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教案-第27讲-巧求周长(教)

合集下载

《巧算周长》教学教案

《巧算周长》教学教案

《巧算周长》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探索并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周长的存在,理解周长的意义。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计算周长的方法。

3. 巩固: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计算周长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操作、讨论、总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不同形状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准备直尺、剪刀等工具,让学生实际操作。

3. 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围栏、衣服等,让学生感受周长的存在,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总结计算周长的方法。

3. 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计算周长的方法和过程。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进行点评。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掌握情况。

八、拓展与应用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围栏的周长、衣服的周长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十、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并计算周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巧算周长 教学设计资料

巧算周长 教学设计资料

巧算周长教学设计资料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熟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灵活的解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求解由小正方形拼合成的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拼合处与周长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周长2.长方形周长公式3.正方形周长公式二、运用平移、翻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形状,巧算周长。

1.移动哪几根火柴,就能使它变成正方形?怎样移?火柴的总根数变没变?周长是多少根?你是怎样算的?2.下面各图形行、列之间点与点的距离都是一厘米,几号图形的周长与其它3个不同?你是怎样想的?小结:有些图形通过将线段平移或翻转,可转化成标准的长方形、正方形,从而便于计算他们的周长。

对于这些图形,这是一个巧方法。

三、重新认识长、宽或去掉拼合处的边,巧算周长。

1.求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14=4(cm)2.用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正方形的2倍吗?(拼一拼,算一算)(2+1)2=6(cm)42-12=6(cm)(板书:去掉拼合处的边)3.你能用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算出它们的周长吗?①(4+1)2=10(cm)②24=8(cm)①44-23=10(cm)②44-24=8(cm)问:(1)为什么图②的周长比图①的周长小?(讨论)(板书:拼合处越多,周长越小)验证结论(2)4个小正方形还可以怎样拼?你能想出与众不同的拼法,并算出它的周长吗?(反馈)(3)你发现了周长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四、综合练习1.两个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怎样拼周长最大?2.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长7cm,宽3cm,如图叠放,求图形的周长。

(1)指一指周长是哪一部分。

(2)拼一拼,算一算。

(3)选择答案:①平移,翻转74=28(cm)②(7+3)2=20(cm)202-32=34(cm)③7-3=4(cm)(7+3+4)2=28(cm)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结论。

周长—巧求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周长—巧求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周长—巧求周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3. 巧求周长的方法:利用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简化周长的计算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周长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巧求周长的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周长相关的课件、图片、模型等。

2.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周长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周长的定义,介绍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4. 活动二:学生分组实践,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验证巧求周长的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2.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3. 巧求周长的方法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提高题:运用巧求周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周长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应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巧求周长的方法1. 巧求周长的方法:(1)利用图形的性质: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可以利用它们的性质简化周长的计算过程。

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计算巧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计算巧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计算巧教案。

第一步,教孩子们认识周长
在开始学习周长计算之前,我们需要先向孩子们介绍什么是周长。

周长是指一个图形的边缘所构成的长度,例如正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之和,而圆形的周长则是它的周长。

第二步,教孩子们认识图形
在介绍周长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教孩子们认识不同的图形,因为这些图形的周长计算方式是不同的。

例如,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是将四个边长加起来,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是将两个相邻边长相加并乘以2,三角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则是将三个边长相加。

第三步,使用游戏练习周长计算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一些游戏来练习周长计算。

例如,我们可以画出一些图形,并让孩子们计算它们的周长。

这些游戏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的趣味性,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周长计算方法。

第四步,总结
在完成上述练习之后,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总结其所学。

我们可以问孩子们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哪些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相
同、哪些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不同等等。

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周长的理解,并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周长计算方法。

以上便是一个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计算巧教案。

希望孩子们在学习周长计算的同时,能通过游戏及总结的方式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并轻松地掌握这个技能。

周长—巧求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周长—巧求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周长—巧求周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围成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的总长度。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测量图形周长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巧求周长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周长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巧求周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周长概念的建立。

2. 巧求周长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3. 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二、探究周长的概念(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提出问题:这些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图形的边都是直线。

3. 提问:如果我们要计算这些图形的边长总和,应该怎么计算呢?4. 学生回答:将所有边的长度相加。

5. 总结:将图形的所有边的长度相加,得到的结果就是图形的周长。

三、测量周长(10分钟)1. 分组活动:每组发一张图形卡片,要求学生用测量工具测量图形的周长。

2.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各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测量方法。

四、巧求周长(10分钟)1. 出示课件或黑板上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周长有什么规律?2. 学生回答: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乘以4,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和宽的和乘以2。

3. 教师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到,这就是巧求周长的方法。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 出示课件或黑板上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六、总结(5分钟)1.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周长的概念、测量周长的方法以及巧求周长的方法。

2. 教师总结:周长是围成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的总长度,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工具测量周长,也可以通过巧求周长的方法快速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

《巧求周长》----教学设计

《巧求周长》----教学设计

巧求周长教学分析:《巧求周长》是在学生学习了周长,掌握求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之后的一节拓展课。

它是对书本变式练习的融合与填充。

教材有涉及组合图形周长的知识,于是我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填充,通过活动、游戏等方式形成了本课。

本课主要由两个环节组成:一、通过拼两个完全一样长方形,在与原周长之和的比较中得出:周长=和-叠长乘2。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去剪一剪。

在剪一剪中发现周长的变化规律。

通过本课的教学旨在学生对周长能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并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能有所拓展。

教学目标:1、在学生掌握矩形周长公式的基础上,学习求两个矩形组合图形的周长。

2、通过独立思考、观察、对比,得出所求图形的周长与两个独立矩形周长的关系。

3、能灵活的选择数据来求周长。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求两个矩形组合图形的周长。

难点:理解两个矩形组合后图形的周长与两个矩形的周长之和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导语。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那还记得怎样求它们的周长吗?2、复习矩形周长公式。

(1)复习周长公式。

师: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2)给出数据,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3)再出示一个同样大的长方形,求它们的周长之和。

3、揭题。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周长的知识。

(板:巧求周长)二、拼一拼1、拼一拼。

师:如果把这两个长方形拼在一起,你会怎么拼?拿起桌子上的两个长方形拼一拼。

看一看,你们组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拼法?(1)(2)(3)(4)(5)(6)(7)(8)2、猜。

师:这些图形周长还是36厘米吗?3、巧算图形的周长。

(1)学习巧求1号图形的周长。

师:那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a、学生猜想。

板:36-6=30(厘米)b、验证。

师:他的想法对吗?你能不能想办法验证它?(你看的懂吗?什么意思?)预设一:生:把两个长方形拼在一起,靠在一起的边就没了,每条边是3厘米,所以少了6厘米。

巧求周长教学讲义

巧求周长教学讲义

巧求周长教学讲义一、课题名称:巧求周长(一)二、教学目标:1、能让学生运用平移的方法将一些不规则图形转化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再计算它们的周长。

2、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解答一些稍复杂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正确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解答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应用题。

难点:平移时转化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专题引导】解答有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应用题时,要牢记“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再根据题意仔细分析,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算出结果。

而在计算一些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的周长时,我们可以通过平移的方法,把它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然后利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典型例题】例1、求这个多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6厘米20厘米【试一试】1、计算下图的周长。

2米25分米5米30分米10米2、求阴影部分的周长。

8厘米15厘米例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5米,宽10米。

有一边靠墙,在这块菜地的周围围成篱笆,篱笆长多少米?【试一试】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圃,边长30米,一面靠墙,在它的周围围上竹篱笆,竹篱笆长多少米?例3、一个长方形长80厘米,宽60厘米,把它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剪出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各是多少?【试一试】一张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20厘米,把它剪成两个同样大的长方形。

剪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作业设计】每周快乐练家长签字:1、下图中,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单位:厘米)()64 4 466A、一样长B、图一最长C、图二最长D、图三最长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50米,宽40米,菜地有一面靠墙,在这块菜地的周围围上篱笆,篱笆最短长多少米?3、一张长方形纸片的,长20厘米,宽12厘米,把它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剪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各是多少?4、一张长12分米,宽10分米的长方形纸板,在四个角落上各截去一个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所剩下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小学数学_巧求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巧求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巧求周长》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索,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让学生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等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铺设了一条可操作的能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熟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学会运用平移的思维,转换的方法,求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学习用数学思维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直观法、归纳法、实践验证法学法指导:观察质疑、实验操作、小组合作课前游戏: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猜字游戏,1、师:同学们玩过猜字游戏吗?今天张老师准备了一些字谜,请你作答。

看哪些同学抢答正确,回答迅速。

二、益智故事导入:同学们,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要打破原先的思维定式---转换自己的思维角度—才能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

今天我们就根据这种转换思维角度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你们准备好了吗?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巧求周长》1、起读一遍课题。

2、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生:什么是周长?学过了哪些图形的周长?师:还有一个重要的字,那就是“巧”,问什么是“巧”?“巧”:指的是灵敏、灵巧、巧思。

师:不错,这节课我们不只是学会求周长,更要学会如何“巧”求周长。

二、理解平移,进行转化:1、出示“凹”型图:师:请同学猜一猜哪条路线近一点呢?生:两条路一样近,因为把竖着的两条线段往右平移,转化成了这个长方形的宽,横着的两条线段往上平移,这样便得到一个长方形,A 路线是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是350米,B路线也是一条长和一条宽,也是350米,所以这两路线是一样长的。

师:你认为这位同学说的有道理吗?师:再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巧求周长 教案

巧求周长  教案

巧求周长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将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多边形)转化成可利用规则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知识的图形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般所用的是“平移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周长公式。

二、新课教学:例题1:求下列图形的周长。

(单位:厘米)(1)(2)习题1:求下列图形的周长。

8cm6cm例题2:下图是一个台阶的侧剖面图,已知每级台阶宽30厘米,高20厘米。

这个台阶的侧剖面周长是多少米?习题2:根据右图所示,用“<”“>”或“=”填空。

甲的面积( )乙的面积,甲的周长( )乙的周长。

3cm例题3:求右图的周长。

习题3:求右图的周长。

例题4:如右图,BEDG 是正方形,DF=6厘米,AB=9厘米。

求长方形ACFH 的周长。

习题4:已知,长方形的长是9,宽是6,求图中阴影部分周长。

例题5:下图是由四个一样大的长方形和一个周长4分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边长是11分米的大正方形。

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周长是多少?习题5:下图是由四个一样大的长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边长是15厘米的大正方形。

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例题6:下图是一个正方形被分成3个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习题6:下图是一个正方形被分成6个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14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练习:1、填空题:(1)把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分成两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

(2)如下图,由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则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面积是( )。

2、选择题:(1)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 )A 、周长大B 、面积大C 、一样大D 、不可比(2)一个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如果从4角各减去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 )A 、增加4厘米B 、减少4厘米C 、与原来一样D 、没法判断3、一块菜地的形状如图,求它的周长。

《巧算周长》教学教案

《巧算周长》教学教案

《巧算周长》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几何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计算周长的方法:a. 对于规则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计算周长。

b. 对于不规则图形,可以通过分割、拼接等方法,将其转化为规则图形,再计算周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对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

2.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周长的概念、计算方法及相关实例。

2. 学具:各种形状的卡片、剪刀、胶水等。

3. 实际问题:如教室的周长、操场的周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新课:讲解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一些图形的周长。

4. 拓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周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提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巧求周长(一)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巧求周长(一)

2 巧求周长(一)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周长的意义,学会用平移等方法求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初步了解图形拼接和切割后,新图形周长的变化规律,能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不规则图形通过平移割补等方法变成规则的图形求出周长。

教学难点:1、掌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方法2、初步了解图形拼接和切割后,新图形周长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一、情景体验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吗?(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师:你会求哪些图形的周长呢?师引导学生得出:正方形周长=边长×边长长方形周长=(长+宽)×2师:今天早晨,朋朋和爸爸沿着公园的小池塘跑步,跑了几圈后,朋朋问爸爸:“我们跑一圈有多少米啊?”爸爸摸着朋朋的脑袋说:“跑一圈的路程就是小池塘的周长。

”朋朋疑惑地说“我只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但我们跑的路线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该怎样算呢?”(老师作图,学生思考)师:现在只知道80米和60米这两条线段的长度,这个图形的周长容易求出来吗?生:不容易师:为什么?生:因为这个图形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不能直接用公式求。

师:对,我们前面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规则图形,这个图形是我们学过的规则图形吗?生:是不规则的图形师:那该如何求它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

板书:巧求周长。

朋朋沿着如下图所示的小路跑步,跑一圈的路程是多少呢?(单位:米)师:想一想,该怎样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呢?(学生分组讨论)生:我发现右上角缺了一个小长方形,补上之后就变成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周长跟原图形的周长相等。

师:大家同意他(她)的说法吗?(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同意)师:你是怎么发现大长方形的周长跟原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呢?生:因为小长方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是相等的师:很好!跟原图形相比,就相当于将原图形中的两条线段进行平移,变成一个规则的长方形(课件展示动画)师:平移后线段的长短有没有改变?生:没有师:对,所以对于不规则的图形,我们可以通过平移的方法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再来求周长,请自主完成计算过程。

数学活动巧算周长教学指导设计

数学活动巧算周长教学指导设计

数学活动巧算周长教学指导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应用周长的计算公式。

2.掌握巧算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巧算周长的例题和解题思路,计算器,活动指导手册。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0分钟)1.教师用学生熟悉的具体例子引入周长的概念,如围绕一个操场跑步一圈的距离。

2.让学生思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是什么,周长有什么用处。

活动2:学习周长计算公式(20分钟)1.教师讲解周长的计算公式:对于一个规则图形,如矩形,周长等于长和宽的两倍之和。

2.教师通过例题的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计算公式。

活动3:学习巧算周长的方法(30分钟)1.教师以具体的例子介绍巧算周长的方法,如通过已知的一条边长和其他已知条件来计算周长。

2.让学生自己找出巧算周长的方法,并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

3.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巧算周长的方法,引导学生应用巧算周长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

活动4:团队合作解题(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教师分发巧算周长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解答,并且只能使用巧算周长的方法。

3.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将解决过程和答案写在纸上。

4.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活动5:总结回顾,展示成果(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巧算周长的方法和应用。

2.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介绍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肯定。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数学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周长的概念,还通过巧算周长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教师在活动中起到了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年级奥数巧求周长教案

三年级奥数巧求周长教案

三年级奥数巧求周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利用图形性质解决一些剑桥小学三年级的求周长问题;2. 掌握相关的求周长知识;3. 理解与积极参与求周长过程。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了解周长:周长是指一个图形四个顶点组成的边。

给定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顺序遍历它的边,我们就能把它拆成一段段的小线段,把小线段的长度加起来就是它的周长了。

2. 学习运用求周长公式:周长常使用公式 p = a + b + c+d 求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图形的周长公式正方形: p = 4a;矩形: p = 2a + 2b;圆形:p = 2πR;三角形:p = a + b + c;3. 练习应用下面给出一些图示,请学生应用周长公式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1)此图为矩形,则周长公式为:p = 2a + 2b,矩形的边长为a = 3 cm, b = 5 cm,则此矩形的周长为:p = 2 × 3cm + 2 × 5 cm = 16 cm三、课堂活动1. 老师呈现出一些图形,教学将图形的基础概念,比如正方形的定义,以及它的周长求法,矩形的定义和求周长公式,以及圆形的定义和求周长公式,都用图片和文字结合来加深学生对图形基础概念学习;2. 教师分组活动,学生贴图出示一些已给定的图形,请学生用粉笔圈出周长,然后根据公式计算求出其周长的长度,对比自己判断是否得出正确答案;3. 教师出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比如以下两个问题:问题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2厘米,请求出它的周长是多少?答案:周长为:p = 4 × 12 cm = 48 cm4. 用纸、原子笔、钢笔将问题和答案写上来,教师统一验证学生答案。

四、教学拓展让学生看图判断其周长是多少,可以让学生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增强周长作业的学习,比如:(1)此图形为三角形,它的边长为a = 4cm,b = 6cm,c = 8cm,则三角形的周长:p = 4cm + 6cm + 8cm = 18cm。

3.2巧求周长(一)教案教学设计

3.2巧求周长(一)教案教学设计

2巧求周长〔一〕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周长的意义,学会用平移等方法求出不规那么图形的周长,浸透转变的数学思想。

2、初步认识图形拼接和切割后,新图形周长的变化规律,能灵便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领悟数学与生活的亲近联系,培养着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重点 :把不规那么图形经过平移割补等方法变成规那么的图形求出周长。

授课难点:1、掌握计算不规那么图形的周长的方法2、初步认识图形拼接和切割后,新图形周长的变化规律授课过程:一、情况体验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吗?(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师:你会求哪些图形的周长呢?师引导学生得出:正方形周长 =边长×边长长方形周长=〔长+宽〕× 2师:今天清早,朋朋和爸爸沿着公园的小池塘跑步,跑了几圈后,朋朋问爸爸:“我们跑一圈有多少米啊?〞爸爸摸着朋朋的脑袋说:“跑一圈的行程就是小池塘的周长。

〞朋朋诱惑地说“我只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但我们跑的路线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该怎样算呢?〞〔老师作图,学生思虑〕师:现在只知道 80 米和 60 米这两条线段的长度,这个图形的周长简单求出来吗?生:不简单师:为何?生:因为这个图形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不能够直接用公式求。

师:对,我们前面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规那么图形,这个图形是我们学过的规那么图形吗?生:是不规那么的图形师:那该怎样求它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不规那么图形的周长的求法。

板书:巧求周长。

朋朋沿着以以下列图所示的小路跑步,跑一圈的行程是多少呢?〔单位:米〕师:想一想,该怎样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呢?〔学生分组谈论〕生:我发现右上角缺了一个小长方形,补上此后就变成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周长跟原图形的周长相等。

师:大家赞成他〔她〕的说法吗?〔学生谈论,得出结果:赞成〕师:你是怎么发现大长方形的周长跟原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呢?生:因为小长方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是相等的师:很好!跟原图形对照,就相当于将原图形中的两条线段进行平移,变成一个规那么的长方形〔课件显现动画〕师:平移后线段的长短有没有改变?生:没有师:对,所以对于不规那么的图形,我们能够经过平移的方法转变成规那么的图形再来求周长,请自主完成计算过程。

数学活动《巧算周长》教学设计

数学活动《巧算周长》教学设计

巧算周长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熟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流程:一、复习导课1、黑板上显示的是什么图形?2、你能指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怎样可以算出这些图形的周长?3、出示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

(电脑演示剪出一个不规则图形)提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同吗?学生小组讨论,白板展示。

4、提问: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通过刚才的观察、演示、讨论,我们发现了把一个不规则图形的一部分边长平移后就可以转化为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可见平移、转化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一同来研究巧算周长.(板书课题)二、学习探究1、出示题目:如何求出我们观光路线的长度?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2、思考、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白板展示)3、教师演示。

4、小结。

如何求出楼梯防滑毯的长度?小组合作,白板展示大家积极开动脑筋,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使用了平移和转化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大家的认识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四、课堂训练1、小乔同学用5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了一个组合图形,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学生将不同的答案展示.大家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解答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方法适合你,你就选用那中方法.2、如图:这是我们3人的两种旅游路线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认为这两种路线的长度一样吗?五、课外拓展右图是由10个边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恰好在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且边相互平行,求这个图形的周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周长为 (分米)
3、是一个锯齿状的零件,每一个锯齿的两条线段都长2厘米,求这个零件的周长.
【解析】平移法,将锯齿状的零件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等都等于24厘米,
所以这个零件的周长是24×2=48(厘米).
4、是由七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相同长方形经过竖放、横放而成的图形.求这个图形的周长?
【解析】从图上可以知道,小长方形的长的 倍等于宽的 倍,所以长是宽的 倍.
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所以 宽 宽 ,所以宽为 厘米,长为 厘米.
大长方形的周长为 厘米.
4、右图的长方形被分割成 个正方形,已知原长方形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求原长方形的长与宽.
【解析】大正方形边长的 倍等于小正方形边长的 倍,
【解析】考虑此类问题我们即可以局部分析,各个突破,也可以纵观全局整体思考.
每个正方形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
所以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观察右图,
这个图形的周长从上下方向来看是由 条正方形的边组成,
从左右方向来看是由 条正方形的边组成,
所以其周长为 厘米.
例8、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的两个正方形周长的和减少了 厘米,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由4段组成的线段只有AE,其中AB、BC、CD、DE各被计算了1次.
综上所述的总长度为:
例2、下图表示一块地,四周都用篱笆围起来,转弯处都是直角.已知西边篱笆长 米,南边篱笆长 米.四周篱笆长多少米?
【解析】因为这块地的东边和北边的篱笆转弯处是直角,
2、用若干个边长都是 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如右图)拼接成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
已知大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 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各有多少个?
【解析】大平行四边形上、下两边的长为 厘米,
观察上边,每 厘米有两个平行四边形的边, ,
所以有三角形 个,小平行四边形 个.
3、有 个小长方形,它们的长和宽分别相等,用这 个小长方形拼成的大长方形(如图)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求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
【解析】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平移转化为长方形来求.
长方形的长是10块砖的长度,即20×10=200(厘米),
宽是10块砖的宽度,即8×10=80(厘米),
所以十层砖墙的周长是(200+80)×2=560(厘米).
例7、右图是由 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的,如果这个图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转化过程中要抓住“变”与“不变”两个部分.转化后的图形虽然形状变了,但其周长和面积不应该改变,所以在求解过程中不能遗漏掉某些线段的长度或某部分图形的面积.转化的目标是将复杂的图形转化为周长或面积可求的图形.
本讲主要通过求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体会一种转化思想,重点在于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的方法,包括平移、旋转、割补、差不变原理,通过这些方法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求周长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可以将东西方向的篱笆平移到最外边得到线段 ,
将南北方向的篱笆平移到最外边得到线段 ,
则折线 的长等于折线 的长.
所以东边和北边篱笆的长分别和西边、南边的篱笆长相等.列式为:
四周篱笆长为: (米)
例3、一个周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剪下一个周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剩下的图形的周长是.(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在几何中,有许多图形是由一些基本图形组合、拼凑而成的.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为不规则图形.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往往无法直接应用公式计算.那么,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怎样去计算呢?对称、旋转、平移这几种几何变换就是解决这类面积问题的手段.
平移:在平面图形的计算中,常常要将一个平面图形移动到平面上的另一个位置进行计算.其中,将图形沿一个固定方向的移动叫做平移,一个图形经过平行移动不改变其形状与大小,所以图形面积是保持不变的.利用图形的平移,可以使面积计算问题的解法简捷明快,颇有新意.
对称:平面图形中有许多简单漂亮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折叠,轴两侧可以完全重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对称轴平分这个图形的面积.熟悉轴对称图形这个性质,对面积计算会有很大帮助.
【解析】乙的周长实际上是正方形 的周长(我们可将乙与甲重合的两条线段分别向左、向下平移),
同样的,丙的周长也就是正方形 的周长.由于 , ,
所以丙的周长为 厘米,
(厘米).
例10、有 个小长方形,它们的长和宽分别相等,用这 个小长方形拼成的大长方形(如图)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求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
【解析】从图上可以知道,小长方形的长的 倍等于宽的 倍,所以长是宽的 倍.
与原有的一块 分米,宽 分米的长方形纸板的面积一样大,
而且这两个长方形两条宽的和正好等于一条长.所以,
拼法如图所示.然后运用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很容易求出它的周长.
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
1、(“希望杯”第一试)如右图,正方形 的边长是 厘米,过正方形内的任意两点画直线,可把正方形分成 个小长方形。这 个小长方形的周长之和是多少厘米?
课堂狙击
1、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4,被分割成如下 个小长方形,求这 个小长方形的所有周长之和.
【解析】 .
2、(希望杯培训题)右图的周长是分米.
【解析】把那些与水平方向平行的小线段都”放”下来,恰好与底边一致;
把竖直方向的小线段都依次”贴到”左边,恰好贴满左边,
因此多有的短横线的长的和为 分米,所有的短竖线的长的和为 分米,
即: (分米)
6、下图是由边长为1厘米的11个正方形堆成的“土”字图形.试求出其周长.
【解析】周长是由24条1厘米的边长组成,所以周长=1×24=24(厘米).
课后反击
1、如图,在长方形 中, 是正方形.已知 , ,求长方形 的周长.
【解析】通过观察发现 是长方形的长与宽,所以长方形 的周长是 ( ).
【解析】先从变化中观察,寻找规律.细心观察四个图形,可以发现:在拼接图形时,每增加一个单位六边形,拼接图形的周长要么不增加,要么增加 或 ,如图
因为两个单位六边形拼接的图形的周长只能是 ,因为 , ,
所以当拼接图形的周长等于 时,所拼接的单位六边形有 个、 个、 个或 个.如图:
个:
个:
个:
个:
P(Practice-Oriented)——实战演练
②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基本公式:
①长方形的周长 (长 宽),面积 长 宽.
②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 边长.
常用方法:
对于基本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可以直接用公式求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对于一些不规则的比较复杂的几何图形,我们可以采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割补成基本图形,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及面积计算的公式求解.
例1、求图中所有线段的总长(单位:厘米)
【解析】要注意到,题目所求的是图中所有线段的总长,
而图中的线段,并不仅仅是 、 、 、 四段,
还包括 、 等等,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图中标示的线段长度进行求和.
同时应该注意到, ; ,等等.
因此,为了计算图中所有线段的总长,需要先计算AB、BC、CD、DE这四条线段分别被累加了几次.
这里,可以按照每条线段分别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加以讨论:
由1段组成的线段共有4条,
即AB、BC、CD、DE,而求和过程中AB、BC、CD、DE这四条线段各被累加了1次.
类似地考虑到,
由2段组成的线段共有3条,
求和过程中AB、DE各被累加了1次,BC、CD各被累加了2次.
由3段组成的线段共有2条,求和过程中AB、DE各被累加了1次,BC、CD各被累加了2次.
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
年级:三年级
课时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奥数
教师:
授课主题
第27讲-巧求周长
授课类型
T同步课堂
P实战演练
S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学会利用拆拼、平移等方法,巧妙地运用周长公式来求它们的周长。
授课日期及时段
T(Textbook-Based)——同步课堂
基本概念
①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解析】平移法转化为长方形再求.
【解析】[(120+130+60)+(70+250)]×2×3=3780(米).
例5、(第七届”小机灵杯”竞赛初赛)下面两张图中,周长较大的是.(在横线上填写表示图名的字母)
【解析】通过平移比较发现 比 多两小段边,得 的周长较大.
例6、下图是一面砖墙的平面图,每块砖长20厘米,高8厘米,像图中那样一层、二层…一共摆十层,求摆好后这十层砖墙的周长是多少?
【解析】外面大正方形的边长为 厘米,
里面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厘米,
从图中可以看出,
长方形的宽为 厘米,
长方形的长为 厘米.
例12、(第二届希望杯复试)将若干个边长为 的正六边形(即单位六边形)拼接起来,得到一个拼接图形,如图:
那么,要拼接成周长等于 的拼接图形,需要多少个单位六边形?画出对应的一种图形.
【解析】周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厘米),
周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厘米),
在一个正方形中剪下一个小正方形有两种情况:
对于图1的周长,与原来正方形的周长相等,为20厘米;
图2的周长,观察可以发现,比原来正方形的周长多了两条小正方形的边,
即为: (厘米).
例4、如下图是某校的平面图,已知线段a=120米,b=130米,c=70米,d=60米,l=250米.杨老师每天早晨绕学校跑3圈,问每天跑多少米?
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
所以 宽 宽 ,所以宽为 厘米,长为 厘米.
大长方形的周长为 厘米.
例11、用同样的长方形条砖,在一个盆的周围砌成一个正方形边框,如右图所示.已知外面大正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里面小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每块长方形条砖的长是_________厘米,宽是______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