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大气环境.doc
环境化学第二章
气在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的比。
Γd=0.98℃/100m≈1 ℃/100m
空气移动,高压区→低压,膨胀降温,压缩升温。 当气团在水平方向运动,非绝热过程。 当气团作垂直升降运动时,近似为绝热过程
第一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四、大气稳定度:指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
第一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平流层(stratosphere) (12-48km)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Γ<0 ,层顶接近0℃, 20km-25km臭氧浓度最高; ②气体状态稳定,垂直对流很小,污染物成一薄层 ③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
民航:最高飞行10km左右 人造卫星:30-50km以上
第一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中间层(mesosphere )(48-78km)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气温可达-92℃; ②垂直运动剧烈; ③发生光化学反应。 热层(thermosphere)/电离层(80-800km)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升高,顶部可达1200℃ ②空气密度很小,气体电离。
第一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地理地势的影响
➢ 海风:白天陆地上空的气温增加得比海面上空快,在 海陆之间形成指向大陆的气压梯度,较冷的空气从海 洋流向大陆而形成海风。
➢ 陆风:夜间海水温度降低得较慢,海面的温度较陆地 高,在海陆之间形成指向海洋的气压梯度,于是陆地 上空的空气流向海洋,形成陆风。
冷
气
光物理过程
辐射跃迁: A* A h
通过辐射磷光或荧光失活
碰撞失活:A* M A M
为无辐射跃迁,即碰撞失活
光化学过程
光离解: A* B1 B2 生成新物质
与其它分子反应生成新物种: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源的含义及分类。
掌握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的成因、危害。
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大气污染概述1.大气污染概念是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数量(浓度)超过大气的正常含量,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足以对人、生物、材料、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的现象。
2.大气污染物(1)气溶胶状污染物:如粉尘、雾、降尘、飘尘、悬浮物等。
(2)气体状态污染物: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
3.大气污染源类型(从形成原因来看)(1)天然污染源: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放物质的场所。
(2)人为污染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
4.主要大气污染类型(1)酸雨①概念:指pH小于5.6的降水。
②污染物: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
③形成:酸性气体在大气中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转化成硫酸或亚硫酸以及硝酸等,混入雨水或雪水中,使其酸度增加。
(2)光化学烟雾①概念: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的烟雾。
②气象条件:逆温或不利于扩散的天气。
③污染物:石油烃废气、一氧化碳、氧化氮和铅烟等。
④污染物来源:汽车排放尾气、汽油挥发、汽油不完全燃烧和汽车漏油。
⑤形成:排放物在阳光的作用下,特别是在夏季和初秋季节强烈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淡蓝色的光化学烟雾。
⑥危害: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严重时也会致人死亡;使家畜患病,妨碍农作物及植物的生长;使橡胶制品老化,材料与建筑物受腐蚀而损坏;使大气浑浊,影响交通等。
(3)温室效应是指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使大气变暖的效应。
二、大气污染防治1.控制污染源(1)关键: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2)措施:①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低污染能源;②集中供暖供热;③对燃料进行预处理,改进燃烧技术;④使用消烟除尘技术、冷凝技术。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
4 3
(1) O2和N2的光离解
2
1 O2键能493.8KJ/mol。相 应波长为243nm。在紫外区 lgε 0 120-240nm有吸收。
O2 + hν
λ < 240 nm
-1 -2
O· + O·
N2键能:939.4KJ/mol。 对应的波长为127nm。
-3
-4
HNO
3
h ν HO NO
2
2
HO CO CO
H
2
H O 2 M HO 2HO
2
M
(有CO存在时)
H 2O 2 O 2
产生过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
(5) SO2对光的吸收
SO2的键能为545.1kJ/mol, 吸收光谱 中呈现三条吸收带,键能大,240 - 400 nm 的光不能使其离解,只能生成激发态:
思考题:
太阳的发射光谱 和地面测得的太阳光 谱是否相同?为什么?
3.3大气中重要自由基来源
自由基 由于在其电子壳层的外层有
一个不成对的电子,因而有很高的活 性,具有强氧化作用。如:
CH 3 C(O)H hv H 3 C HCO
由于高层大气十分稀薄,自由基的半 衰期可以是几分钟或更长时间。自由基参 加反应,每次反应的产物之一是自由基, 最后通过另一个自由基反应使链终止,如:
SO 2 h SO 2
*
240 400 nm
SO2*在污染大气中可参与许多光化学反应。
( P73,图2-32)
(6) 甲醛的光离解
HCHO中H-CHO的键能为 356.5 kJ/mol, 它对 240 – 360 nm 范围内的光有吸收, 吸光后的光解反应为:
大气环境培训资料
大气环境培训资料一、引言大气环境是指大气层中的气体组成、气体浓度、气压、温度、湿度、风等因素的综合状况。
大气环境质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
为了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升环保意识和技能,进行大气环境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大气环境概述大气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时,地表和太空之间的气体层。
大气由各种气体组成,其中主要成分为氮气(约78%)、氧气(约21%)和微量的其他气体。
大气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大气污染及影响1. 大气污染来源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焚烧等多种因素。
2. 大气污染物种类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四、大气环境保护1. 大气环境监测定期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和空气质量,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2.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包括固定源和移动源的治理措施。
五、大气环境培训内容1. 大气环境法律法规介绍大气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使学员了解相关法规要求。
2. 大气污染物种类及危害介绍常见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危害以及监测方法。
3. 大气环境监测技术介绍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原理、方法和应用,使学员掌握监测技能。
4. 大气环境治理技术介绍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包括净化设备、排放控制技术等,为环保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六、总结通过大气环境培训,可以提升环保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意识,加强大气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
大气环境培训资料的编制和传播对于环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关于大气环境培训资料的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学习顺利!。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相关大气环境标准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一、概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规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与要求。
适用于建设项目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和城市以及区域性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主要内容包括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大气污染源调查和统计的基本内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监测原则、污染气象及大气湍流扩散参数的调查分析方法、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是1993年制定的,在此后1996年修订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 996和2000年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单以及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均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二、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一)评价工作等级的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总投资额和产值,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以及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对评价工作的级别作适当调整,但调整幅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
以上内容基本上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 2.2—93)中的内容,只是在导则中选用的是1982年的空气质量标准,而现在应选用1996年的空气质量标准和其修改单的内容。
在确定评价工作等级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选择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指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后的排放量,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前的排放按非正常工况处理,只做事故排放情况的空气质量预测,不影响其它的工作量。
对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有些污染物没有1h平均浓度限值,则按日平均浓度限值计算。
对于评价工作级别的调整,除了导则中规定的内容外,还应根据评价区域所在地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环境功能区划而定。
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而又没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特殊污染物,其评价工作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二)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主要根据项目的级别确定。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kēxué)概论环境科学(kēxué)概论一章(yī zhānɡ)绪论1环境要素(huán jìnɡ yào sù):又称环境(huánjìng)基质,构成人类环境整体各个独立、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guīlǜ)基本物质组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2环境要素(huán jìnɡ yào sù)特点①最差(小)限制律②等值性③整体性大于个体之和④先后出现,相互联系,相互联系。
3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对环境评定一种概念。
4环境分类①聚落环境②地理环境③地质环境④宇宙环境。
5环境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放大性。
6环境本底值:环境在未受到人类干扰情况下,环境中化学元素及物质和能量分布正常值。
7环境自净作用:环境对于进入其内部的污染物或污染因子,具有一定迁移、扩散和同化、异化能力。
8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下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kěnéng)容纳污染物最大负荷量。
9环境自净(huán jìnɡ zì jìnɡ):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将引起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变化,而自身逐步被清除出去,从而使环境达到自然(zìrán)净化目的。
10环境科学所研究(yánjiū)和任务①人类(rénlèi)和环境关系②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过程和规律③环境污染调查、评价和环境和预测④环境状况控制和防治⑤环境污染危害⑥自然资料保护和合理作用⑦环境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⑧环境区域规划和环境规划⑨环境管理。
11环境科学分科:环境学;基础环境学;应用环境学。
左玉辉-环境学
清洁能源的典型案例
2、西气东输
清洁能源的典型案例
3、西电东送
它有南、中、北三大通道。一是将乌江、澜沧江、 红河水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 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二是将长江三峡和金沙江干支 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三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 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它是从根本上实现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
SO3、H2SO4、MSO4 、NO2、MNO3 、醛类、酮类、酸类。
二、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
(一)煤烟型污染 主要污染源是燃煤。主要污染物是SO2、CO和 微粒物质,它们遇上低温、高湿的阴天,且 风速很小并伴有逆温存在的情况时,一次污染 物扩散受阻,易在低空聚积,生成还原型烟雾。
(二)交通型污染
4、氮氧化物
5、光化学氧化剂
(二)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损害植物酶的功能组织;影响植物新陈代
谢的功能;破坏原生质的完整性和细胞膜。
此外,还会损害根系生长及其功能;减弱 输送作用与导致生物产量减少。
(三)大气污染对材料的危害
大气污染可使建筑物、桥梁、文物
古迹和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制品及
皮革、纺织等物品发生性质的变化, 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
30分钟互通、60分钟抵达的“15、30、60”目标。
公交优先: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优化调整地面交通,
适度发展小汽车,限制摩托车,逐步替换助动车。
绿色交通的典型案例
2、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是全部或部分由电能驱动电机作为动力 系统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 燃料电池汽车三种类型。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我 国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关键技术相继取得 突破。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我国电动汽车技术群体性 突破的时期已经到来,电动汽车将迅速大规模进入市
《大气环境学》第二节 风和湍流
2、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地表附近的气流运动受下垫面(地表面的树林、田野、建筑物 等)摩擦力的阻滞,使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产生的风速梯度。
表示风速随高度变化的曲线,称为“风速廓线”。
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风速大小直接决定了该地区的大气污染稀释能力(环境容量)。
对数律
u*
z
u ln
k
z0
u——高度为z处的风速,m/s ; u*——摩擦速度,m/s ; k—— Karman常数,一般取0.4; z0 ——地面粗糙度,m. z0定义为离地面高度z0处,平均风速u=0.
注意:=>
m
u2
u 1
Z2 Z1
Z 200 m
Z 2 200 m ,取 Z 2 200 m
稳定度等级 城市 乡村 城乡平均
不同稳定度下的风廓线指数m的取值
A 0.10 0.07 0.085
B 0.15 0.07 0.11
C 0.20 0.10 0.15
D 0.25 0.15 0.20
对数律较适用于描述近地层中性层结时的风廓线。
指数律(幂律)
m
z u u 10
10
u——高度为z处的平均风速,m/s ; u10——10m处的平均风速,m/s ; m——风廓线指数,也称风速高度指数。 与大气稳定度和地面粗糙度有关。
气象台站的观测风速是在距地面10m高度10min内的平均风速。
由各种热力因子诱生热力作用,也称为对流。如太阳加热地表 导致热对流泡向上运动,地表受热不均匀,气层不稳定等。
3、尺度
湍流是由大大小小的湍涡组成。 ► 最 大 的 湍 涡 尺 度 约 和 边 界 层 厚 度 相 当 , 1000 ~ 10000km , 生 命 周期为半天到几天; ►最小的湍涡仅几个mm,生命周期仅百分之几秒。
2019 环境化学 第02章 大气环境化学_05-大气-光化学烟雾与硫酸型烟雾_网络教学
光化学反应中自由基的传递
hv
O2
RCHO
RCO
NO RC(O)O2
NO2 RC(O)O
hv
NO2 O
CO2
NO NO2
NO NO2
RH
R
RO2
RO
HO2
HO
O2
O2
27
3.6.4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化学机制
光化学烟雾的日变化特征 烟雾箱模拟试验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简化机制-12个反应方程式★
28
3.6.4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化学机制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简化机制
引发反应:
1. NO2 + hv → NO + O (λ<430nm) 2. O + O2 + M → O3 + M 3. NO + O3 → NO2 + O2
29
3.6.4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化学机制
自由基传递反应 1. RH+HO →O2 RO2+H2O 2. RCHO+OH →O2 RC(O)O2+H2O 3. RCHO+ hv →2O2RO2 +HO2 +CO 4. HO2 +NO → NO2+OH 5. RO2 +NO → NO2+R’CHO+HO2 6. RC(O)O2+NO → NO2+RO2+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日本东京光化学烟雾
1970年,日本东京光化学烟雾,2万人患红眼病。
4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3.6 光化学烟雾污染
3.6.1 光化学烟雾定义及实例 3.6.2 光化学烟雾特征及形成条件 3.6.3 危害 3.6.4 形成的化学机制★★ 3.6.5 控制对策
5
3.6.2 光化学烟雾特征及形成条件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二节-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单选题]1.某建设项目位于东部地区,下列时间混合层高度最高的是()。
[2018年真题]A.11:00B.14:00C.17:00D.20:00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在日间,受太阳辐射的作用地面得到加热,混合层逐渐加强,中午时达到最大高度;日落后,由于地表辐射,地面温度低于上覆的空气温度,形成逆温的稳定边界层;次日,又受太阳辐射的作用,混合层重新升起。
[单选题]2.某建设项目排放甲大气污染物,现有工程运行时,对敏感点处的贡献值为3mg/m3,现有工程不运行时,敏感点处的现状监测值是17mg/m3。
新建化工项目甲大气污染物在敏感点处的增量是7mg/m3,评价范围内有一处在建的热电厂,预测甲大气污染物对敏感点处的贡献值是8mg/m3,热电机组替代区域内的供暖污染源,甲大气污染物在敏感点处的贡献值是3mg/m3,该建设项目进行技改,技改后甲大气污染物在敏感点处的增量是7mg/m3,则技改项目建成后甲大气污染物在敏感点处的大气环境质量为()。
[2018年真题]A.32mg/m3B.39mg/m3C.42mg/m3D.31mg/m3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计算一种污染物在敏感点的大气环境质量的贡献值叠加计算,计算方法是所有贡献值的加和,本题中敏感点背景值17、现有工程贡献值3、新建化工项目贡献值7,热电厂贡献值8(需要注意的是热电机组替代的供暖污染源为3,故需减去)、技改项目贡献值7,故结果为:3+17+7+8-3+7=39(mg/m3)。
[单选题]3.某市建成区南北长10km,东西宽10km。
某日AQI指数为101,环境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水平,当天平均混合层高度为200m,风向为北风,平均风速为3m/s。
预计第二天平均混合层高度为600m,风向仍为北风,平均风速下降到2m/s,在污染源排放不变的情况下,第二天环境空气质量预计是()。
[2017年真题]A.重度污染B.中度污染C.维持轻度污染D.空气质量好转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混合层的高度决定了垂直方向污染物的扩散能力。
2019 环境化学 第02章 大气环境化学_08-臭氧破坏_网络教学
第二章 / 第三节 / 3.10 臭氧层的形成与损耗
3.10.4 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 二、氟氯烃的用途
用途:清洗剂、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
作为清洗剂,使用范围广 有机污物,无机污物
沸点低(CFC-113: 47.6℃)—节省 难燃烧—安全 稳定—使用和保存方便
34
氟利昂的生产和使用情况
3
中间层 平流层
90%臭氧 平流层
高度(km)
对流层
臭氧浓度(个分子/立方厘米)
在大气圈中,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
4
第二章 / 第三节 / 3.10 臭氧层的形成与损耗
3.10.1 臭氧分布及南极臭氧空洞 二、什么是臭氧空洞?
1. 测量臭氧总量的单位-道布森
0℃,1个大气压下(标准海平面压力),形成 0.01mm厚纯臭氧层所需要的臭氧分子数,定义 为1个道布森单位(Dobson Unit, D.U.)
(3)O3+ h →O2+O (210nm<λ<290nm)
(4)O3+O →2O2 在没有其它物质存在时, 生成与破坏速度大致相
同;动态平衡, 平均浓度与分布状况基本恒定。
31
第二章 / 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3.10 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3.10.1 臭氧分布及南极臭氧空洞 3.10.2 臭氧分子结构及性质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3.10 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p.122-128)
1
第二章 / 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3.10 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3.10.1 臭氧分布及南极臭氧空洞 3.10.2 臭氧分子结构及性质
3.10.3 平流层臭氧生成与破坏的化学机理 ★ ★ 3.10.4 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 ★ ★
大气环境化学
Ⅱ 大气化学反应
2 1 0 -1
Absorption spectrum of O3
lgε
-2
300
400
500
600
700
图2-2. O3吸收光谱 (R. A. Bailey, 1978)
λ(nm)
Ⅱ 大气化学反应
80 60
ε
(mPa-1· cm-1)
40 20
350
λ(nm)
400
450
吸收光谱(R. A. Bailey, 1978) 图2-3. NO2吸收光谱
Ⅱ 大气化学反应
五、 卤代烃的光的解
CH3X + hv → CH3 + X
规律: 规律:
最弱的C-X键先断裂; 键先断裂; 最弱的 键先断裂 高能量的光照射,可能发生两个键断裂; 高能量的光照射,可能发生两个键断裂; 三个键同时断裂不常见; 三个键同时断裂不常见;
Ⅱ 大气化学反应
六、硝酸和亚硝酸的光解的
烟(烟气,Fume) 烟气,
颗粒直径: 颗粒直径:0.01 ~ 1 µm; ; 物态:固体; 物态:固体; 生成机制、现象:由升华、蒸馏、 生成机制、现象:由升华、蒸馏、熔融及化学反应等产 生的蒸气凝结而成的固体颗粒。如熔融金属、 生的蒸气凝结而成的固体颗粒。如熔融金属、凝结的 金属氧化物、汽车排气、烟草燃烟、硫酸盐等。 金属氧化物、汽车排气、烟草燃烟、硫酸盐等。
Ⅰ概 述 三、大气的基本性质
1、多组分气溶胶体系; 、多组分气溶胶体系; 2、大气处于氧化状态; 、大气处于氧化状态; 3、 随海拨高度 、 季节 、 纬度 、 时间等的 、 随海拨高度、 季节、 纬度、 变化,大气性质改变。 变化,大气性质改变。 4、大气成分参与生物介质循环 、 5、 大气经光化学反应电离成带电离子 , 、 大气经光化学反应电离成带电离子, 利于无线电波的传输。 利于无线电波的传输。
02-1环境化学第二章__大气环境化学(1)
(三)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约85km的高度
特点:
1、空气更稀薄 2、无水分 3、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中间层顶,气温最低
(-100℃) 4、对流运动强烈。 5、中间层中上部,气体分子(O2、N2)开始电离。
(四)热层
从80km到约500km的高度
特点: 1、温度随高度增加迅速增高; 2、大气更为稀薄; 3、大部分空气分子被电离成为离子和自由
第一节 大气结构、组成和性质
一、大气垂直分层 二、大气的组成 三、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一、大气垂直分层
通常把静态大气的温度和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 称为大气温度层结和大气密度层结。
大气
依据
大气的 温度层结 密度层结 运动规律
划分为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 散逸层
(一)对流层
平均厚度12km,赤道19km,两 极8-9km,云雨主要发生层, 夏季厚,冬季薄。
以上快 (占N9O0%+以1上/)2,O其2 次才N为ON2O2(仅占10%左慢右)
(三)含碳化合物的来源和演变
CO、CO2、CHx、含氧烃等
1、CO
1)危害
阻碍体内氧气输送 参与光化学烟雾形成
·OH + CO CO2 + H· O2 + H· HO 2·+ M
NO + HO2· NO2+ ·OH
N2O +
N2+O·N2O +
hv N2O +
O2N·O
N2+O2
O·
(二)含氮化合物的来源和演变
2、NOx
1)危害
NO、NO2,通式NOx
与血红蛋白结合,肺炎
损伤叶组织、造成斑点 光化学烟雾
(二)含氮化合物的来源和演变
NO、NO2,通式NOx
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及其治理措施
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及其治理措施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气环境污染因素,接着分析了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气环境;污染因素;治理措施引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造成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主要是空气中浮沉物与污染物超标,尤其是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活动中,大量颗粒物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承载能力,由此形成雾霾,造成大气污染,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需要加强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根据大气污染形成的原因,制定预防措施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1大气环境污染因素1.1生活污染居民、机关、服务行业中烧饭、取暖、沐浴等产生大量污染,燃烧加热需要大量燃料物质的支持,人们为了需要向大气排放煤烟和油烟等,城市生活垃圾堆放过程中分解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垃圾焚烧产生废气。
工业企业生产与生活排放大量废气,饮食服务业中酒楼与饭店也造成环境污染,很多小型餐馆和摊点、大排档等见缝插针随意安置同时大部分都集中在居民区,烟囱低矮油烟直接排放。
1.2工业污染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工厂数量增加,大气污染含量增多,成为污染的主要来源。
所燃烧的燃料燃烧污染物与工艺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气,化工厂中排放大量的有刺激性和腐蚀性,有异味性的无机气体;炼焦厂排放大量酚类、苯类、烃类气体;化纤工程排放氮、二氧化碳、甲醇等有害物质。
工业生产中排放各种金属与非金属粉尘。
由于化工企业本身的性质、规模与工艺等原因,对大气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工业企业废气污染排放总量排名依次是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电力热力生产加工、非金属矿物,这些物质会随风扩散,影响大气环境。
1.3交通污染经济发展需要交通,交通迅猛发展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现实生活中飞机与汽车、船舶的尾气排放中含有大量NO、NO2、CO2、碳氢化合物、CO等大量污染物。
汽车汽缸的结构不好,燃烧完全不同,燃烧中含有大量污染气体。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南极冰山解体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
第二节
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光化学烟雾,硫酸型烟雾,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 坏等。)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及其旋转的空气层。
大气也称为大气圈或大气层。大气是地球上一切生命
第二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近地面层逆温: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融雪逆温、 地形逆温 自由大气逆温:乱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
逆温
C 什么时候容 易产生辐射 逆温?
lnP B
E
D
F
T
A
图2-3 辐射逆温(陈世训,1991)
第二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二、气团及其干绝热减温率
气团: 污染气体由污染源排到大气中时,一般不会立即和周 围大气混合均匀,这样污染性气体的理化性质有别于周围大 气,可视作一个气团。 干过程:是指固定质量的气块所经历的不发生水相变化的过 程。 干绝热过程:固定质量的气块在干过程中其内部的总质量不 变,也是一个绝热过程。
第二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气温垂直 递减率和逆 温对污染物 迁移的影响?
一、气温垂直递减率和逆温 气温垂直递减率(Г ) :
dT Γ dz
T——绝对温度(K);z——高度。
对流层中,气温一般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 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可由垂直递减率 (Г ) 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当 Г = 0 时,称为等温气层; 当Г <0时,称为逆温气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三、 大气的稳定度
大气的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其层结大气使气块趋 于回到原来的位置,则层结是稳定的。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大气中 H2S 的本底浓度一般在 0.2~20μL/m3 之间,停留时间<1~4 天。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2O)、一氧化 氮(NO)和 二氧化氮(NO2)。其 中 氧 化 亚 氮( N2O)是低层大气中含量最高的含氮化合物,其主要来自 于天然源、即由土壤中硝酸盐(NO3-)经细菌的脱氮作用而产生:
②SO2 的来源与消除 就全球范围来说,由人为源和天然源排放到自然界的含硫化合物的数量是相当的,但 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说,大气中的 SO2 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其中约有 60%来 自煤的燃烧,30%左右来自石油燃烧和炼制过程。
大气中的 SO2 约有 50%会转化形成硫酸或硫酸根,另外 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 气中被消除。
当空燃比低时,燃料燃烧不完全,尾气中碳氢化合物(HC)和 CO 含量较高,而 NO 含量较低;随着空燃比逐渐增高,NO 含量也逐渐增加;当空燃比等于化学计量比时,NO 达到最大值;当空燃比超过化学计量时,由于过量的空气使火焰冷却,燃烧温度降低,NO 的含量也随之降低。
(4)NOx 的环境浓度
NOx 的环境本底值随地理位置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别,其城市浓度具有很强的季节变化, 冬季浓度最高,夏季最低。
二、大气层的结构
由于地球旋转作用以及距地面不同高度的各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程度的差异,使 得描述大气状态的温度、密度等气象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呈不均匀的分布。人们通常把静大气 的温度和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称为大气温度层结和大气密度层结。
根据大气的温度层结、密度层结和运动规律,可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 层和热层,更远的地方称为逸散层,那里气体已极其稀薄。
(极 快)ຫໍສະໝຸດ O N 2 NO N (极快)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运动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 大气运动知识清单一 大气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出方向相反等压面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面,反映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2.填图:在上图中A 、B 、C 三地的近地面与高空填注出高低气压。
3.绘图:在上图中短线上添加箭头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
4.形成过程(1)B 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高空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2)A 、C 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两地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3)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知识清单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的形成过程 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风2.风形成的原因(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城市居民生活、工业与交通工具释放大量人为热,导致城区气温高于郊区。
城区空气膨胀上升,形成降雨,使城区降水多于郊区,形成“雨岛效应”。
借助手势快速判断风向如上图所示,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用左手定则,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风向。
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锐角。
任务清单一热力环流情境探究[情境]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发明的。
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
孔明制成会漂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请小组合作探究:[探究] (1)诸葛孔明发明的如此简陋的设施是怎么升空的呢?(2)孔明灯里面蕴涵着什么样的大气原理呢?提示(1)孔明灯里的空气受热后膨胀上升。
(2)热力环流。
素养凝练1.热力环流中的“高低”应用在解释相关现象和解题时,判断和运用较多的是气温、气压的关系,需特别注意下面的几种“高低”关系:2.热力环流中的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常用来表示同一水平面上不同区域的差异。
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其中,对 流层是大气最底层,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生命支持系统
大气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必需的气体环境,如氧气和二 氧化碳等,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保护作用
大气层能够阻挡来自太阳和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和电磁 辐射,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其伤害。
气候调节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和发射红外辐射,使地球表面 保持适宜的温度,形成温室效应。同时,大气环流和洋流理特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 源,如氧气用于呼吸、氮气用于制造化肥、二氧化碳用于 工业生产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
汇报人:XX
20XX-01-26
目录
• 大气环境概述
01
大气环境概述
大气组成与结构
大气组成
大气主要由氮气(N2)、氧气(O2)、氩气(Ar)等组成,其中氮气和氧气 占大气总量的99%以上。此外,大气中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CO2)、甲烷 (CH4)、臭氧(O3)等温室气体以及水汽、气溶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大气环境——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
一、选择题
1.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越的大气层是 ( )
A.始终在对流层 B.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 D.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下面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
据此回答2~3题。
2.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3.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
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小
③云层厚而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⑤⑥ D.①⑤⑥
4.下列四种局部环流形式图中,不正确的是( )
5.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强烈的地方,在城市地域中,人类改变了自然环境面貌,影响了城市气候,引发了影响人类生存的城市环境问题。
下图为“某
市区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和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6.根据“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图”,分析该城市主要空气污染来源位于( )
A.Ⅰ B.Ⅱ C.Ⅲ D.Ⅳ
7.观察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该市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B.若在苏北冬季,乙地人此日感觉稍暖
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
9.下图反映了某市热岛效应,在下列条件中,热岛效应强度较为明显的是( )
①白天②夜晚③强风
④无风⑤旱季⑥雨季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C/100米)时空变化图”,完成10~12题。
气温垂直递减率
10.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
A.9~17时 B.18时~次日7时
C.17时~次日9时 D.19时~次日6时
11.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
12.如果该地位于华北地区,这天( )
A.大气环境质量好 B.不容易有沙尘暴形成
C.较有可能阴雨天气 D.能见度高,行车方便
中新社2008年8月14日电奥帆赛14日进入第六天,但青岛浮山湾海域的风力不到每秒3米,不符合比赛条件,当天原计划要进行的七个项目的比赛被迫顺延至下一个比赛日。
阅读材料,结合右图完成13~15题。
13.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因素是( )
①地转偏向力②摩擦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惯性离心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导致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动形式,最有可能是( )
A.热力环流 B.海陆风 C.季风环流 D.山谷风
15.图中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的是( )
A.春季 B.秋季 C.白天 D.黑夜
二、综合题
16.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
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
它也是一种________,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
(2)完成海陆风示意图。
(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统计表,依据表格数据分析结论:
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
从表中可知,______(季节)最少。
最少的原因是____ __而掩盖了海陆风。
(4)指出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的影响。
17.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
(2)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
(3)表示气压最低的数码是。
(4)A、B两处受热的是,空气做(上升或下沉)运动,冷却的是,空气做(上升或下沉)运动。
18.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1所示:
图1
材料二图2为“福建省7月气温分布图”,图3为图2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
图
2 图3
(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
(2)说出图2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一的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
(3)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重点林区,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很大。
结合图3分析,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
第2节大气环境——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参考答案
1.解析:由于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而不同地理纬度的地面受热不均匀,因此对流层的高度也不同。
低纬度空气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可达17~18千米,而高纬度对流层的高度仅8~9千米。
答案:D
2.3.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从太阳辐射到大气逆辐射按顺序排列的关系: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小。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日较差较大。
答案:2.C 3.B
4.解析:本题考查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图A是局部热力环流,地面受“热”点,气流应膨胀上升,反之遇“冷”点,则气流收缩下沉,故A项不正确;B项反映白天吹谷风;C项表示海滨夜晚吹陆风;D项则表示城市与郊区之间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
答案:A
5.解析:“露重见晴天”,说明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幅度大,水汽因降温快而大量凝结成露,预示着第二天白天为晴天。
答案:D
6.7.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污染物浓度在Ⅰ、Ⅱ位置最高,而从等值线上还可看出Ⅰ处最密集,并向东北方向减少,故可判断该城市主要空气污染来源位于Ⅰ处。
由气温垂直分布图可发现乙、丙、丁三图都出现了逆温现象,不利于空气扩散,而甲图无逆温现象,利于空气的对流扩散。
答案:6.A 7.A
8.解析: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温度较低;夜晚多云,云层有保温作用,温度不会太低。
答案:A
9.解析:夜晚郊区散热良好,城市活动仍在继续,因而热岛效应比白天明显;无风不利于城市与郊区热量交换;旱季城市热量积累,使得热岛效应强度加大。
答案:D
10. 11. 12.解析:由图可知,在18时到次日7时之间,近地面大气随海拔升高,气温升高,空气下冷上热,不利于空气对流,即发生逆温现象。
由纵坐标可知,逆温层最大高度约为400米。
逆温现象抑制了空气对流,近地面污染物聚集,大气能见度差,污染严重;空气对流弱,不易形成云雨;近地面沙尘不易被上升气流带起,沙尘暴不易发生。
答案:10.B 11.C 12.B
13.解析: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改变风的方向。
答案:B
14.解析:结合图示烟雾的飘动方向,可知白天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海陆风。
答案:B
15.解析:仔细读图可以看出:夜晚工业污染物吹向海洋,白天工业污染物受海风影响吹向城市,大气污染危害较大。
答案:C
16.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热力环流(2)如图
(3)冬季冬季风强劲
(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
17.解析:据图可知,图中位于同一等压面的①②③各点气压相等;随高度升高,气压逐渐降低,故④>①=②=③>⑤,所以气压最高的为④,最低的为⑤,由此可知④处为高压,⑤处为低压。
结合热力环流知识,A处空气受热,空气做上升运动,B处空气冷却,空气做下沉运动。
答案:(1)①②③(2)④(3)⑤(4)A 上升 B 下沉
18.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正确读图依据题目提供的材料分析归纳。
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大致呈M状分布(可有不同的形态描述,但应说出平原和内陆河谷气温较高,黄岗山和戴云山区气温较低的意思);A地处于沿海,受海洋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
(言之有理即可) (3)秋冬;B地盛行冬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