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九变篇
《孙子兵法》名句: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
《孙子兵法》名句: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
欢迎小朋友们查看泽宇讲历史的早晨分享,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意思是用兵一定考虑周密,不能靠侥幸,侥幸敌人不来或不会进攻,而是要提前做好准备,有备无患。
恃:靠,凭借,倚杖
比如历史上诸葛亮用兵就非常谨慎,事必躬亲。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用兵善于出奇制胜,比如“空城记”,但是这种出奇制胜,是建立在用兵周密的基础上。
如果自己漏洞百出,不等你出奇,你的漏洞就先被敌人抓住了。
《孙子兵法·九变篇》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
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得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同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者矣。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非常感谢你们的观看。
第 八篇-九变篇(孙子兵法)
授課教師:虞孝成 教授
新竹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教科書:孫子兵法與競爭優勢 作者:李建中、虞孝成
第八篇 九變篇 (權變管理)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2
戰場權變重要
•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于君,合軍聚 衆。 • 故將通于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
• 將不通于九變之利者,雖知地形,不能得地 之利矣; • 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地利,不能得人之 用矣。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16
將不通九變之利, 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
• 否則,雖然可能看到市場的機會,
• 或擁有寶貴的資源,
• 但是卻不能夠整合發揮資源的效力,
• 把握住市場的有利機會。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17
治兵不知九變之術, 雖知地利,不能得人之用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3
權變思考
• 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害,
• 雜于利而務可信也,
• 雜于害而患可解也。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4
外交權變
• 屈諸侯者以害,
• 役諸侯者以業,
• 趨諸侯者以利,
• 盟諸侯者以義。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 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8
決策錯誤
• 將有五危:
– 必死可殺,
– 必生可虜,
– 忿速可侮,
– 廉潔可辱,
– 愛民可煩。
• 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
• 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第八篇九变篇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 必生,
所以,将帅有五种危险(关羽失荆
有勇无谋
贪生怕死
可洲)虏:也只;知死忿拼速就,会被可杀侮;贪也生;怕廉死就洁,
可会被辱急俘也躁;易;急怒躁易怒就经过不于起自刺尊激;廉洁
自爱则受不了侮辱,过分爱护庶民就遭
爱受烦民溺恼爱,。民可众烦也。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 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 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他们不,伸使展各诸害侯怕的、力量不劳能役伸展危;险要的用 危险的事情使厌诸恶侯忙于应烦付劳;要用事小情利
去引诱诸侯国,使他们被动奔走,。
趋诸疾走侯、者奔忙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 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 恃吾有依赖所不可攻也。
所以,用兵的基本原则,不要寄希 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靠我们作好充分 准备严阵以待;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 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了使敌人无法进攻 的力量和措施。
三、主要韬略及应用
• 韬略二十三 处变不惊 从容对敌
诸葛亮空城计
宋朝曹玮笑杀逃兵
我志愿军痛击美王牌师 李续宾惊慌遭惨败
中途岛大战 小土豆击沉大潜艇
日本DC公司起死回生 台湾塑胶大王的崛起
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 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 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 矣;
将帅若能精通灵活机动变化无穷办 法的运用,就是懂得用兵打仗了;将帅 如果不精通灵活机动应变的办法,就是 了解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 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指挥军队不知道各种机动应变的方法, 虽然知道“五利”(途有所……),也不 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
张预曰:变者,不拘常法,临事实 变,……凡与人争利,必知九地之变。
三、主要韬略及应用
《孙子兵法》?九变篇
《孙子兵法》•九变篇◎曹操曰:变其正,得其所用九也。
◎王皙曰:皙谓九者数之极;用兵之法,当极其变耳。
《逸诗》云:“九变复贯。
”不知曹公谓何为九。
或曰:九地之变也。
◎张预曰:变者,不拘常法,临事适变,从宜而行之之谓也。
凡与人争利,必知九地之变,故次《军争》。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
◎张预曰:已解上文。
圮地无舍,◎曹操曰:无所依也。
水毁曰记。
◎李筌曰:地下曰记,行必水淹也。
◎陈皞曰:圮,低下也。
孔明谓之地狱。
狱者,中下四面高也。
◎孟氏曰:太下则为敌所囚。
◎杜佑曰:择地顿兵,当趋利而避害也。
◎梅尧臣曰:山林、险阻、沮泽之地,不可舍止,无所依也。
◎何氏曰:下篇言圮则吾将进其涂,谓少固之地,宜速去之也。
◎张预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为记地。
以其无所依,故不可舍止。
衢地交合,◎曹操曰:结诸侯也。
◎李筌曰:四通曰衢,结诸侯之交地也。
◎贾林曰:结诸侯以为援。
◎梅尧臣曰:夫四通之地,与旁国相通,当结其交也。
◎何氏曰:下篇云衢地吾将固其结,育交结诸侯使牢固也。
◎张预曰:四通之地,旁有邻国,先往结之,以为交援。
绝地无留,◎曹操曰:无久止也。
◎李筌曰:地无泉井畜牧采(来)樵之处为绝地,不可留也。
◎贾林曰:谿谷坎险,前无通路曰绝,当速去元留。
◎梅尧臣曰:始去国,始出境,犹不居轻地,是不可久留也。
◎张预曰: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
危绝之地,过于重地,故不可淹留久止也。
围地则谋,◎曹操曰:发奇谋也。
◎李筌曰:因地能通。
◎贾林曰:居四险之中曰围地。
敌可往来,我难出入,居此地者,可预设奇谋,使敌本为我患,乃可济也。
◎梅尧臣曰:往返险迂,当出奇谋。
◎何氏曰:下篇亦云周地则谋,言在艰险之地,与敌相持,须用奇险诡橘之谋,不至于舍也。
◎张预曰:居前隘后固之地,当发奇谋。
若汉高为匈奴所围,用陈平奇计得出,兹近之。
死地则战。
◎曹操曰:殊死战也。
◎李筌曰:置兵于必死之地,人自为私斗,韩信破赵,此是也。
◎梅尧臣曰:前后有碍,决在死战。
《孙子兵法-九变篇》
《孙子兵法-九变篇》九变篇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
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而用之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九变篇译文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召集民众组建军队,出征后遇到山林险阻、沼泽水洼等难以通行的“圮地”,慎勿驻扎;在几国交界、四通八达的“衢地”,则注意结交邻国诸侯;在难以生存的地区千万不可停留;在四周有险阻容易被包围的地区要设法避免,误入死地则须坚决作战。
有的道路不要走,有的敌军可以不去阻击,有些城池可以不去攻占,有的地域可以不去争夺,甚至君主的某些不合理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
所以将帅精通“九变”的具体运用,就算是真正懂得用兵了;将帅不精通“九变”的具体运用,就算熟悉地形,也不能发挥其有利作用。
将帅指挥作战如果不懂“九变”的方法,即使知道五种地形的利与弊,也不能充分发挥部队的战斗力。
智慧的将帅考虑问题,必定兼顾到利与害这两方面的条件。
在考虑不利条件时,同时考虑有利条件,战事就能顺利进行;在看到有利因素时同时考虑到不利因素,各种可能发生的祸患就可以预先排除。
因此,用最令人头痛的事去使敌国屈服,用复杂的事去使敌国穷于应付,以利益为钓饵引诱敌国疲于奔命。
所以用兵的原则是: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来侵犯,而要依靠自己应付敌人侵犯的充分准备;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来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有着使敌人不敢进攻的强大实力。
《孙子兵法》第八篇《九变》的主要原则
《孙子兵法》第八篇《九变》的主要原则《九变》篇是《孙子兵法》的第八篇,主要论述了九变五利,知九变五利才能用好军队,战场要懂得随机应变,做到有备无患。
整篇分为四章,第一章讲九变五利是什么。
第二章讲将领需要知九变五利才能用好军队。
第三章讲要兼顾利和害,才能消除隐患而达到目的。
第四章讲将有五危,五危会导致失败(如图1所示)。
图1 《九变》篇的主要原则第一章讲九变五利是什么。
【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
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译文】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接受国君的命令,召集人马组建军队,在难于通行之地不要驻扎,在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要与四邻结交,在难以生存的地区不要停留,在四周有险阻容易被包围的地区要精于谋划,误入死地则须坚决作战。
有的道路不要走,有些敌军不要攻,有些城池不要占,有些地域不要争,君主的某些命令也可以不接受。
【详解】本章主要讲九地五变是什么。
影响胜利的主要是我方的实力和战术,敌人的实力和战术,以及地形环境对于敌我双方的影响。
九地五变主要地形环境对于敌我的影响(如图2所示)。
图2 九变五利九地和五变是什么,从古至今,争议较多。
“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是十句话,而不是九句或者十四句。
有人认为前九句为九变,但是五利就没法解释了。
有人认为九变应该是五变,即前五句是五变,后五句是五利。
有人认为九变只是指的多变,九并不是确定的数。
我倾向于认为前五句是指九变中的五变,因为这几句和《九地》篇的九地中的五地相同。
而后五句指的是五利。
《九地》篇介绍了九种军事地理,这九种不是单纯的地形,是和敌我所处位置相关的。
九地包括: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和死地,而本章中所提到的圮地、衢地、围地和死地直接可以在九地中找到。
《孙子兵法》的九变篇与行军篇评析讲解
一、《九变篇》《九变篇》在整个《孙子兵法》中属于篇幅较小的篇章,此篇的中心主要论述:在战场上,将帅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应该采取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时刻掌握战场的主动权,然而要做到上述要求,孙武提出,首先我方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拥有强大的实力,其次将帅要注意自身素质的修养,将帅作为一个军队的领袖,他的应变能力决定着指挥的优劣,指挥的优劣决定着军队战斗力的高低,军队战斗力的高低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以上就是孙武在论述“九变”的整体思维方式,下面我们就“九变”的细节进行下研究。
孙武先提出十种战场出现的变化,按性质分为五种地形方面的变化和五种指挥军队方面的变化。
《孙子兵法》中关于地理因素的研究分布:(1《始计篇》中总述了地利的的内容,但只是作为影响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并未展开论述(2其后五篇:《作战篇》、《谋略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一直没有涉及关于地理的内容(3直到《军争篇》开始涉及地理因素,“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但也仅此简单地提了一句,是作为影响“军争”的一个要素(5真正开始将地理因素引入战争并加以展开论述是从《九变篇》开始,孙子详细提出了五种具体地形以及应对之策:“泛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虽然叙述简短,但开了兵法研究地理的先河;(5后面的《行军篇》则开始大篇幅的论述地理因素在战场中的作用,(6到了《地形篇》、《九地篇》,孙武则以专题的方式展开了对地理因素的论述,孙武对地形的最突出的研究在于他对自然地形和非自然的分类,这些后面在讨论。
下面我们继续探讨“九变”,孙武基于上述十种战场变化提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知道地形和五种用兵方法是不够的,还要知晓它们之间各种变化以及应对策略,否则就不能真正的懂得用兵,强调“应变”的重要性。
接下来孙武提出“九变”的原则:权衡利害关系行动,并阐述了其中缘由:考虑危害可以防微杜渐或者解决祸患,考虑有有利的方面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能够完成任务或者我方的意图。
孙子兵法 第八篇 九变篇
害中取利利中取害
“害中取利,利中取害”,是孙子在末篇 中提出的另一观点。他说“智者之虑,必杂 于利害”。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在思考 时,会同时考虑利与害两个方面,可以化险 为夷。 天下没有尽善尽美的事情,凡事有利必 有害,有害必有利,惟有分析利弊,衡量得 失,才能趋利避害,冲破阻力,追求企业效 益。
“圯地无舍”——没有希望、潜力的市场不要进入; “绝地无留”——开业以来成果不彰的市场,则应准备退出, 避免更大的损失; “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在市场上,如果被竞争强手夹 击,动弹不得,应设法脱困,突破重围; “衢地合交”——在市场竞争中,平时要做好公关外交,争 取盟友。 “途有所不由”——不必选择的市场通路;无需关注; “军有所不击”——不必开发的产品,无需投资; “城有所不攻”——不必介入的市场,无需介入。 “地有所下争”——不必设立的分支机构,无需设立; “君命有所不受”——对下属干部的授权,无需事事遵循、 揣摸上意。
“五危”在企业经营中的表现是: 1、抱着拼死一搏的决心,大力投资、生产、开店, 孤注一掷,不计后果; 2、畏畏缩缩,不敢冒险,错失良机; 3、事前未能评估利害,轻举妄动; 4、过于重视虚名,分心于交际应酬,不切实际; 5、过分宠爱员工,放纵员工,影响经营秩序和制度 的执行。 孙子说:“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经营者若能避开此五危,对企业的发展必有莫大裨 益。
兵法商例二
“君命有所不受”的生意经营自主权
经营活动中也应贯彻“君命有所不受” 的原则,使经营者有自己必要的经营自主权, 因此,当上级做出不正确的指示时,应当不 予接受。由于商场情况复杂和变化迅速,会 有不少上级没想到或意料不及的事,因此不 能以死守上级的原有指示,或样样要请:只知死拼,就可能 被杀;贪生怕死,就可能被俘虏;急躁易怒, 就可能经不起凌辱:廉洁好名,就可能受不 了羞辱;慈众爱民,就可能不胜烦扰。 以上五点是将帅易犯的过失,也是用兵 作战的大害。军队覆灭,将帅被杀,都是这 五项致命弱点所造成的。
《孙子兵法·九变篇》与OODA循环
《孙子兵法·九变篇》与OODA循环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
泛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注解:九变,亦可作“五变”,即“有的道路不宜通过,有的敌军可以不击,有的城邑可以不攻,有的地盘可以不争,甚至国君的命令有的也可以不接受”。
这五种随机应变的举措,正是本篇的核心所在。
OODA循环,也叫做包以德循环,是由战斗机黑手党核心成员博依德上校,根据空战经验提出的作战中的认知过程。
包括观察、调整、判断、攻击四个过程。
后来这种理论被扩大到了陆军、海军乃至商战当中。
例如,二战时法国陆军面对德军进攻举足失措,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法军过于强调对底层组织的控制,以至于获取情报到做出反应的时间过长。
这种集中控制的作战方法比较适合静态的阵地战,但是在动态的运动战当中便会屡屡失去机会,被对手牵着鼻子走,最终被消灭。
我国古代兵法强调“君命有所不受”,便是针对这一现象。
君主对前线情况的认知势必与将领有所不同,如果全部指挥控制权力集中于中枢,那么势必会造成前线举足失措,不能对随时变化的前线敌情做出反应。
因此,孙子在《九变篇》里论述的问题,实际就是OODA 循环限制下,前沿指挥官该如何提升自己的作战效率。
指挥官应当明白利在何处,害在何处,如何灵活快速的转换,同时利用利害来迷惑驱使敌人。
OODA循环的加快是有好处的,因此应当适当放权给下层组织,鼓励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军事民主的作用;但是指挥官更要随时明确自己的战役战术原则,正确判断形势。
理解《孙子兵法》九变第八(权变不执1)
理解《孙子兵法》九变第八(权变不执1)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
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解:孙子说:用兵的法则,将接受国君的命令,召集人马组建军队,毁坏之地不要驻扎,四通八达之地适合外交,在难以生存的地区不要停留,在四周险阻的地区要谋划,死地则作战。
有的道路不要走,有些敌军不要攻,有些城池不要占,有些地域不要争,君主的命令有些不用接受。
注:“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将受命于君当忠君之事,故领兵之德“处其实,不居其华”,大丈夫有始有终也。
以实际情况用兵是合于道,所以受君命而不以实际情况虽“合于礼”但却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君命是“前识”也,“道之华,而愚之始”也。
散打训练中《孙子兵法.九变篇》战术思想的解析
散打训练中《孙⼦兵法.九变篇》战术思想的解析2019-10-10《孙⼦兵法》讲的“权诈之兵”,很多讲的是机动灵活,知变善之道。
《孙⼦兵法·九变篇》讲的九变就是多变之意。
从《孙⼦兵法·军争篇》的尾句“⾼陵勿向……饵兵勿⾷,归师勿遏,围师必,穷寇勿追”到《孙⼦兵法·九变篇》的“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等都是强调应变。
多变才能出奇,多变才能使对⼿不意。
变有多种多样,有因时⽽变,有因地⽽变,有因情况⽽变,然⽽,其中更可贵的是“敌变我变”,即根据对⼿的变化⽽变化。
同理,我⽅变化,对⽅也会相应采取措施。
在赛场上,我们在研究对⼿,⽽对⼿也在研究我们。
知道这⼀道理,以⼰之思,度敌之想,反观以求,这样才能在对⼿之前,时时占据主动。
因敌制胜是⽐赛的关键。
所谓因敌制胜就是根据变化了的敌情,制订或修改计划。
就竞技体育⽐赛⽽⾔,就是要随场上双⽅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
把《孙⼦兵法》的谋略思想运⽤到散打运动,能丰富散打运动的谋略思想,我们在借鉴运⽤的时候,必须理解其精髓,不仅要借鉴得当,灵活运⽤,更要推陈出新。
⼀、能⽽⽰之不能要战胜对⼿,可先⽰之以不能,使对⼿⼼骄志懈,⽽我则积极准备,伺机乘隙进攻。
积⽔不流,为的是流⽽必决,⼀泻千⾥;引⽽不发为的是等待时机;能为⽰之不能,为的是取得最后成功。
⼆、⽤⽽⽰之不⽤凡事有其名⽽⽆其实者必败,有其实⽽匿其名者则胜利。
所以,应当谋⽽不外泄,志不哗众。
因⽽⽰之不⽤,其⽬的是让对⼿不疑于⼰,⽆备于⼰,使对⽅丧失警惕,以待时机成熟,向对⼿发起突然袭击。
三、近⽽⽰之远,远⽽⽰之近从空间概念上讲,此法属于隐蔽⾏进的路线、进攻⽅向和攻击点的谋略。
我欲从此地攻,假装从那⾥袭击。
我国古代兵法三⼗六计中的“声东击西”、“暗度陈仓”都是对这⼀⽅法的具体化。
从时间概念讲,“近⽽⽰之远,远⽽⽰之近”是属于隐蔽攻击时间的谋略。
近即现在,远指将来。
《孙子兵法》九变篇︱中华兵家智慧谈⑧
《孙子兵法》九变篇︱中华兵家智慧谈⑧《孙子兵法》九变篇原文解读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接受国君的命令,召集人马组建军队,在难于通行之地不要驻扎,在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要与四邻结交,在难以生存的地区不要停留,要赶快通过,在四周有险阻容易被包围的地区要精于谋划,误入死地则须坚决作战。
有的道路不要走,有些敌军不要攻,有些城池不要占,有些地域不要争,君主的某些命令也可以不接受。
所以将帅精通“九变”的具体运用,就是真懂得用兵了;将帅不精通“九变”的具体运用,就算熟悉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
指挥作战如果不懂“九变”的方法,即使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部队的战斗力。
智慧明达的将帅考虑问题,必然把利与害一起权衡。
在考虑不利条件时,同时考虑有利条件,大事就能顺利进行;在看到有利因素时同时考虑到不利因素,祸患就可以排除。
因此,用最令人头痛的事去使敌国屈服,用复杂的事变去使敌国穷于应付,以利益为钓饵引诱敌国疲于奔命。
所以用兵的原则是:不抱敌人不会来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有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不抱敌人不会攻击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坚不可摧的防御,不会被战胜。
所以,将领有五种致命的弱点:坚持死拼硬打,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临阵畏缩,贪生怕死,则可能被俘;性情暴躁易怒,可能受敌轻侮而失去理智;过分洁身自好,珍惜声名,可能会被羞辱引发冲动;由于爱护民众,受不了敌方的扰民行动而不能采取相应的对敌行动。
孙武兵法:九变篇第八原文译文
孙武兵法:九变篇第八原文译文孙武兵法:九变篇第八原文译文九变篇第八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主将接受国君的命令,组织军队,聚集军需,出征时在“汜地”不要驻扎,在“衢地”要结交诸侯,在“绝地”不可停留,在“围地”要巧设计谋,在“死地”则殊死奋战。
有的道路不宜通过,有的敌军可以不击,有的城邑可以不攻,有的地盘可以不争,有时甚至国君命令也可以不接受。
所以,将领能够通晓灵活机变的战术,就算得上懂得用兵。
将领不通于灵活机变的好处,即使了解地形,也不能懂得地利。
治军即使懂得“有的道路不宜通过”等“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作用。
因而,聪明的将领考虑问题,一定兼顾利与害两个方面。
在不利的条件下看到有利的一面,事情就可以顺利进行;有利的条件下看到不利的因素,祸患便可及早解除。
要使诸侯国屈服,就要以祸患来威逼它;要使各国诸侯忙于应付,就让它做不得不做的事;要使各国诸侯疲于出动,就用小利去引诱它。
用兵的方法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是要依靠自己有敌人不可攻破的条件。
将领有五种致命的缺点:只知死拼,可能被诱杀;贪生怕死可能被俘虏;浮燥易怒,刚忿偏急,可能被敌人凌侮;矜于名节,可能入敌人污辱的圈套;过于仁慈,可能导致烦扰。
趋诸侯者以利是什么意思
趋诸侯者以利是什么意思趋诸侯者以利出自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的九变篇。
你知道“趋诸侯者以利”是什么意思吗?下面是分享的趋诸侯者以利是什么意思,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译文:因此,用最另人头痛的事去使敌国屈服,用复杂的事变去使敌国穷于应付,以利益为钓饵引诱敌国疲于奔命。
知识拓展【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
泛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接受国君的命令,召集人马组建军队,在难于通行之地不要驻扎,在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要与四邻结交,在难以生存的地区不要停留,要赶快通过,在四周有险阻容易被包围的地区要精于谋划,误入死地则须坚决作战。
有的道路不要走,有些敌军不要攻,有些城池不要占,有些地域不要争,君主的某些命令也可以不接受。
所以将帅精通“九变”的具体运用,就是真懂得用兵了;将帅不精通“九变”的具体运用,就算熟悉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
指挥作战如果不懂“九变”的方法,即使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部队的战斗力。
智慧明达的将帅考虑问题,必然把利与害一起权衡。
在考虑不利条件时,同时考虑有利条件,大事就能顺利进行;在看到有利因素时同时考虑到不利因素,祸患就可以排除。
因此,用最另人头痛的事去使敌国屈服,用复杂的事变去使敌国穷于应付,以利益为钓饵引诱敌国疲于奔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