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智力发展
教育心理学 第5章 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考研笔记-精品
教心第5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第5章智力,创造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一节智力的发展与培养学者们都认为:一,对智力的Q)智力是一种〃能力〃,它区别于兴趣,爱好等其他^认知领域的心理特性;认识(2)智力是认知活动中最一般、最基本的能力;(3)它与个体的抽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
该理论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
他认为智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个一般因素(g因素)和一组特殊因素(s因素)。
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依靠这两种因素。
G因素是智力的首要因素,基本上是一种推理因素,在相当程度上是遗传的。
一般因素虽然只有一个,它被应用于许多不同的任务中,会影响个体在所有智力活动中的表现。
二.智力理论Q)二因素论智力测验所要测量的就是这个一般的g因素。
因此,g因素是智力结构的关键和基础。
但特殊因素却可以有很多,比如在语文、数学、音乐等的学习中都各自相应有某一特殊因素si、s2、S3 ........... 这些s因素只会影响个体在某种特殊智力活动中的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认为,基本能力不是一个,而是一组。
(一)传统智力理论(2)组因素论他采用因素分析法,对实际智力测验分数进行因素分析,提出了基本能力学说。
他认为智力可以分为若干个基本能力因素,这些基本能力因素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人的独特的智力面貌。
于是,在批评二因素论的基础上,他于1938年提出了智力的组因素理论。
(3)卡特尔关于智力的观点人类智力由七种主要因素组合而成,这七种因素包括:语词理解能力、一般推理能能力、语言流畅性、计算能力、记忆能力、空间关系、知觉速度。
美国心理测验学家卡特尔根据对智力检测结果的分析,将智力分为两类:其一为流体智力,是指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流体智力多半经由对空间关系的认知、机械式记忆、对事物判断反应的速度等方面表现出来。
其二为晶体智力,是指受后天学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
晶体智力表现为对语文词汇及数理知识的记忆。
吉尔福特对智力结构的分析应该从智力活动的内容、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来考虑。
第五章 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3.卡特尔关于智力的观点
卡特尔(R.B.Cartell.1905- ),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的弟子 1963年根据对智力测验结果的分析,将智力分为两类: 一为流体智力(液态智力),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因素。 二为晶体智力(晶态智力),受后天学习因素影响较大的因素。
4.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1956)提倡的。 吉尔福特认为,任何一项智力活动都不过是对一定内容(对象)进行操 作产生产品(结果)的过程。对智力结构的分析应该从智力活动的内容、 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来考虑。
IQ=100+15(X-M)/S (X为个人原始分数,M为同年龄团体平均数,S为标准差。)
比奈智力测验,韦氏智力测验都属于个别智力测验,需要由训练有 素的专家给个人单独施测。
有些智力测验是团体测验,例如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该测验结果 以百分等级解释,直观易懂。
三、智力理论
(一)传统智力理论 1.智力二因素论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1863-1945)于1904年提出。 人类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general factor)简称g因素; 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简称s因素。 一般因素只有一个,特殊因素有很多。
一般都同意智力包括三种能力(共识):
第五章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2、智力发展的年龄变化 智力的绝对水平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随着年 龄的增长而增长,但它的增长与年龄的增 加不是线性的关系,从总体上讲,是先快 后慢,到一定程度停止增长,并随衰老而 呈现下降趋势。
(二)表现早晚差异
1、早慧表现 2、中年成才(例) 3、大器晚成
(三)类型差异 (四)性别差异
1、男女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男女智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3、男女智力类型的差异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需要是反映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 某种欠缺而力求得到满足的心理倾向。它 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生的学习愿望或学习 意向。 从需要的作用上看,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 内驱力。所以,学习需要对学习的作用, 就称为学习内驱力。
奥苏伯尔提出
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 。这三 种内驱力就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 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 要。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 生出来的。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
(一)学习动机
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称为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学习 白为什么而学,必须朝向什么方向努力。 2、学习动机还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 3、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
(二)学习动机的心理结构
智力结构模式图
观察力
返回
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
想象力
返回
表5-1 WAIS智商分类 WAIS智商分类
占人口的百分比 130以上 130以上 120120-129 110110-119 90-109 9080-89 8070-79 7070以下 70以下 智商 2.2 6.7 16.1 50 16.1 6.7 2.2 类别 非常优秀 优秀 中上(聪明) 中等 中下( 中下(迟钝) 临界迟钝 智力缺陷
幼儿的智力发展
幼儿的智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发展在早期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刺激和引导,可以帮助幼儿充分发掘潜在的智力潜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影响因素和相关培养方法,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并促进幼儿的智力成长。
**1. 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期是孩子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主要包括感知、思维和语言三个方面。
在0-3岁这个阶段,幼儿主要通过感知来认识世界,包括看、听、摸、尝等感觉,同时开始建立起基本的认知结构。
3-6岁是幼儿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考。
6岁以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升,开始进入自主学习的阶段。
**2. 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因素**幼儿智力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遗传决定了幼儿的基本智力水平,而环境则对其进行了积极的塑造。
优质的教育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积极的家庭教育等因素都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此外,家庭的情感支持和培养方式也对幼儿的智力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方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促进其智力发展。
对于0-3岁的幼儿,家长可以通过亲子互动、启发式玩耍等形式来刺激其感知和认知能力;对于3-6岁的幼儿,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绘画等活动锻炼其思维和逻辑能力;对于6岁以上的幼儿,可以培养其阅读、写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4. 结语**幼儿的智力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和关爱。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去探索、创新,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
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智力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成为未来的有为之才。
愿每个幼儿都能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智慧和才华。
华东师范大学儿童发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人类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十七八岁。
3、儿童动作的发展遵循以下3个规律:从上到下。
最早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工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由近及远。
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
由粗到细。
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在此基础上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2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5、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性:强调发展是由外部环境所决定的心理学家,认为发展只有量的累进,即一小步、一小步渐进的,不存在什么阶段;阶段性: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累计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并不总是按照相同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
幼儿期第一个加速发展期,儿童期平稳发展,青春发育期第二个加速期,然后又平稳发展,老年期开始下降。
个别差异每个人的发展方向、速度、高度都是千差万别的。
关键期基本特征是: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关键期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通过鸟类的印刻现象、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人类的语言习得、哺乳动物的双眼视觉是关键期存在的证据。
6、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常用研究设计相关设计、实验设计、横断设计、纵向设计、纵向时序设计、微观发生设计横断设计(被试间:每种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规律或特点的研究设计。
纵向设计(被试内:所有的被试都会受到每一水平自变量的影响;)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规律或特点的研究设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考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学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升本考试课程。
《学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强调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考试内容的深度与学前教育专科生相应的知识面趋于一致。
Ⅱ、考试内容总要求:1、初步掌握有关学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一般概念、掌握学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特点及主要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
2、运用学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研究学前学前儿童的基本发展特点水平和规律,并具有尝试促进学前学前儿童发展基本能力。
Ⅲ、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一)考核知识点: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及研究方法。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中的伦理道德。
(二)考核要求:1.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把握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研究方法。
3.明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中所要遵循的基本伦理道德第二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考核知识点:1.理论是什么。
2.成熟势力说代表人物;双生子爬梯实验;格赛尔三个观点;成熟的含义和发展的本质。
3.华生唱到的行为主义的三个原则。
4.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体系:应答性行为的概念;操作性行为的概念;5.观察学习的定义;观察学习的认知过程;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6.人格的结构;心理性欲的发展阶段。
7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8.皮亚杰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
9.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最近发展区(二)考核要求:1.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2.理解并把握华生和斯金纳行为主义观的异同3.把握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革新思想4.理解并把握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发展的解释5.深入领会皮亚杰相互作用论的实质第三章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一)考核知识点:1.大脑的反射活动。
第五章:小学儿童的智力发展
一、小学儿童智力发展状况
(一)智力的概述
智力可被看作是个体的 各种认知能力的综合, 是个体观察力、注意力 、记忆力、思维力与想 象力等心理因素的有机 结合。
(二)小学儿童智力发展的年龄特征
个体智力的发展是以先天的遗传因素为基础,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发 展变化的。个体智力发展的进程一般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第五章
小学儿童的智力发展
学习目标
1. 小学儿童的智力发展状况,掌握小学儿童智力的开发模式。 2. 领会小学儿童教育中常用的二因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成功智
力理论和情绪智力理论,并学会分析各种智力理论的特点。 3. 了解小学儿童常用的智力测验,掌握小学儿童智力测验中应注意
的问题。
第一节 小学儿童智力发展概述
SB-IV在测验构成上包含有十五个分测验,分属于四个主要领域。
从第四版之前的各版 量表中保留下来并有所扩展的分测验包括:理解分测验 、挑错分测验、仿造与仿绘分测验、数字记忆分测验。
新增分测验包括:语词关系分测验、折纸与剪纸分测验、数列分测验、构造 等式分测验、珠子记忆分测验、物体记忆分测验。
(三)我国研究者编制的小学儿童智力测验
阿迪(Adey)等人的CASE课程
林崇德将他的思维发展理论运用到小学数学和语文的教学中,以思维品质的 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独创性的开发为突破口,来提高小学儿 童的智力水平。
张敏通过活动性、探究性和读写性内容三大部分7个板块来训练低年级学生 的数学思维能力。
李吉林的情景教学提出,“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等五要素 并由语 文学科拓展到其他学科教学中。
所谓成功智力,就是为了完成个人的以及自己群体或者文化的目标,从而去 适应环境、改变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 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关键方面。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 (8)关于自然的智力,即识别自然界中的模式的能力。
▪ 2、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
▪ R.J.斯腾伯格,美国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世界 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是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的荣 誉会员,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因提出了卓越的 智力理论,而被评为美国前100名科学家之一。
▪ (1)语言智力:指处理词和语言的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 面语言。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语言智力高的表现。作家、 演说家是语言智力高的人。
▪ (2)逻辑-数学智力:指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科学分 析的能力。数学家的逻辑-数学智力很高。
▪ (3)视觉-空间智力:指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的模式并 能够运用和操作该模式的能力。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大多 视觉-空间智力发达。
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 一、对智力的认识 ▪ 在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由判
断、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构成,这些内容大体上 就是传统智力测验所反映的东西。 ▪ 我国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个体认识方面的 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 的核心。 ▪ 现在更多的人认为我们应当重新认识智力的内涵, 它包含着一些意义更为广泛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 (4)音乐智力:指感知并创造音调和旋律的能力。加德纳认 为这种能力多系天赋。
▪ (5)身体-动觉智力: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 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出色的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 的身体-动觉能力特别强。
▪ (6)人际智力: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智力高者善于处 理人际关系,善于与人交往。推销员、教师、心理咨询医生、 政治家的人际智力很高。
▪ 三元智力理论:
教育心理学莫雷版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2.智力的团体差异
• 研究最多的是性别差异。
– 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智力在总体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存在分布差异。
• 阶段差异和局部差异。
五、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二、创造力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一)创造力的发展特点 (二)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三)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 (四)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五)创造力与个性的关系 (六)创造力与环境的关系
非文字的图形测验 测验对象不受语言、种族、文化等条件的限制 适用年龄范围展与差异
(一)智力发展的特征 智力水平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一般来说,智力的发 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 (二)智力发展的差异 1.智力的个体差异
环境决定论 环境
(1)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智 力发展 [英]高尔顿 [美]华生 :“给我一打健 ( 2 )学校教育能促进多种智力技能的发展 [美]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 康的婴儿--------” (3)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智力发展 教育” 弗林效应:弗林发现智商测试的结果逐年增加,智
(二)斯坦福-比纳量表
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在进行修订时,1916年第一次引入 “智商(IQ)”这一概念,用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 率来计算智商,所以被称为“比率智商”。
1914年,由德国心 理学家斯腾提出
比率智商的计算方法只适用于儿童。 不足之处:当人发展到一定的年龄后,智力并不随着年 龄增长,老年时甚至有下降的现象,使用心理年龄做计 算将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且测验内容受到言语水平的制 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大纲)只是分享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大纲)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考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学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升本考试课程。
《学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强调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考试内容的深度与学前教育专科生相应的知识面趋于一致。
Ⅱ、考试内容总要求:1、初步掌握有关学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一般概念、掌握学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特点及主要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
2、运用学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研究学前学前儿童的基本发展特点水平和规律,并具有尝试促进学前学前儿童发展基本能力。
Ⅲ、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一)考核知识点: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及研究方法。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中的伦理道德。
(二)考核要求:1.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把握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研究方法。
3.明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中所要遵循的基本伦理道德第二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考核知识点:1.理论是什么。
2.成熟势力说代表人物;双生子爬梯实验;格赛尔三个观点;成熟的含义和发展的本质。
3.华生唱到的行为主义的三个原则。
4.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体系:应答性行为的概念;操作性行为的概念;5.观察学习的定义;观察学习的认知过程;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6.人格的结构;心理性欲的发展阶段。
7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8.皮亚杰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
9.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最近发展区(二)考核要求:1.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2.理解并把握华生和斯金纳行为主义观的异同3.把握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革新思想4.理解并把握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发展的解释5.深入领会皮亚杰相互作用论的实质第三章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一)考核知识点:1.大脑的反射活动。
第五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第五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智力、创造性,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情绪情感、心境、激情、应激等基本概念;2.理解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不同作用;3.了解智力结构的一般理论,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智力的培养;4.了解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情绪情感与学习的关系,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
二、教学重点、难点1.本章的重点内容主要有第一节的智力与智力发展的差异及培养,第二节中的动机、情绪与情感及个性差异与学习的关系。
2.本章的难点问题主要有智力结构理论,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教育的内容。
三、教学时数本章教学需6课时。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本章教学内容除特殊要求外,均以讲授为主。
第一节智力因素与学习一、智力与智力结构二、青少年智力发展的差异三、青少年智力的培养(“观察力的培养”部分建议自学)第二节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一、学习动机与学习二、情绪、情感与学习(本目建议学生自学、讨论)三、个性差异与活动第一节智力因素与学习一、智力与智力结构长期以来,智力是一个受争议的概念,至今心理学家对智力尚无公认的确切定义。
我们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5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智力的这种观点应理解为: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二)智力结构的理论1.单因素论主张智力单因素论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智力上有高低,但智力只是一种总的能力。
2.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 E. Spearman,1904)提出二因素说,他将人类智力分为两个因素:一是普遍因素,又称G因素,是在不同智力活动中所共有的因素;另一是特殊因素,又称S因素,是在某种特殊的智力活动中所必备的因素。
教案幼儿教育的智力发展
教案幼儿教育的智力发展教案:幼儿教育的智力发展引言:在幼儿教育中,智力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案设计,我们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中智力发展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设计教案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1. 智力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智力发展指的是幼儿在认知、思维、解决问题和创意表达等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智力的发展对于幼儿的整体成长至关重要,它涉及到幼儿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以及未来学习和社交的基础。
2. 教案设计的原则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a) 激发兴趣:通过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或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b) 适度挑战: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挑战,使他们能够发展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c) 多元化学习: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和资源,如故事、游戏、实地考察等,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促进幼儿多方面的智力发展。
d) 个性化教学: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兴趣,设计不同的任务和学习活动,以满足他们的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化智力发展。
3. 教案设计的有效策略为了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在教案设计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a) 引导思考:通过给幼儿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他们思考、探索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 分组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幼儿在合作与沟通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c) 游戏化学习: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感,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d) 实践探索:提供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4. 教案示例教案主题:动物世界的奇妙之旅教案目标:在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不同动物的同时,促进他们的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教案步骤:a) 介绍不同动物:通过图片、故事、视频等多种形式,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并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特征和行为。
幼儿园智力发展教案
幼儿园智力发展教案一、教案背景智力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和培养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活动和教学策略,提供一套有针对性的幼儿智力发展教案。
二、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认知智力发展认知智力发展包括幼儿对自然、社会和语言的认知。
教师可以通过自然科学实验、社会观察和阅读故事书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舞蹈和戏剧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四、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制定任务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让幼儿参与模拟超市购物的游戏,让他们学会计算和决策。
五、启发式方法启发式方法是指通过创设情境和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观察和记录等方式,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例如,教师可以给幼儿展示一组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的木块,然后引导幼儿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和故事创作等活动,促进幼儿的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七、培养观察力观察力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观赏花卉植物、参观博物馆和观察昆虫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做简单的实验,帮助他们理解科学原理。
八、思维导图的运用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幼儿整理和归纳信息。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思维导图和引导幼儿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思维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九、数字和逻辑智力的培养数字和逻辑智力是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数数、排列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字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幼儿一些数字积木,让他们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
第5章 认知与智力的发展 2
本章目录
第一节 • 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节 • 智力发展 第三节 • 个体差异与教育
第三节 个体差异与教育
一、适应认知差异的教育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思 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 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行为方式。
学生之间认知方式的差异 •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 冲动型与沉思型 • 整体型与序列型 • 辐合型与发散性
4.心理社会观 泰伦鲍姆依据社会需求区分出罕见、过剩、定额、异常 四种才能
(二)智力落后学生
智力落后又称智力滞后或弱智,指人的智力明 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表现出适应行为的障碍。
我国智力落后分类标准
级别
分度 与平均水平差距—SD
IQ
适应能力
一级智力落后 极重度
≥5.01
20或25以下 极重适应缺陷
个体在成人阶段杰出能力的发展受四方面因素的影响 • 生理成熟 • 在问题解决情境中长期历练 • 非正式训练与练习 • 正规训练与练习
2.发展阶段观 费尔德曼在发展心理学框架内解释天才的理论构想 一个人要想获得某领域的卓越才能,需经历一系列 不同发展阶段。
3.非智力因素观 波维斯基——极度兴奋性 体现在精神运动、感官、智力、想象力和情感五个方面
(三)智力的群体差异
• 性别差异 • 年龄差异 • 种族差异
智力发挥对学习的影响作用时应注意 • 学习成绩与智商分数之间的相关程度 • 智力对学习的影响与学科性质之间的关系 • 智力并不影响学习是否发生
案例:适应智力落后儿童高效课堂设计
课后思考题 1:
为什么人的认知会有差异?
课后思考题 2:
• 1987年中国智力落后人群的比例为0.965% • 1988年中国0-14岁学生智力落后患病率为1.07% • 城市为0.75%,农村为1.46% • 男性学生为1.13%,女性学生为1.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智力的发展
1.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 智商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3. 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① 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正态分布曲线
智力超常 智力低常
IQ分数在大样本中的分布
心理迟滞的诊断
1. 2.
个体的IQ值大约在70-75或更低 在2个或更多的适应性技能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
1. 智力的概念
2. 智力理论 ① 智力的三元理论 ② 智力的PASS模型
“Planning-Attention-SimultaneousSuccessive Processing Model”,即“计划- 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模型”。 加拿大的心理学家戴斯、纳格利尔里和柯尔比( Das, Naglieri, Kirby, 1994) 两大理论基础:
a) 非智力因素又称非认知因素,主要是指那些不直
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着始动、定向 、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 b) 组成上不同
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意志、态度、性格、气质等; 智力因素:观察、想象、思维等
四.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
1. 非智力因素 ① 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与作用
三. 智力发展评定
1. 比奈-西蒙量表
2. 斯坦福-比奈量表
3.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 4. 戴斯-纳格利尔里认知评估体系(CAS)
5. 婴儿智力测验 ① 格赛尔发展顺序量表 ② 贝利婴儿发展量表
三. 智力发展评定
1. 比奈-西蒙量表
2. 斯坦福-比奈量表
3.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 4. 戴斯-纳格利尔里认知评估体系(CAS)
交流 有关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理解和表达信息的能力的技能 (如面部表情) 自我照料 有关梳洗、吃饭、穿衣、卫生和修饰的能力 日常生活 有关在家中的技能,如家务管理和制定日程表 社会 有关与其他个体进行社会交流的技能 社会运用 有关对社会资源合理运用的技能,如在商场购物和使 用公共交通工具。 自我定向 有关做出选择和寻找适当帮助的技能 功能性的学问 有关获得科学知识以达到独立生活目的的技能, 如阅读和计算 休闲 有关休闲娱乐、兴趣培养的技能 工作 有关拥有全职或兼职工作的技能
二.智力的发展
1.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 智商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3. 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① 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② 智力发展的群体差异
a) 性别差异
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智力发展的文化差异
种族差异 国家(地区)差异
主要内容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 二.智力的发展 三.智力发展评定 四.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
1. 智力的概念
2. 智力理论 斯腾伯格提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智力的内隐理论 智力的外显理论:是指研究者所掌握的,通过实 验性技术发展和形成起来的,在出版物和专业会 议中进行传递和分享的理论(有数据的验证和支 持)
智力的外显理论有许多形式,其中最有影响的有两
类理论:差异理论和认知理论 。
智 力 的 外 显 理 论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
1. 智力的概念
2. 智力理论 ① 智力的三元理论
a)
情境亚理论
情境智力是个体与环境互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改变环 境适应自己,或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智力。 包括适应、选择、塑造三个方面 情境智力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
1. 智力的概念
2. 智力理论 ① 智力的三元理论
鲁利亚的神经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
1. 智力的概念
2. 智力理论 ① 智力的三元理论 ② 智力的PASS模型
两大理论基础 三大认知功能系统
a) 注意-唤醒系统
人类心理过程的基础,只有达到合适的觉醒状态, 个体才能接受和加工信息。 维持合适的唤醒水平对于有效的活动尤其重要,过 高或过低的唤醒均会干扰信息的编码和计划。
d) 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不同
非智力因素:一般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的操作,但对智 力操作有动力和调节的作用,是认知活动中的心理倾向 性,起意向作用; 智力因素:承担信息的接收、加工、处理任务,属认知 活动范畴,起认识作用
遗传
智力 成 就
环境
非智力 因素
成就的影响因素
四.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
1. 非智力因素 ① 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与作用
二.智力的发展
1.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 智商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① 婴儿时期的智力测验结果不能很好预测以后的智 力。 ② 过了婴儿期,不同年龄儿童的 造成 IQ变动的原因可能是: IQ之间的相关存 (在着显著正相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相同年 1)智力发展的速率存在着个体差异; IQ相关呈增加趋势。 (龄间隔间的 2)一些测验题目可能过分地强调了某些方 ③ 就同一名儿童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智商亦 面的知识或某种技能,这样有机会习得这些 不是一成不变的,绝大多数儿童的智商均出现了 知识或技能也会造成之上偏高或偏低。 一定程度的变动。
3.
发病年龄低于18岁
二.智力的发展
1.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 智商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3. 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① 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② 智力发展的群体差异
a) 性别差异
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群体而言,没有性别差异 即使存在差异,也不能确定差异的方向 智力测验的性别公平性 IQ分数的分布,男性变异大于女性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
1. 智力的概念
2. 智力理论 ① 智力的三元理论 ② 智力的PASS模型
两大理论基础 三大认知功能系统
a) 注意-唤醒系统 b) 编码-加工系统
与个体接受、加工、维持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有关 同时性加工过程(即同步地整合刺激,主要是空间 整合)和继时性加工过程(即将刺激整合成暂时性 的系列组合)
主要内容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 二.智力的发展 三.智力发展评定 四.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
二.智力的发展
1.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180
160 140
智 商 100
80 60 40 20 0
12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8 32
36 年龄
智力成长曲线
二.智力的发展
c) 结构的完整性上不同:
d) 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不同 e) 先天获得还是后天培养 f) 程度如何
非智力因素:水平适度最佳; 智力因素:越高越好
四.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
1. 非智力因素 ① 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与作用 ② 成就动机
a) 定义:一个人用优秀的标准来对自己的成绩进行
评估、努力取得成功、体验由成功带来的喜悦的 内部推动力量。 b) 受到目标价值的影响
a)
b)
情境亚理论 经验亚理论
经验智力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经验,以改进工作效率 的能力。 包括同一连续体的两端:处理新异性的能力、自动 化加工的能力。 面对不同新异程度的任务和情境,经验智力决定用 何种水平的经验来应对。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
1. 智力的概念
2. 智力理论 ① 智力的三元理论
情境亚理论 智力:作为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 b) 经验亚理论 成分的函数,在包含对新异性的反应或信息 c) 成分亚理论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
1. 智力的概念
2. 智力理论 ① 智力的三元理论 ② 智力的PASS模型
两大理论基础 三大认知功能系统 有效的加工是按照特定任务的需求通过整合
a) 注意-唤醒系统 知识与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 b) 编码-加工系统 工过程来完成的。 PASS模型突出了计划过 c) 计划系统 程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与斯腾伯格的三元 计划过程使个体通过使用与知识基础相连接的注意 智力理论对元作用的解释极其相似,计划过 、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过程,从而为个体提供 程也具有“元”的性质。 了决定并使用有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便利。
1.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① 一般人的智力发展自3、4岁至12、13岁呈等速 进行,之后改为负加速 ② 智力发展约在25岁达到巅峰 ③ 智力发展速度和停止年龄存在个体差异,一般与 人的智力高低有密切关系 ④ 各种能力的发展速度不相同
二.智力的发展
1.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 智商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不同年龄IQ的相关 年龄 3 6 9 12 6 9 12 18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五章:智力发展
主讲:潘晓红
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xhpan@
主要内容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 二.智力的发展 三.智力发展评定 四.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
1. 智力的概念 ① 学习的能力 ② 思维的能力 ③ 适应环境的能力 ④ 智力测验所测得能力 ⑤ 综合性的能力:包括感知觉、记忆、想象、判断 、推理能力,和知识、经验、自我监控、动机、 适应环境等能力 ⑥ 我国学者认为,智力是个体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 的综合,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等 ,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因素论:单因素、两因素、多/群因素 差异理论 结构论:层次结构、三维结构 认知理论 信息加工 智力三元理论 智力PASS模型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
1. 智力的概念
2. 智力理论 ① 智力的三元理论
斯腾伯格认为智力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 景下发生的,不同文化条件下判断智力行为的标 准不同,但相同的智力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是相 同的。智力不但与一个人所处的外部社会文化条 件有关,也与其内在的心理机制有关,个体的经 验则是实现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