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2教案第1课时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2-1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第1课时【教学目标】⑴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⑵能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⑶掌握从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能量的变化(4) 了解能量守恒定律【教学重点】掌握从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能量的变化。
【教学难点】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公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介绍] 能源与材料、信息一起被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每时每刻、分分秒秒都离不开它。
迄今为止,人类所能利用的能源主要是化学能、电能、以及核能等等。
但是,由于人类大量开发和浪费资源,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从而引发了不可回避的能源危机。
在现代广泛使用的各种能源中,哪些与化学密切相关?面对能源枯竭的危机,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辟新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个主要方向,在这方面化学能作出什么贡献?本章初步讨论这些问题。
[创设情景]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块生石灰,加入少量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触摸试管外壁时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问题] 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烃类等有机物(煤中含有大量的碳),它们燃烧时放出热能。
你一定想知道,这种能量从何而来?它与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要经过高温煅烧才能变成生石灰,高温提供的热能在石灰石的分解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板书]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思考]不同的燃料其组成不同,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也不相等。
为什么不同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会不同?燃料在燃烧反应中产生的热能来自哪里?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⑴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为例,用化学键的观点分析反应的本质过程。
点燃H2 + Cl2 ==== 2HCl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⑵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点燃H2 + Cl2 ==== 2HCl吸收能量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高中化学必修2配套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配套教案
第一课:化学基础概念导入
1. 学习目标: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学习内容:化学的定义、化学元素、化学物质的分类、化学方程式等基础概念。
3. 学习活动:
(1) 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2)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化学实验,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3) 知识梳理: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和疑惑,帮助他们建立对化学知识
的系统化认识。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自主探索化学知识,寻找与化学相关的新闻、科技成果等,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趣。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注:以上内容仅为教案范本,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案
第一课: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
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3. 反应速率和反应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玻璃烧杯、试管、搅拌棒等。
2.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溶液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进行实验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2.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关题目训练。
3. 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进行讨论和展示实验数据。
4.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其原因,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2单元第1课时氨气教案苏教版必修2
第1课时氨气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氨的主要性质。
2.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
3.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无机化合物转化与制备的方案。
1.氨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密度水溶性液化难易无色刺激性气味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氨气易被液化微点拨: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液态氨在工业上常用来作制冷剂。
2.喷泉实验实验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①打开活塞,并挤压滴管的胶头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3.氨水的性质(1)氨气溶于水,大部分和水反应生成NH3·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3+H2O NH3·H2O。
NH3·H2O很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3·H2O=====△NH3↑+H2O。
(2)氨水具有弱碱性,电离方程式是NH3·H2O NH+4+OH-,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或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根据氨水的性质分析,直接施用氨水作氮肥合理吗?理由是什么?[提示] 不合理。
氨水易挥发,用氨水作氮肥,肥效低,浓度较大时还会烧伤作物茎叶,必须加大量的水稀释。
氨水对眼睛、呼吸道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贮存、运输和施用的要求也比较高。
4.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1)将分别蘸有浓氨水、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渐渐靠近,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大量白烟产生。
(2)这是因为浓氨水挥发产生的氨气与浓盐酸挥发产生的氯化氢在空气中相遇迅速反应生成氯化铵晶体小颗粒。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 3+HCl===NH 4Cl 。
微点拨:(1)氨气能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其离子方程式是NH 3+H +===NH +4。
(2)铵盐大多是无色晶体,运输、储存比较方便,并且都能溶于水,易于被农作物吸收。
因此,固态氮肥已经代替了氨水,成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化肥。
7.3乙醇与乙酸第1课时教案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
教案【回顾】乙醇有哪些性质?【强调】乙醇与水可以以任意比例互溶,这是与我们学过的烷烃不同的;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H3CH2OH+O2 CO2+H2O(淡蓝色火焰)【引导】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写出乙醇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判断】乙醇是不是烃?【讲述】乙醇与烃是有差别的,组成上除了C和H,还含有O,结构上相当于乙烷中的一个H被氧氢原子团所取代。
像这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叫做烃的衍生物。
【判断】CH3Cl是不是烃的衍生物?【引导】我们之前还学过哪些烃的衍生物?【讲述】乙醇中的氧氢原子团叫羟基(介绍羟字的由来),写作-OH,与我们之前学过的OH-明显不同,主要区别在以下几个方面。
【过渡】烃的衍生物组成和结构上与烃明显不同,那性质会有所变化吗?【思考1】乙烷难溶于水,而乙醇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这是为什么呢?【过渡】回顾必修一Na与H2O反应,Na可以置换出H2O中的H,能不能置换出乙醇分子中的H呢?观察乙醇与钠反应实验视频,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现象:钠开始沉于试管底部,最终慢慢消失,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点燃气体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钠的密度比乙醇大,产生气体是H2。
【讲述】在该反应中,钠置换了乙醇羟基中的H,生成了乙醇钠和H2。
写方程式:2CH3CH2OH+2Na→2CH3CH2ONa+H2↑,说明CH3CH2OH ~H2↑,H2与羟基中氢原子守恒。
【引导】与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对比,钠与乙醇反应的现象有何变化呢?【讲述】这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思考2】钠能不能置换C-H键上的H原子呢?提示:钠保存在煤油中【总结】乙烷不与钠反应,而乙醇与钠反应,这是因为乙醇分子中存在羟基,由于羟基的存在,乙醇有了特殊的化学性质,像这种决定有机化合物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1课时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2(新课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本章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1)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
同时,本章内容又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因此,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及其条件控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理。
本章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生通过学习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与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引入新型化学电池开发与利用的知识,学生将对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有更多的体会;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学习与讨论,学生将对化学反应的条件有更深的认识。
这些都会增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及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状态。
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在此只点出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其主要原因,并笼统地将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能量归结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不予深究。
关于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或电能的转化,以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电池,主要考虑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阶段性。
《共价键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2(新课标)】
共价键第1课时◆教学目标1. 从原子轨道重叠的视角认识共价键的本质,知道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能用模型、图像、符号等正确表征H2、Cl2、HCl等简单分子中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
2. 知道σ键和π键的区别和特征,能说明C2H6、C2H4、C2H2等分子的成键类型。
◆教学重难点1.从原子轨道重叠的视角认识共价键的本质。
2.从原子轨道重叠方式的不同理解σ键和π键的区别和特征。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假如发生了大灾难,人类全部的科学知识只能概括为一句话传诸后世,那么这句话应该是“万物皆原子构成”。
——1965年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曼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
【分享交流】微观粒子包含哪些种类?它们分别组成了哪些物质?你能各举出一些例子么?这些微粒在形成物质的过程中,形成了怎样的化学键?我们常说形成共价键时“电子成对”,电子是带负电的,两个负电的东西为何会主动靠近?这其中的本质是什么?【思考讨论】写出H2、Cl2、HCl的电子式,通过电子式分析为何它们是稳定的物质?你认为是否存在H3、H2Cl、Cl3这样的物质?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第IV A族的元素与H能形成CH4、SiH4等;第V A族的元素与H能形成NH3、PH3等;第VIA族的元素与H能形成H2O、H2S等;第VIIA族的元素与H能形成HF、HCl等;从中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用自己的语言总结。
你能从价电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原因么?二、讲授新课一、共价键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两原子之间每共用一对电子,彼此的电子数增加1个。
因此:第IV A族元素的原子价电子为4个,要达到8电子结构,需要共用4对电子;第V A族元素的原子价电子为5个,要达到8电子结构,需要共用3对电子;第VIA族元素的原子价电子为6个,要达到8电子结构,需要共用2对电子;第VIIA族元素的原子价电子为7个,要达到8电子结构,需要共用1对电子;原子通过共用一定数量的电子对即可达到稳定结构,共价键的数量也由此确定,不会一直增加下去。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氮与氮的氧化物 教案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5.2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氮与氮的氧化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氮气的性质;(2)了解NO、NO2的物理性质;(3)掌握氮氧化物之间的转化;(4)了解氮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过程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硝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原理,进一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感受科学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义;(2)通过对于光化学烟雾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3)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H2O的反应。
2. 教学难点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H2O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一、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1.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生成 N2+O2=====放电2NO(无色气体) 2NO +O2===2NO2 (红棕色气体) 3NO2+H2O===2HNO3+NO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一氧化氮:无色无味的气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二氧化氮: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一氧化氮:不与水反应,在通常情况下易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 2NO +O2===2NO2二氧化氮:3NO2+H2O===2HNO3+NO O2+4NO2+2H2O===4HNO3 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1.氮氧化物的来源氮肥生产、金属冶炼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2.氮氧化物的危害(1)硝酸型酸雨:N 2+O 2=====放电2NO 2NO +O 2===2NO 2 3NO 2+H 2O===2HNO 3+NO (2)光化学烟雾 (3)臭氧层空洞 3.防治措施(1)使用洁净能源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2)为汽车等交通工具安装尾气转化装置(2NO +2CO =====催化剂N 2+2CO 2); (3)对于生产化肥、硝酸工厂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
高中化学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第1课时) 教案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乙醇与乙酸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乙醇分子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反应、催化氧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有机物分析,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有机物性质的一般规律。
(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讨论”、“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与本质的联系,从而了解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多媒体展示乙醇与钠反应及原理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知识的兴趣,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2.教学难点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1.新课导入【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的这首诗咱们都不陌生,我国酒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到今有无数咏叹酒的诗词歌赋。
大家知道,酒是如何酿造的吗?【生】将粮食、葡萄等食物进行发酵。
【师】回答的很好!将食物进行发酵,食物中的糖类就会转化为酒精,酒精在设问激发求知欲化学上又叫乙醇。
观察仔细的同学就会发现,家里用来处理伤口的酒精上面会标有乙醇溶液的字样。
大家对乙醇了解多少呢?2.探索新知【板书】乙醇【师】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的小,易挥发。
醇还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能够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并能与水任意比例互溶。
在学习乙醇之前我们先一起来学习两个新的知识点!烃的衍生物: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师】我们学过哪些物质是烃的衍生物?【生】在学甲烷取代反应时,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都是烃的衍生物。
【师】很好!这位同学只是迁移能力很强。
今天我们要学的乙醇也属于烃的衍生物。
新教材 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能层与能级 基态与激发态
2.能级 (1)含义:根据多电子原子的同一能层的电子的 能量 也可能不同,将它们 分为不同能级。 (2)表示方法:分别用相应能层的序数和字母 s、p、d、f 等表示,如n能 层的能级按能量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ns、 np 、 nd 、nf等。 (3)不同能层中的同种能级,能层序数越大,能量越高,例如:
子数 2 8
18
32
…… …… …… 2n2
由上表可知:
(1)能层序数 等于 该能层所包含的能级数,如第三能层有 3 个能级。 (2)s、p、d、f 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分别为 1 、 3 、 5 、 7 的2倍。 (3)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 2n2 (n为能层的序数)。
判断正误
二、基态与激发态 原子光谱
1.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1)基态原子:处于 最低能量 状态的原子。
(2)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 吸收 能量,它的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
激发态原子。
(3)基态、激发态相互间转化的能量变化
吸收能量
基态原子
激发态原子
释放能量 ,主要形式为 光
2.光谱 (1)光谱的成因及分类
C.同一能层中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 D.不同能层中的s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
2.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
A.3f
B.2d
√C.4s
D.2f
3.第N能层所含能级数、最多容纳电子数分别为
A.3、18
B.4、2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5、32
√D.4、32
4.K层有__1__个能级,用符号表示为_1_s__;L层有__2__个能级,用符号分 别表示为__2_s、__2_p__;M层有__3_个能级,用符号分别表示为__3_s、__3_p_、__3_d__。 由此可推知n能层最多可能有__n_个能级,能量最低的两个能级其符号分 别表示为_n_s_、__n_p_。
备课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二
备课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二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研究方法,包括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科研文献的查阅方法、数据的处理和表述等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技能,了解科研文献的查阅方法,并能够正确处理和表述实验数据。
重点难点: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技能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化学物质、科研文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化学研究的重要性。
二、学习内容介绍: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技能,科研文献的查阅方法等内容。
三、实验操作: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体验实验过程。
四、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五、总结提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交流,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和电能》第一课时 《原电池》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原电池》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也是核心内容。
内容安排在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等内容之后,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该节分为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
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材开始的几个设问,把学生带进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研究之中。
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是对火力发电中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此外,本节内容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及知识系统化及结构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概念。
②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
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
科目:化学
年级:高中,必修二
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时:第一课时
主题: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能够描述化学反应的速率如何计算。
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能够阐述影响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
3. 能够运用速率方程式和实验数据分析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实验现象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讨论为什么有些反应速率快,有些反应速率慢。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讨论影响速率的因素。
总结:总结影响速率的因素,并介绍如何计算反应速率。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加深对速率的理解。
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答题评价学生对速率的掌握程度。
拓展:引导学生探究其他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分析其原因。
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
1. 定义
2. 影响因素
- 温度
- 浓度
- 表面积
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并自主研究其他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和探索。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本概念;2.掌握化学反应热和焓的计算方法;3.能够通过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判断化学反应的放热性或吸热性;4.能够应用热力学基本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本概念;2.化学反应热和焓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本概念(1课时)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本概念;2.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化学反应热和焓的计算方法(2课时)1.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焓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应用热力学基本定律解决相关问题(2课时)1.热力学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2.化学反应的放热性和吸热性的判断;3.热力学计算实例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过程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本概念1.从日常生活中引出能量变化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通过实验展示一些化学反应放热或吸热的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3.简要介绍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说明能量守恒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化学反应热和焓的计算方法1.详细讲解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重点讲解热效应概念。
2.讲解焓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焓的物理意义。
3.详细介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和意义,说明不能取得的热量是如何测定的。
3.应用热力学基本定律解决相关问题1.通过实例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应用化学反应热和热力学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让学生能够独立判断化学反应的放热性或吸热性,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
五、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2.情景教学法3.问题解决教学法六、教学评估1.课堂测验:对本节课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测验,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向。
2.个人作业:对于发现的学生易错点展开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化学教案
**第一课时:化学与生活**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学习如何安全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物是与化学密切相关的?有哪些化学现象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
二、讲解(10分钟)
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2.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教师进行示范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操作。
四、讨论(5分钟)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讨论观察到的化学现象,并总结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五、作业布置(2分钟)
预习下一课内容,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培养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 知识目的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消费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才能目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及理论联络实际的应用才能和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情感目的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消费理论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理论和理论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
本节教材表达了化学反响速率和平衡挪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消费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消费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消费条件。
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讨论合成氨的开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响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响,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响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
在此根底上,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进步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
在两个讨论的根底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消费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较详细地分析^p 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
此外,还结合合成氨消费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消费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进步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根底上讨论合成氨的开展前景,拓宽学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响,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进步的产量,这是一个化学反响速率问题。
2.复习提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响速率影响的结果。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案:6
6.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和已有知识、经验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高低是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3)了解人类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利用情况,了解节能的意义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能从反应物与生成物中所具有的能量、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两个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升证据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树立物质变化中伴随能量变化的观念,感受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3)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加深对化学在解决能源问题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变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二、教学过程总结:化学反映的实质: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反应的特征:一是物质变化(生成新物质)、二是能量变化(吸收或放出热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同时发生。
【师】现在是不是就能解答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了,请同学回答。
【生】由于化学反应发生必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并且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就会有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中有能量的变化。
【师】回答的很好!我们知道化学键断裂需要放出能量,化学键形成需要吸收能量,并且放出和吸收的能量并不相等,反应前后就有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化学反应的吸热和放热。
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我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师】我们看下面的图,又能得出什么结论?【生】A图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B图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中必须吸收能量。
【师】总结的很完整。
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决定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的性质取决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一行——同横行
反馈练习
1.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A.x+2 B.x+4 C.x+8 D.x+18
2.下列有关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相等B.各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C.各周期都包含有金属元素D.各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都等于该周期的周期序数3.某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电荷数B.电子层数和核内中子数
C.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D.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4.下列各组元素都属于短周期的是()A.Li、Na、K B.C、Si、P C.Be、Ca、Al D.F、C1、Br 5.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推断原子①质子数②中子数③相对原子质量④核电荷数⑤核外电子数其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6.由下列各组原子序数对应的元素,可组成化学式为AB2型化合物的是()A.6和8 B.8和12 C.13和17 D.8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