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八年级语文9月月考试题 长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9月份月考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阅读(5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 东临碣石,□□□□。

(曹操《观沧海》)
2.□□□□□□□,□□□□□□□。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4.君问归期未有期,□□□□□□□。

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5. 王安石的《江上》中有“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这与陆游《游山西村》中“□□□□□□□,□□□□□□□”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论起意境之开阔,哲理之深邃,王诗则略逊之。

6.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千古离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7.杜牧诗辞采清丽,风调俊爽,却又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

在《赤壁》一诗中,他以形象思维代替逻辑思维,借用三国时期的人物抒写议论,表达历史兴亡之感。

这两句诗是:□□□□□□□,□□□□□□□。

8.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文天祥就是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他在《过零丁洋》一诗中,以“□□□□□□□?□□□□□□□”一句,表现了大丈夫的崇高精神境界,为后世传诵。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
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 本文选自《》,本书是西汉编辑整理的。

(1分)
10.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
①修.八尺有余()②孰.视之()
③面.刺寡人之过()④王之蔽.甚矣()
11. 本文的题目是后人加的,可以说恰如其分。

请你谈谈本文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作用。

(2分)
12. 用自己的话回答,邹忌从妻妾客的话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由此可见他是个怎样的人?(2分)
13.古代有“文死谏,武死战”的说法,可见臣子向君主进谏未必都会成功。

本文中邹忌采用了怎样的进谏艺术,使进谏取得了成功?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于父亲母亲的记忆
孙犁
(一)母亲的记忆
①母亲生了七个孩子,只养活了我一个。

一年,农村闹瘟疫,一个月里,她死了三个孩子。

爷爷对母亲说:“心里想不开,人就会疯了。

你出去和人们斗斗纸牌吧!”
②后来,母亲就养成了春冬两闲和妇女们斗牌的习惯;并且常对家里人说:“这是你爷爷吩咐下来的,你们不要管我。


③麦秋两季,母亲为地里的庄稼,像疯了似的劳动。

她每天一听见鸡叫就到地里去,帮着收割、打场。

每天很晚才回到家里来。

她的身上都是土,头发上是柴草。

蓝布衣裤汗湿得泛起一层白碱,她总是撩起褂子的大襟,抹去脸上的汗水。

她的口号是:“争秋夺麦!”“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家人谁也别想偷懒。

④我生下来,就没有奶吃。

母亲把馍馍晾干了,再粉碎煮成糊喂我。

我多病,每逢病了,夜间,母亲总是放一碗清水在窗台上,祷告过往的神灵。

母亲对人说:“我这个孩子,是不会孝顺的,因为
他是我烧香还愿,从庙里求来的。


⑤家境小康以后,母亲对于村中的孤苦饥寒,尽力周济,对于过往的人,凡有求于她,无不热心相帮。

有两个远村的尼姑,每年麦秋收成后,总到我们家化缘。

母亲除给她们很多粮食外,还常留她们食宿。

我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尼姑,长得眉清目秀。

冬天住在我家,她怀揣一个蝈蝈葫芦,夜里叫得很好听,我很想要。

第二天清早,母亲告诉她,小尼姑就把蝈蝈送给我了。

⑥抗日战争时,村庄附近,敌人安上了炮楼。

一年春天,我从远处回来,不敢到家里去,绕到村边的场院小屋里。

母亲听说了,高兴得不知给孩子什么好。

家里有一棵月季,父亲养了一春天,刚开了一朵大花,她折下就给我送去了。

父亲很心痛,母亲笑着说:“我说为什么这朵花,早也不开,晚也不开,今天忽然开了呢,因为我的儿子回来,它要先给我报个信儿!”
⑦一九五六年,我在天津,得了大病,要到外地去疗养。

那时母亲已经八十多岁,当我走出屋来,她站在廊子里,对我说:“别人病了往家里走,你怎么病了往外走呢!”
⑧这是我同母亲的永诀。

我在外养病期间,母亲去世了,享年八十四岁。

(二)父亲的记忆
①父亲十六岁到安国县(原先叫祁州)学徒,是招赘在本村的一位姓吴的山西人介绍去的。

这家店铺的字号叫永吉昌,东家是安国县北段村张姓。

②店铺在城里石牌坊南。

门前有一棵空心的老槐树。

前院是柜房,后院是作坊——榨油和轧棉花。

③我从十二岁到安国上学,就常常吃住在这里。

每天掌灯以后,父亲坐在柜房的太师椅上,看着学徒们打算盘。

管账的先生念着账本,人们跟着打,十来个算盘同时响,那声音是很整齐很清脆的。

打了一通,学徒们报了结数,先生把数字记下来,说:去了。

人们扫清算盘,又聚精会神地听着。

④在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坐在远离灯光的角落里,默默地抽着旱烟。

⑤我后来听说,父亲也是先熬到先生这一席位,念了十几年账本,然后才当上了掌柜的。

⑥夜晚,父亲睡在库房。

那是放钱的地方,我很少进去,偶尔从撩起的门帘缝望进去,里面是很暗的。

父亲就在这个地方,睡了二十几年,我是跟学徒们睡在一起的。

⑦父亲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离开这家店铺的,那时兵荒马乱,东家也换了年轻一代人,不愿再经营这种传统的老式的买卖,要改营百货。

父亲守旧,意见不合,等于是被辞退了。

⑧抗战胜利后,我回到家里,看到父亲的身体很衰弱。

这些年闹日本,父亲带着一家人,东逃西奔,饭食也跟不上。

父亲在店铺中吃惯了,在家过日子,舍不得吃些好的,进入老年,身体就不行了。

见我回来了,父亲很高兴。

有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炕上闲话,我絮絮叨叨地说我在外面受
了多少苦,担了多少惊。

父亲忽然不高兴起来,说:“在家里,也不容易!”回到自己屋里,妻抱怨说:“你应该先说爹这些年不容易!”
⑨父亲是一九四七年五月去世的。

春播时,他去耪耧,出了汗,回来就发烧,一病不起。

立增叔到河间,把我叫回来。

我到地委机关,请来一位医生,医术和药物都不好,没有什么效果。

⑩父亲去世以后,我才感到有了家庭负担。

11父亲对我很慈爱,从来没有打骂过我。

到保定上学,是父亲送去的。

他很希望我能成材,后○
来虽然有些失望,也只是存在心里,没有当面斥责过我。

在我教书时,父亲对我说:12“你能每年交我一个长工钱,我就满足了。

”我连这一点也没有做到。


13父亲对给他介绍工作的姓吴的老头,一直很尊敬。

那老头后来过得很不如人,每逢我们家做○
些像样的饭食,父亲总是把他请来,让在正座。

老头总是一边吃,一边用山西口音说:“我吃太多呀,我吃太多呀!”
14.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① 作.坊()②熬.到()③周济.()④享.年()
15.在乡下,妇女打牌被认为是不好的行为,是要被尽力阻止的。

可是,爷爷却主动要母亲出去和人们斗纸牌,这是为什么?(3分)
16.《母亲的记忆》的③——⑥段,记叙了关于母亲的几件事?请简要概括出来。

(4分)
17.母爱至伟,言为心声。

本文中母亲的语言并不多,但句句渗透真情。

请细细品读下列母亲的话,体会里面包含着母亲怎样的感情。

(以下两句任选其一)(4分)
(1)母亲笑着说:“我说为什么这朵花,早也不开,晚也不开,今天忽然开了呢,因为我的儿子回来,它要先给我报个信儿!”
(2)那时母亲已经八十多岁,当我走出屋来,她站在廊子里,对我说:“别人病了往家里走,你怎么病了往外走呢!”
18.孙犁的散文讲究情感的节制,含蓄蕴藉,朴素洁净,像在水中淘洗过似的,是一种绚烂之极归于
平淡的“大美”。

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以下二句任选其一)(4分)
(1)她的身上都是土,头发上是柴草。

蓝布衣裤汗湿得泛起一层白碱,她总是撩起褂子的大襟,抹去脸上的汗水。

(2)在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坐在远离灯光的角落里,默默地抽着旱烟。

19.试分析《父亲的记忆》中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11——○13段属于补叙,也就是在叙述完整体事件之后,再20.从记叙顺序上讲,《父亲的记忆》中第○
加以补充。

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请分析本文补叙部分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特点?(4分)
二、作文(50分)
21.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回忆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

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孩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

告诉孩子:做的每一幅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来我们家的客人看。

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孩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

告诉孩子:你每画的一幅画,都扔到这个纸篓里,无论你对他满意还是不满意。

三年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一墙的画,色彩鲜亮,构图完整,人人称赞;第二个孩子的画一纸篓一纸篓地倒掉了,人们只能看到他手头尚未画完的那一张。

三十年后,人们对第一个孩子的画已不感兴趣了,而第二个孩子却横空出世,震惊画坛。

分析:
这则材料主要的感受点应围绕着两个母亲的做法与孩子的成功展开的。

与第一个孩子将画贴在墙上相比,第二个孩子的“纸篓”、“扔”含义是:对自己的画不满意。

第二个孩子坚持不懈地创作追求。

提示:成功需要含辛茹苦、永不满足、坚持不懈地创造。

作文要求: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上语文答案
一、阅读(5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每句1分。

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或前后顺序颠倒,此句不得分)
1、以观沧海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巴山夜雨涨秋池。

却话巴山夜雨时。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课内文言文(10分)
9、战国策刘向(共1分)
10、①长,这里指身高。

②通“熟”,仔细。

③当面。

④蒙蔽。

(共2分。

每点0.5分)
1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或交代了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共2分)
12. ①直言不易,居高位者易受蒙蔽。

②头脑冷静,善于思考,有自知之明的人。

(第一问1分,第二问1分。


13、①邹忌用家事类比国事,以小见大,浅显易懂,巧妙委婉地使齐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

(答“设喻说理”也可。

)②围绕“说话要讲究艺术”来答即可。

(共3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4.①zuō②áo ③jì④xiǎng(共2分,每空0.5分)
15.那年闹瘟疫,母亲一连死了3个孩子。

爷爷怕母亲想不开发疯,所以就劝她出去和人斗牌散散心。

表现了母亲的悲惨命运。

(3分)
16.①农忙季节,母亲在地里早出晚归地劳动;
②母亲细心照顾我成长;
③母亲周济孤苦饥寒的人;
④ 母亲给我送花。

(共4分,每点1分)
17.(1)包含着母亲看到儿子回来时的喜悦、高兴,以及对儿子的思念之情。

(2)包含着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担忧、不舍之情。

(4分。

以上两句任选其一回答。

每个答案中,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18.(1)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描绘了麦秋两季母亲忙碌的情景,表现了母亲的勤劳、坚忍。

(2)运用了动作描写,描绘了父亲看着学徒们打算盘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当年尊贵的地位,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敬佩。

(共4分。

以上两题任选其一。

答出描写方法2分,后面内容答出任意一点即给分)
19. 承上启下。

总结父亲在店铺的工作情况,引出下文父亲回乡后的生活情况。

(共4分。

答出“承上启下”2分,其余两点2分)
20. ①慈爱②善良、知恩图报(共4分,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