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解题方法探讨

合集下载

论语选读探究题解题思路简述ppt 人教课标版

论语选读探究题解题思路简述ppt 人教课标版

基础理解型
问题二:丈人对孔子持什么态度?
可能答案: 1.认为孔子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的人,不配做夫子; 2.认为孔子过于看重当官,为国出力; 3.与其知其不可而为之,不如明哲保身。 出现问题: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参考答案:对孔子等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 而去周游列国表示不满和讽刺。 解题技巧:理解题意,规范答题。
分析评价型解题思路
是什么
分析评价
为什么 怎么样
思路总结
要掌握孔子主要思想以及先秦诸子的基本观点 及其优缺点,并有条理地阐发自己的观点。 通过实战练习,掌握相关题型及解题方法。 基础理解:理解文本内容,理解孔子思想。 对比分析:亮出观点,分析观点,总结观点。 分析评价:分析思想,评价意义。
实战演练
参考答案
1.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2分,两处错扣1分,三处错扣2分) 2.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 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国君享 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 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 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 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 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 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3分)
基础理解型
问题三:孔子对他又持什么态度?
可能答案: 虽然意见不一,但是对丈人十分尊敬…… 出现问题:理解把握中心不准确。 参考答案: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洁其身而乱大 伦”的处事态度,给予批评。 解题技巧:理解文本重点。
基础理解型
“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先前语含讥讽,后来 则热情款待了呢?请简要分析。 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批评与不理睬反而表现出 恭恭敬敬的样子,丈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邀请子 路留宿其家,并杀鸡为黍,见其二子。 丈人这样做是有意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 田园生活以及全家团圆的温馨场景,行“不言之 教”,想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

精品文档高考复习之《论语》选读答题探讨》教案(精校WORD版)

精品文档高考复习之《论语》选读答题探讨》教案(精校WORD版)

高考复习之《论语》选读答题探讨》教案高考复习之《论语》选读答题探讨》教案温岭中学杨华一、课型:高考复习课二、学情分析:1、本教材为全新教材,没有相关的高考复习资料。

2、教材量大,古文所处时代距今较远,语言障碍大,兼之当初学习时间相对不足,故重点在文言知识的落实上,思想性系统性未及体现。

3、初学距今已近一年,学生对本教材比较生疏,三、教学目的:1、巩固对《论语》教材的记忆,帮助学生在意识中初步建立孔子思想的体系。

2、通过案例分析,填补这一领域复习指导用书的空白,预测以论语为材的高考出题方向,归纳相关的解题思路。

3、通过强化练习与课堂点评,使学生熟悉相关的各种题型,以求规范答题。

4、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复习效率。

三、教学方法:课堂练习、集体讨论、重点评述、归纳总结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分析台州市第一次调考试题第24题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贡问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

子贡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问: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诗经》中的含义是什么?子贡引用它的用意又是什么?为什么孔子说可以和他谈诗了?小结1 《论语》题型之一:基础理解型2、分析2009年考试说明例卷之《论语题》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小结2 《论语》题型之一:选择分析型总结问题症结:一空,二偏,三乱。

解题方法:一亮观点,二有分析,三实际。

3、探讨《论语》题型之三:辨证探究型4、复习对策(1)了解《论语》必学课文内容。

理解文句的意义,理解孔子及其门徒的观点和为人特点。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七章 如何准确分析解答《论语》选读题问题诊断与突破学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七章 如何准确分析解答《论语》选读题问题诊断与突破学案

学案28如何准确分析解答《论语》选读题学案略语《〈论语〉选读》进入浙江教材,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从《论语》中提炼考题,已成为浙江高考语文命题的亮点之一。

考生在二轮复习时,必须完全掌握《〈论语〉选读》十个章节的内容,该背的背,对《论语》中所有儒家思想要做出总结。

另外,随着复习的深入,不妨利用高考题、模拟题做一诊断,了解情况,然后明确最新考向,熟悉题型,掌握方法,答题时做到观点鲜明、语言通顺、评析到位。

这样,我们既品读了经典,也提升了应试能力。

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2)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请指出孔子的学习观与子夏的学习观。

孔子的学习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夏的学习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夏的学习观与孔子的学习观有何异同?试加以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孔子的学习观:先德后文,德文并举。

子夏的学习观:重在德行,以德为学。

(2)在学习上,都重视德行修养。

孔子认为在实践仁德、行有余力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文献礼乐文化,体现了孔子以德为先、德文兼修的学习思想;而子夏的学习观则是对孔子学习观的一种补充,一种强调,认为一个人只要能实行“孝”“忠”“信”等伦理道德,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修身就是学习。

从两人的学习观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传统教育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启示价值。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选读》探究题解析

《〈论语〉选读》探究题解析

修身 6、君子之风 8、周而不比 学习 11、诲人不倦 与 12、高山仰止 教育 13、沂水春风 哲学 14、中庸之道
10/12/2018
孔子的哲学基础(处 中庸、义、礼、和 世观)
应对技巧二:
微观上:细化知识点涉及的章节内容,并简明扼要写 出孔子(儒家)观点。 如:“孝”
第2课: 1·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 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与仁) 2·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怎样做到“孝”)
高考《<论语>选读》
探究题答题指导
10/12/2018
涵咏经典 心有所得
考点剖析
• 2013《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 明》:
• 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
理解和评价
2
•解读步骤 •1、定位 •2、比对 •3、选择 •4、誊写
10/12/2018
【定位】 ——前提
○选文对应《论语》的哪一(几)篇 ○这(几)篇所论述的孔子的主要思 想是什么
(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 何以有君”思想相通的一句。(1分) (2)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为了践行这 一思想,有若希望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3分)
10/12/2018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 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 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 与足?”
★《<论语>选读》的编排体例是编者 排定的,不能绝对按照课文题目来理 解。
10/12/2018

选修教材《〈论语〉选读》的教学方法探讨

选修教材《〈论语〉选读》的教学方法探讨

选修教材《〈论语〉选读》的教学方法探讨选修教材《〈论语〉选读》的教学方法探讨《论语》是我们了解儒家文化的窗口,它重在记言,是孔子及其弟子以对话的方式开展的情境性极强的教学。

为提高《〈论语〉选读》选修课教学的实效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教学方法作了以下一些思考。

一、细化文字的深度《论语》是古代汉语记录下来的以语录体方式呈现的,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对话,文字较浅易,情境性较强。

因此,教学不宜讲求大学古代文学选修课的系统和深度,也不宜讲求必修课程文言文字字落实的要求,而应在兼顾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深入语境细化对语言文字的体悟。

如“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论语·述而》)中的“无隐”。

“隐”是隐瞒,是虚伪的表现,是人性的瑕疵,而“无隐”则是孔子的率真;颜渊死,孔子“哭之恸”,一个“恸”极显孔子作为老师对徒弟的深厚情感。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

”(《论语·阳货》)“莞尔”是微笑的样子,微笑是人类最向往的品质。

孔子的“莞尔”里有欣慰,有悲悯。

我们把这样的感悟方式呈现给学生,他们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孔子的性格,并进而由这些细节去探析《论语》的微言大义。

二、丰富教材的解读角度《论语》是由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连缀成篇的,而《〈论语〉选读》进入语文教材后则是按照特定的主题编排。

教师仍然可以根据课堂需要灵活地设置解读角度,尽量避免逐条讲述,从而使学生对主题内涵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比如从为人处世的角度来解读“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仁者爱人”等;从政治与人生的角度来解读“为政以德”“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等;从教育角度来解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从择友标准、与友相处等方面呈现孔子的交友观;还可以赏析《论语》的文学性。

总之,重视课程内容的开发,灵活地处理,巧妙地安排,在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文化、教育、哲学等方面的脉络的前提下,兼顾语文学科的趣味性和文学性,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中得到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双丰收。

《〈论语〉选读》中的教学问题与对策初探

《〈论语〉选读》中的教学问题与对策初探
1 为 语 录 体 散 文 , 《 语 》 语 言 虽 然 具 有 通 . 作 论
孔子是一个 怎样 的形象?一说起孔子 .人们通
常会 浮现 出 “ 而 厉 ,威 而 不 猛 。恭 而 安 ” 的模 温 样 ,那 个 闪耀 着 仁 者 、智 者 与 勇 者 的 人 格 魅 力 的孔 子 是 一 个 万 众 敬 仰 的圣 人 形 象 ,给 人 以 神 圣 与 敬 畏 的感觉。 指导 学 生 进 行还 原 式 的 诵读 ,提 供 说话 的 背景 、
《 语 》 自东 汉 起 就 长 期被 奉 为 经 典 ,宋 代 之 后 论
更成了科 举时代每个读书人必读 的教 科书 ,它是 中 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头 、一块基石 ,孔子 以其深邃 的哲学思想和伟大 的人格魅力带给后人以深远影 响。 教学 《 论语> < 选读》 ,笔者发现有不少的 问题 :
俗 的 口语语 体 特点 ,但 是 它和 当前 的生活 毕竟 有 20 5 0多年 的距离 ,学生理解文本本身具有相当 的难
度 ,怎 样 缩 短 与圣 人 的 时 空 差 距 .克 服 学 生 的 心 理 排 斥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进 而 使 学 生 产 生 对 文 本 深 入 探 究 的欲 望 ? 2 《 论 语 > 读 》 的教 学 单 位— — 篇 。虽 经 编 .< 选 者 按 主题 进 行 材 料 重 组 ,但 语 录 体 的 文 体 特 征 使 得 它 依 然 不 如其 他 作 品 那样 具 有 严 密 的 内在 逻 辑 关 系 。 而 更 多 的是 记 录 孔 子 与 弟 子 们 生 活 的侧 面 、思 想 的 断 片 ,材料 零 散 ,学 生 比较 容 易 断章 取 义 。 3 论 语 》 具 有 经 典 性 与 可 读 性 ,历 经 千 年 读 .《

选修教材《〈论语〉选读》的教学方法探讨

选修教材《〈论语〉选读》的教学方法探讨
选修教材 < 论语> 选读 的教学方法探讨
◎马 小风
《 论语 》是 我们 了解儒 家文 化 的窗 口,它重 在记 言 , 是孔 子及 其弟 子 以对 话 的方式 开展 的情境 性极 强 的教 学 。 为提 高 《 ( 论语 )选 读》选 修课 教学 的实 效性 ,笔者 结合 自己的教学实践 ,就教学方法作 了以下一些思考 。
悯 。我 们把 这样 的感悟 方式 呈现给 学生 ,他们 才 能更深刻 身 的生活 实际来注 解孔 子 的语 录 ,学生 的解 读才 会 既个 性
地 了解 孔 子 的 性 格 , 并 进 而 由这 些 细 节 去 探 析 《 论 语 》 的 十足 又精彩 纷呈 。 《 论 语》 教会我们 实现 一种价 值认 同 、 微 言 大义 。

种境 界追 求 ,我 们要 以此 为契机促 进青 少年道 德修养 的
二 、丰 富教材 的解读 角度 《 论 语 》 是 由孔 子 及 其 弟 子 的对 话 连 缀 成 篇 的 ,而
《( 论 语 ) 选读 》进 入 语 文教 材 后 则 是 按照 特 定 的 主题
提高和人格 的健康成长 ,达到继承传统文化价值 的 目的。
2 O1 3 . O 8
垂 螺 曩


合 荔
/ 勺
浅谈如何确 立初中语 文文本 的教学重点
◎李 甫
初 中语 文 文 本 的 教 学 重 点 是 指 初 中 语 文 教 材 内容 中 最 基 础 上 ,重 点 把 握 7 —9 年 级 在 识 字 和 写 字 、 阅 读 、 写 作 等
其 文化 内涵 的基础 上展 开联 想深入 语境 细化对 语 言文字 的 族之 所 以存 在 ,因为 中 国文 化存在 ;而 中国文化 ,离不开

《论语选读》 解题指要

《论语选读》 解题指要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 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 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 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孔子“恶”他人,这与他倡导的“中庸之 道”是否矛盾?请作阐述。 (100字左右)

不矛盾。中庸之道主要指儒家折中、适 当、不走极端的处世原则,它并不是不 讲原则地调和、折中,而是依照礼义寻 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孔子明确表 示所憎恶的人,正是那些不合中庸之道、 行为偏激的人,这正体现了孔子“和而 不同”的处世原则。

3.明晰表达思路 ⑴观点明确 孔子作为大儒,着眼的决不会是自 己的享乐与安逸,他“与点“更可 能是在纷乱现状下对大同社会的美 好憧憬,暮春咏归,国家安定,百 姓安居乐业,这样的社会境界,是 一代儒者们苦苦追求的终极归宿。 建议:以阐说孔子思想为主。




⑵表达有序
不矛盾。 中庸之道主要指儒家折中、适当、不走 极端的处世原则,它并不是不讲原则地 调和、折中,而是依照礼义寻求矛盾各 方的协调与和谐。 孔子明确表示所憎恶的人,正是那些不 合中庸之道、行为偏激的人,这正体现 了孔子“和而不同”的处世原则。


我认为暮春咏归图是儒者大同理想实现后 的写照。儒者想要实现的大同社会,是礼 乐盛行,名分相符,人人各尽本分,和谐 共处的景象,暮春咏归图所展现的即是一 幅老少同乐、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我认为孔子“与点”是因为暮春咏归图是 孔子“乘桴浮于海”心境的反映。孔子一 生奔波六国,积极求仕,却屡屡受挫,时 至此番论谈,已年过花甲,因此心生归隐 之情。曾皙描写的景象与孔子内心的归属 产生强烈共鸣,因此孔子“与点”。
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你如何理 解孔子的“忠恕”观?试作简要评述。 “忠”是自己想要立得住也使别人 立得住,在现代社会交际中可理解为相 互帮助,恳切对人,厚施于人;“恕” 是推己及人,在现代可理解为换位思考, 站在别人的立场替别人考虑,不做伤害 他人的事。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更加 贴近、包容、和谐,少些争执,孔子的 “忠恕观”对人际交往很有帮助。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之答题探讨ppt 人教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之答题探讨ppt 人教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有一句话说:“人的一生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惊艳了时光的那个人,是青春回忆里最绚烂、最耀眼的存在,不后悔跟他经历过的快乐与感动,哪怕后来的大风大浪都是他给的,但还是想对他说,有生之年,欣喜相逢。 你给过我太多的快乐和感动,太多的收获和意外,也有太多的心酸和坎坷。可总归你来过我的生命,也带给我许多的美好和小幸福。我不知道是怎样的缘分让我们相遇,可我都不想去追究了,因为我相信每一种遇见,都有意义,每一个爱过的人,都有记忆。无论怎样,都是幸运的,因为你带给了我一些特殊的感受,以至于每次回味起来,都觉得人生是精彩的。 我始终还记得那年夏天你为了在我路过的城市见我冒着大雨开车几百公里,只为在车站短短的停留……我也记得在街头只因我看了一眼那各式的冰糖葫芦,你穿越熙攘的人群排队为我拿回最后一个糖葫芦欣喜的样子,不是爱吃甜食的我那晚一口气吃掉了那个糖葫芦,而你看着我憋得满嘴和通红的脸只是宠溺的笑笑……我还记得因为我随口一说自己都没在意的东西而你却把它买回来了,就在有次离别的车站,当我不告而别你知道后发疯的电话、视频和在机场着急的身影,手里还提着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说过的东西时我就知道你就是那个惊艳了时光也温柔了我曾经岁月的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的路坎坎坷坷,舍与得在一念之间,我也曾满怀期待所有的相遇与分别是事出有因或者可以久别重逢。可怎奈,当再次面临抉择时才知道有的相遇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劫,一份缘的未尽而已…… 谢谢你来过,谢谢你给过我那么多,也谢谢你给我那些惊艳的时光!很知足过去有你陪伴的时光,很怀念那些和你一起走过的日子。未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取舍,我也不知道以后又会怎样?可无论是什么我都不会后悔认识你了,无论你带给我的是恩赐还是劫难我都不后悔了,至少我感受过你的温柔,拥有过你的怀抱,也和你十指相扣的走过了一段路。所以,以后无论怎样你都是我不经意间想起和思念的人。 谢谢你来过!不管你是否真的快乐?不管岁月是否善待你我,也不管能否一直有你带给我的小确幸,还是谢谢你!谢谢你带给我的幸运,谢谢你曾为了我付出了全部的时间与爱,也谢谢你给我的岁月平淡和温情有于…… 没有太多的修饰,只是很庆幸曾经你也是我的“那个他”。谢谢你来过,谢谢你让我觉得我不会孤单,谢谢你用漫漫柔情,温暖了我的生命。你给的美好,我会悉数珍藏,用力保护的。

2020高考论语选读简述题答题策略学案(学生版)

2020高考论语选读简述题答题策略学案(学生版)

2020高考论语选读简述题答题策略学案(学生版)高考《<论语>选读》简述题答题探讨学案(学生版)设题类型一——基础理解型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8226;述而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8226;泰伯》21.第一则材料中“乐亦在其中”的含义是什么?22. 综合两则材料,简析孔子的义利观。

“基础理解型”解题技巧:①联系课内,理解孔子思想。

②理解文本内容,揣摩出题意图。

③紧扣文本,分条答题。

二.【2017浙江卷P312.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1—22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治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_____,子贡属于_____。

(2分)22.一语“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

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

(4分)三.【2019浙江卷P312.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1-22题。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注】相传尧传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

“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

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___________的说法。

(2分)22.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

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

(4分设题类型二——对比分析型一.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21—22题。

高考语文—《论语》选读类答题策略

高考语文—《论语》选读类答题策略

高考语文—《论语》选读类答题策略类型一:从文本自身命题【题型解说】此类题主要考查文中的重要字词、成语及提炼概括该章句的主旨等。

【答题思路】第一步:读懂语段,准确而全面地理解所给语段的大意。

浙江高考《〈论语〉选读》连续三年都考到了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包括相关词句、教学原则及为政观点等多个层面。

答题时都需要立足对文本的理解。

第二步:联系教材,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

【特别提醒】复习备考时要梳理《〈论语〉选读》中的重要观点,整理、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

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等,尤其要认真解读每课后面【相关链接】中那篇短文,把精要之处加以圈画或摘录,弄通弄懂弄透弄熟。

第三步:充分利用题干中所给信息,准确规范地表述出来。

类型二:对文本知识的迁移运用【题型解说】此类题重在考查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

【答题思路】第一步:找出所提供材料的核心内容,弄清其观点态度。

第二步:分析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弄清题目讨论的共同话题。

第三步:通过对材料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比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态度,如解答【真题感知】第二题时,就应从欧阳修的《朋党论》中提炼观点,明确自己的看法。

第四步:观点的分析和陈述。

【特别提醒】对自己观点或对《〈论语〉选读》中的思想观点的判定和分析,都要态度鲜明,言之成理。

切不可架空议论,拖泥带水,模棱两可。

【拓展延伸】高考中《〈论语〉选读》探究分析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短文评析型,即给出一段《论语》原文,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评价文中的思想。

解答这类题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更不能以翻译代替评析,对文中流露的儒家思想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最好还要指出其意义所在。

2.材料结合型,即把几则材料组合在一起出题。

解题时要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注意题目的要求,不遗漏任何一则材料信息。

3.提炼观点型,即给出一则或几则材料,要求提炼文中的中心意思或内容要点。

4.联系实际简析型。

论语选读教学方法探析

论语选读教学方法探析

《〈论语〉选读》教学方法探析陈欢2009年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终于尘埃落定,长吁一口气之后,开始一一翻检这三年教学的点点滴滴,脑中盘旋的一个问题是:这三年的教学和之前的三年有什么不同?如果撇开教学观念上的变化,仅从内容上思考的话,主要的不同大概体现在《论语》教学上,毕竟原先三年也只不过学习了《论语》中的几则内容,而现在是整整一本书,更何况高考语文试题还专门拿出4分单独应对《〈论语〉选读》。

这样想来,似乎应该结合自己一轮教学积累的得失经验和09年“论语试题”的考试方向及样式,对《〈论语〉选读》的教学认真作一番反思,以期温故而知新,使自己的二轮教学更趋圆满;倘能于此之外,对广大同仁亦能有所启发借鉴,则足可安慰,幸甚至哉。

毫无疑问,在当前国学热的大背景下,在儒家思想被视为国家“软实力”的国情下,中学生学一点《论语》是好的,这并不是为了功利地应景,而是因为儒学确实能从根底上滋养一个人的心灵,尤其是对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中学生而言,这样的文化浸润就尤为重要。

在新课改的春风中,《论语》已经以强势姿态进入了我们的视野,那么接下去的问题是——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妥善面对这样一部博大深邃的传统文化典籍。

也许,《〈论语〉选读》的“前言”便是一盏明亮的指路灯。

在“前言”中,编者明确规定了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并将具体学习要求定为五点:第一,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第二,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第三,提高个人精神品格;第四,体会并把握阅读文化论著的基本方法;第五,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从这五点学习要求出发,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经验以及09、10年参考卷、09年高考语文试题中《论语》题的考查内容和样式,我以为可以将《〈论语〉选读》的一般教学过程定为五个步骤:疏通词句,解读内容,探究疑难,连前牵后,背诵深化,下面就以《仁者爱人》一课为例具体说明。

(一)疏通词句《论语》为口语记录,文字浅易,阅读时语言障碍相对较少,加之教材每则语录之后都附有“参考译文”,所以教师大可以让学生先自行梳理,然后抓住典型的实词、虚词、固定结构、句式等进行讲解以强化印象。

《论语选读》答题指导

《论语选读》答题指导

《论语选读》答题指导《论语选读》答题指导范维胜【按语】这是我市高考复习研讨会的交流资料,引到工作室,供学习参考。

《论语选读》答题指导一、导入:对于于丹的《论语心得》支持者说她功德无量,反对者骂她无知,学术超女于丹遭遇冰火两重天。

究其原因是因为她对《论语》的解读有人认可有人不认可。

所以学习《论语》重在正确解读。

那《论语选读》考什么?仍然是重在解读。

二、考点剖析: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针对《论语选读》专门列出的一个考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考点的新增,暗示着高考命题新思路的某些迹象,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揣摹。

我们关注下这个考点的关键词:正确解读、批判继承。

正确解读是前提,批判继承是建立在正确解读的基础上的更高的要求。

解读错了,一切都是空话。

三、题型展示与考点相对应,今年样卷的题型是这样的:2011高考参考卷论语题:针对考点,样卷设置了新题型,值得我们关注。

乙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能代表儒家思想,《论语》是他思想的精华,自然也就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

不管他要说什么,其最终目的就是教人们一定要仁慈,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一定要把自己的右脸伸过去,只有这样才显得仁慈。

24.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否正确。

请简要说明。

分析:出示一则材料,这则材料是别人对《论语》的一种解读,就像于丹的《论语心得》一样,让我们再对它的正误做个判断。

归根到底仍然是考察你对孔子思想的一个解读。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就放在乙类题型的答题训练上。

我们试着找找这类题目的做题规律,使我们的答题更加完善。

四、学生做题,分析解题思路,寻找规律(一)以样卷为例、学生做题,呈现答案、梳理解题思路呈现三个学生的答案,对照样卷参考答案总结答题要点和梳理解题思路。

答题要点:先判断立观点述理由由答题要点反观、总结解题思路。

明确考察的点:对“仁”的理解第一步:分析材料。

判断建立在你对材料的梳理上。

明确考察那个点,哪种思想。

《〈论语〉选读》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论语〉选读》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而设计 。 1语 言 文 字 方 面 的 教 学 .
浙 江 省 选 用 的 教 材 是 语 文 出 版 社 的 .全 书 共 选 编 了 十 五 课 , 课 选 入 若 干 章 , 文 的注 释 比较 详 细 并 且 语 句 都 有 参 考 每 课
译 文 , 生 通 过 阅读 原 文 和译 文 基 本 上 能 够 渎 出 《 语 》 字 学 论 的 面 意 思 。但 是 ,学 生 仅 仅 是 根 据 参 考 译 文读 懂 所 选 章 节 的 大 意 , 对 于 进 一 步 培 养 文 言 语 感 . 高 文 言 阅读 能 力 的教 学 目 而 提 标来说 , 是远远不够的。 这 比 如 :士 志 于 道 , “ 而耻 恶 衣 恶 食 者 . 足 与 议 也 。 教材 中 未 ” 的 参 考译 文 是 这 样 的 : 士 人 追 求 正 道 。 以 吃 穿 不 好 为 耻 辱 , “ 却 这 样 的人 不 值 得 跟 他 讨 论 。 ” 于 这 个 句 子 , 果 单 看 译 文 学 对 如 5 听音 乐 , 乐 器 猜 曲 目 , 典 故 叙 来 历 , . 猜 讲 我们 一 起 欣 赏 。 《 泉映月》 二 《 山流 水 》 高 《 祝》小提琴协奏曲) 梁 ( ( ) 进 外 国音 乐 二 走 《 运》 命 ( ) j 自选 曲 目推 介 三 、 流 各 自感 悟 , 受音 乐魅 力 交 感 纵 观这 节课 , 实 不 像 是 语 文 综 合 性 学 习 , 像 是 音 乐欣 确 很 赏 课 。 活动 的主 要 内容 集 中在 欣 赏 音 乐 、 目介 绍 上 , 曲 而语 文 学 习被 削弱 了 , 几乎 品不 到语 文 味 了 。 因此 语 文 综 合 性 学 习 一 定 要 抓 “ ” “ ” 体 现 为语 文知 识 的 综 合 运 用 、 本 ,本 就 听说 读 写 能 力 的整 体 发 展 。 本 课 中如 果 找 到音 乐 与语 文 的切 入 点 , 音 在 将 乐 语 言 与语 文 语 言 结 合 起 来 , 比如 《 泉 映 月 》 《 运 》 为 对 二 、命 同 命 运 的不 屈 和 抗 争 .但 因 其 艺 术 表 现 手 法 和 手 段 的不 同 而 给 人 以不 同 的情 感 体 验 和 审 美 感 受 .联 系 乐 曲 的作 者 和创 造 背 景, 以及 使 用 的乐 器 来 进 行 探 讨 . 生 的 音 乐 感 悟 力 、 言 表 学 语 达 能 力 等 就 都 会 得 到 提高 。 学 过程 要 “ 教 固本 扶 正 ”让 综合 性 , 学 习真 正 成 为 学 生语 文 综 合 能 力 全 面 发 展 的 途 径 。 3狭 隘的 语 文 教 学 观 。 致 “ . 导 唯语 文” 向 产 生 倾 与 上 面 提 到 的 “ 去 语 文 味 ” 比 . 综 合 性 学 习 过 程 中 失 相 在

《〈论语〉选读》之答题探讨

《〈论语〉选读》之答题探讨

• 2009年高考《论语》阅读题考生答题情况追踪: 年高考《 年高考 论语》阅读题考生答题情况追踪: • 第二小题: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一条教 第二小题: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 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 答案 答案是:“自主学习的原则”(或“身教的原 “自主学习的原则” 。)考生误答题情况大体有 考生误答题情况大体有: 则”。)考生误答题情况大体有: (1)“有教无类”、“教学相长”、“举一反 三”、“师生平等”。 (2)评析更是五花八门。 反映出来的问题是: 反映出来的问题是: (1)很多同学不看题目要求,自己乱写。 (2)评析时不会说理。
基础理解型解题思路
明确文本出处 理解孔子思想 揣摩出题意图 规范答题:紧扣文本、 规范答题:紧扣文本、理解内涵
评价分析型
请看下面的几道题目: 请看下面的几道题目
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 1 、 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 并加以评析。 则,并加以评析。 桀溺和孔子)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 2、(桀溺和孔子)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 结合上述话语,对孔子的“交往观” 3 、 结合上述话语 ,对孔子的“ 交往观 ”作简要 评析。 评析。 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 4 、 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 你如何理解孔子 忠恕观” 试作简要评述。 的“忠恕观”?试作简要评述。 考查的是对孔子(儒家)思想的评析。 考查的是对孔子(儒家)思想的评析。
你比较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4分 你比较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 分) ?(
参考答案分析
观点:赞同孔子的做法。 观点:赞同孔子的做法。 理由: 孔子的做法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精 理由:①孔子的做法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精 神。 (揭示精神) 陈成子弑简公,违背了君臣之道, ②陈成子弑简公,违背了君臣之道,造 成天下的“无道” 孔子虽告老还乡, 成天下的“无道”,孔子虽告老还乡,仍以大 夫职责报告哀公,这是一种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的担当情 夫职责报告哀公,这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情 怀和维护道义的坚定信念。 联系材料) 维护道义的坚定信念 怀和维护道义的坚定信念。(联系材料) 假如在无道的社会中 人人像宁武子 在无道的社会中, ③假如在无道的社会中,人人像宁武子 一样明哲保身 明哲保身, 那又有谁会出来维护正义? 一样 明哲保身 , 那又有谁会出来维护正义 ? 改变社会的混乱局面? 改变社会的混乱局面?

《论语》的研读、施教与备考策略探析

《论语》的研读、施教与备考策略探析

今天, 我们 应该 用实事 求是 的精 神 , 学地 审 其人 。 孔子不是简单的历史人物 , 科 “ 他是 中华 民族道 视儒家文化 , 对它进行 生态“ 还原 ” 。我们不能 把儒 德 信仰的文化核心 , 是全 民族文化精神 的象征 。” 圜 家思想 和其他思 想割 裂开来 , 对立起 来 , 而应把 它 历 代后儒 , 虽都尊 孔子 为圣 , 实际 上各有各 的主 但

或无意曲解 的“ 经义 ” 反正 。 以台湾 2 0 年高考题 的第 1 题 为例 : 08 3
悟 ”就是在读 书时总是将 自己作为文 中人 的参照 , 身 临其境 , 完成体 验和评 判 。“ 己体 悟 ” 旨在把 切 ,
论语 》 经义” “ 与学生 自己的生活实践结 合起来 , 并 《 语・ 论 学而》 中“ 篇 贤贤易 色” 一语 , 历来 注解 《 更 各有 不 同, 清代学者 陈澧《 塾读 书记》 东 提及 :为人 进 行 比较与思考 。这就不仅仅是 引导 学生读书 , “ 读生活 。2 0 年 的台湾高考 02 孝弟、 贤贤易色 、 事君致 身 、 友有信 , 朋 五伦 之事备 是引导他 们在读 自己 ,
— —
= ∞ :

==

口 汪 啸波
( 江 省 衢 州 第 二 中学 , 江 衢 州 3 4 0 ) 浙 浙 2 00
20 0 9年 , 江省 教育厅 首次 把《 论语>选读 》 卷” 浙 < 中设 置了相应的考查题 。 显然 ,论 语》 《 的教学是 列入高考 , 引起了一线教师的极大关注 。 2 1 年 备考 复习需要 定向突破的一个 内容 。 者根据 自己 而 ̄ 0 1 笔
意添 加 、 不过度发挥 。 如此操练 , 定能“ 高效” “ 。 参考 直 , 明确 中心 、 出主 旨应 当强 化 什么 , 尾 做到 突 结

《〈论语〉选读》探究题之答题探讨

《〈论语〉选读》探究题之答题探讨

注意答题的准确性
准确理解概念
对于题目中涉及的概念, 要准确理解其含义,避免 出现理解偏差。
准确引用资料
在答题时需要引用相关资 料,要确保引用的资料准 确无误,避免出现误差。
准确表达观点
在表达观点时,要准确、 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想法, 避免出现歧义或模糊不清 的情况。
注意答题的创新性
创新思考问题
在答题时,要敢于挑战传统观念,从 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
பைடு நூலகம் 04
答题注意事项
注意答题的全面性
全面理解题目要求
在答题前要仔细阅读题目,确保 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意图,不遗漏
任何关键信息。
全面思考问题
对于探究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多 个层面进行思考,尽可能全面地回 答问题,避免片面性。
全面组织答案
在组织答案时,要全面考虑问题的 各个方面,将答案整理得有条理、 有逻辑,使答案更加完整、连贯。
实例一:对《论语》中某句话的理解
题目
请谈谈你对《论语·卫灵公》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这句话是孔子提倡的一种人际关系准则,即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它强调了尊 重他人、换位思考和避免伤害他人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秉持这一原则,学会站在别 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创新组织答案
创新使用语言
在表达观点时,可以尝试使用生动、 形象的语言,使答案更加具有表现力 和感染力。
在组织答案时,要尝试采用新的方式 方法,使答案更加新颖、有创意。
05
总结与建议
总结答题经验与教训
审题不仔细
部分学生在答题时未能仔细阅读 题目要求,导致答案偏离主题。

〈论语〉选读之答题探讨ppt 人教版

〈论语〉选读之答题探讨ppt 人教版

2、理由要充分。
①结合材料分析。 ②分点进行表述。 第一点,揭示孔子(宁武子)的做法所体现的 某种精神。 第二点,结合材料分析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 影响。 第三点,结合对立面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 (三)规范答题 • 1、构思路线图: • 此语录出自哪一课——这一课的人物 形象特色——此语录论述的内容及理念— —最后整合答题关键词(有了关键词就有 了答题语言) • 2、成文
《〈论语〉选读》之答题探讨
汤敏英

教学目的:
• •

1、归纳相关的解题思路。 2、通过强化练习与课堂点评,熟悉相 关的各种题型,以求规范答题。 3、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复 习效率。
一、考什么 请看下面的几道题目:
1 、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 则,并加以评析。 2、(桀溺和孔子)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 3 、结合上述话语,对孔子的“交往观”作简要 评析。 4 、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你如何理解孔子 的“忠恕观”?试作简要评述。 考查的是对孔子(儒家)思想的评析。
• 《论语》复习建议 1、熟读《论语》篇目,明确高考出 题点。 2、加强审题意识,严格照题作回答。 3、加强语言基础,尽量避免错别字。 4、学会说理分析,力求把理说深透。

总之,《论语》高考题, 考的是一门理论,一种文化, 一个体系,我们应该进行形象 的、系统的复习。让我们:目 中有人,口中有词,心中有脉, 手中有题——心里有底!
祝大家高考成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之答题探讨ppt 人教版最新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之答题探讨ppt 人教版最新精品课件
③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 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
1、观点要明确。
2、理由要充分。
①结合材料分析。
②分点进行表述。 第一点,揭示孔子(宁武子)的做法所体现的 某种精神。 第二点,结合材料分析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 影响。 第三点,结合对立面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 (三)规范答题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跟随自己,为自己奔跑,抵制物欲的袭击,使心不为形役。即使自己不能成为圣人,只要心中有了圣人的目标,在别人眼里,你也将成为一位圣者。 1.花开时节,有赏花的心情。
2.瓜果应季,喜欢瓜果的人牙好、胃口好。 3.感受春天的微风轻抚最初萌芽的青草和树叶,把稚嫩的清香散播到四面八方。
4.酷热的夏天,享受一场豪雨和随之而来的凉爽、清新、草木苍翠。 5.在秋天火一样的红叶面前停下脚步,体味凋谢前最盛大的灿烂。 6.站在温暖的窗户后面欣赏大雪最初的样子:轻盈、迷蒙、笼罩大地,洁白还无人践踏。 7.喝酒的时候,是心在应对,而不是肠胃在应对。如同焚香,要的只是一种香的氛围,而不是把香氛当氧气,这也是酒逢知己饮的本意。 8.有很够分量的情敌,你却不战而胜,似乎比用大笔钱买到极昂贵的东西还快乐。这是棋逢对手或物有所值的含义之一。 9.生命中永存一个可以单相思的人,又不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那种情怀,美中不足的生活就有了完美的寄托,如同诚信基督的教徒有一个上帝。 10.在花季结束的时候,采摘到最后一朵玫瑰。多情的人,最后一次恋情以最美的方式成为标本。 11.说话投机:有些迷乱豁然开朗,如同苗圃除尽了杂草;有些感觉处处共鸣,如同鲜花映照在清潭。 12.没有预谋的闲聊空谈,却生出实际漂亮的事情来。如同野游采摘到美味的山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解题方法探讨
《〈论语〉选读》解题方法探讨
【教学目标】1、明确考纲,熟悉相关题型。

2、结合考题,掌握解题方法。

【重点难点】结合考题,掌握解题方法
正确解读并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经典。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情,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学情
提问:高考论语题的题型有几种?你觉得最难把握的是哪种题型?为什么?(默写、选择题、探究题)
2、学习目标
见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

首先是读懂,读懂基础上加以评价。

近3年的考题与考试大纲的要求是一致的,而且发现这3题探究题有一个共同点:均以基础理解题结合分析评价题形式考查
二、初试高考:我们来看2011的高考题。

(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为吾善;自我完善。

用:使。

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1分)
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4分)
想得清楚未必说得清楚、写得清楚。

动笔练练。

(请两生到黑板上展示答案。


主要问题是审题不清对文本不理解。

评析请同学打分,老师打分。

主要问题是评析不到位。

(展示参考答案)
3、体悟方法:
1、观点要明确。

2、评析要到位。

第一点,具体分析孔子的思想。

第二点,结合材料评析这种思想。

第三点,谈一谈自己对这种思想的看法,增强说服力。

三、小露身手。

(限时训练)
1、(2012浙江瑞安中学高三月考)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子贡的话反映了一些学习者的通病,请作简要说明。

(2分)
2.孔子自谓“述而不作”,可见他并不忽视“述”,但这里却说“欲无言”,你怎么理解?请作简要分析。

(3分)
答:1.学习者以老师马首是瞻,老师如不指导,就会无所适从,缺少独立判辨和思考的能力。

2.参考答案一:“述”是孔子教育手段,但他同时意识到言教作用有限,有时甚至无效,所以他“欲无言”,身教重于言教。

在孔子看来,世间道理,客观存在,关键要靠自己去感悟。

(参考答案二:“述”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孔子并不注重创新,“欲无言”传达的是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他认为大道就蕴藏在古代文化中,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时是传述不尽的,自己去感悟更能领会其精髓。


评分标准一:答出“言教作用有限”或“身教重于言教”意思,得2分;答出“靠自己感悟”或相近意思,得1分。

(评分标准二:答出“对传统文化的崇尚”或“大道蕴藏在古代文化”的意思,得2分;答出“自己感悟更得精髓”的意思,得1分。

)请两学生展示答案,同桌点评、打分。

老师展示参考答案,同桌互评、打分。

四、换题型,灵活应对:
1、题型变一变,怎么答
1、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1、“无适”、“无莫”是一种怎样的处世态度?(1分)-恪守“中庸之道”
2、从回答子贡的问题和否定“乡愿”等来看,孔子的这一思想有什么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3分)
孔子的中庸思想具有灵活的变通性,不是通常的“折中主义”。

(具体分析)在孔子看来,真正的中庸并不是拘泥居中,放弃原则的老好人,因而坚决反对和批判“伪中庸”——乡愿。

同时,他还认为不能以众人(乡人)的“好”“恶”来判断“善”与“不善”(结合材料)这些均表明孔子的“中庸”思想的特点是在坚持原则下的
“中行”而不“狂狷”,是一种“外柔内刚”式的处世哲学和生活姿态。

(自我看法)教师提示:按照提供的方法能用吗,如果能用,大概的答案组织一下。

把自己的想法、组织好的答案告诉同桌,讨论方法能用吗。

——万变不离其宗
2、从论语题提供的材料看,有单纯对课内知识的考查,也有课外知识的延伸,还有课内外知识的结合。

1、(2011温州八校高三期末联考)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4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对待利欲的主张是怎样的?你怎样评价孔子对于利欲的主张?
参考答案:
(具体分析)追求利欲无可厚非,但必须坚守“仁”,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

(2分)
(结合材料)人总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生活,追求利欲是人的本能,但为了得到利欲而不顾廉耻,就会酿成大错。

(2分)
(自我看法)孔子的这一主张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1分)
黑板上展示答案,分析点评。

五、课堂总结、复习建议
今天我们学的是一种探究论语题的方法,要答好论语题,权且引用安高的名师叶伟强老师09年谈《论语》的教学建议,我们需要:
1.回归文本(读懂意思、理解思想—结合课后“相关链接”)。

2.识记、理解孔子思想(可联系实际—现实意义)。

3.适量训练(了解题型、命题特点、答题思路等)。

六、训练检测题:
2、(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2届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完成24题。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3. 请用一句话简述“礼”与“仁”的关系。

(2分)

《论语》中“礼”字共出现七十四次,但不见孔子对礼下过任何较有概括性的定义,那是因为孔子知道时代不同了,礼也是要有“损益”的,而不是僵硬不变的。

我们今天学习《论语》,同样需要具备“损益”观。

比如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现在已经基本摒弃了,这就是“损”。

但他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仍然适用于当今社会,而且值得大力倡导。

24. 上面这段文字的说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
参考答案:23、(共2分)“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内核;依礼而行是实现“仁”的前提条件。

(意思正确即可)
24、正确(1分)。

因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反映的是封建社会无原则的等级名分观念,已经不适合我们今天的“礼”的标准,当然应该摒弃(1分),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礼”在当今社会指的是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行为规范等,是一种社会公德,即“时代”已经赋予了“礼”新的内涵,当然必须大力倡导(1分)。

2、(浙江省温州市2012届高三八校联考试题语文试卷)阅读文字,完成23题。

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5.10)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6.26)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7.21)
23.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孔子评价宰我的言论?(4分)
23.可针对孔子认为对宰我要听其言观其行的言论、孔子批判宰我“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孔子“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孔子认为宰我不仁的言论等关键点来分析,要点有两点以上,自圆其说就给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