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阅读练习与答案
马说阅读并附答案实用一份
马说阅读并附答案实用一份马说阅读并附答案 1文段,完成小题。
(15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语。
(8分)故虽有名马:()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题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小题4】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3分)“千里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伯乐”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食马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题1】即使。
同“饲”,喂养。
驱使临:面对。
【小题1】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小题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小题1】“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指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及答案篇二: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
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重点语句翻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是指什么?A. 一种名贵的马种B. 一种比喻,指有才能的人C. 一匹跑得很快的马D. 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2. “伯乐”在文中象征着什么?A. 一位善于相马的人B. 一位有眼光的领导者C. 一种古代的官职D. 一种马的品种3. 文中“食马者”指的是什么?A. 饲养马的人B. 那些不识才的人C. 马的主人D. 马的敌人4. “马之千里者”在文中的意义是什么?A. 马跑得快B. 马的价值C. 马的品种D. 马的寿命5. “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是什么意思?A. 马鞭B. 马鞍C. 马的饲料D. 驾驭马的方法二、填空题6.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7.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句话表达的是_________。
8. “安求其能千里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9.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道”指的是_________。
10.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11. 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和“伯乐”分别代表什么含义?12. 如何理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句话?13. 文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4. 马说中“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四、论述题15. 结合马说,谈谈你对“人才”和“识才”的理解。
答案:1. B2. B3. B4. B5. D6. 有才能的人很多,但能够识别并重用这些人才的人很少。
7. 那些不识才的人,不知道马有远行的能力,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喂养马。
8. 如何能够要求马跑得远呢?9. 正确的方法或途径。
10. 马发出叫声,但人们不能理解它的意思。
简答题答案:11. “千里马”代表有才能的人,“伯乐”代表能够识别并重用这些人才的人。
12.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识才的人不能认识到马的真正价值,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喂养马,导致马的才能不能得到发挥。
【文言文阅读答案】《马说》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马说》阅读附答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一匹跑几千英里的马可以吃一粒谷物或一块石头。
吃马的人不知道他们能吃几千英里。
它是一匹马。
虽然它有数千英里的能力,但只有在没有装满铲子和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它
才是美丽的。
要像普通的马一样得到它是不可能的。
请问它能跑几千英里吗?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子问题1]解释以下句子中带下划线的单词(4分)
(1)是马也()(2)才美不外见()
(3)(4)该政策并非基于其方式()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真的没有马的邪恶吗?我真的不认识那匹马。
【小题3】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2分)
吃马的人不知道他们能吃几千英里
【小题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这(2)通“现”,显现(3)靠近(4)鞭打(驱使)
[子问题2](2分)真的没有千里马吗?事实上,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
【小题3】(2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处1分)
【子问题4】(2分)很难为天赋和抱负买单。
马说阅读训练及答案
马说阅读训练及答案马说阅读训练及答案《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马说阅读训练及答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马说阅读训练及答案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策之不以其道()(4)安求其能千里也()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实词的掌握情况。
答案:(1)有时(2)等同,一样(3)方法(4)怎么2.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_。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________,因官吏部侍郎,又称________。
文学主张上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________;苏轼称他________。
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与课文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可根据书中注释完成。
答案:《昌黎先生集杂说》唐文学哲学韩愈退之韩昌黎韩吏部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惟陈言之务去” “辞必己出” 杜诗韩笔“文起八代之衰” 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3.“说”是一种文体,可以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但都是为了说明________。
比如________、________等作品。
提示:此题主要考查“说”这个古文体。
答案:记叙议论一个道理《爱莲说》《师说》4.《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本文是韩愈《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其他三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此题考查关于韩愈的文学知识。
答案:《龙说》《医说》《崔山君传》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死于槽枥之间C.马之千里者D.虽有千里之能提示:C项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余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文言文《马说》比较阅读精选5篇(含答案)
文言文《马说》比较阅读精选 5 篇(含答案)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 4 题。
( 12 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③。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接连着。
②还:通“环”,环绕。
③贾(gǔ):通“价”,这里指报酬。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2)一食或尽粟一石..(3)往见伯乐(4)去而顾之..2.下列加点的“而”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 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环而视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执策而临之 D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翻译下列句子。
( 4 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段中原话填空:( 2 分)【乙】文介绍这匹骏马“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韩愈《马说》阅读训练及答案
韩愈《马说》阅读训练及答案韩愈《马说》阅读训练及答案引导语: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今天我们来做一篇韩愈《马说》的阅读训练题,以便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
《马说》韩愈【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古音为dàn,今音为shí)。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昌黎先生集· 杂说》韩愈唐)或(韩愈文选)【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经常有。
所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在马夫手里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槽枥之间,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能按照适当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阅读训练]《马说》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2)流露作者怀才不遇之感和愤世嫉俗之意的句子是(不以千里著称的必然性)(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2、文中的千里马有怎么样的特征?你认为应该怎么样去识别千里马(即人才)?3、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千里马的遭遇的?它暗示了什么?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有怎样的作用?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表达了作用怎样的思想感情?6、“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句话描绘了千里马怎样的境遇?7、“一食或尽粟一石”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目的何在?8、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9、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表达了作者哪几种复杂的感情。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6.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由是则生而不用也
B.策之不以其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政通人和
D.执策而临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根据文意,简要说说应该怎样对待千里马?
8.从第一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2.“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B.以俟乎观人风者者焉
C.固以怪之矣D.不以善小而不为
3.文段中表明作者观点的一句是:
4.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正确理解是:
5.这段文字选自_____朝_______的《马说》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辱:虽:槽枥:
7.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象,对“千里马”在“槽枥之间”的心理加以描写(不少于30个字)
8.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话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能被发现完全可以_______________(用文段外成语填空)
9.韩愈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说自已的看法。(广西中考题)
10.你能从选文外再写出一句有关人才的名言警句吗?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遣(2)于(3)且(4)捐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
(1)涓人对曰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两个通假字。
(1)反以报君
(2)死马且直五百金
千金市骨
古之君子,有人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有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马说》阅读答案15篇
《马说》阅读答案15篇《马说》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工作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马说》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马说》阅读答案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甲文)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文)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2、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4 分)答: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译文:4.《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4分)答:参考答案:1.(1)虽:即使(2)相:鉴别2、《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
《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4题。
(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⑴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⑵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_______________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___________________,以“食马者”寓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练习题目含答案
马说练习题一、填空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 .作者是唐朝的,有文之称,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 .学过的诗歌 .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⑴故虽有名马: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⑶骈死于槽枥之间:⑷一食或尽粟一石: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⑹才美不外见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⑻策之不以其道:⑼食之不能尽其材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⑾执策而临之:⑿其真无马邪:⒀其真不知马也三、按原文填空.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6、本文的主旨是: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五、课文写了“千里马”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六、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七、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八、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九、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十、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十一、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下联:二、阅读马说,完成文后各题:12、填空:1马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着名__________ 家;被后人誉为“_________”之首2文章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运用 __________的手法,食马者喻指__________ ,千里马喻指__________,伯乐喻指 __________ , 抨击__________ 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之情,作者希望统治者__________13、用原文填空.1、马说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13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14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15、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16、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_____17、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1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只骈不外见食马者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1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只骈死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1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①才美不外见通 ,含义:②食之不能尽其材通 ,含义:;通 ,含义:④其真无马邪通 ,含义: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8请写出两个含“马”字的成语.⑴⑵1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0、选择正确的答案:1才美不外见A.千里马的本领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B.千里马的才能与外貌就显露不出来.C.他的本领和优秀的品质就表露不出来.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饲养人使千里马嘶叫,却不能够领会它嘶叫的意图.B. 饲养人听千里马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C.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鸣,可是饲养人并不懂得它嘶鸣的意思.D. 饲养人吆喝千里马,却不能使它领会吆喝的意思.3.这篇文章的主旨是: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连线中考:一、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①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三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③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④本文作者托物寓意,讽刺了 ____________ 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味和昏庸,表达了自己痛感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二、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2.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 策之不以其道 B.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C.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D.不以善小而不为4.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项是A 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B 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D.虽然世上有伯乐,但不如千里马多,说明伯乐难得.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____”,将人才比作“_____________”,而以伯乐喻指__________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马说答题: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B.故虽有名马\ 虽千里不敢易也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屋舍俨然D.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策之不以其道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五、节选自韩愈马说1.对上文第二段的4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和2读音相同,意义不同.和4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和 3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和4读音相同,含义不同.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或:食:等: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作者是唐朝的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之称,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学过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⑴故虽有名马:即使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屈辱,埋没.⑶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⑷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⑹才美不外见通“现”见⑺且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样;等同⑻策之不以按照其道: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⑼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懂得⑾执策而临之:面对⑿其难道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语气⒀其真不知马也,恐怕三、按原文填空.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千里马——人才伯乐——识别人才之人食马者——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五、课文写了“千里马”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利用他们,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六、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修辞:排比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八、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九、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十三、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学习.或: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就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因为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十五、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十七、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下联:仕途失意作马说12、1韩愈唐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2托物寓意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人才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13、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人才; “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14、zhǐ pián xiàn sì cáo lì shí sù dàn15、只是并列而死鞭打正确的方法鞭子面对16、1“见”通“现”,表现.2“食”通“饲”,喂养. “材”通“才”,才能.3“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17、1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2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3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18、马不停蹄马齿徒增马到成功马仰人翻马革裹尸马失前蹄马首是瞻1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0、1A2B3B10、1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 的奥秘.2赞同.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韩愈对马的态度是怎样的?A. 欣赏B. 批评C. 漠不关心D. 既欣赏又批评答案:D2. “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是指什么?A. 一匹能跑千里的马B. 比喻有才能的人C. 一种特殊的马种D. 一个地名答案:B3.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里的“伯乐”是指什么?A. 一个古代的马贩子B. 一个善于识别马的人C. 一个善于识别人才的人D. 一个地名答案:C二、填空题1.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______文,通过______来表达对人才的重视。
答案:议论;马的比喻2.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饲养马的人不知道马能跑千里而只是单纯地饲养它三、简答题1. 简述“马说”中韩愈对“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理解。
答案:韩愈在“马说”中认为,只有伯乐这样的识才之人才能发现并培养千里马,即只有真正懂得人才价值的人才能识别并利用人才。
2. “马说”中韩愈是如何表达对人才的重视的?答案:韩愈通过比喻,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真正懂得欣赏和利用人才的人,才能使人才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四、论述题1. 论述“马说”对当代社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启示。
答案:在当代社会,韩愈的“马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告诉我们,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需要被正确地识别、培养和使用。
社会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才得以发挥其潜力,同时也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物,能够发现并培养人才,使他们能够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五、思考题1. 你认为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千里马”和“伯乐”?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考生可以根据个人理解和社会现象进行回答。
)通过以上练习题及答案,考生可以对“马说”这篇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从中汲取对现代社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启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马说》(附答案)
8 马说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马说》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骈死..于槽枥之间( )(4)才美不外见.(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策.之不以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骈死于槽枥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
马说》阅读练习与答案
马说》阅读练习与答案马说》世间有伯乐,才能识别千里马的人不常有,而千里马却常有。
可即便是名马,也常被奴隶人所辱骂,死在马槽之间,不能被称为千里马。
千里马每天需要吃一石粟,但那些喂马的人并不知道它们能够跑千里。
即使是千里马,如果食物不足,力量不够,才华也无法表现出来,而且它们也不能和普通马一样被养育,因此它们能跑千里的能力也不会被发掘出来。
如果不按照它们的特点来训练马匹,不给它们足够的食物,也不能理解它们的意图,那么当人们拿着马鞭来指挥它们的时候,就会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呜呼!这是因为人们真的不了解马吗?还是因为人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对待马呢?解释:1)“一食或尽粟一石”表示每天需要吃一石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表示喂马的人不知道千里马的能力。
3)“策之不以其道”表示没有按照马匹的特点来训练马。
4)“执策而临之”表示拿着马鞭来指挥马。
文中第一段描述了即使是千里马,也常被奴隶人所辱骂,死在马槽之间,不能被称为千里马的悲惨处境。
呜呼”蕴含着作者的悲愤情感,他对于人们对待马的无知和不当行为感到痛心和悲哀。
世界上有伯乐,才会有千里马。
虽然千里马很常见,但伯乐却不常有。
因此,即使是有名的千里马,也会被奴隶人驯服,被困在马厩里,无法展现千里驰骋的能力。
千里马每次吃的粮食可能要达到一石。
驯马的人并不知道它能够跑千里,只是把它当做普通马来喂养。
虽然这匹马有千里奔跑的能力,但是它吃不饱,力气不足,才华也不外显。
而且,要让它与普通马一样,也不容易,更何况是要求它跑千里呢?如果用错误的方法对待千里马,喂养不当,鞭打不适当,即使它有千里奔跑的能力,也无法发挥。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人会说:"这世上没有千里马!"这是因为他们真的不知道如何对待千里马。
通过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作者比喻封建统治者对待人才的错误态度。
他们无法识别人才,甚至摧残和埋没人才,这是一种社会现象,需要批判和改变。
词语解释:⑴饲养;⑵用鞭子驾驭;⑶理解;⑷面对。
《马说》阅读附答案9篇
《马说》阅读附答案《马说》阅读附答案9篇《马说》阅读附答案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0-13题。
(10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
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
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唯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袅与驽骀别矣。
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
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注释】①骥:良马。
后文的“骐”与此同义。
②刍:喂牡畜的草。
求:寻找,寻求。
④烦御:烦劳驾驭。
⑤顿:整顿,这里指拉。
⑥辽:远。
⑦骀(tái):劣马。
⑧试:试验。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2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11.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策之不以其道不屡策,不烦御B.食之不能尽其材其所以饮水食刍C.而伯乐不常有不舍昼夜而追之D.其真不知马也在当其所能而已1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古之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
13.比较【甲】【乙】两文,说说两文作者主张的对待人才的态度有什么相同之处。
(2分)参考答案:10.(1)只是(2)方法(各1分,共计2分)11.A(2分)12.(1)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分)(2)古代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
文言文《马说》阅读理解的答案
文言文《马说》阅读理解的答案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甲文)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文)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小题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4分)(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小题2: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4 分)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小题4:《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4分)参考答案:小题1:(1)虽:即使(2)相:鉴别小题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ABCD2①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②第三文字的中心句是:③引人深思,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的句子是:④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3.下面品析不准确的一项。
()A.文章共用十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
B.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嘲讽的感情。
C.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
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
4.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1.C 2.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其真不知马也③祗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④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A 4.“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突出才能的人《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 (4)执策而临之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2分)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分)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4分)19、(1)有时(2)通"饲",喂(3)用鞭子打(4)面对 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23《马说》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一石。
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对上文第一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①和②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B、①和④读音不同,含义不同。
C、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相同。
D、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2、《马说》托物寓意,抨击当时“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
但韩愈没有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
参照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么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3、《马说》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
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问号(?)结束。
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1、C2、半开放性题目。
可答: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亦可用现代汉语答:主张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尊之以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干。
(大意对即可)3、开放性题目:可同意用句号,即同意教参用法:问而后答,一锤定音。
以可以用问号,即把最后两句理解为:到底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呢?发人深思,余味无穷。
(能说大意即可)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意思。
虽:策: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C、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D、不以.善小而不为4、对“一食或尽粟一石”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一次吃的粮食或许要将近一石B、吃一顿或者要吃光一石还多的粮食C、一次吃掉的粮食有的要吃完一石D、一顿有时能吃光一石粮食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作“”,而以伯乐喻指“”,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1、①即使②驱使、驱赶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D4、D5、食马者千里马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⑵策之不以其道()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⑷执策而临之()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19.⑴通"饲",喂养(喂)⑵鞭打(驾驭)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⑷面对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4分)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答: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9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0伯乐更重要。
(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
)(2分)11 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
(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马说世有千里马,然后有伯乐。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解释加点的字。
(4分)(1)虽.()有千里之能(2)不以.()千里称也。
(3)才美不外见.()(4)其.()真无马邪?9、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安求其能千里也?(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分)11、文中的“千里马”比喻,“伯乐”比喻(2分)8、(1)即使(2)用(3)“现”表现(4)难道9、(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是确实没有马呢,还是真的没有发现马呢?10、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1、有才能的人、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人。
《马说》韩愈一、作者作品:韩愈唐朝文学家。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
二、说的特点:可以说明事物,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三、阅读理解:1、本文中心句:(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文写法: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3、本文段意:一段: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
三段:总结全文,写食马者的愚妄。
4、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原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及作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作用: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7、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原因。
9、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0、"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
1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12、《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①伯乐不常有。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4、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5、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6、《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7、《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8、《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