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造性思维》学生优秀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九上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学习目标1、筛选信息,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
2、掌握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论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4、理解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的意义,增强拥有创造力的自信心,主动地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习重难点1、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
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理解“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句话的含意。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汲.取(xí)推敲.(qiāo)根深蒂.固(dì)B.素.材(sù) 创.意(chuàng) 孜孜.不倦(zhī)C.恭.喜(gōng) 模.式(mú) 不言而喻.(yù)D.渊.博(yuān) 关键.(jiàn) 锲.而不舍(qiè)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在后面括号里。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搏。
(2)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桓地进行各种尝试。
(3)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板术。
(4)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泛创造力的区别呢?(5)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3、选出依次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①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________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②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________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________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A.放弃探求缺乏B.丢弃探求缺少C.抛弃探究缺乏D.放弃探索缺欠4、解释下面词语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不言而喻:5、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1948年生,著名的、、。
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当头棒喝》等著作。
他的名言是:“。
《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 (1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前者进行自我压制;后者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从而获得灵感。
10、第三段中“由此看来”中的“此”是指:(富有创造力的人灵感产生的过程)
11、第三段中说“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请你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5、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这一事理的?
第一问:第三段中“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第二问: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
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例如《斜塔上的实验》中,伽利略从教堂里挂灯链条的嘀嗒声中,发现了自然地节奏原则。
12、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关键要做到三点:一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二是“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三是“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智力练习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野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部编九年级上册19《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19《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学习目标】1.筛选信息,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
2.掌握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论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4.理解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的意义,增强拥有创造力的自信心,主动地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习重点】理解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的意义,增强拥有创造力的自信心,主动地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习难点】掌握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
坚信你自己的眼睛,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执著于你的感悟,用善于感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的人生,你一定能获得丰富的答案。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根深蒂.固(dì) 孜.孜不倦(zī) 锲.而不舍(qiè)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很有效果,多指已经实施过的方法或措施。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
持之以恒:拿出恒心来加以坚持,即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恒,恒心。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下去,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锲,刻。
舍,放弃,停止。
3.作者链接。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交流点拨】本文主要论述了“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交流点拨】论点: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9《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
《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2.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3.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学习重点、难点:1.区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认识本文的论证方法。
2.体会周密严谨又亲切平和的语言风格。
3.理解文章思路、设问句的作用。
4.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法指导:1.默读。
标好段号,勾画出给自己启发、留下深刻印象、有疑问的语句。
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阅读中,看看运用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作用,还要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
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深入理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主旨,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可以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
其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
它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选择。
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2.设问的作用。
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如“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么,D又怎样呢?这是唯一……”这些句子用了设问修辞手法。
文中还有类似的句子吗?找出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文中的设问句还有:(1)第④段段尾:“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2)第⑨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设问的作用有:①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②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③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上面设问句均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第④段和第⑨段中的设问句还有承接、过渡的作用。
二、预习任务1.一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完成批注,记下你的疑难问题。
《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三套 附导学案)
《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1.默读。
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筛选信息,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议论文中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3.理解体验设问句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事物的正确答案真的不止一个,建立“我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自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朝创造型、创新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1.区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认识本文的论证方法。
2.体会周密严谨又亲切平和的语言风格。
突破方法:抓住设问句和过渡段,找到作者的观点,体会论证过程,识别论证方法。
再通过语文活动尝试提出观点,并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的论证思路。
静心阅读课文,沉浸于字里行间,聆听智者亲切教诲,领会课文意旨。
遇到疑难,师生讨论探究。
语言体会除默读外,全文朗读,学生指出重点疑难的句子,师生互动品味探究。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思路、设问句的作用。
突破方法:模拟一个“对话”节目。
组织学生分别扮演主持人、作者、观众。
强调和作者平等对话、互动参与的意识,活跃课堂氛围,激活第一次学习议论文的兴趣。
在主持人的不断追问中,作者和观众体验设问引领思考的作用,并在不断对话互动中一步步深入进去,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探究到文章的论点。
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对话交流能力。
对话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的锻炼,可以获得最大化的课堂效益。
2.培养创造性思维。
突破方法:通过语文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细节,通过设计“自创名言”“异想天开”“我是小发明家”等语文活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实践尝试。
【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文本并不艰深,浅易的文字却极富有思维价值的底蕴,通过情境设计,师生共同思考,着力提高思维品质。
2.对话讨论。
通过对话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思路。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9 谈创造性思维 导学案.doc
19 谈创造性思维 导学案一、课前预习——作者文体导读1.字音根深蒂.固(dì) 孜.孜不倦(z ī) 汲.取(jí) 锲.而不舍(qiè) 渊博..(yu ān bó) 2.词语解释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孜孜不倦:勤勉的样子。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3.作者介绍罗迦‧费·因格(1948~ ) 罗迦‧费·因格是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
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奇异公司、迪士尼、英特尔、MTV 、微软公司、美国太空总署、苹果电脑、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
4.主要作品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二、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 .创.意/创.巨痛深 模.式/一模.一样B .路径./疾风劲.草 契.约/锲.而不舍 C .对称./称.心如意 亘.古/持之以恒.D .手谕./不言而喻. 攻.克/孜.孜不倦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凡成功人士必定有超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B .他的故事我们早有耳闻,所以自我介绍时不用多说,大家就自然不言而喻....了。
C .几千年来“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旧观念,在文化不发达的山区,至今仍是根深蒂...固.。
D.武大靖2018平昌冬奥会男子500米短道速滑的冠军奖杯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事实上,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 (1)(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教师寄语:全面的认识事物才能把握住要害学习目标1.本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
2.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方面看问题,能更好的解决疑惑。
自读导言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很多“我”常常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认识,提出了相反的观点,独辟蹊径,很富有思辨色彩。
教师应启发学生认识到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特立独行的创新思维。
自读要求1.根据书下注释并利用工具书解决有关字词问题。
2.认真读几遍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3.结合“自读提示”和课后习题,理解下面的问题:①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②作者的观点是什么?③完成课后习题。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
①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锲.而不舍约翰.②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注意加点词的意思)。
根深蒂固....汲取一事无成持之以恒推敲..不言而喻....孜孜不倦轻而易举锲而不舍....二.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②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③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三.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1.资料补充《关于“推敲”的典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之尹前,岛具对所得词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2. 关于“锲而不舍”的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四、整体把握.1、标出自然段分析本文结构:2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写出本文的论证方法:五、达标检测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渊博()锲而不舍()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根深dì固() jí取()zīzī不倦()()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
《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导学案【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把握作者的观点。
2.理清论证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的联系。
3.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1.理清论证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的联系。
(重点)3.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难点)【学习过程】作者简介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著作有《当头棒喝》《在屁股上踢一脚》《创意大惊奇》等。
写作背景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不善于活用所学知识。
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是天才的事,与自己无关,不相信自己能有发明创造,导致创造力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
本文正是针对这些情况而写的。
读准字音根深蒂固(dì)孜孜不倦(zī)汲取(jí)压榨机(zhà)锲而不舍(qiè);理解词义1.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行之有效:(方法、措施等)实行起来有成效。
3.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4.汲取:吸取。
汲,从下往上打水。
5.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6.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7.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8.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任务一: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明观点1.默读课文,找出作者提出了哪些观点。
(1)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
(2)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3)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4)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创造性思维)。
2.这些观点中哪个是本文中心论点呢?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创造性思维)。
如何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1)看位置: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题目(论点式题目),或文章第一段,或文章结尾一段。
(2)中心论点的形式、内容要求:完整的句子;有明确的判断;不能用问句(反问句要改成陈述句);不能用比喻、拟人;不能用意义不明确的否定句。
《谈创造性思维》 导学案
《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和重要性。
2、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
3、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要素。
(2)掌握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2、难点(1)如何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激发创造性思维。
(2)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创造性思维。
三、知识链接1、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2、常见的思维方式(1)逻辑思维:依靠逻辑推理来思考问题,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律。
(2)形象思维:通过直观形象和表象来思考问题,如想象、联想等。
(3)直觉思维:凭借直觉和灵感快速地做出判断和决策。
四、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创造性思维与常规思维有什么区别?(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表现形式?2、案例分析阅读下面的案例,分析其中体现的创造性思维:_____公司在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通过创新的营销策略,成功打开了新的市场。
五、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1)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需要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2)分享你所知道的通过创造性思维取得成功的案例,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2、思维拓展训练(1)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如“如何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小组合作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2)进行“头脑风暴”活动,围绕“未来的教育模式”展开想象,尽可能多地提出新颖的想法。
六、方法指导1、打破常规不要局限于传统的观念和方法,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
2、多角度思考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尝试换位思考、逆向思考等。
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通过联想和想象将看似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创造新的思路。
4、积累知识和经验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不断学习和积累。
七、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创意设计设计一个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或服务,画出草图并简要说明其创新点。
《谈创造性思维-罗迦·费·因格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谈创造性思维-罗迦·费·因格》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观点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创新能力。
导学内容:1.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2. 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3. 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4.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故事,引发学生对创造性思维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第二步:讲解1.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创新设计、发现新领域等过程中,运用非传统思维方式和方法,产生新的想法、观点或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
它强调奇特性、创新性和前瞻性,是人类智慧的一种高级形式。
2. 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动力。
它能够激发个人的创新潜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3. 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多角度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 联想思维:运用联想的方式,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产生新的创意。
- 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帮助整理和发展思维。
- 多元思维: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步: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创造性思维在解决问题和创新设计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思考能力。
第四步: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分享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体验和效果,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进修。
第五步:总结反思通过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深化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创新能力。
作业安置:1. 针对一个具体问题或情境,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和技巧,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2. 阅读相关文献或资料,了解创造性思维的最新钻研效果,写一份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将深入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观点和重要性,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进修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九年级语文《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九年级,语文,《,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九年级语文《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学生版)教学目的1.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理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内涵。
2.学习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论证方法。
3.培养学生自觉的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1.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基础知识梳理1、走进作者作者罗迦·费·因格国籍美国评价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代表作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踢醒沉睡之心》、《在屁股上踢一脚》等二、字词积累1、重点字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锲而不舍()渊博()恭喜()依赖()持之以恒()易错警示易写错字:“根深蒂固”的“蒂”是上中下结构,是“艹”;“孜孜不倦”的“孜”是左右结构,是“子”和“攵”;“汲取”的“汲”是“氵”;“锲而不舍”的“锲”是“钅”部;“渊博”的“博”是“忄”部。
易读错字:“汲取”的“汲”读”,不读“”;“锲而不舍”的“锲”读“”不读“”。
2、多音字创()创伤称()对称()创造()名称记忆方法“创”读“”时,是开始,开始做;读“”时,是伤的意思;“称”读“”时,是量轻重、.叫、叫做、名号、说、赞扬、举等意思;读“ ”是合适的意思。
3、形近字蒂()根深蒂固喻()不言而喻汲()汲取谛()真谛谛听渝()忠贞不渝吸()吸取缔()取缔缔结记忆方法“蒂”“谛”“缔”结构相同,读音不同,其中“蒂”是上中下结构,“谛”“缔”是左右结构,部首不同,分别是“艹”“讠”“纟”;“喻”“渝”结构相同,读音不同,部首不同,分别是“囗”“氵”;“汲”“吸”结构相同,读音不同,部首不同,分别是“氵”“囗”。
4、解释重点词汲取:推敲:根深蒂固: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轻而易举:一事无成:不言而喻:孜孜不倦:5、词语辨析“吸取”“汲取”辨析“吸取”有二层意思,1、把液体或气体等吸进来;吸收采取。
部编版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19《谈创造性思维》 导学案
谈创造性思维教学目的1.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理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内涵。
2.学习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论证方法。
3.培养学生自觉的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1.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梳理1、走进作者1、重点字根深蒂固(dì)孜孜不倦()汲取(jí)锲而不舍(qiè)渊博(yun )恭喜(gng)依赖(lài)持之以恒(héng)2、多音字创(chung)创伤称(chèn)对称(chuàng)创造(chng)名称蒂(dì)根深蒂固 di 喻(yù)不言而喻汲(jí)汲取谛(dì)真谛谛听渝(yú)忠贞不渝吸()吸取缔(dì)取缔缔结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推敲: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恒,恒心。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雕刻。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勤勉的样子。
5、词语辨析“吸取”“汲取”辨析“吸取”有二层意思,即把液体或气体等吸进;吸收采取: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好书中吸取知识。
“汲取”吸取经验、养,主要用于书面语。
二、整体感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
2.本文论述哪两个问题?(1)创新思维的要素有哪些?(2)怎样的人才能有创新思维?3.理清文章思路,同时思考,作者是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证的?1——3举例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提出了“我们不能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论点。
4——8论证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及所引发的创造力9——12论证怎样拥有创造力13总结第二课时一、分析课文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长期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
部编版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19《谈创造性思维》 导学案
谈创造性思维教学目的1.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理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内涵。
2.学习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论证方法。
3.培养学生自觉的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1.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梳理1、走进作者1、重点字根深蒂固(dì)孜孜不倦()汲取(jí)锲而不舍(qiè)渊博(yun )恭喜(gng)依赖(lài)持之以恒(héng)2、多音字创(chung)创伤称(chèn)对称(chuàng)创造(chng)名称蒂(dì)根深蒂固 di 喻(yù)不言而喻汲(jí)汲取谛(dì)真谛谛听渝(yú)忠贞不渝吸()吸取缔(dì)取缔缔结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推敲: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恒,恒心。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雕刻。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勤勉的样子。
5、词语辨析“吸取”“汲取”辨析“吸取”有二层意思,即把液体或气体等吸进;吸收采取: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好书中吸取知识。
“汲取”吸取经验、养,主要用于书面语。
二、整体感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
2.本文论述哪两个问题?(1)创新思维的要素有哪些?(2)怎样的人才能有创新思维?3.理清文章思路,同时思考,作者是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证的?1——3举例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提出了“我们不能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论点。
4——8论证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及所引发的创造力9——12论证怎样拥有创造力13总结第二课时一、分析课文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长期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
《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19、谈创造性思维欧阳家百(2021.03.07)罗迦.费.因格学习目标1、速读,筛选信息,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重点)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略读,理清本文结构。
(重点)3、梳理文章论证思路,并学习论证方法。
(重、难点)4、懂得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自主学习活动一速读课文,筛选信息1、文章开头引出了怎样的观点?(1-3自然段)答:文章开头设置问题,说明进而对“”的错误思维模式进行剖析,引出“”的思维模式观点。
2、创造性思维必备的要素有哪些?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根据有哪些?(612自然段)(勾画信息)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13自然段)(分点表述)合作探究活动二略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学法指导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活动三细读课文,梳理论证思路学法指导论证思路的表述:首先……然后……接着……最后……拓展延伸:古诗鉴赏《论诗》作者: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关于《论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反对机械模仿的主张。
B、此诗说明了诗风随时代而改变的问题。
0、诗人认为各个时代都有其引领风骚的人物,不必唯古人是从。
D、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李臼的《离骚》。
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课堂检测:1、议论文的结构。
2、论证思路应如何表述?课堂小结:创造性思维的必备要素(板书)布置作业:1、整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必做) 2、积累“创新”名言(选做)。
2022年统编版语文九上《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精品) (3)
19、谈创造性思维罗迦·费·因格教学目标1、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2、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3、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教学重难点1、学习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2、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正如古诗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答案也多种多样。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因素,使我们在解决事情的方法上也不止有一种选择,那么我们如何让自己的思维突破常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写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浏览感知——明白文章论述的话题1、了解文体。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本文属于哪一种文体?明确:议论-------即对人或事物、社会现象、问题等表示自己的立场、意见、观点。
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就是议论文。
在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立场之前,首先要了解议论的话题。
2、明确话题。
浏览1—3段,思考:文章开篇,从分析一个问题的答案入笔,否认哪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端?倡导哪一种思维方式?学法指导:注意文中的关键词“模式〞和“方式〞的不同,以理解文段的主要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否认“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倡导“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
小结:本文开篇,通过一个现象,来引出论述的话题——那就是创造性思维。
三、紧扣问题——理清文章的脉络1、跳读4——12段,思考:围绕“创新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学法指导:注意设问句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及其作用。
——往往出现句末或句首或独句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而后交流发言。
明确:1)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2)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
四、仔细琢磨——分析文章的内容1、轻声朗读4--8段,思考:1)作者认为产生创新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有哪些?2)难句理解:“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以后……〞。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
班级:姓名:19.谈创造性思维罗迦·费·因格学习目标事实性知识:识记、积累本课的词语和文学常识。
程序性知识: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
2.理解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3.联系学习和生活实践,鼓励学生独立、自由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理解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预习案一.前置补偿1.作家简介:参见课文注解①和《名校经典课堂》(语文九上)第19课第一课时的“作者背景”。
2.知识链接: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及答题格式。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人。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逸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逸事、笑话趣闻,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了……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二.字词积累:阅读《名校经典课堂》(语文九上)第19课第一课时课前·自主阅读;完成字词梳理·点滴积累。
《谈创造性思维》精品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谈创造性思维》精品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把握本文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重点)2.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争做一个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预习案】(1)给加点字注音汲( ) 取根深蒂( )固锲( )而不舍孜( )孜不倦背诵下列词语释义汲取:吸取。
汲,从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
【探究案】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2.跳读4——12段,思考:围绕“创新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学法指导:注意设问句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及其作用。
——往往出现句末或句首或独句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明确作者的思维流程。
本文围绕“ ”这个中心论题从多层面展开论述。
先剖析了“ ”的思维方式的错误,解决人们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又论述了,进而阐明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本文逐层论述,由分到总,思路清晰。
创造宣言【学习目标】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重点)2.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预习案】(1)给加点字注音中伤()遁词()玄奘()豢养()烟囱()(2)背诵下列词语释义中伤: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
画龙点睛: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遁词:指理屈词穷或不愿吐露真意时,用来支吾搪塞的话。
鲁钝:愚笨,不敏锐。
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暴:糟蹋、损害;弃:鄙弃。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
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投:投奔。
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人背离。
形容完全孤立。
叛:背叛;离:离开。
【探究案】1.本文批驳的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论点是什么?2.文中,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谈创造性思维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方法,理解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2.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理解创造性思维。
4.理解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以及设问句式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作者的观点,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那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二)深层探究
1.“寻求第二种答案”的途径是什么?(齐读第4段,小组抢答)
2.联系上下文,找出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齐读第5,6段,小组抽签答)
3.论证创新思维的要素用了什么论据?赏析其作用。
(浏览7·8)
4.伟人能成名的关键是什么?这部分论述主要用了什么论据?你能再为他补充一个论据吗?(齐读11段)
5.是否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这些人有创造力?那我们普通人如何才能拥有创造力呢?(齐读13段)
三.语言赏析
文中多次运用设问句,请找出来,分析其作用?(跳读课文)
(附:设问是一种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
作用:①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②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③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
四·写法探究
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
五·拓展延伸
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故事结局之我变。
就我们学过的故事·小说等文学作品,发挥你的创造力,改变一下他的结局。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练习册上议论文阅读短文《善借者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