料,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开拓了引导和操纵光线、制造可挑战分辨率极限透镜的新方法。他们甚至已经开始研制令物体无法被看见的“隐形斗篷”。
气候变化:过去十年中,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围绕全球气候变化的某些基本事实:世界正在变暖,人类是造成暖化的原因,而地球的自然过程不太可能会减缓变暖的进程。但是未来的十年将决定科学家和政策制订者会如何根据这一至关重要的信息来采取行动。
外显子组测序罕见疾病基因:对于研究因单一有缺陷基因导致罕见遗传性疾病的研究人员而言,仅对某一基因组中的外显子(即基因组中担当蛋白质编码的极小部分)进行测序,就能发现特殊的、至少造成12种疾病的基因突变。
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蛋白质在折叠时产出的旋转始终是一个组合噩梦。如今,借助世界上强大的计算机能力,研究人员能跟踪微小的正在折叠的蛋白质中原子运动,跟踪时间比过去任何方法都要长100倍。
精密宇宙学:在过去十年中,研究人员非常精确地推测出宇宙物质的成分是普通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同时,他们阐述了将这些成分组成宇宙的方法。这些进展将宇宙学转变成为一种有着标准理论的精确科学,而留给其他理论的活动空间已十分狭小。
古老的生物分子:远古的核糖核酸(DNA)和胶原质等“生物分子”经受好几万年时间存活下来,并为人们提供有关死去已久的植物、动物和人类的重要信息,了解这些古老的“生物分子”让古生物学受益匪浅。现在,分析这些极其细小的时光机器,便可揭示骨骼上的证据所无法提供的解剖变化信息,如恐龙羽毛的颜色或长毛猛犸象如何承受寒冷气温等。
2014,这些成就举世瞩目——《科学》杂志评出年度十大突破
2014,这些成就举世瞩目——《科学》杂志评出年度十大突破2014,这些成就举世瞩目——《科学》杂志评出年度十大突破每年,《科学》杂志的编辑会评选出一项科学成就作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
过往的“获胜者”包括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癌症免疫疗法和第一台量子机器。
今年的“获胜者”——“‘罗塞塔’登陆彗星”引起全球瞩目,并且提醒我们人类科学成就拥有无限空间,未来任重道远。
“罗塞塔”登陆彗星今年的“十大科学突破”之首用一系列来之不易的图像吸引了公众的无限遐想,因为它们是从火星之外的另一个地方被传送回地球的。
第一幅照片以漆黑的太空为背景,一个细长的三条腿物体正落向一颗近乎全黑的彗星。
这个小小的“菲莱”着陆器会在降落至“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以下简称“67P”)彗星时成功“存活”下来吗?很快,其他的照片被陆续发送回来。
其中,有一张展示了“菲莱”最初着陆点尘土飞扬的表面。
该着陆器配有“鱼叉”、螺栓以及无法正常运转的反转推进器。
由于“菲莱”没能紧紧抓住异常坚硬的彗星地壳,因此在几乎没有重力的情况下被反弹了出去。
随后,一些没有方向性的“不详”图像被传回地球。
“菲莱”似乎在一处远离其预定着陆点的峭壁阴影处停止了移动。
当然,“罗塞塔”探测器并不只是在看,它还在闻。
其携带的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光谱仪已将目标转向67P彗星大气薄晕,又称彗发中的气体分子,并发现其“气味”类似于臭鸡蛋和醋的混合。
除了探测预料中的气体如水、甲烷和氢气外,“罗塞塔”还开始发现一些更加稀有的物质,包括甲醛和氰化氢。
获得彗星原始组成成分的清单非常重要,因为在很多科学家看来,彗星曾通过输送水和有机分子助推了早期地球上生命的出现。
协作机器人不再需要“老板”在与人类合作方面,机器人总是表现得越来越出色。
不过,今年一些研究团队向世人证明,这些机器在没有人类监督的情况下,彼此间也能很好地合作。
当机器人专家还在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提高单个机器人感知其周围环境和应对新情形的能力时,让一群机器人自己执行任务似乎看上去有些草率。
2014十大科技热点
3、 “天河二号”蝉联最快超级计算机
据美国《连线》杂志11月18日报道,国际TOP500组织18日公 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单,中国研发的“天河 二号”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蝉联全球最快超级计 算机。美国的“泰坦”位居第二。 “泰坦”是安装在美国能源部(DOE)下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 一台Cray XK7系统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7.59千万亿次, 位居第二。排名第三的是安装在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 实验室的“红杉”。在最新榜单中,前十名唯一的“新面孔”是 瑞士国家计算中心的“代恩特峰”,运算速度为每秒6.27千万亿 次。它是欧洲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也是前十名中能效最高的。 尽管中国蝉联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但在最新的500强榜单 中,美国的超级计算机数量仍然领先,从上次的253台增至本次 的265台。与此同时,中国超过日本,排名第二。
6 、智能汽车将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5月27日晚,谷歌联合创始人布林在美国科技博客大会现场 发布了谷歌最新的无人驾驶汽车原型。这款无人驾驶汽车没有油 门,没有刹车,也没有后视镜,车上只有“启动”和“停止”两 个按钮,通过很多传感器和车载电脑来控制汽车。谷歌说,要在 一年内实现一场汽车革命。 2014年6月12日,美国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Tesla)首席执行 官埃伦?马斯克在特斯拉官网上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宣布将免费 向全世界公开其所拥有的专利。马斯克在该篇文章中表示,将开 放所有专利给其他公司和个人使用,可以说这是制造业领域的一 次真正的“互联网思维”。 智能汽车并非是未来的新事物,它其实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 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将是新世纪汽车技术飞跃发展的重要标志。 可喜的是,智能汽车已从设想走向实践。
1、 NASA猎户座飞船首次发射试飞
2014中国十大科技新闻(图)
2014中国十大科技新闻(图)2014,中国科技光彩熠熠,更胜以往,各类成就可圈可点。
回顾一年来国人关心的科技新闻主题,我们发现:“天河二号”、超级杂交水稻、“嫦娥”工程、“高分”卫星等中国科技明星项目再竖里程碑,阿里巴巴上市、国家R&D经费投入强度破2%,以及科技体制改革等新消息则显示中国科技水准快速提升,以及科技和经济相互助推的良好态势。
科技亮点日趋增多的背后,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以及科研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科技进步无穷期,夜班的灯永远亮着。
发现甲烷直接转化的办法甲烷,最轻最简单的含碳气体。
池塘池底戳一个洞,冒泡的就是它;澳大利亚的牛儿放个屁,搞得全球变暖也是它;在天然气管道里奔涌和千家万户的厨房里燃烧的,还是它。
如此常见的一种材料,要是除了直接烧掉,还能有别的用途该多好!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包信和院士团队,今年在甲烷高效转化相关研究中获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甲烷一步高效生产乙烯、芳烃和氢气等高值化学品。
其成果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以天然气替代石油生产液体燃料和基础化学品,是学术界和产业界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由于具有四面体对称性的甲烷分子是自然界中最稳定的有机小分子。
它的转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被称为催化乃至化学领域的“圣杯”。
过去,要让甲烷这种不爱交际的分子变得活跃起来,一般要用到氧分子做中间人,需要的能源消耗很高,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影响生态环境。
在20多年甲烷催化转化研究的基础上,中国科学家提出基于“纳米限域催化”的新概念,创造性地构建了一种新的铁催化剂,成功实现了甲烷在无氧条件下选择活化,一步高效生产乙烯、芳烃和氢气等高值化学品。
与传统路线相比,这种技术耗能低,缩短了工艺路线,反应过程实现了碳原子100%利用, 二氧化碳零排放。
该技术一出,震惊学界和业界。
德国巴斯夫集团副总裁穆勒表示,这是一项“即将改变世界”的新技术,未来的推广应用将为天然气、页岩气的高效利用开辟一条全新的途径。
2014年十大科技成就
2014年十大科技成就(一)DNA编辑技术——基于细菌“记忆”的DNA编辑技术可能颠覆医学界,但也有“失控”隐忧全身透明的实验室老鼠——一项对身体世界颇有启发的方法能加速生物医药研究可调节视力的屏幕(示意图)——自动适应使用者视力的智能手机和iPads屏幕唾液燃料电池——唾液可能成为医疗设备的可再生能源来源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一)铁基超导摘得国家大奖2014年初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赵忠贤院士等人的“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研究获颁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4年底,这一争论已经逐渐平息,而获奖成员之一的陈仙辉教授又发现了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OHFeSe。
(二)首颗“量子卫星”关键部件研制完成有了量子通信,CIA再也别想监听你啦。
量子通信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三)意念控制瘫痪肢体因中风导致偏瘫的董阿姨只通过“想”,就能“指挥”自己原本无法动作的肢体“听话”地完成相应动作,以后甚至能站起来行走、拿东西,直至慢慢康复。
身随意动、思行合一,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借助了天津大学研制的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
“我们给机器人系统起名为‘神工一号’,取义‘鬼斧神工’”,6月14日,这项让不少中风、瘫痪人士燃起独立生活希望的成果公布,标志着我国在康复医学上的重大突破。
技术人员在指导因中风偏瘫的董姓患者使用“神工一号”(四)超级稻亩产过1吨2014年9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最新成果——“Y两优900”湖南隆回百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1006.1公斤,首次实现了超级稻百亩片过千公斤的目标,标志着第四期超级稻研究的重大突破。
袁隆平实现了亩产过1吨的承诺。
袁隆平院士在隆回田间察看超级稻(五)中国批准一种转基因玉米进口(六)揭示老年痴呆症致病蛋白结构(七)探月再入飞行器试验成功2014年10月,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一周后完成绕月并成功返回地球。
硕果累累闪耀创新之路——解读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硕果累累闪耀创新之路——解读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5年第2期新年伊始,我国科技界又逢盛事。
广大科技工作者不负重托,奋力攻关,收获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为推动经济转型、提升综合国力、改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创新”、“中国创造”举世瞩目。
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经过严格评审,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
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与往年相比,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有哪些成果脱颖而出?获奖项目呈现出哪些新亮点?本刊为你一一解读。
“数”描国家科技奖国家科学技术奖代表着我国科技界的至高荣誉,此次大会上,获奖项目呈现出的新特点,或许可以用数字来解读。
15%、25%、60%——2014年度授奖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2项,比例结构约为15%、25%、60%。
29——此次共推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科学技术合作奖29项,为历年推荐数量最多。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家若列斯·伊万诺维奇·阿尔费罗夫等7位外籍科学家和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获奖。
47.3——2014年度获奖项目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7.3岁,获奖项目中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是35岁的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员工王进。
继北京大学教授施章杰之后,38岁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高会军成为第二位通过同行专家提名推荐自然科学奖专门渠道的4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
10.7——2014年度获奖项目从立项到结题的平均时间为10.7年,研究时间最长的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中国两栖动物系统学研究”,该项目研究从1961年7月至2010年3月,历时49年。
138——共有138所高等院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或参与完成单位,合计在三大奖中获得180项,各项所占比例均超过50%,体现高等院校的科研实力及对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贡献。
2014年十大科学发现
2014年十大科学发现作者:本刊编辑部来源:《科学24小时》2015年第01期生命体是以繁殖为目的,是能自发进行熵变的化学体系。
曾经,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体只分为三种形式:细菌、古生菌和真核生物。
不过法国科学家在智利和澳大利亚发现了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新的巨型病毒。
这种病毒直径达1微米(相当于1000纳米),而大多数传统病毒的直径只有10~500纳米。
科学家将其命名为“潘多拉病毒”(Pandoravirus),并确认它是人类已知的最大病毒。
更奇怪的是,这种所谓的“病毒”并没有呈现出人们所认为的正常病毒形态,而且它只有6%的基因与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基因类似。
因此,科学家已将“潘多拉病毒”列为第四种生命形式。
研究人员猜测,该病毒来源于远古时代或是其他星球,比如火星。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试图将皮肤细胞培育成其他器官组织,以此代替部分病变的器官。
可惜的是,大量实验均功亏一篑,人们始终无法利用皮肤细胞制造出成熟的器官细胞。
不过就在2014年2月23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格拉德斯通研究所(J. David Gladstone Institutes)的研究团队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们利用全新的细胞重编程方法,成功地将人体皮肤细胞转化成为肝细胞。
这些新生细胞与构成原生肝组织的细胞几乎没有区别,而且已能在移植后数月完全成熟并生长。
对于不可逆的肝衰竭病症来说,代价不菲的肝移植是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案,如果干细胞技术能成为一种替代疗法,无疑将为罹患肝衰竭的数百万病患带来新的希望。
核聚变是两个较轻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核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这种反应在太阳上已持续了数十亿年。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人类终于基本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俗称人造太阳)。
核聚变不会产生核废料和温室气体,更不会释放核裂变产生的核辐射。
而且,氘在地球海水中的藏量多达40万亿吨,如果全部用于核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足够人类使用几百亿年。
Top10 2014年值得期待的十大科技突破
Top10 2014年值得期待的十大科技突破《科学24小时》编辑部【期刊名称】《科学24小时》【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5页(P5-9)【作者】《科学24小时》编辑部【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在上一期的《科学24小时》中,我们带大家回顾了2013年的十大科学事件,您是否还觉得意犹未尽?不要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2014年值得期待的十大科技突破。
这些技术涵盖航天、通信、基因、医药等各个方面,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较于2013年,或许2014年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科技年。
入选理由:移民月球的垫脚石我们仍将第一名的位置留给了中国。
“月宫一号”是中国探月计划的一部分,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如何利用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人类在月球的长期生存,是“月宫一号”的首要任务。
这一项目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是一个用于模拟月球生命保障系统的封闭性物质循环实验。
虽然月球的高辐射和微重力等自然环境极难模拟,但我们的科学家仍在努力克服技术困难,完成此项意义重大的科学实验。
未来的国家实力必定与宇宙空间的探索能力和利用能力紧密相关,虽然目前的“月宫一号”系统还十分稚嫩,甚至完全没有应用于月球的可能,但人类未来在外太空长期驻留的生命保障问题必将得到解决,或许“月宫一号”就是成功的垫脚石。
入选理由:要想活到99,抗癌新药必须有虽然艾滋病的致死率更高,但癌症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大难题。
2013年11月,美国一家医药公司研发的抗癌新药Lambrolizumab正式用于临床试验。
数据显示,在该药治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超过80%的患者在1年之后仍然存活。
2014年,Lambrolizumab将正式报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取走向市场的资格。
这种抗癌新药或许很快就将和我们见面。
入选理由:欧洲航空局连续发力引力波是引力在时空中激起的涟漪,是我们观察那些用光波无法观测的事件的唯一手段。
引力波可用于观测黑洞间的碰撞,或是大爆炸之后十亿分之一秒内的量子涨落等。
无创新不快乐———2014科技大盘点
转眼2015年都快过半了,科技圈依然那么热闹。
在接触新发明、了解科技最新动态的同时,你是不是还在为错过了2014年的一些科技事件而深感遗憾呢?哈哈,小编姐姐最懂你了。
我们特地搜罗了2014年科技界重量级的事儿,让你一饱眼福!你们还记得《回到未来2》中像魔毯一样能够漂浮在空中的滑板吗?美国加州技术公司Hendo将其变成了现实。
这种滑板底部装有4个引擎,可以利用滑动时产生的磁力制作出漂浮效果,让玩者体验对抗地心引力的快感。
虽然它只能离地约2厘米,还必须在导电材料如铜质或铝质的表面滑行,续航时间只有15分钟,但它的技术是革命性的,未来可以帮助人们在地震中稳定建筑物、保护价值连城的艺术品等。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迷上了自拍,可无论用手机从哪个角度拍,都不如用自拍棒哟。
———2014科技大盘点音本刊综合最佳发明连连看美国《时代》杂志评出了2014年度最佳发明,共有25项。
这些发明让人们惊艳,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聪明的特质,而且趣味十足。
包装也能吃?当然。
WikiFoods 公司首席执行官戴维·爱德华兹发明的可食用包装纸就可食用。
他将酸奶、奶酪、冰激凌或其他食物全部装入坚固得始终不会变形的外壳中,直到你张口咬开它。
不变形外壳由水果干或其他天然物质的颗粒制成。
这些颗粒小得足以因为所带电荷不同而相互吸引,而且它们又与钙和糖相混合,用来加固外壳。
不只是男孩,女孩心中也住着英雄,她们也希望自己能成为英雄。
于是,作为母亲的唐·纳多和朱莉·克尔温设计了“我是强者”系列动作玩偶,并委托一家企业生产。
这些玩偶展示了女性英雄气概,每款玩偶代表一种不同的“英雄主义”要素,例如恒心或诚实。
我国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地下有大型铀矿和煤炭资源,因为两者共存于同一地区,从而形成了所谓的铀煤。
通过燃烧,煤炭中的铀进入到空气中,造成大范围的雾霾,且雾霾不易散。
雾霾难散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气象条件,而不是因为铀的存在。
铀元素本身是很重的元素,不容易被氧化,不会变成粉尘。
2014年最具突破性的科技创新
2014年最具突破性的科技创新众所周知,“创新”是整个科技行业的灵魂所在,也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每一年我们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科技创新,有的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有的甚至能够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些技术不仅在如今看来非常具有创新性,同时还会在未来数年内发挥重要作用.农业无人机这种廉价的农业无人机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模块,能够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密切监测,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虫害管理效率.突破性:配备摄像头、支持遥控操作、售价低于1000美元.重要性:对农产品的生长情况进行密切监视有望提升水的利用效率并加强对病虫害的管理.主要研究公司(机构):3DRobotics、雅马哈和PrecisionHawk点评:价格相对便宜的无人机装有先进的传感器,具备成像功能,为农民提供了增加产量、降低作物损失的新途径. 这一创新大趋势的意义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到2050年时,世界人口预计将达到96亿,这些人都需要养活. 农业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问题. 如果我们能减少投入(比如水和杀虫剂),同时将产出保持不变,我们就将成功应对人口增加的挑战.高度隐私的智能手机“斯诺登”事件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手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这也催生了高度隐私的智能手机产品.突破性:将个人隐私信息高度保密起来.重要性:政府和广告商竭尽所能从用户的智能手机上获取详细的数据信息,用户需要保护自己的隐私和数据.主要研究公司(机构):Blackphone、CryptoPhone和Open Whisper Systems点评:它在安卓操作系统的一个特殊版本PrivatOS上运行,会阻止你的手机以多种方式泄露你的行动. 军队和政府领导人早就在使用定制的安全手机,而这项努力可能标志着一个转折:大众的手机将变得更为私密和安全.敏捷机器人敏捷机器人拥有良好的平衡性和灵活性,可以像普通人一样在凸凹不平的地形上行走,未来可以帮助人类到一些比较危险的环境中执行各项任务.突破性:可以应对凹凸不平的地形.重要性:世界上有很多地方,有轮子的机器无法到达,但有腿的机器就可以.主要研究公司(机构):波士顿动力、Schaft和本田公司.点评:计算机科学家们已经制造出平衡性和灵巧性足以在崎岖不平的地面行走和奔跑的机器人,这让它们在人类环境中导航的用途大大提升. 能够行走的机器人可能最终将在紧急救援行动中被派上更大的用场,也可能在一些日常工作中发挥作用,比如在家中帮助老人或残疾人做一些日常的杂活.人类大脑3D成像图这张耗时十年画出来的人类大脑3D成像图首次在细胞水平上剖析了人类大脑,为神经科学家提供了解读其无穷复杂性的指南,能够更为完整地观察人类大脑结构.突破性:以20微米的尺度展现了人类大脑的结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神经科学家们需要详细的大脑解剖图.主要研究人员:德国尤利希研究中心的卡特伦?阿穆兹、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所的阿兰?伊凡斯和斯坦福大学的卡尔?戴瑟罗斯.点评:最近几年,神经生物学家在理解脑部作用机理方面获得了重大的进展. 在未来几年中,欧洲的人脑项目将尝试创建一个人脑的计算模拟,而美国的BRAIN项目将为脑部活动绘制一幅大范围的图像.基因组编辑通过基因编辑构建携带定向突变的灵长类动物,为科学家研究复杂的、与遗传相关的脑部疾病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突破性:利用基因组工具构建出两只携带有特定基因突变的猴子.重要性:改变灵长类动物特定基因的能力是研究人类疾病的有力武器.主要研究机构及个人:云南省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詹妮弗?杜德娜、麻省理工学院的张峰和哈佛大学的乔治?切奇.点评:此技术很有用的一个原因是,它能让科学家创造出不同突变组合的动物模型,这样他们就能评估哪个突变(或哪些突变组合)最能引发疾病.微型3D打印技术利用新型材料进行微型3D打印,扩大了3D打印产品的范围,甚至包括人造器官和血管等.突破性:3D打印技术进入到人造器官领域.重要性:这一技术让科学家们可以制造出拥有理想功能的生物材料,最终获得人造器官.主要研究人员:哈佛大学的詹妮弗?刘易斯、普林斯顿大学的迈克尔?麦卡尔平和剑桥大学的基斯?马丁.点评:如果3D打印机可以用从活细胞到半导体等广泛的材料作为“油墨”,精确地混合打印的话,会怎么样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情绪内容从坏变成好,也能从好变成坏。 比如说,
在激光下,一只曾经将某间房子与受到电击联系起
来的公鼠受到操纵,表现得好像曾经在那间房子里
遇见过友善的母鼠似的。
这些实验中的老鼠是真的体验了逼真的错误 记忆,还只是朦胧地感知到喜悦或恐惧? 这点尚不 清楚。 这些发现是否能应用来欺诈人类熟知的记 忆? 这点同样不清楚。 长久以来寻求的临床治疗方 面 的 进 展— ——比 如 创 伤 后 应 激 障 碍 患 者 的 治 疗— ——仍然可能遥遥无期。 然而 ,有 一 项 是 能 确 定 的:一旦在科学剖析之外考虑记忆,记忆终于开始 吐露它的秘密。
2014 年,在对于衰老有着深远含义的研究工作 中,研究者表明,来自年轻老鼠的血液或血液成分 能让年迈老鼠的肌肉与大脑恢复活力。 假如这一研 究 结 果 对 人 类 也 有 效— ——这 个 想 法 已 经 在 测 试 之 中— ——那 么 年 轻 血 液 里 的 某 些 因 子 能 够 提 供 抗 衰 老 剂 , 人 类 早 在 胡 安·庞 塞·德 莱 昂 探 寻 “ 青 春 之 泉 ” 的时候起,就在寻找这样的抗衰老剂。
一旦鸟类身体的轮廓成形后,新的鸟类物种出 现得相当迅速, 大概是因为它们有着更小的体型, 使得它们能够找到某些食物和掩蔽处,而这是那些 体型更大的远亲所无法办到的。 鸟类腾空而起,然 而是它们的恐龙祖先给予了良好的开端。
让人年轻的血浆是真的?
GDF11 的因子,早已有研究表明这种因子能够让心 脏恢复活力。他们发现 GDF11 也能提高年迈老鼠的 肌肉力量与耐力,促进大脑神经元生长。 另一支研 究团队报告指出,年轻的 血 液— ——甚 至 是 不 含 血 细 胞 的 血 浆 — — — 都 能 提 高 年 迈 老 鼠 的 空 间 记 忆 。
现在, 在首次临床试验中,18 名中老年阿尔茨 海默氏症患者正在接受注射由年轻成年人捐献的 血浆。 也许在 2015 年内,我们就能知道年轻血液是 否 能 抗 击 阿 尔 茨 海 默 氏 症— ——人 类 最 为 恐 惧 的 衰 老疾病之一。
能模仿大脑的芯片
当年迈老鼠的循环系 统与年轻老鼠的循环系统 连结在一起时,年迈老鼠又 健壮地成长了,具体原因尚 不清楚
2014 年,研究者比以前更靠近这一目标。 两支 研究团队发表了生长出近似人类 β 细胞的细胞的 方法。 一种途径对于胚胎干细胞及所谓的诱导性多 功 能 干 细 胞 — — — 这 种 经 过 重 编 程 的 细 胞 可 以 由 患 者 的皮肤细胞制备— ——都奏效。 具体方法十分复杂,需 要花费七周时间才能把干细胞转变成能制造胰岛素 的细胞。 但研究者能在 500 毫升的烧瓶里生长出两
础。 2013 年,在一项会让人联想到《美丽心灵的永恒
阳光》和《盗梦空间》之类电影的研究工作中,研究
者发现了运用光遗传学操纵老鼠的特定记忆的途
径。 光遗传学是一种强大的技术,通过用激光光束
照射动物的大脑,触发神经细胞。 在一系列实验中,
研究者显示了他们能删除现存的记忆,也能“植入”
错误的记忆。
2014 年 ,研 究 者 更 进 一 步 :他 们 将 老 鼠 记 忆 中
在其中一项研究 中 , 一 千 个 大 小 如 同 25 美 分 硬币的机器人会像军乐队一样聚在一起, 构成方 块、字母和其他平面队形。 单单规模就要求使用廉 价、易于运转的机器人,并且要能够高效地感知其 他机器人的所在位置。 在另一个研究项目中,10 架 四轴无人机用无线电向其他无人机发送自己的所 在位置,调整路线,避免相撞,并成队形飞行,从而 创造出会旋转的圆圈队形。 第三组机器人则是从白 蚁身上获得灵感,会按照编制的指令程序,合作建 造简单的结构,它们会感知进度,再推断下一步需 要做什么。 在另一项实验中,一支机器人船队执行 了相对复杂的团体机动任务,虽然这是在一台使用
世界科学 2015.1 9
‖专 稿‖
人类能力的新飞跃,但其他学者认为,符号表达的 能力早已在非洲获得发展,早在现代人离开非洲大 陆,在全球生根发芽之前。
在印度尼西亚获得的新数据终结了欧洲在人 类早期符号艺术上的垄断地位。 通过测量壁画上形 成的类似钟乳石的小型增生物中铀元素的放射性 衰变,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研究者发现,最古 老的手形图案至少有 39 900 年之久,而动物图案起 码有 35 400 年的历史。 假如这些数字准确的话,也 就间接表明印度尼西亚的人类独立创造出了符号 艺术,时间与欧洲岩洞的 绘 画 者 们 一 样 早— ——或 者 说, 现代人在大约六万年前离开非洲散布至全球 时,早已是聪慧的艺术家了。
甚至在恐龙之中,羽毛也是普遍可见的,譬如 说古林达羽龙,它们与鸟类并没有近亲关系
雷克斯暴龙的那些走起路来隆隆作响的远亲要 变成姿态灵活的蜂鸟和体态优雅的天鹅, 可要费很 大的力气。 2014 年,进化生物学家推断出了从恐龙 变成鸟类的这一惊人的进化转变的模式以及速度。
他们的分析使得近 20 年的化石发掘 (主要是在 中国)取得满意的结果。 那些发掘显示,远在第一种鸟 类出现之前,恐龙之中就多次出现过像鸟一样的新变 化,尤其是羽毛。 羽毛看起来不只是为了飞行,也是为 了皮肤隔离、魅力展示,也可能是为了维持平衡。
欧洲的石洞艺术有了竞争对手
实验室制造的人类胰腺 β 细胞产生了足量的 胰岛素, 在移植两周后治好了一只患糖尿病的老 鼠
自从发现了人类胚胎干细胞起,研究者就希望 利用胚胎干细胞对抗疾病。 这一探索缓慢得令人气 馁。 比如说,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全球的众多实验室 都在试图把胚胎干细胞转变成胰腺 β 细胞。 β 细胞 会对上升的血糖做出反应,制造出胰岛素。 而胰岛 素是一种激素,允许细胞占用并使用葡萄糖。 有一 种自体免疫攻击会杀灭 β 细胞, 导致Ⅰ型糖尿病; 用实验室里生长的 β 细胞加以替换,也许能提供一 种治疗方法。
操纵记忆
记忆有着易于
改变的恶名声。 我
们的记忆会褪色,
也会获取新的含
义;有些时候,我们
记住了从未发生过
的事情。 然而,当记
忆遭到改变时,我
们的大脑里发生了
什么事, 这点仍然
通过用光照射老鼠的大 脑细胞, 研究者能够创造、 删除或改动老鼠的记忆
是个谜团。 然而,近来科学
家已经开始领会和 修补记忆的物理基
在 2014 年 , 好 几 支 团 队 汇 集 和 分 析 了 众 多 恐 龙和早期鸟类的化石,以及现存鸟类的数据,以便 察看其他的鸟类特征有没有在恐龙身上出现过。 有 一项研究比较了 150 个物种中 的 850 项 形 态 特 征 ;
世界科学 2015.1 7
‖专 稿‖
另一项研究测量了 426 个物种的腿骨厚度。 这些研 究发现,最终不断演变为鸟类的那些恐龙随着时间 流逝,拥有更小、更纤细的骨骼。
这些研究发现来自于一些听起来怪异至极、能 追溯到 150 年前的实验,当时的研究者将 两 只 老 鼠 的皮肤缝合在一起,以便让它们的循环系统连结在 一起。 到了 21 世纪早期,为了研究干细胞,这一方 法得到复兴。 研究者发现,当他们把年轻老鼠与年 迈老鼠的循环系统连结在一起时,年迈老鼠体内的 肌肉干细胞能更好地再生肌肉。
至少四万年前, 人类早期艺术家将红色的颜 料吹在双手上, 在苏拉威西岛上创作出这幅石洞 壁画
数十年来,游客们惊叹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 岛上的马罗斯洞穴内的史前壁画:用嘴巴为双手吹 上红色颜料,印出手形图案,再夹杂上红色和深紫 色绘出的罕见“猪鹿”图案。 2014 年,这些壁画引发 了更多惊叹声。 科学家发现这些本以为是大约一万 年 前 的 壁 画 实 际 上 年 纪 要 翻 上 两 番— ——起 码 与 欧 洲著名的石洞艺术一样古老。
这一发现能够重写人类心智发展中的一段关 键阶段的历史。 非洲人早在 78 000 年前就在赤铁矿 石块和鸵鸟蛋蛋壳上刻下几何图形。 然而在欧洲, 符号艺术最早似乎到 35 000 至 39 000 年前才繁荣 发展,那儿的艺术家描绘栩栩如生的犀牛、马匹、狮 子和女性图案,最为著名的就是法国的肖维岩洞壁 画。 某些考古学家主张,欧洲的创造性爆炸反映出
迄今为止,所有懂得合作的机器人都依赖那些 关于周围环境和其他个体的相对简陋、 局部的信 息,但机器人和传感器都在迅速地改良。 毫无疑问, 未来会出现越来越多更加让人惊叹的、懂得合作的 机器人。
鸟类的诞生
能够机动调整队形的小型碟片状机器人仅仅 是 2014 年在自组织机器领域获得进展的一个例子
机器人在与人类合作方面一直都表现得越来越 出色,然而 2014 年有好几支团队的研究表 明 ,机 器 彼此之间也能合作,无需人类的监督。 机器人科学家 一度还绞尽脑汁要改善机器人个体感知周围环境、 对新的情况作出反应的能力,那时候,让一队队机器 人各自执行任务似乎看起来还不到时候。 可是在数 年的努力后,研究者们开发出了新的软件,这些拥有 交互能力的机器人能够合作完成基本的工作。
8 世界科学 2015.1
‖专 稿‖
大脑的这一网络由一千亿个细胞构成,彼此间 通过一百万亿个突触连结,它能让“神经形态”芯片 所能办到的任何事都相形 见 绌 。 然 而 ,IBM 公 司 最 新的“正北”(TrueNorth)芯片包含 54 亿 个 晶 体 管 和 2.56 亿个 “突触”, 而且 IBM 公司正在努力让多个 “正北”芯片平铺连接在一起,从而建造出更加复杂 的网络。 未来,类似大脑的处理器将能够让机器视 觉和环境监控等领域大为改观,从环绕全球的传感 器中获得实时数据,再加以整合。
2014 年发表的研究工作加强了证据,表明年轻 血液里的某些东西能逆转多项衰老指标。 一支研究 团队研究了一种从年轻老鼠血液里分离出的名叫
从大脑细胞网络中获 得灵感的 “神经形态”芯 片也许能在视觉之类的 数据密集型任务上有优 越的表现
或 许 , 约 翰·冯·诺 依 曼 终 于 遇 到 了 匹 敌 的 对 手。 将近 70 年之前,这位匈牙利出生的博学者草拟 出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设计, 有着分离的处理、存 储与控制单元。 然而在 2014 年,IBM 及其他公司的 计算机工程师推出了一种极有前途的替代方案:第 一种大尺寸“神经形态”芯片,设计意图是以更近似 生物大脑的方式来处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