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周旭

合集下载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5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5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字词。

3.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深入分析作者情感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初步领会作者复杂的心境,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作者的写景、叙事的分析,深入揣摩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入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文章字词的理解是通过朗读及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2.学生对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主要通过课堂讨论来完成,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

3.学生对作者复杂心境的领会主要通过合作探究法来完成,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引导回顾曾经学过、读过的与西湖有关的诗文作品。

2.导语:明人汪珂玉曾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同学们平日所见多为“晴湖”“雨湖”,今天,让我们跟随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一看雪后的西湖。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过、读过不少于西湖有关的诗文作品,通过回顾可以帮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同学引起学生对“雪湖”的兴趣。

(二)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尝试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3.学生翻译课文,教师进行方法点拨和重难点字词的纠正与强调。

方法点拨:(1)将古代汉语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特别是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2)将古代汉语的单音节的字扩展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3)人名、地名、官职名等沿袭保留;(4)适当增补省略成分。

《湖心亭看雪》教学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的相关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3)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难点的理解和运用。

(2)欣赏古典文学,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湖心亭看雪”这个词语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重点关注生词和难点的运用。

3. 课文背诵:检查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背诵情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湖心亭看雪》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3. 背诵《湖心亭看雪》,准备下次课堂展示。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湖心亭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模拟湖心亭看雪的场景,增强体验感。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欣赏其他诗人描写雪的诗句,提高审美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理解和感受。

《湖心亭看雪》教案(15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15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15篇)《湖心亭看雪》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湖心亭看雪》教案1【教学目标】1、诵读、美读,领会湖山空灵之意。

2、游湖、看雪,揣摩文章写景之笔。

3、说人、话情,见识人物闲雅之趣。

【教学重点】诵读、美读,疏通文意,体验西湖夜雪的空灵境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西湖诗词。

创设情境:投影“西湖泛舟”图片引出西湖印象……今天学习张岱的一篇小品文,跟随他去西湖的湖心亭走一遭,去看雪!二、诵读疏通文字。

1、读:第一步,读顺:请一两位同学尝试读文,同学点评。

第二步,读齐:集体尝试齐读,读准确,读出节奏。

第三步,阅读:自由朗读,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

2、理:第一步,理出要点: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设置成问题投影出来。

要求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找答案,然后探讨,完成填充。

第二步,理会要点:要求同桌配合,一学生美读,一学生翻译。

随意抽取同桌组合,汇报读与译的情况,重点字词作特别提示。

第三步,理通全文:请两位同学分别串译课文一二两节,以求全面疏通文字。

3、再读:再次齐读全文,读出抑扬顿挫之势,读出声情并茂之感。

三、赏景写景技法。

多媒体特写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说说此写景之语妙在何处?学生自由发表自己意见。

参考:⑴ 妙在扣景之特征。

⑵ 妙在用朴素之语。

(可酌情穿插白描特色:自然质朴,不事雕琢。

)⑶ 妙在构悠远意境。

2、拓展:显示异曲同工的诗:清朝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体味、感悟。

诗如下:“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3、学生背诵西湖雪景的文字。

《湖心亭看雪》教学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湖心亭看雪》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张岱的散文风格,体会其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技巧。

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如何借助工具书和课外资料,对课文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人生的情怀。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坚持不懈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词语解释:澄澈、苍翠、凝碧、渔歌、芦荻等。

2. 句子理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 张岱散文风格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对文中描绘景色和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

2. 如何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写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3. 教师讲解生僻词语,解释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合作探讨,分析张岱散文风格的特点,举例说明。

5. 朗读课文,感受雪景之美,体会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

2. 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短文。

3. 搜集有关张岱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及其它作品。

4. 写一篇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图像和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并体会中国古典散文的特色。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教师总结并点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分析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分析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了解作者张岱及其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湖心亭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学会关爱自然,珍惜文化遗产。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练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 生词讲解:解释课文中的重点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内容分析:分析课文描绘的湖心亭雪景,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自然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

5.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构思布局等,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知识掌握:通过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生词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湖心亭看雪》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张岱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4.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古典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湖心亭看雪》全文。

2. 能够分析并欣赏张岱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 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3. 学会欣赏古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文学素养。

3. 学会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作者在湖心亭观赏雪景的所见所感。

文章以简洁优美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1. 背诵并理解《湖心亭看雪》全文。

2. 分析并欣赏张岱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 解释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2.2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感悟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2. 欣赏古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朗读感悟: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视频: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同学们对《湖心亭看雪》有什么了解?作者张岱是谁?4.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结合注释,解释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4.3 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 各小组选取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

4.4 朗读感悟1.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湖心亭看雪》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意境、修辞等技巧表达情感的方法。

能够解读文中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的相关知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文化自信心。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故园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介绍《湖心亭看雪》是选自《陶庵梦忆》的一篇散文,作者张岱。

简述课文主要描述了湖心亭雪景的美丽和作者在亭中与好友相聚的情景。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情感表达。

难点:解读文本中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湖心亭雪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

简单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标记生字词。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的历史、文化背景。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课文中的意境表达和修辞手法。

每组选取一个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3.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解释文中的文化内涵。

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默写练习,提高文学素养。

学生回答课文相关问题,巩固学习成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对作者表达技巧和情感表达的分析能力。

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4.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讨论参与度。

课文朗读和默写练习的表现。

学生对课文相关问题的回答准确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课文《湖心亭看雪》文本。

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的相关资料。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湖心亭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1学习目的:1、诵读积累,理解课文大意,提高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品读赏析,体会白描手法、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提升,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学习难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前准备1、借助注释、工具书,对作者、课文有大概的了解。

2、预习课文,疏通文义,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习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一、同学说雪,激趣引读。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咏雪》,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看看他又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

简介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

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明亡后隐居山中著书,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读一读:①教师范读小品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教师指导:首先要读得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是节奏合理。

其次要读得流畅,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

第三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文章朴实的语言。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湖心亭看雪》这首古诗的背景和意境;2. 掌握诗中的关键词和修辞手法;3.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湖心亭看雪》的诗稿、背景介绍、诗歌分析;2. 学生准备:空白纸、笔。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回答古诗对于中国文化和文学的重要性;2. 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湖心亭看雪》,并告诉学生这首诗是清代文学家梅去非所写,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

分析诗歌:(15分钟)1. 教师要求学生默读一遍《湖心亭看雪》;2. 教师逐句解析诗中的关键词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美感;3. 教师适时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

讨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他们对于《湖心亭看雪》的理解和感受;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其他组员交流;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主题,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欣赏创作:(10分钟)1. 学生可以选择任意一个场景或图画,以《湖心亭看雪》为灵感创作一篇小诗;2.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可以是五绝、七绝、绝句等形式。

展示与点评:(10分钟)1. 学生在班级内展示自己的创作,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2. 教师逐个点评学生的作品,肯定他们的努力,给予适当的建议。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湖心亭看雪》诗歌的特点和意义;2.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总体评价,表扬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在家中选择一处风景,用《湖心亭看雪》的写景方法记录下来,带来下一堂课分享;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诗词,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与课堂检测,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3、反复朗读以至成诵,体味美丽的西湖雪景,了解白描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一、文学常识本文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淡淡的笔触融入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引导学生从注释中简单了解其生平,从文章分析中明白其孤傲脱俗的文人情趣。

二、教学思路作为文言文教学,朗读背诵和文言词语的积累是重点。

本课以读导学,通过五读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文言词语的积累,不单独讲,而将其放在预习检测部分。

学生已经理解了的,就不再讲;学生没理解的才作强调。

避免教学的枯燥乏味。

本文写景的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勾画出融为一体的苍茫天地间堤、亭、舟、人的渺小和朦胧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体会和赏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础上,体会作者寓情于景的思想感情,体悟作者的遗世独立、孤芳自赏。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句子。

2.对照注释或查阅工具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过渡语:上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学过或看见过的描写雪景的诗文名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设计(7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设计(7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设计(7篇)《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认识和写作背景。

3、认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力量目标: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德育目标:本文展现了遗世单独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领同学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深化理解本文的写景特征。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2、争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文字较浅显,解释较具体,同学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老师引领同学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五、课时支配: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语新课:冬季中最浪漫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分散了春雾夏雨秋露的心情,播撒而来,从每一个点上摩挲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闹、静穆、自由。

啊,下雪,真好!(多媒体显示“西湖雪景”)自古道,赏西湖,“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雪中西湖别有一番妙处。

现在我们就随大才子张岱到西湖赏夜雪。

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湖心亭简介多媒体显示: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欣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三)及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名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明亡后不仕。

晚年避居山中著书以终。

他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心情。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老师阐释:《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肤浅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湖心亭看雪》教案(通用15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通用15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教学关键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点拨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1、简介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

明朝灭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隐居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

书中缅怀昔日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

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

2、掌握体裁:小品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也是随笔、杂感等杂文的别称。

形式比较活泼,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从时代上看,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明清小品等。

本文是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游记。

3、读准注音:崇祯更定拏毳衣雾凇沆砀一芥毡更有喃喃4、解释实词:绝拏毳衣雾凇沆砀一白一芥焉得更强饮大白客此及三、走进课文1、老师范读2、同学读课文,以组为单位疏通课文,提出疑问。

3、疏通文意。

四、赏析课文1、初探叙事内容(1)归纳记叙要素A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更定B地点:西湖湖心亭谁来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一下湖心亭正如同学们所介绍,湖心亭四面环水,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1.1 背景介绍1.1.1 《湖心亭看雪》是清代文学家张岱所写的一篇散文。

1.1.2 该文描绘了作者在湖心亭观赏雪景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1.1.3 通过学习本文,可以使学生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1.2 教学意义1.2.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

1.2.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1.2.3 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

1.3 教学方法1.3.1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3.2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雪景之美。

1.3.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内涵。

二、知识点讲解2.1 文学常识2.1.1 介绍作者张岱,及其文学地位。

2.1.2 解释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含义。

2.1.3 分析文言文的语法特点,如倒装、省略等。

2.2 文章内容2.2.1 概括文章内容,介绍作者看雪的经过。

2.2.2 分析文章结构,阐述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2.2.3 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3 文章主题2.3.1 揭示文章主题,即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2.3.2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支持主题的论据。

2.3.3 讨论如何将文章主题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3.1.1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1.2 指导学生正确停顿和重音,提高朗读效果。

3.1.3 邀请学生分享朗读心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2 内容理解3.2.1 让学生概述课文内容,检验对文章的把握程度。

3.2.2 分析文中的意象,如“湖心亭”、“雪”等,体会作者的描绘技巧。

3.2.3 讨论课文中的抒情语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3 写作技巧3.3.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3.2 探讨作者如何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3.3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小练笔。

《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湖心亭看雪》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张岱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情感的能力;(3)能够了解西湖雪景的特点和作者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通过观察图片、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2. 张岱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情感的能力;3. 西湖雪景的特点和作者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2. 张岱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的把握;3. 对西湖雪景的想象和描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湖心亭看雪》的文本;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生僻字词的解释词典;4. 课堂讨论的相关资料或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西湖雪景的美景,引发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对西湖的印象,引出作者张岱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查找生僻字词的解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情感的方式;(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张岱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能力;(2)学生进行默写练习,巩固记忆。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课文背诵;(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西湖雪景的想象作文。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周旭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周旭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北戴河三中周旭教学目标:1、掌握“雾凇沆砀、更、毳、芥、强、是、一”等词的读音和意思,在此基础上能翻译全文。

2、了解白描的手法,体会整理精妙的写景。

3、反复朗读课文,从细微处体味整理张岱的“痴”。

教学重难点:反复朗读课文,从细微处体味整理张岱的“痴”。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出示西湖风光片。

2、请同学们交流写西湖美景的诗句。

3、是啊,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今天我们就和张岱一起走进湖心亭,看看他在西湖看到了怎样的景,流露出了怎样的情。

二、检查预习,1、出示学习目标和学法推荐。

学习目标:1、掌握“雾凇沆砀、更、毳、芥、强、是、一”等词的读音和意思,在此基础上能翻译全文。

2、了解白描的手法,体会整理精妙的写景。

3、反复朗读课文,从细微处体味整理张岱的“痴”。

学法推荐: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宋朱熹2、检查重点字词(崇祯雾凇沆砀更毳芥毡喃喃),指名读,全体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提示注意读音和节奏)2、指名读课文,教师点评。

3、学生分组疏通课文(提示:1、组员分工翻译2、互相提问质疑3、积累词语)4、班内展示翻译全文,质疑解惑。

5、学生自由翻译全文。

(提示:大声按照原文直译)8、重点词句翻译检查三、研读课文寻“痴”迹思考:1、文中舟子用哪个词评价张岱的?“痴”什么意思?2、舟子为什么认为张岱“痴”?他的“异常”体现在何处?学生自由读课文后,指名回答。

(教师把学生所提问题罗列在黑板上)一般来说,学生能找到的明显异常之处:看雪的时间(是日更定)、看雪的环境(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的量词使用; 但“问其姓氏”和”金陵人,客此”写得答非所问,“天与云与山与水”四个“与”字拖沓比较难找,需要引导。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3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3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本文的我为您带来的3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了解和写作背景,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的雅趣。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的语言风格和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4)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想像、揣摩关键字词等方法,咬文嚼字地赏奇景、议“痴”人,悟“痴”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展示了遗世自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应引导学生感受的性格,理解的“痴”。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文字较浅显,解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

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生:背诗句。

预设: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此环节可以出示相关图片提示学生吟诵相关诗句。

师:同学们是否感受到了: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北戴河三中周旭
教学目标:
1、掌握“雾凇沆砀、更、毳、芥、强、是、一”等词的读音和意思,在此基础上能翻译全文。

2、了解白描的手法,体会作者精妙的写景。

3、反复朗读课文,从细微处体味作者张岱的“痴”。

教学重难点:
反复朗读课文,从细微处体味作者张岱的“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出示西湖风光片。

2、请同学们交流写西湖美景的诗句。

3、是啊,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今天我们就和张岱一起走进湖心亭,看看他在西湖看到了怎样的景,流露出了怎样的情。

二、检查预习,
1、出示学习目标和学法推荐。

学习目标:
1、掌握“雾凇沆砀、更、毳、芥、强、是、一”等词的读音和意思,在此基础上能翻译全文。

2、了解白描的手法,体会作者精妙的写景。

3、反复朗读课文,从细微处体味作者张岱的“痴”。

学法推荐: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宋朱熹
2、检查重点字词(崇祯雾凇沆砀更毳芥毡喃喃),指名读,全体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提示注意读音和节奏)
2、指名读课文,教师点评。

3、学生分组疏通课文(提示:1、组员分工翻译2、互相提问质疑3、积累词语)
4、班内展示翻译全文,质疑解惑。

5、学生自由翻译全文。

(提示:大声按照原文直译)
8、重点词句翻译检查
三、研读课文寻“痴”迹
思考:
1、文中舟子用哪个词评价张岱的?“痴”什么意思?
2、舟子为什么认为张岱“痴”?他的“异常”体现在何处?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指名回答。

(教师把学生所提问题罗列在黑板上)
一般来说,学生能找到的明显异常之处:看雪的时间(是日更定)、看雪的环境(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的量词使用; 但“问其姓氏”和”金陵人,客此”写得答非所问,“天与云与山与水”四个“与”字拖沓比较难找,需要引导。

四、品读课文悟“痴”意
(课件展示)
思考:同学们,在他“痴行、痴景、痴情”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
(温馨提示:用“从他的背后我发现了。

”的句式)前一段时间学生学习了《三峡》《记承天寺夜游》,对借景抒情的写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从看雪的时间、
环境和对雪景的描写中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孤傲和独特的高雅情趣是可以的,难点是体会“痴情”中作者复杂的情感,从“强、三大白,问其姓氏”体会作者当时的天涯巧遇知己的愉悦心情,提示学生从“独”入手,他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什么心情下由此(强、问)举动?答非所问一句可以补充介绍作者生平和本书自序,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如此写的用意是表达对故国的思恋。

教师小结: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我想,如果张岱生活在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一定会感到特别幸福,因为他有你们这么的知己了解他,懂他,那就让我们用饱含感情再读一篇课文吧。

五、拓展延伸品“痴”人
师引:同学们,老师非常佩服大家,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透过痴行痴景走进了张岱这位痴人的痴心,其实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痴人啊,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得透不过气来了,于是,他们只有到大自然中去深深地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气,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

他们到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依。

同学们,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这样的痴人很多啊。

你们还能想起吗?
明确: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刘禹锡身居陋室,情趣高雅: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苏轼官场沉浮,坚持自我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师:同学们,《红楼梦》中说“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

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师:老师想把这句改成:满纸怪异言,一把辛酸泪。

都言张岱痴,你们解其中味。

师: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和张岱同时代有一位文人叫张潮,他曾经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

《湖心亭看雪》一定还有更多的滋味,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地感悟吧。

最后让我们动情地来朗诵《湖心亭看雪》中的写景句。

七、作业设计
1、导学案自我检测
2、对比阅读: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与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板书设计:
痴行:三日绝。

清高孤傲
更定
独高雅情趣
痴痴景:天与云与山与水----天地苍茫痴迷自然痴心
(呆、傻、怪异)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景物渺小天人合一
(白描)
痴情:强饮三大白而别超然世外
问其姓氏,金陵人,客此。

思恋故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