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口腔组织病理学》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1—4章)
口组期中复习题(1—4章)一、名词解释1.釉板:是垂直于牙面的薄层板状结构,起自釉质表面向釉牙本质界延伸,部分可达牙本质,在磨片中观察呈深褐色裂隙状结构。
2.釉丛:呈褐色,形似草丛状或马尾状,起自釉牙本质界,向釉质内散开,其高度约为釉质厚度的1/4—1/3,在釉质内分布均匀。
3.釉梭:为黑色纺锥状突起,从釉牙本质界突入釉质内20—200μm不等,在牙尖及切缘部位较多见。
4.釉牙本质界:是釉质和牙本质的交界面。
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由许多小弧线相连而成,弧形线凸面突向牙本质,而凹面向着釉质。
(助理医师)5.原发性牙本质:是指牙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牙本质。
6.继发性牙本质:牙根发育完成后,一生中不断形成的牙本质称为继发性牙本质。
7.修复性牙本质:当牙齿受到生理或病理刺激时,牙髓内未分化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在其对应的髓腔壁上,形成新的牙本质,以保护牙髓,这种新形成的牙本质称为修复性牙本质。
8.龈沟:牙龈与牙面之间有一狭窄的楔形间隙,称为龈沟。
9.结合上皮:指龈沟上皮延续后附着于牙表面的一条带状上皮。
10.牙周膜:是一种致密的结缔组织,它环绕牙根,位于牙根和固有牙槽骨之间。
(名解、选择)二、填空1.牙体组织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硬组织和一种软组织牙髓。
2.牙釉质中无机物的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晶体。
3.牙本质主要由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和细胞间质所组成。
4.牙本质的细胞间质的矿化程度包括:管周牙本质、管间牙本质、球间牙本质、生长线、托姆斯颗粒层、前期牙本质。
5.牙骨质分为无细胞牙骨质和细胞牙骨质。
6.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固有牙槽骨。
7.牙龈可分为游离龈、附着龈和牙间乳头三部分。
8.牙龈上皮层的分类:牙龈上皮、龈沟上皮和结合上皮。
9.牙槽骨按其解剖部位可分为固有牙槽骨、密质骨和松质骨。
10.口腔黏膜的分类:咀嚼粘膜、被覆粘膜和特殊黏膜。
11.咀嚼粘膜注意分布于:牙龈和硬腭。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要点重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一一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一般可将人出生前的发育分为三阶段:1 •增殖期:此期为自受孕至受孕后2周,包括受精、植入和三胚层胚盘的形成.2•胚胎期:指受孕后第3〜8周,此期分化出不同类型的组织并构成器官、系统,胚胎初具人形。
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此期完成。
3•胎儿期:受孕后第9周至岀生•腭的发育在此期的开始阶段完成。
第一节神经嵴、鳃弓和咽囊一、神经嵴的分化胚胎发育的第3周,三胚层胚盘形成。
发育中的脊索和邻近的间充质诱导其表面的外胚层形成神经板。
其中轴处形成凹陷称神经沟,隆起的外缘称神经褶。
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
第4周,两侧神经褶在背侧中线汇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位于神经嵴处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未进入神经管壁,而是离开神经褶和外胚层进入中胚层,这部分细胞即神经嵴细胞。
神经嵴细胞位于神经管和表面外胚层之间,形成沿胚胎头尾走向的细胞带,以后分为两条细胞索,列于神经管背外侧。
胚胎第4周,神经嵴细胞发生广泛的迁移,演化成机体不同的细胞并形成许多重要组织成分。
1 •神经系统组织:包括施万细胞(Schwann),面神经的膝状节,舌咽神经的上节和迷走神经颈节,与V、叩、区、X各脑神经相联系的自主性神经节、神经节内神经元周围的卫星细胞,脑膜。
2内分泌组织:甲状腺的降钙素细胞、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细胞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细胞。
3 •软硬结缔组织:迁移至头面部的神经嵴细胞形成该区大部分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胚间充质。
包括面部的骨、软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牙周膜、血管周细胞、血管平滑肌。
横纹肌、腺体及皮肤脂肪组织的周围组织也来自神经嵴细胞。
4 •皮肤组织:皮肤及粘膜的黑色素细胞、真皮二、鳃弓及咽囊的发育鳃弓和咽囊的发育与面部及颈部发育关系密切。
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充质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称鳃弓。
它们由头至尾端依次发生。
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者称鳃沟;在咽侧者称咽囊。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75个提分考点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75个提分考点七颗牙学堂,专注口腔教育10余年!为帮助口腔医师顺利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小编特整理了口腔医师理论必备考点,供大家平时复习使用!1.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无机物占96%~97%。
2.釉质有机物占总重量的1%。
3.釉质中基质蛋白主要有釉原蛋白,非釉原蛋白和蛋白酶。
4.非釉原蛋白包括釉蛋白,成釉蛋白,釉丛蛋白。
5.釉质的基本结构是釉柱。
6.无釉柱釉质位于釉质的最内层和多数乳牙及恒牙的表面。
7.釉质的超微结构是釉柱鞘。
8.牙本质由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和细胞间质构成。
9.牙本质小管在近髓端和近表面的数目之比为4:1。
管周牙本质矿化程度较高。
10.生长线见于乳牙和第一恒磨牙。
11.牙髓中的细胞有成纤维细胞、成牙本质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和组织细胞、树突状细胞。
12.牙龈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
13.牙龈的上皮结构有牙龈上皮、龈沟上皮、结合上皮。
14.牙龈固有层结构有龈牙组、牙槽龈组、环形组、牙骨膜组、越隔组。
15.牙周膜纤维结构有牙槽组、水平组、斜行组、根尖组、根间组。
16.牙周膜细胞中有上皮剩余,也称为Malassez上皮剩余,可增殖为颌骨囊肿和牙源性肿瘤。
17.固有牙描骨又称为硬骨板。
18.牙槽骨具有高度可塑性。
19.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有角质细胞和非角质细胞。
20.角质细胞从表层到深层是角化层、粒层、棘细胞层、基底层。
21.口腔黏膜分咀嚼黏膜、被覆黏膜、特殊黏膜。
打E印22.丝状乳头最多,萎缩可导致地图舌。
23.唾液腺导管分闰管、分泌管、排泄管口24.唾液腺腺泡分为浆液性腺泡、黏液性腺泡、混合性腺泡。
25.排泄管中含有储备细胞,发挥干细胞作用。
26.腮腺是纯浆液性腺体。
27.舌腭腺和腭腺是纯黏液腺体。
28.唇裂由于球状突和上颌突联合不佳形成。
29.腭裂由于侧腭突和鼻中隔融合不良引起。
30.如侧舌隆突未联合,则形成分叉舌。
31.成釉器发育成釉质,分为蕾状期、帽状期、钟状32.牙胚由成釉器、牙乳头、牙囊组成。
口腔组织病理学各章重点总结
口腔组织病理学一、口腔颌面部发育1 •神经嵴细胞及形成的结构2 •颌面部的发育过程3 •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及形成的胚胎学背景4 •腭的发育过程5 •腭部常见发育畸形及形成的胚胎学背景6. 舌的发育过程7 •舌部常见发育畸形及形成的胚胎学背景8. 口腔颌面部发育的调控机制9. 名词解释融合,联合,外胚间叶,鳃弓,咽囊,联合突,麦克尔软骨二、牙的发育1. 牙发育的全过程;2. 牙胚的构成及形成的牙体组织;3. 钟状期成釉器的中间层细胞形态特点及功能;4. 牙胚发育异常形成的牙形态和数目的异常;5. 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特点;6. 牙发育各阶段的基因调控特点;7. 名词解释釉索,釉结,诱导,上皮根鞘,Serres上皮剩余,Malassez上皮剩余三、牙体组织1. 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2. 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3. 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区域的形态功能特点4. 釉质中的有机物的种类及生理病理学意义;5. 牙髓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6. 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7. 牙本质的超微结构特点;8. 牙本质细胞间质中非胶原有机成分的种类和功能;9. 名词解释球间牙本质,前期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管间牙本质,管周牙本质,罩牙本质,透明牙本质,(牙本质)透明层,托姆斯粒层,死区,中间牙骨质四、牙周组织1. 牙龈和牙周膜主纤维束及功能;2. 结合上皮的形态特点、同牙结合的方式及临床意义;3. 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4. 牙周膜中的细胞种类及其功能;5 •龈谷的所在部位及其病理意义;6•名词解释沙比纤维,牙骨质小体,结合上皮五、口腔粘膜1 •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种类、形态及排列特点;2 •口腔粘膜非角质形成细胞的种类、形态、来源及功能;3 •口腔粘膜与皮肤在组织学结构上的区别;4•口腔粘膜上皮的结构蛋白与口腔粘膜病的关系;5 •咀嚼黏膜和被覆黏膜形态结构的差异;6•名词解释味蕾,麦克尔细胞,细胞间桥,基底膜六、涎腺1. 涎腺腺泡的基本结构、腺泡的种类及分泌物的性质;2 •涎腺肌上皮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3. 涎腺导管系统的构成、形态及功能;4. 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组织学结构的差异;5. 名词解释闰管,纹管,蓝细胞七、龋病1. 早期釉质龋的发展过程及病理变化;2. 牙本质龋中透明层形成机制及意义;3. 龋病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4. 釉质龋和牙本质龋的超微结构特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主治考试重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一章:牙体组织(掌握)1、牙体组织的构成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
2、牙釉质属于上皮组织;牙本质、牙骨质、牙髓属于结缔组织。
3、前牙切缘牙釉质最厚为2mm,后牙牙尖最厚为2.5mm。
4、牙齿萌出后,牙釉质不再有生长和修复的能力。
5、F-(氟离子)增强了对酸的抵抗能力。
6、乳牙釉质矿化程度比恒牙低,但是化学反应性更活跃。
7、釉质细胞外基质蛋白主要有:釉原蛋白、非釉原蛋白、蛋白酶。
8、釉原蛋白是釉基质主要的蛋白质。
釉蛋白是成釉细胞最早分泌的釉基质蛋白9、釉原蛋白在晶体成核、晶体生长方向、调控速度上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分布于晶体间隙,成熟釉质中基本消失。
10、蛋白酶包括:金属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
主要参与釉原蛋白、非釉原蛋白分泌后的修饰和剪接。
11、牙釉质无机物占总量的96%-97%,有机物占总量的1%不到。
12、牙本质无机物占总量的70%,有机物为:20%,水:10%。
13、牙骨质无机盐占总量的45%-50%,有机物和水:50%-55%。
14、釉珠附着在近颈部牙骨质上。
15、釉柱在窝沟底部呈放射状,近牙颈部呈水平状。
16、龋洞口小底大与釉柱排列方向有关。
17、釉柱近表面1/3较直,内2/3弯曲,在切缘和牙尖处绞绕弯曲更明显,称为绞釉。
绞釉的排列方向可增强釉质的抗剪切强度,咀嚼时不易被劈裂,手术时如需劈裂釉质,方向必须尽量与釉柱排列方向一致。
18、釉柱直径平均为:4-6um,横纹之间距离为4um,横剖面呈鱼鳞状,电镜下呈球拍样;头部朝咬合方向,尾部朝牙颈方向,相邻釉柱以头尾相嵌的形式排列。
19、釉柱晶体宽约:40-90nm,厚约:20-30nm,长约:160-1000nm,釉柱长轴呈65-70度倾斜。
20、改变入射光角度可使明暗带发生变化,这些明暗带称为施雷格线,分布在釉质内4/5处。
21、无釉柱釉质近釉质牙本质界最先形成的釉质,出现在釉质最内层和表层30un,晶体相互平行排列。
《口腔组织病理学》背诵重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1、外胚间叶:头面部的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幡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嶠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2、鲤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鲤弓。
3、咽囊:相邻的鲤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鲤沟,与之相对应的鲤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鲤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
4、口凹: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的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
5、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_薄膜即口咽膜相隔,此膜来自于胚胎早期的索前板,由内外两胚层构成。
在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
6、融合: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
7、联合:面部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过程称为面突联合。
8、原腭:嗅窝下方.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上颌突联合过程中,不断向口腔侧增生,形成的突起称前腭突。
前腭突将形成前颌骨和上颌切牙。
9、奇部:胚胎第4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
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
奇结节以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
10、Meckel软骨:也称第]鲤弓软骨或下颌软骨。
分别为左右第]鲤弓中的条形软骨棒。
在发育中,下颌软骨的后端膨大形成锤软骨;下颌软骨耳前区部分还形成锤前韧带和碟下颌韧带,其余部分消失。
11、原发性上皮带:胚胎的第5周,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互相连接,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归纳引言口腔组织病理学是研究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到口腔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以及病理变化对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本文将从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常见疾病和诊断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基本概念1. 组织学组织学是研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是病理学的基础。
口腔组织学是组织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口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 组织学分类根据不同的组织学特点,可将口腔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3. 组织学变化组织学变化是指正常组织在病理状态下的改变,包括炎症、增生、萎缩、坏死等。
二、常见口腔组织疾病1. 牙齿疾病牙齿疾病是指影响牙齿健康的疾病,包括龋齿、牙周病、牙髓病等。
•龋齿是牙齿表面被酸蚀而形成的病变,主要由细菌引起。
•牙周病是指牙齿周围组织的炎症,常见的类型有牙龈炎、牙周炎、牙周脓肿等。
•牙髓病是指牙齿内部髓腔的炎症,常见的类型有髓炎、根尖周炎等。
2. 口腔黏膜疾病口腔黏膜疾病是指影响口腔黏膜健康的疾病,包括口疮、溃疡性口炎、白斑等。
•口疮是口腔黏膜表面的病变,常见的类型有阿弗他溃疡、单纯疱疹等。
•溃疡性口炎是指口腔黏膜出现溃疡的炎症,常见的类型有阿弗他溃疡、药物性溃疡等。
•白斑是指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常见的类型有白色苔藓、白色扁平苔藓等。
3. 口腔肿瘤口腔肿瘤是指口腔组织发生的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是指不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的肿瘤,如口腔纤维瘤、口腔血管瘤等。
•恶性肿瘤是指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的肿瘤,如口腔鳞状细胞癌、口腔腺癌等。
4. 口腔感染口腔感染是指口腔组织感染的疾病,常见的感染包括牙周脓肿、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等。
•牙周脓肿是由牙周病菌引起的牙周组织感染,常见的类型有根尖周脓肿、牙周脓肿等。
•颌面部蜂窝组织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颌面部软组织的炎症,常见的原因有牙源性和非牙源性感染。
三、口腔组织病理学的诊断方法1. 组织活检组织活检是通过取得患者口腔组织标本,经过特殊处理后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病理变化。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名词解释1.外间充质2.鳃弓3.咽囊4.口凹5.口咽膜6.融合7.联合8.原腭9.奇结节10.Meckel 软骨问答(思考)题1.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2.腭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3.舌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参考答案第二章名词解释1.原发性上皮带2.牙板3.上皮隔4.上皮根鞘5.颈环6.釉结7.缩余釉上皮8.引导管问答(思考)题1.以乳中切牙为例.试述牙齿发育的全过程。
2.牙胚包括哪几部分.各形成哪种牙体组织?3.何谓成釉器中间层?有哪些功能?4.牙胚发育异常可导致哪些牙齿形态和数目的异常? 5.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第三章名词解释1.球间牙本质2.前期牙本质3.修复性牙本质4.继发性牙本质5.管间牙本质6.管周牙本质7.罩牙本质8.透明牙本质9.(牙本质)透明层10.托姆斯粒层11.死区问答(思考)题1.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
2.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
3.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区域有哪些.各有何形态特点?4.釉质中蛋白的种类及意义。
5.牙髓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6.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7.牙本质细胞间质中非胶原有机成分的种类和功能。
参考答案第四章名词解释1.点彩2.主纤维3.上皮剩余4.束骨5.(牙槽骨)穿通纤维问答(思考)题1.牙龈、牙周膜各有哪几组主纤维束?名称及功能如何?2.何谓结合上皮?结合上皮的形态特点及其与牙结合的方式如何?临床意义如何? 3.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4.牙周膜中的细胞种类及其功能。
5.龈谷的所在部位及其病理意义。
参考答案第五章问答(思考)题1.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种类及部位分布、排列特点。
2.口腔黏膜的功能。
3.口腔黏膜与皮肤在组织学结构上有何区别?4.试述咀嚼黏膜和被覆黏膜的不同点。
5.口腔黏膜上皮的结构蛋白与口腔黏膜病的关系。
6.口腔黏膜基底膜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第六章问答(思考)题1.比较三种大唾液腺组织学结构的差别;2.比较浆液细胞与黏液细胞形态学和功能特性的差别; 3.比较闰管细胞与纹管细胞形态和功能特性的差别; 4.涎腺上皮细胞再生的组织学表现。
《口腔组织病理学》背诵重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1、外胚间叶:头面部的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幡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嶠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2、鲤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鲤弓。
3、咽囊:相邻的鲤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鲤沟,与之相对应的鲤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鲤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
4、口凹: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的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
5、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_薄膜即口咽膜相隔,此膜来自于胚胎早期的索前板,由内外两胚层构成。
在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
6、融合: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
7、联合:面部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过程称为面突联合。
8、原腭:嗅窝下方.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上颌突联合过程中,不断向口腔侧增生,形成的突起称前腭突。
前腭突将形成前颌骨和上颌切牙。
9、奇部:胚胎第4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
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
奇结节以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
10、Meckel软骨:也称第]鲤弓软骨或下颌软骨。
分别为左右第]鲤弓中的条形软骨棒。
在发育中,下颌软骨的后端膨大形成锤软骨;下颌软骨耳前区部分还形成锤前韧带和碟下颌韧带,其余部分消失。
11、原发性上皮带:胚胎的第5周,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互相连接,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
3)舌下腺:位于口底粘膜和下颌舌骨肌之间,是一种混合腺,其中粘液性腺泡占主要部分,其颗粒基质明显少于腮腺和颌下腺,闰管及分泌管发育不良
?
49、根据腺泡的形态,结构和分泌物性质不同分为浆液性,粘液性,混合性
?
50、涎腺腺泡中浆液C的C特征是:合成,贮存和分泌蛋白质
?
51、各大涎腺的组织学特点:
1)腮腺:分深浅两叶,其间有面N穿过.腮腺全部由浆液性腺泡组成,属纯浆液腺,闰管长,分泌管多,染色浅.正常腮腺组织内尤其是近表面部分经常出现小的淋巴结,有时淋巴组织呈壳样包绕在腮腺叶外围,淋巴结出现在了腮腺.这也是涎腺发生良性淋巴上皮病变、腺淋巴瘤以至恶性淋巴瘤的组织学基础.腮腺导管中多出现晶样体
1、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胚胎期完成;腭部发育在胎儿期的开始阶段完成。
?
2、神经嵴细胞迁移开始的标志是细胞间粘附分子N-钙粘蛋白结合部位转化为H-钙粘蛋白结合部位。
?
3、在模式发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Hox基因。
?
4、面部的发育畸形主要发生在胚胎第6至第7周的面突联合期。
?
5、面部的发育畸形常见的有唇裂,面裂等。
2)牙乳头:起源于外胚间叶,形成牙髓和牙本质;
3)牙囊:起源于外胚间叶,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
12、成釉器的发育分三个时期:蕾状期(bud stage)、帽状期(cap stage)、钟状期(bell stage)。
?
13、牙本质的形成: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归纳1.口腔黏膜病变:口腔黏膜是口腔内部覆盖的一层薄膜,其病变可分为炎症性和非炎症性。
炎症性病变包括口腔溃疡、慢性牙龈炎等,其特点是黏膜发红、肿胀、易出血等。
非炎症性病变包括扁平苔癣、白斑病等,其特点是黏膜发生色素沉着、溃疡、白色斑块等。
2.牙周病: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一类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主要病变包括牙龈炎、牙周炎和牙周组织退行性病变。
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
牙周炎是指炎症蔓延到牙槽骨和牙周膜,导致牙龈下陷、牙齿松动等症状。
牙周组织退行性病变是指牙周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导致牙齿周围骨质吸收、牙槽骨丧失。
3.口腔肿瘤:口腔肿瘤是指在口腔组织中形成的新生物。
常见的口腔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两种。
良性肿瘤包括口腔纤维瘤、口腔血管瘤等,其特点是生长缓慢、无侵袭性。
恶性肿瘤包括口腔鳞状细胞癌、口腔腺癌等,其特点是生长迅速、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4.口腔感染性疾病:口腔感染性疾病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口腔组织感染。
常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包括牙髓炎、根尖周炎和口腔疱疹等。
牙髓炎是指牙髓组织的感染,常表现为牙痛、牙齿敏感等症状。
根尖周炎是指牙根尖周围组织的感染,常表现为根尖肿胀、根尖脓肿等症状。
口腔疱疹是一种由口腔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常表现为口腔溃疡、疼痛等症状。
5.口腔颌面畸形:口腔颌面畸形是指由于颌骨和牙齿的发育异常而导致的面部外形异常。
常见的口腔颌面畸形包括错颌、牙列不齐等。
错颌是指上下颌骨错位,常表现为上下颌前后关系不正常、咬合不良等症状。
牙列不齐是指牙齿排列不整齐,常表现为牙齿拥挤、错位等。
6.口腔癌前病变:口腔癌前病变指癌变前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有可能发展为口腔癌。
常见的口腔癌前病变包括白斑病、红斑病等。
白斑病是指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斑块,有可能发展为癌变。
红斑病是指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红斑,有可能发展为癌变。
以上是口腔组织病理学的一些常见知识点归纳。
口腔组织病理学(本科)重点
颈环(cervial loop):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相连处称颈环。
终棒(terminal web):含有肌动蛋白的细丝由连接复合体进入细胞的胞浆中,在近中和远中形成终棒。
Serre上皮剩余:有时有些残留的牙板上皮,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由于这些上皮类似于腺体,又称Serre上皮剩余。
缩余釉上皮(reduced enamel epithelium):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当牙萌出后在牙颈部形成结合上皮。
磨损(abrasion, attrition):由于咀嚼、刷牙等机械性摩擦,造成牙本质组织的缺损楔状缺损(wedge shaped defect):因牙颈部的磨损呈楔形,故特称楔状缺损。
修复性牙本质(reparative dentin):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tertiary dentin)或反应性牙本质(reaction dentin),即牙齿受到生理或病理刺激时在与刺激相对应的髓腔壁上,会形成新的牙本质,以保护牙髓,这种新形成的牙本质,称为~骨样牙本质(osteodentin):当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很快时,成牙本质细胞被包埋在间质中,以后细胞变性,该处遗留一空隙,似骨组织,故有时又称之为骨样牙本质。
透明牙本质(transparent dentin):又称硬化牙本质(sclerotic dentin),当牙本质受磨损、缓慢龋刺激,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变性,矿物盐沉积而封闭小管,使小管和周围间质的折光率无明显差异,磨片上呈透明状而称之为透明牙本质。
意义:保护牙髓,不因外界刺激而损伤。
死区(dead tract):是牙因磨损、龋等较重刺激,使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所致。
在透射光显微镜下观察,呈黑色,称为死区。
多见于狭窄的髓角。
牙龈结合(dentogingival Junction):牙龈是口腔黏膜的一部分,由上皮层和固有层组成,无黏膜下层。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重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重点1、牙釉质的特殊结构(有机物集中处):釉板、釉丛、釉梭、釉质生长线。
2、牙本质主要由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细胞间质组成。
3、继发性牙本质:是指牙根发育完成后,在生理情况下,由成牙本质细胞继续形成的牙本质。
4、修复性牙本质:是指在病理情况下,成牙本质细胞防御性产生的牙本质。
5、死区:是牙因磨损、酸蚀或龋等刺激,引起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逐渐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所致。
在透射光显微镜下观察时,这部分牙本质呈黑色,故称为死区。
6、釉牙骨质界三种不同情况:约60%是少量牙骨质覆盖在釉质表面,约30%是釉质和牙骨质端端相接,约10%左右是二者分离。
7、牙龈组织学结构:(1)上皮层:牙龈上皮、龈沟上皮、结合上皮、龈谷上皮。
(2)固有层:龈牙组、牙槽龈组、环形组、牙骨膜组、越隔组。
8、牙周膜组织学结构:牙槽嵴组、水平组、斜行组、根尖组、根间组。
9、口腔黏膜上皮:从深部至表面依次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角化层。
(基底层和棘层又叫生发层)10、口腔粘膜根据所在的部位和功能可分为三类,即咀嚼粘膜、被覆粘膜和特殊粘膜。
11、特殊粘膜即舌背粘膜:丝状乳头(无味蕾)、菌状乳头(有味蕾)、轮廓乳头(有味蕾)、叶状乳头(有味蕾)。
12、牙肧由三部分组成:成釉器、牙乳头、牙囊。
13、成釉器的钟状期细胞分化为四层(由内向外);内釉上皮层、中间层、星网状层、外釉上皮层。
14、牙尖进入口腔后,牙根的一半或3/4都已形成。
15、乳牙滞留常见于上颌尖牙。
16、牙阻生是指超过了正常萌出时间,牙任在颌骨内未萌出,常呈对称性。
恒牙多发于第三磨牙、下颌前磨牙和上颌尖牙,乳牙列罕见。
17、融合牙----牙本质融合18、结合牙----牙骨质结合19、畸形中央尖常见于下颌第二前磨牙(下五)20、牙内陷常见的畸形包括畸形舌侧窝、畸形舌侧尖、牙中牙。
21、釉质龋的平滑面龋由里向外分为: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
22、牙本质龋由里向外分为:透明层、脱矿层(可加以保留)、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口腔组织病理学》重点知识点复习整理
《口腔组织病理学》重点知识点复习整理1.神经嵴(neural crest)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
2.腮弓(branchial arch)原始咽部的间充质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
3.腮沟(branchial groove)相邻的腮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腮沟。
4.成牙本质细胞(odontoblast)在内釉上皮的诱导下,牙乳头外层细胞分化为高柱状的成牙本质细胞。
这些细胞在切缘或牙尖部为柱状,在牙颈部细胞尚未分化成熟,为立方状。
5.缩余上皮剩余(Serre上皮剩余)残留的牙板上皮细胞团未能正常退化,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
6.釉梭(enamel spindle)起始于釉牙本质界突入釉质内的纺锤状结构,牙磨片中,釉梭的有机物分解代之以空气呈黑色。
7.釉板(enamel lamellae)是片状、贯穿整个釉质厚度的结构缺陷,自釉质表面延伸至釉质不同的深度,可达釉牙本质界。
8.釉丛(enamel tufts)在磨片上近釉牙本质界内1╱3的釉质中,类似于草丛的结构。
9.横纹(cross striations)是釉柱上与釉柱的长轴相垂直的细线,透光性低。
横纹在釉柱上呈规律性重复分布,间隔2~6μm。
10.生长线(incremental lines)又名芮氏线,是釉质周期性的生长速率改变所形成的间歇线,其宽度和间距因发育状况变化而不等,较横纹的间距大的多,约代表5~10天釉质沉积的厚度。
11.绞釉(gnarled enamel)釉质内2╱3弯曲,牙切缘及牙尖处弯曲更明显,增强釉质对咬合力的抵抗。
12牙本质小管(dentinal tubule)贯通于牙本质全层管状空间,充满了组织液和一定量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13.牙本质生长线:原发性牙本质基质的节律性沉积形成的线条。
如发育期间受到障碍,则形成加重的生长线,称为欧文线。
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其牙本质因部分形成于出生前部分形成于出生后,两者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生长线,即新生线。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重点
问答题1.面部由哪几个突起联合或融合形成?人中、上唇、面颊由那些突起形成?唇裂和面裂的发生与那些突起有关?2.叙述牙胚的组成(哪几部分),各形成哪种牙体组织?3.钟状期成釉器的由哪四层细胞构成?4.简述釉质、牙本质、牙髓的组织结构。
5.牙髓的功能如何?6.简述牙周膜主纤维的分组,牙周膜数量最多的主纤维是哪组?7.简述牙槽骨的组织结构?其生物学特性如何?8.叙述釉质早期平滑面龋的病变(病损形态?病变分层?)9.叙述成洞后牙本质龋的病变(病损形态?病变分层?)10.简述牙髓炎的分类及各类牙髓炎的病理变化?11.为何急性牙髓炎病人有剧烈疼痛?请从牙髓的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角度解释。
12.龋病发展到根尖周囊肿经历了那些可预测的病理过程?13.简述根尖周炎的病变特点。
14.牙周炎的发展过程有那几期?活动期牙周炎的病理变化如何?15.牙周袋有那几种?每一种牙周袋有何特点16.口腔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有哪些?口腔粘膜白斑、扁平苔藓各有何病变特点?17.涎腺多型性腺瘤、腺样囊腺癌的病理学特点(肉眼、镜下)及生物学特点如何?18.简述口腔囊肿的一般组织学特征以及含牙囊肿、牙源性角化囊性瘤、鼻腭管(切牙管)囊肿、粘液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的病变特点。
19.什么是成釉细胞瘤的基本组织学类型?实性/多囊型在此基础上可能有哪些变异?成釉细胞瘤生物学特点有那些?20.简述牙龈瘤的分类。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牙发育1、口腔颌面部发育是胚胎发育的一部分,出生前发育分为三个阶段:增殖期、胚胎期、胎儿期,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胚胎期完成。
2、神经嵴细胞是指进入中胚层的位于神经褶的神经外胚层细胞。
3、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是迁移至部的神经嵴细胞形成该区的大部分组织。
4、面部的发育,包括面突的分化及面突的联合、融合。
5、口凹是1个额鼻突、2个上颌突、2个下颌突的中央形成的凹陷。
6、面部的发育来自于第1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它们分别是额鼻突衍化的一个中鼻突(包括二个球状突),二个侧鼻突;两个下颌颌突及其衍化出来的两个上颌颌突。
《口腔组织病理学》高频考点 执业医师资格综合考试经验、复习资料
《口腔组织病理学》高频考点
1. 釉牙本质界:由许多小弧形相连而成。
小弧形的凹面位于牙本质
2. 绞釉:近表面1/3较直,而内2/3弯曲
3. 管周牙本质钙化程度高
4. 斜行组是牙周膜中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的一组纤维
5.口腔黏膜分为咀嚼黏膜、被覆黏膜和特殊黏膜
6. 分泌管又称纹管,保钠排钾
7.腮腺属于纯浆液腺
8. 唇腺活检是诊断舍格伦综合征的一种简便方法
9. 牙胚由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构成
10. 多根牙的形成是由上皮隔的发育所决定的
11. 先天性梅毒牙:Hutchinson切牙、桑葚状磨牙
12.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病
13.釉质龋分层: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
14.牙本质龋分层: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15.龈袋为假性牙周袋;
骨上袋:牙周袋底在牙槽骨嵴顶的上方,牙槽嵴为水平型骨吸收;骨内袋:牙周袋底位于牙槽嵴顶的下方,牙槽骨为垂直吸收
16. 白斑主要表现为上皮增生
17.扁平苔藓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带
18.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唾液腺肿瘤
19. 黏液表皮样癌是由黏液细胞、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构成
20. 根尖周囊肿是颌骨内最常见的牙源性囊肿,属于炎症性囊肿
21. 成釉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
22. 牙瘤是错构瘤或发育畸形,不是真性肿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一般可将人出生前的发育分为三阶段:1.增殖期:此期为自受孕至受孕后2周,包括受精、植入和三胚层胚盘的形成.2.胚胎期:指受孕后第3~8周,此期分化出不同类型的组织并构成器官、系统,胚胎初具人形。
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此期完成。
3.胎儿期:受孕后第9周至出生.腭的发育在此期的开始阶段完成。
第一节神经嵴、鳃弓和咽囊一、神经嵴的分化胚胎发育的第3周,三胚层胚盘形成。
发育中的脊索和邻近的间充质诱导其表面的外胚层形成神经板。
其中轴处形成凹陷称神经沟,隆起的外缘称神经褶。
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
第4周,两侧神经褶在背侧中线汇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位于神经嵴处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未进入神经管壁,而是离开神经褶和外胚层进入中胚层,这部分细胞即神经嵴细胞。
神经嵴细胞位于神经管和表面外胚层之间,形成沿胚胎头尾走向的细胞带,以后分为两条细胞索,列于神经管背外侧。
胚胎第4周,神经嵴细胞发生广泛的迁移,演化成机体不同的细胞并形成许多重要组织成分。
1.神经系统组织:包括施万细胞(Schwann),面神经的膝状节,舌咽神经的上节和迷走神经颈节,与Ⅴ、Ⅶ、Ⅸ、Ⅹ各脑神经相联系的自主性神经节、神经节内神经元周围的卫星细胞,脑膜。
2内分泌组织:甲状腺的降钙素细胞、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细胞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细胞。
3.软硬结缔组织:迁移至头面部的神经嵴细胞形成该区大部分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胚间充质。
包括面部的骨、软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牙周膜、血管周细胞、血管平滑肌。
横纹肌、腺体及皮肤脂肪组织的周围组织也来自神经嵴细胞。
4.皮肤组织:皮肤及粘膜的黑色素细胞、真皮二、鳃弓及咽囊的发育鳃弓和咽囊的发育与面部及颈部发育关系密切。
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充质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称鳃弓。
它们由头至尾端依次发生。
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者称鳃沟;在咽侧者称咽囊。
鳃弓和鳃沟的外表面被覆外胚层;咽侧除第一鳃弓被覆外胚层外,由内胚层被覆。
鳃弓内部中轴为原始中胚层,周围有迁移来的神经嵴细胞围绕。
鳃弓内部逐渐分化出肌肉、神经、软骨、血管等。
朝向胚胎的尾端,并覆盖了二、三、四鳃沟和三、四、五鳃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
被覆盖的鳃沟与外界隔离,形成的一个暂时的由外胚层覆盖的腔。
以后的发育中消失。
残余形成囊肿或瘘管。
发育异常:1.腮瘘:颈窦未消失形成颈部囊肿,如囊肿与外部相通即称鳃瘘,其开口可位于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任何位置。
2.先天性耳前窦道、瘘管。
第一鳃沟和第一、二鳃弓发育异常时,可在耳屏前方形成皮肤的狭窄盲管或点状凹陷,多为先天性。
第二节面部的发育一、面部发育过程起源:额鼻突、第一鳃弓㈠面突的分化胚胎第3周,发育的前脑生长迅速,其下端出现一个突起,称额鼻突,其下方为下颌突,第4周其外上方长出两个突起为上颌突口凹:胚胎第4周,额鼻突、上颌突、下颌突的中央形成一个凹陷,即原始口腔嗅板或鼻板:第4周,口咽膜破裂,同时额鼻突的末端两侧的外胚层上皮出现椭圆形局部增厚区。
由于细胞的增生,边缘隆起,其外侧缘更明显,使鼻板中央凹陷,称鼻凹或嗅窝。
将额鼻突分成三个突起1个中鼻突和2个侧鼻突。
鼻凹将来发育成鼻孔;鼻板细胞形成鼻第7~8周联合完毕,颜面各部初具人形。
畸形主要发生在胚胎第6至第7周面突联合期。
1唇裂(cleft lip): 面裂(facial cleft):横面裂、斜面裂第三节腭的发育一、腭的发育过程腭指介于口腔和鼻腔之间的组织。
胚胎早期原始口腔和鼻腔是相通的,腭的发育使口腔和鼻腔分开。
由两个突起发育完成:前腭突(原腭)、侧腭突(继发腭)嗅囊:第6周时,由于侧鼻突、上颌突向中线生长,将中鼻突的两个球状突向中线推移,并使其相互联合,使鼻凹外口不断抬高,变成一个盲囊,称嗅囊。
以后由于嗅囊深部各突起联合部位的上皮变性,嗅囊延长,最后与口腔相通。
前腭突(原腭)的发育:第6周时,在嗅窝下方,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上颌突联合过程中,不断向口腔侧增生,形成前腭突。
将形成前颌骨和上颌切牙侧腭突(继发腭)的发育:第6周末,左右两个上颌突的口腔侧中部向原始口腔内各长出一个突起,称侧腭突。
最初向中线生长,由于舌窄而高,几乎充满了原始口鼻腔,并且与发育中的鼻中隔接触,所以侧腭突很快即向下或垂直生长,位于舌的两侧。
第8周,由于下颌骨长度和宽度增加,头颅抬高,舌的形态变为扁平,位置下降,侧腭突转向水平方向并向中线生长。
第9周时,左右侧腭突与前腭突自外向内、向后逐渐联合,中心留下切牙管或鼻腭管,为鼻腭神经的通道。
同时两侧腭突在中线处自前向后逐渐融合二、腭的发育异常腭裂(cleft palate)颌裂(cleft jaw)腭突融合线处可发生发育性囊肿,如鼻腭囊肿、正中囊肿第四节舌的发育一、舌的发育过程起源:第一、二、三、四鳃弓突起:侧舌隆突、奇结节和联合突第4周时,第一、二鳃弓在中线处联合。
同时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3个突起,两侧两个较大的侧舌隆突和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一个较小的奇结节。
第6周,两个侧舌隆突生长迅速并越过奇结节,在中线联合,形成舌的前2/3即舌体。
奇结节由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
第4周同时,第二、三、四鳃弓的口咽侧,奇结节后方,间充质增生形成一个联合突。
主要由第三鳃弓形成。
以后,联合突向前生长并越过第二鳃弓与舌前2/3联合形成舌的后1/3即舌根。
联合线处形成一个浅沟称界沟(sulcus terminalis)。
舌体表面被覆外胚层上皮,舌根表面被覆内胚层上皮。
界沟所在部位就是口咽膜所在位置。
甲状舌管(thyroglossalduct):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底部正中线(奇结节和联合突之间中线处),内胚层上皮增生形成伸向尾侧的盲管。
第7周时其增生至颈部甲状软骨处,迅速发育成甲状腺。
此后甲状舌管逐渐退化,与舌表面失去联系。
但在其发生处的舌背表面留下一浅凹即舌盲孔,位于界沟的顶端。
第7~8周时舌肌长入。
舌肌来自枕部肌节,同时有神经纤维进入。
第11周左右,舌背的菌状乳头开始分化,稍后是丝状乳头发生。
味蕾约在14周开始发育二、舌的发育异常:分叉舌——罕见。
侧舌隆突未联合或联合不全。
正中菱形舌——舌盲孔前方,有时可见椭圆形或菱形红色区域。
舌乳头呈不同程度萎缩。
以前认为是奇结节未消失形成的残余。
近来证实与局部慢性真菌感染特别是白色链球菌感染有关。
异位甲状腺——舌盲孔附近的粘膜下、舌肌内,也见于舌骨附近和胸部。
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舌管未退化或部分上皮残存可形成第二章牙的发育第一节牙胚的发生和分化牙板:在胚胎第5周,原口腔上皮局部增生形成原发性上皮带。
上皮带继续增生分裂,在唇(颊)侧形成前庭板,在舌侧形成牙板。
一、成釉器的发育(一)蕾状期:牙板末端的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形的上皮芽,如同花蕾,称为牙蕾。
牙蕾细胞类似基底细胞,周围有间充质细胞增生。
(二)帽状期:上皮芽继续生长,体积增大,底部凹陷,形状如帽子。
外周的间充质细胞也增生聚集。
此时的成釉器分化成三层细胞: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和星网状层。
(三)钟状期:随着成釉器的长大,上皮凹陷加深,形如钟状。
外周的间充质细胞也继续增生。
此期的成釉器分化为四层: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星网状层;中间层。
1.外釉上皮层:是一层立方上皮,借牙板与口腔上皮相连。
外釉上皮与内釉上皮相连处称为颈环。
2.内釉上皮层: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排列在成釉器的凹面的基底膜上,与牙乳头相邻。
3.星网状层:位于内外釉上皮之间。
细胞呈星形,有较长的突起。
细胞间充满富含蛋白的粘液样液体,有营养保护作用。
4.中间层:在内釉上皮与星网状层之间的2~3层扁平细胞。
与釉质形成有关。
5.釉结、釉索:釉结为内釉上皮局部增生。
釉索是由釉结向外釉上皮走行的一条细胞条索。
2以上均为暂时性结构。
二、牙乳头牙乳头细胞为成釉器包围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在内釉上皮细胞的诱导下,牙乳头外层细胞分化为高柱状的成牙本质细胞。
牙乳头是决定牙形态的重要因素。
并形成牙髓。
三、牙囊牙囊由成釉器外周的间充质细胞呈环形排列而成。
牙囊发育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第二节牙体组织的形成一、牙本质的形成在成釉细胞的诱导下,牙乳头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随后,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牙本质基质,并合成 I 型胶原。
最早形成的牙本质基质称为罩牙本质。
罩牙本质基质的胶原纤维粗大。
牙本质的矿化形态是球形矿化,形成钙质小球。
球形矿化遗留的未矿化的基质称为球间牙本质。
除罩牙本质外,其余大部分的原发性生理性牙本质成为髓周牙本质。
髓周牙本质的胶原纤维比较少,并相互交织与小管垂直。
二、釉质的形成釉质矿化分四期:I:基质含达矿化总量30%的矿物盐。
II:矿化从釉质表面开始,向深层扩散。
III:由最内层向表层矿化。
IV:外层釉质很快矿化,且矿化度最高。
釉质的矿化方式是:矿物盐沉积在基质中,同时水和蛋白从釉质中被吸收。
最后使釉质达到96%的矿化程度。
牙冠形成后,成釉细胞在釉质表面分泌一层无结构的有机薄膜,成为釉小皮。
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成为缩余釉上皮。
三、牙髓的形成当牙乳头周围有牙本质形成时,牙髓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牙髓细胞。
随着牙本质细胞向中心移动,牙乳头的体积逐渐缩小。
到原发性牙本质完全形成,髓腔内的结缔组织成为牙髓。
四、牙根的形成当牙冠发育完成时,牙根开始发育。
内釉和外釉上皮在颈环处增生形成上皮根鞘。
上皮根鞘继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成45o弯曲,形成一盘状结构,成为上皮隔。
五、牙周组织的形成(一)牙骨质的形成:随着根部牙本质的形成,牙囊细胞穿过根鞘上皮,进入根部牙本质表面,分化成为牙骨质细胞。
原发性牙骨质是无细胞的,覆盖在牙根冠方2/3处。
继发性牙骨质是细胞牙骨质,覆盖在根尖侧的2/3区域。
(二)牙周膜的发育当牙根形成是,牙囊细胞增生活跃,在邻近根部的牙骨质和固有牙槽骨内壁,分别分化为牙骨质细胞和成骨细胞。
而大量位于中央的细胞,则分化为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
部分被埋在牙骨质和牙槽骨中,形成穿通纤维。
随牙齿的萌出,牙周纤维斜行排列。
并不断改建,对牙起支持作用。
(三)牙槽骨的形成随牙周膜的形成,在骨隐窝壁上的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形成新骨。
牙周组织形成后,随着功能需要,不断改建,不断补充。
来自骨髓的细胞通过血管定位于牙周膜,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成牙骨质细胞。
第三节牙的萌出和替换一、牙的萌出是牙冠形成后向牙合平面移动,穿过骨隐窝和口腔粘膜,达到功能位置的过程。
(一)萌出前期:上、下颌骨向中线和后端增长时,乳牙胚向前庭方向和牙合面移动。
牙移动方骨吸收,反之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