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结构框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专题知识总结和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专题知识总结和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专题知识总结和框架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

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可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抗争史和探索史)。

本专题主要涉及:列强侵略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争史)二个方面的内容。

而探索史主要在专题三中讲。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民主革命是实现近代民主政治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社会性质的不同,因此民主革命的内涵也有很大的不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指寻求民族独立(反侵略)和社会进步(反封建)而进行的斗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本专题主要涉及农民阶级领导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四:近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本专题涉及两条主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实现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

1、第一、第二课反映的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

包含三个阶段:(1)建国初期民主政治的起步。

新中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一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而逐步确立了国家的三大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近代中国历史框架

近代中国历史框架

专题二总体了解近代中国历史(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的框架结构一、三个重要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近代史开端;1919年五四运动,新旧民主革命转换的标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不是“完全胜利”,中国社会开始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二、政权更替(联系古代中国王朝更替):晚晴(清王朝政权1840—1912年)→1912-1949年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或北洋政府1912-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三、社会性质(将1840—1949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遭受侵犯,又保留了部分国家主权;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这两个层面都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四、两大基本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五、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帝)与反封建。

↓六、革命性质:反侵略(反帝)与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七、革命的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侵略反封建革命)↓→参考必修ⅢP70“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诞生;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封建革命)八、四条发展线索1、列强侵华,将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屈辱史);必修Ⅰ专题二2、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历史(抗争史);必修Ⅰ专题二史抗英斗争收复新疆海战斗争反帝运动救亡抗战3、中国志士仁人探索国家出路(发展前途——近代化)的历史(探索史);必修Ⅰ专题三;必修Ⅲ专题三、四;选修4中的孙中山、毛泽东4、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近代化)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发展史)。

必修Ⅱ专题二、四说明:四条线索交互作用,第一条线索代表近代中国社会的“沉沦”(当然要注意殖民主义“双重历史使命”的问题);第二、三、四代表中国社会的“上升”。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结构】本专题要紧说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时期:夏商周阶段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点的矛盾。

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进展的历程。

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明白中央集权制度进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①背景: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夏商周阶段) (1)分封制③要紧封国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⑤妨碍:①含义:(2)宗法制②特点:③妨碍:(1)前提:秦的统一。

(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①皇帝制:特点、地位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古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秦朝至清朝) (2)地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进展趋势)①秦:中央:御史医生;地点:监御史;②两汉:中央:御史医生;地点:设刺史(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④宋:提点刑狱司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①世官制:含义(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进展、特征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人教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理念及框架结构介绍——做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事(连云港初中历史七年级教材培训) (

人教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理念及框架结构介绍——做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事(连云港初中历史七年级教材培训) (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 放的时代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 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多民族国 家的巩固与发展
2.特点二:内容“重点”突出,呈现方式点线结合, 简约呈现中国古代历史。
让我们再看一看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教材具体内容的呈现 方式 :
首先七年级教科书关注的是那些最基本、最典型的历史人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8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23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27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31 第8课 百家争鸣 .....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 42 第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 47 第11 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51 第12 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 54 第13 课 东汉的兴亡 ........................................................... 58 第14 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62 第15 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 第16 课 三国鼎立 ............................................................... 74 第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78 第18 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82 第19 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86 第20 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 90 第21 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96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框架结构清单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框架结构清单
国民党叛
变革命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阶级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空想社
会主义
《共产党
宣言》
巴黎
公社
十月
革命
抨击资本主义弊端;提出一些美妙设想
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重视阶级斗争的作用
1871年3月28日建立巴黎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型政权等措施
第十一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十三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
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欧盟、日本成鼎立之势;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
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十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两极格局形成的
主要原因。②世
界多极化趋势的
根源在于世界经
济力量结构的多
极化发展趋势。
③新的国际格局
的形成需要一个
长期复杂的过
程,但多极化不
可逆转。④多极
化既带来了机
遇,也带来了挑
战。
50年代
后期至
80年代
末90年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每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每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图

⾼中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每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图⾼中历史的学习需要有⼀个知识点框架图来对整体的思路进⾏梳理,⼀个好的思维导图对于历史的学习也是⾮常帮助的。

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整理⾼中必修三历史必考知识点专题⼀:中国古代的思想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荀⼦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孔⼦与⽼⼦(⼀)孔⼦1、⽣平著述:春秋鲁国⼈,“三家⼀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 B、“礼”(“克⼰复礼”) 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神⽽远之”③教育思想: “有教⽆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发扬光⼤,成为中国传统⽂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整理孔⼦⾔⾏为《论语》,尊孔⼦为圣⼈,历世景仰。

(⼆)⽼⼦:1、⽣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盾对⽴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为⽽治”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化产⽣了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产⼒发展和社会⼤变⾰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时代,造成思想和⾔论的空前⾃由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批⼈才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招揽⼈才(⼆)儒家:孟⼦和荀⼦1、孟⼦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先义后利、舍⽣取义;②历史地位:A《孟⼦》成为四书之⼀ B他被称为“亚圣”2、荀⼦①荀⼦的思想:A“天⾏有常”、“制天命⽽⽤之” B、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②荀⼦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墨家学派的创始⼈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攻③尚贤、尚同尚⼒、节⽤、节俭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业者的利益②战国⼀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与道家2、庄⼦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不相胜”(天命观)(五)法家1、韩⾮与《韩⾮⼦》2、韩⾮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在当时适应了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高中历史专题时间轴大框架

高中历史专题时间轴大框架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七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十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十一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十三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清单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清单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清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
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十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十一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十三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
——动乱中的教育
—教育的复兴
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
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
的发展。

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

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

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一、中华文明的发展1.考古发现与原始社会-中国的考古发现与文明起源-原始社会的特点和生活方式2.夏商周三代的兴起与发展-夏朝的建立和衰亡-商朝的兴起和发展-周朝的建立和统一3.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变迁-战国时期的分裂和战争-孔子和墨子的思想传播4.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秦始皇的统一和变革-汉朝的兴起和统治-汉武帝的与开放5.魏晋南北朝的动荡-三国时期的政治争斗-魏晋南北朝的兴起和衰落-佛教的传入和流行6.隋唐五代的繁荣与衰落-隋唐时期的国家统一和繁荣-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和分裂-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影响7.宋元明清时期的巩固与变革-宋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元朝的政治统治和文化融合-明清时期的与开放二、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1.东地中海文明的兴起与辉煌-古埃及文明的崛起和发展-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古罗马文明的统一和繁荣2.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和特点-阿育王的统一和繁荣-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与发展3.幼发拉底河流域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巴比伦和亚述帝国的崛起与衰亡-波斯帝国的统一与扩张4.华夏文明与他国的互动-希腊罗马和印度文明对中国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影响5.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古代文明-美洲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非洲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影响-大洋洲古代文明的发现和传承三、各种政治制度与文明的变迁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兴盛-中央集权的建立与发展-科举制度的实施和影响2.世界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制度的兴起和传播-共和制度的建立和衰退-奴隶制度的存在和消亡3.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与传播-佛教的传播和影响-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伊斯兰教的传承和发展四、文化交流与技术发展1.东西文化交流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开拓和活跃-文化艺术品的流通和传播-语言文字的交流和融合2.技术发展与社会变革-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影响-工业技术的发展和传承-商业贸易的发展与跨洲交流历史必修二包含丰富的内容,涉及中国和世界各个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与演变规律。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框架(大括号)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框架(大括号)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必修二经济(物质文明)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提示】本专题主要涉及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古代经济政策四部分内容。

古代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

小农经济是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

古代手工业主要有三种形态: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古代手工业发展技艺世界领先。

在重农抑商的古代社会,商业及明朝中后期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压抑,发展缓慢.【知识结构】1、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①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2、耕作技术的演进②生产工具:汉代的生产工具、牛耕的演变、灌溉工具.③水利事业:战国时期兴修的都江堰、郑国渠一、农业经济①商周时期的井田制;3、古代土地制度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三种形式;③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现象4、古代赋役制度5、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三种形态: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古①纺织业:类型、发展概况代二、手工业经济 2、主要成就②冶炼业:类型、发展概况中③陶瓷业:发展概况国 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经济 1、古代历朝商业活动概况:在三、商业经济 2、历代“市”的发展:基 3、商业都会的崛起:本 4、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结构①含义:与 1、重农抑商政策②产生标志:特③产生原因:点四、经济政策④特点(表现):⑤评价①秦朝: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货币②历代对私营工商业的管理2、工商业的管理 A含义③“海禁”政策 B产生原因:C影响①产生概况:3、资本主义萌芽②特征:雇佣关系③发展状况及原因: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本单元包括三节内容,主要涉及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三个方面的内容,学习过程中重点把握民族工业发展历程:①产生: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一批军事工业企业。

②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③短暂春天:一战期间;④短暂发展:国民党统治前期;⑤陷入困境:国民党统治后期;注意:资本主义的产生需要几个基本要素:①资本的原始积累;②自由劳动力;③市场;④技术。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框架表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框架表
1、经济:民族工业短暂春天。①原因:辛亥革命扫除部分障碍;民族资产阶级、海外华侨竞相投资机器工业;群众性反帝斗争推动;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有客观有利条件。②表现:纺织、面粉发展较快,涌现张謇等著名实业家。2、社会生活:改阳历,采用先生、同志等称呼,城市婚丧仪式简约文明,但农村传统风俗依旧;公路修筑技术传入。
3、1840年以来至20世纪一十年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试简要叙述其表现。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方案,采取了怎样的行动?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同样是思想解放运动,试比较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异同。
时间、分期
19世纪中晚期至20世纪早期的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兴起(19世纪70年代—1918年)
1、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使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1901年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但落后性使其难免失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进行反清武装起义,1912年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为袁世凯窃取,中国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
主干知识思考题:
1、1861-1919年,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试从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文化科学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等方面加以说明。简析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举步维艰的原因。
2、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向西方学习又是怎样逐步深入的?结合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不断深入的原因。
文化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等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强调以儒家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主张采用西方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仿效其教育、赋税等具体措施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2、同时,知识分子中产生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主张变革政治制度,设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等。

高中历史专题时间轴、大框架

高中历史专题时间轴、大框架

古代的政治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近代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冷战、世界格局多极化(政治)、苏联的兴衰(经济)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世界市场的形成 近代工业的发展(西方)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 = 民族工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经济全球化趋势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东西方文化的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高考历史:历史专题知识框架

高考历史:历史专题知识框架

高考历史:历史专题知识框架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

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可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抗争史和探索史)。

本专题主要涉及:列强侵略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争史)二个方面的内容。

而探索史主要在专题三中讲。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民主革命是实现近代民主政治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社会性质的不同,因此民主革命的内涵也有很大的不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指寻求民族独立(反侵略)和社会进步(反封建)而进行的斗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本专题主要涉及农民阶级领导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四:近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本专题涉及两条主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实现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

第一、第二课反映的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

包含三个阶段:(1)建国初期民主政治的起步。

新中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一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而逐步确立了国家的三大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思维导图

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思维导图

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思维导图在对历史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去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因谁而起,因什么事情而起,又是在当时什么样的社会情况影响之下。

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思维导图,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历史知识结构框架的思维导图高中历史知识点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1至1901)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

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

(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

(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

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

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维新派的首要目的。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

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

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

(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

义和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起义原因,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

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13、1840-1900年列强侵华特点的变化?(侵华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侵华格局由以英为首合作侵华到激烈争夺形成侵华同盟;侵华方式策略由武力驯服清政府到打拉结合,勾结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

★免费精品★人教版历史九上复习提纲-框架结构

★免费精品★人教版历史九上复习提纲-框架结构

九上历史复习知识索引第一单元一、知识导引(一)表解知识点1.人类的形成2.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3.西方文明之源(二)剖析重、难点1.氏族社会的发展2.比较四大文明古国3.比较东西方文明差异及原因第一:东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古代东方各国文明的发生多与大河有关,其中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如此。

他们最早定居下来从事采集与农耕,由于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从而自然地产生爱故土、爱家乡的思想,并升华为保家卫国的思想。

而希腊半岛三面环海,岛屿棋布,陆地贫瘠,农业不发达,主要从事海外贸易。

在航海和掠夺战争中,培养了富于冒险的精神。

第二:东西方所具有的政治经济条件不同。

古代东方各国经济上多以村社为单位的农业型经济为主,政治上是奴隶主专制制度,从而形成“人治”的传统。

而西方在经济上大多是以城邦为单位的商业型经济,政治上建立的是奴隶主民主政治,它比奴隶主专制统治要进步,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三)学法指导1.选择题选择题分以下这些类型:①材料类型;②史实类型;③组合类型;④逆向类型;⑤史论类型;⑥排序类型;⑦程度类型;⑧图片类型;⑨比较类型;⑩主题类型。

材料类型的选择题其实是材料解析题在选择题中的应用。

这类选择题在题干部分一般有一段加引号的材料,这段材料可能是直接来自我们的教科书,也可能是来自教科书以外;材料所含的意思可能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但也可能是我们不知道的新内容。

所以,在选择答案时必须按照材料的含义进行判断,既不能抛弃书本,也不能拘泥于书本。

【例】“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

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

我们的政体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大多数人手中……”这段话赞美的是()。

A.伯利克里的统治B.亚历山大的统治C.屋大维的统治D.凯撒的统治【答案】A2.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所提供的材料及其回答方式分成(1)材料类型:①文字材料;②图片材料;③表格材料;(2)回答方式:分点回答、表述成文和总述回答。

历史作文结构框架初三

历史作文结构框架初三

历史作文结构框架初三《走进历史的奇妙世界》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历史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故事书,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神奇的故事?比如说,秦始皇统一六国,那场面得有多壮观呀!他就像是一个超级厉害的将军,指挥着千军万马,一路冲锋陷阵,把一个个国家都收入囊中。

这难道不让人惊叹吗?再看看三国时期,那简直就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那份兄弟情,多让人感动啊!他们就像三股拧在一起的绳子,力量超级强大,一起在乱世中闯荡。

这难道不叫人佩服吗?还有唐朝,那可是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就好比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结满了丰硕的果实。

诗仙李白,他的诗歌就像夜空中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整个时代。

他写的那些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哇塞,这想象力,难道不让你拍手叫好吗?咱们学习历史,可不仅仅是为了知道过去发生了啥。

就像我们吃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还得吸收营养一样。

历史能让我们明白好多道理呢!你想想,如果当初秦始皇不那么专制,多听听老百姓的声音,秦朝是不是能更长久呢?这就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太霸道,得听听别人的意见,不是吗?还有啊,三国里那些英雄们,虽然很勇猛,但有时候也会因为骄傲或者冲动而犯错。

这就提醒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能盲目自大,对吧?我们班上次讨论历史的时候,可热闹啦!小李同学说:“我觉得汉武帝特别有魄力,能把匈奴打得不敢来侵犯。

”小王马上反驳道:“可是他后期也有一些错误的决策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

最后还是老师出来总结说:“历史人物都有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全面地去看待。

”历史,就像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看到过去的得失,从而更好地走向未来。

它就像一位智慧的老人,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那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所以呀,我们一定要好好学历史,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有见识!这难道不是一件超级棒的事情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专题结构框架
必修一(政治文明发展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夏启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发展
☆君主专制的演进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1380年,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内阁的出现(明成祖时)
☆军机处的设立(清雍正帝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5.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希腊文明的摇篮(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城邦出现)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
6.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光荣革命(1688年)
☆议会权力的确立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721年)
8.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787年宪法的颁布
☆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从法律上确立共和政体)☆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近代:1840-1949)
10.鸦片战争(1840年)
☆虎门销烟(1839年)
☆鸦片战争(1840-1842)
☆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天国悲剧
12.甲午中日战争的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1900)
☆《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13.辛亥革命(1911)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风云(1919年5月4日,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共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7月)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4-1927年)
15.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土地革命
☆红军长征(1934-1936)
16.抗日战争(1937-1945)
☆全民族的抗战
☆日军的滔天罪行
☆抗战的胜利
17.解放战争(1945-1949)
☆内战的爆发(1946年)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948年秋开始,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1848年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巴黎公社(1871年)
19.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
☆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伟大的开端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21.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966-1976)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22.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
☆香港、澳门的回归(1997-7-1、1999-12-20)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周恩来)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24.开创外交新局面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5.两极世界的形成
☆从盟友到对手
☆美苏“冷战”(1947年杜鲁门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

“冷战”开始)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走向联合的欧洲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世纪80年代)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61年不结盟运动形成)
27.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东欧剧变(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和苏联解体(1991年底)☆和平与动荡并存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必修二(社会经济发展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发达的古代农业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3.古代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4.古代的经济政策
☆土地制度的演变
☆“重农抑商”
☆“海禁”和“闭关锁国”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5.开辟新航路
☆东方的诱惑
☆新航路的开辟
☆走向会合的世界
6.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海上马车夫”
☆“日不落帝国”
☆世界市场的拓展
7.第一次工业革命
☆从珍妮机(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到蒸汽机(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正式投入使用)
☆从工场到工厂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
8.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的出现
☆世界市场的发展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短暂的春天
☆曲折的发展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探索与失误
☆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
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的创办(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海南)☆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中央决定开放上海浦东)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铁路与公路
☆水运与航空
☆通讯工具的变迁
16.大众传媒的变迁
☆报刊业走向繁荣
☆影视事业的发展
☆互联网的兴起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7.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虚假“繁荣”的幻灭
☆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18.罗斯福新政
☆临危受命
☆实施“新政”(1933)
☆摆脱危机困境
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建立“福利国家”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1936年形成)
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会议(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在美国举行,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3.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成立)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成立)
2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1995年成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