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解题】(联系《爱莲说》解释“说”)
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是一些文人志士对事对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寓意的一种体裁。说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跟现在的杂文相近。《马说》即谈马、论马、“说说千里马”。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结合创作背景来看,作者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强烈的谴责和痛斥,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的现象,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鸣之不能通其意结构助词,不译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字和词类活用字。
3、根据《学习之友》的课堂探究部分,预习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检查背诵,引入新课】
【重点探究】
1、文章阐述了一个什么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有哪些悲惨的遭遇?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拓展延伸】
说一说
1、你认为谁对千里马的价值起决定作用?
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你会怎么做?
【课堂小结】
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作者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被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最后又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预习检查】
见《学习之友》“课前导学”部分。
【诵读感知】
1、听课文示范朗读,感受朗读的节奏和停顿。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出声,读出感情和句读。
3、四人小组,结合课后注释,疏通文意。找出疑难字句,师生共同讨论。如:
教学难点
伯乐与千里马的现实意义
教学手段及课时
多媒体两课时
学 习 过 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前引入】
关于“马”的成语、谚语、典故(如伯乐相马)引入新课。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教师读文章语句,学生能够口头疏通文意。
【课堂检测】
虽有千里之能名词,才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鞭策
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虽有千里之能助词的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指代千里马
3、谁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谁又该为千里马的不幸负责?
伯乐 食马者
4、作者只是在谈论“千里马”的问题吗?如果不是,那么你认为千里马和伯乐分别借喻哪些人?
分别比喻人才 和识别人才的人
【难点突破】结合背景,体会韩愈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师提示写作背景,学生思考,体会感情。
韩愈 (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
课题
马 说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主 备 人
审 核
授 课 人
学习目标
1、鼓励学生自学,结合注释,弄清大意。(第一课时)
2、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第一课时)
3、明确“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进一步理解文章所Hale Waihona Puke Baidu达的主题思想。(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