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个案护理

合集下载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

增加疼痛出现瘀斑。
原因分析
注入药液速度过快:注入速度过快使局部浓
度过高,产生疼痛形成硬结。
注射部位:未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方法,如肌肉内注
射会引起疼痛,使皮下血肿的症状更加明显。
原因分析
拔针方法欠准确:拔针速度过慢或未沿注射角度拔针,
导致部分药液渗入皮下造成疼痛和瘀斑。
按压时间和力度:该药虽抗凝作用较弱,但与阿司匹林
部位选择
为腹部脐上5cm至脐下
5cm为上下边界,左右为 锁骨中线内外5cm范围 (避开脐周1-2cm), 左右交替注射, 2次注射点间距2cm。 注射时避开皮肤破损处,手术 瘢痕及有斑或痣的部位。
注射方法
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2min, 至皮肤发红 平卧屈膝位、坐位 消毒局部皮肤 嘱患者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 褶 垂直角度拔出针帽
不良反应
疼痛 注射部位皮下血肿 硬结 腹壁血肿
原因分析
注射过浅:皮肤浅筋膜区分布较多神经和血管,
注射过浅或针头斜着刺入皮肤,造成针头损伤区
域扩大就会引起明显疼痛。加之内外穿刺点不在 同一位置,易造成皮下淤血。 药液残留:该药刺激性强,排气后针头处有药液 残留,进针后部分药液刺激神经渗入毛细血管,
注射方法
将针头朝下, 空气弹至药液上方 不用排气? 用左手拇指、示指以5 cm~6 cm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 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固定针头垂直进针(根据患者的胖瘦程度 决定注射深度) 将推注杆推至注射器底部
排气方法
在皮下注射前常规需排净注射器内空气,以免空气进入皮 下。由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剂量极小(<1ml),按常 规方法排气,总会有0.08ml左右的药物残留在注射器中 导致药物剂量不足,药液残留问题突出,如果药物不能充 分利用,则达不到满意的临床抗凝效果;同时由于排气不 当药液往往从针尖内溢出,附于针头表面,在注射中误伤 表皮毛细血管,导致局部皮肤淤斑形成。因此注射前针头 向下(空气的密度比液体小,与药液处于同一注射器中会 浮于液体之上),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时不再需要 排气。注射结束后空气正好填充于针乳头及针头内,用气 体代替药液,注射器中无药液残留,使药液得到充分利用, 同时保证注射后针尖无药液沾染,避免了针头损伤表皮毛 细血管而引起的局部淤斑形成。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及护理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及护理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及护理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应用的正确注射和护理方法。

方法对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腹部皮下注射,加强用药前后的护理和健康教育。

结果90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患者,3例出现注射部位皮下淤血。

结论正确的注射和护理方法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疼痛,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治疗效果。

标签:低分子肝素钙; 注射; 护理; 皮下出血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剂,由于具有抗凝效果好、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无需实验室监测等优点[1],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已广泛应用。

本科对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部位、排气、方法、按压时间、淤血处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评估、观察、健康宣教等动态、连续、全面的整体护理措施,使得注射低分子肝素的不良反应减轻。

1 一般资料2010年3月~2011年5月,本科对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男56例,女34例,年龄为37~75岁,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时间最短3 d,最长11 d,其中3例出现注射部位皮下淤血不良反应,患者均在入院后当天开始脐周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每12 h 一次。

2 注射技术2.1 注射部位注射部位为脐部U状区域,轮换注射部位在脐上下5 cm、左右5 cm(脐周1 c)以外)范围内,将腹部分为4个象限,轮换进行注射。

这样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可以使药液充分吸收,防止发生累积[2],禁止在任何有损伤、硬结和瘢痕的部位注射。

2.2 排气方法注射前排气不当,药液从针头处溢出,附于针头表面,注射时带入针眼,则针眼处血管渗血,导致局部皮肤淤斑。

避免排气时药液溢出。

如有溢出注射前擦净针头上的药液。

根据一次性注射器内乳头及针头残留量为0.07~0.08 ml[3],低分子肝素钙采用注射器内少量空气法即用1 ml注射器和针头吸尽安瓿内药液,再吸入0.07 ml空气,注射前针头向下,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时不再需要排气,药液推完后,少量气泡进入针头腔内起封堵药液外流作用。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注意点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注意点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注意点
此药以腹壁皮下注射吸收效果好,给药方便,不需要特殊监测,临床上用以预防、治疗静脉血栓栓塞及急性冠脉综合征。

护士在为患者注射时需注意:体位:平躺床上,若患者太瘦,可使其中一条腿蜷起,此时注射部位为蜷腿侧脐周1厘米外5厘米内。

消毒范围:5-6厘米(安尔碘两遍)。

进针角度:腹部皮肤捏起(持续时间30秒),针头垂直并全部刺入,回抽无回血,缓慢推注药液,避免用力过猛,损伤毛细血管组织,垂直拔针。

避开皮肤破损和手术瘢痕,避开脐周1厘米以免引起出血(脐周有丰富的静脉网),为脐周5厘米左右(除外脐周1厘米),每次按顺序轮流间隔注射,左右交替,2次注射点间距2厘米以上。

注射完毕后,避免揉搓,按压力度以皮肤下陷1厘米为准。

4小时内不能淋浴。

向患者宣教: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点,有无牙龈出血,血尿,黑便等出血倾向,如有应立即向医生汇报,采取相应措施。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护理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护理
04
常见护理技巧
6
减轻疼痛技巧
注射前使用局部麻醉剂
注射后立即按压注射部位,防止出血
保持注射部位清洁,避免感染
注射时缓慢推注,避免快速推注
防止出血技巧
3
2
4
1
注射前,确保注射部位皮肤清洁、干燥
观察注射部位,如有出血,及时处理
注射时,使用正确的注射角度和深度
注射后,立即按压注射部位,防止出血
防止过敏反应技巧
观察患者是否有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皮疹等
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如注射部位出血、牙龈出血等
观察患者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等
注射后处理
注射后立即按压注射部位,防止出血
01
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等不良反应
02
注射后保持注射部位清洁,避免感染
03
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预防血栓形成
发病机制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抗凝血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低分子肝素钙通过抑制凝血因子Xa和凝血酶,降低血液凝固性,从而预防血栓形成。
02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能导致出血、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节。
04
临床表现
2
症状
出血倾向: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肝功能异常:黄疸、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
血小板减少:皮肤瘀点、瘀斑、紫癜等
过敏反应: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
体征
皮肤瘀斑: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可能出现皮肤瘀斑,通常在注射部位周围。
出血倾向: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过敏反应: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

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循证护理

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循证护理

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循证护理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抗凝治疗方法,常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疾病。

注射部位不良反应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为了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护士需要掌握相关的循证护理知识,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1. 预防注射部位出血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时,出血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护士在注射前应该充分准备,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角度,减少出血的风险。

护士还应该熟练掌握注射技巧,避免损伤血管和组织,防止出血的发生。

对于注射部位出血的患者,护士需要及时处理,并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

2. 防止局部疼痛和肿胀部分患者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后会出现局部疼痛和肿胀的不良反应。

为了减轻这些不良反应,护士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在注射前为患者做好皮肤准备工作,清洁注射部位,使其处于干燥清洁状态,减少局部感染的发生。

在注射后,护士可以按摩注射部位,帮助药物的吸收,缓解局部疼痛和肿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还可以适当调整注射部位和次数,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3. 防范血肿和皮下硬块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血肿和皮下硬块的情况,影响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减轻这些不良反应,护士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护理和关怀。

在注射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其皮下组织情况和药物过敏史,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在注射后,护士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必要可以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冷敷、按摩等,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4. 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除了护士的护理工作外,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减轻低分子肝素钠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关键。

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教育,让患者了解注射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护士还应该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锻炼,改善身体状况,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
注射过浅 药液残留 注入药液速度过快 拔针方法欠准确 按压时间短和力度小
不良反应的处理
当发现有血肿形成时,立即报告医生停药,局部 按压30分钟,以防继续出血 自行吸收 (1.0~1.5m㎡ 不等的固定结节,为 局部小血肿) 冷敷 (毛巾包裹碎冰块放局部冷敷,在冷敷时注 意防冻伤)
禁忌症
有出血危险的器官损伤(消化性溃疡,出血综合 征,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等) 对肝素及低分子肝素量过敏 有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有关的血小板减少症病史 的患者 产后出血及严重肝功能不全者 患有严重的肾病的胰腺病变,严重高血压,严重 颅脑损伤的患者和术后期患者
目前临床常用的低分子肝素
注射方法
将针头朝下, 空气弹至药液上方 不用排气? 用左手拇指、示指以5 cm~6 cm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 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固定针头垂直进针(根据患者的胖瘦程度 决定注射深度) 将推注杆推至注射器底部
注射方法
注射毕停留10s ? 用棉签轻按穿刺处,垂直拔出注射器,保持手推注射器 嘱病人保持捏起皮肤,用三个手指的指腹轻压穿刺口 3~10min?,力度以皮肤下陷1cm为度
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 腹部
上臂三角肌下缘
注射范围小 皮下脂肪层相对薄 皮下组织菲薄 易刺入肌肉层 肌层毛细血管丰富 刺破后易形成深部血肿
腹部
注射面积大 皮下脂肪多 毛细血管相对少 皮下温度恒定 药物吸收快 不受运动的影响
用药前全面评估
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疾病史,如合并胃、十 二指肠溃疡,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缺陷,严重 凝血系统疾病,视网膜血管病等病变均应慎用。 注意个体差异,肾功能不良的患者药物半衰期长, 易导致出血。同时注意药物配伍,与水杨酸类药 合用,口服抗凝药,血浆增溶剂等药物使用时, 通过药物的交互作用,使抗凝作用增强增加出血 危险性,应严密观察。

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汇报提纲
The report outline
一、低分子肝素钙介绍 二、低分子肝素引起皮下出血的原因 三、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注意项
2.低分子肝素引起皮下出血的原因
1、抗凝剂 因抗凝剂本身具有抑制凝血因子活性的作用,操作稍有不慎, 易引起出血风险。 2、注射方法不当 注射时针头未垂直于皮肤而是成角度刺入,延长针头在组织内 行程,增加针头与皮肤和皮内接触面积,扩大组织损伤面积。
1.低分子肝素钙
为了减轻病人的疼痛,缓解病人因住院而产生的不良情绪,提高我 们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我们采用了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 可以有效地降低皮下出血的机率。 ①常规注射:腹壁皮下注射,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②改善后注射:制定部位轮换图,正确定位皮下注射范围及注射部 位区域轮换
1.低分子肝素钙
注射范围为脐部上下5cm,左右10cm(避开脐周1cm)。 以脐部为中点作十字将脐部分为四个象限,四个象限顺时针交替注射,同一象限两次注射点间距不少于2cm。(单号 左边、双号右边、上限白班区、下限晚班) 注:注射时避开皮肤硬结、破损、瘢痕、小血管及皮肤淤血处。 正确进行部位区域轮换后,明显减少了皮下出血发生率。
2.低分子肝素引起皮下出血的原因
4、注射时间 注射时间会影响药物进入皮下的速度,在药物的吸收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延长注射时间可减少药物在皮下局部的淤积, 同时延后拔出针头可以阻塞刺破的血管,防止药物渗入针刺处以及血液渗出,从而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5、注射次数 在同一部位注射次数越多,组织损伤面积越大,出血的几率也随之增加。 6、拔针手法 拔针要与注入时的角度保持一致。
汇报提纲
The report outline
一、低分子肝素钙介绍 二、低分子肝素引起皮下出血的原因 三、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注意事项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培训专家讲座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培训专家讲座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培训
第18页
不良反应
❖ 疼痛 ❖ 注射部位皮下血肿 ❖ 硬结 ❖ 腹壁血肿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培训
第19页
原因分析
❖ 注射过浅:皮浅薄筋膜区分布较多神经和血管, 注射过浅或针头斜着刺入皮肤,造成针头损伤区 域扩大就会引发显著疼痛。加之内外穿刺点不在 同一位置,易造成皮下淤血。
注射方法
❖ 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2min, 至皮肤发红
❖ 平卧屈膝位、坐位
❖ 消毒局部皮肤 ❖ 嘱患者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
褶 ❖ 垂直角度拔出针帽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培训
第13页
注射方法
❖ 将针头朝下, 空气弹至药液上方 不用排气? ❖ 用左手拇指、示指以5 cm~6 cm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
❖ 2、达肝素钠(法安明): 5000IU/支
❖ 3、那曲肝素钙(速碧林): 4000AxaIU/ 0.4ml/支 6000AxaIU/ 0.6ml/支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培训
第6页
惯用低分子肝素钙使用方法
❖ 血透时预防血凝块形成 立迈青每 支含2500 或5000抗Xa国际单 位 用时加注射用水1ml溶解 每 次透析开始时 应从血管通道动脉 端注入5000抗Xa因子国际单位 立迈青 透析中不再增加剂量或遵 医嘱
❖ 有文件报道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后局部压迫时间 >5min可显著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缩小出血面积,与 压迫10min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优于压迫3min。注意按 压时不可揉擦,忌热敷,以预防血管扩张引发大面积皮下 淤血。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培训
第17页
用药后观察
❖ 对用药超出7d患者应加强观察。护士在用药期间及每次

低分子肝素的皮下注射护理技术

低分子肝素的皮下注射护理技术

低分子肝素的皮下注射护理技术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通过将普通肝素抗血栓和抗凝活性分开,使其针对凝血因子Xa的活性更高,抗血栓的作用大于抗凝作用,从而形成的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

低分子肝素相较于普通肝素,具有抗血栓作用更强,出血风险更低,单次给药后持续时间更久且药效更稳定,不良反应更少等优势,临床广泛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等。

低分子肝素主要的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传统的皮下注射方式为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或大腿前侧,针头与皮肤呈30~40°角度,绷紧皮肤后刺入皮下注射药液。

低分子肝素使用传统的皮下注射方式容易引起患者疼痛、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瘀斑等问题,增加患者痛苦、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

因此,为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在传统皮下注射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低分子肝素的改良皮下注射护理技术应运而生。

01注射部位的选择人体腹部皮下脂肪层较厚,组织疏松,利于药液吸收,神经分布较少,同时也易提拉形成褶皱,因此低分子肝素的注射部位首选腹部。

推荐注射的部位为左右腹部外侧距离肚脐10厘米左右的皮肤、避开脐周5厘米以内的部分。

02留置气泡技术(Air-lock)预灌式的低分子肝素针剂注射前无需进行排气,同时在针筒内存在的少量空气同样无需排出,在进针前保持空气在液面上方,注射时尾部的少量空气可起到气封的作用,减少药液外渗引起的疼痛和皮下出血,同时也可使药液完全注入皮下,提高注射剂量精度。

03注射角度传统的斜刺进针方式容易损伤皮下血管,因此建议使用持笔式握针法,垂直进针。

同时,可使用拇指与食指提拉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形成皱褶,在皱褶最高处垂直进针,使针完全插入皮肤皱褶内,并在整个推注过程中保持提拉皱褶。

提拉皱褶可使皮下血管松弛、弯曲,避免收到损伤,同时避免药液误入肌内。

04交替使用注射部位建议腹部左右两个注射区域交替使用,每次注射间隔至少大于2.5厘米,避免反复注射同一部位引起疼痛、硬结、皮下出血。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护理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护理
对肝素及低分子肝素量过敏
有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有关的血小板减 少症病史的患者
产后出血及严重肝功能不全者
患有严重的肾病的胰腺病变,严重高血 压,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和术后期患者
精选ppt
6
用药前全面评估
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疾病史,如合并胃、 十二指肠溃疡,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缺陷, 严重凝血系统疾病,视网膜血管病等病变均应 慎用。
精选ppt
3
目前我院使用的低分子肝素钙
低分子肝素钙(赛博利) 1.0ml:5000AXa 单位
精选ppt
4
适应症
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 (如心肌梗死,血栓性静脉炎)
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DIC)
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 形成
精选ppt
5
禁忌症
有出血危险的器官损伤(消化性溃疡, 出血综合征,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等)
将推注杆推至注射器底部
精选ppt
15
注射方法
注射毕停留10s 用棉签轻按穿刺处,垂直拔出注射器,保持手推注射器 嘱病人保持捏起皮肤,用三个手指的指腹将棉枝按压穿刺口
3~5min,压迫力度以皮肤下陷1cm为度
精选ppt
16
注射完毕后停留10s再拔针可使药液基本扩散, 皮下组织充分吸收针头前面的余液,也避免拔针 时药液反流而刺激皮下毛细血管引起出血。从而 减少了发生皮下出血的机会。
5000axa单位适应症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血栓性静脉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dic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形成禁忌症有出血危险的器官损伤消化性溃疡出血综合征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等有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有关的血小板减少症病史的患者患有严重的肾病的胰腺病变严重高血压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和术后期患者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疾病史如合并胃十二指肠溃疡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缺陷严重凝血系统疾病视网膜血管病等病变均应慎用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干预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干预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干预1 患者对注射低分子肝素的心理压力1.1 对药物缺乏了解:不知道该药的作用及用药目的,从而产生莫名的紧张心理。

1.2 对注射部位及注射方法的惧怕:患者习惯于四肢静脉注射及肌肉注射,对腹部皮下注射知之甚少且不明白为何要垂直注射,担心损伤腹腔脏器。

1.3 害怕疼痛:由于该药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且腹部皮肤末梢神经丰富,注射时易引起疼痛,若操作不当,更易引起疼痛。

1.4 对皮下淤斑的紧张和担忧:低分子肝素不易引起出血,但局部皮下出血仍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注射部位皮下淤斑,如不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皮下出血的可能性增高,发生面积增大,增加患者的紧张心理,有的患者甚至拒绝完成疗程。

2 防护对策2.1 使用前对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该药的名称、作用、用药目的、注射部位、注射方法、注射时间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2.2 告诉患者选择腹部皮下注射的理由:腹部注射面积大,不易注入肌层,药物的吸收速度稳定。

针头细而短,药物注入皮下不会损伤腹腔脏器,垂直注射损伤小不易引起出血[1],必要时给患者看针头,打消患者的顾虑。

2.3 注射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指导患者放松,避免紧张,紧张会增加对疼痛的敏感性。

操作者手宜温暖,避免用冷手触摸患者腹部皮肤。

预灌针剂注射液,如速碧林,针头细而锐利,易穿刺,不易引起疼痛,而苏可诺为粉剂,注射前需用1 ml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溶解,针头在穿过瓶口橡皮塞时会变钝,影响穿刺,增加患者的疼痛,因此,注射前应更换新针头。

皮肤的厚度为0.5~4.0 mm,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保注入皮下,注射深度不宜过浅,过浅会引起明显的疼痛。

推药液时速度宜慢,过快局部药物浓度过高,易引起疼痛。

患者选择半卧位曲膝注射将有效地减轻疼痛[2]。

2.4选择正确的注射方法,避免或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

(1)注射部位:选择腹壁皮下注射,位置在脐上下5cm,左右10cm范围内(除外脐周1cm)。

(2)注射方法: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操作者左手拇指、示指捏起腹部皮肤形成皮褶,在皮褶最高点垂直进针,抽吸无回血后,缓慢深部注射,注射毕用棉签按压3分钟,力度以皮肤下陷1cm为准[3]。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及护理对策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及护理对策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及护理对策【关键词】肝素低分子注射皮下出血原因护理低分子肝素钠具有选择性抗凝血因子Xa活性,与普通肝素相比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副作用少,故临床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及血栓形成。

但是其皮下注射引起的出血仍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的造成皮下血肿硬结,甚至皮肤坏死,造成患者紧张、恐惧,影响治疗效果。

现将2007年12月至2008年7月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7年12月至2008年7月住院患者33例,每例患者24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 000 IU)1次。

其中男13例,女20例,年龄37~87岁,平均74.54岁。

急性冠脉综合征4例,心绞痛3例,脑梗死3例,冠心病13例,急性心梗5例,肾病综合征4例,红细胞增高症1例。

患者入院时常规检查凝血酶原正常,腹壁皮肤无瘢痕,颜色正常,同时予以活血化瘀和其他抗凝药物,总共注射274次。

1.2 方法选用低分子肝素钠(达肝素钠5 000 IU)预灌装注射器进行注射。

注射前,不用排气,将针头向下,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部位选择脐周上下5 cm、左右10 cm范围内交替。

注射时局部常规消毒后,捏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垂直进针,缓慢注入药物,拔针后,用干棉签按压穿刺部位3 min。

1.3 出血程度判断注射后观察皮下出血例数及出血面积(散在出血点)。

出血直径&lt;1 cm为轻度,出血直径2~3 cm为中度,&gt;3 cm皮下有硬结为重度。

2 结果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局部出血情况见表1。

表1 局部出血发生率3 讨论与护理3.1 注射部位的选择由于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接近90%,而腹部皮下脂肪较厚,皮下疏松组织对药物的渗透性较好,毛细血管相对较少,所以首选腹部皮下注射[1]。

但是脐周有丰富的静脉网,应避开外脐周1 cm以免引起出血。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 ppt课件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  ppt课件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
ppt课件
1
学习内容及目标
1.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方法
重点
2.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不良反应的原
因分析
3.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不良反应的处
理方法
ppt课件
2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eparin ,LMWH)
低分子肝素 , 是 20 世纪 7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 型抗凝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血栓 , 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 还 用于体外循环和血液透析等。与肝素相比,LMWH具 有生物利用度高、抗栓作用强、出血不良反应少 等优点, 因此, 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
ppt课件
6
用药途径及部位
途径: 皮下注射
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
腹部
ppt课件
7
上臂三角肌下缘

注射范围小 皮下脂肪层相对薄 皮下组织菲薄 易刺入肌肉层 肌层毛细血管丰富 刺破后易形成深部血肿
ppt课件
8
腹部

注射面积大 皮下脂肪多 毛细血管相对少 皮下温度恒定 药物吸收快 不受运动的影响
导致部分药液渗入皮下造成疼痛和瘀斑。

按压时间和力度:该药虽抗凝作用较弱,但与阿司匹林
等药联合应用,会影响血小板聚集造成皮肤瘀斑。
ppt课件
21
不良反应的处理
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外敷 云南白药贴敷

疼痛、皮下出血
透气 、 防水 、低过敏
改善局部组织供氧和血液循环 , 促进淤血消散
ppt课件
26
健康宣教

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时,护士除 了严密观察病情外,还应教会 患者重视并进行自我监测,包 括注意大便,尿液颜色,皮肤 粘膜,牙龈有无出血倾向。用 药期间嘱患者不要热敷腹部以 免增加出血危险性,勿抠鼻, 用软毛刷刷牙;注意安全,尽 量避免发生碰撞或跌倒,如有 异常,及时汇报。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及护理对策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及护理对策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原因及护理对策低分子肝素钠具有选择性抗凝血因子Xa活性,与普通肝素相比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副作用少,故临床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及血栓形成。

但是其皮下注射引起的出血仍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的造成皮下血肿硬结,甚至皮肤坏死,造成患者紧张、恐惧,影响治疗效果。

1.2 方法选用低分子肝素钠(达肝素钠5 000 IU)预灌装注射器进行注射。

注射前,不用排气,将针头向下,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部位选择脐周上下5 cm、左右10 cm范围内交替。

注射时局部常规消毒后,捏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垂直进针,缓慢注入药物,拔针后,用干棉签按压穿刺部位3 min。

1.3 出血程度判断注射后观察皮下出血例数及出血面积(散在出血点)。

出血直径<1 cm 为轻度,出血直径2~3 cm为中度,>3 cm皮下有硬结为重度。

讨论与护理3.1 注射部位的选择由于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接近90%,而腹部皮下脂肪较厚,皮下疏松组织对药物的渗透性较好,毛细血管相对较少,所以首选腹部皮下注射[1]。

但是脐周有丰富的静脉网,应避开外脐周1 cm以免引起出血。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所致的局部出血与其抑制凝血因子和凝血酶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及皮下注射后局部浓度高有关[2]。

注射前后两针间的距离过小、捏起的组织过少,都会增加局部药液的浓度,增加出血率,容易造成出血面积扩大,形成硬结,影响药物的吸收。

因此,皮下注射患者应采取有规律轮换部位间隔注射,注射间距2 cm以上,注射部位的选择应在脐周上下5 cm、左右10 cm范围内,避开外脐周1 cm及腹壁下壁、瘢痕、皮肤破损处。

3.2 按压的时间及力度适当延长按压注射部位时间能有效地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促进药液在局部充分吸收。

对无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一般压迫3 min即皮肤下陷1~1.5 cm 为宜。

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大多同时服用其他抗凝药物,通过药物的相互作用,增强抗凝作用,使此类患者比其他人群更易发生皮下出血,按压时间可延长5~10 min,传统的棉签按压容易使按压位置改变,应选用棉球按压,可以增加按压的面积及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问题 1:给药途径是皮下还是静脉?

在预防和治疗中,低分子肝素应通过皮下注射给药; 在血透中,通过血管内注射给药;不能用于肌肉注 射。静脉与皮下应用低分子肝素均可以激活血小板, 且两种途径对血小板激活的程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但皮下注射途径引起的血小板激活发生相对缓和, 故临床应用时更推荐皮下注射。
体征:T:37.2℃ P:68次/分 R:19次/分 145/94mmHg。
BP:

既往史:既往有肺结核、慢性乙型肝炎(具体时间 不详),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否认食 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有肾移植手术 病史,否认外伤、其他手术及输血史

,门诊拟“脑梗死恢复期”,因“认知、言语、吞咽 及四肢功能障碍2月余”收住院。自患病以来精神 一般,鼻饲饮食可,留置尿管,睡眠一般,二便正 常,咳嗽、咳痰,痰液较多,低热。本次病程发现 “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现予以抗凝药物低分子 肝素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个案护理
康复科
低分子肝素临床应用

低分子肝素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肺动 脉血栓,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还用于辅 助体外循环和血液透析等 。
病人入院护理评估
一、一般资料: 姓名 高晖 性别 男 年龄 45 职业 离休 民族 汉族 籍贯深圳 资料收集时间:2017—11—23 15:00 入院方式:步行/扶走/ √平车/轮椅/其他 入院医疗诊断: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脑梗塞、慢性乙型肝炎生 命
低分子肝素注射过程的护理改进

患者连续注射一周后,上臂三角肌下缘出现淤血瘀 斑及皮下硬肿。经查看文献资料发现低分子肝素在 临床应用中,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是其常见的不良反 应,如何预防和减轻皮下出血及疼痛?后面整理大 家所关注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 9 大问题,跟大 家共同学习一下,之后在患者腹壁进行左右交替注 射低分子肝素钠,就很少再发现皮下淤血瘀斑硬结。
问题 3:注射前需要排气吗?

关于是否需要排气这个问题,说明书上写的很清楚: 预装药液注射器可供直接使用,在注射之前勿将注 射器内的气泡排出。预灌针剂针筒内有 0.1 mL 的 空气,注射时将针头朝下,空气弹至药液上方即可, 此时针筒内的空气正好将药液全部注入,既能保证 剂量准确,又避免了针尖上的药液对局部的刺激, 可减少局部淤血。图:临床上使用的低分子肝素 多 为预灌针剂但有种情况需要大家注意,如果是用注 射器抽吸,务必排气后再注射。
问题 8:按压力度与时间有什么要求?

研究认为,皮下注射后局部按压力度不宜过大,以 皮肤下陷 1cm 为宜。由于腹壁浅表层和肌层毛细 血管丰富,压迫力度大,增加药物对局部的刺激和 挤压,则易引起局部毛细血管壁的破裂。低分子肝 素皮下注射后局部压迫时间大于 5 min,可明显减 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缩小出血面积。
问题 9:注射后皮下出血如何处理?

此前的 8 个解答,重在讲解如何正确操作,预防低分子肝素 不良反应的发生。当应用低分子肝素,出现皮下出血,甚至 发生皮下血肿后,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具体问题的分析和处 理如下:1. 自行吸收:1.0~1.5 mm2 不等的固定结节为 局部小血肿,可以自行吸收。2. 水胶体透明贴外敷:水胶体 敷料的特点有透气、防水、低过敏,改善局部组织供氧和血 液循环,促进淤血消散,促进水肿、淤血吸收,缓解疼痛。 3. 冷敷:当发现有血肿形成时,立即报告医生,局部按压 30 分钟,以防继续出血,后用毛巾包裹碎冰块放局部冷敷。 因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作用,局部冷敷的时间可适当延长。4. 穿刺抽吸:如果血肿很大,经上述治疗仍不能吸收消退的血 肿,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或给予皮下血肿切开清除术;操作 完后用无菌辅料加压包扎;如一次抽吸不净,可进行多次抽 吸,直至血肿消退为止。5. 手术清除血肿。
问题 7:拔针时要不要按压?如何按压?

临床上持不同观点,包括:拔针后不按压、注射毕 停留片刻后按压、常规按压法与提捏按压法。常规 按压法:注射后拔出针头,左手放开皱褶,用指腹 将干棉球按压针眼处 5-10 min。提捏压迫法:将 患者腹部皮肤提起捏成一凸起皱褶,针头垂直进入, 注射过程中保持皱褶,拔针,继续保持注射部位皮 肤皱褶 2 min。此法也是药物说明书上的要求。建 议按照药品说明书,采用提捏压迫的办法,既对局 部损伤的小血管起按压作用,促进止血,又可以有 效防止注射后药物沿注射孔道反流, 达到减少皮下 出血的效果。
问题 4:注射时垂直进针还是斜刺进针?

斜刺进针时涉及部位较多,若针头不慎刺入血管, 容易使腹壁皮下组织形成淤血、瘀斑。垂直进针对 局部皮下组织损伤小,不易引起出血,且患者的痛 感明显减轻。因此,垂直进针法较斜刺进针法造成 皮肤淤血的程度轻。建议:皮下注射时,患者宜取 卧位,注射部位为前外侧或后外侧腹壁的皮下组织 内,左右交替;注射针应垂直、完全插入注射者用 拇指和食指捏起的皮肤皱褶内;注射过程中,维持 皮肤皱褶的存在。
问题 5:注射时间如何掌握?

有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类推注速度一般以 45s 为宜。速度不可太快,以防局部药物浓度迅速增高 产生疼痛形成硬结;速度也不可太慢,针头长时间 留在皮下组织,加之药物的刺激作用,反而导致局 部疼痛痉挛。
问题 6:注射毕为什么要停留 3-5s?

注射毕停留 3-5s,使药液基本扩散,避免拔针时 药液反流而刺激皮肤毛细血管引起出血。注意:拔 针过程中保持手推注射器,既对局部损伤的小血管 起直接按压的作用,促进其止血,又可以有效防止 注射后药物沿注射孔道反流,从而达到减少皮下出 血的效果。
问题 2:如何选择注射部位 ?

常规的皮下注射操作,我们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也可选 择两侧腹壁、后背、大腿上前侧和外侧。有研究显示,上臂 三角肌下缘的注射范围小,皮下脂肪层相对薄,反复注射易 形成硬结,影响药物的吸收;同时该部位皮下组织菲薄,针 头易刺入肌肉层,低分子肝素为抗凝药物,刺破后易形成深 部血肿。而腹部皮下注射面积大,皮下脂肪多,毛细血管相 对少;而且皮下温度恒定,药物吸收快,不受运动的影响。 建议: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将腹壁作为首选部位,选择 前外侧或后外侧腹壁的皮下组织内,左右交替注射。具体部 位可参照:腹部脐上 5 cm 至脐下 5 cm 为上下边界,左右 为锁骨中线内外 5 cm 范围(避开脐周 5 cm),左右交替 注射,2 次注射点间距不应小于 2 cm。
谢谢聆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