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阅读练习与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A

B

C

D

2

①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

②第三文字的中心句是:

③引人深思,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的句子是:

④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下面品析不准确的一项。()

A.文章共用十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

B.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嘲讽的感情。

C.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

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

4.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

1.C 2.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其真不知马也③祗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④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A 4.“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突出才能的人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执策而临之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

是。(2分)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

19、(1)有时(2)通"饲",喂(3)用鞭子打(4)面对 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23《马说》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一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

耶?其真不知马也。

1、对上文第一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和②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B、①和④读音不同,含义不同。

C、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相同。

D、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2、《马说》托物寓意,抨击当时“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没有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么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3、《马说》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问号(?)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1、C

2、半开放性题目。可答: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亦可用现代汉

语答:主张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尊之以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干。(大意对即可)

3、开放性题目:可同意用句号,即同意教参用法:问而后答,一锤定音。以可以用问号,即把最后

两句理解为:到底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呢?发人深思,余味无穷。(能说大意即可)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意思。

虽:策:

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D、不以.善小而不为

4、对“一食或尽粟一石”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次吃的粮食或许要将近一石

B、吃一顿或者要吃光一石还多的粮食

C、一次吃掉的粮食有的要吃完一石

D、一顿有时能吃光一石粮食

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作“”,而以伯乐喻指“”,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1、①即使②驱使、驱赶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D

4、D

5、食马者千里马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⑵策之不以其道()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⑷执策而临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