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特点及教学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特点及教学对策
作者:李贵忠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46期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具有鲜明的特点:政治性、科学性有机统一;理论性、实践性皆具;逻辑性和历史性高度统一;教学内容综合性强;教学目的具有多重性;教材稳定性不强;教材的概括性强。基于对课程特点的分析,文章提出了提高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要正确处理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关系;要正确处理整体和重点的关系;注意各课程间的协作;注意发挥学生的作用,注意实践教学;注意新理论的吸收;注意改革教学手段。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特点;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078-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其教学任务是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门课程,既具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把握这门课的课程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特点
搞清楚教学实际,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课程特点是教学实际的主要部分,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首先认真研究这门课程教学的实际,切实搞清楚这门课程的特点,把握这门课的教学规律。从学科性质和教材内容这两个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政治性、科学性兼具,是一门政治性和科学性有机统一的学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政治性和科学性同生同长,天然结合,内在统一。政治性是所有哲学社会科学中都具有的一个特性,是一个共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我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众多学科中与现实政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课程,其政治性更加强烈。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化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发展,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科学。
2.既具理论性,又具实践性,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学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理论一样,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直接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己任,这一理论体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3.既体现逻辑性,也体现历史性,是一门逻辑性与历史性有机统一的学科。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理论成果相关命题、观点、思想做逻辑分析和逻辑描述,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理论成果进行历史回顾和历史描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门学科来讲,在阐述其理论时,做一定的历史回顾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科学理论总是历史的产物,总是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物、事件、活动相联系,不了解历史就不可能科学认识理论创新的价值与真谛;就有可能把理论看成只是原先的一些命题、观点的逻辑推演,就不可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理论。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做历史回顾,就不可能深刻地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个道理,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这个理论体系的中国特色的由来,也就不能真正理解这个理论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个道理。
4.与其他课程在内容上存在着交叉重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和主要内容,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史实的阐述上与《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会出现必然重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涵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多个学科,也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存在内容上的重复。
5.教学内容综合性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法学、伦理学、历史学、政治学、外交学、军事学、生态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诸多学科,是一门由诸多学科知识组合起来的综合性很强的大学科。
6.教学目的具有多重性。本课程教学目的既强调知识、能力的培养,又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系统的知识教育。同时,也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国情观、荣辱观、价值观教育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等德育的重任。
7.“教材”稳定性不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是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而实践变化之快、经验积累之多、新理论出现之快是前所未有的,这就使得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教材总是处在一个不断丰富内容,不断修改、不断更新的状态之中,教材的不稳定性是必然的。
8.教材普遍性、概括性强。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采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其科学性、逻辑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学内容也是相对适时的。但因为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主要是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内容,因为内容的普遍性和概括性,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远离了学生的具体的实际生活,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使教材很难科学解答学生思想中的各种困惑。
二、教学对策
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特点的认识,笔者认为要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正确处理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是一门政治性和科学性天然结合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政治性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在政治性问题上,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而且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信念、饱满的政治热情、严格的政治纪律意识、严肃的政治态度、真诚政治表达。在科学性问题上,教师一定要将自己的教学建立在坚实的科学性基础上,靠科学性来保证政治教育的可信度;要通过学术性来体现政治性,要力戒政治教育的简单化、片面化和空洞化。
2.正确处理整体与重点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目是让学生系统和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问题就是知识的全面性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秉持整体意识。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庞大,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门课程的内容逻辑结构上也有主次之分,为了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精髓和核心知识,教师还要善于抓重点,要有重点意识。
3.正确处理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注意各门学科的协作。对于各课程之间内容上存在着的交叉重叠问题,孤立的课程教学会使同一内容在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课程中反复讲述,不仅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加剧学生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消极心态,也会使有限的教学时间得不到充分利用,降低教学效率。因此,需要通过教学协作来预防并克服这些问题。
4.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为了实现有效的政治教育目的,教师必须要非常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思想的“内化”实现政治素质的提升。确立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营造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科学的互动机制,变教师正面灌输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培养,教师由原来的单纯的传授者真正转变为课堂的启发者,学生在课程中由他主性转变为学生自主性教育。
5.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必须在原有的课堂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