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

合集下载

202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重点测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重点测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重点测试题一、单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每个小题1分,共70分)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A )的形成和发展。

A 语文素养B 阅读能力C 写作能力2.语文教学应在( A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A 生本B 师生C 师本3.( A )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A 学生教师B 教师学生C 课程课堂4.课程目标按( A )整体设计。

A 九年一贯B 五四制C 六三制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 A )”。

A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B 日记 C 写景状物作文6.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7.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8.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9.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0.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多练习。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11.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1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B )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14.(B )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谈谈“对话式”课堂阅读教学

谈谈“对话式”课堂阅读教学

谈谈“对话式”课堂阅读教学摘要:什么是语文教学的对话性教学?简单地讲就是在坚持教学的教育性特征的同时,教师以对话的情怀对待学生,对待教学,对话精神贯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

这样的语文教学我们称之为“对话式”语文教学。

对话性教育模式的特点:和谐性、民主性、主体性、生成性、创新性、体验性,感悟性。

坚持教学的教育性特征的同时,教师以对话的情怀对待学生,对待教学,对话精神贯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

课堂教学可以事半功倍地达到预期想要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小学语文对话式课堂效果前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教学的对话性,简单地讲就是在坚持教学的教育性特征的同时,教师以对话的情怀对待学生,对待教学,对话精神贯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

这样的语文教学我们称之为"对话型"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才可能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想要的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对话包含多重对话关系,有生本对话、师生对话、师师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等。

师生带着自己与文本初次对话形成的理解步入课堂,在多主体、多层次的阅读教学对话中相互敞开,相互接纳,相互促进。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对话理论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在语文对话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一些或隐或显的问题:首先教师追求生生对话,缺乏必要的畅讲。

课堂上只有对话,没有讲授。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学生分组围坐,生生对话,就课题进行热烈的讨论、辩驳。

尤其是在观摩课和公开课上,课堂气氛更是活泼,但结果是课堂热热闹闹,每个学生都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发言权,作出了一些思考,但课后很多学生大脑一片空白。

这是因为教师缺乏必要而深入的畅讲,没有正确引导学生,造成了课堂教学深度、力度和效度不够。

事实上,对话教学不但不排斥讲授,相反,对话教学离不开教师精彩深刻的讲授。

其次,教师重视课堂生成,忽视教学目标。

课堂任由学生毫无针对性地交流与辩驳,认为如果自己过多去引导,便违反了对话教学理念,阻碍课堂形成生成性教学目标和内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1、课程目标是整个小学阶段的设计。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以及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5、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6、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7、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8、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大约3500个常用汉字。

9、在语文研究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0、能主动进行探究性研究,在实践中研究,运用语文。

11、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2、第一学段:识字和写字中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3、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4、教材应当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同时关注人类和自然。

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5、教材应当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他们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精神。

16、语文教学应当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17、教师是研究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18、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19、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当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20、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选择题一、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中,到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数为2500个,其中会写2000个左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阅读教学是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阅读教学是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对于阅读教学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可见,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

有了这种多重对话,文本价值才有生命,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领悟才有意义。

对话,是民主平等的心灵约会;是不同时空思想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教学环境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无痕生成。

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场景中,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

一、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教授关系”,而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

两者在阅读中都是对话的主体,只是担任的对话角色不同。

教师是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扮演着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发散思维,适当点拨指导,引领学生顺利而高效地走进文本。

二、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课堂教学中的生生互动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自主性和团结协作能力等均有良好促进作用。

当一个同学的知识构建遇到麻烦或障碍时,教师不要直接针对该学生进行相关解释,而要抓住机会,“顺水推舟”把问题交给全班同学,引导全体学生进行思考。

即对于课文中存有争议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努力阐明理由,在观点争鸣中开展探究性阅读。

同时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相互对话的氛围,创建学习小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

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是多重对话关系中的核心。

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敞开自己的心扉,将自身的体验和理解融注到文本的表达之中,进入到文本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文本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融通。

但是很多老师不放心学生自己阅读文本,担心学生的阅读速度,担心学生的阅读方法,担心学生的阅读质量……其实,这样的老师太“溺爱”学生了,孰不知自己已经剥夺了学生与文本的心灵约会,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

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流程 第一教时 激趣导入,以识促读;读书感悟,理解词语。 把握内容,读顺课文;仿写生字,以写固识。 第二教时
深读感悟,体会感情;突出重点,体验探究。 熟读成诵,形成积累;综合练习,巩固字词。
熟悉教材的思路:
1、教材内容简介 2、每课教学的重、难点 3、重、难点的理解、把握、教学设计 4、教材要点提示、 5、课文资源的利用、 6、课后练习 7、课后扩展
(3)学用结合,用中理解(用词造句、 选词写话、模仿句子写话等) 3、字、词典是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重 要工具
理解词语方法列举:

拆字理解法 换词法 借助图画 读词想画面 做动作 由字形、偏旁明字义 找近反义词 从感情色彩上面区别 比较理解
(二)抓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 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学习
阅读教学
一、《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界定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 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 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因此,我们说阅读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主要通 过与文本的对话,重点发展自己的感受、理 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准确把握课标对学段的要求
4)反复读文,读正确、读连贯,说明大意。 5)仔细描红, 认真写字。
第二课时的教学步骤: 1)复习认读,巩固成果。 2)抓住关键,重点感悟。(要注意“分层推进”,要注意 了解文本“度”的把握。切实加强朗读、背诵的语文实 践,让学生读得有兴致,背得有情趣。杜绝繁琐分析 和空洞的说教。) 3)熟读背诵,形成积累。 4)迁移运用,拓展探究。(对文中的语言能够学会去运 用,对文中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去作进一步的探 究。) 5)描红仿影,认真写字。

阅读教学开题报告(4篇范文)

阅读教学开题报告(4篇范文)

阅读教学开题报告(4篇范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计划书、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job responsibilities, operating procedures, plans, blessing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阅读教学开题报告(4篇范文)【第1篇】阅读教学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小教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一、填空题: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1956年,新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标志着“新语文”时期的到来。

4、《语文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进行教学的依据,是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

5、“三、百、千”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6、《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阐明语文课程目标的。

7、《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语文课程必须培养学生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

9、《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10、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11、识字教学内容的编排一是归类识字,二是随课文识字。

12、小学生在识字中要能运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运用汉字笔画、部件、结构、笔顺分析字形,学会查字典。

13、小学生写字的基本功包括书写基本笔画、掌握基本笔顺、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三个方面。

1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5、理解词语是词语教学的重点,积累和运用词语是词语教学的关键。

16、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17、小学低年级默读的要求是不出声、不动嘴唇、不指读,要眼到、心到、手到。

18、在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对话理论”观点直击传统语文教学的“满堂灌”“一言堂”,改“传话”为“对话”,并提倡“平等”的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体现了现代进步的教育理念。

“对话论”要求我们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主体性”地位,采用“谈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阅读教学”的“对话论”强调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体出了现代“接受美学”的先进观念。

“对话理论”的引入,标志着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将由“训诲——驯化型”和“传授——训练型”发展为现代语文教学的“对话——发展型”。

一、“对话理论”教学的特征:“对话式”课堂教学是一种交互式学习模式。

参加“对话”的人,必须愿意“对话”,且要有一定的“对话”能力。

其具体表现是:(1)对话的主体,必须以积极的态度介入对话之中。

课堂学习是互动的实践与体验过程,不允许有旁观者、置身事外者。

因而,在学的过程中没有缺席的权力。

如果没有一种参与、介入的积极心态,课堂对话将无法进行下去。

(2)“对话”应从话题(问题)入手。

教学应抓住:激活话题、筛选话题、组织对话、暗示导向等环节进行互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激”、“选”、“组”、“导”这四个字上。

(3)“对话”必须要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转换角色,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还要求个性的自我完善,即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纳学生的情怀。

(4)对话应体现随机性、开放性。

有些观点是想出来的,但有些观点则是“讲出来”的,这是对话的特殊的认知功效,这即是“对话”智慧碰撞的火花。

因为“对话”可以使人们找到更多的兴奋点,“对话”不仅有助于参与对话的主体理清思路,而且有利于打开思路,“对话式”教学就是要培养这么一种思维习惯。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言语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积累,谈一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我采用了电教手段——用课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实物直接感知观察的基础,以课件情景为补充将孩子们喜爱的情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感情打下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辩。

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学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讨论、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见解,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

还记得我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

”话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我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的很认真,想得也好。

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

最后,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了,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二、读与练同行,促进言语表达。

练的形式可以多样,比如《九色鹿》一课,我就设计了这样的读写点,让学生帮国王写一份告示,召告天下百姓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这正好与开头的皇榜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基础知识复习题1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基础知识复习题1

语文教师招聘课程标准习题一、填空题1.语文教学应在 (师生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展。

(学生 )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课程目标按 (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根据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三个维度设计。

3.课程目标的总目标局部一共 10 条,第 3 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 (自信心 )和 (良好习惯 ) ,掌握最根本的 (语文学习方法 )。

4.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 (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 )和 (创新意识 )。

6.能用普通话(正确 )、 (流利 )、 (有感情 )的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 (语音 )、(语调 )、和 (感情 )等几方面进展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 (内容 )的理解和 (文体 )的把握。

7.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和 (整体把握 )的能力。

8.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 (团结合作 )、 (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9.总目标中关于写作方面的目标是这样表述的:“能 (具体明确 )、(文从字顺 )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 (日常生活 ) 需要,运用 (常见 )的表达方式写作。

〞10.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 )、开展思维、 (获得审美体验 ) 的重要途径。

11.阅读教学是 (学生 )、 (教师 )、 (文本 )之间对话的过程。

12.阶段目标从 (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和谐开展。

13.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穿插、渗透和整合中 (开阔视野 ),提高 (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以读促悟提高语文素养【以读促悟

以读促悟提高语文素养【以读促悟

以读促悟提高语文素养【以读促悟【关键词】感悟朗读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所谓“感悟”,是学生调用自身的语言沉淀,获取文本信息,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将所获取的信息相交融到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中,从中获得情感的体验,甚至触发灵感和顿悟。

1.初读促感悟学生初读课文,可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把课文读正确。

在反馈正音时,教师重点指导容易读错的字音。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提供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读课文,在朗读中自主感知,为下面的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人教版第七册教材《长城》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后,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赞叹长城,学生通过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整体感悟,找到了课文最后一句话:“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在这里,我还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质疑,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再一次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体现长城“气魄雄伟”“是伟大的奇迹”的句子。

还要练习把它读通读好,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2.精读促感悟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可以收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系统领悟,真正有所感悟的重点是通过精读课文。

此时的精读课文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亲近课文,和作者对话,和课文中人物对话。

让学生在读书中生疑,在读书中求解,在读书中品味,在读书中生情,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

2.1 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在教学《长城》的第一、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中的两幅图片,了解城墙、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样子及其作用,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了解长城的特点,从而体会到长城的雄伟气势,心中不由自主地升腾起民族自豪感。

新课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学语⽂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新课程⼩学语⽂课程标准及答案⼀、填空题:1、识字的途径有两个:⼀是,⼆是。

(集中识字;随课⽂识字)2、词串识字的功能有,,,。

(识字功能;认知功能;审美功能;铺垫功能)3、写字教学中要求做到“三个⼀”,指的是:,,。

(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约⼀尺;胸部与桌缘的距离约⼀拳;握笔点离笔尖约⼀⼨。

)4、低年级的识字,要遵循、的原则。

(多认少写;识写分流)5、阅读教学是、、之间的对话过程。

(学⽣;教师;⽂本)6、阅读教学流⾏语:“三品”(品词、品句、品读)“三层次”(感悟、积累、运⽤)“三境界”(⼭是⼭,⽔⾜⽔;⼭不是⼭,⽔不是⽔;⼭还是⼭,⽔还是⽔;)7、学⽣阅读的⽅式、⽅法有多种,如、、等。

(朗读;背诵;默读;诵读;浏览;摘抄;交谈)8、在阅读教学中的多向互动,指的是、的互动。

(师⽣之间;⽣⽣之间)9、阅读教学承载着多重任务,但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的、和。

阅读能⼒;阅读⽅法;阅读习惯)10、阅读课的设计要以为线索,把、、、、有机结合起来。

(读;感悟;理解;积累;运⽤;表达)11、写作是为了表达和____________。

(与⼈交流)12、⼩学阶段的写作具有_______性质,往往不是出于学⽣⾃发的需要。

(练习)13、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写作和_____________的紧密联系。

(学⽣⽣活)14、低年级写话要以________为主,让学⽣感到写话的内容随处可得,写话很有趣。

(⿎励)15、写作教学要从内容⼊⼿,引导学⽣通过多种途径积累___________。

(写作素材)16、写作素材既来⾃观察⽣活得来,来⾃个⼈的思考、感受和想像,也来⾃______的积累。

(阅读)17、 ______作⽂,能培养学⽣的创新思维,是个性化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的重要⽅式。

(想像)18、作⽂的评改和______是习作指导的重要环节。

(交流)19、作⽂教学中,要引导学⽣形成____________的习惯,更要引导学⽣在修改中学会修改。

语文阅读教学特点

语文阅读教学特点

语文阅读教学特点语文阅读教学特点阅读是我们需要训练的重点,自从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阅读教学表现出种种不同的特点,看看下面,了解一下吧!语文阅读教学特点1.主体观——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主体”。

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个人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发展。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的系统。

其中,教师和学生是这一系统中最主要的因素。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

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的主体。

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这一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1)师生关系民主、合作、和谐。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学生能否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都取决于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和处理。

适应教学活动让位于学习活动的趋势,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便成为实施主体教育的关键。

有的学者指出,现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成为开放型的民主平等的主体间性的关系,其基本要求是:师生的相互尊重,师生的相互理解,师生的交互作用。

教师的角色也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变为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调控者、学习气氛的营造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学习信息的交流者和学习探究的协作者。

(2)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目前,语文教学中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差、参与的时间少、参与的层次低、参与的方式单一、参与的面过小等现象。

教师首先应该在教学观念上明确认识到:学生参与不是可有可无的,不是“点缀”,学生参与本身应成为语文教学过程的主体活动。

具体而言,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要做到:树立并体现“差异参与”的教学观念,使全体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和程度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应是全程参与,要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流向的调整、教学效果的评价;保证学生以不同方式参与教学,以充分的学生个体学习为参与的主要方式,辅之以小组学习、全体学习的方式;切实保证学生参与的程度、时间,避免形式主义的肤浅的参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保护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题(五套)含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题(五套)含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简笔画、演示(实物肢体语言)、电教媒体、实验操作等。

8、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9、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0、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定义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定义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定义答案第一: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个性化阅读”一、含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可是,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关系到新课改的阅读教学理念能否真正贯彻落实。

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开放阅读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背景传统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中,我也注重阅读训练,与学生一起理清思路、理清主要内容,体会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用词的精当,但由于我备课时,对自己设置的问题都准备了正确的答案,因此每每只要学生的回答与教案(包括教材、教参)里的答案相同时,我便要匆忙地把教案里的“答案”交给学生,取代了他们的鲜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并一面嘱咐学生把答案记录一下,课后背记住。

但结果呢,考试起来,学生就同一问题就是不理解,加上答案唯一,因而错误率便高。

每每我便在课堂里大声质问:我在黑板上写过不下三次的答案,你们仍然记不住呀?可学生的两眼里是迷茫与委屈呀!因此我多次反思自己;作为学生,每个人的知识积累、认知水平、生活体验不同,怎能对文本的阅读得出同一种理解呢?在教学中,我是怎样对待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呢?用所谓正确的标准的答案来取代学生的感受,统一学生的理解,来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不就阻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了吗?所以在教学新课程时,我便决心更新教育观念,不能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容器,或教学预先设置一个个圈套(问题),让学生往里钻,而是要开放课堂空间,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在能力,让学生走进文本,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阅读文本,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发展独特的欣赏和评价能力;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语文阅读教学的定义

语文阅读教学的定义

语文阅读教学的定义语文阅读教学的定义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潜质,同时,能够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构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可见,阅读对学生的成长何等重要。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定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篇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定义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外联部工作计划《语文课程标准》把“喜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

应采取多种手段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必要时可适当为他们带给一些背景知识,帮忙他们建立新旧联系,以便他们借助已知去预测未知,构成自主的意识,用心、能动地进入阅读。

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真正的实现由“要我读”为“我要读”,为以后高年级的阅读铺平道路。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潜质光有兴趣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仅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

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就应相学生说一些行之有效读书方法。

1、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取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心情不好的句子2、精读法。

它培养学生阅读潜质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

教师能够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

默读法就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快速地观其概貌。

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地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抄评价法。

此阅读法就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语文新课程标准

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5、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6、(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 年级的教学重点。

1~4 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7、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9、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0、语文学科各阶段目标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二、判断。

(20 分,每小题 4 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4、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 年级要多认多写。

(×)5、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6、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三、选择。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观点是:( 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4、阅读教学过程是:(D)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河北省南皮县寨子镇前印小学徐喜凤新课程标准中这样表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正是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发现、研究、探索的舞台,学生可以在阅读全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心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现状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们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索的氛围,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但是,语文课堂上轰轰烈烈的表面现象并不应掩盖我们对语文教学的深入思考,在一些课堂上我们看到阅读教学走入了误区。

纵观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在形式上日益活泼,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尤其是一些精心雕琢的公开课、研究课,容量大、亮点多、节奏快、追求新异。

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在促进学生言语发展上下功夫、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并不多见。

不少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将一篇课文演绎成一个展示教师才华的课堂表演剧,以教师本身的优良素质掩盖了语文教学学理上的贫乏。

这表明语文教学的现有形态与应有形态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二、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必然会发生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出死亡之谷。

就阅读教学而言,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思想性、人文性等形象易感的外显特征,使语文教学不自觉地演变成了得意忘形式的一般性阅读行为方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未能有效触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世界,加上滥用多媒体技术,以外在的视觉画面刺激替代了文本阅读,使阅读教学变得内涵空泛,华而不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对话理论的引入要比传统教学中的“教学对话”更加人性化,更体现了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

“对话”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生命,让每个个性生命在课堂上展现出活力。

学生的个性生命和活力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现的。

推动多元对话促进自主学习
——尝试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角色转换
宝塔小学陈琼妮
语文和谐教学对话,关注的是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学习对话、学会对话。

所以教师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通过对话实践,让学生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科书编者对话,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感悟和理解。

语文新课标理念的重要体现就是:课堂教学中变教师的“教”为教师的“导”。

现单从课堂提问初作尝试,认为课堂提问应完成其角色转换:即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牵牛绳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走向教师、学生、课本、编者之间多元对话不断深入的路标。

阅读教学过程中“主问题”设计,选择好的角度切入是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参与热情,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对不同的文章进行“主问题”设计具体的尝试做法如下:
一、从题目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甚至是文章灵魂的再现。

一篇文章的题目往往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

如《鱼游到了纸上》,仅课题就足以引起学生极大的疑问: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去呢?一位教师由“鱼本来是在水里游的,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这一主问题切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细细品读课文,通过读、思、议,学生抓住了“举止特别”、“鱼游到了心里”、“忘我境界”、“一丝不苟”、“唯一”等词句,深刻体会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使学生对“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这一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心灵受到触动,情感得到升华,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这个主问题牵引,在问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学生自读、自悟、自解、自练,极大地发挥了个人和集体的智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又提高了阅读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二、从联结点入手
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段落,把握课文的某些联结点,诸如一个中心句,甚至一个过渡段,并围绕这些联结点去探究,是非常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

如教学《伟大的友谊》一课时,抓住文中的:“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关心马克思,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密合作。

”这个过渡段,设计了两个主问题:恩格斯在生活上怎样热忱地帮助马克思?他们在共产主义事业上,又是怎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密合作的?教师根据这两个主问题,引领学生朗读课文,品词析句,领会主旨。

这种居高临下式的主问题设计,可以使学生充分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从文章特色入手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通过有关问题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作品的语言风格,赏析、品味、领悟作品的语言特色,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丰富的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晏子使楚》一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课文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开头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教学本课,我们就可以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

四、从文章的留白处入手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留白的地方,这种手法与绘画中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教材中,这些留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常常可以激发学生用灵动的思维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挖掘文本中的训练点,设计教学主问题,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通过想象补白,促进学生的语言生长
如三年级的《检阅》一文,开头讲的是,国庆节快到了,队员们碰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博莱克左腿截肢了,让他参加检阅吧,影响队伍形象,不让他去,又让谁跟他说呢?又怎么跟他说呢?最后大家做出了决定,让他参加并排在了第一排,结果队伍受到了观众的夸奖。

而面对这个决定,博莱克和其他的儿童队员又会付出怎样的努力呢?这是文本中的一个空白点,解读文本时,教师抓住这处空白,设计成主问题,请学生展开想象,对他们的神态、语言、动作展开想象,进行情景再现。

当博莱克拖着残疾的腿总是跟不上大家的步子时,博莱克(),队员们();当博莱克一次又一次地摔倒时,博莱克(),队员们();当博莱克被拐杖磨破了皮,博莱克(),队员们()。

在文本的补白中,学生感受到了“这个小伙子真棒!”,感受到了“这些小伙子真棒!”。

而正是对文本的补白,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悄然地促进了学生的语言生长。

“横看秦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同的课文,会有不同的“主问题”,相同的课文也会因人们对课文的不同解读而“主问题”不同。

以《草船借箭》一文为例,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设计“主问题”:
从文章题目上设计:“借”,为什么要借?怎样借?借的结果?
从重点词句上设计:有人说,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是智慧的化身。

那就请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并读书体会。

从文章脉络上设计: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草船借箭》时,他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诸葛亮在和周瑜立军令状前,到底想到过什么?”学生经过研读后得出系列结论,想到“周要暗算,鲁会帮忙,曹会放箭,天会有雾”等等。

从文章的空白点设计:王崧舟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全文描写诸葛亮语言的句子共13处,惟有一处是笑着说。

那么,诸葛亮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呢?”结果,课堂又营造出了一段高潮,学生对诸葛亮的智慧又有了新的体会。

因此,更多时候,我们衡量“主问题”设计得好不好,一看教师的文本解读功底深不深,二看问题设计的角度巧不巧妙。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教学理念,对带动整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价值体现在:“主问题”教学简化了教学头绪,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做到了学习、阅读的主体是学生。

“主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以学生课堂思维活动为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

学生对课文的解读做到了“个性化阅读”,不再是去咀嚼教师阅读之后贩卖的残渣。

它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拒绝教师的“不作为”行为,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设计“主问题”可以大量减少
“三无”——无效、无谓、无用提问,通过具有少、精、实、活特点的关键问题引领学生开展深层次的阅读教学活动。

当然,“主问题”教学仍是一种教师预设下的教学,饱含着教师对教材的自我解读和教师的个人设想。

要做到“主问题”有效的设计,需要教师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解读能力。

其次,教学中,如果只有“主问题”,而没有教学细节的支撑,教学必将显得苍白、空虚。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为苦觅一个能“整体牵引”文本的主问题而努力,也要为寻找一些能“深挖文本”的细节问题而奋斗,只有这样,“主问题”教学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语文教育专家钱梦龙老师强调以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

因此,主问题的构建,不仅为学生的自主阅读赢得了时间,也为阅读时抓住重点赢得了机会。

而这样的“双赢”又从根本上保证了研究与阅读的有机整合。

总之,我认为,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对牵动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品读的质量,凝聚学生的阅读注意,加深学生思考的层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共舞。

“主问题”教学应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追求的一种理想的境界。

“阅读是一种体验,……对话型语文教学允许学生的误读,允许其保留个人合理的‘多元解读’。

”对话理论的引入,无疑使语文教学摆脱了教参和教案的束缚,教师不再是“独白”式的教学,而是师生双方共同进行文本意义的构建。

文本总是传递着作者一定的意愿,任何一篇文章,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总是凝结了作者一定的价值追求和审美趣味等,并期待着与读者产生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从而激发共鸣的愿望。

愿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角色转换,能推动多元对话,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