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测量(三)》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比赛获奖教案优
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认识每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会画各种基本图形,提高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认识事物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有识别、确定物体位置的认识基础,但由于各知识点在安排上比较独立,各个教学段的要求也不一样,学生的学习呈现一种断续独立的的状态。

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将图形与位置放在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在现实情境中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

3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根据平面的基本特征,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之间的联系。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活动】图形和测量---面的归类
一、谈话交流,导入复习
1.谈话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2.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可是大家想不想更系统地了解一下这一部分知识呢?
生:想!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系统地复习一下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

二、自主整理,建构知识网络
1.复习三角形的概念。

(1)提问:什么叫做三角形?你能够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包括点、线、面、体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测量工具,如直尺、圆规、量角器等,进行准确的测量。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图形与测量问题。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基本概念:介绍点、线、面、体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2. 测量工具的使用:教授如何正确使用直尺、圆规、量角器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角度、面积、体积的测量。

3. 实际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图形与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体积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测量工具的使用,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 教学难点:图形的转换关系,以及如何准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模型、测量工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圆规、量角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物,引起学生对图形与测量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例演示: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图形与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测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图形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体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2. 测量工具的使用:直尺、圆规、量角器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际应用:如何运用图形与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实践作业: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其面积或体积。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图形与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引起兴趣: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和测量问题,例如“你们在操场上跑步时,是如何知道跑了几圈的?”或者“如果我们要装修房间,如何计算需要多少地板?”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与测量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公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等平面图形及其性质。

2. 测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

3. 图形与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性质、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与测量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讲解图形的性质、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通过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图形与测量- 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等- 测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2. 重点与难点- 重点:图形的性质、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 难点: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推荐一些趣味性、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图形与测量》复习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图形与测量》复习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图形与测量》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与测量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2. 测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的测量方法及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性质、计算方法及测量单位的换算。

2. 教学难点:空间观念的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模型、测量工具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图形与测量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 新课:讲解图形与测量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测量方法。

3.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图形与测量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

2. 测量方法及单位换算。

3. 课堂练习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图形与测量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

2. 提高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在本教案中,可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图形与测量实例,如建筑设计、地图绘制、家居布置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能正确计算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会正确计算立体图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学习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能力。

学习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自主尝试:
立体图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很广泛,那么我们怎么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呢?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合作探究:
1、在实际生活中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应如何计算?
2、立体图形的容积和体积计算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学生讨论。

教师查看并做出一些指导。

汇报点评:
表面积:一个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体积: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

应用中:
计算表面积要注意一共要算哪几个面的面积。

计算体积要弄清实际情况,计算容积要从容器里面量。

巩固练习:
60cm
(1)如图做两个无盖鱼缸,至少各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玻璃?
(2)哪个鱼缸盛水多,先猜一猜,再计算多多少升?
2.要包装100个圆柱形易拉罐的侧面,至少共需要多少平方分
米的广告纸?
拓展延伸:
1. 把一个圆柱体沿底面半径切开,等分后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18.84厘米,高10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表面积是多少?
2.把一个长方体的长缩短3厘米正好变成了一个正方体,这时它的表面积就减少
48平方厘米,求原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设计:
图形与测量
表面积 体积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圆锥体 50c m
50c m 40cm 50cm
50cm。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三)》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三)》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三)》这一节,是对整个小学阶段图形与测量知识的总结和复习。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回顾和巩固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之间的联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以及图形的对称和旋转。

这些内容不仅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初中数学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这一节的复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以及图形的对称和旋转。

他们对于这些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但程度不一。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练习题目,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以及图形的对称和旋转。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己积极探索、勇于挑战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以及图形的对称和旋转。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目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以及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教材内容,整理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

北师大版六下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下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二、复习立体图形。
1、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1)思考:什么是表面积?我们学过哪些图形
的表面积。
(2)教师总结:立体图形的所有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S=2(ab+ah+bh)
正方体:S=6a²
圆柱S=2πr²+2πrh
2、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
(1)思考:什么是体积?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体积。
让学生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引起回忆,共同总结,共同提高。
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加以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这节课结束了,请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平面图形—周长、面积
图形的测量
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
板书
图形与测量
平面图形—周长、面积
图形的测量
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
(2)教师总结:体积是指物质或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长方体:V=abh
正方体:V=a³
圆柱体:V=πr²h
圆锥:V= Sh
典例训练
求出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展示。
学生讨论,展示汇报。
小组讨论填表,并展示汇报。
小组合作完成,并展示汇报。
小组合作完成,并展示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课题
图形与测量
单元
总复习
学科
数学
年级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使用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并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复习巩固平面图形面积、周长的计算方法及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并能熟练御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三)》教材包括平面图形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计算以及测量单位的学习。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五年数学的基础上,对图形与测量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拓展。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以及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的换算,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对单位换算、复杂图形的计算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以及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的换算。

2.教学难点:复杂图形的计算,单位换算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练习题、实物模型等。

2.安排教室内的座位,以便于学生合作交流。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房间的面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与测量。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以及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的换算。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2.6图形与测量(3)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2.6图形与测量(3)教学课件
= 2950 ×20
= 30000 (立方厘米) = 59000 (平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
30000立方厘米。
答:制作10个这样的纸箱至少需要
59000平方厘米板纸。
第十七页,共十八页。
用下面的五块玻璃做一个鱼缸,这个鱼缸的底面积是多少?
它能装多少升水?(玻璃的厚度不计)
底面
4.5×2 = 9(平方分米)
V = ɑbh
3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
V = Sh
第十一页,共十八页。
5厘米
正方体体积的推导: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
棱长
正方体的体积 = 棱长×棱长×棱长
棱长
V = ɑ3
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
V = Sh
第十二页,共十八页。
棱长
圆柱体积的推导:
把圆柱转化成近似长方体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积 =底面积×高
V = S h
第十三页,共十八页。
圆锥体积的推导:
经过实验探究,发现等底等
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刚好倒
三次正好倒满。
V = S h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体积=底面积×高×
第十四页,共十八页。
这些体积计算公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ah
(4÷2)2×2
不用计算,你能很快比较出谁的体积最大吗?
高相等,只要看这三个图形的底面就行。
第十六页,共十八页。
一个长方体苹果箱的规格是40×30×25(单位:cm),
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制作10个这样的纸箱至少需
要多少板纸?
40 × 30 ×25

最新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之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之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六下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使用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并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复习巩固平面图形面积、周长的计算方法及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并能熟练御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环节:一.导入出示公园绿化图。

教师谈话:园丁叔叔们正在给公园进行绿化装修。

他们想给亭子刷漆,想给草坪浇水,想给喷泉清淤。

工人需要知道哪些有关图形测量的数据?长度、面积、体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内容。

二.梳理复习长度、面积、体积的概念及它们的单位。

(一)复习概念及单位。

1、说一说:什么是长度?测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教师小结:长度是两点间的距离。

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

2、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测量面积的单位有哪些?教师小结:物体的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面积单位有: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说一说:什么是体积?测量体积的单位有哪些?教师小结: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

体积单位有:立方毫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二)复习单位间的进率。

学生填表。

展示、汇报、交流。

(三)练一练1、填一填。

0.03米=()厘米 9平方米=()平方分米0.5公顷=()平方米 5升=()毫升500米=()千米 9平方分米=()平方米5000平方米=()公顷 600毫升=()升2、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怎样进行单位换算?教师小结:大化小,乘进率;小聚大,除以进率。

三.复习周长和面积。

1.出示图片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教师小结:围成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图形的周长。

2、出示图片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教师小结:物体的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复习学过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及它们的关系。

(1)说一说: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学期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图形测量》第1-3课时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学期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图形测量》第1-3课时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学期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图形测量》教学设计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图形测量》导学案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自主整理(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1、测量角的大小,我的方法是(),2、在估计角的大小时,我的方法是()。

教师活动11、课前发放整理表让学生自主整理。

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自主整理,培养学生独立整理的能力,为有效的合作打下铺垫。

环节二:交流汇报(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2我会测量:测量上面图形的周长,我的方法是()。

结合上面的例子,我知道周长就是()。

教师活动21、引导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方法3、全班交流,总结方法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总结测量的方法。

环节三:合作交流(指向目标3)学生活动31、分别说出已学过的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说说公式之间的联系2、分组说一说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教师活动31、要求学生想一想,利用自己的网络图进行系统整理,再说一说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学期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图形测量》教学设计课时主题图形与测量(平面图形的测量)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测量角的大小,复习测量角的方法以及估算角的大小的方法;(2)通过测量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复习周长的意义以及图形周长的计算等;(3)经历画网络图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说出已学过的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公式之间的联系;(4)通过实物操作等数学活动,体会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复习圆的面积探索过程。

2.课时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自主整理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同桌合作、集体交流,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3)学生通过操作、同桌合作、集体交流,检验目标3的达成情况。

(4)学生通过同桌合作、集体交流,检验学习目标4的达成情况。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整理交流,帮助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推导其他图形面积公式的基础,在其他图形面积公式推到过程中,都用到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即“把未知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再计算面积”,感受推导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一般策略,加深对平面图形面积公式内在联系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3)-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3)-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3)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与测量的相关概念、性质和公式,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图形的识别与分类:识别和分类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理解图形的对称性。

2. 图形的测量:认识和运用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掌握相关计算公式。

3. 图形的运动: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等运动方式,掌握其性质和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识别与分类,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

2. 教学难点:图形的对称性,图形的测量方法,图形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测量工具,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绘图工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图形与测量的相关知识。

2. 探索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图形的识别、测量和运动的特点。

3.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图形的对称性、测量方法和运动性质,并通过示例进行示范。

4. 练习与巩固: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进行指导和答疑。

板书设计1. 图形的识别与分类: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对称性。

2. 图形的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3. 图形的运动:平移、旋转的性质和特点。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图形的识别、测量和运动的计算题。

2. 提高题:结合实际情境,设计图形测量和运动的实际问题。

3. 拓展题:探索图形的对称性和运动的其他性质。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图形与测量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美版)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2 图形与测量3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美版)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2 图形与测量3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材第94页第9、10题及第96页第7~11题)1.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巩固。

2.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分析、归纳各种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500克大米。

师:将一块石头放入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里,会发现什么现象?请解释这一现象。

学生观察、讨论后汇报。

生:水面升高了,因为石头占据了圆柱形容器的空间。

师:这个有趣的现象曾启发了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发现了一个物理定律,从而给人类打开了征服海洋的大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查询一下。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1.复习表面积。

(1)复习表面积的含义。

师: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师:长方形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哪些面的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哪些面的面积?(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

师: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什么形状?生:长方形。

师:侧面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联系?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生1:展开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或高),宽相当于圆柱的高(或底面周长)。

生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师:什么样的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是正方形?生: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沿高展开的侧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相当于底面周长或高。

(3)归纳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①请学生根据“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围成立体图形的所有面的面积和”的含义,在教材上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图形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②指名口答出各图形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S长方体=(ab+ah+bh)×2S正方体=6a2S圆柱=2πrh+2πr22.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

(1)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测量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测量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图形与测量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74页—7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3.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有时我们要计算它们的面积,体积等,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些数据,运用到关于测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测量”。

(板书课题)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1)我们学校的综合楼准备粉刷和装修,工人叔叔正准备做一些数据的测量,我们也参与到他们中间去,好吗?(2)大家先想一想,测量哪些地方,会用到什么单位?问: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2.测量单位及进率(1)我们知道测量除了数据之外还需要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长度、面积和体积各自的单位,并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2)说一说请大家说一说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有多长,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立方米、1升、1毫升分别有多大?3.前面我们已经分类复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把它整理出来。

4.汇报交流。

交流时要说出每类知识点要注意的问题。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你认为最容易出错的是哪部分内容?有什么好办法避免出错?课前收集,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一、填空题。

1.有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大小相同的4个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厘米,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2.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分形的长是6.28厘米,宽是3.14厘米,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厘米。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三)》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三)》教学设计
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
二巩固练习
三小结:
通过观察物体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
学生从图形的面、棱、顶点等方面来描述其特点
与同学交流。
组内整理
说一说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和上面看到的形状。
完成课文练习十九的第11、12题
意图
一、回顾与交流
立体图形的特点。
过程要求:
(1)我们已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2)回顾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3)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并引导。
观察物体。
出示立体图形。
问: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出示立体图形。
过程要求: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独立画图。
与同学交流。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案
检印:月日
课题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三)
课时
安排
1
第1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
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重点
立体图形的特点
难点
关键
精讲精练
教具
小黑板
时间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
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分层
作业
A B
板书
设计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圆锥
教学
后记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面积的概念、面积的计算、周长的概念、周长的计算以及平面图形的分类。

这些内容是对之前学习的图形的进一步拓展,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对一些基本的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面积和周长的概念,理解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平面图形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物模型等。

2.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计算教室地面的面积,引入面积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种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否相同?如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从而引入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如何计算给定图形的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周长是什么?如何计算一个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

《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学科与学段数学,六年级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并使用相关的图形术语,如点、线、线段、射线、平行线、垂直线等。

2.能够正确地绘制和标明各种图形。

3.能够计算各种形状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4.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合理选择各种工具和方法,进行长度、角度和图形的度量和绘制。

5.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物品的认知。

教学重点1.图形的术语和表示方法。

2.图形的长度、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3.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物品。

教学难点1.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

通过图形的展示和绘制,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关术语并加深对形状的认知。

2.演示教学法。

通过老师的示范和演示,让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3.体验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物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直观教学:“图形的基本术语”•引导学生认识点、线、线段、射线、平行线、垂直线等图形术语。

•通过画图来加深学生对各术语的理解。

2.直观教学:“图形的绘制和标注”•引导学生掌握如何正确地绘制各种图形,并标明相关的术语。

•讲解判断图形相等的方法。

第二课时1.演示教学:“图形的周长计算”•讲解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演示教学:“图形的面积计算”•讲解如何计算图形的面积(长方形、正方形)。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

第三课时1.体验教学:“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物品”•引导学生了解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物品的相关概念。

•让学生自行选取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物品进行度量和绘制。

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学生的作业。

通过布置合理的作业任务来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3.教学反馈。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反馈,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六下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下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检测评价
总结提升
1.说说你本课的收获
1.畅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
后记
1.学生理解分析得出
学生甲:它们也都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学生乙:先计算它们的容积,再比较就可以啦。 学生丙:因为他们的高相同,所以,只比较它们的底面积就可以了,哪个的底面积大,哪个盛的椰汁就多。
2.学生探究理解。学生甲:可以把米堆成圆锥形,量出底面半径和高再求体积。 学生乙:还可以把米放在长方体的容器里(如文具盒等),量出长、宽、高再求出它的体积。 学生丙:把一张长方形纸围成圆柱,把米倒进去,亮出它的底面周长和高,再求体积。
精讲多练
强化能力
【课堂作业】 1.练一练。 把一个底面直径是2m,高是3m的圆柱沿底面直径切成两半,表面积增加了( )m2;沿横截面切成两半,表面积增加了 ( )m2。 2.判断。 (1)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能形成一个圆锥。( ) 2
(2)把一段圆柱形木材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的部分是原来的。( ) 3 (3)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为原来的两倍,高不变,它的体积也扩大为原来的两倍。( ) 1(4)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 3 答案:1.2×3×2=12 3.14×(2÷2)2×2=6.28 2.(1)√(2)√(3)×(4)×
3.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重点讲清r ²的意义
1.自主探索、同伴互助
2.利用手中的工具画一画剪一剪,学生到前面演示,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平行四边形底、高与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3.先独立研究再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
(归纳拓展)
反馈校正
多元提升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 图形与测量(三)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   图形与测量(三)教案与反思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学校陈道元第9课时图形与测量(三)教学内容: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及相关运算教学目标:1、体会周长、面积的意义,能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体会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2.各个公式中每一部分的反推,强化思维能力。

教法:精讲学法:独立思考并完成相关练习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通过教材展示的图形让学生体会并说出周长意义和面积的意义,结合实物说出。

一、想办法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并说说什么是周长。

教材呈现了一个三角形、一个多边形和一片树叶,鼓励学生想办法得到这些图形的周长,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得到这些图形的周长,再组织学生交流对周长的理解及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师还可以结合练习,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从各个周长公式中加入反推,如长方形周长除以2是长和宽的和,圆的周长是半径的2π倍等逆运算,最后由学生总结出表格知识。

二、分别说出已学过的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说说公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说说已学的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再引导学生自己用网络图的形式进行系统整理、然后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组织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这些公式之间的联系,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推导其他图形面积公式的基础。

三、想一想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并说一说圆的面积公式。

可以借助教具让学生演示,感受“化曲为直,以直代曲,以有限逼近无限”的方法,并说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面积公式的反推各部分:r2 = S/π等。

由学生自己总结说出,集体总结成表格知识。

图形与几何—测量-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与几何—测量-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与几何—测量 -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2.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3.掌握测量角的方法,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4.了解常见图形的特点及其应用。

2. 教学内容及难点2.1 周长和面积2.1.1 周长周长是指封闭曲线的长度。

在图形中,周长是指所有边长的和。

在本课时中,我们会主要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1.2 面积面积是指封闭图形所覆盖的区域大小。

在本课时中,我们主要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2 几何图形2.2.1 正方形正方形是一种四边形,其四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

我们会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2.2 长方形长方形是一种四边形,其相邻两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

我们会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2.3 三角形三角形是一种三边形,其三边相互连接,且三个角的和为180度的图形。

我们会学习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3 测量2.3.1 角的测量我们会学习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以及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2.4 应用我们会学习常见图形的特点及其应用,例如正方形的优点、长方形的应用、三角形的应用等。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教学PPT、图示、实物展示等方式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了解本次课程将学到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讲解周长和面积教师可以使用图示、具体案例等方式来讲解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3 讲解几何图形及其应用教师可以使用具体图示、案例等方式来讲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特点及其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3.4 讲解测量角的方法教师可以使用具体实物或图示等方式来讲解如何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以及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3.5 练习和巩固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巩固,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第9课时图形与测量(三)
教学内容: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及相关运算
教学目标:
1、体会周长、面积的意义,能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2.各个公式中每一部分的反推,强化思维能力。

教法:精讲
学法:独立思考并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通过教材展示的图形让学生体会并说出周长意义和面积的意义,结合实物说出。

一、想办法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并说说什么是周长。

教材呈现了一个三角形、一个多边形和一片树叶,鼓励学生想办法得到这些图形的周长,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得到这些图形的周长,再组织学生交流对周长的理解及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师还可以结合练习,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从各个周长公式中加入反推,如长方形周长除以2是长和宽的和,圆的周长是半
径的2π倍等逆运算,最后由学生总结出表格知识。

二、分别说出已学过的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说说公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说说已学的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再引导学生自己用网络图的形式进行系统整理、然后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组织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这些公式之间的联系,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推导其他图形面积公式的基础。

三、想一想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并说一说圆的面积公式。

可以借助教具让学生演示,感受“化曲为直,以直代曲,以有限逼近无限”的方法,并说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
面积公式的反推各部分:r2 = S/π等。

由学生自己总结说出,集体总结成表格知识。

巩固习题由学困生主要板演完成,中等生当小老师的评价,优秀生做总结评价完成。

四、练习第76页第3题
五、圆的周长是62.8㎝。

正方形的周长是多长?
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课要点,布置作业时要题型全面,难易渐进。

作业布置:加强周长与面积的全面题型练习,可从配练或相关资料中选择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