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东汉的兴亡
七年级历史课件《13东汉的兴亡》
高。政府应关注民生,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02
强化中央集权
东汉时期,中央集权的削弱导致了政治的动荡和国家的衰落。因此,一
个稳定和强大的国家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03
重视教育、文化与科技
东汉时期的文化、教育和科技发展达到了巅峰,这些领域的进步对一个
国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和社会应该重视教育、文化和科技创新,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引入生动的历史故事
通过讲述东汉时期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这些故事可以包括政治斗争、民族关系、文化交流等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东汉的历史背 景和社会状况。
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
在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应引导学生分析其背景、原因和影响。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人 物的行为和决策,让学生思考历史的进程和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 独立思考能力。
土地兼并
社会矛盾激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逐渐集中 到少数地主手中,导致大量农民失去 土地,生活困苦。
土地兼并和豪强地主的出现加剧了社 会贫富分化,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动 荡不富和权 力,逐渐成为地方势力,对中央集权 构成威胁。
农民起义与动荡
农民生活困苦
西域诸国的反叛
东汉初期,西域诸国曾归附汉朝,但随着中央政 权的衰落,西域诸国开始反叛,甚至与北方的游 牧民族联合对抗东汉。
边疆防御压力增大
由于外患的存在,东汉政府不得不加强边疆防御, 但同时也增加了财政负担,加剧了社会矛盾。
03
东汉的灭亡与影响
董卓之乱与三国鼎立的形成
董卓之乱的背景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各地豪强并起。董卓趁机掌握了 实权,废汉少帝,立汉献帝,自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三、外戚和宦官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争斗,使社 会混乱,人民遭殃,最终导致
A 外戚的权力膨胀 B 宦官得宠,把持朝政
C 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D 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
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几乎都是幼年即位,皇帝身边的宦官、外戚开始相互残杀, 交替专权。
材料二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时期的政治状况?它反映出这一时期政权的政治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一起义的口号?文中的“甲子”指哪一年?“苍天”和“黄天” 各指代什么? (3)材料二中涉及的这次起义的领导者是谁?起义有何突出特点? (4)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
《后汉书·刑法志》记载:在光 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 之祸”,而有“乐生之念”。 “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 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 安平”的景象。
社会安定 经济好转
光武中兴 学习内容1
三、光武中兴
实例:
光武帝初年,全国户籍人口仅有1000多万,到光 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统计,已达2100万,又经 明帝、章帝,到了和帝十七年(公元105年)时,耕地 面积达730多万,户籍人口达到5300多万,已接近西 汉盛世水平(5959万),这个人口数字与后来的盛唐 时期不相上下。
一、西汉后期政局——西汉灭亡
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 哀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 外戚势力坐大,西汉帝国日衰。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光武中兴 学习内容1
二、东汉建立
前因: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
2024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新人教版
答案:党锢之祸是东汉末年的一场政治斗争,起因于宦官与士人的权力争夺。经过多次政治清洗,士人阶层受到严重打击,导致政治腐败和宦官专权。党锢之祸影响了东汉晚期的政治稳定,加速了政权的衰败。
5.请阐述黄巾起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答案:黄巾起义爆发于东汉末年,背景是贫富差距扩大、官僚腐败、自然灾害频发。起义由张角领导,以“黄天当立,岁在甲子”为口号,迅速蔓延全国。尽管最终起义被镇压,但它严重削弱了东汉中央集权,为三国时期的群雄割据埋下了伏笔。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七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研究法。通过讲授法引导学生掌握东汉时期的基础知识;利用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东汉政治经济事件背后的原因及影响;案例研究法深入分析蔡伦改进造纸术的重要意义。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包括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东汉时期的政治人物,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小组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如探讨黄巾起义的背景和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024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2024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新人教版。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东汉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蔡伦改进造纸术;党锢之祸;黄巾起义与东汉的衰亡。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汉时期的历史变迁,掌握东汉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理解东汉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东汉的建立、政治经济特点、重要历史事件等。
强调东汉历史在中华文明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历史知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精品课件)
新朝
1.王莽建立新朝
王莽新政
据材料分析王莽新政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材料: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汉书·王莽传》
新政的实施加剧了社会动荡。
农民起义
王莽政权由此 被推翻。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王莽 新朝
9年
25年
220年
前202年
2、东汉的建立
一、光武中兴
[杭州,一封关于四季的情书]
现场抢答:公元9年的刘秀为什么拿不到朝廷的补贴了?
公元9年,外戚 夺取政权,建立 ,西汉灭亡。
皇帝的母族、妻族被称为外戚。 王莽是西汉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
思考:下列哪些人是东汉的“外戚”? A、皇帝的弟弟 B、皇帝的叔叔 C、皇帝的舅舅或者妻弟 D、皇帝的子女
黄巾起义
领导人:
爆发时间:
起义军的装扮:
爆发范围: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角
公元184年
全国各地
头裹黄头巾
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三、黄巾起义
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东汉灭亡。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州牧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瓦解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公元25年
洛阳
刘秀(汉光武帝)
“仕宦当作执金吾( yù ),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年少时的理想,日后成了千古名言,引发了许多“乱世枭雄”的共鸣。
汉光武帝刘秀,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后裔。 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力挽狂澜,战胜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后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优课教案_0
第13课东汉的兴亡【课标要求】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社会动荡,了解黄巾起义。
【教学内容分析】东汉王朝从公元25年刘秀建立到公元220年曹丕篡汉,长期统治中国195年,是中国又一重要的封建朝代。
东汉建立以后,汉光武帝刘秀针对西汉末年及新莽时期严峻的社会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安定民心,重整秩序,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中期后,皇帝大多年幼即位,母后临朝,外戚专政,幼帝成年以后又往往依靠宦官诛杀外戚夺回政权,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些内斗中,东汉逐步走向衰亡,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学生,其认知水平、综合分析能力有限,又接触历史学科不久,学习方法尚难掌握。
因此,在讲课中教师适当运用音像、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感知历史,激发学生兴趣,适当选取文字资料,帮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学生初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此外,创设情境,适当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形成原因,培养学生通过史料研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课本插图《东汉宅院画砖》、《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学生体会当时的社会人文情况,提升艺术感知力。
通过史料、历史年表,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东汉的建立及“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认识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东汉的建立及衰亡2.难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及影响。
(这部分内容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还比较难理解,由于学生对东汉历史缺乏了解,对外戚这一名词感到陌生,难以将历史现象与时代背景紧密联系,因此需要借助图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从而突破难点。
)【方法与媒体】讲解法、引导探究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等。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三、黄巾起义——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时 间:公元184年 领导人:张角(太平道的创始人) 原 因:朝政腐败,自然灾害频繁,人民苦难深重 结 果:起义被镇压 影 响:沉重打击东汉的统治,中央政权名存实亡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猜猜“我”是谁?
汉景帝
经过汉高祖、文帝和我的共同努力,汉朝社会 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出现了“文景之治”
汉 光 武 帝 刘 秀
经济凋 敝,吸 取新朝
1.九次下令释放奴婢
柔
2.减轻农民负担、三十税一、减轻刑法 3.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术
灭亡教 4.加强对官员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训 5.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社会矛盾
治 国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 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 荣局面。那么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 共同原因?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材料1:“大兴徭役,重增第1赋3课敛,东征汉的发兴如亡雨…(民)饥馑…死于 道,以百万数”——《汉书•谷永传》
材料2:“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后汉 书•光武帝传》(物价腾贵,米价由汉文帝时的每石数十钱涨至 两千钱) 思考:材料说明西汉后期的政治状况如何?百姓生活状况怎样?
材料研读: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外戚宦官交 替专权对东汉王朝造成了什么影响?
童谣鲜明地勾勒出跋扈将军梁冀骄横统治下的社会不平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东汉的衰亡
政治统治腐朽 自然灾害频繁 人民苦难深重
A.农民起义 B.世袭继承
A
C.谋权纂位
D.联盟征战
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笔记
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笔记
以下是关于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的笔记:
一、东汉的建立
1. 时间:公元 25 年
2. 建立者:刘秀(光武帝)
3. 都城:洛阳
二、光武中兴
1. 措施:
-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 影响: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 原因: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大多年幼,太后临朝。
2. 表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四、黄巾起义
1. 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黑暗;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百姓苦不堪言。
2. 爆发:184 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
3. 结果: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黄巾起义失败。
4.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五、东汉的灭亡
1. 背景:184 年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上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相互混战。
2. 灭亡:220 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东汉结束。
13东汉的兴亡
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一副残 破到极点的烂摊子。与刘秀同时代的冯衍有 一段话描写当时的状况说:“祸拏未解,兵 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 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 “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 《后汉书·桓冯列传 》
汉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应该怎么 做?
3、光武中兴 目的: 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 措施: 以 柔 术 治 天 下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 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 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 污吏;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缓和民族矛盾。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一、光武中兴
1、背景 ①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 朝,西汉灭亡。 ②王莽的施政加剧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 民起义,政权被推翻。 2、东汉建立 时间: 公元25年
建立者: 刘秀(光武帝)
都城: 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前 6—57),汉景帝后裔。 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 王莽,昆阳之战,光武力 挽狂澜,战胜王寻等百万 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统 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 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 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 谥号光武,庙号世祖。
深得民心 简政安民 以民为贵
5、作用: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 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 称“光武中兴”。
东汉庭院画像砖
画像砖是中国古代用于装饰宫殿或墓室壁面的一种表面有画像的 建筑用砖。这块画像砖描绘了汉代官吏、富豪人家显赫风光的宅 院、优渥精致的生活,体现了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
皇帝长大后,不满权力被外戚侵夺,便联合亲信 宦官灭掉外戚。
一会儿他进来, 你们合力诛杀他!
皇帝借宦官之力夺回政权后,宦官专 权。
皇帝驾崩,年幼皇帝即位,外戚宦 官专权的事件重演。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 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 沉重的赋役征发,残酷的刑罚,使人民怨 声载道,加上连年灾荒,物价腾贵,终于 引起全国性的农民起义。
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日 益严重,阶级矛盾也不断 激化,公元9年外戚王莽 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 灭亡。但王莽政权很快又 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王莽画像
1、时 间: 公元25年 2、建立者: 刘秀(光武帝)
3、都 城: 洛阳
刘秀(公元前6年— 公元57年)南阳蔡阳人, 西汉宗室后代。王莽篡汉 后,刘秀兄弟在家乡组织 民众发动起义,在战斗中 刘秀的势力逐步壮大,并 先后平定了各地的割据势 力,于公元25年称帝,定 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 称光武帝,在位期间政治 清明,社会安定,史称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光武中兴”。
东汉自汉章帝之后,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土 地兼并日益严重,阶级矛 盾日趋尖锐。最为跋扈的 外戚当属梁冀,他一个人 独揽大权达20年之久,曾 经立过3个皇帝。当时8岁 的汉质帝当着大臣的面说 了句“梁冀是跋扈将军”, 就被梁冀残忍的用有毒的 馅饼毒死了。统治的黑暗 加剧了阶级矛盾,最终导 致了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 的爆发。
跋扈将军
三.黄巾起义
• 虽然失败,但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 其一蹶不振。
黄巾起义的特点
有有 准组 备织 ,
1。张角利用“太平道” 宣传组织群众。
2。黄巾军提出预言, 明确了斗争目标—— “黄天当立”,起义时 间——“岁在甲子”。
二、光武中兴
东汉庭院画像砖
二、外戚宦官专权
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即位年龄 10岁 1岁 13岁 11岁 2岁 8岁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王 莽篡 权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 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王莽瞅准机会,巧妙地 伪装自己,在朝廷内外博得了好名声。王莽对母亲更是体贴入 微。朝廷内外,因此都说王莽是孝子。蝗灾之年,王莽却主动 捐献100万钱、30顷土地,由国家财政大臣分给灾民。在一片 赞誉声中,王莽担任了大司马,掌握了朝廷大权。博得了上层 贵族阶层的好感;他甚至“大义灭亲”,他的儿子王宇杀了一 个奴婢,他当即迫使王宇自杀。于是,人人都说王莽是个公正 的好官。
西汉的灭亡
王莽
公元9年称 帝,改国号为 “新”。即为 历史上的“新” 朝。
绿林赤眉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 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 源头。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 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 次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 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 匡、王凤、马武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
——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这件陶城 堡模型反映 了东汉时期 南方小型庄 园建城堡自 卫的情况。 从模型上看 四周有高墙, 四角建有角 楼,可以了 望和防卫。
汉代庄园中常 见的望楼,高 坐的顶楼上悬 挂大鼓,并有 武士巡视了望, 一有敌情,实 行防御。从这 件望楼模型可 以了解当时豪 强地主称霸一 方、拥兵自保 的情景。
王匡、王凤领导绿林军艰苦奋斗,直接推翻了王莽 的复古反动政权,沉重地打击了豪强地主的腐朽势力, 使大批奴隶、农民得到解放,缓和了土地高度集中和 大批农民沦为奴隶的社会矛盾,为历史发展作出了贡 献。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王匡、王凤对 于混进革命队伍内部的地主阶级野心家的斗争不够坚 决,不够得力,使刘玄、刘秀等人得以私篡权,达到 他们利用农民战争作为改朝换代的工具的目的,这个 历史教训应当引以为鉴。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东汉的兴亡》教案优秀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东汉的兴亡》教案优秀范文5篇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东汉的兴亡》教案优秀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东汉的兴亡》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道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及黄巾起义。
2.通过比较“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共同原因和作用,基本掌握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方法。
3.通过对光武中兴原因出现原因分析,认识王朝的兴亡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
从而培养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学习重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学习难点】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光武中兴”;第二部分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第三部分为“黄巾起义”。
一、光武中兴1.阅读教材,讲述东汉政权的建立(包括背景、时间、人物、都城)2.东汉建立之初,当时统治者(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出现了怎样的盛世局面?3. 光武帝以“柔术”治天下与西汉时“休养生息”政策有什么异同?相同点:从背景和目的看,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亡的教训,为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统治,也是为扭转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的局面而采取的对策;从措施上看,主要是减轻农民负担,来恢复发展生产,但得利最大的还是豪强地主;从效果上看,都出现了盛世局面。
不同点:光武帝着重解决奴婢问题,重视吏治整顿,重视文化教育;光武帝的“柔道”滋养了豪强地主势力,使东汉政权潜伏着隐患。
而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则为汉武帝的“有为”和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阅读教材,回答。
(1)外戚、宦官各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能够专权?(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什么后果?东汉后期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2.材料: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这首民谣体现了百姓们不畏强权,勇于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且不卑不亢,视死如归的精神。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共27张PPT)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 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概括古代 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击败王莽,夺得帝位。 国号为汉,建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为光武帝。 又经过十二年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各地的 割据政权,结束了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3、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 注意整顿吏治,躬行 ①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 建武六年(公元 30年),下诏恢 节俭,奖励廉洁,选 西汉末年以来大量失去 ②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复西汉前期的赋制,把田租从十 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 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 土地的农民沦为奴婢的 简政安民 税一恢复到三十税一。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 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 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求,赏罚从严。经过 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也使得战乱之后大量土 整顿,官场风气为之 地荒芜而人口又不足的 ⑤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解民族矛盾 一变。故《后汉 问题得到了解决。 书·循吏传》有“内 外匪懈,百姓宽息” 之誉。
王 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
外 戚 指帝王的母族、 妻族,主要是皇后 娘家的父亲、兄弟 。 指帝王的母族、妻 族,主要是皇后娘 家的父亲、兄弟 。
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 建国号为“新”,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
一、光武中兴
1、西汉后期政局——政治腐败
西汉灭亡的时间:
13 东汉的兴亡
东汉人口统计表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单位: 0 万人) 西汉末 东汉初
全国户籍人口
57年
105年
宁城,当时东汉王朝北方的一 个边镇。画像砖上描绘了熙熙攘 攘的人群,热闹的街市。
光武帝去世时
人口增长
东 汉 彩 绘 陶 击 鼓 说 唱 俑
出土于四川成都,现藏于 中国国家博物馆造型滑稽、形 象喜乐,体现了政治清明之下, 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没钱! 有钱!
没安宁! 有安宁!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长期战乱中北方少数民 缓和民族矛盾。 族日子也很艰苦,和我 每一发兵,发须为白。 们关系不好,我们刚刚 ——《后汉书》 建国,是战还是和?
刘秀的治国举措体现出了他怎样的治国理念?
刘秀连续发布六道释放奴婢的圣旨,还规定不许任意杀伤 奴婢。公元35年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 减罪。”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
光武帝在建武六年下令:“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 置尚繁,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
天下一统后官员上奏: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 兵击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帝却下诏:“今国无善 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得,而复欲远事边外 乎?…不如息人。”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藏宫传》
拉
……
你从东汉的兴亡中吸取到哪些 东汉 历史经验和教训? (公元25——220年)
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兴
光武中兴 _______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政治腐败 黄巾
亡
军阀割据混战 公元220年 曹丕代汉建魏
民不聊生
四川雅安天立学校初中部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3课东汉的兴亡(共18张PPT)
看图说史
5.加强对官吏监督,惩处贪官
同学们,你们知道“强项令” 董宣的故事吗?
公正公平,为正直官吏撑腰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 济恢复和发展,政治清明,史称 “光武中兴”。
火眼金睛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东汉的衰亡 政治统治腐朽
自然灾害频繁 人民苦难深重
农民起义
三、黄巾起义
——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时 间:公元184年 领导人:张角(太平道的创始人) 原 因:朝政腐败,自然灾害频繁,人民苦难深重 结 果:起义被镇压 影 响:沉重打击东汉的统治,中央政权名存实亡
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公元9年外戚张王角莽夺取政
• “任己而不师古,秦氏以之致亡;师古而不适用,王莽 以之身灭”
•
——《宋书·礼志序》
• 想一想:改革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符合客观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关注民生
东汉的建立
东汉
光武帝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刘秀 公元25年 洛阳
考考你
为什么汉朝(两汉)又被称为西汉和东汉呢?
长安
东汉的兴盛:
• 材料一光:武(帝汉治光国武思帝)想诏:曰:“民自八年以来被
略(掠)为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人。”
2.1多.儒次家下令“释仁放”奴的•婢—学—说《后汉书·光武帝纪》
• 材料二:(汉光武帝)诏曰:“解王莽之繁密, 还汉世之轻法。” 3.减轻刑罚——《后汉书·循吏 •传材》料:“县官吏职所置尚繁......并省四百余县, 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4.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后汉书·光武帝纪》
第13课《东汉的兴衰》知识点总结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考点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一、东汉建立1.背景(1)西汉后期朝政腐败。
(2)地主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
(3)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加剧社会动荡,被农民起义推翻。
2.建立:时间:公元25年建立者刘秀(光武帝)都城:洛阳3.统一:刘秀用10多年的时间削平割据势力,完成统一。
4.巩固统治(1)措施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加强中央集权。
②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并减轻田租;还减轻刑罚,赦免囚犯;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二、光武中兴1.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2.经济发展(1)农业: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命王景治理黄河。
(2)手工业:冶铁、制瓷等发展较快。
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提高冶炼质量。
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出现质量较高的瓷器。
考点二、东汉后期的政局动乱一、表现(一)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原因:(1)黄帝年幼: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2)外戚专权:皇太后掌握朝政,依靠外戚;(3)宦官专权: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限制外戚。
2.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
3.影响:政治腐朽不堪;民生困苦,社会混乱。
(二)豪强大族势力壮大1.表现:(1)兼并土地,占有田庄,拥有巨额财富,役使农民;(2)拥有私人武装,操控地方政权;(3)有的豪强担任朝廷中的要职,世代为官。
2.影响: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考点三、黄巾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被称为“黄巾军”)1.背景(1)东汉后期,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时局动荡不安,社会危机加深,民众反抗的情绪蔓延。
(2)创立太平道的张角传教10多年,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2.爆发:184年(甲子年),张角(太平道)领导农民起义爆发。
3.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东汉的兴亡 PPT课件8 人教版
第二卷 怀柔天下 光武中兴与民安(东汉的辉煌)
体验成功 《满江红·光武帝刘秀》
豁达宽容,成就了,中兴伟绩。能文武,刚柔 相济,奇兵突击。勇猛多谋成大事,推心置腹添 鹏翼。得民心,跃马扫群雄,无人敌。
释刑婢。均税率。勤政事。崇儒德。赞修文偃
武,与民生息。宽厚爱民民众拥,秀才治国江山
第一卷 百战成王 仕宦当作执金吾
(东汉的建立)
第一卷 百战称王 仕宦当作执金吾(东汉的建立)
刘秀登基
图 说 历
第一卷 百战称王 仕宦当作执金吾(东汉的建立)
开国明君风采
姓名:刘秀 谥号:光武 称号:铜马帝 学历:太学 座驾:最初骑牛上战场 出身:西汉皇族之后 经典战役:昆阳之战 特技:柔道 隐忍 励志 仁政 爱好:读书 种田 政务
第二卷 怀柔天下 光武中兴与民安(东汉的辉煌)
合作探究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P52-53; 东汉出现“光武中兴”P59。
探究:1、古代盛世局面的共同表现有哪些?
2.古代盛世局面的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1)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 薄赋;(2)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3)提倡节俭;获 得民心;(4)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5) 行之有效政策的长期坚持,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等等。
•
18、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
19、如果你真的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
2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21、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
22、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轻言放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优秀课件
汉光武帝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新课讲授
一、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
(1)时间:公元9年;
(2)标志: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3)结果: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王莽: 公元9年称帝,改国号为“新”。 即为历史上的“新”朝。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通过比较“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共同原因和
作用,基本掌握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方法。
3
通过对光武中兴原因出现原因分析,认识王朝的兴亡
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历史唯物主
义观点,正确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课程导入
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 激化;特别是在王莽篡权之后,实 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引起 社会混乱,农民起义、军阀混战、 民不聊生。这个时候正需要一位有 作为的人安邦定国、重整朝纲,终 于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人建立了东 汉政权。
夯实基础
三、黄巾起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1. 背景: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 ,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 时间:公元184年。 3. 领导:张角等人。 4. 结果:历时9个月被镇压。 5.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政治,使其一蹶不振。
按图索骥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4、创立组织:太平道;
5、经过: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 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 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新课讲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
主备人
李丽
课题
东汉的兴亡
学科
历史
复备人
高丹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识记:要求学生了解光武中兴的主要内容,东汉衰败的史实等基础知识。
2、理解:帮助学生理解以“柔术”治天下和文治为主要特征的“光武中兴”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官僚地主兼并土地、豪门世族跋扈、私人武装不断出现,东汉王朝逐渐走向衰败。
6、东汉衰败的具体表现为:
①土地兼并严重②豪门世族跋扈③私人武装不断出现
7、2006年丙戌年
教师归纳内容小结: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东兴盛的主要原因是刘秀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统治政策,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衰败的主要原因和表现是土地兼并严重;官僚世族把持政权;私人武装不断出现。
四、检测学习情况
(发放检测题)用最少的时间完成题目
新授:
一、(发放“学案”)请同学们用6—8分钟时间完成学案问题。
二、老师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幻灯片学案问题)
三、师生互动:
1、公元_____年______建立都城洛阳在西汉都城长安东面故称“东汉”。历史上东周都城洛邑在西周都城镐京之东,历史上称东周。
3、“光武中兴”的两大特征:
①以“柔术”治天下②注重文治
五大内容:①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②废除王莽时的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③提倡节俭,精简机构;④整顿吏治;⑤兴办官学,重视教育。
4、三幅插图反映的信息:
上:贸易频繁,商业发展
中:农牧业发展
下:富贵人家生活安逸,社会稳定和谐
5、从“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的比较中可总结出:古代盛世局面的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出示幻灯片)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教学内容
复备
导入新课:
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盛局面,但是到了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特别是在王莽篡权之后,实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引起社会混乱,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这个时候正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安邦定国、重整朝纲,终于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人建立了东汉政权。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2课:东汉的盛衰(出示幻灯片)
同学之间互批,教师批阅一部分,发现问题并纠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应用:引导学生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中国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以古代“盛世”同当今中国“盛世”比较,认识社会发展进步的规律,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重点
光武中兴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光武帝刘秀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汉王朝出现了中兴景象。
难点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深度,如何引导学生找出历史的异同点,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