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结构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结构】本专题要紧说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时期:夏商周阶段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点的矛盾。
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进展的历程。
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明白中央集权制度进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①背景: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夏商周阶段) (1)分封制③要紧封国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⑤妨碍:①含义:(2)宗法制②特点:③妨碍:(1)前提:秦的统一。
(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①皇帝制:特点、地位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古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秦朝至清朝) (2)地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进展趋势)①秦:中央:御史医生;地点:监御史;②两汉:中央:御史医生;地点:设刺史(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④宋:提点刑狱司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①世官制:含义(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进展、特征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思维导图)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危机,19 世纪 60—9 完 全 沦 为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0 年代,清政府掀起 社会。
2、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的
洋 务 运 动 , 兴 办 近 代 2、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粉 斗争连遭挫败,资产阶级的
军事和民用工业,创 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 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困境。
建 新 式 海 军 和 举 办 新 计划,但落后性使其难免失 3、随着民族工业短暂而迅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912 年推翻了清王朝,建立 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国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为 共 产 党 的 诞 生 奠 定 了 阶 级
产生。
袁世凯窃取,中国社会性质 基础。
依然没有改变。
1、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1、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 1、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
式 教 育 、 留 学 教 育 , 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 速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
培 养 实 用 人 才 等 。 运 级 革 命 派 , 建 立 中 国 同 盟 伍发展壮大,思想觉悟和斗
动 没 有 使 国 家 走 上 富 会 、 提 出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纲 争水平不断提高,这为中国
强道路,但却启动了 领,进行反清武装起义,1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
1
(思维导图)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19 世纪中晚期至 20 世纪早期的世界
时间、 分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 加深 (1861-189 4)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和旧 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旧民主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终 结( 19 1 革 命 的 高 潮( 18 95 - 19 12 )
2-1919)
1 、经 济 :第 二 次 鸦 片
七年级历史上册_知识结构图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夏朝的兴亡 夏 、 商ຫໍສະໝຸດ 、 西 周 的 兴 亡商朝的兴亡
西周分封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化
出现:原始社会末期。盛行: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特点: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代表作: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与商周同期,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举世闻名,出土的青铜面 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像等 陶瓷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玉器制造业:制造业兴盛,雕刻工艺达很高水平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的 原始农耕
原 始 的 农 耕 生 活 距今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位于浙江余姚 生产生活状况:活动范围位于长江流域,已使用磨制石器(这种磨制石器时代叫新石器时代) 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会建造房屋,住干栏式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制作简单的玉器和乐器 距今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位于陕西西安 生产生活状况:活动范围位于黄河流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屋里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 会制造彩陶,陶器上有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是我国早期文字雏形 距今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 地点:位于山东泰安 生产生活状况:农耕经济发展,原始手工业发展,能够制造黑陶、白陶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中 华 文 化 的 勃 兴 ( 一 )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春秋争霸 春 秋 战 国 的 纷 争
战国七雄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和牛 铁农具的使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牛耕: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耕的使用 影响: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著名的都江 概况: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 意义: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岷江水患,灌溉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 堰 之国”的美誉 背景: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出现了新兴的封建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新兴的地主 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商鞅变法 内容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 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 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皇帝制度:介绍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的权力来源、统治方式等。
2. 封建制度:介绍封建制度在古代中国的具体表现,包括分封制度、土地制度等。
3. 士族制度:介绍古代中国的士族制度,包括士族的特权和地位等。
二、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1. 贵族阶层:介绍古代中国的贵族阶层,包括王侯、大夫等的地位和权力。
2. 农民阶层:介绍古代中国的农民阶层,包括农民的生活和权利。
3. 工匠商人阶层:介绍古代中国的工匠商人阶层,包括他们的地位和职业。
三、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1. 儒家思想:介绍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包括孔子、孟子等的思想理念。
2. 道家思想:介绍道家思想的产生和影响,包括老子、庄子等的思想内容。
3. 墨家思想:介绍墨家思想的特点和影响,包括墨子的理念和实践。
4. 法家思想:介绍法家思想的产生和实践,包括商鞅的变法思想等。
四、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承1. 书法艺术:介绍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包括隶书、楷书等不同风格的书法。
2. 绘画艺术:介绍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包括山水画、花鸟画等不同类型的绘画。
3. 音乐舞蹈:介绍古代中国的音乐舞蹈,包括雅乐、散曲等不同形式的音乐。
4. 建筑雕塑:介绍古代中国的建筑雕塑,包括宫殿、寺庙等不同类型的建筑。
五、中国古代与外部世界的联系1. 丝绸之路:介绍古代中国与西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2. 元朝统一:介绍蒙古帝国统一中国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
3. 明朝海洋:介绍明朝时期中国的海上贸易和与外国交往。
六、历史事件与人物1. 春秋战国时期: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秦始皇统一: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
3. 汉武帝统治:介绍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扩张和文化繁荣。
4. 文景之治:介绍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稳定和文化繁盛。
通过以上的知识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整理一、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时期(公元前约2100年至公元前221年)1.人类原始社会: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在这一阶段,人类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居住地和农业经济,生活方式以狩猎和采集为主。
2.夏朝:传说中的中国第一个朝代,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农业生产逐渐发展,社会逐渐出现等级制度。
3.商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实际记载的朝代,奴隶制逐渐形成,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发展。
4.西周:周朝的前期,中原地区的统一,封建制度初步确立。
5.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为严重的时期,各国割据,诸侯争霸,思想也开始多样化。
二、封建社会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840年)1.秦朝:统一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实行郡县制,推行统一的文字、尺度和度量衡。
2.西汉:中央集权逐渐形成,设立郡国制,推行科举制度,开创了前期正史的编纂。
3.东汉:后期封建制度逐渐衰败,中央集权逐渐瓦解,地方割据明显。
4.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割据,建立了三个独立的政权,经济开始衰退。
5.隋朝:统一了中国,推行科举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但统治时间较短。
三、封建社会与帝国时期(公元618年至公元1840年)1.唐朝:统一中国的中央集权王朝,经济、文化达到顶峰,是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2.宋朝: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南北朝时期的统一,科举制度开始完善,宋代科技、商业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
3.元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外族政权,实行蒙古族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逐渐衰败,同时由于蒙古族的统治,促进了不同民族的交流。
4.明朝:封建制度的巅峰时期,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兴盛,农业生产逐渐完善,科技进步显著,但朝政腐败导致朝代的衰落。
5.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实行满族的政治制度,与外界保持相对封闭,国内经济衰退,封建社会开始走向末路。
以上是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的一个简要整理,其中涉及了重要的时期、朝代以及对中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九历史20课知识结构图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知识与水平: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水平。
(3)通过引导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水平。
学习方法:
(1)通过阅读课本内容,调动课外学习中得到的相关知识,学会从课本内外多渠道获取信息,学会综合使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
(2)充分利用插图、故事及其他资料,并结合自己已有的亲自体验,直观感受社会历史的变化,形成形象思维和历史想象力
知识结构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初中历史课程知识结构(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课程知识结构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知识结构在教育的道路上,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始终坚信,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
本文将从初中历史课程知识结构的角度,详细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历史教学。
一、初中历史课程知识结构概述初中历史课程知识结构,是指将历史知识按照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要素进行系统梳理和分类,形成有序、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一结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初中历史课程知识结构的分期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定,初中历史课程内容可以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三个部分。
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1.中国古代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阶段,主要涉及夏、商、周、秦、汉、三国、晋、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历史。
2.中国近现代史: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阶段,主要涉及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历史。
3.世界史: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阶段,主要涉及世界范围内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初中历史课程知识结构的要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结构:1.重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影响,以及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
2.历史人物:介绍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贡献、性格特点,分析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历史地理:强调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历史特点。
4.历史文化:深入剖析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包括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5.历史制度:讲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以及制度的演变过程。
6.历史观念: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使他们能够用发展的、矛盾的、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1949——至今)筹备:第一届政协会议成立: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抗美援朝(1950---1953 )巩固土地改革(1950----1952)新中国的成立并政治:三大改造(1953--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过渡经济:执行“一五”计划(1953--1957)(1949----1956)民主法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失误教训:要立足国情,遵循经济规律,(1956----1966)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模范人物: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文化大革命时期开始标志:1966年,成立中央文革小组(1966----1976)结束标志:1976、10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经济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法制: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社会主义现代化政策:一国两制建设新时期成功实现:1997香港回归1999澳门回归(1978——)统一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1986年:制订“863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科教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50年代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成功)。
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外交成就70年代2、1972年,中日建交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改革开放后2001年,举办上海APEC会议2001年,加入WTO原因:国家的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
第一单元核心知识能力框架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筹建新中国————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巩固新中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第1课核心知识能力框架图备政治协时间国际意义时间和意义商会议过程国内意义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三环一体式导学助教”课堂教学模式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助教案◆。
历史高中必修二知识结构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一、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①原始社会时期: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
②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运用,铁制工具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③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 ④东汉:使用一牛挽犁(藕犁). ⑤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3.小农经济的含义:①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⑵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⑶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战乱和苛政、天灾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⑷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5、古代中国主要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经济思想——以农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6、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7、水利工程建设: 传说英雄:大禹治水, 都江堰(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四川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郑国渠(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 东汉王景治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代)二、手工业1.纺织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①原始社会:纺织业开始萌芽,原料主要是以麻和葛为主,但也出现了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②汉:远销海外,被称为丝国(开辟丝绸之路). ③唐朝:中期以后,私营作坊兴起.④宋元:棉纺织业兴起, 元朝时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2024中国史知识结构梳理
2024中国史知识结构梳理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其历史之悠久、文化之深厚,堪称世界之最。
2024年的中国史,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众多事件和时期,其知识结构庞大而复杂。
本文旨在为广大历史爱好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中国史知识结构梳理。
一、古代史史前时期: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生存技能和工具的改进上。
夏、商、西周:这是中国历史的早期阶段,夏、商、西周三代奠定了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
春秋战国:这一时期,诸侯国之间频繁战争,同时也是思想文化百家争鸣的时期,如孔子、老子等伟大的思想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秦、汉: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汉朝则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制度,同时也是儒家文化逐渐占据主流的时期。
二、中古史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同时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隋、唐: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唐朝则进入了中国的盛世时期,经济、文化、艺术都达到了巅峰。
宋、元: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科技发展的高峰期;元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三、近代史明、清: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展示了中国的海上实力;清朝则经历了从强盛到衰落的过程,同时西方列强开始入侵中国。
近代屈辱与抗争: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如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四、现代史新中国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现代化建设: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2024年的中国史知识结构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众多事件和时期。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结构,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中国的未来。
高中历史高考考点知识结构图
②新文化运动
③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中国近代史后期知识框架
历史阶段
社会
领域主要线索
建党初期
国民大革命
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
政治
列强侵华
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①列强转嫁经济危机;
②日本加紧局部侵华;
③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日本全面侵华
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并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
中国近代史前期知识框架
历史阶段
社会
领域主要线索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
洋务运动时期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
政治
列强入侵
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签订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②边疆新危机
①《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②瓜分狂潮;③门户开放政策
④“科教兴国”战略实施;⑤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⑥神舟号飞船;⑦银河巨型计算机;⑧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
文化
文学和教育
①56年提出双百方针;②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③提出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1965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①77年恢复高考;
②83年提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方针;
①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②中共制定全面抗战战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③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④抗战胜利,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①战争进程:内战爆发-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
②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中俄《瑷珲条约》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化程度加深了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激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开始标志: 1851年金田起义
初步建立政权: 永安建制
太
过程
定都: 1853年定都天京,与清政府对峙 全盛时期: 1856年西征取得胜利
平 天 国
由盛而衰的转折: 1856年天京变乱(原因) 失败标志: 1864年天京陷落
隋唐 趋势
科举制
才学
考试
公平公正合理; 选官的范围不断扩大; 管理任免权有地方收归中央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背景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阶级更加 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明朝 明太祖废宰相
措施
明成祖设内阁
趋
康熙帝设南书房 势
清朝 雍正设军机处
君主专制 空前强化
特点 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反映
北 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 宋 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 中央
掌控地方财政.
中央对地 方的控制 逐渐加强
中央集权 不断加强
元 实行行省制度; 朝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中央官制演变
阶段
调整、演变情况
特点
西汉
“三公” →中、外朝
从魏晋 南北朝 到隋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每课知识结构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政 治制度
中央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相、卿士等的设立
地方 ——封侯、伯
分封制
(重点)
西周政 治制度
宗法制
(重点)
目的 ——巩固统治 内容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铁制农具和 的广泛使用) 古代手工业发展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的土地公有制——奴隶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图新航路:(1)新航路的开辟 四条航线 (雏形) 殖民扩张 (1)西葡殖民扩张(2)英国殖民扩张、海上殖民霸权地位确立 (拓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基本形成)发生条件: 表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产生(最终建立)第三单元知识结构图目的: 口号: 代表: 近代工业的起步) 内容:影响 (20世纪60——710年代)主要分布:东南沿海(Why?)民族工业诞生并曲折发展(19世纪70年代——一战期间)特点:数量 规模 资本总额地域上“春天”出现的原因: 短暂的春天“春天”出现的表现: “春天”消失的原因: 1927-1936 较快发展,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表现: 曲折发展 1937-1945:残酷打击,沦陷区日本 ,在国统区1945念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国民政府 美国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图前提:国民经济形势好转基本内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五”计划提前完成;56年底,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得到好转 1958年,八届二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修改了八大的正确路线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三年困难时期 文革十年,左倾思想恶性膨胀,经济损失严重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年代:形式更加多样,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 世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迅速城乡生活水平提高 城乡化进程加快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 时尚中国,更显个性化 第五单元知识结构图学案 装 订 线服装、发型、食品、住房风俗习惯交通:火车、轮船、航空通讯:邮政、电话、电报第六单元知识结构图背景:政策无法解决经济危机,社会矛盾尖锐。
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
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一、中华文明的发展1.考古发现与原始社会-中国的考古发现与文明起源-原始社会的特点和生活方式2.夏商周三代的兴起与发展-夏朝的建立和衰亡-商朝的兴起和发展-周朝的建立和统一3.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变迁-战国时期的分裂和战争-孔子和墨子的思想传播4.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秦始皇的统一和变革-汉朝的兴起和统治-汉武帝的与开放5.魏晋南北朝的动荡-三国时期的政治争斗-魏晋南北朝的兴起和衰落-佛教的传入和流行6.隋唐五代的繁荣与衰落-隋唐时期的国家统一和繁荣-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和分裂-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影响7.宋元明清时期的巩固与变革-宋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元朝的政治统治和文化融合-明清时期的与开放二、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1.东地中海文明的兴起与辉煌-古埃及文明的崛起和发展-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古罗马文明的统一和繁荣2.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和特点-阿育王的统一和繁荣-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与发展3.幼发拉底河流域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巴比伦和亚述帝国的崛起与衰亡-波斯帝国的统一与扩张4.华夏文明与他国的互动-希腊罗马和印度文明对中国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影响5.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古代文明-美洲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非洲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影响-大洋洲古代文明的发现和传承三、各种政治制度与文明的变迁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兴盛-中央集权的建立与发展-科举制度的实施和影响2.世界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制度的兴起和传播-共和制度的建立和衰退-奴隶制度的存在和消亡3.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与传播-佛教的传播和影响-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伊斯兰教的传承和发展四、文化交流与技术发展1.东西文化交流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开拓和活跃-文化艺术品的流通和传播-语言文字的交流和融合2.技术发展与社会变革-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影响-工业技术的发展和传承-商业贸易的发展与跨洲交流历史必修二包含丰富的内容,涉及中国和世界各个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与演变规律。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1949——至今)筹备:第一届政协会议成立: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抗美援朝(1950---1953 )巩固土地改革(1950----1952)新中国的成立并政治:三大改造(1953--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过渡经济:执行“一五”计划(1953--1957)(1949----1956)民主法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失误教训:要立足国情,遵循经济规律,(1956----1966)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模范人物: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文化大革命时期开始标志:1966年,成立中央文革小组(1966----1976)结束标志:1976、10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经济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法制: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社会主义现代化政策:一国两制建设新时期成功实现:1997香港回归1999澳门回归(1978——)统一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1986年:制订“863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科教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50年代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成功)。
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外交成就70年代2、1972年,中日建交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改革开放后2001年,举办上海APEC会议2001年,加入WTO原因:国家的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
第一单元核心知识能力框架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筹建新中国————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巩固新中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第1课核心知识能力框架图备政治协时间国际意义时间和意义商会议过程国内意义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三环一体式导学助教”课堂教学模式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助教案◆。
高中历史:各版块知识框架+时间轴汇总,附答题技巧
知识框架图+时间轴古代政治制度近代政治制度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冷战、世界格局多极化、苏联的兴衰世界市场的形成、近代工业的发展(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全球化趋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预售【文科】天星教育2018高考临考预测押题密卷文科¥258购买历史答题技巧一、答题模式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1)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2)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3)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 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二、答题思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两个阶段,探索发展道路的历程曲折而艰辛。
详细描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改造阶段,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此后,中国开 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挫折,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德意志帝国通过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皇帝掌握实权, 议会拥有立法权。
04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 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 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 理都造成沉重打击。
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的颁布
法国大革命为共和政体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人权宣言》强调了人权、自由、平等原 则。
1875年宪法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正式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议会共和制 。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CONTENTS
•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与发展 •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
0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甲午战争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签订 《马关条约》,中国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
历史结构知识点总结高中
历史结构知识点总结高中一、石器时代1. 旧石器时代:约300万年前-1.2万年前- 工具:石斧、石锥等- 洞穴住所:人类主要居住在洞穴中- 狩猎:以捕猎野兽为主要生活方式2. 中石器时代:1.2万年前-6000年前- 出现冶金技术:精细制作石器和陶器- 定居生活:开始有定居生活的迹象- 农业的出现:开始种植作物,并驯化动物3. 新石器时代:6000年前-3000年前- 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的形成,出现了定居点、城市等- 陶器制作:制作陶器的技术发展较为成熟- 工具制作:铜器工具的使用开始普及二、文明史1. 早期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最早的法典之一,为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遗产 - 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兴建金字塔、法老制度等- 婆罗门宗教:印度最早的宗教之一,后演化为印度教2. 古代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华夏文明、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衰- 希腊罗马文明:希腊城邦、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等的历史发展- 印度古代文明:孔雀王朝、摩揭陀帝国、孔雀王朝等3. 中世纪文明-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文明的发展- 伊斯兰文明:波斯、阿拉伯等伊斯兰国家的文明成就- 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等4. 近现代文明- 启蒙时代: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产生- 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机械化生产的兴起- 现代文明:世界两次大战、科技进步、全球化发展等三、世界史上的重要事件1. 古代重要事件- 罗马帝国的兴衰:罗马帝国的兴起和分裂、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多民族国家- 希腊城邦的兴起:雅典、斯巴达等希腊城邦的兴起和发展2. 中世纪重要事件- 十字军东征:欧洲基督教徒反对伊斯兰教的战争- 开埠:意大利、荷兰、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对外远洋贸易的兴起- 雅尔塔会议:二战盟国领导人决定二战后的世界格局3. 近现代重要事件- 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打破了封建专制,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战争,导致数百万人死亡,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大战,带来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影响深远四、各国历史结构1. 中国历史结构- 朝代兴衰:夏、商、周、秦、汉等朝代的兴衰- 统一时期:秦朝、唐朝、明朝等统一时期的朝代- 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快速发展2. 印度历史结构- 神话时代:《摩诃婆罗多》中的印度神话故事- 帝国时代:孔雀王朝、摩揭陀帝国、德里苏丹王朝等印度历史上的重要时期 - 殖民时代:印度殖民时期受英国统治,20世纪中叶独立建国3. 美国历史结构- 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导致美国独立,成为独立国家- 奴隶制度:南北战争结束,废除了美国的黑奴制度- 经济大国: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强国五、地理与历史的结合1. 地理对历史的影响- 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对人类生存、生活的影响- 资源分布:地理条件对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的影响- 交通运输:地理条件对交通、贸易、文化传播的影响2. 历史对地理的影响- 领土变化:战争、和平对领土变化的影响- 占领与退却:占领与退却对地理环境及资源的影响- 文化影响:历史事件、文化传播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六、社会历史结构1. 社会结构的演变- 三纲五常:孟子提出的社会等级制度的原则- 封建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三级社会等级: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等级分化2. 政治历史结构- 君主制度:古代中国、英国等国家的君主制度- 共和制度:古希腊、古罗马等国家的共和国制度- 封建制度: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制度3. 文化历史结构- 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社会带来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科学、技术、思想等方面的文化变革- 文化交流: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七、历史结构与人类发展1. 社会发展- 农业革命:农业的革命对社会结构和人类发展的影响- 工业革命:工业化对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的影响- 信息革命:信息化时代对社会结构和人类发展的影响2. 人类社会历史结构的趋势- 多元化发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结构的多元发展- 全球化发展: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社会结构和发展的影响- 和平共处:不同社会结构之间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趋势3. 历史结构与未来发展- 科技进步:科技发展对历史结构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文化传承:历史文化对未来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社会进步:历史结构对未来社会进步的影响和作用总结:历史结构知识点的总结包括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各国历史结构、地理与历史的结合、社会历史结构、政治历史结构、文化历史结构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多元发展过程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
2、职位世袭
3、设置官员
4、建立武装
(1)分封制 5、正派赋役
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
3、随从作战
4、缴纳贡赋
5、召见述职
(夏商周时期)
(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西周政治制度
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
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
(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
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
太尉
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
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
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
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
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的
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
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
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
(秦朝至清朝)
汉:察举制
(3)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
隋—清:科举制
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①地理: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1)形成的历史条件③经济:商品经济发达,有利于平等互助、自由、民主观念形成
②政治前提: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措施颁布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古①梭伦改革恢复公民大会
希(公元前六世纪初)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新设“四百人会议”
腊设立陪审法庭
的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
民(2)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
主②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雅典民主的确立
制 A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
度③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 B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
(“黄金时代”)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C公职津贴。
意义: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
早期习惯法:贵族担当法官,随心所欲解释法律,平民利益受损
①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
成文法诞生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清晰
评价: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古得到保护
代
罗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
马(1)罗马法的发展演变公民法使用范围:罗马公民
的缺陷:有明显的狭隘性
法②公民法到万民法
律形成时间: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三世纪)
万民法适用范围: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作用: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③民法大全时间:六世纪;意义: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
①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叫系统的法律体系
②积极意义:a对罗马: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利益
(2)罗马法的评价 b调节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
③影响后世:a对近代欧美国家文法和同法制度产生影响
b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武器
④局限: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君权至上 c男女不平等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①二次内战,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过程②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③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④“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影响: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①《权利法案》等法案: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
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利;
限制王权法案②作用:a君主权利守法律制约 b议会掌握立法权,其权利近一、英国君主立不断扩大,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利,国王逐渐统而代制形成与(2)确立过程不治
西发展③结果: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方
民①形成过程:国王真正统而不治,内阁控制了行政权主责任内阁制的形成②组成:首相(内阁首脑):有权利提名内阁成员即各政 1721年部大臣;各部大臣(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治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的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
确(3)1832年议会改革
立结果和作用: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进一步促进了工业与资本主义发展
发
展
(1)背景: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邦联”制使美国陷入窘境。
①主要内容:联邦制、三权分立的原则
二、美国总统制制约权力: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共和制确立②特点国会(参议院+众议院):立法
1787年宪法的制定三权分立总统(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
立法
最高法院:司法
(2)确立
①1788年6月,联邦宪法正式生效
联邦政府的成立
②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总统
★比较美国共和和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