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Word复习讲义】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专题二整体阅读,把握大意,奠定做题的

合集下载

【步步高】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一 鉴赏古诗读懂始 新人教版

【步步高】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一 鉴赏古诗读懂始 新人教版

第一节鉴赏古诗读懂始温馨寄语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

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培养读懂古诗的能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抓住古诗的体裁、语言特征,二要把握古诗常见的题材特征,三要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专题一从体裁、语言特征方面读懂古诗一、古诗体裁常识诗歌从时间角度分为古代诗歌和现(当)代诗歌,从格律角度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中国古代诗歌以抒情诗为主,兼有部分叙事诗。

中国古诗从发展源流角度又可分为诗、词、曲三种。

(一)诗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亦称“古诗”“古风”。

这种诗体产生较早,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

这种诗体依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唐以后五言和七言古体诗成为主流,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主要从汉代五言诗发展而来,七古则是从七言和杂言歌行发展而来。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者,但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古体诗的特点: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

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用韵押韵,自由灵活。

一般押宽韵,大多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而且可以换韵。

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一种。

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创作和收集民间诗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属古体诗的一种,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

后世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训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专卷创新演练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题组一专项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诗中“马不肥”是说马瘦,“债多凭剑与”是说不单没有钱财,还有债务,“透卧衣”是说衣服单薄,无钱购置御寒衣物。

这都表明了邹明府为官勤于政务,衣食节俭,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清正廉洁。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

(总括形象)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具体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的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古代诗文阅读 第四章 专题二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古代诗文阅读 第四章 专题二

专题二名句名篇默写题——舌尖上的唐风宋韵,笔底下的诗魂文魄构建起解题的知识背景一、古文重点篇目名句默写背诵要讲究方法。

如分散记忆与集中记忆相结合、个人记忆与同伴互相提问相结合。

不妨试一下“逐步缩小包围圈”战术,即每次复习时都要动笔将自己掌握的排除掉,下次复习时“集中火力”对准没有掌握的。

边练边悟1.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王勃《滕王阁序》(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3.韩愈《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荀子《劝学》(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苏轼《赤壁赋》(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6.杜牧《阿房宫赋》(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孟子《寡人之于国也》(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8.欧阳修《秋声赋》(1)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2)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3)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9.苏洵《六国论》(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一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一

专题一精做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考点要求]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5.文中信息的筛选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7.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一、(2010·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

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

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有屈.焉。

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

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①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

”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

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

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

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

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

”遂不坐而去。

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②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

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

授叟末佐,不称.其怀。

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

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

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

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

复还于.蜀。

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

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三 题型三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三 题型三

题型三 文言断句题——通文意、抓标志,当“断”则“断”构建解答文言断句题的知识体系一、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断开,叫“读”。

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高考考断句的省份和试题在增多,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试卷也纷纷采用这种题型。

高考考查的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考查形式只是要求用“/”标出停顿的地方即可,不需要标上具体的标点。

但是,它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而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

此外,须掌握一定的断句方法。

(一)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等。

边练边悟1.(2013·重庆)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二]答案 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解析 本题从断句角度考查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首先,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断开一些比较明确的地方。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二)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二)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二)————————————————————————————————作者:————————————————————————————————日期: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柳宗元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

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

桂州多灵山,发地峭坚,林立四野。

署.之左曰漓水,水之中曰訾氏之洲。

凡岭南之山川,达于海上,于是毕出,而古今莫能知。

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来莅兹邦,都督二十七州事。

盗遁奸革.,德惠敷施。

期年政成,而富且庶。

当天子平淮夷,定河朔,告于诸侯,公既施庆于下,乃.合僚吏,登兹以嬉。

观望修长,悼前之遗。

于是厚货居氓,移民于闲壤。

伐恶木,刜奥草,前指后画,心舒目行。

忽焉.如飘浮上腾,以临云气。

万山面内,重江束隘,联岚含辉,旋视其宜,常所未睹,倏然互见,以为飞舞奔走,与游者偕来。

乃经工庀材,考极相方。

南为燕亭,延宇垂阿,步檐更衣,周若一舍。

北有崇轩,以临千里。

左浮飞阁,右列闲馆。

比舟为梁,与波升降。

苞漓山,涵龙宫,昔之所大,蓄在亭内。

日出扶桑,云飞苍梧。

海霞岛雾,来助游物。

其隙则抗月槛于回溪,出风榭于篁中。

昼极其美,又益以夜,列星下布,灏气回合,邃然万变,若与安期、羡门①接于.物外。

则凡名观游于天下者,有不屈伏退让,以推高是亭者乎?既成以燕.,欢极而贺,咸曰:昔之遗胜概者,必于深山穷谷,人罕能至,而好事者后得,以为己功。

未有直治城,挟阛阓②,车舆步骑,朝过夕视,讫千百年,莫或异顾,一旦得之,遂出于他邦,虽物辩口,莫能举其上者。

然则人之心目,其.果有辽绝特殊而不可至者耶?盖非桂山之灵,不足以瑰观;非是洲之旷,不足以极视;非公之鉴.,不能以独得。

噫!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③乎?注①安期、羡门:指已悟道成仙的人。

【步步高】2014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高频考点一 杏花 春雨 堤柳

【步步高】2014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高频考点一 杏花 春雨 堤柳

第二节循考点鉴赏,依类题精练高频考点一杏花·春雨·堤柳大漠·狼烟·塞草——鉴赏诗歌的形象1.(2012·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示例:从色彩方面赏析,“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

画面优美,寄意幽远。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解析(1)概括野菊形象,只要先抓住颔联中的“在野”“幽色”“妙香”等描写其生长环境和花色、花香的词语概括其自然特征,再写出反问句揭示的内在品质就可以了。

(2)自选角度分析颈联,可以从“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等)、“色彩”(“碧”与“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等方面确定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理解作者志趣,首先要理解尾联的意思,尾联说野菊嘲笑一些追随陶渊明的人,还要到陶渊明那里寻觅高洁的品质。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通关练习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通关练习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对点练1.(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解析】(1)叙述手法。

首先从叙述角度来看,本诗是从采地黄者的角度,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讲述了采地黄和卖地黄的事。

诗人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了对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之情。

(2)对比手法。

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

一是把农家与朱门的不同身份进行对比,二是将采地黄者与白面郎的形象进行对比,三是把采地黄者饥饿无食与白面郎的马吃地黄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揭露了两个阶级的贫富差距。

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Word活页训练】文言文阅读:考点综合提升练2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Word活页训练】文言文阅读:考点综合提升练2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散文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曾巩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

水出二山之门,东南而流,春秋之世曰鄢水。

左丘明传,鲁桓公十有三年,楚屈瑕伐罗,及鄢,乱次以济是也,其后曰夷水。

又其后曰蛮水,郦道元所谓夷水避桓温父名,改曰蛮水是也。

秦昭王三十八年,使白起将,攻楚,去.鄢百里,立堨,壅是水为渠以灌鄢,遂拔之。

鄢入秦,而白起所为渠因不废。

引鄢水以灌田,田皆为沃壤,今长渠是也。

长渠至宋至和二年,久隳不治,而田数苦旱,川饮食者无所取。

令孙永曼叔率民田渠下者,理渠之坏塞,遂完故堨。

自二月丙午始作,至三月癸未而毕,田之受渠水者,皆复其旧。

曼叔又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而止其侵争,民皆以为宜也。

盖鄢水之出西山,初弃于无用,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

溉田三千余顷,至今千有余年,而曼叔又举众力而复之,使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其余粟散于四方。

盖水出于西山诸谷者其源广,而流于东南者其势下,至今千有余年,而山川高下之形势无改,故曼叔得因其故迹,兴于既废。

使水之源流,与地之高下,一.有易于古,则曼叔虽力,亦莫能复也。

初,曼叔之复此渠,白其事于知襄州事张瓖唐公。

公听之不疑,沮止者不用.,故曼叔能以有成。

则渠之复,自夫二人者也。

方二人者之有为,盖将任其职,非有求于世也。

及其后言渠堨者蜂出,然其心盖或有求,故多诡而少实,独长渠之利较.然,而二人者之志愈明也。

熙宁六年,余为襄州,过京师,曼叔时为开封,访余于东门,为余道长渠之事,而诿余以考其约束之废举。

予至而问焉,民皆以谓贤君之约束,相与守之,传数十年如其初也。

而是秋大旱,独长渠之田无害也。

夫宜知其山川与民之利害者,皆为州者之任,故予不得不书以告后之人,而又使之知夫作之所以始也。

八月丁丑曾巩记。

(选自《元丰类稿》,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鄢百里,立堨去:距离B.一.有易于古一:一旦C.沮止者不用.用:任用D.独长渠之利较.然较:明显答案 C解析用:采纳。

【步步高】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二 虚字备而后神态出 理解常见文

【步步高】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二 虚字备而后神态出 理解常见文

高频考点二 虚字备而后神态出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012·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

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

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

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

”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

幸察。

(节选)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 然言出而.罪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 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吾其.还也 D.⎩⎪⎨⎪⎧ 其言不为人所.信也或因寄所.托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以”“而”“其”“所”四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A 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

B 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C 项代词,自己/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还是。

D 项助词,和介词“为”一起表被动/代词,与“托”构成所字结构。

参考译文我年少的时候,决心从考进士的途径被举荐于官府,因而学作诗赋,准备参加按规程举行的科举考试,共考了三次才中进士。

因为与各方面的士人君子相识很多,所以往往能说出我的名字,又因为大家相从游学,私人交情很好,有的人便过分夸赞我的文章。

因此,使你听到我的虚名,便想看看我写的诗文,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

直到考中进士以来,自认为以前所写的文章实在当不起官府的荐举和长辈的赏识,这才开始大力改变过去的文风,希望在文章学问上有所建树。

然而文章一做出便招来罪过,学问有成就了,自身却蒙受羞辱,写以前那样的时文会得到荣誉,写现在这种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遭受祸害,这真是鲜明的对比。

高中语文高职高考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公

高中语文高职高考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公
4.指出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 B.崛起阡陌之中。(《过秦论》) C.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D.约从离衡。(《过秦论》)
【答案】 D (D.“从”通“纵”,“衡”通“横”。)
5.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金就砺则利。(《劝学》)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C.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原毁》) D.君子生非异也。(《劝学》)
20.指出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崤之战》)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C.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D.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答案】 B (A.“乡”通“向”;C.“取”通“娶”;D.“信”
___遭__受____ _动__词__
③妆成每被秋娘妒。
__表__被__动___ _介__词__
④如被冰雪。
___覆__盖____ _动__词__
3.倍: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__倍__数___ _量__词__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_通__“__背__”__,_违__背__ _名__词__
【答案】 D (A.“见”通“现”;B.“食”通“饲”,“材”通 “才”;C.“邪”通“耶”。)
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 ) A.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B.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C.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D.舟尾横卧一楫。(《核舟记》)
【答案】 D (A.“诎”通“曲”; B.“有”通“又”;C.“衡” 通“横”。)
【答案】 D (A.“取”通“娶”;B.“被”通“披”;C.“唱” 通“倡”。)

步步高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 真题真练 精做课标真题把握复习方向课件 新人教

步步高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 真题真练 精做课标真题把握复习方向课件 新人教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
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
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
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
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
A.登景泰二年进士 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
解析 登:考中。
试题评点
解析答案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 ( B )(3分)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 导之以正 A.①②③ C.②④⑥ 解析 造,振饥民,捕盗贼 B.①⑤⑥ D.③④⑤ 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 ⑥止额外织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解析答案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解析 “未尝 ” 意思是 “ 不曾 ” , “ 语 ” 意思是 “ 谈论 ” , “ 及 ” 意思 是“到”,“辄”意思是“总是”,“颦蹙”意思是“皱眉”。 答案 回答。 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
试题评点
解析答案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一、(2013· 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 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 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 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 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 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 “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板块2古诗文阅读 专题2 精练提分1古代诗歌阅读精准判断选择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板块2古诗文阅读 专题2 精练提分1古代诗歌阅读精准判断选择题

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导图重温·锁要点MING QUEKAO QING BU DUAN BAN明确考情·补短板1.选材:2019年、2020年全国三套卷以唐宋、名家非名作诗歌为主。

五言、七言均有涉及。

(1)题材多样化:2019年全国卷Ⅰ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是一首题画诗(山水诗),全国卷II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是一首投赠诗,全国卷Ⅲ刘禹锡的《插田歌》是一首田园诗。

2020年全国卷Ⅰ陆龟蒙的《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是一首唱和诗,全国卷II王安石的《读史》是一首哲理诗, 全国卷Ⅲ陆游的《苦笋》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2)选材暗合社会核心价值观。

《题许道宁画》侧重于艺术欣赏,以期提高考生的鉴赏能力,获得美好感受;《投长沙裴侍郎》侧重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引导考生要懂得感恩;《插田歌》表现了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相吻合。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侧重于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

王安石《读史》诗所阐述的道理,引导考生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苦笋》中体现的“对人才培养”的理念更具有现实意义。

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考点:重点考查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题目设置近三年为一选择一简答。

3.思想感情:命题者对表达家国情感和感慨个人身世的作品较为青睐,而格调不高、儿女情长的作品逐渐被排除在范围之外。

继续聚焦立德树人,精心选择试题材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觉传承,仍然是最高准则。

【二轮复习达标】通过一轮复习来看,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代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对考点、题型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但是考生读不懂诗歌仍是一个棘手问题,直接影响着答题的准确性;而在各个题型的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失误,造成失分严重。

故二轮复习中,应从如下两方面突破:(1)再次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帮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疏通诗意。

(2)针对考生失分点,逐点例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补短板。

【步步高】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 新人教版

【步步高】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 新人教版

专题二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中国古典诗歌虽说浩如烟海,但如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

当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

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功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

一、山水田园诗(一)阅读点拨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等。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一定要抓住情景关系加以品析。

首先,把握景物(意象)特征。

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其次,领悟诗人溢于景物的情感。

山水田园诗表达常见的思想情感有: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另有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描写手法有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二)阅读训练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步步高】(湖南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步步高】(湖南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引导
一 觞一 咏 数量词,一些 . . 世 数词,一 (2)一俯仰一 . 固知一 死生为虚诞 动词,把……看做一样 .
“ 曾”和“不”连用译为“连……都… (13)则天地曾 不能以一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游褒禅山记》
(14)褒禅山亦谓 之华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叫 .
1
2
3
4
5
6
789ຫໍສະໝຸດ 101112
13
14
15
16
17
18
《游褒禅山记》 (7)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分数,十分之一。 今义:数字。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平常。 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9)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古义:动词+介词,“至”意为“到达”;“于”,介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兰亭集序》 (1)悟 言一室之内 . 《赤壁赋》 (2)举酒属 客 . (3)冯 虚御风 . 《游褒禅山记》 (4)长乐王回深父 . 通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晤 面对面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古代诗文阅读【配套课件】:第一章 文言文 专题三题型二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古代诗文阅读【配套课件】:第一章 文言文 专题三题型二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

知识构建:理解文言句式,掌握翻译文言语句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予之所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吾身属死今人为手.之,虏为.矣天下笑者,何也
C.生忠孩而见六.月疑,慈父见.背 D.予虽犹万被记.周戮公,之岂有被.悔逮哉,在丁卯三月之望
前“被”表被动; 后“被”是动词, 遭受。
知识构建
核心突破
规范养成
返回
知识构建:理解文言句式,掌握翻译文言语句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汉语句子的语序一般是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
介词在介词宾语前,定语和修饰成分在中心词前。古今汉
语,基本如此。但在文言文中,有一些句子成分却是倒装
的,这样的倒装句主要有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和介词结构后置四种。我们在阅读和翻译的时候应该首先
了解它们的结构,然后把语序调整过来,这样才能正确地
把握。
知识构建
核心突破
规范养成
返回
知识构建:理解文言句式,掌握翻译文言语句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吾兰长芝初见.还笑时于,大府方吏之家见.丁宁
B.吾身属死今人为手.之,虏为.矣天下笑者,何也
“见”表被动,后 “见”是偏指一方
C.生忠孩而见六.月疑,慈父见.背
知识构建
核心突破
规范养成
返回
知识构建:理解文言句式,掌握翻译文言语句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步步高】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特色专题4配套课件

【步步高】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特色专题4配套课件

答案 该诗以画境为中心。第一句点明画的作者,进入画境。二、
三两句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第四句写恍然省悟自己的
错觉。全诗虚实结合,结尾峰回路转,饶有情趣。 返回
综合阅读训练
特色专题4
如果说上片是从睡晚醉眠写起,那么下片则是写次日薄暮酒醒 时的感觉。写秋景暗示闲愁之因,其意象更为鲜明。艳花凋残 之状,夕阳西下之景,正是触发词人淡淡闲愁的原因。“双 燕”二句则又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成双结伴的燕子不 仅反衬出词人的孤单、寂寞,还暗示出词人的某种相思。特别 是“昨夜微寒”,既写出天气特点,又暗示词人孤眠的冷清。 全词景与意表现得自然圆融,隐约含蓄,丝毫不见锋芒,充分 显示出晏殊此词闲雅、清婉的特殊气度和风韵。
阅读方法指导
特色专题4
答案 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 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 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阅读方法指导
特色专题4
2.反复品读关键语 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钱钟书用“闪电战”来形容古诗 鉴赏。而其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 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这样绝对是读不懂、读不透的。 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 面。 当然,最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诗词句。如结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 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王维的《山居秋暝》最后一 联是诗眼句,而“留”则是诗眼,全诗要表达的对山水田园的 留恋和对官场的厌恶都通过“留”字表现了出来。
阅读方法指导
特色专题4
(3)《征人怨》 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 ②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 ③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 (4)《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 ②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 ③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

届步步高高考大讲义古代诗歌阅读

届步步高高考大讲义古代诗歌阅读

届步步高高考大讲义古代诗歌阅读————————————————————————————————作者:————————————————————————————————日期:2012届步步高高考大讲义___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鉴赏(一)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欧阳修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1)上片一、二句,所写之景有何特点?作者写景的目的是什么?答:(2)从下片看,抒情主人公为什么会产生“寂寥”之感?请概括说明。

答: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六朝文物草连空”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首联寄遇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答:(2)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

答: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薛逢①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

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答:(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答: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韩淲满城风雨近重阳①,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①“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1)“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2)细读全诗,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答: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届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二)

届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二)

届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二)————————————————————————————————作者:————————————————————————————————日期:古代诗歌鉴赏(二)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主要特色。

答:(2)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情。

答: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①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②。

注①此词作于王安石所推新法遭到废除,落职出京卜居金陵半山时。

②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传》云:“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

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俗耳针砭,指医治庸俗的听觉而使之高雅;诗肠鼓吹,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

(1)首句中“闲”字统率全词。

这首词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词人之“闲”的?答:(2)“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答: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答:(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整体阅读,把握大意,奠定做题的前提[专题微语]同学们做阅读题,总是轻阅读,重做题。

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实,文言文阅读也是阅读,也与现代文一样需要整体阅读,把握大意。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某次做题,你把所给的文言文读懂了,读透了,题目几乎全部回答正确。

这就是整体阅读之效。

文言文整体阅读其实很简单,读了下面的内容,你自然就会明白。

阅读方法指导一、建立正确的阅读观——整体阅读1.看整体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是先要把握住的。

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首先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

2.整体看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

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尾注、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

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尾注及题目,看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

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看出处,看注释,看试题。

全都看完了,才能整体把握文意。

二、根据传记特点去阅读1.选文特点高考传记类文本一般包括史传文、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

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言文,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或加注释。

一般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

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

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抒情。

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行文特点传记文体结构固定,行文线索明显。

古人作传,常在文首介绍人物的籍贯、字号、家世、官职以及主要性格特点等,这些文字对把握全篇内容往往能提供有效的信息。

接着,以时间为序,依次介绍传主何时何地做了何事有何结果,这是传记的主体内容。

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这些文字有助于我们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理解全文内容。

传记的结尾一般为对传主的逝前身后作一交代,或作“盖棺论定”。

有的结尾作者通常以“赞”等形式作出自己对传主的评价。

这些文字特别有助于我们把握人物的性格品质。

3.用语特点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概括,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传主的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用最概括的几个字词点到为止。

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要细读,不放过每一个字。

传记中惯常出现的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名、庙名、谥号及重要的典籍名称。

对于这些词语,一方面平时要积累一些常用语,尤其是官职方面的;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些文字一般都是“死字”,可以不必理会,更不必拆开硬译(这种做法很危险)。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王祎”称“祎”,“沈通明”称“通明”。

三、阅读方法和步骤1.阅读方法(1)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

(2)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

(3)借题解文法:文言文阅读一般都有信息筛选题和文意概括题。

信息筛选往往将文中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或有怎样的品质,或行为有何特征等。

文意概括则考查对文言文文意的概述或分析,所给的几个备选项正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

其中虽有一项“不正确”,但却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

借助信息筛选题,我们可以把握传主的性格品质;借助文意概括题,我们能更好地读懂内容。

(4)以文解文法:就是借用文章中的话来理解。

文章中的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阅读时仔细发掘,前后文会给你帮助。

(5)以注解文法:命题者往往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文、解题带来很大帮助。

考试时同学们千万不要视而不见,一定要充分利用才行。

2.阅读步骤——三读第一读:粗读。

概览全文,了解大意。

可以看看尾注,读读题目。

第二读:细读。

边读边圈点批注,结合注释和信息筛选题、文意概括题,认真、仔细地阅读,弄清文中具体的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把握人物的命运结局及性格品质,如遇到难字难句,不必深究。

第三读:做题读。

题目涉及哪些文字,就细读哪些文字。

阅读实例导引杨维岳传戴名世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

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

尝以文见知于郡守。

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

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

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

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

慕文文山①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孝谨”“毅然自守以正”交代了传主的精神品质。

“忠孝大节”也是对传主核心品质的揭示。

这一节主要叙述了杨维岳不贪金钱,坚守节操一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

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

”乃徒步诣△军门往谒△。

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

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

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注意该节的时间词及表现杨维岳行为的词语,可以看出其毁家纾难的精神。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

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

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②,为文祭之而哭于庭。

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

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

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

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

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

”顷之遂卒....,年五十六。

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该节内容较丰富,关注文中时间词,可知内容的起讫顺序。

该节要特别注意杨维岳的语言。

] 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 (选自《南山集》,有删节) [传末评论性语言,表明作者对杨维岳守君臣之义、民族大义精神的赞美。

可参照第2题选项D。

]注①文文山:文天祥,号文山。

②主:死者的牌位。

第一步整体阅读,把握大意1.先粗读选文和后面的题目,对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

2.阅读文段,①画出人名、地点、时间、事件,然后总结出谁做了什么事、事件经过与前因后果。

②画出文中重要的词、句,并在文中做好批注。

注意:决不在一些地名、官名、生难字上纠缠。

③画出文中评议性词句,揣摩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3.写出内容提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略)第二步做题1.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①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②即毁家以为士民倡③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④避将何之?吾死耳⑤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⑥闻者莫不为之流涕A.①⑤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⑥答案 C解析①是直接表现,但不是直接表现其忠义大节。

⑥是间接表现其忠义大节。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

他宁可不要数百金,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

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的像拜祭他;在史可法死后,杨维岳为他设牌位写文章来吊唁。

C.清兵南下后,下令剃发。

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慰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死。

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书生,肯定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

答案 C解析“卧床不应”错,原文“唯唯”指应答之声。

参考译文杨维岳是庐州府巢县人。

他生性孝顺而恭谨,爱好读书,刚强坚韧而果断地自坚操守,走正道。

他曾经凭借他的文章被郡守赏识。

一天去拜访郡守,恰好碰上一个犯法的富人,郡守让杨维岳替这个富人向上面求情,(这样,杨维岳)可以获得数百金。

杨维岳推辞说:“犯人犯了罪,自然要按国家的法令处置。

假如这个人不应该被判罪,而我接受了他的钱财,就会不吉利;假如这个人应该被判罪,却因为我而被赦免了,这是用私情干扰国家法令。

我小心谨慎地坚守自己的节操,还担心没法报答您的恩德,哪敢因为这件事而连累您?”郡守因此更加敬重他。

杨维岳读书读到忠孝大节之处,常常多次流泪。

他仰慕文天祥的为人,就画了他的像拜祭他。

崇祯年间,陕西盗贼蜂起,都御史史可法到淮扬地区巡察安抚。

杨维岳说:“这个人是当代伟人,不可以不拜见。

”于是徒步到驻军营地拜见史可法。

没过多久,敌人的进攻更加紧迫,皇上诏令天下起兵救援。

这时史可法已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因为国库空竭,军队物资用尽,军队不能出征,发布檄文告知天下,让天下人捐钱救国。

杨维岳捧着檄文哭着说:“国家政事到了这个地步,我还以什么为家呢!”当即变卖家产来做大家的表率。

崇祯十七年,皇上死在煤山。

杨维岳听到这件事,面向北方痛哭,连续几个昼夜不吃饭睡觉。

不到一年,清兵渡过长江,国都被攻陷,史可法凭大学士的身份在扬州指挥军队抵抗,城池被攻破后为国而死。

杨维岳哭着说:“国家培养读书人三百年,以身殉国的,为什么只有一个史公!”于是设下史公的牌位,写了祭文在厅堂里吊唁他。

家人送来粥食,他挥挥手叫拿走;平时喜欢饮酒,也不喝了。

他说:“现在正是国家政事如此糟糕的时候,还能吃得下喝得下吗?”过了三天,清兵到来,下令剃发,杨维岳不肯。

有人对他说:“为什么不为此而避一避呢?”杨维岳说:“能躲避到哪里去呢?让我死吧!让我死吧!”他的儿子对着他哭泣,杨维岳说:“孩子!我一生读书为了什么呢?如果有朝一日要我苟且偷生,我信守大义,坚决不干,我现在能够死得其所了,你哭什么呢?”有人来劝慰他,他只是躺着随便答应罢了。

写下宁死也不剃发的文字来表现他的志向。

一连七天不吃饭,仅存一点气息。

来看望他的亲属越来越多,他忽然睁大眼睛看着儿子说:“前几天表现我的志向的文字,千万不要把它拿给世人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