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杜拉斯与张爱玲情爱观之异同——以《情人》和《金锁记》系列互文性小说为例

合集下载

《儿子与情人》和《金锁记》之变态母爱比较

《儿子与情人》和《金锁记》之变态母爱比较

《儿子与情人》和《金锁记》之变态母爱比较作者:王乔来源:《长安学刊》2019年第03期摘要: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和张爱玲的《金锁记》,二者虽然产生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时代,其中莫雷尔夫人和曹七巧的变态母爱却有着明显的可比性。

她们都对自己的儿子有一定精神上的依恋,都造成了自身和儿子畸形的价值观,虽然都以自己的方式深爱着儿子,但最终不免给他们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本文着重对两者的变态母爱及其产生的不良后果进行比较和探究。

关键词:莫雷尔夫人;曹七巧;变态母爱;比较文章编号:978 -7 - 80736 - 771 -0(2019)03 - 070 - 04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

他打破十九世纪传统的创作方法,以其独有的风格,抒情的笔调,细腻的心理刻画,抒写原始和自然的美,来表现人类本能的力量。

[1]《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注重人物个性心理分析中较出色的一部。

莫雷尔太太是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作品围绕她不仅讲述了一段悲剧压抑的婚姻生活,其中令人匪夷所思的妻儿关系也是故事中的点睛之笔。

小说是一个关于儿子被母亲变态母爱所束缚,试图挣扎逃脱,却最终以悲剧收场的畸形依恋故事。

其中,儿子与母亲的情感是复杂且令人难以捉摸的,虽然在一方面母亲对于儿子有着深深的依恋之情,但从另方面来说,儿子对于母亲也有着爱恋和依赖之心。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曹七巧由清纯少女转变为凄惨寡妇和有着变态心理母亲的故事:七巧因家庭贫困被自己的哥哥曹大年卖给姜家做二少奶奶,而刚进姜家大门的她却与三爷季泽一见钟情,但最终事与愿违,病态的丈夫和忽冷忽热到最后故意躲着她的季泽,让七巧在心理和精神上慢慢变的扭曲、多疑、畸形和不可理喻。

由于自己爱情上的不如意和害怕失去一生中唯一的男人——儿子长白,她想尽方法的“参与”他的婚姻生活和日常生活,但最终导致了自己和儿子的双重悲剧。

论杜拉斯对王小波小说创作的影响——以《情人》、《黄金时代》为例

论杜拉斯对王小波小说创作的影响——以《情人》、《黄金时代》为例

110论杜拉斯对王小波小说创作的影响——以《情人》、《黄金时代》为例张智韵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摘要:中国当代作家王小波十分欣赏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品,尤其是小说《情人》,王小波的小说创作从多方面受到了杜拉斯现代性手法的影响。

本文以杜拉斯的《情人》和王小波的代表作《黄金时代》为例,从音乐性、诗化的语言风格,小说的互文性和叙事结构等几方面论述杜拉斯对王小波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杜拉斯;王小波;现代小说;影响研究在中国当代文学界,王小波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品格。

他的成名作《黄金时代》问世以来,受到无数读者的喜爱,也得到越来越多评论者的关注。

王小波多次对现代主义小说的伟大魅力进行肯定和赞赏,并且从不讳言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对自己写作产生过巨大影响。

法国当代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是王小波提到次数最多的外国作家之一。

王小波对杜拉斯不仅钟情、欣赏,还借用她的艺术手法,甚至把杜拉斯看作自己文学创作的老师。

杜拉斯的经典之作《情人》可以说是对王小波创作产生最大影响的一部小说,他特别推崇这部作品,认为其是现代小说的“顶峰”。

在《我的师承》中,王小波提到:“到了将近四十岁时,我读到了王道乾先生译的《情人》,又知道了小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文字境界。

”他认为在自己写过的小说中,《黄金时代》是自己最为满意的一部作品,但比起像《情人》这样的现代小说艺术的顶峰之作,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朝此目标继续努力。

由此可见,《黄金时代》的创作受了《情人》很大的影响。

本文就以这两部作品为例,分析杜拉斯对王小波小说创作产生的影响。

一、音乐化、诗化的语言风格杜拉斯认为“没有哪一种作品不是音乐性的”,否则那便不是文学,不是自由。

杜拉斯的小说中处处弥漫着一种音乐性,如《情人》《琴声如诉》《广岛之恋》《印度之歌》等,读者在其中能够体会出一种绝望而又如泣如诉的旋律。

小说《情人》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叙述的循环往复与舒缓的叙事节奏两方面。

记忆与感悟张爱玲、杜拉斯及其它

记忆与感悟张爱玲、杜拉斯及其它

记忆与感悟张爱玲、杜拉斯及其它作者: 夜晚之心 (12/11/1999)(一)1991年,我 __上大学,那时张爱玲还没有象现在这样广为人知,但张迷们已像一个秘密宗教团体一样悄悄传布她的作品了。

那时流行的是一本《私语》,稍后则是《张爱玲散文全编》。

在大学图书馆,我只找到两本张爱玲小说集,都很薄,总共才收四五篇小说。

我想,要是哪家出版社出版她一本较完备的小说集,肯定销路不错。

1992年冬天,期末考试到了。

我们这些平时经常逃课的文科生,只好临时抱抱佛脚,紧张得天昏地暗。

待只剩下最后一科待考时,我总算松了一口气。

一天晚饭后,就去武汉水院有名的小草书屋转了转。

就在那里,我惊喜地发现了一套四卷本《张爱玲文集》。

那是我买的第一套张爱玲文集,价格只有20多元,而现在已翻了一番都不止。

(二)不过,我这篇文章想谈的不是张爱玲而是杜拉斯,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题外话,下面言归正传。

我前些时在想,杜拉斯--她的《广岛之恋》出了,《情人》出了,《中国北方的的情人》出了,《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出了,《物质生活》出了……为什么没有人出她的选集呢?正想着,就看到了《杜拉斯选集》出版的消息!这种境况,就像当年遇到《张爱玲文集》一样。

杜拉斯和张爱玲,二者似乎有些共通的什么。

对生命的破碎的深刻体验?对绝望和苍凉的精微洞察?一种类似的凋枯的心境?对欲望的书写?--不论是哪点,她们都是多么不寻常的女人,她们对女性命运的体察都是多么细致入微!读杜拉斯,最欣赏的不是《情人》,--它写得太紧密,太收缩了,一种硬质的、紧张的文体,反而没有《中国北方的情人》舒缓充分,那种伤痛、伤痛、伤痛到绝望永不醒来的无助,成为杜拉斯文本的核心,在这本书中有了最精彩的表达。

最喜欢的还是《广岛之恋》。

有别于《情人》中无法理解只可体察的绝望,《广岛之恋》的绝望与疯狂是明晰的,但也表现出向生长的倾向。

这使得它既不象《情人》那样漫无所归,也没有形成一个有限性的文本。

它是丰富和开放的。

从审美心理角度,浅析杜拉斯和她的《情人》

从审美心理角度,浅析杜拉斯和她的《情人》

从审美心理角度,浅析杜拉斯和她的《情人》作者:薛芮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9期摘要:杜拉斯的《情人》回忆了她少女时期的一段尘封已久的异国恋情。

可以说杜拉斯人生的经历赋予了她文学作品的悲剧意识。

她把绝望的现实爱情重新置于文本中加以演绎,并逐步走出现实的泥淖,最终升华为一种精神层次上的情感,借此达到了对悲剧爱情困境的超越。

本文从对苍老、童年、家庭、中国情人、欲望和性观念等方面对杜拉斯和她的《情人》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 杜拉斯,情人,审美,心理,精神分析【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9-0020-2一,关于杜拉斯和她的《情人》杜拉斯的《情人》回忆了她少女时期的一段尘封已久的异国恋情。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阶层。

白人少女和她的中国情人。

他们在彼此生命中遇到,曾经一起交织出摇曳的舞蹈。

他们曾经在一起爱过,即使不可能有家人的支持,即使他还有一个中国的未婚妻…….玛格丽特杜拉斯,这位法国女作家,可以说她一生的遭遇是不平常的,是不幸福的。

杜拉斯的父亲在她七岁时便已去世。

在1940年~1942年她第一个孩子夭亡,同时她的小哥哥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去世。

1950年她发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又被开除出法国共产党。

1982年在纳伊的美国医院进行戒毒治疗……可以说杜拉斯人生的经历赋予了她文学作品的悲剧意识。

杜拉斯在越南出生并生活了18年。

她的个人生活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小说也流露出浓郁的异域风情。

(1)“我”和中国情人之间的关系充分折射出了作家被夹在东西方之间的尴尬处境。

总体上讲,《情人》在表现手法上做到了真实与浪漫的结合,整个故事既有意境无穷、想象丰富的浪漫朦胧,又有让人刻骨铭心的相亲相爱和催人泪下的离别之情。

(2)杜拉斯《情人》的创作是不拘泥于传统固定格式的。

她灌入了大量的“穿插”,把对那段异国恋情的发生与结束不规则的穿插在整个篇章的叙述中,混合了从头至尾对家庭,对她的母亲和两哥哥的叙述与不同情感的倾诉。

情人杜拉斯读后感范文

情人杜拉斯读后感范文

情人杜拉斯读后感范文
情人杜拉斯读后感
杜拉斯的《情人》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小说,故事情节简单,但却打动了我的心。

小说讲述了一个法国人与一个中国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揭示出了种族、文化、性别等方面的不同,引发了我对人类关系的思考。

首先,情人之间的爱情并不是简单的爱,而是一种极具奉献精神的爱情。

在小说中,男主角和女主角年龄差距悬殊,他们之间的感情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又充满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包容。

男主角对女主角的爱犹如一种信仰,他们之间的爱情不仅是肉体的,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契合。

其次,小说中的情节设计巧妙,让人不禁深思。

比如,女主角出现在男主角生活中的时候,她穿着一袭红衣,犹如鲜花一般,给男主角带来了新的生活。

同时,这也象征着女主角来自中国的文化背景,以及她与男主角之间的种族差异。

这些细节都反映出了作者对人类关系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最后,小说的语言也十分优美。

杜拉斯的笔法简洁而深刻,字里行间
透露出一种深情厚谊。

读着读着,我仿佛能听到作者在我的耳边低语,让我陶醉于故事情节中。

总之,杜拉斯的《情人》是一部值得深思的小说。

它教会了我如何理解爱情,如何面对文化差异和种族隔阂,更是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欣赏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

我相信,这部小说会在我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让我不断思考人类之间的关系。

《金锁记》与《情人》的互文性解读

《金锁记》与《情人》的互文性解读

《金锁记》与《情人》的互文性解读西安美术学院戴荣内容摘要:本文意图以具有东方情结的法国女作家杜拉斯,以及在特殊时期的沦陷区上海进行写作的中国女作家张爱玲为对象,以她们的作品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切入角度,从而得出二人对作品主题选择方面的类同和文字处理的不同手法等规律。

关键词:主题学互文性文本重述在中国的近现代文学史中,张爱玲是无法忽略的。

晚清民初时期,“谴责”小说和市井小说成为文学类型中的主流,担负着百姓记载民生、发表言论、参与社会发展进程的重担,张爱玲得其大益,不仅使自己的创作登上了40年代沦陷区无人能及的宝座,同时保留和延续了中国传统世情小说的创作风格,并使其焕发出另一种崭新的面貌。

解放后的中国大陆,模式化的“十七年文学”以及长达10年之久的“文革文学”,命令式的凋敝呆板创作风格和写作态度,至使中国大陆失去了大批优秀的创作者和没有“出世”的杰出作品。

幸甚至哉,新时期的大陆文坛如喷涌式地“发现”众多仍然关注真实、关心民生、关怀人心的作家、评论家,他们中的许多人将视线重新投入寻常的百姓生活中,用笔触捕捉真情,或感恩、或宣泄、或赞美、或揭露……张爱玲在非刻意中扮演了中介的角色,这位“二传手”在一定程度上担任着延续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历史使命,并且表现相当精彩,功不可没。

张爱玲因为受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影响,善于运用第三人称的旁观者视角讲故事,正如她自己所讲,她是熟悉小说的叙事方式,“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

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

”[1]夏志清也肯定张爱玲从旧小说中吸收了许多精华——写作技巧,他说:“张爱玲受旧小说之益最深之处是她对白的圆熟和对中国人脾气的摸透,《传奇》里的中国人都是道地的中国人,有时简直道地得可怕……”[2] 对题材的处理,主要是指作家对生活题材进行艺术化加工,开掘和提炼出主题思想来。

处理的方式和角度,对作品的风格不无影响。

0创作——杜拉斯和张爱玲的比较性研究

0创作——杜拉斯和张爱玲的比较性研究
的文化中都有关于母亲的神话。 在基督教文化中, 怀抱婴儿示众的圣母玛利亚是
一个完全圣洁的母亲形象, 在《 圣经》中,她以处女之身神奇而又神圣地孕育了 上帝之子,虽然她的出场在厚厚的 《 圣经》中只有短短的几行, 但是她的伟大己
经融进了整个基督精神: 她温柔、 慈爱、 圣洁的形象背后, 是充满神性的基督精
泛滥的巨大灾害, 毅然挺身而出,“ 斩黑龙以济冀州”, 显示出痛恨残害人类的邪
恶势力、坚决维护社会正义的崇高品德;她在人类遭受灾难、无处栖身时, 调动 自己的创造精神, 首创“ 断鳌立极” 的原始建筑方法, 展示出征服自 然的崇高智慧; 她为了繁衍人类, 造福人类, 首创 “ 婚姻” 制度, 为人类缔造了一个和平、幸福、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e s e盯i t e rZ h a n gA i 1 i n ga n dF r e n c h w r i t e rD u r a s ,l i f eo c c u p l e s
t h ei d e n t i c a lt i m ea n dt h e ya l l, e r eo u t s t a n d i n gi ne x t r e m e l yh a v e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f e al m e甲 r i t e ra tt h a tt i m e .M o r e o v e rt h e i r贾 o r kP r e s e n 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
论以及弗洛姆“ 爱的艺术” 共同来看张爱玲和杜拉斯的创伤性的童年经验特别是 母爱的缺失让她们成为作家并对她们的性格和作品色彩造成的影响。 张爱玲和杜
拉斯同时也都是时代感极强的作家, 她们的作品表现了现代人冷漠绝望的生存状 态,从而使她们的作品具有世界文学主题研究的意义。

杜拉斯《情人》的叙事艺术评析

杜拉斯《情人》的叙事艺术评析

杜拉斯《情人》的叙事艺术评析摘要: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畅销”不是因为商业性或者迎合大众的口味,而是由于其独特的叙事艺术。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叙事情节、叙事语言等方面,探究《情人》的叙事艺术。

关键词:杜拉斯;《情人》;叙事艺术玛格丽特?杜拉斯以小说《情人》获得一九八四年龚古尔文学奖,作品风行一时,出现了“杜拉斯热”的想象,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于《情人》流淌着杜拉斯与众不同的叙事方法,吸引了众多的读者。

虽然在很多读者的眼中,《情人》可能是一个通俗的小说,是一个年老女人的回忆,是一个发生在法国殖民地越南,贫穷的白人姑娘和富有的中国男子绝望的爱情。

因为无法逾越世俗的种族观念、伦理道德和双方家庭的极力反对而失败,最后白人姑娘离开越南到巴黎定居,中国男子则遵从中国千年封建礼法娶了一个未曾谋面的中国姑娘的悲剧故事。

但是事实上不是这么简单,出版小说《情人》的出版家热罗姆?兰东曾说:“有些人曾劝她删去某些段落,我曾鼓励她保留不动,特别是关于贝蒂?费尔南代斯的一节,这是这本书最有意趣的一段,因为这一部分表明这本书的主题决非一个少女与一个中国人的故事而已。

在我看来,这是玛格丽特?杜拉斯和作为她全部的作品的源泉的那种东西之间的爱的历史。

情人代表着许许多多人物……”出版家的话恰恰是符合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际情况的。

小说《情人》真是因为其独特的叙述艺术,吸引了众多的读者。

一、叙事结构的灵活性《情人》的结构类型可以是自传体小说的类型,自传体小说介于自传与小说之间,它因其主人公与作者之间存在隐秘而又命运攸关的关联而具有自传的特性,从而自成一支。

《情人》则正是这类小说。

作者与主人公之间隐秘的关联,使自传体小说变得神秘:作者一边讲自己的故事,一边对读者说“这并不是我”。

于是,在“像”与“不像”之间,造成一种极具张力的叙述空间,使小说不仅具有了“警世”与“自省”的功能,而且拥有艺术的吸引力。

小说中“我的生命力历史并不存在”、“人们总是要你相信在那些地方曾经有过怎样的一个人”等这样模糊的语言使得小说扑朔迷离,结构随着杜拉斯的情绪与回忆曲折缓慢的前进。

浅析杜拉斯 《情人》的艺术成就 毕业论文

浅析杜拉斯 《情人》的艺术成就  毕业论文

摘要《情人》是杜拉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可以说是杜拉斯在创作生涯上的转折点,它的艺术成就是相当高的。

要分析它的艺术成就,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它独特的语言,那看似胡言乱语的话语中夹含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二是作品中所塑造的场景,不仅唯美,还很逼真,结合独特的语言把故事描述得淋漓尽致。

三是小说中的基调,有着一种悲壮美。

四是小说的自传性色彩,它不仅使读者更接近杜拉斯,还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品,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读者会有一种亲切感和被征服感。

关键词:杜拉斯;《情人》;艺术成就Abstract"Lover"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s DuLaSi DuLaSi, can say is the turning point in career, its artistic achievement is quite high. Must analyze its artistic achievements, can from several research. A is it unique language, that seemingly nonsense words clip with a special kind of affection. 2 it is portrayed in the scene works, not only beautiful, but also very lifelike, unique combination of language story incisively and vividly. The third is novel and stirring, had a tone of beauty. Four is novel autobiographic colour, it not only can make readers more close to DuLaSi, also make it easier for the reader to understand the work, in the appreciation of works while the reader will have a kindness and conquered feeling.Keywords: DuLaSi; "Lover"; Artistic achievement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前言 (1)一、语言的魅力 (1)(一)随意而高超的语言 (1)(二)直剖心灵的语言 (2)二、场情的唯美 (3)(一)以画面为中心的叙事方式 (3)(二)新颖,独特的结构方式 (3)三、绝望的基调 (4)(一)苏醒的绝望 (5)(二)绝望的爱情世界 (5)四、浓烈的自传性 (6)(一)完美的自我形象 (6)(二)鲜明的自传色彩 (7)结语 (8)参考文献 (9)谢辞..........................................................................................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析杜拉斯小说《情人》的文化内涵

浅析杜拉斯小说《情人》的文化内涵

浅析杜拉斯小说《情人》的文化内涵作者:陈喆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8期摘要:对于文学家来说,有很多因素能够影响到其作品的创作,其中生活背景是对其作品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品体现的就是其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经历。

在《情人》这部作品中,作者就将其生活经历和文学形象进行结合。

从《情人》的故事情节来解读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作者对其个人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寻求,以及作家在东西方之间的游离;(2)文化在多重语境下的融合及其关联;(3)法兰西民族受到东方巨大的诱惑。

《情人》是杜拉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在这部小说当中,时空打乱了,回忆、插叙、倒叙混在一起,维系它们的是爱情,文中也处处洋溢着人文的精神,告诉我们爱情的真谛。

关键词:杜拉斯;小说;《情人》;内涵作者简介:陈喆(1986.1-),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学历,2010年6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为法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现任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教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02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曾在越南生活18年。

她的小说充满着异域风情,而作者本人也拥有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个人生活经历。

她的作品在国内外都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形式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电影、语言、创作手法以及风格等;二是内容的研究,主要是从主题心理学、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方面。

除此之外,杜拉斯的作品中还呈现出很多文化现实,许多异国形象都在她的描述以及塑造下更加形象生动。

《情人》这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都是作家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的展示,所以《情人》也被看作杜拉斯的自传体作品。

1.作家个人身份与文化认同的寻求:始终游离在东西方之间杜拉斯在18岁那年就从越南回到了法国,但是在此之前她并没有接触过法国文化,在她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母亲讲述的“遥远的”法兰西国度。

杜拉斯的女性气质写作——以《情人》等几部作品为例

杜拉斯的女性气质写作——以《情人》等几部作品为例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杜拉斯的女性气质写作----以《情人》等几部作品为例何香凝(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摘要:杜拉斯作为二十世)法国极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的作品带有了太多个人的色彩。

在《情人》《广岛之恋》《乌发碧眼》等一些作品中恣肆地表达着她对于女性的看法和她个性的写作方式。

在欲望中书写女性主义,用诗意的写作展现她的主张。

关键词:杜拉斯《情人》女性书写一,杜拉斯的女性书写“女性书写”这个概念是由法国当代女性主义学者埃莱娜•西苏提出,她认为这是一种“新的反叛式的写作”,一种瓦解父权制中心话语的新语言。

在西苏看来,在父权制社会中,两性的对立意味着男性霸权的优势地位,而女性总是被排斥在中心之外,她的存在是为了他的存在。

这样一来,女性长期地保持沉默,因为她们的一切正当权利都被压制了。

女性话语都被,成为男性话语被对。

因,西苏写:“写作,这一为将不但实现妇女解除性特女性存在制关系,而使她,这为将她的、她:乐、她,她一被封锁着的,写作将她。

”正式了法国当代女性主义影响的言论,但她的众多作都“女性书写”的。

在的作品中,男性和女性这种二元对立中的男性霸权地位们现来,反的是女性作为主地位的。

在《之恋》《》《》中,男性不是中个着一切权中心位男性,男性是因为存、社会者心一种孱弱样子们现来。

在《》中中国男人在女孩第一次相遇时候,可能是由于种族差异他的手一直在颤抖,相反这个十五岁半国女孩子容不迫。

在之后他女孩性时候他一一种颤抖被动的状态,“他讨她欢喜,事只好由她决定”。

*1+®甚至“他转过去,退到床一头,哭了起来”*1+®>不难现,在《》中,这个中国男始终保持着这种戒备和监视的状态,这种姿态也打破了男性霸权位,加突出了女性主。

“起初他注意看着她,好像在等她话,但她话。

是他僵在那里再也不动了……”“后来,他坐到汽车后座上来了,脸侧向一边,怕看别人的眼睛,他一直是仓皇不安的,他害怕。

”在《广岛之-中日建筑师在国女演员热中男性也占据明主导位,而是他让她留下来也被女演员一次又一次地拒绝。

论杜拉斯与张爱玲的自恋情结

论杜拉斯与张爱玲的自恋情结

34论杜拉斯与张爱玲的自恋情结易晓倩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摘要:自恋情结,是作家文学创作的内在驱动力,在杜拉斯和张爱玲的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在她们的作品中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和别样的生命力。

而究其根本,这种自恋情结的产生却是由于自卑,相似的不幸的童年经历使她们迫切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宣泄,因而投入文学创作,在字里行间讲述着与自身经历相似的故事,抒发着复杂多变的情感,震撼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

关键词:自恋情结;自卑情结;创作动机“自恋”一词,究其词源,出自希腊语“Narkissos ”,意为水仙花,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那耳喀索斯传说。

这一传说出自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美少年那耳喀索斯贪恋水中自己的倒影,难以自拔,且不为众神所接纳,最终偎影而死,化作水仙花。

于是,那耳喀索斯便成为“自恋”的代名词。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将自恋定义为自己对于自我投注里比多的兴奋状态,认为人在婴儿时期就处于自恋状态,在正常的发展下,一个人终其一生都会有某种程度的自恋。

如果将自恋情结与文学创作联系起来,我们发现,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可以说,作家绝大多数本质上有着自恋情结。

荣格指出:“艺术家无一例外的都是自恋倾向者。

”文学创作是作者个人化体验的结果。

由于性格经历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每个作者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正因为如此,世界文学的大花园才得以百花齐放。

一千个作家笔下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样是写秋天,杜甫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尽了秋天的萧瑟和凄凉;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写出了秋色的清新动人;在刘禹锡眼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另辟蹊径,写出了秋天的明快和活力;而李白在《子夜秋歌》中写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的诗句,写的却是闺妇对边关丈夫的思念之情。

由此可见,作者的性格和经历造成的表达差异,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人》、《半生缘》析杜拉斯与张爱玲

人》、《半生缘》析杜拉斯与张爱玲

己眼中的 爱、 欲望、 疯狂和激情; 这个少女蕴含着 杜拉斯对爱情无限的热烈与向往……就是直到老 去, 她仍孤独地守候在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期待她
的情人。
和杜拉斯独特的 叙述风格一样, 张爱玲在( 自 己的文章》 一文中说道: “ ……我甚至只是写些男 女间的小事情, 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 也没有革 命。我认为人在恋爱的时候, 是比在战争或革命
万方数据
陈超传奇中的女人来自爱而出生在旧上海的张爱玲却认为“ 爱情是百 孔千疮的” , 同样是描写爱情的《 半生缘》 , 少了热 有的只是冷静、 平淡与 苍凉。 “ 我喜欢悲壮, 更 不 爱 她 , 他 说 他 爱 她 将 一 直 爱 到 他 死 。 , 叫洲这 烈, 个艺术场景的处理对杜拉斯来说是个例外, 却最 喜欢苍凉。……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 就 真实地泄了 密- 杜拉斯虚构的爱情在她真实的 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 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 世钧、 期盼中出了轨, 这就是真相。这个关于恒久爱情 曼祯、 叔惠、 翠芝. 几个普通年青人的痴爱怨情, 在 的电话在杜拉斯的面前已真假合一, 无从分辨。 平淡的家常琐事里和变化无常的杜会中, 演绎着 弗洛伊德说: “ 超于现实存在的某种组合比 现 旧 上海一段漫长的不了情。 世均与翠芝两个不相 实世界更真实! ” , 事实正是如此, “ 情感生活与杜 爱的人结了 婚, 曼祯怀着自 杀般的心情嫁了祝鸿 拉斯一样丰富多彩的波伏瓦、 张爱玲, 与杜拉斯可 才, 翠芝对叔惠情深几许。 叔惠却去了后方・ 。 ・ …平 在苍凉的都市人生面前 比 的 是她 们同 样抵达了 生命的真相。 ” ] , [ ( 叨 , 杜拉 淡如流水般轻诉的爱情, 斯眼中的爱情与张爱玲心中的 世事都在其作品中 铺陈着幻灭的人生。《 半生缘》 与《 情人》 不同的 得到了 真实的体现。 是始终没对“ 性爱” 做过多的停留, 虽然曼祯的姐 二、 爱情: 升华抑或沉寂 姐还是一个舞女。 “ 城市的声音近在咫尺, 是这样近, 在百叶窗 两者的差异也许来源于中西文化的不同, 在 木条上的 摩擦声都听得清。 声音听起来就仿佛是 法国文化传统中, 爱情天然地向艺术生成, 欲望、 他们从房间里穿行过去似的。我在这声音, 声音 性超越为爱情; 而在中国, 欲望、 性与爱情是分裂 流动之中爱抚着他的肉体。大海汇集成为无限, 的, 它们自 觉地向历史生成, 巨大的传统、 现实压 远远 退 去, 又 急 急 卷 回, 如 此 往 复 不 已 力, 不自 觉地扭曲了人物的 情感心态, 不允许一次 ……” 〔 习 ‘ ,) 不顾婚姻的爱情。饶有趣味的是, 在杜拉斯的作 这是( 情人) 中一段写 巧 岁的少女和她中国 品中, 人物大部分渴望逃离婚姻的“ 围城” , 去寻 情人第一次相会时的情境。 在这一个对少女命运 觅真正的爱情; 而张爱玲笔下女主人公最大心愿 至关重要的场景里, 作者不仅写了他们之间“ 性, ’ 是抓住一个男子, 把自 己嫁出去, 恋爱成了现实利 的给予与索取. 更是将少女的心理活动和在这一 益逼迫下走向功利婚姻的过渡。 对陷于 疯狂爱欲的 情人周围的城市声音也一并描 不管是杜拉斯眼里的“ 情” , 还是张爱玲笔下 述了出来。 的“ 恋” , 都一样地饱受磨难, 归根于悲剧。但杜 “ 那间房是黑暗的, 被无休止的喧闹声围绕 拉斯笔下的爱情却是一种本质的显现, 而张爱玲 着, 随着市 镇的喧嚣, 过往行人熙熙攘攘・ ・ … 我自 的爱情始终都充满着传统伦理的宿命色彩。爱 忖着其波澜壮阔和深不可测……然后一次次的进 情, 在杜拉斯的眼里升华; 却在张爱玲的笔下落漠 人……我们就这样紧贴着, 在城市的喧嚣中紧贴 沉寂。 着。 ” l《 t 叹 , 杜拉斯对爱欲的 描写是那样的直白 与 三、 女人: 是自我还是宿命的? 浪漫, 对爱的气息也是那样的敏感与迷恋。作者 把乖张的杜拉斯与清冷的张爱玲放在一起, 在《 情人》 中对情欲描写几乎达到了赤裸裸的程 同样是书写女性的命运, 《 情人》 更多的是通过女 度, 男女主人公们神经质地疯狂地攫取爱情, 在汹 人书写了 爱情, 而《 半生缘》 却是用爱情书写了女 涌的欲望中, 无法把握, 直至最后匆匆地分离。虽 人. 然是一幕悲剧, 但杜拉斯却不这样认为— “ 他对 在《 情人》 中, 杜拉斯运用高超的语言驾驭能 她说, 和 过去一样, 他依然爱她, 他根本不能不爱 力和独特的叙述风格表现了她强烈的女性意识。 她, 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厂小说最后延续 重叠、 随意的叙述形式映现出的是一种叛逆的气 的还是她对爱情的依恋和期盼。 质, 这反叛来源于她现实中家庭的紧张压抑和少 杜拉斯说“ 没有一次恋爱能代替爱情, 。在 得可怜的 母爱; 通过回 忆自己的经历, 杜拉斯不断 作品中, 她体现的更多是欲望和爱情。在《 摧毁 地升华和改写着曾经来过的爱情, 塑造着她理想 吧, 她说》 中 她说: “ 每次我有欲望, 我就有爱情” , 的爱情世界。她消融了现实与真实的界线. 使小 “ 欲望和爱情的等值在激情中 怒放, 激情要求全身 说的爱情呈现为时空延异, 变幻莫侧, 形成了杜拉 心的投人, 并使生存具有意义; 如果你没有体验过 斯独特的“ 自 传性书写” 风格。 绝对服从身体的欲望的必要性, 就是说你没有体 杜拉斯说过: “ 女人就是欲望, 女人不能男人 验激情, 你在生活中就什么也千不了。 ” 杜拉斯的 写什么便跟着写什么, 女人若不在欲望的地方下 爱情一 是建立在肉欲与感情渴求之上的爱情, 笔, 那她不是在写, 而是在剿窃。 . 杜拉斯是多么 而不是婚姻, 这如同现实中的她一样, 一生情人无 忠实于自己的写作。在《 情人》 里, 她毫无顾忌 数。 地、 淋滴尽致地在一个少女的身上呈现自已和自

杜拉斯和张爱玲作品中异化的母亲形象——以《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和《金锁记》为例

杜拉斯和张爱玲作品中异化的母亲形象——以《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和《金锁记》为例

品位•经典文艺评论杜拉斯和张爱玲作品中异化的母亲形象——以《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和《金锁记》为例O向芷情(喀什大学人文学院,新疆喀什844008)【摘要】杜拉斯和张爱玲是同一时期内法国和中国极具代表性的两位女作家,两人作品中的母亲形象的异化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以《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和《金锁记》这两部作品为例,结合作品中两位母亲异化的具体表现——爱情观的异化和金钱观的异化,来分析异化的母亲形象。

通过作品中的社会大背景以及作者的经历浅析形成异化的两大原因——社会的压迫和母爱的缺失。

【关键词】杜拉斯;张爱玲;母亲形象;异化玛格丽特•杜拉斯,生于1914年,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女小说家,同时从事戏剧剧本的编写和电影的导演。

张爱玲,生于1920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同样也进行戏剧、电影等的改编。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下面称为《堤坝》)使得杜拉斯一夜成名。

而《金锁记》可以说是张爱玲《传奇》一书中评价最高的作品,曾被傅雷誉为“颇有《猎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山。

所以,这两部作品称得上是两位作家的代表作。

虽然两部作品无论是从题材的选取、表现的主题,还是写作的风格上面都存在一定差异,但是这两部作品所塑造的母亲形象,都与传统的母亲形象相悖。

作品中的母亲不再是爱的代表、善的化身,而成为异化,甚至罪恶的代名词。

两个不同的作者、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两个不同的故事、两个不同的母亲形象,却都指向了同样的境地——母亲形象的异化,而这种异化也有着相似的表现和成因。

—、异化的表现(一)爱情观的异化在杜拉斯的《堤坝》和张爱玲《金锁记》当中,两位母亲形象的异化都涉及了爱情观的异化。

首先,两部作品当中的母亲都是寡妇,在她们的丈夫死后,再也没有其他男人给予她们情感上的慰问。

对于曹七巧来说,她曾经对爱情的那一点期待也因姜季泽的欺骗和利用而消耗殆尽,她不再相信爱。

在《堤坝》中的母亲看来,男人反而成为一种烦恼,会给她惹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是非。

从《情人》到《黄金时代》的叙事策略的传承

从《情人》到《黄金时代》的叙事策略的传承

从《情人》到《黄金时代》的叙事策略的传承《情人》(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和《黄金时代》(作者:王小波)是两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们在叙事策略上都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

两本小说都采用了回忆式的叙事手法。

在《情人》中,主人公回忆起自己与情人的过往,描述了他们的爱情故事。

而在《黄金时代》中,主人公也通过回忆来讲述自己与民工曹四儿之间的关系。

这种回忆式的叙事策略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们情感的复杂和变化。

两本小说都使用了非线性的时间结构。

《情人》中,主人公回忆起的片段并不按时间顺序进行,而是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跳跃式地讲述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同样,《黄金时代》也打破了时间线的顺序,通过主人公的回忆来揭示故事的发展。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结构既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也增加了读者对故事的好奇心和阅读的乐趣。

两本小说都在叙事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

《情人》中,作者通过对情人的外貌特征、生活细节等的描绘,展现出了主人公对情人的深情厚意。

《黄金时代》中,主人公通过对曹四儿各个方面的描写,表达出了自己的喜爱和敬意。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让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也使得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同身受主人公的情感。

《情人》和《黄金时代》还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强化了叙事的个体化和情感化。

在《情人》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自述,展现出他对情人的深情和爱恋。

在《黄金时代》中,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对曹四儿的思考也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这种个体化和情感化的叙事手法增添了作品的厚重感和魅力,使得读者更容易与故事产生共鸣。

《情人》和《黄金时代》在叙事策略上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

它们采用了回忆式的叙事手法,运用了非线性的时间结构,在叙事中注重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的描写。

这些叙事策略使得两本小说都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赏。

杜拉斯和张爱玲对于爱情的体验之比较

杜拉斯和张爱玲对于爱情的体验之比较

断零的忧愁———杜拉斯和张爱玲的创作心理浅析(陈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2008298)【内容摘要】杜拉斯和张爱玲作为两个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女作家,身份经历的迥异所造成了那种以爱情为依托的人生观在她们的作品中以委婉曲折的形式被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并非纯粹的爱情体验的表达,也不纯然是一种对于爱情的理性关照,从她们的对于爱情的表达中所透视出来的,是一种更为深沉的对于人生的一种断零的体验,虽然这种无可接续的体验在她们的作品所体现的角度和方式是很不同的,但是一种落寞的心态清晰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当然这种落寞的程度是不同的。

从对于杜拉斯和张爱玲的对于爱情的体验的比较中,可以发现本土资源和异国资源在XXX的叙述中所起到的微妙作用。

关键词:断零体验漂泊感形象学怨恨杜拉斯以一种我们完全陌生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她的不对称式的叙述和那种过于炽烈的对于爱情的投入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强烈的末世感,“回忆的片段,欲望的火焰;痛苦时的迷失、愤怒、号叫、等待和沉默,在玛格丽特·杜拉斯笔下都能成为一本本书的不容置疑的源泉和内容,作品和生活是一种奇遇的两张面孔。

”1杜拉斯不满于人机械地生活在现实的秩序内,残酷而又异化的生存环境剥夺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她曾经说过自己一直处在家庭的门外,是个被忽略的角色。

她的小说更多地展现了一种精神空间的惶惑,,自我认同结构在现实世界中被无情地摧毁,她在她的小说里不停的漂泊,她的归宿是一种可能性而非某种切实的生活。

她的无所归依的飘零感在她倾力想象的国度里找到了另一种回应,那就是张爱玲的写作,只不过张爱玲的作品是以中国古典美的韵味表达那种身世没落,相异的外在形式之下,潜藏的气势是那同气相求的对于人生的一种断零体验,也即无可接续有无可希望的孤立的心理状态,所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观察角度给我们阐释了一种我们可能每每遇到却无心观之的寥落境界,也许她们的表述是消极甚至是变态的,可是这消极和变态不正是生命的一部分的真相吗?用张爱玲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张爱玲《金锁记》与《窦娥冤》的互文关系

张爱玲《金锁记》与《窦娥冤》的互文关系

张爱玲《金锁记》与《窦娥冤》的互文关系
李清宇
【期刊名称】《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卷),期】2014(67)4
【摘要】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题名来源于明代袁于令的传奇戏剧《金锁记》,而传奇戏剧《金锁记》则是对关汉卿《窦娥冤》的改编。

张爱玲的"以戏为名"和"借题发挥"透露出其小说与《窦娥冤》之间存在着互文关系。

这一互文关系特别地体现在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叙事结构这三个层面。

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悲剧的《窦娥冤》和"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夏志清语)的《金锁记》,二者之间的互文性生动地体现出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之间的演变关联。

【总页数】6页(P103-108)
【关键词】锁记;窦娥冤;张爱玲
【作者】李清宇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37
【相关文献】
1.析杜拉斯与张爱玲情爱观之异同——以《情人》和《金锁记》系列互文性小说为例 [J], 黄薇澈;谢雨利
2.互文性与文化融合——张爱玲的《魂归离恨天》与艾米莉的《呼啸山庄》之互文
性 [J], 冯茜
3.转换性互文关系在自译过程中的阐释——《金锁记》与其自译本及改写本之比较研究 [J], 陈吉荣
4.《沉香屑·第一炉香》和《金锁记》互文性分析--张爱玲笔下女性的命运与价值[J], 向美林
5.论张爱玲小说创作与中国传统戏曲的互文关系 [J], 冯爱琳;叶海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爱玲《金锁记》与劳伦斯《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张爱玲《金锁记》与劳伦斯《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 查 特 来 夫 人 的 情 人 》 节 选
《 金 锁 记 》 节 选
教学提示:
一、对两个女主人公形象的理解 二、小说中爱情描写的意义何在
一、对两个女主人公形象的理解
女主人公之一曹七巧:都说母亲最慈爱,为什么 曹七巧对子女如此狠毒?
女主人公之二查特莱
夫人康妮:课文结尾
处博尔顿太太对康妮 说:‚因为我明白你
(7)试归纳康妮性格的主要特点
——义无反顾地摆脱一切外在羁绊,追求符合自然
和生命真实意义的爱情!
课后练习:
找找两篇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文字。哪
些细节透露了人物的内心?什么样的
内心和心理?
腰部以下终身瘫痪。在老家中,二人的生活虽无忧无虑,但却死
气沉沉。庄园里的猎场守猎人重新燃起康妮的爱情之火及对生活 的渴望,她经常悄悄来到他的小屋幽会,尽情享受原始的、充满
激情的性生活。康妮怀孕了,为掩人耳目到威尼斯度假。这时守
猎人尚未离婚的妻子突然回来,暴露了他们之间的私情。巨大的 社会差距迫使康妮为生下孩子先下嫁他人,只能让守猎人默默地 等待孩子的降生。
张爱玲自己也经历了婚姻挫 折,世态炎凉。1944年,她
24岁时与刚离婚的胡兰成结
婚;27岁与胡兰成离婚。
36岁时,张爱玲在美国纽约 与赖雅结婚
(二)《金锁记》简介
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
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 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
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
们双方各有各的道理,
都是对的。‛真的如 此吗?
二、小说中爱情描写的意义何在?
中学时代就有成熟女性意识的《霸王别姬》。
1940年代出版中、短篇小说集《传奇》,《传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析杜拉斯与张爱玲情爱观之异同——以《情人》和《金锁记》系列互文性小说为例[摘要] 杜拉斯与张爱玲的作品存在着让读者着迷的互文性。

对比分析二者互文性明显的作品以窥探两位女性作家的情爱观及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 身体写作;杜拉斯;张爱玲;爱情;欲望1993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用以鼓励文坛新人的奖项——颁发给了年逾古稀的女性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

其出版于1984年的半自传体小说《情人》是她获此殊荣的最直接原因。

此时,大洋彼岸的中国学界也掀起了对这个传奇女子及其作品的研究高潮。

其为人行事的“不可归类”及其作品风格的独树一帜都让国人为之疯狂;其作品的互文性让读者在她织就的文学王国里兜转之时禁不住频频回顾。

她的影响已不止于学术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小资阶级”范围内的女子“言必称杜拉斯”。

杜拉斯俨然成为某些读者的精神领袖。

从这个角度而言,张爱玲——毕生笼罩着传奇色彩的华人女性作家——可谓是杜拉斯未曾谋面的姐妹。

两位女性隔着浩瀚的大洋,散发出同样耀眼的光芒,在女性文学史上各自涂抹下了浓墨重彩的笔触。

《情人》让杜拉斯一夜成名,而张爱玲的《金锁记》被誉为“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这两部被各自的创作者喜爱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家不尽相同的爱情观念,在叙述上也折射了她们各自的风格:一个是在张扬之中凸显孤独,一个则是华丽而苍凉。

杜拉斯和张爱玲都是用生命来写作的女子,旁人无法复制的经历和普通人无法企及的笔墨写就了她们各自的传奇。

作品中的情与爱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或喜或悲的故事,更是作家对人类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及理解。

一、杜拉斯之炙热张扬杜拉斯在《摧毁吧,她说》中宣称:“每次我有欲望,我就有爱情”,“欲望和爱情的等值在激情中怒放,激情要求全身心的投入,并使生存具有意义”。

[1]p72欲望与感情渴求是杜式爱情的最根本萌发之地;在她的作品中,欲望和爱情是相随相伴的,欲望折射了爱情,而爱情赋予了欲望寓意,形而上的爱情几乎不存在于杜拉斯的文字之中。

“房间里有焦糖的气味侵入,还有炒花生的香味,中国菜汤的气味,烤肉的香味,各种绿草的气息,茉莉的芳香,飞尘的气息,乳香的气味,烧炭发出的气味……”,“城市的声音近在咫尺,是这样近,在百叶窗木条上的摩擦声都听得清……我在这声音,声音流动之中爱抚着他的肉体”。

[2]P38这是杜拉斯对《情人》中“放浪行骸”的未成年白人小女孩与孱弱的中国男子初试云雨的房间周遭环境的一个详尽描述。

在这女孩生命历程重要的转折点,情人之间爱的表达、性的给予/索取与爱欲之中人物周围的气味和声音一一呈现。

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杜拉斯眼中,爱情、欲望都如同生活中的这些存在一样,是客观的,可体会、可记忆及再现的。

杜拉斯丝毫不忌讳对沉迷于爱欲中的小女孩的心理和身体感受描写,对于爱欲,她一向是直白且浪漫、敏感且迷恋的:她以一种极坦然的笔触描述《情人》中赤裸裸的情欲,饮食男女们疯狂地或等待或谈论或攫取爱情,白人小女孩与中国男子神经质地沦陷在汹涌的欲望中,在欲望中反复确认遭遇重重阻碍的爱情,欲望和爱情相互交织直至最后匆匆分离。

在杜拉斯的眼中,即使他们相隔千万里、只要欲念不曾消退,那么他对她的爱就不会削减;只要对她的爱不消退,那么,对她的欲念也不会削减。

他“对白人小女孩的记忆依然如故,床上横陈的身影依然在目。

在他的欲念中她一定居于统治地位久久不变,情之所系,无边无际的温柔情爱,肉欲可怕的阴暗深渊,仍然牵连未断”。

[2]P94多年之后,“他对她说,和过去一样,他依然爱她,他根本不能不爱她,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

[2]p95小说中这对跨越了年龄、种族、空间和时间的情侣可谓是杜拉斯情爱观的形象诠释。

他们的欲望和爱情的纠葛折射了杜拉斯的爱情哲学。

对于爱情,杜拉斯向来是赋予了它玫瑰的色彩,纵然爱情不可能完美,但它依然是美好的、是炙热灼人的、如火一般能在经历的人身上烙下印记、是人类生命的真实体现。

于是,她时常幻想当她老时,“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

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

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2]p5对于不得不放手的爱情,杜拉斯给它荡气回肠的色彩,爱情的印记不仅仅是为了提醒当事人及读者它曾经的存在,更是为了让感受到它的人带着希望和梦想进行回味和憧憬。

爱情的烙印如此之深,以至于在1990年当杜拉斯在得知“他”去世的消息之后,抛下正在进行的工作,疯狂地撰写中国北方籍的情人和那个女孩的故事,即小说《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她说在“这部小说中我徜徉了一年,沉湎在中国人和女孩相爱的那一年”……“我真没想到他竟会死,他的身躯、肌肤、生殖器、双手怎么会死去的啊。

在这一年里,我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了乘坐永隆的渡轮横渡湄公河的时代。

”[3]p2现实中“中国情人”的死亡使得当年已76岁的杜拉斯再次在记忆中重温了当年“法国小女孩”的放肆爱情,把深埋在记忆中的情爱细节见诸笔端。

在杜拉斯看来,这些爱欲——纵然隔着大洋、隔着时间的长河——却是不可忘却、不可磨灭的。

在再次描写“情人”和“小女孩”之间的相遇和相互吸引时,杜拉斯赋予了更多的细节:小女孩最初为他的手吸引,在他的车里“她对那只手入了迷”“她触摸那丝绸般的皮肤”,“那只手,顺从地任她摆弄”,[3]p27“她抓着他的手,亲吻着”[3]p29,车子继续前行,“他的手抚摸着女孩的脸,唇,合上的双眼。

”她闭着双眼,感受它“那只手很温柔,从不粗暴,总那么谨慎,它兼有肌肤和心灵的一百年的柔情”,“这只手离开了面部,沿着身体往下”。

[3]p35他们交谈,他们沉默。

当车子驶进市区,他们要说再见之时,“她记得当时要开口说话是多么艰难,不忍心啊。

欲念是那么强烈,都找不到该用什么样的词语表达了。

他们不再互相观望,相互避开对方的手、对方的目光”。

这短短的相遇和这期间的一切“都已能让人明白,这便是爱情”“正在降落的爱情。

永远也忘不了的爱情”。

[3]p36这是典型的杜氏爱情,必然与欲望相生相伴。

对杜拉斯和小女孩而言,欲望即是爱情的外在体现。

这是小女孩的爱情信仰,欲望是如此自然、如此强烈,以至于后来当他们在街上相遇时,小女孩隔着玻璃车窗吻中国情人,“她曾说,那就像在大街上做爱似的。

那样的强烈”,而中国情人“对女孩的欲望使他变得死了一般。

他忍受着折磨”[3]p45……“在随后的那几个月里,他们从未提及这种欲望带来的切肤之痛。

”[3]p46与《情人》相比,在这部重写情人的书中,杜拉斯花了更多的笔墨仔细描述欲望,她说过:“我们并非像男人那样写作,女人若不在她们欲望之地下笔,那便不是写作,而是抄袭”[4]p15,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或许,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杜拉斯有多么忠实于她自己的欲望,她就有多忠实于自己的写作。

在《情人》里,她把她自己和她眼中的疯狂、激情、欲望和爱都淋漓尽致地倾注在桀骜不驯的十四岁半白人小女孩身上。

这个少女就是杜拉斯的化身,她承载着杜拉斯对爱情和欲望无限的热烈与向往。

到了《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中,杜拉斯更是毫无顾忌地描述了女孩的欲望体验,在女孩把自己的初夜交付给中国情人时,她“感到体内一阵撕痛,起初很强烈,接着变得痛不欲生。

然后很矛盾。

完全不同于其他疼痛;其实正是在此时,这种疼痛变得无法忍受时,它开始渐渐消失。

它变了,变成一种快感,快活得让人想呻吟,想叫喊,它漫及整个身子、头颅,耗尽肉躯和心灵的力量,思维的力量,被击垮的力量……现在,她回忆往事……她仿佛还能听到当初在那间房间里听到过的大海的呼啸声”。

[3]p62二、张爱玲之清冷内敛张氏文本中,炙热的爱情几乎不可见于男女人物之间。

恋爱中的男女感受到的爱情是温吞水一般的,有着让人温暖的温度,却不足以燃烧起欲望。

张爱玲把男女的痴爱怨情放置于平淡无味的家常琐事里,每当激情被点燃,现实的种种不堪便立即显现,狠狠地把微弱的火苗扑灭。

“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5]p173苍凉,是张爱玲的生命哲学,也是她的爱情哲学。

正因如此,《金锁记》中姜长安在面对着可能成为她恋爱对象的童世舫时,“她觉得她浑身的装束,无懈可击,任凭人家多看两眼也不碍事,可是她的身体完全是多余的,缩也没处缩”[6]p115,对自身身体的决然否认使得长安的感情从一开始就带着灵欲分裂的畸形色彩,纵然在订婚之后,长安单独与童世舫在公园里散步时“很少说话,眼角带着一点对方的衣服与移动着的脚……不说话,长安并不感到任何缺陷”。

爱情落在长安身上,不过是“人变得异常沉默了,时时微笑着”[6]p117,当母亲曹七巧发了疯似地诋毁恋爱中的她时,她“如同轰雷掣顶一般”,“忽然觉得浑身的骨骼都脱了节”。

然而,她放弃了挣扎:“这是她生命里顶完美的一段,与其让别人给它加上一个不堪的尾巴,不如她自己早早结束了它”。

长安的爱,“将来是要装在水晶瓶里双手捧着看的——她的最初也是最后的爱”。

[6]p120在这个中国旧式女子身上,爱情是一种独立的存在,与它的载体是分割开的。

曹七巧是张氏文本中的“疯女人”,她“带着黄金的枷”并“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这个女人,并不是生而疯癫的,她也曾是“有过滚圆的胳膊”的青春女子,”肉店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兄弟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6] p124都喜欢着她。

可是,这些可能发生的爱情都随着她嫁给残疾的姜家二少爷戛然而止。

嫁给未曾谋面的男子,终生与爱情无缘,这对旧中国的女人而言,并不是稀罕事。

七巧的悲剧就在于,她嫁给了残疾的姜二少爷,却以为自己与姜家三少爷季泽相爱,以为她的爱受阻于几千年的宗法伦理。

她对他的爱,伴随着欲望,她见他,会“身不由己的就走了过去”,她同他哭诉,手贴着他的腿:“你不知道没病的身子是多好的……多好的……”[6] p93她挑逗他:“我就不懂,我有什么地方不如人?我有什么地方不好……”她眼睛直勾勾地望着他,“鲜艳而凄怆”[6]p94。

可是,这一切不过是她自己的一厢情愿。

“季泽看着她,心里也动了一动。

可那是不行的,玩尽管玩,他早抱定了宗旨不惹自己家里人,一时的兴致过去了,躲也躲不掉,踢也踢不开,成天在面前,是个累赘。

”[6]p94季泽对她,不过是一时兴起的欲望罢了。

然而,这些,七巧是不懂也不愿意懂的,她在她自己编织的爱的梦幻中数着日子,这份虚无缥缈的爱或许是她在姜家最大的支撑。

她信以为真,以至于多年之后,季泽为了从她兜里骗几个钱,一番甜言蜜语便能让“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她想“当初她为什么嫁到姜家来?为了钱么?不是的,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6] p103在这短短的刹那,曹七巧不过是一个怀春的少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