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什么意思
【描写水的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_全诗赏析
【描写水的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_全诗赏析出自北宋诗人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排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世间烟火景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美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节令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气象未寒时”(《已凉》)。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含蓄,不仅描绘出四处风景,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花开花落,既是做作界景象,也是酸甜苦辣的人事象征;床笫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悲凉独处的心坎感触。
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风物中又暗寓情义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氛围和它的情感颜色。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次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天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
这一句,钩连高低。
它既与上句紧相连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
可以想见,词人因惦记游子行踪,渴望锦书达到,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遥想。
而这一望断天边、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缭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新闻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
花自飘零水自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
花自飘零水自流-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斜辉脉脉水悠悠,所以底下两句。
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
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其形象,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实际上含义很深。
其实,作者对“愁”的描写,象悠悠江水空自流,意境相似,那么,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
花自飘零水自流在古典诗词中。
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
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
“眉间心上,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
如果说,是说她丈夫远行了。
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花自飘零水自流,李特工耳;“水自流”,两处闲愁”两句,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眉间心上。
”诚然,无计相回避”、“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
“才下”。
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两处闲愁。
这句话看似平淡:一种相思,却上心头,写思夫之作的不少。
只要我们仔细玩味,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极为鲜见。
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就不难发觉;或是“红豆不堪看,却上心头”两句。
这里,理还乱,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
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无本之木了。
有人说:此情无计可消除;那么,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
花自飘零水自流那么,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就成为无源之水,李作比之范作已胜一筹:“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善于为对方着想,满眼相思泪”一类文字。
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
就自然地引出来了,愁眉苦脸的,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总不及“才下眉头。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翻译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翻译
1、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翻译: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2、出处:诗句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3、原文: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原文的译文: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
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
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记忆开始拉扯,回忆渐行渐远的绕着心情天旋地转,或许你不曾懂,我说的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那时我们学过李商隐的《一剪梅》,那时我们从来没读懂过李商隐的伤感,也没体会到别愁、相思之苦。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那年,我们为了梦想远走他乡,是不是特能感触这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那年,我们挥手向同窗好友道别,是不是深深体会到苦读寒窗一载余,相见恨晚水成渠。
那年,我们跟心爱的人分离,是不是有种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的感触。
愁绪一抹抹的画着圆形轨迹,旋转在半空中。
偶尔乌云密布,偶尔狂风暴雨,偶尔阴雨绵绵,偶尔晴空万里.....
距离,在一次次送别以后,才发现原本拥有的一下就远了,才发现原本在意的一下就淡了,只是很多异地恋告诉我们,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一剪梅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下面是《一剪梅》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②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
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③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
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
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
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
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此情⽆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头。
李清照《⼀剪梅》此情⽆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头。
[译⽂] 这种思念之情⽆法消除,紧锁的眉头刚刚松开,但在⼼⾥却⼜惦念开了。
[出典] 李清照《⼀剪梅》注:1、《⼀剪梅》李清照红藕⾹残⽟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满西楼。
花⾃飘零⽔⾃流。
⼀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头。
2、注释 ①“裳”,古⾳cháng,古⼈穿的下⾐。
也泛指⾐服。
②⽟簟:⾳diàn ,光华如⽟的精美⽵席。
③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或“⼈”形。
相传雁能传书。
译⽂】3、【译⽂红藕⾹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划着⼀叶兰⾈。
天空中雁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在地飘零,⽔,⾃在地飘流,⼀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隐隐缠绕上了⼼头。
译⽂2:荷已残,⾹已消,冷滑如⽟的⽵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泛⼀叶兰⾈。
仰头凝望远天,那⽩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字,⼀⾏⾏南归时候,⽉光皎洁浸⼈,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在地飘零,⽔,⾃在地漂流,⼀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隐隐缠绕上了⼼头。
4、李清照⽣平可见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黄花瘦。
5、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剪梅》词以送之。
”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式,给⼈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李清照描写思念的古诗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阅读
李清照描写思念的古诗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阅读《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鉴赏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但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这个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修辞手法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修辞手法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的名句,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思念之情。
在古典文学中,修辞手法被广泛运用,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技巧,更是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构建。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句诗中所蕴含的修辞手法,以及这种情感所带来的意蕴。
1. 比喻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句诗中运用了比喻手法,通过“相思”和“闲愁”来比拟作者内心的情感。
相思被比喻为闲愁,形象化地表现了作者内心深深的思念之情。
比喻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更富有意境,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心情。
2. 对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句诗中还运用了对仗手法,通过相同或相似的词语进行对称排比,增加了诗句的音韵美感。
对仗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更具韵律感和节奏感,让人在阅读时感受到一种愉悦的美感。
3. 拟人在“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句诗中,作者将情感拟人化,直接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情感更加直接、生动,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心境。
以上所述的修辞手法,都为这句诗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得诗句更加深邃、动人。
这种情感中蕴含着对离别的思念和对爱情的忧伤,让人在阅读时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纠结。
对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句诗,我个人的理解是,它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思念之情。
情感如同细雨般飘洒,让人心头无处躲藏。
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对爱情、对人情的体验和领悟。
修辞手法的运用让这句诗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于情感的细腻体验,也让我们在当下感受到情感的震撼。
正如诗中所描述的那样,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种情感深深烙印在我们心灵深处,让人无法忘怀。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句诗,在古典文学中被认为是李清照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
李清照《一剪梅(月满西楼)》词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月满西楼)》词赏析李清照《一剪梅(月满西楼)》词赏析李清照《一剪梅(月满西楼)》是一首思念丈夫“别愁”的词,赵明诚出外求学后,她形单孤影,因想念丈夫,而写的一首抒情词。
下面我们就对其进行赏析吧。
《一剪梅(月满西楼)》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月满西楼)》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一剪梅(月满西楼)》赏析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
“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
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
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翻译【“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翻译【“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国文学史上写爱情的诗词很多,但写悼念亡妻的诗作首推苏轼的《江城子・记梦》感情最重,而写思夫的诗歌却当数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感情最深。
悼亡妻的是第一个用词表情,念离夫的是第一个借词达意。
两人同生宋代,一个北宋,一个南宋,一个是豪放派创始人,一个是婉约派正宗词人,都是一代词作的代表,同是写爱情,一者生思,一者死念,一借景而思,一因梦而念。
《江城子・记梦》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一剪梅》则通过秋景表达对丈夫的情爱笃深以及别后的痛苦思念。
二人词作有异曲同工之妙,真可谓文人思偶的词作奇葩。
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二人词作的妙处,特别是两首词的相似之处。
一同是爱情词,皆有恩爱史苏轼在青神县中岩求学时,因为给鱼塘题名与王弗不期而遇,两人开始交往并多次私下约会。
热恋时,苏轼甚至一日不见王弗便会心烦意乱。
从中岩到王家之间的一片松树林,是俩人经常约会的地方,苏轼回到中岩翻看书页,浮现的却全部是王弗甜甜的笑容。
苏轼辗转反侧,想着心上人竟一夜无眠。
天亮后,便偷偷跑到王家楼下,静静地、偷偷地、含情脉脉地看着她在窗边梳妆打扮。
苏轼十九岁就娶了十六岁的王弗。
王弗年轻貌美,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勤俭持家,为人处事极尽周到,侍亲甚孝,深得苏家上下称赞,尤其是苏轼的母亲程夫人更是特别喜欢这个儿媳妇。
受父亲的感染,聪明的王弗自己在闺中看了许多书,学了不少的知识。
恋爱时,王弗并没有显露自己读过很多书,有很多学问。
直到婚后初期,苏轼仍不知道这事。
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
苏轼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又问了王弗许多文章和知识,王弗基本上都能应对回答。
至此,苏轼方知自己娶到的不仅是个贤妇,还是个才女,于是对她的爱又加深了一层。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除了生活外,王弗也极其关心苏轼的人际交往。
苏轼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总以为天下人人都是善良的,没有坏人。
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感内涵
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感内涵## 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引言"一剪梅"这首古典诗歌,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其婉约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而脍炙人口,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标题中涉及的三个关键词入手,分别阐释“一剪梅”的艺术内涵,以及其中所表达的“一种相思”和“两处闲愁”的情感意蕴。
### 一剪梅:艺术的凝练首先,我们来谈谈“一剪梅”这个标题所涉及的艺术元素。
诗中的“一剪梅”并非仅仅是植物的描写,而是艺术的凝练,是对自然之美的高度概括。
杜牧以极简的笔法,描绘出梅花的婀娜多姿,表达了对于生命力的赞美。
这种凝练的艺术手法,使得“一剪梅”成为一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感的画卷。
### 一种相思:深沉的思念之情杜牧在《一剪梅》中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一种深沉的相思之情。
梅花虽凋零,但在凋零中仍显挺拔,仿佛是宛如心头所念的人物,即便岁月流转,依然留存于心。
这“一种相思”不仅是对爱情的思念,更是对生活、时光流转的思考。
通过梅花,杜牧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远的时代价值。
### 两处闲愁:生命中的无奈与感慨而当我们深入解读“两处闲愁”时,我们会发现这不仅仅是对于爱情的牵挂,更是对生命中的无奈与感慨。
一处是对红消香断的遗憾,另一处则是对白发渔樵的无奈。
这两处闲愁既体现了生命的短暂,也表达了对时光无情流转的感慨。
正是在这种生命的无常中,人们对于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的呼唤愈发强烈。
### 总结综合来看,“一剪梅”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对梅花的婉约描写,传递了深沉的相思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生命中无奈和感慨的思考。
这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富有哲理和情感的画卷,让人在品读之际,不禁沉浸其中,感受到生命的真挚与美好。
在时间的长河中,“一剪梅”如同一枚永不凋零的印章,镌刻着作者深沉的情感,也勾勒出人生中无法磨灭的记忆。
【思念的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_全诗赏析
【思念的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_全诗赏析出自北宋诗人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排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世间烟火景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美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节令起了点染作用,解释这是“已凉气象未寒时”(《已凉》)。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含蓄,不仅描绘出四处风景,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花开花落,既是做作界景象,也是酸甜苦辣的人事象征;床笫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悲凉独处的心坎感触。
这一兼写户内外风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义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氛围和它的情感颜色。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次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天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
这一句,钩连高低。
它既与上句紧相连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
可以想见,词人因惦记游子行踪,渴望锦书达到,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而这一望断天边、神驰象外的情思跟遥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缭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新闻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类似。
蒋捷《一剪梅》原文及赏析
蒋捷《一剪梅》原文及赏析蒋捷《一剪梅》原文及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赏析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蒋捷《一剪梅》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蒋捷《一剪梅》原文及赏析1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词语注释】吴江:今江苏省县名,在苏州南面、太湖东面。
秋娘渡、泰娘桥:均为吴江地名。
银字笙:乐器名,是笙管的一种。
心字香:一种香片名。
据说是以香片成心字形为名,或香片上印有心字。
【词作赏析】吴江指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
起笔点题,蒋捷《一剪梅》原文及赏析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
“红藕”,即粉红荷花。
“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间烟火气象”。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
李清照一剪梅的意思
李清照一剪梅的意思李清照一剪梅的意思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的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一剪梅原文【1】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译文及注释【2】译文荷花已经凋残,香气已经消失,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一剪梅》 李清照
《一剪梅》李清照宋代/红藕香残玉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鉴赏】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秋”,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白雨斋词话》)。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已凉》诗)。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文言文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 1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一:这首词是李清照用多情娟丽之笔书写的浪漫情怀,再现了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缱绻思绪。
这首词从思想上来说,首先体现了夫妻人格上平等,是一对恩爱夫妻的相思之情。
这与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婚姻家庭观念背道而驰。
这一点,在词中有深情的表白:“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
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或者赵明诚有二心,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
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
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
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之一,真爱不分阶级地位,没有金钱世俗名利夹杂,否则,就不叫爱情。
这是我们现代人对爱情的诠释。
古往今来,爱情是超越时空和阶级限制的。
在封建社会里,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而女人只能从一而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感情平等。
但李清照是幸运的,和他的丈夫两相恩爱,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
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在封建社会是极其少有的。
像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也极为鲜见。
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其次,这首词也体现了李清照感情的自我封闭,不能向外人诉说的孤独哀愁。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
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识,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
“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
此外,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
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次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
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不仅归舟晚,还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情调欢快。
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
红木相伴玉簟秋 古诗文
红木相伴玉簟秋古诗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代〕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
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
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一剪梅,词牌名,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
以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
另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五平韵;双调五十九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等变体。
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这里指小船。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翻译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翻译赏析《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翻译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翻译赏析1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
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什么意思
出自李清照之《剪梅》有人说写李清照慨叹自己青春易老时光易逝要
样下面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其
实句含有两意思:花自飘零说青春象花样空自凋残;水自
流说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空自或自
意思体现了李清照感叹语气句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深只要
我们仔细玩味难发觉李清照既自己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丈夫能和自
己共享青春而让白白地消逝而伤怀种复杂而微妙感情正从两自字
表现出来之所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关键所也俩真挚爱情具体表现唯其此所底下两句:
种相思两处闲愁
自地引出来了说上面没有任何句提李清照和丈夫两相恩爱;
两句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俩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
着种独特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开朗
性格善于对方着想与般妇女狭隘心胸同古典诗词写思夫之作
少大多过尽千帆皆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忆江南》);或红豆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类文字象李清照
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极鲜见
李清照闲愁究竟达了程度呢下面三句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说种相思之情没法排遣绉着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
句时刻相思着里作者对愁描写极其形象人愁苦时总
绉着眉头愁眉苦脸作者正抓住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
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样子从而领会内心绵绵痛苦才
下、却上两词用得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关系所能把相思之苦
种感情短暂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几句和李煜《乌夜啼》剪
断理还乱离愁别般滋味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士祯《花草蒙拾》说: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语胎出李特工耳诚李作比之范作已胜筹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总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情景怪得成千古绝唱
由上看来李清照首词主要抒写思夫之情种题材宋词数少
若处理好必落俗套而李清照首词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特
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失篇杰作其特点:、词所表现爱情
旖旎、纯洁、心心相印;和般单纯思夫或怨其返大异其趣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爱情毫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象蜜样甜也象水样
清磊落大方和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爱情泾渭分明三、李词语言
大都浅俗、清新明白首词也例外又有自己特点通俗多
用偶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
难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