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_梁月荣

合集下载

2、浙江大学

2、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职业导师”和“农学院创业导师”聘书。
《茶树栽培学》(第五版)教材出版发行
骆耀平教授主编,须海荣副教授和
湖南农业大学罗军武教授副主编,并由
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
学、四川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云
南农业大学等多位教授参与编著。
三、
研究型教学
SRTP 挑战杯 浙江省大学生 科技创新活动 国家大学生创 新性试验计划
茶学:建立不同学习内容校
外教学实习基地, 除国内外,
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是我 校部分学生去往实习最多的国 家。 并且进行用人单位调研,开
展了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能
提升速度、职称和职务等调研, 以及对毕业生新的要求。
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深宝华城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金福茶业有限公 司,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红五环茶机;杭州嘉视茶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你我 茶燕;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 国茶叶研究所等。
各种社会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活动
深宝公司研发中心参观
新产品墙吸引了大家的眼睛 浙大师生与深宝老师合影
2015.8 三省五地茶区茶学暑期社会实践万里行
韩国国际茶叶俱乐部与浙江大学茶学系签署合作协议
我系师生特邀参加2015年韩国茶 产业及茶品质管理研究学术大会
2.3 浙江大学华发教育基金成立
2016年1月15日下午,浙江大学华发教育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由浙江大学农学院茶学 系80级校友、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晓民捐资设立,首期捐赠100万,主要用 于支持农学院茶学学科建设。成立大会前,农学院院长陈学新与尹晓民校友及其夫人 詹国英女士亲切会谈,对尹晓民校友伉俪的义举深表赞赏。

《茶树遗传育种进展》课件

《茶树遗传育种进展》课件
3 促进茶产业发展
遗传育种技术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加快茶树育种进展,提高茶叶品牌竞争力。
茶树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
遗传变异
茶树自然界中基因的随机突变 是遗传变异的基础。
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平衡遗传和 不平衡遗传规律是茶树遗传规 律的基础。
杂交选择
利用杂交选择的方法,在茶树 自然种质组中选出有利的育种 材料。
通过研究茶叶中微量元素和化学 成分与茶树遗传基础的对应关系, 实现茶叶健康功能的优化。
运用现代加工技术,研发出茶树 深加工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茶树遗传育种的展望和应用前景
品种筛选
开发适合各地栽培的优良品种。
功能优化
将茶树与其他有益植物杂交, 获得更加丰富的功效。
产业转型
通过科技运用,推动茶产业向 数字化、智能茶树遗传育种涉及科技、政策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对茶园生态环境、种质 资源和品种筛选等方面进行充分评估和规划。
3
应对方案
发挥各类技术和资源优势,建立标准的茶树遗传育种体系,加快育种成果的实用 化和推广应用。
茶树遗传育种的最新进展
基因编辑技术
茶树品质与功效的关联研究 茶树农产品深加工
运用基因编辑技术通过人工干预, 大幅提升茶叶品质和产量。
《茶树遗传育种进展》 PPT课件
茶有着悠久的历史,茶树遗传育种是探究其品质、产量、抗病性等方面的重 要手段。本课件将为您介绍茶树遗传育种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茶树遗传育种的意义和重要性
1 提高茶叶品质
通过优良基因的筛选和培育,打造产量高而质量优的优质茶叶。
2 增强茶树抗病能力
通过遗传育种技术,繁育出抗病茶树品种,增强茶树抗病能力,降低药物使用量。
茶树基因突变、杂交、等位基因作用、基因复合等内部因素导致茶树产生变异。

2011年茶树遗传育种进展

2011年茶树遗传育种进展

Absr c Re e r h a v n e n g n tc n r e i f ta i 01 we e r ve d. Us f J ta ta t s a c d a c s i e e is a d b e dng o e n 2 1 r e iwe eu e g r ls r ta f r d n o r d t iy h o h l s a s ca in f g r a ms ol ci n n emp a ms we e r nso me it p o uci t tr ug co e so ito o e mpls c l to a d v e a p iai n.S u i s n p lc t o t d e o DNA ma k r a d e e ln n we e o s o s n h b sc e e r h ied. r e s n g n c o i g r h t p t i t e a i r s a c f l
用资源及 时转 化为生产 力 ; 分子标记开发和基因克隆是茶树 遗传育 种基础 研究 的热点领域 ; 学成分 和形态特 征 化
鉴定仍然 是茶树 品种品质 和适制性研究 主要手段 ; 良种与 良法结合 , 促进提质增 效 ; 茶树 品种 的生态 适应性 以及 茶
树 品 种 繁 育 技 术综 合应 用倍 受关 注 ; 品 种 选 育 取 得 了新 进 展 。 新
1 加 速 育 种 资 源转 化 为 生产 力
为 了使一些重要遗传资源在产业发展中迅速发
挥 作用 , 采取 了资源收集 、 定与 转化利 用 同时进行 鉴
的措施 。
龙茶 8. 6 8分 , 茶 9 . 红 44分 ; 浸 出 物 含 量 分 别 为 水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普洱茶质量评价研讨会召开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普洱茶质量评价研讨会召开
岗位专家 , 宁德综合试验站 站长尤志 明、 综合试 验站品种示
范技 术 负 责 人 , 建 省 农 科 院 、 城 区有 关 领 导 等 6 余 人 。 福 蕉 O 会上 , 首席 科 学 家 杨 亚 军 强 调 各 试 验 站 要 切 实 做 好 新 品 种 示 范 工 作 , 以促 进 新 优 品 种 的 推 广 应 用 。梁 月 荣 主 任 作 “ 良茶 树 品 种 示 范 技 术 规 范 ”报 告 , 志 明站 长 介 绍 蕉 城 优 尤 区茶 树 品种 示 范 工 作 , 试 验 站 就 品种 示 范 经 验 与 存 在 问 题 各 进 行 了讨 论 交 流 。 会 议 代 表参 观 了蕉 城 区 霍 童 镇 坑 头 村 茶 树 新 品种 示 范
3 个 不 同来源 、 同年份 、 同产地 、 同品质风格 的普洱 1 不 不 不
茶 进 行 认 真 的 审评 , 质 量进 行评 定 。 后 对 3 对 然 0多位 专 业 人 员 的 审 评 结 果 进 行统 计 分 析 , 比较 审 评 结 果 , 析 数 据 的 离 分 散 情况 。 试 验 统 计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 展 交 流 与讨 论 , 正 并 在 开 校 扩 大 自己脑 海 中 的 “ 据 库 ”, 高 对 普 洱 茶 评 价 的 准 确 性 数 提
个 茶 叶 主产 ( ) ( ) 农 业 行 政 管 理 部 门 、 等 院 校 、 销 省 市 的 高
科 研 单 位 、 究 的 专 业 人 员 3 教 研 0 余人 。 与 会 代 表会 聚 在 浙 江 大 学 农 学 院 茶 学 系 实 验 室 ,先 对 1 O月 2 - 6日 ,国 家 茶 叶 产 业 技 术 体 系与 浙 江 省农 业 52
与 可 比性 。

茶树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茶树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茶树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王烨军(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祁门245600) 茶树扦插繁殖技术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具有繁殖系数大,方法简便,扦插后发根成苗快等优点。

用扦插苗发展的茶园,整齐一致,便于机械化操作和提高茶叶品质。

近20年来,国内外科学工作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为茶树扦插育苗技术进一步提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扦插育苗技术各方面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1 对扦插用穗的研究自1955年福建安溪农民的短穗扦插技术问世以来迅速得到总结和推广,现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各产茶区运用最广泛的繁殖茶树种苗的方法,与此相关的一些研究也相继发表,董丽娟等对插穗的成熟度进行研究,认为一年生褐枝,半硬枝以上嫩度对发根、茶苗地上部影响差异不显著,对扦插发根及茶苗地上部生长的影响仅因品种而异,同一品种各成熟度差异不显著。

刘秀华研究认为短穗带梢扦插能提早愈合生根,能提高茶苗素质及提前出圃。

程徽儿,杨维时用茶枝梢头扦插后认为,不仅使穗条利用率提高14~16%,而且短穗扦插苗的生长量不到梢头扦插生长量的60%。

另据杨维时报道,用不同部位的插穗扦插的结果,不论插穗愈合后的发根,还是茶苗素质等方面,都是上部插穗优于中部插穗,中部插穗优于下部插穗,此结论也得到张贻礼认可。

对短穗长短的研究,目前一般都是以“一芽一叶一寸长”的短穗作插穗。

朱凤铭对云抗10号采用二芽二叶扦插法进行研究认为,这样能使发根早,根系发达,苗壮,出苗率可提高40%以上。

日本对扦插的研究认为,一叶插发根快,成活率高,但生长势较差,茶苗不壮,二叶插发根慢,成活率差,但一经成活,茶苗生长势强,生育旺盛。

日本对大叶种采取一叶插,中小叶种都采用二叶插。

可见,对插穗的要求,现在仍没有统一标准。

2 提高成活率的研究2.1 基质的选用与插穗基部直接接触的是基质。

插穗基部愈合再分化形成根,在愈合过程中细胞大量分解,此时若基质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则易使愈合组织腐化而影响生根。

六月茶事

六月茶事
虫 害 防治 指 标 , 合理 选 用 农 药 , 择 适 宜 防 治 时 期 以 用 安 全 选
叶 生产 基 地 行药剂防治 。
表 1 茶树 主 要 病 虫 害的 防 治指 标 和 防治 适 期
病虫害名称 防治指标 防治适期
茶尺蠖 成龄投产茶园 : 幼虫量每平方米 7 头 茶尺蠖病毒制剂 1 2 - 龄幼虫期 ; 化学农药或植物源农药 3 龄前幼虫期 茶黑毒蛾 第—代幼虫量每平方米 4头; 第二代幼虫量每平方米 7 头 3龄前幼虫
茶 尺 蠖 、 细蛾 等 信诱 剂产 品供 应 ) 茶 。 ( ) 业 防治 。 茶 叶象 甲成 虫 、 2农 对 茶籽 象 甲成 虫 , 行 人 进
全等几个方面详实地为技术人员上
了专 业 、 用 的一 课 。 实 首 席科 学 家 一 行 还 考察 调研 了
有 关公 司 的茶 叶 标 准 化 示 范线 和茶
国 亚 产团术 川 席开家 叶 日 技 务 杨茶 率 技四系 边 学茶 百 科 服 家 军 业赴体 马 科展 叶 首
5月 8 1 日, 家 茶 叶 产 业 技 ~0 国
术体 系首席科学家杨亚军 ,首席科
学家 办 公 室 主 任 、营养 与 栽 培 研 究
室岗位专家阮建云 ,育种研究室主
假眼小绿叶蝉 第一峰百叶虫量超过 6头 ; 第二峰百叶虫量超过 1 2头 人峰后 ( 高峰前期 ) 且若虫 占总虫量 的 8 %以上 , 0 茶橙瘿螨 每平方厘米叶面积有虫 3 4头 , ~ 或指数值 6 8 - 茶丽纹象 成龄投产茶园每平方米虫数在 1 5头 茶 毛虫
黑 刺 粉 虱
发生高峰前期 成虫 出土盛末期 3龄前幼虫期 卵 孵 化 盛末 期
病 虫 害 发 生 , 对 茶 园主 要 病 虫 害 发 生 种 类 及 情 况 , 出如 针 提

《茶叶》2011年1—4期题录索引

《茶叶》2011年1—4期题录索引

中国茶叶 内销市场各茶类关 系的经济学分析
… … … … … … … … … … … … … … … …
茶 多糖 的提取及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 … … …
崔宏春
余继 忠
黄海涛
周铁 锋
以韩 国茶馆经 营模式 为例探讨 中国茶馆经营
新模式 ……………………… 金兑妍 中国各 区域茶产 品国内市场 竞争力分析
崔文锐 ( 3—13 4)
何科伟 ( 3—17 4)
杨 娜( 3—10 5)
浙江 省茶 叶 学会 第十 一次 代表 大会
发挥学会优势 , 着力科技兴茶 , 为浙江茶叶产业转型 升级贡献力量——浙 江省茶叶学会第十届 理事会工作 报告 …………………… 毛祖 法( 4—19 9)
不 同杀青工艺对松 阳香茶品质 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郑旭 霞
师 大 亮 郭敏 明 江 和 源 江 用文 ( 6 ) 2— 7
屠 幼英( —2 ) 1 5
许 咏梅 ( 2—9 ) 3
浅析 云南风 庆县古茶树资源对凤庆县茶 叶产业
地 位 和 价 值 的 影 响
… … … …


汤培彪 金 开关
汤 雯
杨忠兴 赵丰华
屠幼英
王 郑

华( 2—7 ) 2 杰( 3—13 3)
维( 3—17 3)
长兴县茶 叶店 和茶馆调查与思考
… … … … … … …
基 于 G M模 型的信阳茶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E



龚淑英
李淦成 ( 2—12 0)


吕立 哲
中国茶 叶区域生产 、 费和流通 ………… 许咏梅 ( 消 3—12 5)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中国传统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饮料作物之一。

茶树叶子中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

遗传转化技术是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目标作物获得新的性状和功能的一种方法。

近年来,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茶树育种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茶树的遗传转化体系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因载体构建、遗传转化方法优化、基因稳定性和表达调控等。

基因载体构建是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的基础。

常用的基因载体包括植物冠状病毒载体、冠状类病毒载体和叶绿体基因载体等。

研究人员通常将目标基因插入到载体中,并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连接酶连接等技术将目标基因与载体DNA连接起来。

构建好的基因载体可以被导入到茶树细胞中,实现基因导入和表达。

遗传转化方法优化是实现茶树遗传转化的关键。

常用的茶树遗传转化方法包括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和基因枪法。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将基因载体通过农杆菌侵染茶树叶片或茶叶雄蕊等植物组织,使基因载体被茶树细胞摄取和整合到基因组中。

基因枪法则是通过高速离心将基因载体直接“射击”到茶树组织,使基因载体被茶树细胞摄取。

目前,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茶树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已经在茶树中导入了多个外源基因。

基因稳定性和表达调控也是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

基因的稳定性是指导入的外源基因在茶树代谢和遗传传递过程中是否稳定存在和表达的能力。

一些研究表明,茶树中导入的外源基因常常存在基因沉默、基因组重组和基因丧失等现象,导致外源基因的稳定性较差。

为了提高基因的稳定性,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外源基因的构建和引导序列,优化导入植物细胞的条件等方法,使外源基因能够更稳定地存在和表达。

还可以通过使用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子等手段,实现外源基因在茶树中的特异性表达。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极大地丰富了茶树遗传改良的手段和技术,为茶树的育种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浙农901

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浙农901

茶树良种专题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浙农901陆建良,梁月荣,赵东,叶俭慧,郑新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58摘要:浙农901是从鸠坑种种子后代中经单株选拔—扦插扩繁—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系统选育而成的适制绿茶新品种。

品比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浙农901属于早生种,产量高;制烘青绿茶外形紧结、卷曲、有锋苗、深绿带翠,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高,滋味鲜醇,叶底嫩、有芽、匀齐、嫩绿明亮;春季一芽二叶烘青样含茶多酚14.4%、氨基酸8.5%、咖啡碱3.4%、儿茶素类9.68%、水浸出物48.8%。

抗寒、抗旱性强。

适宜在重庆、贵州、四川、湖南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

浙农901于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茶树(2020)330038。

关键词:茶树;早生优质;品种;浙农901基金项目:浙江省农业新品种(茶树)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16C02053-7)、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

作者简介:陆建良,男,教授,主要从事茶树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

*通讯作者,E-mail :***************.cn 。

An Early-sprouting and Elite New Tea Cultivar —'Zhenong 901901''LU Jianliang,LIANG Yuerong,ZHAO Dong,YE Jianhui,ZHENG Xinqiang *Zhejiang University Tea Research Institute,Hangzhou 310058,ChinaAbstract:'Zhenong 901'is a new tea cultivar suitable for processing green tea,which is selected from 'Jiukeng'natural hybrid offspring and bred by systematic selection including the processes of single plant selection,cutting propagation,strain comparison,and regional adaptation experi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Zhenong 901'is an early-sprouting cultivar with high quality.The baked green tea has tight and curly sharp with tips,jade green appearance,tender green and bright liquor color,clean and high aroma,fresh and umami taste,and tender and even brewed leaves with bright green color.Based on the first round picking in spring,the average contents of tea polyphenols,amino acids,caffeine,catechins and water extracts in one bud and two leaves were 14.4%,8.5%,3.4%,9.68%and 48.8%,respectively.'Zhenong 901'also showed strong cold and drought tolerance,and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Chongqing,Guizhou,Sichuang,Hu'nan and other areas with similar climate condition.It was registered b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in 2020with the registration No.GPD tea plant(2020)330038.Keywords:tea plant,early-sprouting and elite,cultivar,Zhenong 901名优茶是我国主要的茶叶品类,生产效益好,对我国茶产业贡献巨大。

新世纪中国茶树育种和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新世纪中国茶树育种和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Ju a o T a 2 1 ,6 1 : or l f e 0 0 3 ( ) 6~9 n
新世纪中 国茶树育种和 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陈 好 陆建 良 郑新强 梁月荣
( 江 大学 茶 叶研 究 所 浙 杭州 3 02 10 9)
摘 要
本文从茶树育种新技术、 茶树遗传资源收集与利用、 茶树新品种选育及鉴定 、 进 入新世纪 以来 中国茶树育种与 良种繁 育的发展 。同时讨论 了中 国茶 树育种和 良种繁育研 究未来
发 展 趋 势及 需要 注 意 的 问题 。
关键词 茶树育种; 资源收集; 新技术 ; 良种繁育; 发展方向
中 图分 类 号 :5 1 1 ¥ 7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5 78 2 (00) l 0 - 07 — 1 2 1 o- 60 9 0 4
茶树 品种是 最重要 的茶 叶生 产资料 之一 。我 国
茶产业 发展 的 每一 步 , 体 现 茶树 良种 的 贡献 。2 都 0 世纪 5 O年代 开始有 计划 的无性 系茶树 品种 选育 , 所 育成 品种 的推广 应 用 , 进 了 7 促 0年 代 一8 0年 代 茶
叶产量 的快速 增长 , 茶 叶 出 口, I 做 出 了积 极 贡 对  ̄ K d
Ke wo ds y r d v l p n r n e eo me tte d
T a b e dig; g r l s e re n e mp a m c l ci n; n w tc n l g ol to e e e h oo y; s e mu tp iain; ed li l to c
2 桑贾伊 ・ 马尔 , 6 库 拉赫 维尔 ・ 拉尔 , 帕拉姆威 尔 ・ 辛格 ・ 阿胡

茶树品种中茶108和陕茶1号无性系在汉中地区的引种试验

茶树品种中茶108和陕茶1号无性系在汉中地区的引种试验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3,29(01)基金项目: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集成推广项目(NYKJ-2021-HZ01)。

作者简介:郭明星(1985—),女,四川金堂人,硕士,农艺师,从事茶树育种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22-03-09茶树品种中茶108和陕茶1号无性系在汉中地区的引种试验郭明星党俊华胡春学席彦军李秀峰王思梅(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汉中723000)摘要:开展无性系茶树品种中茶108和陕茶1号在汉中地区的抗性、适应性、生长表现和绿茶品质试验研究,旨在为汉中茶产业发展提供适宜的无性系良种。

结果表明,中茶108和陕茶1号茶树的适应性好,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性均强,栽植成活率达95%以上,育芽能力强。

中茶108茶树品种的一芽一叶期在3月下旬,比福鼎大白茶早5~8d ,陕茶1号物候期与福鼎大白茶相当。

中茶108和陕茶1号所制绿茶品质优良,宜在汉中地区栽培及推广。

并且总结了中茶108和陕茶1号无性系在汉中地区的快繁技术要点。

关键词:中茶108;陕茶1号;无性系茶;引种试验中图分类号S5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1-0061-03汉中地处陕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北亚热带气候,属于江北茶区,又称为陕南茶区,气候温和,是我国最北缘的茶树适宜生长区,是世界上绿茶的黄金产区[1]。

自古以来,汉水流域就是茶区兴旺、茶市繁荣,茶叶经济富庶的地方。

汉中茶始于商周,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历史上汉中出过很多贡茶和名茶[2]。

目前,汉中茶树种植面积超过8.67万hm 2。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茶产业发展政策,并把茶叶纳入新一轮农民增收工程。

20世纪60、70年代,汉中茶区的茶以地方群体种为主。

20世纪80年代,汉中引进了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龙井长叶、平阳特早茶、乌牛早等进行试验,通过长期田间调查,包括物候期观察记载、抗逆性等调查、茶叶适制性研究,结合生产实际,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茶树种业发展规划座谈会在杭州召开

茶树种业发展规划座谈会在杭州召开
由于茶棍 蓟马无 明显越冬现象 ,O月 、 1 1 1 月仍需加强 E

பைடு நூலகம்

茶 树 栽培
间管理 , 及时采摘 、 修剪 , 压低茶园 田间虫 口密度。发生严 茶园需要 进行药剂防治 , 可选 用 25 . %鱼藤酮 3 0 5 0倍液 0 -0 1%吡虫 啉 2 0 ~ 0 0倍液 、5 0 00 30 3 %赛丹 10 倍 液 、 00 马拉 硫雨
l I J 座谈会 ”。浙江 、 四川 、 建 、 福 湖北 、 安徽 、 贵州 和广 j 治区等省 ( ) 区 农业厅有关主管部门代表和有关 岗
B 座谈会。 席
挑战 , 针对各地茶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茶树优 良品种 和种
的 需 求 , 出 了 “ 二 五 ”茶树 种 业 的重 点 工 作 内容 、 提 十 良种 埠 育 与 繁 殖 推 广 平 台 建设 、 树 良种 繁 育 推 广工 作 机 制 以及 僻 茶
乌 龙 茶 区 子 _ 茶 采 摘 , 茶 结 束 后 及 时 进 行 中耕 施 基 肥 。 秋 采
热带 茶 区
( 0m以上 ) 3c 松土, 将土 中茶丽纹象甲幼虫埋入深层或暴露i
土表 而死 亡 , 虫被 天 敌所 捕食 , 效 降低越 冬 幼虫 基数 或幼 可有
4 .封 园
在 l~ 1 0 l 月一 般茶 同喷施石硫合剂封 园药 , 可有效 地圭
国 叶业 体“五 位聘工交会 家 产技 系 二” 竞暨作 议 茶 术 十 岗 流
9月 1 — 9E , 6 1 t 国家茶 叶产业 技术体 系 “ 十二 五 ”岗t 竞聘 暨工作交流会议在杭州召开 。 首席科学家杨亚军研究 主持召开了体系执行专家组会议和竞聘会议 。他在大会 上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茶树是我国传统农业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在农业、生态、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茶树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是近年来茶产业发展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综述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茶树是众所周知的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的乔木,茶树的传统育种方法依靠自然杂交或人工杂交。

遗传转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育种方法,可以快速实现基因功能研究和植物遗传改良,并可以扩大育种的遗传多样性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基因转化载体体系的构建基因转化载体是遗传转化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发生子、细胞激素基因、促进响应基因等多个元件。

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常用于茶树转化的载体,如CMV35S、GFPS65、basta等。

(二)茶树细胞培养体系的优化植物细胞培养是茶树遗传转化研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茶树组织培养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是细胞分化、再生率低和受到压力的影响。

最近的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赤铁土或骨粉可增加茶树愈伤组织的再生率。

(三)茶树基因转化的方法迄今为止,已有许多不同的方法用于茶树基因转化,包括农杆菌介导转化、生物质输入法、微型载体转化法、超微粒子轰击法等。

他们各自具有一些优点和局限性。

茶树基因转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抗旱、抗病、抗虫、快速定向进化以及提高生产力等诸多方面。

其中,茶树的生物质产量以及品质的提高是当前茶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以茶多酚合成酶基因(CHS)为例,通过该基因的转化,茶叶中茶多酚的产量和茶叶的氨基酸含量都有所改善。

其他基因转化的研究也显示出茶树基因转化技术在种质资源的利用、基础遗传学、生理生化、基因克隆及转基因育种等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三、茶树基因转化研究内容与意义1. 研究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基因,进而认识茶树的功能基因组,揭示其固有特性。

2. 通过功能基因的转化,加速茶树育种,实现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化和优良品种的创造,不断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3. 发展基于遗传转化技术的茶树基因组编辑,实现种质资源基因组精准改良,为茶产业提供长期与稳定的技术支撑。

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ra bo d,icu igte c l cin a d iv siain o a g rlls ,te ie t c t n o a c h v r , n ldn h ol t n n et t ft enpa ms h d ni ai ft u ia s e o g o e i f o e
Ke r s T ab e dn y wo d e r e ig;g r ls c l cin;ta c h v rie t c t n;itl cu lpo e y empa m ol t e o e u ia ni ai d i f o nel t a rp r e t
茶 叶产 品朝 着 优 质 化 和 功 能 化 方 向发 展 , 未 是 来茶 产业 的发展 趋 势之 一 。随着 世 界茶 叶市 场 竞争
( h j n i ri e ee rh Is tt,Ha gh u3 0 2 ,C ia Z ei gUnv s yT a R s ac n t ue a e t i nzo 10 9 hn )
Ab t a t Th r s n p rr v e d t d a e n ta b e d n i c h a l f t s c n u y sr c e p e e tpa e e iwe he a v nc s i e r e i g sn e t e e ry o hi e t r
jp nc ) 。葡萄 牙 为 了 发 展 茶 叶 生 产 , 从 肯 尼 ao ia 也 亚 和 日本 引 进大 量 的茶树 品种资 源 。 在 注 重 育种 资 源 收 集 的 同时 , 国都 非 常 重视 各
1 广泛开 展 茶树 育 种资 源 的 收集 及 其 遗传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茶树遗传转化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旨在基于茶树的基因组和相关生物学资料,开发和优化茶树的遗传转化技术,以实现对茶树遗传性状的调控和改良。

茶树遗传转化技术目前主要包括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基因枪法、电击法等。

其中以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最为常用,该方法将抗菌素等选择性抗性基因与目标基因结合转入茶树体细胞,通过筛选获得抗性基因的茶树转基因植株。

茶树遗传转化的实现不仅要在技术上解决转化效率低、外源基因的稳定遗传等问题,还要考虑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茶树是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其生长和品质的稳定性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突破,茶树的遗传调控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研究发现,茶树中许多生物过程与特定基因的调控有关,例如酚类代谢、咖啡因合成、抗病抗逆性等。

基于这些发现,利用遗传转化技术来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在保证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前提下,实现定向地改良茶树的遗传性状。

此外,茶树遗传转化技术在新产生茶树新品种和开发高附加值茶产品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在茶树新品种的开发中,利用遗传转化技术进行基因工程改良,可以有效缩短育种时间,加快品种选育,推动茶树经济效益的提高。

同时,利用遗传转化技术也可以将外源基因或物质引入茶树中,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茶产品,例如更优质、更营养、更安全等茶叶。

总之,茶树遗传转化体系是茶树生产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对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可以为茶树的耐逆性、品质等方面的改良提供新的途径,进一步推动茶树产业的发展。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茶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特色农产品。

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长时间的筛选和选择,效率低,而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提高育种效率和茶叶品质。

在茶树遗传转化方面,已经有很多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首先是基因载体的选择。

初期常常使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其中的重要挑战之一是找到合适的载体。

目前常用的载体有植物表达质粒、农杆菌感染质粒和农杆菌载体。

植物表达质粒通常是从其他物种中获取的,包括35S CaMV启动子、nos启动子,以及靶向茶叶基因的启动子。

这些质粒中会包含筛选标记或转录因子。

农杆菌感染系统包括开放式操作(放线菌素、辛-杀菌素,以及辛醇)和闭合式操作(特殊酵素消化膜壳),是其中比较成熟的一种,适用于多种植物物种,包括茶树。

农杆菌载体则基于自然界中存在的菌株,可以将目标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其次是基因导入后的表达和鉴定。

在茶树中,GFP荧光蛋白和GUS酶是最常用的标记物质。

在许多研究中,这些标记物质已被用来确认外源基因的成果和活性。

此外,PCR和Southern blotting检测方法可以做到更高的灵敏度。

蛋白质印迹法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表达是否成功,以及定量外源蛋白在植物中可行性研究。

最后是转基因茶树的应用。

茶树中存在许多重要的基因,在新茶叶生产和茶叶品质方面表现出重要作用。

比如,茶多酚合成途径中的酪氨酸和儿茶素双加氧酶基因转入大叶种茶树中,在儿茶素含量、离子含量、抗氧化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有趣的成果。

另外,转入upb1基因,也会显著提高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

总之,茶树基因工程的发展为茶叶科研和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机会,同时,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完善各项技术,以便更好地实现茶树的遗传转化。

茶树基质快繁茶苗直接移栽建立新茶园

茶树基质快繁茶苗直接移栽建立新茶园

茶 叶 JournalofTea 2023,49(3):164~167 茶树基质快繁茶苗直接移栽建立新茶园杨建勤1 蔡顶晓2 陈忠道3 刘春梅3 朱 婉1 郑新强1 梁月荣1(1.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杭州310058;2.泰顺县茶产业发展中心,泰顺325509;3.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梧州543002) 摘 要 扦插不但能保持母穗茶树的优良性状、防止品种退化,而且繁殖系数高,是无性系茶树品种最常用的繁殖方法。

但茶树扦插育苗周期长,以致苗木供应跟不上生产发展对良种苗木的需求。

基质快速扦插育苗可以有效缩短育苗周期,然而其营养杯炼苗过程操作繁杂,成本高;而且因杯苗重量大,不便于长途运输。

本研究利用基质快速扦插繁殖的茶苗直接移栽用于新茶园建设试验。

结果显示,平均发根数量13.2-31.87根/株的快繁茶苗,移栽4个月后的成活率达到100%;新梢的生长取决于品系生物学特性,与移栽时的发根数量无关。

本研究表明,基质扦插快繁茶苗可以不经过炼苗过程直接移栽至新建茶园。

关键词 茶树快繁;移栽;成活率;生长速度 中图分类号:S339.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77 8921(2023)03 164 04DirecttransplantationofyoungteaplantswithmediumfastcuttinginestablishingnewteagardenYANGJianqin1,CAIDingxiao2,CHENZhongdao3,LIUChunmei3,ZHUWan1,ZHENGXinqiang1 ,LIANGYuerong1(1.ZhejiangUniversityTeaResearchInstitute,Hangzhou310058,China;2.TeaDevelopmentCenterofTaishunCounty,Taishun325509,China;3.GuangxiWuzhouLiubaoteaCo.,LTD,Wuzhou543002,China)Abstract Cuttingpropagationcannotonlykeepthegoodcharacterofmotherteaplantsandpreventteacultivardegradation,butalsohaveahighreproductioncoefficient,whichismostcommonlyusedinthepropagationofclonalteacultivars.However,theperiodofteacuttingsislong,sothatthesupplyofyoungplantscannotkeepupwiththedemandforseedlingsofimprovedcultivars.Rapidcuttinginmediumcaneffectivelyshortencuttingperiod,buttheacclimatizationofyoungcuttingsinnutrientpotsiscomplicatedandcostly.Andtheseyoungcuttingsarenotconvenientforlong distancetransportationbecauseofheavyweightofsoilinthenutrientpots.Inthisstudy,youngteaplantspropagatedbymediumrapidcuttingweredirectlytransplantedtonewteagarden,withoutacclimatizationprocess.Theresultsshowedthatthesurvivalrateofplantswithanaveragenumberof13.2-31.87roots/plantreached100%after4monthsoftransplanting.Thegrowthofshootsdependedonthe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thecultivarsandhadnothingtodowiththenumberofrootsatthetimeoftransplanting.Itshowsthattheyoungteaplantsbymediumrapidpropagationcouldbedirectlytransplantedtonewteagardenswithoutacclimatizationprocess.Keywords Teapropagation;transplanting;survivalrate;growthrate收稿日期:2023-07-08资金项目:广西科技重大专项(桂科AA20302018 4);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CARS 19)。

‘六堡1号’和‘六堡2号’茶树品系嫁接成活率比较

‘六堡1号’和‘六堡2号’茶树品系嫁接成活率比较

收稿日期:2023-05-28基金项目:广西科技重大专项(桂科AA20302018 4)。

作者简介:秦永强(1975年-),男,从事茶叶生产管理。

通讯作者:yrliang@zju.edu.cn。

‘六堡1号’和‘六堡2号’茶树品系嫁接成活率比较秦永强1 郑新强2 黄川瑜1 钟锦峰1 范建新1梁超颖1 朱 婉2 杨建勤2 梁月荣2(1.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苍梧543100;2.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杭州310058) 摘 要 在梧州苍梧县六堡镇以‘六堡群体’茶树为砧木,在杭州以‘浙农902’茶树为砧木,以新品系茶树‘六堡1号’和‘六堡2号’为接穗进行嫁接,建立‘六堡1号’和‘六堡2号’茶树母穗园。

结果显示,‘六堡2号’的平均嫁接成活率66.7%,比‘六堡1号’(60.4%)高10.4%。

然而,嫁接成活茶树表现为‘六堡1号’生长明显快于‘六堡2号’。

关键词 茶树繁殖;母穗园;成活率;生长速度 中图分类号:S3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77 8921(2023)03 149 03Comparisonofgraftingsurvivalratebetweennewteastrains‘Liubao1’and‘Liubao2’QINYongqiang1,ZHENGXinqiang2,HUANGChuanyu1,ZHONGJinfeng1,FANJianxin1,LIANGChaoying1,ZHUWan2,YANGJianqin2,LIANGYuerong2 (1.CangwuLiupaoTeaIndustryDevelopmentCo.Ltd,Cangwu543100;2.ZhejiangUniversityTeaResearchInstitute,Hangzhou310058)Abstract Newteastrains‘Liubao1’and‘Liubao2’weregraftedontorootstock‘LiubaoGroup’inLiubaoTown,CangwuCounty,WuzhouCity,androotstock‘Zhenong902’inHangzhou,Chinasoastoestablishmotherpaniclegardenof‘Liubao1’and‘Liubao2’.Theresultsshowedthattheaveragegraftsurvivalrateof‘Liubao2’was66.7%,being10.4%higherthanthatof‘Liubao1’(60.4%).However,thegrowthrateof‘Liubao1’wassignificantlyfasterthanthatof‘Liubao2’.Keywords Teaplantpropagation;motherpaniclegarden;survivalrate;growthrate 嫁接是茶树品种无性繁殖的方法之一,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成活率高,成园提早和见效快等优点[1]。

关于冠突散囊菌的书

关于冠突散囊菌的书

关于冠突散囊菌的书有《茶树冠突散囊菌的分离及其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和《冠突散囊菌对普洱茶发酵过程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1.《茶树冠突散囊菌的分离及其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是2014年科学出版
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杜春红、梁月荣。

该书从茶叶品质的角度出发,采用分离筛选与优化复壮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茶树冠突散囊菌的纯培养菌株,并对其发酵普洱茶的品质进行初步研究。

2.《冠突散囊菌对普洱茶发酵过程及品质影响的研究》是2013年云南大学出
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钟秋生。

该书主要讲述了冠突散囊菌的分离与鉴定、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影响、对普洱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对普洱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等内容。

云南大叶种茶树老桩套袋嫁接及管理技术

云南大叶种茶树老桩套袋嫁接及管理技术
3 嫁接的适宜时间
实践证明,在滇西南茶区套袋芽接最适宜时间
收稿日期:2021-09-01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重大专项(桂科 203020184) 作者简介:陶仕科(1965-),男,云南普洱人,从事茶树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推广工作。 通信作者:yrliang@zju.edu.cn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步:用剪刀把穗条上的所有叶片留下基部 1/3~1/2,剪掉上半部分,剪口要求平滑并垂直于主 叶脉;第二步:用嫁接刀或裁纸刀从穗条基部第一节 间开始削穗,即在该节间上端叶柄下部 5mm处的 茎秆两侧分别下刀,第一刀切入皮层到达木质部时 的刀口呈 45°角,当切入深度达到 5~8mm时,改刀 口角度呈 20°~25°角进行平削,直 到 削 断 茎 秆 为 止,第二刀在茎秆对称的另一侧重复第一刀的整个 操作过程,使两个切削面于茎秆末端相交形成刀刃 口(形似泥 鳅 尾 ),制 成 削 面 呈 两 个 坡 面、尾 羽 扁 长 的楔形削口 (插头),两边削面长度均达到 25~40 mm;第三步:用整枝剪在腋芽上方 8~10mm处剪 断茎秆,剪口与叶柄平行并呈 45°角。至此,一个总 长度为 35~50mm的接穗制作完成 (图 1,左)。 4.6 接穗保存
1 嫁接工具
套袋嫁接必须的工具是专用嫁接刀、手锯、整枝 剪等;辅助工具有剪刀、裁纸刀、轧刀、柴刀、扁形螺
丝刀、塑料桶(盆)、毛巾、抹布等。刀、锯、剪等工具 要求钢性坚韧、刃口锋利。手锯也可以用小型电锯 或油锯代替。
2 嫁接材料
套袋嫁接使用材料一般有:接穗(接芽)、砧木、 塑料袋(套袋)、扎绳(细铁丝)、木棍或竹条、遮阳网 等。套袋宜采用优质的白色聚乙烯塑料薄膜袋,单 层膜厚 0.015~0.02mm,双层袋口宽 20~25cm,袋 子高度 30~50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