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系统工程研究视角下的社会风习形成与演变研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系统工程研究视角下的社会风习形成与演变研讨
在现代社会急剧变迁和转型的时期,研究社会风习具有重要价值。全面把握社会风习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置于社会系统工程中加以考察,对于保障社会良性运行,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拓新的研究视角:社会系统工程从社会系统工程的视角来研究
社会风习的形成、发展和演变,是一个新的角度,值得深入开掘。
社会风习是一个复合概念,包含社会风尚、风气、价值观、习俗、风俗等含义,还包含社会礼仪、礼节、习惯等。
社会风习与社会风俗密切相关,已有一些研究。古代学者重视风俗文化的建设,将它作为了解与引导地方或基层社会良性运行的有效措施。
近代学者不仅关注上下层风俗的差异,以及风俗变迁的内部运行规律,而且重点在中西风俗比较的前提下对传统社会风俗价值进行评价,主要从现实社会文化建设的角度关注风俗的成因、影响及近代风俗变化趋向。现代学者对社会风习、风俗、风气等做了很多研究。
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写道: 纵览史乘,凡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往往与道德标准及社会风习之变迁有关。当其新旧蜕嬗之间际,常呈一纷纭综错之情态,即新道德标准与旧道德标准,新社会风习与旧社会风习并存杂用。各是其是,而互非其非也。斯诚亦事实之无可如何者。
虽然,值此道德标准社会风习纷乱变易之时,此转移升降之士大夫阶级之人,有贤不肖拙巧之分别,而其贤者拙者,常感苦痛,终于消灭而后已。
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欢乐,往往富贵荣显,身泰名遂。其故何也?由于善利用或不善利用此两种以上不同标准及习俗,以应付此环境而已。
譬如市肆之中,新旧不同之度量衡并存杂用,则其巧诈不肖之徒,以长大重之度量衡购入,而以短小轻之度量衡售出。其贤而拙者之所为适与相反。于是两者之得失成败,即决定于是矣。?他在《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中说: 自昔大师巨子,其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承续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开拓学术之区域,补前修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也。 陈寅恪以朴素的辩证方法去观察分析并解决问题,注意事件的历史发展,把握社会风习的全体、全貌。他认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关系和影响是相互的、错综的、连环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双边的而是多边的,或说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萧放在《中国传统风俗观的历史研究与当代思考》一文中指出,要借鉴传统风俗观,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转型的时代,应该关注现实社会风气
时尚的研究,提倡良风美俗,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学术支持-3]。范小方在《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初期社会风尚的演变》一文中认为,社会风尚是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社会成员在某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共同性,是一种普遍流行的社会行为。它是在一定的时空内,某一跃居突出地位的社会风气所产生的一种文化效应场。社会大变革必然会引起社会风尚发生重大演变。李立志在《1949-1956年中国社会风习的演变及其特点》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风习的演变,主要研究民间信仰和消费风习,指出在演变的取向、方式和动力三个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李耀萍在《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风气问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带来希望,为国家带来富强,也为人民带来利益,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腐败、失业等诸多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风气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它将随着改革的深化会逐步得到解决 。
西方一些学者从社会文化史角度研究社会风习,还有关于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工程学等的著作值得参考和借鉴。这些著作大多是从社会风俗、社会风气、社会生活方式角度进行研究的。把社会风习与整体社会运行关联起来,从社会系统工程的视角进行分析,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关于社会系统工程(简称为社会工程)的研究逐渐成为社会管理关注的热点。钱学森在国内最早提出社会工程概念。1979年,钱学森、乌家培提出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建设的技术叫做社会工程 。1989年,他在《关于在国民经济中运用社会工程方法的设想和建议》一文中指出:社会工程就是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建设的技术,是当代经济工作的一种新的科学方法。社会工程的对象不是一个工厂、一个企业、一个机构,不是指小范围、小系统,而是整个社会。社会工程的任务是设计出一个好、快、省的全国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在规划执行中根据实际情况,在不断出现的不平衡中,积极组织新的相对的平衡;根据计划执行情况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提出调整计划的意见;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改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各种制度的建议 J。钱学森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一门新的系统工程社会系统工程即社会工程,它是改造社会、建设社会和管理社会的科学,其目的是把社会科学和其他科学结合起来。社会系统工程综合了一百多年来社会科学、近半个多世纪自然科学技术和近几十年电子计算机发展的成果。钱学森认为应该把社会工程当做一种设计筹划方法,是人们在社会世界中研究社会方法、构建社会的活动、规划和
设计社会的发展蓝图、选择和创新社会决策模式的方法论,是系统工程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社会工程是人们改造、调整、协调社会世界、社会关系、社会运行的实践活动,是社会技术的动态系统,是各种自然技术、社会技术的联合应用,是理论、技术和实践结合的综合体。
王宏波等在《社会工程研究引论》中指出,社会工程的基本问题是研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的生成规律性问题。社会工程的理论认为,社会规制和社会规则作为基本的社会事实并不是永恒存在的,它们有生成与变化的过程,具体地说,作为社会事实的社会制度与社会规则并非是自然存在的,而具有人为建构的特征,是社会生成的。
社会变迁过程的实质就是新的制度与规则的动态生成过程,制度与规则的生成过程可以视为决策者根据已有的社会条件约束,设计与规划新的制度与规则的过程,而社会工程学就是探讨制度与规则设计一般规律的学问。社会工程是人类自身活动领域、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所导致的思维领域、范围的扩大,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智慧的结晶,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融合的过程 。
" 参考文献
[1]李勇,徐震.青年报,2009,第19期,125-108
[2]徐静.世界报.第51卷,2013,第10期,105-108
[3]许爱强,史贤俊,曲东才,2013全国学术论文集,北京,307-309
[4]Jingxiu Li, Baisheng Chen, Making electronic circuit simulation experiment based on the GUI of MATLAB, Journa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ducation, 2004, 26(4):99-101
[151]V. Vapnik,/dzhgjdc/ /sxylc1/ /ncylc/ /ljhylc/ /zdgjylc1/ /sl365/ /ylce/ /dzpkjq/ /tjmhylc/ /yzgj/ /ytlgjylc/ /lbyzylc/ /hxbylc/ /dfpk/ /sdwf/ /tsgjylc/ /tdwxylc/ /eyylc/ /dlgj/The Nature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 NY:Springer Verlag,1995.
[6]Jun Yao, Guihua Zeng, Key agreement and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protocols for ad hoc networks, Inter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Coding and computing,2004, vol.2, pp1025-1028.
[7]Bohn, O. & J. Flege. 1992. The production of new and similar vowes by adult German learners of English.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4: 131-158.
[8]Starr, Paul. “The Electronic Reader.” In Reading in the 1980s. Ed. Stephen Braubard. New York: Bowker, 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