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合集下载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到底是什么创造了价值。 到底是什么创造了价值。
• 马克思认为,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 的人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不再仅仅是指体力劳 动还应该包括脑力劳动,而且脑力劳动正逐渐 取代体力劳动的主体地位。 • 创造价值的只是劳动中的活劳动,物化劳动是 已经凝结、物化的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
小结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 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时结合实际 ,利用马克思基本理论来预见以 及解决我们在经济政治生活中所 遇到的种种问题。
要了解劳动的内涵与外延。 要了解劳动的内涵与外延。
在外延上,随着科技发展和生产分工的细 在外延上,随着科技发展和生产分工的细 化,间接生产劳动将会越来越多地从直接 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它在生产劳动整体 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不论是直接劳动还是间接劳动( 不论是直接劳动还是间接劳动(包括服务性 劳动) 劳动),都是劳动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蒋海棠 莫嘉茹 吴炜桢 林妙娉
内容摘要
当代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 思不能完全预见到现代社会出现的各 种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以发 展的眼光看待劳动价值论,用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理论解决新问题,从一个 新的角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 论。要从实际出发,结合现实社会的 种种现象,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 论的认识。
要正确认识商品价值与商品效用的关系。 • 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3个条件: 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3 • (1)具有一定的效用(即使用价值), )具有一定的效用(即使用价值) 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要; • (2)耗费人类一定量的劳动能力,具 2)耗费人类一定量的劳动能力,具 有一定的价值; • (3)通过以价值和使用价值为基础的 (3)通过以价值和使用价值为基础的 交换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如何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如何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维普资讯
市场 经 济 纵 横
■ ■■ ■ ■■ ■■ ● ■ ■● ● ●■ ● ■■■ ■ ■ ■■ ■ ■■ ■■ 一 …
0 55 中 图分 类 号 P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蝙 号 : 1 0 6 0
对于如何深 化对 马克思的劳动和 论具有针对性 , 出重点、有效地深化 突 劳动价值论 的认识,可 以分三个方面 对劳动和劳动 价值 论的认识 、 并为政策 来讨论 : 一是深化认识 的前提条件; 二 提供一定的理 论依 据 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要从实际出
认识 。 论是为现实服务 些属于生产力领域, 中一些列为生产 理 其 的,也需 要在实 践 中发 劳动,一些列为非生产 劳动 , 而它们之
展: 我们要根据实践发展 闻并没有质 的区别 ,如何能够 解释得 的要求, 针对 马克思劳动 通?如何划出—道有理论依据的界限?
价值 论 中不适应 当前社
哥出发, 才能使我们的讨 生或形成, 逐个 行业 来扩 大生产劳动的
o2_轧 眦2 野 新
维普资讯
市场 经 济 纵 耩 范 围有很大的困难 咀至于会 出现半夜 突破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的理论是很 方经济学的有用成果 。这是有道理 的 多数人不同意从这方面去寻求 马克思的理论也是在综台吸纳多方面成 里醒来叉发现某个行业的劳动也应该属 困难 的。 于生产劳动的情况。
的。
志认为上层建筑领域的劳动不能列人生
2 根 据 ;前 社会 主 产劳动的范围、 比如说公务 员的劳动就
叉市场经 济的现 实靠 生 不是生产劳动 可是同样是管理劳动、 产 力 发 展 的 需 要 去 翠 化 科技劳动和服务劳动, 有些属于上层建
对 劳 动 和 劳 动 价 值 论 的 筑领域 有些属于 经济基础领域 , 还有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定; 在经济管 理上 , 强调 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海方面 的基础 性作 用 , 因此建 立和健全了包括资本 市场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劳
动 和 劳 动 价值 论 的 认识
( ) 一 经济全球化 、 民经济信 息化 条件下 的 国 社会 经挤 特征 和我 国社 会主义市 场经 济条件 下 的杜会经济关系 1 经济全球化 、 . 国民经济信息化条件下的社 会经济特征。 第一 .半个世纪 以来 ,由于科 学技术 的迅速
体 制 ,到最后党的十 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 济体制 2 O多年来 , 我国经济体制 已从僵
第 四, 近三 年来 , 由于科 技的进步, 国际资
本市场 的发展 ,虚拟经济正以前 所未有 的速度在 飞速发展 。所谓虚拟经济就是股票 、 外汇 、 券、 债
期货 、基金和与此相关的衍生产品的买卖活动 以
及 由此 引发的 一切经 济活动 、经 济结果。据权威 机构估计 ,目前世界虚拟经济值 已超过 了实物经 济值 。虚拟经济的迅速发展 , 动了国际经济的 推 发展 , 但也给各国的经济带来风险 . 与此 同时 , 也
维普资讯
江泽 民 同志在 七一 话 中指 出 : 讲 我们应 该结合新 的实际 , 深化 对社会 主义社会劳 动和劳 动价 值理论 的研 究和认 识” 劳 动价值 论是 马克 。 思经济 学说的基础 . 也是 科学社会 主义理 论的基 础, 结合新 的实 际 , 正确认识劳动 和劳动价值 论 , 对 当前我 国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 体制 的建立和 韧 级阶段的社会 主义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 的意义。
思。
总之 , 随着 经济全球化 、 国民经济的信息 化 . 社 会生 产越来 越先 进 .产业 结构越 来越趋 于高 级, 经济关系越来越 复杂。 2 改革开放 以来我 国的社 会经 济关 系 改革 开放 以来 ,找国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 走 了一条 市场化 的道路 。从最初 的计 划经济 为

再论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再论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再论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一、为什么要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我们所说的劳动价值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和劳动创造价值的系统学说。

在马克思之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三大代表人物——配第、斯密和李加图先后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科学成份的优秀成果。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这些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完整体系。

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学习和讨论,形成了一套相对明确和稳定的基本认识。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原来建立在传统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劳动价值论面临着能否适应新时代新情况的问题,面临着对现实经济是否具有解释力和适应性的挑战。

这种挑战既包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传统认识的挑战,也包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本身的挑战。

关于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讨论,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提出和展开的。

(一)现代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要求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在马克思的时代,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服务业的比重较低,在整个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处于从属地位。

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工农业生产的基础之上,并围绕着物质产品生产过程而展开的,与物质产品生产没有直接的服务业部门基本上被排除在价值创造的考察范围之外。

比如,将货运与客运区分开来,把前者列入价值创造的链条,而把后者列为不创造价值的部门,就是以物质产品生产为中心的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典型例子。

但是,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条件相比,现代经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现代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服务化趋势,服务业的生产和就业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全世界的平均数超过了60%,一些高收入国家超过了70%;服务业占全社会就业的比重,也大体上相当于这个水平。

相应地,工农业生产所创造的价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从全世界范围看已下降到较低水平。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问题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问题

按劳 分配 与按 生产 要素 分配 相结合 。 而 在市 场经 济条件 下 , 这种 分 配 方 式 必然 要 通 过 市 场机 制 来 实现 。 因而 要 承 认 市 场 分 配 的 作 用 。 在 这种 新 的 经 济条 件 下 , 怎 样 认 识 和 把 握马 克思 主 义关 于 劳 动 和 劳动 价 值理论 , 出 现 了不 同的见 解 和 争 论。 有 的学 者 提 出 , 按 劳分 配是 以 马 克思 的劳动 价值 论为 理论基 础 的 。 现在 既 然 实行多 种 分配 方式并存的 制 度 , 鼓励 生 产要 素参 与 收 人 分配 , 这 就 表 明 , 认为 只 有 劳动 创 造 价值 的理 论 , 与现 实 不 相 符了。 它不能说明按生 产要素分配的根 据。 实行按 要 素分 配 , 就 得 承 认 各种 生 产 要 素都 参 与价值 的创造 。 有的学 者根 据劳 动概念 的 范 围 , 认 为物化 劳动 也创造 价值 , 或社 会劳 动 创造 价值 。 至 于非 物质 生产部 门如 服务行 业 的劳 动是 否创造 价值的讨论 , 已经 经 历 了很 长 时间 了。
( 责任 编 辑 : 夏 添 )
否 也创造 价值 在个人 收人 分配 中要不 要 向 有 较 大 贡 献 的科 技工 作 者 和 企业 经 营管 理 人 员 倾斜 事 实上 也 存 在 不 同 的看 法 。 “ 十五 ” 计划建 议 , 特别 以此 问题 为重点 , 从生 产 和 分 配 两个角 度提 出指导性 意见 : “ 随着 生产 力的 发 展 , 科 学技术 工 作 和 经 营管 理作为 劳 动 的 重要形式 , 在 社会 生 产 中起 着 越 来越 重 要 的 作用 。 在 新 的历 史 条 件下 , 要 深化 对 劳 动和 劳动价值 理论 的认识 。 建 立健全 收人 分配 的 激励 机制 和 约束机制 。 对 企业领 导人 和 科技 骨 干实行年 薪制 和 股 权 、 期 权试 点 。 ” 这 个 问 题能 否在理 论 上 和实 践 中解 决 得 好 , 关 系 到 我 国能否用 好 人 才 、 留住 人 才 以及 我 国 的改 革 和发展 大业能 否顺 利和有效 推 进 。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慎言[摘要]本文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理论要素,结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变化了的情况,对传统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澄清了劳动非商品论的模糊认识,进而提出了新的生产要素价值理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雇佣劳动关系作为社会占主体的劳动用工制度已经消失,劳动已经成为商品,资本不再是占有剩余价值的独立的一种社会力量,而是与劳动相对应的一种生产要素;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新增价值并不是活劳动独立创造的,而是各种生产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晶,资本应该与活劳动平等地参与新增价值的分配。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现代市场经济价值增殖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江总书记提出的这一重要论题,不仅是我国经济学界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攻克的理论难题,同时也是我国当前改革开放实践中急需解答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律,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作一些探讨。

一、正确认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与资本关系劳动和资本这两个范畴,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劳动与资本的关系。

要正确认识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必须搞清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出卖的商品究竟是劳动力或是劳动?这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里并不是纯粹的咬文嚼字,而是牵涉到全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极重要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341页)(一)正确认识劳动力的内涵和特性马克思指出:“我们把劳动力和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应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须 进 一 步 深 化 对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的 劳 动 和 劳 动 价 值 理 理 过 程 就 是 经 营 者 的 劳 动 过 程 。 普 通 工 人 的简 单 劳 与 论 的 研究 和 的认 识 。
动 相 比 , 表 现 为 复 杂 劳 动 , 且 它 创 造 的 价 值 要 远 它 而 远 高 于 简 单 劳 动 。 营 管 理 活 动 的 结 果 也 凝 结 在 商 品 经
了新 的特 点 , 值 的实 体是 劳 动 。 品的 生产 不 只是价值 的创造 , 是 包括 使用 价值 在 内 的财 富 的创 造 。 值 创造 价 商 也 价
只 与 劳 动 有 关 , 劳 动 生 产 要 素 为 社 会 财 富 的 创 造 作 出 了 贡 献 。 产 要 素 参 与 分 配 就 是 不 同 要 素 所 有 者 的 所 有 权 非 生 的实 现 。
1 对 脑 力 和 管 理 劳 动 是 否 创 造 价 值 的 认 识
中 , 不 过 不 是 具 体 地 直 接 凝 结 在 特 定 的 单 个 商 品 只 在 新 的历 史 条 件 下 创 造 商 品 价 值 的 劳 动 具 有 新 中 , 是 通 过 经 营 管 理 本 身 作 用 于 经 营 管 理 的 对 象 , 而 的 特 点 : 以 体 力 劳 动 为 主 转 变 为 以 脑 力 劳 动 为 主 ; 为企 业 的 正 常 生 产 和经 营 提 供 一 个 良好 的 秩 序 , 高 由 提 科 学 技术 劳 动 在 经 济增 长 中逐 渐 起 主 导 作 用 ; 理 劳 管
关 键 词 : 产要素 ; 生 价值 创造 ; 富创造 ; 生 产要 素分 配 财 按
中 图 分 类 号 : 4 . F0 5 3
文献标识码 : A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1)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1)
(一)、深化认识的提出
(二)、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目 的 意义
1、用深化了的认识指导实现分配的科学化 2、用深化了的认识,弄清楚为什么不能简 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 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 3、用深化了的认识,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 实现改革的顺利进行,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深化认识的必要性
创新劳动与常规劳动的划分依据: 是依据劳 动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成果)
以前是否已经存在划分的。
什么是创新劳动:就是指能够创新的劳动。在劳动之前,其 要取得的劳动成果没有任何人生产出来。如:开发或生产一 新产品;发明或采用一种新技术;开辟或利用一种新市场; 获得一种新的供货渠道;建立一种新的生产组织。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究竟是不是商品? 3、不是股东的企业职工是不是企业主人? 4、究竟什么是剥削? 5、究竟什么是剩余价值?什么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什么
是社会主义剩余价值? 6、为什么说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资产,有多少资产当作判
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
一、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 识的提出、目的意义、必要性
6、 活劳动 物化劳动
(二)对当今社会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的深化认识
7、 一般性劳动
8、 常规劳动
科技性劳动
创新劳动
7、 一般性劳动:熟练工人的劳动、管理的劳动
科技性劳动:技术工人劳动、科技劳动、经营管理劳动
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劳动与一般性劳动的区别:
a:从科技含量上看:二者的区别在于科技含量的多少、 高低不同,一般性劳动是科技含量较低的劳动;科技性 劳动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劳动或很高的劳动。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一、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提出、 目的意义、必要性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思考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思考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思考03计本3班陈伟郴 2B0324151147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

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这一论述具有广泛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为工会干部,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对于做好新时期的工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因为工会是劳动者自愿结合的组织。

劳动者是工会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对象。

必须看到,传统理论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在当今社会总劳动中所占比重日渐下降,第三产业的劳动已被公认为是生产劳动,而且能够创造价值。

同时,由于生产中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非物质产品,其单位产品所含的活劳动已大大减少。

随着科学技术手超常规发展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一趋势将会强化。

既然如此,工会只有认识和研究当今时代劳动形态的变化,才能清楚工会组织的基本成员和工作对象,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劳动者组织到工会中来;工会只有认识和研究劳动理论的发展及其对劳动政策的影响,才能清楚工会源头维护和具体维护的重点和着力点,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会只有认识和研究劳动价值的发展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才能清楚工会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发挥作用之所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职工———劳动者的积极性。

其二,因为工会是劳动关系的产物。

工会既是劳动关系的产物,又是代表劳动者一方协调劳动关系的组织。

工会要更好地履行起自己的这一职责,就必须认识和研究这些与劳动关系有关的问题。

当工会在参与政府有关劳动立法或政策制订的时候,就不能仅仅强调操作性劳动或体力型劳动的使命感,而忽视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这类劳动形态的重要作用,甚至对资本、技术等生产诸要素和所有者,仍存在传统的“劳动对资本”的异议。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论。
主 义 的 劳 动 价 值 论 , 些 问 题 都 需 要 对 劳 动 价 值 论 做 进 一 步 的 充 实 和 这
关键词 : 劳动 劳动价值论 按 生产要素分 配 中圈 分 类 号 :2 0 文 献 标 识 码 : F4 A 文章编号 :0 4—4 1 (0 2 1 10 9 4 2 0 )0—0 2 0 4 2 《 中共 中央关 于制定国 民经济和 社会发 展第 十个五年 计划 的建议 》 指出 :实行按 劳分 配为主体 、 “ 多种分 配方式 并存 的制度 , 把按 劳分 配与 按生产要素分配结 合起来。鼓励资 本 、 技术 等生 产要素 参与 收益 分配 。 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 , 科学技术工作 和经营 管理作 为劳动 的重 要形式 , 在 社会生产中起着越 来越 重要 的作 用 :在新 的历 史条 件下 . 要深 化 对劳 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的认识 。这是对 社会 主义分配理 论 的重大 突破 和发 ” 展。长期 以来 , 对按生产要素分 配是 否合理 合法 , 营管 理者 和技术 人 经 员的收入应如何定 性等 同题 , 人们 仍 然存 在着 ・ 误解 。要对 这些 问 题有一个清楚 正确 的认识 , 们就 必须 从经 济学 说 史角度 深化 对 马克 我 思主义关于 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的理 解和把 握 , 面 、 全 准确 地把 握其思 想 观点 ; 同时应结合 所面临的新 的历史 条件 , 化埘 劳动 和劳动 价值论 的 深
维普资讯
● 理 论 Biblioteka 讨 《 经济师)02 20 年第 l 期 0
深化对 劳动和劳动价值 论的认识
● 苗 慧凯
摘 要 : 化 对 劳 动 和 劳 动 价 值 论 的 认 识 是 当前 经 济 学 界 正 在 进 深 行讨论的一 个热点理论 问题 。文章 从 两方面深化 对 劳动 和 劳动 价值论 的 认 识 , 是 从 经 济 学 说 史 角度 系统 、 入 地 认 识 了 劳 动 价 值 论 的 产 生 一 深 及 实质 ; 是 结 合 当前 所 面 临 的 新 的 历 史 条 件 , 出科 技 工 作 和 经 营 管 二 指 理是 劳动的重妻形 式 , 生产要 素 分配 不违 背 马克 思主 义的 劳动 价值 按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时代的需要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时代的需要

② 生产商品的劳动存在 着私人劳动和社 劳 动 为考 察 对 象 ; 今 天 面 对 的 是 “当 前所 处 的时 代 , 会 劳 动 的 二 重 性 ,私 人 劳动 只有 经 过 市 经 济 ” “ 息 经 济 ” 我 与 、信 、生 产 商品 的 劳 动 方 马 克 思 主 义 创 始 人 生 活 的 时 代 有 着 很 大 场 上 的 商 品 交 换 ,才 能 被 承 认 为社 会 劳 式 、 动 形 态 、 劳 劳动 效 率 等 都 发 生 了 很 大 的 不 同 , 了坚 持 马 克 思主 义 , 挥 马 克 动 ;③ 简 单 劳 动 和 复 杂 劳 动 的区 别 是 复 变化 ,这 使 决 定 商 品 价 值 的劳 动 有 了 新 为 发 思主 义 对 改 革 开 放 的 现 代 化 建 设 实 践 的 杂 劳 动 是 倍 加 的 简单 劳 动 ,少 量 的 复 杂 的特 点。 ②从生产关 系来看 , 与马克思 当 指 导 作 用 ,必 须 深 化 对 劳 动 和 劳 动 价 值 劳 动 等 于 多量 的 简 单 劳 动 。
3 .学 习要 注 重 对 现 实 意 义 的 把 握 。
4 圈圈■■2 201 O ./ O1 9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的认讽墨时代 的需一
。 马凯旋
动 主 体 的 关 系 来 说 明 劳 动 的 ,劳 动 是 人 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 劳动 ,必 要劳动 的 体 力 和 智 力 的 耗 费 和 支 出 。 是 “ 动 创 造 的 价 值 ,相 当于 劳 动 力商 品 本 身 的 二 劳 首 先 是 人 和 自然 之 间 的 过 程 ,是 人 以 自 价 值 ,这 部 分 价 值 转 化 为雇 佣 劳 动 者 的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 的莆摄 价 值 论 的 终 极 目的 ,是 要 彻 底 揭 穿 资 本 了许 多变 化 。如 今 , 动 力 成 为 商 品 、 劳 按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活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也是实现个体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对于深入理解和分析劳动的内涵和意义,对于把握不同劳动形式的特征和本质,对于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探索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劳动和劳动价值的关系、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演变以及劳动和劳动价值的本质进行详细探讨,以期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首先,劳动是产生价值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创造财富的基本活动。

劳动者通过投入劳动来改变客观世界,创造出有用价值的商品。

商品的价值由其所包含的劳动价值决定。

劳动价值论主要从劳动时间的角度分析了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

劳动时间是衡量劳动价值大小的基本尺度,在商品交换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指出劳动价值是商品内在的、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分离的价值形态,而交换价值则是用价值表示的劳动价值。

其次,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演变。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观点在古代经济思想中就有所涉及。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劳动价值论”以及古代中国经济学家王安石的“劳动唐贱论”,都反映了劳动价值论的一定内涵。

然而,这些早期劳动价值理论存在许多局限性和不足,对于商品的价值形成和劳动的本质并没有给予深入的分析。

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手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构成。

马克思通过劳动的概念、劳动价值的内涵以及价值构成要素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根本原理,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最后,劳动和劳动价值的本质。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活动,也是社会存在和进步的基本条件。

而劳动价值则是劳动的特殊形式,是劳动创造的商品的内在属性。

劳动价值不仅是商品的属性,也是劳动者自我价值的体现。

通过劳动创造的价值,劳动者实现了自身价值的体现和满足。

谈谈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1

谈谈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1

谈谈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作者:萧灼基编辑:杜梅萍日期:2003-03-31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

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这段论述,十分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当前面临的新情况密切结合的必要性,十分精辟地论述了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重大意义。

一、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从事伟大而艰巨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我们所处的时代,无论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制度和面临的革命任务,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面临的情况都有很大不同。

因此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发挥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指导作用,就必须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第一,马克思建立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

当时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主要指以体力劳动为特征的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

现在已经是后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生产劳动的领域已大大扩展,生产社会化程度已大大提高,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的作用已大大增强。

因此,有必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第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其目的是为了划清劳动与剥削的界限,为了揭露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实质,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现在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社会主义也存在生产商品的劳动。

劳动价值理论既要应用于资本主义,也要应用于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要用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探索优化资源配置的途径,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等等,因此,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必须深化认识。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几个问题_许光建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几个问题_许光建

二、如何深化对劳动的认识
如前所述,过去人们对社会主义劳动 的性质、 作用是有不同看法的。 随着社会的 进步,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变化了的历史条 件, 不断深化对劳动的认识。
!"要对劳动的含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劳动, 有两层含义。 从一般意义上说, 劳动 是指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活动。 从 经济学意义上看,劳动是指劳动力即人们 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的使用或消费。 可见, 劳动是体力劳动和脑 力劳动的结合运用,不能把劳动简单地理 解为体力劳动,更不能把劳动就是体力劳 动这种错误观点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观 点。我们要充分重视脑力劳动在劳动中的 地位和作用。 可以说,任何形式的劳动都是体力劳 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 但是, 也可以根据劳 动的具体形式,把劳动划分为脑力劳动和 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可以说是以脑力劳动 为主的劳动,体力劳动可以说成是以体力 劳动为主的劳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 科学技术的进步,脑力劳动在社会生产中
!"
价格理论与实践
!"#$% : &’%(")*
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比例越来越高。 这一点 可以从发达国家就业人员中传统产业工人 的比重不断下降的事实得到证明。 脑力劳动作用的不断增强表现在两个 方面:一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产业部门不 断扩展, 如信息产业、 教育产业、 文化产业 和科技产业等。这些产业中的劳动者的劳 动主要表现为脑力劳动形式,劳动的产品 主要不是实物形态的产品,而是服务或专 利等;二是在传统产业部门中的体力劳动 和脑力劳动的结合更加密切。 例如, 在制造 业部门, 一线工人要求具备的文化程度、 技 术水平越来越高。现在的工人已经越来越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人,而是具备较高文 化素质的工人。 这就是说, 在体力劳动为主 的劳动中, 脑力劳动的作用越来越大。 科学评价, 真正做到多劳多得, 优劳优酬。 从宏观角度看,政府有关部门在设计公务 员, 文教卫生、 科技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资 制度时,要对这些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 者所付出的劳动进行科学评价,使他们的 劳动报酬与其付出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相 符,与企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保持恰当的比 例关系。 在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并不存在按劳 分配的原则。工人和管理人员是根据劳动 力市场供求关系,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取 得工资的。而企业的所有者则具有两重身 份, 一方面, 他们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并 以此为条件取得利润; 另一方面, 如果承担 经营管理职能,也将获得一部分工资性收 入。 当然, 非公有制企业所有者的全部收入 中,作为劳动者取得的收入占的比例是很 小的。

如何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如何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如何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一.为什么要深化社会主义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1.从时代的特点来看。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到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正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这些新情况的出现,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

2.从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来看。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渐提高,社会阶层构成发生深刻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评价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劳动和经营管理活动,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3.从社会劳动的特点来看。

随着生产力的日益发展,科技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在价值和财富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这需要我们对理论的深入认识。

二,怎么样深化社会主义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1.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他们所处时代的特点和社会实际出发,批判地吸取了古典经济学派价值理论的合理成分,创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在当代要结合新的实际研究和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所以无论我们如何深化对理论的认识,首要的事是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2.加强对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认识。

社会分配方式和分配关系是由所有制性质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和集体是一切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有社会成员都是劳动者而不能成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与此相适应,传统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将按劳分配视为社会主义时期个人收入分配的惟一形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私营经济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壮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观点综述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观点综述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观点综述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观点综述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理论.伴随着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理论界对如何深化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三个有关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基本问题上.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的基本原则是既要尊重马克思的原意,也要尊重实践,与实践逻辑保持一致是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丽霞作者单位:西安政治学院,经济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68 刊名:西安政治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POLITICS INSTITUTE OF PLA 年,卷(期): 2001 14(6) 分类号: A81 关键词:劳动劳动价值论。

深化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深化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深化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02月06日□邹东涛范王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指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可以说,这意味着一场重要的理论创新的真正来临。

公平而富有效率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三个代表”、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经济福利水平的制度保障,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

收入分配与激励问题能否得到很好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未来经济是否能够获得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而这必然要求我们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1998年,江泽民总书记就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今年,江总书记又提出“三个创新”,即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

依据江泽民总书记的创新理论,突破传统经济理论的教条与束缚,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对于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新技术革命发展与新经济成长的收入分配理论及其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及其伟大历史意义马克思的《资本论》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劳动范畴和劳动价值论在其中处于基石般的地位。

马克思是在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劳动范畴和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剩余价值理论,由此发现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秘密,从理论上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这个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一起,也因此被恩格斯称为是马克思毕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劳动”作为一个范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论深化发展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论深化发展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论深化发展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摘要: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到现在,一百多年已经过去了,世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及地的变化。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 我们的任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因此,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需要发展,更需要创新。

改革开放的新实践要求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要发展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同时,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关键词:深化发展劳动劳动价值理论1.改革开放的新实践要求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同时,席卷全球的技术创新和知识经济浪潮正在蓬勃展开。

中国面临着改革与振兴本国经济,追赶并超越世界发达国家的多重任务。

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与上个世纪中叶不同的新情况与新特点,并向传统的劳动、劳动价值理论与收人分配理论提出挑战。

社会产品中的活劳动含量日益减少由于生产中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单位产品,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非物质产品,其中所包含的活劳动已经大大减少。

一方面,同样多的活劳动,在今天可以创造出比过去多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产品;另一方面,生产同样多的产品,现在所消耗的活劳动在日益减少而生产的财富及其价值却越来越大。

随着新的科学技术的超常规发展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趋势必将会进一步强化。

社会生产要素的内容大大增加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使得不同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重要程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传统的“三要素”已经被“多要素” 所替代,过去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要素,现在却逐步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并开始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过去人们将劳动、资本、土地看作是生产中的三要素。

而现在,知识、技术、家才能、信息等要素在生产与经营中的重要性却与日俱增,并且变得愈来愈稀缺和昂贵,其作用也已经大大超过了工人的直接劳动。

可见,当代的商品生产和经济发展已经大大超越了三要素的范围。

原来意义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加速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产业结构的日益升级与换代,产业结构有日益高度化的加速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论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一、为什么要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我们所说的劳动价值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和劳动创造价值的系统学说。

在马克思之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三大代表人物——配第、斯密和李加图先后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科学成份的优秀成果。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这些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完整体系。

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学习和讨论,形成了一套相对明确和稳定的基本认识。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原来建立在传统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劳动价值论面临着能否适应新时代新情况的问题,面临着对现实经济是否具有解释力和适应性的挑战。

这种挑战既包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传统认识的挑战,也包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本身的挑战。

关于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讨论,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提出和展开的。

(一)现代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要求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在马克思的时代,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服务业的比重较低,在整个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处于从属地位。

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工农业生产的基础之上,并围绕着物质产品生产过程而展开的,与物质产品生产没有直接的服务业部门基本上被排除在价值创造的考察范围之外。

比如,将货运与客运区分开来,把前者列入价值创造的链条,而把后者列为不创造价值的部门,就是以物质产品生产为中心的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典型例子。

但是,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条件相比,现代经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现代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服务化趋势,服务业的生产和就业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全世界的平均数超过了60%,一些高收入国家超过了70%;服务业占全社会就业的比重,也大体上相当于这个水平。

相应地,工农业生产所创造的价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从全世界范围看已下降到较低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以物质产品生产为中心而将大部分服务业部门排除在外的劳动价值论受到了经济现实的挑战,深化对服务劳动与价值创造过程的认识,成为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科技革命引起的劳动形式和价值创造方式的变化要求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马克思建立劳动价值论所依据的生产方式是工业机器大生产,活劳动在运用生产资料生产物质产品的过程中创造新的价值,生产资料则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价值转移,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流程很清晰。

但是,现代科技革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出现了无人车间以至无人工厂,活劳动的耗费降低到最小程度,而物质财富及其体现的价值量却成十倍成百倍地增长,其中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面对这些新情况和新趋势,
如何解释价值量高速增长的来源?如何认识科技、知识与新价值创造的关系?能否继续坚持和怎样坚持“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的一元价值论?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技和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以现代金融和信用制度为中心的经济流程的日益复杂化,尤其是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来临,现代社会的劳动形式与马克思所处的传统工业社会相比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科技型劳动、管理型劳动和知识型劳动(如教育行业的劳动)在国民经济运行和增长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如何认识科技型劳动、管理型劳动、知识型劳动的性质和范围、以及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和特点,也是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一项新内容。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的分配模式的形成要求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产权主体多元化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动,除了外商投资经济之外,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日益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认识私营主的经营活动、收入来源的性质和特点,以及这些方面与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和要求的关系?
同时,随着分配体制的改革和激励机制的建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的格局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逐步定型和完善,并且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比例具有上升的趋势。

这种新的分配模式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较快增长和增长质量的改善,因此得到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

但是,新的分配模式与劳动价值论的要求并不一致,如何进一步认识价值分配与价值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前经济政策与马克思有关理论的关系,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提出来的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综上所述,当前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既包括对传统认识的再认识,也包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深化与发展。

二、几个方法论问题
20XX年以来,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讨论在全国经济理论界热烈地展开,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和进展。

但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讨论,还处于分歧明显、相持不下的状态。

其中的主要原因,也许与研究和认识问题的方法有关。

如果方法论问题不解决、不统一,对一些重大难题尤其是老问题的讨论将不能有效深入。

(一)“完整、准确把握”与“深化和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的劳动与劳动价值论包含丰富的内容,有严密的逻辑。

从理论上说,我们在深化认识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坚持与发展的关系,不能撇开马克思的基本理论去另搞一套,更不能在没有准确把握马克思的意思的情况下就去胡乱深化。

比如说,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生产劳动的概念与价值创造;物化劳动与活劳动,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以及一系列范畴的定义和相互关系,我们必须在准确加以把握的基础上去展开讨论,分析哪些应当坚持,哪些需要扬弃,哪些需要补充、完善和发展,是就是是,非就是非。

这样才能使讨论有效深入,达到深化认识的目的。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实际上并不容易。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大多数基本范畴和内容,在理解上比较容易达成共识,这些内容不是深化认识的主要问题;
而对于一些长期存在争论、需要“深化和发展”的问题,要“完整、准确把握”马克思的意思却有较大困难。

问题在于,马克思对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