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探析

合集下载

对理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探讨

对理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探讨

对理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探讨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效果的提高一直处于瓶颈状态,理工科院校更是如此。

从教学效果出发,引发对专业教师知识水平的思考,能让学生对公共课有足够的重视。

马克主义基本原理高校教师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主干公共课之一,其主要哲学理论以及方法论对学生影响非常大。

但实际情况是,理工科院校的“原理”课教学却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基本上是处于教学模式呆板化,师生互动环节差,导致老师教的内容,学生不予关注的现象,教学效果考核以卷面成绩为主,只要是卷面成绩及格,就算是合格的教学。

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平时不听课,最后考试背背相关考试内容就好,至于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老师不关注,学生也同样不关注。

高校是大学生人生观和知识系统形成的关键阶段,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成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原理”课是一门思想理论课,又是政治课。

可是,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形形色色的社会意识,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凸现,社会道德标准不一等。

如此众多的因素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充斥着高校学子的人生观,时刻模糊着学生的是非观,进而冲击着高校哲学课的教学。

部分高校学子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空洞乏味的理论,因其并没有解决诸如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腐败问题、失业问题、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等的社会问题。

由此可见,社会负面现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巨大阻力,影响着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使高校学子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现实意义时刻产生着疑惑。

如何更好地让学生配合课程教学,让学生主动去学,学到更多的哲学知识,是每一个讲授马克思主义原理老师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每一门自然或社会人文学科都以某种方式解释或总结着人类生活,同时与其他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哲学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社会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现实情况是,“原理”课从教材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监督和评估的改革和研究出现了滞后现象,表现在高校教育相比较小学和中学教育改革都出现了滞后的现象。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及对策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及对策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及对策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方法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在开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教学方式的反思入手,探讨如何优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们需要反思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思考能力不足,缺乏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课堂教学内容过于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

我们需要从教学方式的角度出发,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

针对当前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一、倡导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入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将问题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经济学内容时,可以提出一个实际的经济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从而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注重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为了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情况和实际效果,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理论知识的力量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方式。

关于对理工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的探讨

关于对理工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的探讨
本学 科最 前 沿 的理 论和相 关 交叉 学科 的新理 论 十分熟 悉 ,认识 深刻 ;要重 视学 生 的创新 特 点 ,善 于激发 学 生
Al 2 1 玛. 0 0
关 于对 理工 科 学生 进 行 马克 思 主义 中 国化 理 论 教 育 的探讨
方彦 明 , 一
( .吉 林建 筑工 程学 院思政 部 ,吉 林长 春 102 ;2 1 30 1 .吉 林大 学马克 思主义 学 院 ,吉林 长 春 101) 302
[ 摘 要】理工科大学是我 国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 ,是知识创新的重要 基地。根 据理工科 大学生 的思
的特殊 性 ,在 更加 注 重理 论联 系 实 际的基 础上 ,启 发 和增强 他们 学 习毛泽 东 思想 和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理 论体
系课 的 内在动 力 。
2 马克 思 主义 中国化 理论 课教 学模 式 由抽 象理 论传 授 向互动 教学 转变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课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改革传统的
要 的传播 阵 地 。然 而 ,长期 以来 ,马克思 主义 中 国化 理论 教育 主要 以教 师讲 授 为 主 ,有 时会 出现机 械 照 搬 、
照本宣科 、对号入座的僵化式教学现象。而且这门课又是学生 的必修课 ,不管教师讲什么、讲得怎样 ,学生 都必须学 ,于是课堂教学成了 “ 一厢情愿”的事情 ,它缺乏教育本身应有的 “ 亲近感 ” “ 同感” “ 、 认 、 时代 感 ” 现 实感 ” 、“ ,使 大学 生成 为被动 的接受 者 ,而不是 积极参 与 的教 育 主体 ,这 就直 接影 响 了课 堂 教学效 果 。 教学方法也已成为一个 “ 瓶颈”问题 ,它远远不能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更不能适应当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Marxist world outlook、方法论和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随着社会知识的不断增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程内容显得过于繁杂和抽象,使得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

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普遍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课程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足够的多样性和活力,使得教学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参与。

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程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深入分析课程内容的复杂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缺乏、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和教学资源的匮乏等问题,旨在为改进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现行教学方式与实际教学情况的研究,探讨如何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和剪裁,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丰富教学资源,以及通过综合多种途径进行教学等对策,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这一研究旨在为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涉及历史、哲学、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强的课程,研究其教学困境及对策可以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中国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进行一些思考。

一、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内容应该紧密贴近时代需求,既要传承经典的原著,又要充分关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又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

还需要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介绍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增强学生对国际形势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眼光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调查研究等方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资源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

教师可以通过建设教学网站、录制教学视频等方式,扩大教学资源的渠道,增加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全面性。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外学习和交流,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对国内外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既要保持对经典的传承,又要关注时代的变化,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文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入门课程,也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的重要课程。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思考和设计这门课程呢?本文将就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一些思考进行讨论。

我们应该明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目标。

这门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我们还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选用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学来说至关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启发学生思考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多读相关的专业书籍、文章和资料,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批判思维。

我们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我们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验法、课外阅读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益。

我们还应该关注教学成果的评价和反馈。

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来检验教学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课堂问答、作业考核、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我们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教学效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关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大学政治理论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认识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它的基本原理是在对人类社会的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

在教学中应该将理论的讲解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历史比较等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批判性的理论,它要求人们通过对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的批判性思考,来认识和改造社会。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鼓励他们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学生应该具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和发展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创新成果,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关系到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真正受益,为将来的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革命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中国高校政治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

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进行探讨。

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要求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要求学生思考并解决现实问题。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矛盾,让学生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要求我们善于分析问题,善于辩证思维。

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水平。

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以实现人类自由和幸福为目标的,而这个目标也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来实现。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我们可以通过讲解革命先驱的先进事迹,让学生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现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品质,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写作、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理工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探析

理工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探析
妇, 又从 夫妇 而化成 家庭 , 而 国家 , 而天下 , 这是人 文 , 是文化 。所 谓人文 , 标 志着人类 文 明时代 与野蛮 时代
的区别 , 标 志着人之所 以为人 的人性 。孟 子说 : “ 仁义
质教育 目标主要 是 培养 人 们 衣着 整 洁 、 仪表 端 庄 、 举
止大方 、 谈吐文雅 等 。
人文素 质教育具 有广泛 而丰 富的 内容 , 但其 根本
的就是做人 的基 本 要求 , 即冯友 兰 所说 的“ 使得 人 成 为人” , 主要有公 民教 育 、 价 值 观道 德观 人 生 观教 育 、 历 史与文化传 统教 育 、 世 界 观与 方法 论 教 育 、 文学 与
礼智根 于心 , 其 生 色也 啐然 , 见于 面 , 盎 于背 , 施 于 四 体, 四体 不言而 喻 。 ” 人 文 素质 是人 对 生 活 的看法 , 人 内心 的道 德修养 , 以及 由此 而 生 的为人 处 世 之道 , 是
理工科大学 “ 马 克思 主义 基 本 原理 ” 课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功 能 探 析
龙小平 , 熊 伟 , 王 文旭
( 1 , 3 . 电子科技 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 四川 成 都 6 1 1 7 3 1 ; 2 . 江 西省 万载县教育局 , 江西 万载 3 3 6 1 0 0)
第2 7卷 第 1期 2 0 1 4年 1 月
重庆 第二 师范 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V0 1 . 2 7 No . 1
J a n u a r y , 2 0 1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一、课程教学困境1.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困难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较为深奥,而且包含了大量的哲学原理和历史材料,学生们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和消化。

特别是一些抽象概念和思想,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哲学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而这正是目前大部分学生所欠缺的。

2.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不高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学生们接触到的知识形式多样,他们更倾向于接受实用性较强的知识,这导致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类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低。

许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离自己较远,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3.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导,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传授。

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辨精神。

二、对策探析1.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困难的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课程设置,适当简化和精炼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减少冗长和抽象的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

可以增加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2.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我们可以结合当下热点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开展小组讨论、实地调研、资料收集等形式,使学生参与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来呈现课程内容,增加视听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辨精神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通过课外阅读、小论文撰写、辩论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强化理论联系实际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同度和实用性,我们可以引入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基层,了解社会现实问题,从而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指导作用。

理工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模式探赜——基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部分学生的调查

理工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模式探赜——基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部分学生的调查
创 新 教 育
理工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模式探赜①
基于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 部分学生的调查
张瑞 涛’ 周 强 ( 中国石 油大学 ( 东) 1 华 马克 思主义 学院 山东青 岛 2 6 5 ; 2 中国石 油大学 ( 东) 655 . 华 宣传部 山东青 岛 26 5 ) 6 5 5 摘 要 : 马克 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 0 年 下学期始在 高校新 开设 的一 门课程 。 《 是2 7 0 在对我校 部分 学生调查基 础上 , 文认 为理 工科大 论 学《 原理》 学模 式要 创新, 教 要实现 四个转 变, 既从“ 单一授课” 向“ 式 师生平等对话 ” 式转 变, 单一理论 传授” 从“ 式向“多理 论比较传授 ” 式转

生 的 民 族 自信 心 和 自尊 心 。 项 调 查 的 目 此
分 !考研 和拿学分成为部分学生 学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原 理 的 基 本 态 度 。 际 L, 着 前 种 目 课 实 抱 的 来学 《 理 课 的 学 生 实在 是 占 少 数 ,而 原 『 后 耆占大多数 。
此 外 , 有 部 分 学 生 对 《 理 课 _ 满 还 原 宽 了 “ 见 ” 甚 至 说 : 原 理 》 是统 治 阶 级 偏 , “ 课
第 一 , 学 生 回答 开 设 《 理 课 的 必 请 原 要性 。
《 理》 原 课是 高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重 要 统 治 我 们 群 众 的 一 思 想 工具 。 他 们 的 种 从 课 程 。巾共 中 央 和 教 育 部 在 关 千 加 强 和 改 角 度来 说 , 然要 开设 Ⅸ 理 》 而 从 我 个 人 当 原 , 进 高等 学 校 马克 思 主 义理 论 课 和思 想 品德 来 说 , 在 的 原 理 课 已 经远 远 背 离 了 U 现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方法探析——四川理工学院教学实践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方法探析——四川理工学院教学实践总结
忘 记 的 恶 性 循 环 , 背 了思 想政 治 理 论 课 的初 衷 。 因 而 , 违 进
行符合时代特点和课程要求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 要。通 过 对 这 几 年 教 学 实 践 的 总 结 , 们 深 刻 体 会 到 : 于教 师 来 我 对 说, 要讲好《 原理 》 , 先必 须转换 思想 , 课 首 通过 自身理论 素 质的提高 , 把握三 门课程本来具有 的内在逻辑 联系 , 原来 把
中 图 分 类 号 :4 4 G2 马克 思 主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 下 简 称 “ 理 ” ) 程 , 以 原 课 课 文献 标 识 码 : A
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 和分析问题 , 为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 念, 把学生培养成为 四有新人 , 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此课程定位 的指导下 , 我们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大 学生思想成长的需要 , 结合 四川理工学 院实 际 , 在教学 内容 上进行大胆改革 , 将课程内容按照其 内在的逻辑与案例教学 和实践教学 的需要改革为十六个 专题 : 专题 一 , 马克思 主义 的产生和发展 、 专题二 , 马克思 主义的科 学性和革 命性、 专题 三, 辩证唯物主义物 质观 、 专题 四, 唯物辩证 法基本规律 、 专 题五 , 辩证 唯物主义认识论 、 专题六 , 真理 和价值 、 专题 七 , 历 史 唯 物 主义 基 本 问 题 、 题 八 , 会 发 展 动 力 系 统 、 题 九 , 专 社 专
是根据 《 中共 中央国务 院关 于进 一步加 强和 改进大学 生思 想 政治 教育 的意见》 神 , 精 按照 《 中共 中央宣 传部教育 部关 于进 一步加强 和改进高等 学校思 想政治理 论课 的意见》 和 《 中共 中央宣传部 教育 部关 于进一 步 加强 和改进 高 等学 ( 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 的意见 ) 实施 方案 》 而开设 的 一 门思 想 政治理论课新课程 。课程 由原来在本科开设 的马克思 主义 哲学原理 、 马克思 主义政治 经济学原 理两 门再新 加上科 学 社会 主义共三 门课程组合而成 。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基 础部分 , 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体系中居 于基 础性 、 学 理性的重要地位 , 是用 马克思 主义立场 、 观点和方法对 大学 生进行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观教育 的基本课程 。

工科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存在的问题研究

工科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存在的问题研究

工科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存在的问题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工科院校在办学理念、学科设置及课程体系中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

然而,在一些科研水平较为突出的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课程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是因为学生的背景不同,有些是因为教师教学方法不当,而有些则是因为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

为了更好地充分发挥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作用和育人效果,本文将重点讨论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它需要教师在授课前做大量准备,设计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任务等。

然而,由于很多工科院校的教师本身并非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者,教学经验和方法方面也存在欠缺。

一方面,教师的授课方式简单、枯燥,没有生动活泼的讲解方法;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缺乏较好的教学经验,所授内容不够系统化、精准化。

二、学生个体差异大工科院校的学生以理工科学习为主,他们对文学、哲学等人文社科类课程关注度相对较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大,教师不能单一的采用知识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应加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提高课程的人文性和思辨性,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三、教材内容过于陈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一门需要不断更新的课程,但目前的部分教材存在着内容过于陈旧、难以满足当下社会需要的问题。

学生对社会和人类的认知和理解和社会的变革不同步而遭受淡化,使得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与生活实际有所结合,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深入深度的开发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差.四、教与学的协调不足教学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协调不足,很多教师只是单一的把课讲完,没有解决学生的课堂问题,没有创建课外的辅导平台,让学生论文和数学方面多数是患了一些偏差的。

关于理工类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特殊性的思考

关于理工类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特殊性的思考

摘要:目前不少理工类院校已经参与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工作之中。

与综合性大学相比较,这类院校的马理论学科建设在学科定位、研究氛围、学术资源、队伍建设诸多方面具有相当的特殊性。

在遵从本学科基本规范的前提下,理工类院校马理论学科建设中应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定位、形成特色专业方向、开展交叉联合研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形成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

关键词:理工类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182-03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在2005年被批准建立的新学科,全国至今已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7个。

每年这一学科的毕业生为数可观,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在理工科院校马理论学科点完成学业的。

在目前满足国家重大理论需求、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形势之下,国家与社会对于马克思主义学科人才的理论水平、综合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何建设好理工科院校的马理论学科、如何提升其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一线教师们关注思考的问题。

本文在实地调研与相关数据收集的基础上,主要以“985”高校中理工类院校为主要研究样本,分析目前理工类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特殊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一、理工类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特殊性现在学科建设的实践中,理工类院校马理论学科面临着较为特别的发展条件,在学校总体规划中其学科地位如何、在实际研究中其学术氛围怎样、学校能提供什么样的研究资源、学科队伍建设怎么因势利导、扬长避短等等问题的解决中,尤其可见这类学科发展的特殊性。

1.校内学科定位的复杂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兼有理论宣传教育的公共性与学科建设的专业性的双重属性,其首要任务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

[1]与各专业学科不同,马理论学科性质具政治性与学术性,其功能既要满足国家意识形态教育需求,也要完成学校人才培养的任务。

于是,在校内发展规划中,为马理论学科定位时至少应考量三组关系:学校发展与国家需求之间的关系;马理论学科政治性与各专业学科学术性之间的关系、新兴学科与成熟专业学科之间的关系。

关于理工类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特殊性的思考

关于理工类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特殊性的思考

关于理工类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特殊性的思考摘要:这篇论文探讨了理工类院校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特殊性。

理工类院校具有独特的教育背景,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教育需要适应其特点。

然而,这种特殊性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论文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跨学科合作、科技融合、教材创新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策略在不同院校中的应用,为理工类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这篇论文旨在强调特殊性与普适性之间的平衡,以促进更好的理工科教育。

关键词:理工类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学科1.引言在理工类院校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独特性,这源于这些学校的教育特点和社会需求。

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这种特殊性,探讨如何在理工科教育中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理工类院校既要传承马克思主义经典,又需要与科技发展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体系和综合素养培养。

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理工类院校的特殊性2.1理工类院校的特点理工类院校以其强调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的教育而闻名,这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带来了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这些学校通常有更多的科技研究和实验课程,学生普遍更注重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需要与科技教育相结合,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2.2马克思主义在理工科教育中的地位在理工类院校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通常不是学生的主要关注点,他们更注重科技知识的获取。

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需要更好地融入到技术课程中,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而不仅仅是技术领域的知识。

2.3学科交叉与综合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理工类院校中需要跨学科的特性。

这些学校通常鼓励学科交叉和综合性的教育,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该能够与其他学科互为补充,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知识体系。

这有助于培养具备更广泛综合素养的工程师和科学家,而不仅仅是技术专家。

理工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模式探赜

理工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模式探赜

154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创新教育引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2007年下学期始在高校新开设的一门课程,由原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门课统合而成。

(以下简称《原理》)为适应深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的需要,须充分发挥《原理》课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导作用,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但是,学生对这门课有什么看法?学生理想的教学模式怎样?学生对当前学校教学大环境有怎样意见?笔者曾以作业的形式对学生展开调查,不仅学生反思《原理》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价值,教师亦须反思这一问题。

1 关于调查的内容笔者设计的调查问卷并不复杂,主要有三部分:第一,请学生回答开设《原理》课的必要性。

此项调查的目的是要了解学生自身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

即是说,如果《原理》课不是被看作为必修课的话,学生会在多大程度上接受这门课。

与学生私下交流,总是听学生抱怨《原理》课的枯燥乏味,不愿意学。

难道学生真的“反感”这门课吗?原因为何?第二,既然当代中国大学一定要开设《原理》课,理工科大学生需要怎样的教学模式。

第一项调查是对学生学习《原理》课的感性认识的了解,第二项调查是对学生学习《原理》的理性思考的认识。

理工科大学必然开设《原理》课,学生必然面对现实,但他(她)有权利向老师提出自己理想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在增加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发言权,不断改进自己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实现“教学相长”。

第三,开设人文课程,尤其是哲学课程的必要性和意义。

哲学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总结。

哲学具有多元性、多样性。

《原理》课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西方哲学批判总结基础之上建构出来的无产阶级哲学,是党的理论指导武器。

她在作为旗帜和方向的同时,并不排斥其他哲学的存在。

关于理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探析的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关于理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探析的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关于理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探析的论文高等教育论文论文摘要:理工科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别于综合性院校,教师应该了解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兴趣,培养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关怀,这就需要诉诸于案例教学的方法。

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是教师教学能力与自身素质的体现,要求理工科院校教师关注社会现实、拓展人文社科知识和加强自然科学知识素养。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但其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影响因素包括多方面,如教学内容、教材问题、教学方法问题、考试方式等,在这所有因素中,笔者认为,第一线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最关键的。

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与教学水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的目的才会实现。

一、理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其自身特点教育教学理念要求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育学里有一个原则叫做“因材施教”,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首先应该深入地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的健康成才服务,如果培养学生像工业化流水线生产一样,那肯定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方法。

理工科院校实施马克思理论教育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

1.理工科院校学生与综合院校学生的共同点目前无论是理工科院校还是综合性院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认识都存有偏见。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高校中口碑普遍不好,在接触到马克思理论课之前,很多学生已经产生了先人为主的抵触情绪,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等同于纯粹的政治说教或空洞理论的述说,认为这门课程应该是无聊的,甚至是“恐怖”的。

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加剧的竞争,还有一部分学生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学生,从实用的立场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以后毕业找工作、个人发展关系不大,从开始就没打算认真对待这门课程,为了在未来的择业中处于有利地位,这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抓得较紧,而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理工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探索——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例

理工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探索——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例

2016年11期博士论坛高教学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理工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探索———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例*贾恒欣1,2(1、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72、天津城建大学社会科学部,天津30038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由于理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在知识结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接受能力、性别构成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因此,分析、对比文理科学生特点,探索理工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问题,建立适用于理工科学生的教学体系,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一㊁理工科学生特点调查与分析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使理工科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理工科学生的思维更富于理性,思维的逻辑性较强理工科学生善于进行抽象思维,通过所学的概念、定律、公式,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进而获得关于事物的理性认识。

理工科学生的学习内容大多是基础理论或技术应用领域内的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增强,思维相对严密、理性、系统,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而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于文科生来说则略差一筹。

在作者对天津城建大学206名理工科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中,多数学生认为理工科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系统,文科学生比较感性、灵活。

而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由理工科学科、专业学习特点所导致;另一方面是因为理工科学生男生所占比例较高。

男生相对于女生来说,思维的理性色彩较强,而女生较为感性。

(二)文理科学生在思维特性上的差异也使他们在学习方法上有所差异理工科学生善于把握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整体性,而文科学生善于把握知识的广泛性、丰富性和具体性;理工科学生善于从具体的事例出发,进行推导、归纳,得出理论性认识;文科学生善于从一事例联系到其他事例,进行发散思考,感悟人生,透视社会;理工科学生在学习中侧重于发扬科学精神,文科学生侧重于发扬人文精神;理工科学生善于刨根问底,追本溯源,学习追求深度;文科学生善于广泛涉猎,积累知识,学习追求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理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探

论文摘要:理工科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别于综合性院校,教师应该了解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兴趣,培养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关怀,这就需要诉诸于案例教学的方法。

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是教师教学能力与自身素质的体现,要求理工科院校教师关注社会现实、拓展人文社科知识和加强自然科学知识素养。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但其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影响因素包括多方面,如教学内容、教材问题、教学方法问题、考试方式等,在这所有因素中,笔者认为,第一线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最关键的。

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与教学水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的目的才会实现。

一、理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其自身特点
教育教学理念要求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育学里有一个原则叫做“因材施教”,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首先应该深入地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
际情况出发,为学生的健康成才服务,如果培养学生像工业化流水线生产一样,那肯定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方法。

理工科院校实施马克思理论教育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

1.理工科院校学生与综合院校学生的共同点目前无论是理工科院校还是综合性院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认识都存有偏见。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高校中口碑普遍不好,在接触到马克思理论课之前,很多学生已经产生了先人为主的抵触情绪,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等同于纯粹的政治说教或空洞理论的述说,认为这门课程应该是无聊的,甚至是“恐怖”的。

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加剧的竞争,还有一部分学生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学生,从实用的立场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以后毕业找工作、个人发展关系不大,从开始就没打算认真对待这门课程,为了在未来的择业中处于有利地位,这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抓得较紧,而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二、理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兴趣
在我国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生硬地把马克思理论课当成“填鸭”式的说教灌输给学生,这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法调动起来,就会采取缺课、逃课等方式消极对抗,教师只好用点名、缺勤者给予扣分的方式予以处罚。

这种教学方式是无法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学生头脑目的的,教师只有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理工科大学生的兴趣所在,才能提高马克思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
得知,几乎没有学生喜欢纯粹理论性的说教,大多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提出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理论联系现实,二是要求理论结合历史。

1.课堂中把理论恰当、紧密地和现实联系在一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现实”主要指两方面的现实: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现实生活。

2.课堂中把理论与历史结合起来很受学生欢迎所有重大理论观点、重要论断的产生都要其历史脉络,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

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相对匮乏,教师应该充实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的有关内容,使学生知晓思维的历史,从历史的角度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讲授放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予以把握,这样呈现给学生的就不是一种僵死的教条,而是一种活生生、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

另外,教师还应进一步做到史论结合,引导学生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对史实作出分析,对理论形成的历史作出评价,这样不但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会提高他们对理论本身的兴趣。

3.要做到联系现实和理论并结合史实必然要诉诸于案例教学目前我国教育界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还没有形成统一、一致的观点,反对案例教学法的观点认为案例教学法会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庸俗化、会淡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识形态性。

尽管对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存在着异议,但是案例教学法在理工科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理工科院校的教师如果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纯
粹的理论,绝大多数学生是会感到头痛的,倒不如通过生动的、深入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为了迎合学生、取悦学生,而是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思考。

事实上,能否恰当地运用案例、从案例人手解析理论恰恰是一个教师教学能力与自身素质的体现。

三、提高理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基本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教师只有从考察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总结教学的经验和技巧,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提高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既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又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背景。

3.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自然科学知识素养理工科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除了拓展自己的社会科学视野外,还应该加强自然科学知识素养。

面对受专业知识训练的理工科大学生,教师如果能够把自然科学的知识融人案例教学中,如大家所关注的科学史或者科学思想发展逻辑行程和历史行程中的相关内容选编为案便。

这样不但会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理解,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他们学习本专业的科学理论也是有益的。

选取科学史中的材料作为案例,需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适当调整授课内容。

大多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对同样一节课的内容,不同专业学生的反应差别很大。

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背
景是不同的,教师应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对授课内容作适当调整,选取不同的案例,增强与学生专业学习的结合。

比如在讲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关系问题的时候,对生物系的学生,以达尔文和华莱士同时发现生物进化论作为案例;对化学系的学生,以弗莱明偶然发现青霉素、伦琴偶然发现x射线为案例;对数学系的学生,以牛顿与莱布尼茨同时发现微积分案例。

在教学实践中对于上述教学方式,各系学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提高案例教学的时效性要以深厚的理论功底作为基础,教学者首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

科研是教学的基础,教学是科研的展现,科研水平制约着教学水平,而在教学中遇到了新问题又促使我们进行科学研究。

尽管我国高校马克思理论课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很高,但是教学与科研在本质上是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教学的科研含量。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非常清楚的看到当代大学生对并不存在着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天然的隔阂,大学生的主体并非没有激情,也并不是对政治、社会漠不关心,而是由于种种原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有着这样那样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这主要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以及教学方式的僵化所造成的。

我们呼唤所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正视教学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水平。

虽然有些问题是单靠教师解决不了的,但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我们只能以自己点滴的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