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芘致肺癌的综述
苯并[a]芘诱导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苯并[a]芘诱导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苯并[a]芘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广泛存在于煤炭、石油、焦炉等工业污染物中,也可由烟草燃烧产生,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苯并[a]芘诱导肺癌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展现出了许多重要的发现。
苯并[a]芘通过与细胞DNA结合形成加合物,导致DNA损伤和突变,是致癌的主要机制之一。
研究发现,苯并[a]芘诱导的DNA加合物主要发生在肺部上皮细胞中,因此肺癌是苯并[a]芘致癌的主要靶器官。
此外,苯并[a]芘还可以诱导DNA单链断裂、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细胞损伤反应,促进肺癌的发生和发展。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苯并[a]芘诱导的肺癌发生和发展受多种信号通路的调节,包括线粒体途径、线粒体酶、氧化应激途径、线粒体质量控制、DNA修复等。
线粒体途径包括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线粒体DNA复制及细胞周转的失调等,是苯并[a]芘诱导癌症信号的重要组成部分。
线粒体酶包括NADPH氧化酶、氧化还原酶等,可以调节氧化应激反应并参与肺癌发生和发展。
氧化应激途径和线粒体质量控制通过抗氧化作用、细胞凋亡等反应来减轻苯并[a]芘引起的细胞损伤。
DNA修复途径则可以帮助细胞检测和修复DNA损伤,是维护基因组稳定性的关键环节。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苯并[a]芘诱导肺癌也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包括基因突变、DNA修复酶的表达变异等,这些变化会影响细胞对苯并[a]芘引起的DNA损伤的反应。
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烟草吸入等外界因素,这些因素会让肺部上皮细胞更容易受到苯并[a]芘的危害,从而增加肺癌的风险。
总体来说,苯并[a]芘引起肺癌的分子机制是复杂多样的,包括细胞DNA损伤、线粒体途径、氧化应激途径、DNA修复等多个方面。
未来的研究需要深入研究苯并[a]芘的致癌机理,并开发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人们更好的应对这种潜在的健康危害。
苯并[a]芘诱导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苯并[a]芘诱导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苯并[a]芘通过代谢活化引起DNA损伤是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苯并[a]芘在体内经过代谢酶的作用后,生成活性代谢产物,如苯并[a]芘-7, 8-二酚-9, 10-环氧化物(B[a]PDE)和苯并[a]芘二醌等。
这些代谢产物能够与DNA发生共价结合,形成DNA加合物,引起DNA的损伤和突变,并最终导致肺癌的发生。
阻断苯并[a]芘代谢产物的生成,或者加速其代谢产物的清除,可能成为预防肺癌的有效途径。
苯并[a]芘通过激活雌激素受体(ER)促进肺癌的发生。
研究表明,苯并[a]芘可以通过促进雌激素受体的激活,增加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活化,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针对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干预可能成为治疗肺癌的新策略。
苯并[a]芘还可以通过激活炎症反应促进肺癌的发生和发展。
实验证实,苯并[a]芘可以诱导肺部炎症的发生,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并激活炎症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肺癌的发生和发展。
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有助于减少苯并[a]芘诱导的肺癌发生。
苯并[a]芘还可以通过改变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和基因表达来促进肺癌的发生。
研究发现,苯并[a]芘可以激活多个细胞信号通路,如Wnt/β-catenin、Notch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生存和转移。
苯并[a]芘还可以改变一系列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包括抑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以及促癌基因的活化,从而导致肺癌的发生。
苯并[a]芘诱导肺癌的分子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细胞信号通路和基因的调控。
深入研究苯并[a]芘诱导肺癌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预防和治疗肺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今后的研究还需重点探讨苯并[a]芘代谢产物的清除、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抑制、炎症反应的抑制以及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和基因表达的调控,从而为肺癌的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苯并芘的毒性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解析
苯并芘的毒性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摘要:综述了国内外苯并芘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苯并芘的来源、性质,阐述了苯并芘的检测方法及毒害作用,还有苯并芘毒性作用机理。
从苯并芘对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在人们接触最多的食物方面,提出了防止苯并芘的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苯并芘,致癌,多环芳烃,检测方法,作用机理癌症是当前最引人关注的疾病之一。
其诱因可分为内因与外因,而外因(即环境因子)所占比例尤为重大,有人估计所有癌症中有75%〜90%系环境因子所致。
而在各种环境因子中化学致癌物又占了大多数,其中常见的有多环芳烃(PAHs)、亚硝胺、霉菌素等。
在总数达1 000多种的致癌物中,PAHs占了1 /3 以上,其中致癌性最强,分布最广,为人们研究最多的1种多环芳烃当属苯并〔a〕芘(BaP)[1,2]。
1苯并芘的主要来源1.1食物中的来源苯并芘离人类生活并不遥远,常在高温、长时间烹调的食物中产生。
新鲜油脂不含多环芳烃,但长时间油炸后含量会迅猛上升。
碳火烤肉、熏制鱼肉中苯并芘含量非常高,炒菜锅过火的高温也会促进其产生[3]。
目前,我国对常见食物中苯并芘的限量标准为:肉制品、粮食的食品卫生标准为5微克/千克以下,植物油为10微克/千克以下,熏烤动物性食品为5微克/千克以下。
但在实际生活中,烹烤肉制品时苯并芘的含量却经常超过这个标准。
早在1964年,《科学》杂志上就报道了炭火烤牛排中的多环芳烃,其中苯并芘的含量为8微克/千克。
不光是牛排,北京烤鸭也难以和苯并芘撇开关系⑷o 2011年4月,《食品化学》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北京烤鸭的论文,论文测定了挂炉烤鸭、电热制作的烤鸭以及闷炉烤鸭三种方法制作的烤鸭中苯并芘的含量。
结果发现,用挂炉方式烤出的烤鸭,其表皮中苯并芘的含量达8.7微克/千克,瘦肉中苯并芘的含量低于1微克/千克, 而用其他两种方式制作的烤鸭表皮和瘦肉中苯并芘含量均低于1微克/千克。
1.2空气中的来源苯并芘也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它就存在于我们呼吸的空气中。
苯并[a]芘诱导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苯并[a]芘诱导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引言苯并[a]芘(benzo[a]pyrene, BaP)是环境中常见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存在于空气、水、土壤和食品中,是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的主要来源。
BaP主要通过吸入和食入的途径进入人体,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是人类肺癌的重要致癌物之一。
在肺部组织内,BaP可通过活性代谢物结合DNA形成致突变的加合物,进而诱导肺癌的发生。
近年来,相关研究深入探索BaP致癌机制的分子机理。
BaP的代谢途径BaP在体内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CYP)酶的介导被代谢,形成反式-1,2-二氢基-1,2-环丙基-3,4-苯并[a]芘(BPDE),BPDE是BaP致癌作用发挥的主要中间体。
BPDE可与细胞DNA结合形成加合物,导致DNA突变和细胞基因失控,从而诱导癌细胞的形成。
一些转化酶如GST、UGT等将BPDE代谢成更稳定的物质,可减少BPDE致癌作用的发挥。
BaP致癌机制的研究进展1.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BaP致癌机制中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lncRNA参与了BaP引起肺癌的发生,并且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例如,研究发现BaP处理后,长链非编码RNA HEIH的表达上调,并参与了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另外,lncRNA MALAT1也被证实与BaP引起的肺癌发生有关。
研究发现,BaP处理可显著上调细胞内MALAT1的表达,并促进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2. DNA甲基化和酶介导乙酰化调节BaP的致癌作用DNA甲基化和乙酰化是细胞表观遗传调节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们具有上下调基因表达的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BaP能够诱导DNA甲基化水平的上升,从而导致肺癌细胞中调控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改变。
此外,HDACs也被发现参与BaP致癌作用,HDACs通过下调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以及上调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肺癌的发生。
3. 细胞周期调控在BaP诱导肺癌中的作用细胞周期调控与癌症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异常细胞周期和增生往往是癌症的重要表现。
苯并芘的致癌机制
•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以后的生活能更注重膳食安全和营养的搭配,最后 祝大家能吃的美味也能吃得更健康让疾病远离我们,最后:
• 但目前人们对 BaP 的致癌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现研究发现, BaP 本身无致癌活性, 必须在体内经 混合功能氧化酶( 细胞色素 P450 单加氧酶如 CYP1A1、CYP1A2) 代谢活化后, 形成终致癌物二氢二醇 环氧化物( benzo[ a] pyrenetrans-7, 8-dihydrodiol-9, 10-epoxide, anti-BPDE)、反式二羟环氧苯并芘( antibenzo[ a ] pyrene trans-7, 8-dihydrodiol-9, 10-epoxide, anti-BPDE) 等才呈现致癌作用。 BPDE 是终致癌 物, 具有亲电子性, 可以与 DNA 的亲核位点鸟嘌呤的外环胺基端共价结合, 形成 BPDE-DNA 加合物, 引 起 DNA 碱基突变, 细胞恶性转化, 发生肿瘤 [ 6] 。 而 anti -BPDE 易与 DNA 结合形成 anti-BPDE-DNA 加 合物, anti-BPDE-DNA 加合物的生成被认为是 BaP 致癌过程的关键 [ 7, 8] 。 该代谢产物不可逆地引起 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如 DNA , 蛋白和脂质的损伤 [ 9] , DNA损伤后如果得不到及时修复, 就会在复制过 程中产生突变, 最终而致癌
苯并[a]芘诱导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苯并[a]芘诱导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苯并[a]芘(B[a]P)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模型中诱导肺癌的研究中。
近年来,对于B[a]P诱导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人们对肺癌发病机制的理解,也为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就B[a]P诱导肺癌的分子机制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讨论。
B[a]P是一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煤焦油、烟草烟雾、柴油排放、油烟等环境中,并且被证实为强致癌物质。
它通过代谢酶系统在体内被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最终导致DNA损伤、突变和癌变。
B[a]P是导致肺癌的主要致癌物之一,而且其诱导肺癌的机制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系列研究表明,B[a]P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诱导肺癌的发生。
B[a]P在肺部组织中通过代谢酶系统被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如B[a]P-7,8-dihydrodiol-9,10-epoxide(BPDE),这些代谢产物具有强烈的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BPDE与DNA结合形成DNA加合物,导致DNA的损伤与突变,从而诱导肺癌的发生。
B[a]P还能够影响细胞的凋亡、增殖、侵袭、转移等多个关键生物学过程,最终促进肺癌的发展。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B[a]P诱导肺癌的分子机制主要涉及多个信号通路的激活与调控。
B[a]P活化了多个癌基因,如c-Myc、Ras和Src等,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B[a]P还可以抑制多个肿瘤抑制基因,如P53、P16、PTEN等,加速肺癌的发展。
B[a]P还通过激活Wnt/β-catenin、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影响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从而促进肺癌的发生和发展。
最新的研究发现,B[a]P还能够通过表观遗传修饰调控肺癌相关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加速肺癌的发生。
B[a]P暴露可引起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的改变,促进肺癌相关基因的表达。
B[a]P还可以通过DNA甲基化修饰、非编码RNA表达调控等方式影响肺癌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肺癌的发展。
苯并芘的致癌机制
苯并芘的致癌机制苯并芘(Benzo[a]pyrene,缩写为B[a]P)是一种常见的多环芳香烃类污染物,主要由燃烧过程中生成的烟雾、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中产生。
苯并芘的致癌机制复杂多样,主要通过三个方式引发细胞异常增殖和突变,从而导致肿瘤的形成。
以下将解释苯并芘的致癌机制。
1.代谢活化:苯并芘经过体内代谢反应,被激活为具有强烈致癌活性的代谢物。
这个过程主要依赖于肝脏酶系统中的细胞色素P450等酶的参与。
代谢活化过程中,苯并芘首先通过加氧酶系统氧化为苯并芘-7,8-二酮(BPDE)。
BPDE是一种高度电子亲和的活性物质,可以与细胞DNA结合,引起DNA损伤。
BPDE与DNA结合后,会形成致突变的DNA缺陷,在复制过程中可能导致突变,通过突变抗衡通常控制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基因。
2.DNA损伤:BPDE与DNA结合形成的损伤主要包括DNA加合物、DNA链中断和碱基损伤等。
这些损伤可能导致减少DNA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容易导致突变或染色体不稳定。
特别是DNA加合物,会导致DNA融合,形成畸形的染色体,进而破坏正常的细胞分裂和有序的遗传信息传递。
3.激活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苯并芘可通过激活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进一步促进细胞异常增殖和转化。
癌基因是一类具有致癌能力的基因,其过度活化或突变会导致细胞周期的异常和异常增殖。
而抑癌基因则是一类控制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基因,它们的失活或缺陷也可能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转化。
苯并芘可通过与DNA结合,干扰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正常功能,从而促进细胞癌变。
总结起来,苯并芘的致癌机制可以简单归纳为:代谢活化产生的致突变的DNA损伤,导致基因突变和异常增殖;以及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影响,进一步促进肿瘤的形成。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相互增强,共同导致苯并芘的致癌效应。
苯并芘的致癌机制
对苯并芘风险评估和控制的建议
加强苯并芘风险评估和预警
建立和完善苯并芘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苯并芘污染,保护人体健康。
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对苯并芘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排放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苯并芘的致癌风险与接触剂量呈正相关,接触剂量越大,致癌风险越高。
剂量-反应关系
苯并芘是多种多环芳烃中的一种,其他多环芳烃也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多环芳烃
苯并芘可能与其他环境因素(如吸烟、紫外线辐射等)相互作用,增加致癌风险。
其他环境因素
苯并芘与其他致癌因子的联合作用
概率模型
基于概率模型的评估方法,考虑了多种致癌因素,可用于评估个体或群体的癌症风险。
细胞周期调控
苯并芘可影响细胞周期进程,导致细胞增殖异常和恶性转化。
细胞凋亡调控
苯并芘可抑制细胞凋亡,延长细胞生存时间,促进肿瘤细胞增殖。
苯并芘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调控
苯并芘的致癌风险评估
03
苯并芘的致癌剂量-反应关系
研究发现,长期接触低剂量的苯并芘会增加癌症的风险,但具体阈值仍在研究中。
苯并芘的致癌剂量
苯并芘的危害
苯并芘的致癌机制
02
苯并芘通过被动扩散方式进入机体,在肠道和肺泡中与脂肪酸、胆固醇等结合,以苯并芘-脂肪酸复合物形式进入细胞。
苯并芘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苯并芘的吸收
苯并芘进入细胞后,经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作用,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包括苯并芘二醇、苯并芘酚等。
苯并芘的代谢
苯并芘及其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胆汁和尿排出,部分被肠道微生物降解。
加强健康教育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什么是苯并芘毒理学?
什么是苯并芘毒理学?苯并芘是一种被公认为致癌的化合物,其毒理学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那么,苯并芘毒理学究竟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1. 苯并芘的危害是如何产生的?苯并芘是一种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它是一种强致癌物质。
当人体接触到苯并芘后,它可以通过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的方式进入人体内部。
苯并芘在人体内会经过代谢作用,形成致癌的代谢产物,进而引发细胞突变,甚至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2. 苯并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哪些?苯并芘被认为是一种高度致癌和具有潜在全身毒性的物质。
长期接触苯并芘可能导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多个器官的损害,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此外,苯并芘还可能对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3. 如何预防苯并芘中毒?为了避免苯并芘中毒的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含有苯并芘的环境中,注意饮食卫生,减少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清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等。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也是很重要的,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4. 苯并芘的清除方法有哪些?苯并芘是一种很难降解的有机物质,清除起来比较困难。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吸附、过滤和膜分离等,化学方法则是通过氧化还原、加热分解等方式进行降解,生物方法则是利用微生物对苯并芘进行生物降解。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局限性,因此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非常重要。
苯并芘毒理学的研究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苯并芘的毒理作用,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其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希望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苯并芘的认识,从而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苯并[a]芘诱导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苯并[a]芘诱导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1. 引言1.1 苯并[a]芘的危害性苯并[a]芘是一种常见的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中。
苯并[a]芘也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已被证实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苯并[a]芘通过吸入、经皮肤接触或食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可在体内代谢成活性代谢物,与DNA结合形成致突变物质,导致细胞基因突变,最终引发肿瘤的形成。
研究表明,长期接触苯并[a]芘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苯并[a]芘与空气和土壤中的颗粒物结合后,被人体呼吸道吸收,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并在那里引发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最终形成肺癌。
苯并[a]芘还可能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干扰细胞信号传导等机制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对苯并[a]芘的危害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环境监测和控制苯并[a]芘排放,降低人群暴露水平,有助于减少肺癌的发病率,在保障公众健康的也为减少环境污染带来积极影响。
1.2 肺癌的危害性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800万人被诊断患有肺癌,其中约1600万人死于此病。
在中国,肺癌也是常见的癌症类型,成为我国人口中第一大恶性肿瘤。
肺癌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高复发率等方面。
肺癌患者常常因病情进展快、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而面临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对肺癌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发病机制,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对于减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字数:207】1.3 苯并[a]芘诱导肺癌的重要性苯并[a]芘是一种强致癌物质,被广泛认为是导致肺癌发生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
苯并[a]芘的诱导作用能够引起肺部组织细胞的DNA突变和损伤,进而促使正常细胞向恶性肿瘤转变。
由于苯并[a]芘在大气、土壤和水源中广泛存在,并且易被人体吸收和积累,因此引发的肺癌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
苯并[a]芘致癌机制研究新进展
过其代 谢 终产 物 二 氢 二 醇 环 氧 苯并 芘 [ e z ( ) y bn o a p—
rn e e— ta s 一 7, 一 diy r d o rn 8 h d o i l一 9, 0 一 e o i e, — 1 p xd BP
D ] E 的致癌 活性 得 以体 现 。B D P E可 以与生 物高分 子 共价 结合 形成 加合 物 , 而 引起 生 物高分 子 的结构 和 从 功 能 的改变 , 引发 D A损 伤修 复 、 N 细胞周期 校 正等 信
作 者单 位 :00 1 北 京 , 国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环境 与健 康 相 关 10 2 中
BD P E诱 发 恶 性 转 化 的 1 H E细 胞 中 H R / e 6 B E 2 nu基 因
苯并[] a 芘的 终致癌 代谢 物
活性 。B P的代谢 产物 有 多种 , 中反式 二 氢二 醇环 a 其
氧苯并 芘 ( ni P E) a t—B D 的致 癌 毒 性 最 强 。B P进 入 a 人 体后 , 细胞微 粒 体 中 I 代 谢 酶 P 5 经 相 4 0的催化 在 7 8碳 位上 形成 环氧 化物 , 后 被微 粒 体环 氧化 物水 , 然 解酶水 解 为 二 氢 二 醇 , 氢 二 醇 化 合 物 在 细胞 色 素 二 P5 4 0催 化下 , 一 步形 成 B D 。B D 进 P E P E分 子 结 构有 亲 电性 碳原 子活 性基 团 , 与核 酸碱基 和蛋 白质合物 , 构成 癌变 的物 质
基 础 。
二、 苯并 [ ] a 芘对癌 基 因和抑癌 基 因的影 响 1 人 上皮 生长 因子 受体 一 ( E 2 n u : E 2 . 2 H R/e)H R/ n u基 因属 原 癌 基 因 , H R家 族 中 4大 在 结 构 上 e 是 E
一级致癌物 你每天都可能会接触
一级致癌物你每天都可能会接触苯并芘是第一级致癌物。
苯并芘,人们对它并不陌生,因为在许多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中,都有它。
在生活中,你每天接触的很多东西里,也都可能有它。
苯并芘:第一级致癌物苯并芘虽然是高活性致癌剂,但并非直接致癌物。
苯并芘进入人体后,一部分会随着排泄物排除体外。
而另一部分会经肝、肺细胞内的酶转化为数十种代谢产物,直至形成一种称为苯并芘(BPDE)的物质。
BPDE 是最终致癌物,它能与DNA结合,造成DNA的突变,引起细胞恶性转化。
动物实验证明,长期吸入或食用含苯并芘较高的食物易诱发肺癌、肝癌、肠胃道癌症等。
油里怎么可能会有苯并芘苯并芘超标的主要是棉籽油、小磨香油、小榨菜籽油和小榨大豆油。
为什么油脂就容易出现苯并芘超标的事情呢?这些样品之所以超标,推测是加工中的温度过高。
油籽本身是不含有苯并芘的,加工过程中也不可能添加这类成分。
但是,油脂在200℃以上的温度就有可能产生致癌物,300℃的温度必然会产生苯并芘之类多环芳烃类致癌物。
因为榨香油也好,榨菜籽油也好,都要先把油籽加热炒香,炒制的过程中如果温度控制不均匀,很容易有局部过热,从而产生致癌物。
这可不是添加什么物质造成的。
另外,如果粮食、油籽之类收获之后在大马路上晾晒,有可能沾染上沥青里面的致癌物;如果用装了工业物质的桶来装油,也有可能污染有害物质。
小心!这些东西都含有苯并芘1.高温油炸食品多次使用的高温植物油、油炸过火、爆炒的食品都会产生苯并芘。
焦煳的食品中其含量比普通食物的要增加10-20倍。
反复煎炸食品的植物油、煎炸时所用油温越高,产生的苯并芘都会较多。
所以应少食油炸食品(炸糕,油条,炸薯条等。
)高温油炸食品含有苯并芘。
2.炒菜油烟炒菜前一般都要把食用油烧开,而食用油加热到一定温度会产生油烟。
据测定,食油加热到270℃时产生的油烟中,含有苯并芘等化合物,吸入人体可诱发肿瘤和导致细胞染色体的损失。
所以日常炒菜时不要使油长时间处于烧开状态,注意控制油烟(比如使用抽油烟机)。
苯并芘通过上调细胞因子IL-8和趋化因子CCL-2,CCL-3的表达使肺癌细胞
经验交流172 2015年16期苯并芘通过上调细胞因子IL -8和趋化因子CCL -2,CCL -3的表达使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张 晋 常 莉 金汉钰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 云南 昆明 650118摘要: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
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资料表明,肺癌的发生与吸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长期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
研究证明,烟草中有超过2500种有害物质,其中包括苯并芘和亚硝胺等强致癌物。
这两种致癌物可以使癌基因Ras 因基因突变而激活,也可以使抑癌基因P53失活等,进而引起癌变。
他们的致癌作用以及作用途径被广泛认可。
然而,致癌作用之外的其他作用却很少被解析。
肺癌较易发生转移,如肺癌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胸腔转移、肝转移、脑转移等均较为多见。
烟草中的苯并芘等有害成分对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也研究甚少。
因此,本研究讨论烟草的有害成分苯并芘和亚硝胺对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作用途径。
关键词:苯并芘;肺癌;迁移;侵袭 中图分类号:R73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5)16-0172-021 研究背景及溯源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国际间经济社会交流活动的增多,许多世界性的疑难问题成为人类的公敌。
在人类社会面临共同的发展疑惑和难题的时候,相关的系统化与专业化的研究必然增多,如烟草引发的人体健康以及环境问题。
众所周知,烟草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其中包括极为广泛的致癌物质。
长期吸烟的人群,其发病率尤其是肺部疾病的发病率远高于非吸烟群体。
因此,戒烟、控烟是全世界的共同话题,尤其在我国这样的一个发展中大国更加显得意义重大。
烟草中包括至少2500种有害物质,其中苯并芘与亚硝胺等强致癌物质尤为活跃,其引发的强烈肺癌引发风险已经引起了包括学术界在内的多方重视。
苯并芘的致癌机制
苯并芘的来源和分布
01
02
苯并芘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如木材燃烧、香烟烟雾和工业排放。
在大气、土壤、水体等环境中均可检测到苯并芘的存在,它也存在于 一些食品中,如熏制和烧烤食品。
苯并芘的危害性概述
苯并芘具有强烈的致癌性,与多种癌症的发病机制有关 ,如肺癌、胃癌、结肠癌等。
它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体内代谢和转化成 活性致癌物。
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
建立严格的苯并芘排放标准,推动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和环保治理, 减少工业废气、废水中苯并芘的排放。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苯并芘危害的认识,引导公众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 保意识,自觉减少生活中接触苯并芘的途径。
深入研究苯并芘的致癌机制和联合致癌作用
深入研究
深入探讨苯并芘致癌的分子机制 和联合致癌作用,揭示其在人体 内的代谢、转化和影响致癌过程
与其他有机致癌物的联合作用
01
联合致癌作用
02
增加致癌风险
苯并芘可与其他有机致癌物发生联合作用,导致协同或相加的效果。 例如,苯并芘与尼古丁、黄曲霉素等混合存在时,可增强这些致癌物 对人体的致癌作用。
在某些环境中,苯并芘可与多种有机致癌物同时存在,从而增加人体 致癌的风险。
与辐射的联合致癌作用
协同致癌作用
苯并芘在体内可以诱导产生自由基,自由 基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够破坏细胞膜 和DNA等生物分子,导致细胞癌变。
间接致癌机制
01
抑制免疫
苯并芘可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 能,使机体难以识别和清除癌 变的细胞,从而促进癌症的发
生和发展。
02
促进细胞增殖
苯并芘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和 分化,使得癌细胞在体内迅速
扩散和转移。
苯并芘的致癌机制
2023-10-28
目录
• 苯并芘的化学特性 • 苯并芘的致癌机制 • 苯并芘的危害与影响 • 苯并芘的预防与控制 • 研究展望与未来趋势
01
苯并芘的化学特性
结构与性质
总结词
苯并芘是一种多环芳烃,具有平面结构,可溶于有机溶剂,具有高度的脂溶性。
详细描述
苯并芘的分子结构包含多个苯环,使其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致癌性。其平面结构使其能与DNA和RNA结合, 影响细胞复制和转录。此外,苯并芘还具有高度的脂溶性,使其容易在脂肪组织和器官中积累,对人类健康产 生严重影响。
间接致癌机制
产生自由基
苯并芘在体内能产生自由基, 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 能够破坏细胞结构和功能。
干扰细胞代谢
苯并芘可以干扰细胞的正常代 谢,导致细胞功能紊乱,增加
癌症的风险。
激活炎症反应
苯并芘可以激活炎症反应,炎 症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和化学 介质能够进一步破坏细胞和组
织,增加癌症的风险。
细胞信号转导与基因突变
发展新型检测与防治技术
开发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以便对苯并芘进行实时、 准确的监测;研究新型防治技术,如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去除苯 并芘的方法和药物。
提高公众对苯并芘危害的认识与防范意识
通过广泛的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苯并芘危害的认识 ,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减少接触苯并芘的风险。
对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
苯并芘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 和交通尾气等,在大气中可存在数天至数周,对空气质 量和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水污染
苯并芘可以进入水体,对水生生物和饮用水水源造成污 染,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健康。
苯并芘的致癌机制ppt
苯并芘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性,降低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能力。
苯并芘还可以诱导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凋亡,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苯并芘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
苯并芘的污染控制
03
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
控制交通尾气排放
农业源控制
污染源控制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苯并芘在人体内的代谢和转化与环境、生活习惯、基因多态性等多种因素有关。
目前对苯并芘的致癌机制仍存在一些争议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需要加强环境暴露、个体差异、基因多态性等方面的研究,以更好地阐明苯并芘的致癌机制。
未来可以通过研究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分子靶点和干预措施等,为预防和控制苯并芘的危害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苯并芘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苯并芘具有强烈的亲电子性,可以与DNA分子中的鸟嘌呤碱基形成加合物,导致DNA损伤。
这种DNA损伤可能引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从而增加细胞癌变的风险。
苯并芘对DNA的损伤
苯并芘可以影响细胞周期进程,主要作用于G1期和G2期,使细胞周期失控,细胞异常增殖。
苯并芘还可以诱导细胞凋亡,主要是通过激活Caspase-3和Caspase-9等凋亡相关蛋白,引发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
致癌性
苯并芘进入人体后,会对肝脏、肾脏、神经系统等造成损伤,还能诱导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对人体的危害
苯并芘的危害
苯并芘的致癌机制
02
苯并芘进入体内后,首先被酯化成苯并芘-3-硫酸酯和苯并芘-3-葡萄糖酯,然后被细胞内的酯酶水解成苯并芘-3-羧酸。
苯并芘-3-羧酸通过与甘氨酸、谷胱甘肽等物质结合,进一步代谢成无毒的1,2-环氧化物和1,4-环氧化物等产物排出体外。
苯并芘 原位 -回复
苯并芘原位-回复苯并芘(benzo[a]pyre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于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它以其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而引起了许多科学家们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以苯并芘的原位(in situ)为主题,深入探讨其来源、致癌机制和环境影响,带领读者一步一步了解这个有机化合物的背后故事。
首先,我们来了解苯并芘的来源。
苯并芘是一种常见的多环芳香烃,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中的煤烟、石油燃料燃烧、焦油和车辆尾气等。
在大多数城市和工业区域,这些源头都会释放大量的苯并芘进入大气中。
此外,苯并芘还可以通过燃煤和焚烧垃圾等过程进入土壤和水体。
因此,苯并芘的存在是无处不在的。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分析苯并芘的致癌机制。
苯并芘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它通过一系列的生物转化反应成为致癌物质。
首先,在体内,苯并芘会被代谢酶氧化成苯并芘-7,8-二酚(BP-7,8-dihydrodiol)等物质。
随后,BP-7,8-dihydrodiol经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被转化为BP-7,8-dihydrodiol-9,10-epoxide(BPDE)。
BPDE是一种高度反应性的活性化合物,它与DNA结合形成致突变和致癌的DNA加合物。
这些DNA加合物会引起DNA突变和损伤,从而导致细胞的不正常增殖,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
因此,苯并芘的致癌机制主要是通过DNA损伤和突变引起的细胞失调。
苯并芘的存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影响。
首先,由于苯并芘的高度致癌性,当人体长期接触到苯并芘时,会增加患上肺癌、膀胱癌、消化道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此外,苯并芘还具有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对生命的传承和基因的稳定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其次,苯并芘在环境中的长期积累也会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这对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群落的健康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最后,苯并芘还能通过大气中的颗粒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内部,引发多种不同的健康问题。
因此,对苯并芘的环境影响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食品中致癌物质使用分析报告
食品中致癌物质使用分析报告1. 引言食品安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其中致癌物质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致癌物质的使用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对食品中致癌物质的使用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 食品中常见致癌物质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致癌物质包括亚硝胺类化合物、苯并芘、丙烯酰胺等。
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食品本身的原料,也可能是在加工过程中添加的。
2.1 亚硝胺类化合物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强致癌物质,主要存在于腌制食品、烟熏食品等加工食品中。
长期摄入亚硝胺类化合物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2.2 苯并芘苯并芘是一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常见于高温加工的食品中,如油炸食品、烤肉等。
苯并芘被认为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2.3 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一种常见的添加剂,在加工食品中用作增稠剂和增香剂。
然而,丙烯酰胺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2A类致癌物质,可能对人体产生潜在危害。
3. 食品中致癌物质使用情况分析针对食品中致癌物质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形势。
3.1 监管部门角度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其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或控制致癌物质的使用。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标准可以有效减少食品中致癌物质的使用。
3.2 消费者角度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注意产品标签上的成分表和生产日期等信息,避免选择含有致癌物质的食品。
同时,提倡健康饮食习惯,减少高温加工、油炸等方式对食品中致癌物质的生成。
4. 食品安全管理建议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以下是一些建议供相关部门和消费者参考: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和加工技术的监管,减少或替代致癌物质的使用。
提倡健康饮食理念,选择新鲜、天然的食材,并避免高温加工方式。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致癌物质的认识。
5. 结语综上所述,食品中致癌物质的使用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苯并芘致肺癌的综述
综述苯并芘致肺癌的机制研究进展摘要:苯并芘( benzo(a)pyrene,BaP )是发现最早的环境致癌物之一,是典型的强致癌性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烟囱、煤焦油、燃烧烟草的烟雾和内燃机的尾气以及烹饪的油烟和熏炸的食物等,可引起肺癌、皮肤癌和胃癌,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第二类A组人类致癌物。
苯并芘可导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恶性转化细胞可致小鼠成瘤,其机制可能与苯并芘引起DNA高度甲基化、特异性抑制组蛋白乙酰化、改变多种转录因子的表达等导致细胞恶变有关;此外,苯并芘还可抑制DNA损伤修复来促进细胞癌变。
下面对苯并芘致肺癌的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苯并芘肺癌DNA损伤Abstract:Benzo (a) pyrene (benzo (a) pyrene, BaP) is one of the earliest discovered environmental carcinogens, is the typical strong carcinogenic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compounds, widely exists in chimney, coal tar, burning tobacco smoke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xhaust gas, and cooking oil fume and Fried food, etc., can cause lung cancer, skin cancer and stomach cancer, has been classified as the Category II Group A human carcinogen by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Benzopyrene can cause people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undergo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malignant transformed cell can causeinto tumor mice, whose mechanism is probably related benzopyrene cause height of DNA methylation, specific inhibition of histone acetylation, change a variet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such as the expression of related to cell progression; In addition, benzopyrene still can inhibit DNA damage repair to promote the cellular canceration. In the Following, summarize the mechanism of benzo (a) pyrene-induced lung cancer.Keywords: benzopyrene lung cancer DNA damage焦炉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可能是环境污染物及其体内代谢产物和DNA损伤修复等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苯并芘致肺癌的机制研究进展摘要:苯并芘( benzo(a)pyrene,BaP )是发现最早的环境致癌物之一,是典型的强致癌性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烟囱、煤焦油、燃烧烟草的烟雾和内燃机的尾气以及烹饪的油烟和熏炸的食物等,可引起肺癌、皮肤癌和胃癌,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第二类A组人类致癌物。
苯并芘可导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恶性转化细胞可致小鼠成瘤,其机制可能与苯并芘引起DNA高度甲基化、特异性抑制组蛋白乙酰化、改变多种转录因子的表达等导致细胞恶变有关;此外,苯并芘还可抑制DNA损伤修复来促进细胞癌变。
下面对苯并芘致肺癌的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苯并芘肺癌DNA损伤Abstract:Benzo (a) pyrene (benzo (a) pyrene, BaP) is one of the earliest discovered environmental carcinogens, is the typical strong carcinogenic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compounds, widely exists in chimney, coal tar, burning tobacco smoke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xhaust gas, and cooking oil fume and Fried food, etc., can cause lung cancer, skin cancer and stomach cancer, has been classified as the Category II Group A human carcinogen by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Benzopyrene can cause people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undergo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malignant transformed cell can causeinto tumor mice, whose mechanism is probably related benzopyrene cause height of DNA methylation, specific inhibition of histone acetylation, change a variet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such as the expression of related to cell progression; In addition, benzopyrene still can inhibit DNA damage repair to promote the cellular canceration. In the Following, summarize the mechanism of benzo (a) pyrene-induced lung cancer.Keywords: benzopyrene lung cancer DNA damage焦炉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可能是环境污染物及其体内代谢产物和DNA损伤修复等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1]。
苯并芘是多环芳烃( PA Hs) 中的致癌性组分之一。
进入体内的B(a)P经过机体代谢的氧化代谢,可产生与生物大分子反应的中间体,从而导致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B( a)P 的终代谢产物二氢二醇环氧苯并( a) 芘不仅能与DNA 形成加合物,而且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活性氧会造成DNA损伤[2]。
DNA的损伤与修复程度可影响基因组的稳定性,是肿瘤发生的原因,下面就其损伤机制作一综述。
一、端粒有研究表明,B(a)P 可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全基因组DNA 端粒长度产生影响,在一定剂量内会导致细胞全基因组DNA端粒长度缩短,最终引起整个染色体的不稳定,但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3]。
二、抑癌基因甲基化大量的文献表明,肺癌的发生不仅与遗传因素相关,机体表观遗传学改变也是肺癌发生过程的重要因素,研究高危人群表观遗传指标的改变有可能使肺癌早期诊断成为现实。
表观遗传定义为DNA序列不发生改变但是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
除了DNA和RNA以外,细胞基因组中还有很多调控基因表达的信息,它们本身不能改变基因的序列,但是可以通过对DNA的修饰及和其他分子间的作用,调控基因的表达,影响基因的功能,并且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增值周期从而影响遗传[4]。
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导致的抑癌基因表达失活是一种重要的表遗传学改变。
DNA甲基化可以直接抑制转录因子和基因调控区序列的结合,同时,其还能影响RNA聚合酶的活性,进而降低基因的表达[5]。
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抑癌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导致的抑癌基因表达失活有关,目前发现多个抑癌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可能与肺癌有关。
三、miR-106a和miR-17-5pMicroRNA (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小分子RNA, 广泛存在于低等和高等生物中,通过与编码mRNA的3’端非翻译区(3’UTR)的配对结合引起mRNA翻译抑制或降解,从而在转录后水平实现其对编码基因的调控作用[6, 7]。
作为一个新的基因调控层,miRNA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调控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等等[8]。
吴延等在研究中发现miR-106a和miR-17-5p在恶性转化细胞16HBE-T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转化对照16HBE-N细胞,这表明,miR-106a和miR-17-5p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anti-BPDE的致癌作用[9]。
四、γH2AX更好的理解细胞对遗传损伤的应激反应,有助于人们预防乃至治疗癌症。
其中及时地感应DNA的损伤并进行修复,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在此研究领域中,目前所达成的共识是许多与染色体结构的维持、保护、修复相关的蛋白质有组织的按顺序在DNA损伤位点结合形成一个焦点(foci)复合物,共同完成对DNA损伤的检测并进行修复,并且在此过程中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导致细胞周期停顿或细胞凋亡。
在对焦点复合物的研究过程中,磷酸化的H2AX(γH2AX) 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10]。
并且, γ-H2AX 所形成的焦点与发生DSBs 数量存在一一对应关系[11]。
研究者们发现,γH2AX对于其他蛋白募集到焦点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是细胞应激反应中的重要成员。
基于上述研究,反向的探索γH2AX募集的蛋白质的种类有可能发现苯并芘致癌的其他机制。
五、结语众所周知,多环芳烃已成为工业和环境污染物中极重要的物质之一,吸入多环芳烃污染物可导致肺癌发病率升高,是一种确认的致癌物质,苯并芘是其中的一种且致癌性最强,有必要对其致癌机制进行研究,探索其致癌机制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癌症,进一步找出其对DNA损伤的早期标志是至关重要的。
基于先前的研究,今后有必要对其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有待发现各机制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1. 冷曙光, 郑玉新, 牛勇, 谷也平, 张文众, 戴宇飞, 王雅文, 李晓华, 潘祖飞, 肖军et al:焦炉作业工人多环芳烃暴露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关系.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4(04):14-17.2. Palackal NT, Burczynski ME, Harvey RG, Trevor M: The ubiquitous aldehyde reductase(AKR1A1) oxidizes proximate carcinogen trans-dihydrodiols to o-quinones: potentialrole i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activation. Biochemistry 2001,40(36):10901-10910.3. 宾萍, 段化伟, 王亚东, 戴宇飞, 牛勇, 刘清君, 陈泓, 刘庆, 郑玉新: <苯并_a_芘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pdf>. 毒理学杂志2011(04):87-90.4. Bird A: Perceptions of epigenetics. Nature 2007, 447(7143):396-398.5. Bowman RV, Yang IA, Semmler ABT, Fong KM: Epigenetics of lung cancer. Respirology2006, 11(4):355-365.6. Pillai RS: MicroRNA function: Multiple mechanisms for a tiny RNA?Rna 2005,11(12):1753-1761.7. Du T, Zamore PD: microPrimer: the biogenesis and function of microRNA. Development2005, 132(21):4645-4652.8. Croce CM, Calin GA: miRNAs, cancer, and stem cell division. Cell 2005, 122(1):6-7.9. 吴延, 吴建军, 韩志远, 赵垚, 蒋义国: miR-106a 和miR-17-5p 在反式二羟环氧苯并芘诱导细胞恶变中的作用. In: 广东省环境诱变剂学会,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专业委员会2010 年学术会议资料汇编: 2010; 2010.10. 余艳柯, 陆源, 余应年, 杨军: γH2AX: DNA 双链断裂的标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5, 19(3):237-240.11. 周芬, 吴秋玲, 陆羡: 组蛋白H2AX 的磷酸化及其在肿瘤中的应用. 肿瘤学杂志200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