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微生物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一、引言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是确保实验室内微生物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能够帮助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从而为准确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的关键要素和重要措施。

二、质量控制管理的关键要素1.要素一:设立质量控制目标在微生物实验室中,设立明确的质量控制目标是质量管理的首要步骤。

通过制定准确、可量化的目标,可以帮助实验室确定质量控制的方向和重点。

常见的质量控制目标包括:准确率、精确度、重复性、特异性等。

2.要素二: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品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品是保证质量控制有效性的基础。

质量控制品应具有与实际样品相似的性质和浓度,且能够涵盖实验室常见的微生物种类。

同时,质量控制品应具有稳定的性质,以确保长期使用的可靠性。

3.要素三:建立质量控制程序建立适当的质量控制程序是实施质量控制的核心。

质量控制程序包括:质控品的使用方法、检测方法的操作规范、质控记录的填写等。

通过明确的程序,实验室人员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每一次质量控制都能被有效执行。

三、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措施1.实施日常的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内部质量控制,以监测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通过比对质控品的结果和参考值,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保证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可靠。

2.参与外部质量评估外部质量评估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应积极参与外部质量评估机构组织的评估活动。

评估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实验室的绩效水平,为实验室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3.建立完善的质控记录和档案管理系统质控记录和档案管理是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控记录,包括质控品使用记录、质控结果记录等。

同时,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妥善保存相关的质控文件和记录,以备查阅和审计。

四、总结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是确保实验室工作准确可靠的基础。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它包括以下方面:1. 实验室环境控制:实验室应符合微生物检验的有关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照明等。

实验室空气应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以确保无菌室的无菌状态,避免实验物品受到外界污染。

2. 设备设施的校验和维护:实验室应定期校验和维护微生物检验所使用的设备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准确度。

培养箱、灭菌器等设备需要周期性地进行校正,酶标仪等精密仪器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3.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样品受到外界的污染。

采集后的样品应妥善保存,避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也要避免样品的变质,影响后续检验结果。

4. 质控菌株的使用:质量控制菌株是用于验证微生物检验方法的菌株。

实验室应定期使用质量控制菌株对检验结果进行验证,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实验室还需参加国家或行业的外部质量评估,与其他实验室的检验结果进行比对,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5. 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质量控制: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掌握微生物检验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实验室还应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

6. 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和管理系统,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指标,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至关重要。

只有建立和执行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指通过对微生物的检测来确定一定环境或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检测过程。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会探讨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意义在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是确保测试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如果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那么将很难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还可以帮助实验室及时发现和解决检测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检测的全过程处于标准化和规范化状态。

二、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内容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实验室环境的质量控制、试剂的质量控制、设备的质量控制以及人员的质量控制。

1. 实验室环境的质量控制实验室环境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实验室的布局、温湿度控制、消毒防护等方面。

合理的实验室布局可以有效地减少实验室内的交叉污染,保证实验室内的检测结果准确。

实验室内温湿度的控制可以保证微生物检验操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对实验室进行定期的消毒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地减少实验室内的污染源,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试剂的质量控制在微生物检验中,试剂的质量对检测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试剂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试剂的采购渠道、储存条件、有效期等方面。

实验室在采购试剂时,应选择正规的供应商,确保试剂的质量可靠。

试剂的储存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试剂应在指定的温度和湿度下保存,以确保试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实验室还应定期检查试剂的有效期,过期的试剂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设备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设备的质量对检测结果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设备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设备的选型、安装、维护和校准等方面。

实验室在选择微生物检验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和灵敏度,确保设备能够满足检测要求。

设备的安装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定期的保养和维护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设备的校准也是非常重要的,设备的定期校准可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食品、药品、环境以及医疗机构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为了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与准备、质量控制的目标、质量控制的方法等内容。

一、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与准备在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和准备是进行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

质量控制样品应具备代表性、稳定性和一致性。

首先,质量控制样品应具备代表性。

选择的质量控制样品应能够反映实际样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并且能够覆盖实验室的检测范围。

例如,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可以选取已知含有特定菌群的食品样品作为质量控制样品。

其次,质量控制样品应具备稳定性。

质量控制样品的微生物含量应稳定,并且能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保持一致。

为了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可以进行冷冻保存或添加防腐剂等处理措施。

最后,质量控制样品应具备一致性。

同一个质量控制样品应具有相似的特性和微生物含量,以便在不同批次的检测中进行比较和验证。

可以通过定期对质量控制样品进行检测,确保微生物含量的一致性。

二、质量控制的目标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降低误差和偏差。

具体目标包括:1. 控制负对照样品的检测结果为阴性。

负对照样品是不含有目标微生物的样品,用于评估实验室的污染情况和检测方法的特异性。

负对照样品的检测结果应为阴性,否则说明实验室存在污染问题。

2. 控制正对照样品的检测结果为阳性。

正对照样品是含有特定微生物的样品,用于评估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和灵敏度。

正对照样品的检测结果应为阳性,否则说明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存在问题。

3. 控制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同一样品在不同时间或者在不同实验室中进行检测,应该得到相似的结果。

通过控制质量控制样品的微生物含量和质量控制方法的一致性,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三、质量控制的方法在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复杂因素影响微生物学检验,可能给检验结果带来偏差甚至错误,因此必须对影响检验结果的诸多因素采取控制手段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不断完善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1、检验人员(1)微生物检验不能完全依赖全自动鉴定仪器,检验工作中每一步骤均需要有高度的主观分析和判断能力,与个人的经验.技能和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水平密切相关。

(2)除要求微生物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精密细致的观察和操作习惯,注重个人卫生外,还必须训练掌握微生物检验技术。

(3)检验人员应执行上岗前培训制度,上岗前培训合格方能上岗操作,还要主动参加学习、培训、讲座,学习新技术,掌握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4)参与编写测试程序及仪器操作程序,学习质量保证体系知识和计量学基本知识。

(5)参加各类水平测试和盲样测试,提高检测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微生物学检验室负责人应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熟练程度的考核,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

2、培养基(1)为保证干粉培养基质量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加强包装的密封性能;使用时尽量缩短开盖时间;一般干性培养基放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保存,对于易受潮的品种,启用后宜放入干燥器中保存;由于配制水分不同,启用次数或时间增加,干粉培养基的pH值可能会有所变化,应随时略加调整。

(2)培养基的配制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并做好原始记录。

(3)为保证培养基必须在玻璃容器,搪瓷或铝锅中进行,如用铜,铁器皿,会对微生物生长有毒害作用;(4)配制培养基时应按检验项目规定的配方添加,不得随意增减或更改培养基成分。

(5)要用专用的角匙取药品,避免交叉污染而影响检验结果;培养基配制最好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避免使用自来水,因其中含有氯等抗菌物质;3、检验质量除按国家标准方法对所需检验项目进行检测外,在实际工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否则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在定量检验时用重量法还是用体积法,检验结果会有误差,因为此重不等于1的样品,1ml和1g的化验结果绝不会相等。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包括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评价,室内质量控制是由实验室内部制定并实施的,是质量保证的核心和基础;室间质量控制评价是由实验室外部的组织或机构对实验室进行的质量评价。

1.室内质量控制1.1人员与组织管理经过广泛的基础训练教育,包括微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专业化的实验技能培训,医务人员必须要进行继续教育,配有一名经过严格训练并长期从事于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员,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工作。

1.2操作手册包括:(1)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2)实验室安全措施;(3)标本采集和处理指南;(4)本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以及最低鉴定要求;(5)培养基和试剂的配置方法;(6)质量控制方案;(7)常用参考数据;(8)其他制度。

1.3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培养基是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必需品。

培养基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离培养的成败,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都使用干粉培养基配制或者使用成本培养基,对来自著名的微生物培养基生产公司的培养基,质量比较稳定,只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储存,在有效期内使用就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1.4试剂、抗血清和染色液质量控制具体如下:(1)试剂以及染色液注明配制日期,有效日期以及存储条件,测试同时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试验;(2)抗血清的质量控制来源可靠,根据使用说明使用与保存。

冻干制品还应该注明配成水溶液的日期,抗血清应该澄清。

第一次使用时,应用已知菌效价和特异性进行测定。

合格者方可使用。

1.5抗生素与抗生素纸片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是临床进行抗菌治疗的指导性试验,其结果的正确性直接关系到抗菌治疗的成败。

常有纸片法和稀释法,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极为重要。

1.6仪器高压灭菌器和干热灭菌器最好在灭菌器装上温度记录装置,以保证整个灭菌过程中的合适温度。

为了保证灭菌的彻底,可用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7953监视灭菌效果;培养箱、冰箱、水浴箱应该在每日工作开始和结束时记录温度;对于二氧化碳培养箱而言,要每天检查二氧化碳的含量;在更换生物安全柜的滤网时,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完成;要对每批培养瓶进行生长试验,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要及时更新系统操作软件,使之能够识别最新认识的微生物。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在我们实验中会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对微生物检验产生影响,那么检验结果就会存在偏差甚至错误;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方法来控制影响检验结果的不利因素,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并逐步完善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由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评价三部分组成。

质量控制是指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而建立的操作程序体系,室内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和核心,其是由实验室内部制定和实施的;室间质量控制评价是指由实验室外部的机构或组织对实验室进行的质量评价。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既是对检测过程本身进行控制,也是贯穿于实验室全部质量活动的始终。

要获得准确可靠的检查结果,实验室必须要建立健全一套全面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

一、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1、注重选择培养基微生物检验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在选择培养基方面付出很多精力,还要完成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需要注意培养基成分对目的菌的抑制作用。

其原因在于,虽然常规培养使用的培养基只有简单的几种,但是能够引起人类感染的病原菌的种类却纷繁复杂,而其中的大部分难以生长在所用的培养基中。

假如继续对这些种类的细菌采用常规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的话,检验结果一定会出现疏漏。

此外,在实验中,为了可以提高检出率,一般需要在选择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这是为了可以抑制非目的菌;然而,有时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会产生变异的状况,目的菌对加入的抗生素也会很敏感。

因此,会在对培养基培养前进行有关性能测试,从而对培养基的质量进行控制。

2、对标本的质量进行控制控制标本的质量是微生物检验工作的重点之一,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所以,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要正确地采集、运送与处理样本。

在培养之前,实验室要评估标本质量,仔仔细细地将致病菌与常居菌进行辨认和分离,避免形成误检,影响最终检验结果。

要通过采集厌氧菌培养标本的方式来提升检验的品质,在这一过程中,严格要求采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不但要知道标本作厌氧培养的必要性,而且采集与运送标本需要在正确的时间(用药之前)内,提升标本质量。

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摘要】在以往的检测工作中,理化检测的质量控制一直比较重视,也有许多成熟的方法,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就很少提及,随着食品风险监测、食源性疾病的监测等工作的开展,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也被越来越重视,现就近年来开展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工作浅谈一下体会。

【关键词】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1 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获得有把握的准确的结果,它是通过完整、有效、适应的质量体系使实验室的质量活动处于控状态,而不是随意而为,通过良好的管理职责分工明确,相关部门衔接协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错必纠,有洞必补”。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人员:人员合格,解决谁能做,谁可以做。

要求训练有素,遵守规程,具有与从事的工作相符合的素质和技能;1.2 设备:设备合理,要求具有满足检测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设备校准和检定,处于受控状态;保证量值的溯源;1.3 材料:材料合用,要求样品管理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保证外部采购物品的质量;1.4 方法:方法合适,首先标准方法gb和ws,一般不用非标准方法;1.5 环境:环境适宜,解决在哪里做。

要求设施和环境符合检测要求。

2 微生物检测方法2.1定量检测:主要有平板法,mpn法。

主要的菌落总数,霉菌及酵母计数,大肠菌群(杆菌),金葡菌,副溶血弧菌等。

2.2定性检测:主要有传统且金标法:增菌(前增菌),选择性分离,纯化鉴定(包括染色,生化,血清,毒素,基因)。

2.3初筛法:增菌,初筛(有酶联免疫法和pcr法,),阳性样品再用传统法。

2.4标准:主要使用国家标准(gb),其次是卫生行标(ws),一般不用非标准方法,除了客户提出,并经过验证。

3 人员合格3.1应具有相应的教育,食品,化学,生物,卫生等相关的专业背景,具备相应的资质,能够理解并正确实施检验。

掌握生物检验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知识。

在检验过程中应保持个人整洁与卫生,防止人为污染样品。

遵守相关预防措施,保证自身安全。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通过培养和鉴定微生物菌落来检测样本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为了确保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监测和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样本的采集和保存是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样本的采集,以避免交叉污染和样本失真。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本,应根据不同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和时间。

在样本收集过程中应保持无菌操作,以避免细菌的外源性污染。

实验室内部的环境和设备也是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

实验室应具备清洁、通风良好的环境,并设有合适的试验台、培养箱、离心机等设备。

这些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培养基的选择和质量也是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关键。

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培养基,应根据待测微生物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质量也应受到严格控制。

如培养基的配制、储存和使用要符合相关要求,避免培养基的污染和变质。

实验人员的操作技术和经验也是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实验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熟练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各项操作步骤和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和要求,并具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还需要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和监测。

通过引入质量控制样品和正、负对照菌株,以及定期进行外部质量评价,可以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文件和记录,以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追溯和纠正。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涉及到样本采集、环境设备、培养基、操作人员和质量评价等多个环节。

只有全面、科学地进行各项质量控制措施,才能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检验的质量和信任度。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对生物体进行分析的一项重要检验,能够帮助我们诊断疾病、判断食品药品和环境的卫生等。

因此,保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一、实验室环境的控制微生物检验通常需要在严格的环境下进行,以避免空气、水、食品等污染物的干扰,这些干扰可能会导致误差或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因此,实验室应设立符合规范实验室环境,例如设定温度、湿度、压力差等参数,而且要经常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以确保稳定的环境和最少的外部污染。

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培养基是微生物检验中使用的最基本的试剂之一。

因此,制造高质量的培养基是非常重要的。

质量好的培养基应该是纯净的、有机质含量符合标准、无明显菌落,并且能够保持稳定的pH值。

同时,给培养基配置一定体积的热可凝胶,可以增加微生物的生长过程的可靠性,并帮助微生物的定量和分析。

三、标准菌株的使用与储存使用标准菌株可以帮助实验人员更准确地诊断和区分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并验证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标准菌株是在质量管理规范下被培养和储存的重要资源。

因此,正确储存标准菌株,并在鉴定时与新鲜的细菌标本进行比对,以保证微生物检验的误差率被降到最低。

四、实验员的培训实验员的技能和经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微生物检验的实验过程是非常精密的。

实验员应该受到稳定的培训计划和质量控制保障。

在质量保证上,与客户合作设定合理的检验项目,利用校验板、测定平板和其他表格进行内部验收,以保证实验员的实验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对实验室环境的控制、培养基、标准菌株的质量控制以及实验员的培训都应得到重视。

质量控制不仅需要实现监测任务中的一个突出的检测过程,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检测质量管理形势的内涵,确保微生物检验的确切性和可靠性。

有了科学的品管措施,微生物检验可以更完美的服务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水质安全以及医疗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合适的质量控制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

1.实验室环境的质量控制1.1 空气质量控制实验室内的尘埃、微生物和气味等污染物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实验室应使用高效的空气过滤器来过滤进入实验室的空气,过滤效果应符合要求。

对于检验灭菌性能的实验,必须保证无细菌及孢子等原材料。

空气质量的检测也是常规的实验室质量控制之一。

实验室内经常进行异物、装置及登记无菌等操作,因此必须经常进行消毒,以防交叉污染。

消毒剂应定期检验保证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2.质量控制标准品的使用和制备2.1 正负对照菌毒液正负对照菌毒液是一种用来判断微生物检测结果可靠性的标准品。

其中,阳性菌毒液与阴性菌毒液分别包括各种细菌病原体和非细菌性病原体,应根据相关标准制备而成。

阳性菌毒液应包括感染剂量常见的菌株,因此更加符合实验需要。

阴性菌毒液应包括除了目标菌株以外的其余菌株。

2.2 系统性验证标准品系统性验证标准品是用于检查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和检测限的标准品。

当实验室引进新方法、新装置和新组合时,应及时验证其准确性和灵敏度。

在检验中,检测标准品应随被检样品一同放入复合锅、波浪瓶等容器中,以保证其与被测样品在同一条件下进行。

实验员的素质和技能对检验结果的质量具有明显的影响。

员工应接受必要的培训才能出现在检验岗位上。

更重要的是,员工必须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并具备必要的洁净工作习惯。

3.2 菌落计数方法的控制菌落计数的准确性对于食品、饮用水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检验尤其重要。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使用透明聚酯薄膜进行计数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为了保证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应按照要求计算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在结果之前,应有三次以上的重复实验以保证数据的高可靠性。

3.3 非常规检测方法的质量控制生物化学实验中,有时候需要使用结合贝叶斯公式的特殊算法来检测微生物。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课件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课件

医疗器械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的目标是预防和控制医疗器 械中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促进有益菌的生长,以 提高医疗器械的卫生状况和
使用效果。
医疗器械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需要遵循国家和国际相关法 规和标准,如《医疗器械生 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
ISO 11000等。
环境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环境微生物学质量控制是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领 域的重要工作,通过控制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和 种类,降低环境污染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的发展历程
初期阶段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主要是针对临床实验室的 管理和控制。
发展阶段
随着微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微生物学质量控制逐 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完善和规范。
当前阶段
现代微生物学质量控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和方法,广泛应用 于各个领域,为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显微镜
分光光度计
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进行初步鉴 定。
用于检测微生物细胞浓度和生长曲线 。
培养箱
控制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温度和湿度条 件。
微生物学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质量控制
通过绘制质控图、计算质控指标等方式,对实验过程进行监 控和评估,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微生物学样品处理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如稀释、均质化等,以便后续 的检测和分析。
微生物学检测方法与技术
传统培养法
通过培养基培养微生物,观察菌落形 态、染色等特征,进行微生物鉴定。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基因测序、PCR等分子生物学技 术,对微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和分型。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指用于分禤、鉴别微生物的方法,是维护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控制微生物污染和疾病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就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行详细介绍,以便更好地应对微生物相关的挑战。

1. 质量控制的概念质量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所执行的工作与既定的质量标准相一致的过程。

在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有效地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包括从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试剂标准、操作技术等各个方面对微生物检验进行监控和管理。

2. 质量控制的内容(1)实验室环境的质量控制实验室环境的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场所的选择、空气质量、消毒和无菌操作等。

实验室场所的选择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保证空气流通,并且应避免污染源的直接影响。

实验室空气质量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应定期进行空气微生物培养检验,确保实验环境的卫生质量。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消毒和无菌操作制度,确保实验操作的无菌状态,避免外源性微生物的污染。

(2)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仪器设备是微生物检验的重要工具,对于其准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较高。

在实验开始之前,对于仪器设备的性能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校准,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其稳定性。

对于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则应进行全面的验证和确认工作,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并且能够满足实验需求。

(3)试剂标准的质量控制在微生物检验中使用的试剂标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应选用具有良好质量标准的试剂,并且定期进行试剂标准的验收和检查工作。

在使用过程中,要按照规范操作程序和存储条件处理试剂,避免由于试剂质量问题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4)操作技术的质量控制操作技术是微生物检验中关键的环节之一,对于其规范性和准确性的要求较高。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前,应对实验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其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技能。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药品、化妆品、饮用水等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的过程。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指在检验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首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在实验室中,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要求,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验室应保证有足够的场地和设备,以满足检验的需要。

实验室的环境要保持干净整洁,避免污染样品。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前,应进行标准菌种的筛选和保存。

选择合适的标准菌种,对标准菌种进行鉴定和鉴定,确保其纯度和稳定性。

标准菌种应保存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定期进行复苏和传代。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过程中,需要进行样品的前处理。

前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微生物的检出率。

前处理的方法包括稀释,均匀搅拌,杀菌等。

前处理过程中,要保证操作的标准化和一致性,以减少误差的产生。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要进行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是指用标准菌种检测,验证检验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阴性对照是指用无菌培养基检测,验证样品中无细菌存在。

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的结果应与预期结果相符,如果不相符,则需要重新检验。

对于微生物检验的结果,还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判读。

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应的规定和标准,并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

对于结果不合格的情况,需要进行复检和追踪调查,找出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在微生物检验中,还要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和质量评估。

质量评价是指对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包括内部质量评价和外部质量评价。

内部质量评价是指通过日常检验和定期比对,对实验室的运转情况进行评价。

外部质量评价是指与其他实验室开展交叉验证,比较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制定规范的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标准,加强样品前处理和试验验证,进行数据分析和判读,以及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和质量评估,可以有效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水平。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在医学、食品、环境等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对于防止疾病的传播、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和维护环境生态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实验的可靠性和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因此,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1. 质量控制概述质量控制是一种全面的、系统性的安排,以确保测试的质量直接达到特定标准或质量要求的控制活动。

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监测、评价、调整和纠正等活动,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和可靠。

质量控制包括了实验室、试剂、设备、人员等多个方面,包括实验室环境、培养基制备、菌株维护、菌种鉴定、样品采集、检测方法、统计分析等方面。

2. 实施质量控制的意义(1) 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过制定质量控制体系,规范检验流程和步骤,减少操作误差和影响,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确保结果可信。

(2) 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对实验室、设备、人员等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降低不合格品的产生率,保障用药安全。

(3) 降低实验成本: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培养基浓度测定、试剂重复使用等措施,优化实验步骤和成本,最大程度地降低实验成本。

3. 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按照标准程序维护设备、规范检测、流程管理等方面所进行的控制。

常见方法包括细菌种子库、质量控制样品等。

(2)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由第三方机构组织的评价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措施。

包括了定期参加各种检测项目的质量评价和监测等措施。

(3) 实验流程标准化:正确的实验流程和标准化程序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可通过制定标准操作流程、规范操作规程、规范培养温度、浓度、土壤pH值等,确保精度和重复性。

(1) 制备培养基的质量:保证培养基配制无误、媒体新鲜、无污染。

(2) 菌种维护的质量:维持菌种的可靠性和纯度,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保藏促进菌株可重复利用。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在微生物实验室中,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涉及到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操作流程以及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方法。

实验室环境的质量控制实验室环境是微生物实验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因素之一。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应具备洁净、无菌的环境。

在实验室内部,需要定期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以确保实验室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符合要求。

此外,实验室应有足够的通风设施,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换气,减少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交叉感染风险。

实验室的温湿度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温湿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实验室需要设有稳定的温湿度控制设备,并进行定期的校验和验证,确保实验室内部的温湿度始终处于合适范围。

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各种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于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计时器、培养箱、离心机等仪器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验和检测,以确保其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实验室还需配备足够数量的备用仪器设备,以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故障情况,确保实验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操作流程的质量控制在微生物实验室中,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对实验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此,实验室需要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流程,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实验人员熟悉并遵守正确的实验操作流程。

实验室还需制定检验计划、检测标准和相关质量控制标准,对每个实验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监督。

同时,实验室应建立样品接收、处理和管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样品得到正确的处理和保存,并防止样品污染和误差的产生。

人员素质的质量控制实验室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对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在实验室中,需要具备专业的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熟悉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要求,并接受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技术能力的评估。

此外,实验人员需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确保实验工作的可追溯性和结果的可信性。

怎样做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怎样做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怎样做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做好质量控制是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为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可靠依据的关键。

如何才能做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呢?1、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取样时必须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标本容器防止倒转或碎裂,确保安全。

标本容器必须存有标签,标明取样时反问、取样来源及编号。

实行的样品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不少于3~4h)送至实验室,有的样品例如病毒标本等必须采用载运培养基或在特定环境(冰瓶或其他冷藏器具)中载运。

载运血液应防止频繁盘整,避免甲状腺。

须要血清的检样,献血后并使其在试管中凝结载运,并及时拆分血清。

送至实验室的样品,必须附有样品检验单和样品更替单。

拒绝接受标本时,检验者必须录入有误。

由接收者在样品更替单上盖章,同时展开检样备案。

瓶装启开或液态形状不全然、数量不足者都必须退还。

2、检验操作的质量控制对下架标本应当深入细致收信,不合格标本必须退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应当按国标和国家所推荐的方法展开规范化操作方式。

检验过程必须存有详尽实验记录。

为保证结果精确,每次试验应当设立阴性、阳性及空白对照。

必须深入细致核对实验记录,例如存有改动须由检验者盖章或盖章。

及时报告检验结果,检验报告必须规范化书写。

检验报告由检验者盖章,经核查方可收到。

标本及检验记录应当按规定时限得当看管,以供必要时展开查阅和送检。

3、试剂及仪器的质量控制微生物培养基的采用就是微生物检验的重要环节。

微生物培养基应当添置卫生部许可厂家生产的产品,包含标本的搜集、载运及拆分培养基。

鉴别中所采用的染色液、微生物培养基、确诊用品应当标准化,并在有效期内采用,过期试剂必须出局。

万元以上的高精度贵重仪器必须存有专人看管,采用必须存有记录,同时必须定期检查其性能。

温箱、水浴箱、冰箱、低温冰箱新埃经常检查其性能,温箱[(35~36)±1]℃、水浴箱(37±1)℃、冰箱5~10℃、低温冰箱-15~-35℃,每日工作前后展开检查并特别注意保护。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指对样品中微生物种群和数量进行测定和评价的过程,其结果对于保障食品、水质、环境等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1. 样品采集和保存样品采集和保存是微生物检验的第一步,也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基础。

在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外界污染;在采集后应妥善保存样品,避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影响后续检验结果。

2. 实验室设施和条件实验室设施和条件对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影响重大。

应确保实验室设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保证实验室的洁净度和温湿度等条件符合检验要求。

3. 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对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应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和样品类型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质量控制标准品和质控样品质量控制标准品和质控样品是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实验室应建立并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标准,定期使用质控样品对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验证和校准,确保检验结果符合规定标准。

5. 操作规程和记录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和记录是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应建立并贯彻执行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检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符合规定要求;应做好检验记录,便于对检验过程进行追溯和评估。

二、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作用1. 保障公共安全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

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的微生物污染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因此必须保证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提高检验结果可靠性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能够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严格的样品采集、实验室设施和条件、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以及质量控制标准品和质控样品的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误判和漏检的概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微生物检验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如何进行质量控制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医疗事业步入了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还不断地对微生物检验工作进行质量提升,因为微生物检验工作可以更加精准的对一些病症进行确诊,甚至在检验过程中还够检测到病毒的存在。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工作人员质量控制观念较差,这就会直接影响到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使得检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

那么本文就对微生物检验中合理的质量控制进行简单介绍。

1、做好检测前期工作(1)呼吸道标本收集质量控制在微生物检验工作中经常会对不同的标本进行收集与检测,并且不同标本的收集与存放方式还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的标本收集质量控制制度。

例如需要对患者呼吸道标本进行收集,那么在收集前就需要将相关标准明确出来,那就是标本收集一定要在患者服用抗生素前或服药二十四小时后再对标本进行收集。

标本收集时间与收集方式也需要明确出来,标本收集时间最好是早晨,在收集前还需要让患者利用清水漱口三次,此时再取喉部深处第二口痰液,在收集后应立刻用无菌容器进行封装,随后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

(2)血液标本收集质量控制在进行血液标本收集时一定要注意,那就是在标本收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不同情况下选取不同的收集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微生物检验合理性,进而有效提高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

例如若要检验菌血症或败血症,就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去收集患者血液标本,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时间问题,一般血液采集会在患者出现发热后的一小时进行。

同时还需要对血液收集量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人体中每一到三毫升中才会出现一个细菌,所以在对成年人进行血液标本收集时就需要将收集量控制在八到十毫升,儿童则控制在一到五毫升,还需要在一天内收集不同部位的两到三份血样。

2、加强仪器试剂的质量控制(1)仪器设备质量控制若要保证检验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的仪器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以及检验工作质量。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饮用水、环境污染物等进行微生物学相关指标的检测。

由于微生物检验的复杂性和结果的重要性,质量控制是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必要手段。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控制限值和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等方面。

质量控制样品是用于评估微生物检验方法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样品。

常用的质量控制样品包括全合成控制菌株和指定标准品。

全合成控制菌株是经过加工培养而成的活菌悬液,其特点是含有一定浓度的目标微生物并能保持可培养状态。

指定标准品是含有一定浓度的目标微生物的冻干品或冻干菌液,其特点是能长期保存且具有较长有效期。

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和保存应符合相关规定,并通过国家认可的实验室进行确认检验。

质量控制方法是指进行微生物检验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标准。

常规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培养法、酶学法和生化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检验指标和限值。

质量控制方法的制定和验证应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

验证过程包括方法的准确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等方面。

还应根据检验项目的特点制订相应的质量控制流程,并建立相关的文档和记录。

质量控制限值是对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评判的标准。

通常情况下,质量控制限值是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的。

质量控制限值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并及时更新。

质量控制限值的制定应参考历史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是对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质量控制数据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检测结果和其他相关数据。

对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应包括数据的统计处理、异常数据的识别和分析以及问题的解决等方面。

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用于评估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和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控制限值和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2.影响动物生产 某些烈性传染病如鼠痘、兔出血 症、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等的流行,可导致动物大批 死亡或质量下降,从而给动物的生产和实验的正常 进行带来严重影响。 3.威胁人类健康 许多实验动物传染病为人兽共患 性疾病,这些传染病可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流行, 因而也对饲养和研究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特别是 那些在动物呈隐性感染、而对人类呈致死性感染的 病原微生物(如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应引起我们 高度重视。
13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2)流行病学 A 传染源:终末宿主(猫);中间宿主(小鼠、大鼠、家兔、 豚鼠、犬、猴、人)。 B 传播途径:实验动物和人误食含弓形虫成熟卵囊的食物, 或含弓形虫包囊的肉类 和乳类,即可发病。 C 易感者:猫、小鼠、大鼠、家兔、豚鼠、犬、猴、人。 (3)症状 实验动物和人的主要病变是在肠道、眼、心、脑、肺、肌肉、 肝、脾等器官,形成肉芽肿性炎症和坏死,并引起相应症状。 病猫表现为稽留热、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便秘、呼吸困难 四肢和全身肌肉强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1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无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无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是指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 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大的病原的动物。如绿 脓杆菌等。 无无菌动物 无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 GF)指在动物体上无无可 检出一一切生生命体。 悉生生动物 悉生生动物也称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丛动物(animal with known bacterial flora)是动物体内带有确知的微生生 物的动物。
19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2)传染病学 传染源:主要是犬犬、其次是携带病原的猫、 猪及牛牛、⻢马等家畜 和野兽等温血血动物。自自然界中,以野生生动物如狼、狐、吸血血蝙 蝠等为主。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唾液经各种伤口口和 抓伤、舔伤的黏膜和皮皮肤入入侵。 易感者:人人、各种畜类,尤其是犬犬科和猫科的动物。 (3)症状 动物:犬犬狂暴型、 犬犬麻麻痹型。人人感染后的临床表现:恐水水、 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行性瘫痪,甚至至死亡。 (4)诊断 典型的症状结合病史,尸尸检动物脑组织内基氏氏小小体可确诊。
14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5)诊断 检查弓弓形虫虫,间接血血凝 试验。 (6)预防与控制 消灭患病动物,每天更 换消毒垫料和笼具。
15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3.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异常为特征的人人 兽共患传染病。 (1)传染源:感染LCM病毒的野小小鼠鼠、无无症状带病毒小小鼠鼠。 (2)传播途径:接触带病毒野小小鼠鼠或实验小小鼠鼠的分泌物、排泄 物、吸血血昆虫虫传播,以及胎盘垂直传播等。 (3)易感者:小小鼠鼠、猴、豚鼠鼠、大大鼠鼠、地鼠鼠、兔、狗等,人人亦 易感。
22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二)实验动物的主要烈性传染病
(1)鼠鼠痘 (2)兔出血血症(兔瘟)
23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1、鼠鼠痘 鼠鼠痘又又称为小小鼠鼠传染性脱脚病,是由鼠鼠痘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小鼠鼠 烈性传染病,患病动物往往未出现症状即死亡,死亡率高高达 90%以上。 (1)病原学 鼠鼠痘病毒属痘病毒科,双链DNA结构,包膜上有血血球凝集素, 可凝集鸡的红细胞。鼠鼠痘病毒与其他痘病毒之间的抗原关系密 切,血血清学上有明显的交叉反应。鼠鼠痘病毒对干燥、低温有较 强的抵抗力力,但可被100℃以上高高温及紫外线迅速杀死。
6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四、实验动物群体微生生物和寄生生虫虫 感染的基本要素 1.感染源 (1)内源性 (2)外源性 2.传播途径 3.易感动物
7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五、实验动物常见感染性疾病
★ 重要的人人兽共患病 ★ 主要的烈性传染病 ★ 常⻅见的微生生物和寄生生虫虫感染
25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3)症状 小鼠肢体和尾巴严重水肿、溃疡,最后坏死脱落,故称脱脚病。 (4)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特征、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查可作诊 断。血清学检查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5)预防与控制 定期作血清学监测,防止将传染源引入动物种群和实验室,对 可疑小鼠要离检疫,证实后应消灭整个感染鼠群。一切可能受 污染的物品要高压消毒,房间用福尔马林等消毒剂熏蒸。
17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4.沙门氏菌病 实验动物的沙门菌病主要发生于 小鼠和豚鼠,是由鼠伤寒沙门菌和肠 炎沙门菌引起的以肠炎、败血症为特 征的一种传染病。野鼠是本病的主要 传染源。
18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5.狂犬犬病 又又称恐水水症。是由狂犬犬病病毒感染犬犬引起的以极度兴奋、 狂燥不安、流涎、攻击人人兽为特征的一一种高高度接触性 人人兽共患病。病毒通过患病犬犬或带毒犬犬的咬伤而而传给 正常动物或人人。也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及损伤皮皮肤、 粘膜感染。本病没有明显的流行行季节。
2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二、 实 验 动 物 微 生 物 寄 生 虫 质 量 控 制
3
环境控制
屏障环境 隔离环境 人员管理
管理控制
物品管理 动物管理 细菌检测
质量监测
病毒检测 寄生虫检测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三、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的危害性
1.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 可不同程度干扰实验结果,从而影响研究工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隐性感染常导致 动物生理生化指标的改变,使实验得不到应有的结果。 或因实验处置,动物抵抗力下降,使隐性感染显性化, 导致疾病的发生。
20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6.猴B病毒感染
B病毒又称猴疱疹病毒。猴是B病毒的自 然宿主,感染率可达10%—60%。本病的感 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外伤。人感 染后表现出脑脊髓炎,多数病人发生死亡。
21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7.猴结核病
由分枝杆菌属结核杆菌引起的、以动物多种 组织器官中形成结节性肉芽肿和干酪样坏死为特 征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结核病人和患病动物 是本病的传染源,尤其是开放性结核患者。主要 通过空气传播,亦可通过患病动物排出的粪尿等 排泄物污染饲料和引水而感染其它动物。患子宫 结核和乳腺结核的动物可垂直感染其后代。
六、实验动物防疫
实验动物的防疫原则 1.隔离饲养:不同种动物要分开饲养,严禁混养在一一起。防 止止交叉感染。 2.引进动物要严格检疫:依据国家检测标准进行行,严格检疫。 要从具有质量合格证的单位引进动物。 3.坚持卫生生消毒制度:杜绝各种微生生物的侵入入和繁殖。要定 期对动物房舍和饲养用用具进行行消毒。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一、按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程度分类 普通级动物 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CV)是不携 带所规定的人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 原的动物。如鼠鼠痘病毒、流行行性出血血热病毒等。 清洁级动物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 CL)是指除普通动物应 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大和对科学研究干 扰大大的病原的动物。如鼠鼠肝炎病毒、仙台病毒等。
5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4.污染实验材料 如病原微生生物污染了细胞培养物、肿瘤移植 物或以动物组织和细胞为生生产原料的生生物制品,不仅干扰实 验,而而且还可将病原扩散,以至至危害人人类的健康。 5.实验动物感染寄生生虫虫后不仅虫虫体对机体造成一一定的损害,而而 且动物机体也对虫虫体产生生反应,使动物机体的生生理、生生化及 免疫学指标发生生改变,从而而影响实验结果。 1)掠夺宿主的营养: 2)体外寄生生虫虫对动物的骚扰; 3)对宿主机体产生生机械性损伤; 4)对宿主产生生毒性作用用; 5)对宿主生生理、生生化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
传播途径:主要是动物源性传播,在野外主要是黑线姬鼠和
褐家鼠感染大鼠。受感染的大鼠可向外界排毒,污染环境,污 染尘埃飞扬形成气溶胶吸入感染被认为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
易感者:主要是人,其次为大鼠、小鼠、豚鼠、兔等实验动
物。动物感染后可不发病,而人则发病。
11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24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2) 流行病学 A 传染源:病小鼠、无症状带病毒小鼠。 B 传播途径:接触病鼠患处渗出液、分泌物及其污 染物品。 C 易感动物:小鼠、尤其是A、C3H、DBA/2、BALB/ c、 CBA等品系。幼鼠和衰老小鼠对本病特别 易感,且常呈致死性。但本病在野鼠中、 较少发生。
28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8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一)实验动物重要的人兽共患病 (1) (2) (3) (4) (5) (6) (7)
9
流行性出血热 弓形虫病 淋巴细胞脉络从脑膜炎 沙门菌病 狂犬病 猴B病毒感染 猴结核病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1.流行行性出血血热 流行行性出血血热为人人兽共患病;引起该病的病毒主 要存在于野生生啮齿类动物。在实验动物,多呈隐性感 染和持续带病毒状态,可无无明显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
(3)症状 人感染后出现头痛、眼眶痛、腰痛等“三痛”症状,脸、 脖子、胸部红肿等“三红”体征,经过低血压期、少尿期甚至尿 闭 期,最后到多尿期。有发热、头痛等类感冒症状,个别病例严重 时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可导致死亡。 (4)诊断 多数易感动物对该病毒表现为无症状感染,其诊断主要 靠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也可在感染大鼠的肺组织中查出特异性 病毒抗原。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 光抗体试验等。 (5)预防与控制 由于野鼠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和病毒携带者,因 此消灭野鼠,防止野鼠进入动物饲养室和实验室是预防该病的关 键措施。定期做血清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无菌剖腹取胎术和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