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分节知识点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建立: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3.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是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
失败:1856年9月,天京事变发生,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失败原因:1.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2.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3.太平天国领导人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说明他们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缺乏理性的认识。
历史意义:1.他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他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性质: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一个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性质:洪仁玕提出,是第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内容: 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
经济: 发展近代工业,吸收外国科学技术。
文化: 设新闻官,改革弊政,兴办福利事业。
外交: 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
通商; 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一、洋务运动的兴起(一)洋务派的形成:1.恭亲王亦䜣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
他提出“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2.冯桂芬对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的表述,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
(完整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背知识点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清单一、物质的分类1. 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分别是什么?游离态(单质)、化合态(化合物)2.从熔沸点角度看,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何差别?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混合物没有3.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不一定;如氧气与臭氧、石墨与金刚石组成的都是混合物4.从与酸或碱反应的情况看,氧化物是如何分类的。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SO3、P2O5)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2O、CaO)不成盐氧化物: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的氧化物(如CO、NO)5.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吗?不一定,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吗?不一定,如CO、NO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吗?是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吗?不一定,如Al2O3、Mn2O76.酸碱盐是如何定义和再分类的?酸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H+的化合物。
酸可以分为强酸与弱酸;或含氧酸与无氧酸;或一元酸与多元酸;或氧化性酸与非氧化性酸等;碱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OH-的化合物。
碱可以分为强碱与弱碱;或一元碱与多元碱等。
盐的定义: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盐可以分为正盐与酸式盐;或可溶性盐与难容性盐等盐的溶解性:钾钠硝铵全都溶,盐酸不溶银亚汞;硫酸难容钡和铅,碳酸只溶钾钠铵;钙银硫酸盐微溶;亚硫酸盐似碳酸。
7. 常见物质俗名和化学式生石灰:CaO 熟石灰:Ca(OH)2 石灰石:CaCO3碱石灰:CaO+NaOH烧碱(苛性钠):NaOH 纯碱(苏打):Na2CO3小苏打:NaHCO38.分散系如何分类的?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类的标准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其中小于1-100nm属于溶液,1-100nm之间的属于胶体,大于100nm的属于浊液。
9.常见的胶体有哪些?云、烟、雾、牛奶、豆浆、河水、血液、有色玻璃等10.胶体有哪些性质?丁达尔效应、聚沉、电泳、渗析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哪些?加热、搅拌、加入电解质溶液、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初中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产生:声音产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
振动的物体叫______。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的振动发声。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声波到达人耳,引起,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交谈,因为。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______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 (填固液气中声速的大小比较)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合______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
练习:1、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三次声音传播的介质是_____________,传播时间依次为____________.2、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早、晚)_____s(当时空气15℃)。
3、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______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陆地和海洋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海陆比是71:29 ,概括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2、地球上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分割成很多大大小小的陆块。
3、北极地区是海洋(北冰洋),南极地区是陆地(南极大陆)4、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5、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6、即使从水路半球看,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把地球划分任意面积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7、面积较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8、世界共有六块大陆,面积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1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11、大陆和周围的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12、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13、海洋是海和洋的总称,边缘靠近大陆部分是海,远离大陆部分是洋14、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为海峡大洲和大洋1、七大洲面积按照由大到小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2、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3、被南北回归线同时穿过的大洲有非洲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5、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6、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7、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8、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北美洲9、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10、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11、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12、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3、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14、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15、完全在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16、轮廓呈S型的大洋是大西洋17、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洋是北冰洋海陆变迁1、“沧海桑田”在地理学中指的是海陆变迁2、海陆变迁的实例及原因:①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产生的原因是地壳的变动②在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产生的原因是海平面的升降③荷兰的围海造陆,国土面积不断扩大,产生的原因是人类活动3、大陆漂移的提出者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4大陆漂移的观点:①两亿年前,地球各大洲的分布状况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②6500万年前,原始大陆开始分裂、漂移③现今,形成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5、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①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大陆轮廓的吻合性②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古老地层具有相似性③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古老生物具有相似性④在南极地区发现了煤,证明南极大陆是后来漂移到现在的高纬度地区的。
高中化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A――→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 ,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二、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考点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转化关系1.理解物质转化关系图2.形成转化关系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三、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四、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考点3分散系与胶体一、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习题+答案
D B A α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 ]; a 来表 a a 线线平行 A ·α C ·B · A · α P· αLβ 共面直线p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 作用:可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得出直线与直线平行叫做垂足。
叫做垂足。
的垂线,则这两个ba第 3 页 共 3 页aa b a b //,a a a ÞþýüË^^1、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表示:符号表示:b a b a //,Þ^^a a 2、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行垂直,那么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也与此平面垂直 符号表示:b a b a ^ÞÌ^a a ,2.3.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性质定理:、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符号表示:b b a a b a ^Þïþïýü=^Ì^a l l a a ,2、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平面的直线和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符号表示:符号表示: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
所成的角。
2.角的取值范围:090q <£°;垂直时,异面直线当b a ,900=q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 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2.角的取值范围:°°££900q 。
三、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即二面角:三、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即二面角: 1、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完整版)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需求分析一、需求概述1、需求的含义: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自身的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二、需求函数1、含义:Q d =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公式:Q d =α-β·P3、图形: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Q 与P 成反方向变动。
4、需求定理: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三、需求变动1)需求量的变动:商品自身的价格引起的。
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2)需求的变动: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引起的。
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四、需求弹性1、弹性的一般含义1)公式:弹性=当自变量变化1%时,因变量变化?%。
自变量的变动比例因变量的变动比例2)弧弹性:e=YX X Y ∙∆∆3)点弹性:e=YX dX dY ∙2、需求的价格弹性1)含义: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弹性= —价格的变动比例需求量的变动比例2)计算:A 弧弹性:e d = — 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Q P P Q ∙∆∆如要计算需求曲线某两点之间的弹性一般用需求价格弹性的中点公式来求得:e d = — 。
222121Q Q P P P Q ++∙∆∆B 点弹性:e d = —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点的弹性。
Q P dP dQ ∙另外,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求得:线性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弹性,都可以通过由该点出发向价格轴或数量轴引垂线的方法来求得。
3)弹性的五种类型:e d >1;e d <1;e d =1;e d =0;e d =∞。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4000米以上
1000米左右
1000—2000米
1000—2000米
地表形态
起伏平缓,“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地面坦荡,
一望无际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特殊地貌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草原广布
黄土地貌
喀斯特地貌
【三大平原】
名称
位置和范围
主要河流
主要特点
东北平原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
山脉走向
山脉名称
东西走向
最北列
天山—阴山—燕山
中间列
昆仑山—秦岭—大别山
最南列
喜马拉雅山—南岭
东北—
西南走向
最西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间列
长白—武夷山
最东列
台湾山脉
西北—
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小兴安岭
祁连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
南北走向
贺兰山、六盘山
横断山
【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1、平原和丘陵主要要在东部第三阶梯上。
②对河流的影响:第一,地势特征决定了我国的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海洋,以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居多,从而沟通了东西之间的海陆交通。第二,阶梯之间高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③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国东部的第三级阶梯,地势较低平,这里成为人口稠密、农业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阶梯,地势起伏较大,多高原、盆地和山脉,交通条件不如东部,但却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区,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独特,经济活动也独具特色。
3400—4500ºC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一)温度1. 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单位及其规定: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记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就是1℃。
3. 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①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有很多种,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液体温度计。
②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③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温度计在使用之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根据被测物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温度。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把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要稍待一会儿,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4)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5)物态变化中吸热的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物态变化中放热的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2. 晶体的熔化(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的识别:(2)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熔点。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图中:AB段表示固体升温过程。
此时物质不断吸热升温,保持固态。
BC段表示熔化过程。
此时,物质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并存状态。
CD段表示液体升温过程。
此时,物质不断吸热升温,保持液态。
(4)图中B点物体处于固态,C点处于液态。
(5)处于熔点的物质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状态。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名词解释1.结晶度:聚合物中结晶相在全部高聚物物料所占的百分比(重量比或体积比) 。
对于纤维素物料来讲,就是指纤维素构成的结晶区所占纤维素整体的百分数,它反映了纤维素聚集时形成结晶的程度。
2.纤维素的可及度:反应试剂到达纤维素羟基的难易程度。
3.纤维素的反应性:纤维素大分子葡萄糖基环上伯、仲羟基的反应能力。
4.取代度:纤维素分子链上平均每个失水葡萄糖单元上被反应试剂取代的羟基数目。
由于纤维素分子链中每个失水葡萄糖单元上有3个羟基,取代度最大值为3同质多晶体:对某些晶体来讲,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结构,但单元晶胞不同,称之同质多晶体,例如五种结晶变体。
简答题1.为什么纤维素大分子易于形成结晶性结构?重复单元简单、均一;分子表面平整,易于长向伸展;结构单元具有反应性强的侧基,有利于形成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2.五种纤维素如何得到?纤维素Ⅰ,天然存在的纤维素,如细菌纤维素、海藻和高等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纤维素Ⅱ,纤维素Ⅰ经由溶液中再生或丝光化过程得到的晶体变体,不可逆的过程纤维素Ⅲ,纤维素Ⅰ或Ⅱ用液氨或胺(甲胺、乙胺、乙二胺)处理,再将其蒸发掉而得到的变体;可逆纤维素Ⅳ,纤维素ⅠⅡⅢ经由不同方法制得纤维素Ⅹ,由纤维素Ⅰ或Ⅱ在38.0%~40.3%浓盐酸中20℃处理2~4.5小时,用水将其再生得到。
3.纤维素II 的结晶结构及其特点?反向平行链,中心链上的向下的分子链中的-CH2O具有tg构象,四个角链的向上分子链中的-CH2OH具有gt构象,存在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堆砌较稳定,热力学上比纤维素Ⅰ稳定。
4.氢键的形成条件必须要有H,还要有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且有孤对电子,H原子和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距离在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氢键0.28-0.3nm,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5.结晶区氢键和无定形区氢键的区别结晶区:所有羟基均形成氢键,因此结晶区分子间的结合力强,即氢键结合力强,水分子不易进入,形成永久结合点。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知识点
第二章第二节的主要知识点有:
1. 大洲的特点:地理位置、国家数量、面积大小、人口分布等。
2. 亚洲的特点: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国家众多,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经济发达。
3. 非洲的特点:人口密度较低,国土面积较大,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较低,经济相对较为落后。
4. 欧洲的特点:人口集中在西部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水平先进。
5. 北美洲的特点:面积仅次于亚洲,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是世界上重要的贸易和金融中心。
6. 南美洲的特点: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7. 大洋洲的特点:由众多岛屿组成,人口较少,经济以农业和旅游为主。
8. 南极洲的特点:人类基本没有定居,主要是科学研究站点。
9. 大洲的分布和特点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关。
10. 对不同大洲要能够区分其位置、特点、经济与文化发展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细胞怎么构成生物体》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眼虫、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衣藻、 变形虫 2、观察草履虫时,棉花纤维使草履虫得运动速度变慢,利于 观察。从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是因为草履虫需要氧气,都聚集在培 养液的表层。
3、草履虫的结构:(1)胞肛: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 出。(2)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期中的食物逐渐被 消化。(3)口沟: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 (4)纤毛: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
5、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DNA 是遗传物质,染 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6、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7、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 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也是一 样的。如人的某一细胞染色体数是 46 条,分裂 n 次后,新细胞 的染色体数仍是 46 条。
水中旋转前进。(5)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 膜。(6)收集管、伸缩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 排到体外。(7)细胞质(8)细胞核:大核、小核。
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鱼类的天然饵料) 也有害(疟原虫、痢疾变形虫、赤潮)。
5、赤潮是水体受到污染,大量含氮、磷的有机物排入海 洋导致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5、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 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
6、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皮肤、 肠胃内壁表面、腺体表面)、结缔组织(骨、血液、韧带)、 肌肉组织(平滑肌、骨骼肌、心肌)、神经组织。
7、人体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 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 精卵。 2、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 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 程叫做细胞分化。 3、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 的细胞群。 4、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 一定功能的结构→系统→动物体或人体
地理第二章第二节知识点总结
地理第二章第二节知识点总结一、沧海桑田。
1. 海陆变迁的实例。
-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板块运动),抬升成为高山。
-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表明该海域曾经是陆地,后来由于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
2. 海陆变迁的原因。
- 地壳的变动: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壳发生上升或下降运动,导致海陆变迁。
如板块的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
- 海平面的升降:主要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冷时,冰川面积扩大,海平面下降;气候变暖时,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 人类活动:人类填海造陆等活动也能使海陆分布发生变化,如荷兰的围海大坝。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假说)1. 提出者。
-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2. 证据。
- 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
- 南美洲和非洲古老地层具有相似性。
- 大西洋两岸的生物有亲缘关系,如鸵鸟不会飞,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但是在大西洋两岸都有分布。
三、板块的运动。
1.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 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 板块运动的形式及影响。
- 板块张裂: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如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内部的张裂形成的;大西洋是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
- 板块碰撞挤压:- 当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如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马里亚纳海沟,而亚欧板块受挤上拱,形成日本群岛等岛弧和台湾山脉等海岸山脉。
- 当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时,形成巨大的山脉。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二章声现象是八年级物理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涵盖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超详细总结: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发生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
-声音的振动源可以是弹簧、弦、膜等。
-声音的大小与振动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固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慢。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密度越大,弹性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3.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动数、声强和音调等特性。
-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振动数是指声音波动的次数,单位是圈。
-声强是指声音的强度,单位是分贝(dB)。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的传播可以分为发声、传播和接收三个过程。
-发声过程是指声音的产生过程,物体发生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
-传播过程是指声音从振动源传播到接收者的过程,通过空气中的分子相互碰撞传递能量。
-接收过程是指声音到达接收者的过程,接收者的耳朵接收到声音引起耳膜振动,再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
5.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声音的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折射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密度的变化,使声波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吸收是指声波能量被障碍物吸收而无法传播的现象。
6.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能量,可以通过声强来表示。
-声音的音量是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大小,与声音强度有关。
-声音的音量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强度来改变。
7.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的振动次数,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音调越高。
-声音的音调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频率来改变。
物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物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的知识点如下:
1. 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系统内部各物体的动量总
和保持不变。
2. 动量的定义:动量(p)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其速度(v),即p = m * v。
3. 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kg·m/s)。
4. 冲量的定义:冲量(J)等于力(F)作用时间(Δt)的产品,即J = F * Δt。
5. 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冲量越大。
6. 冲量和动量的关系: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量,即J = Δp。
7. 动量定理:当外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时,物体的动量将发生变化。
8. 动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物体受到的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即J = Δp。
9. 动量定理的推论:对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它们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冲量相等,即
J1 = J2。
10. 环境对物体的冲量为零:对于一个封闭系统,其内部各物体互相作用产生的合内力的冲量为零。
11. 两个物体间的弹性碰撞:在弹性碰撞过程中,两个物体之间的动能守恒,即初始动能等于最终动能。
12. 两个物体间的非弹性碰撞:在非弹性碰撞过程中,部分或全部的动能被转化为内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初始动能不等于最终动能。
13. 动量和速度的方向:动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的方向相同。
14. 斜面上物体的动量:当物体沿斜面下滑时,物体的动量与其速度的方向相同;当物体沿斜面向上移动时,物体的动量与其速度的方向相反。
这些是第二章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您有帮助!。
(第二章)光现象《光现象》复习提纲 ,总结,知识点讲解
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有好多种;按形成原因分,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按发光原理分,可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灯笼鱼、斧头鱼、乌贼、水母等。
人造光源:手电筒、火把、油灯、蜡烛、白炽灯、日光灯、霓虹灯以及钠灯、汞灯、氖灯等。
热光源:太阳、手电筒、火把、油灯、蜡烛、电灯等。
冷光源:萤火虫、灯笼鱼、斧头鱼、乌贼、水母等。
【注意】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常见的均匀介质如:空气、水、玻璃等。
【注意】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如不均匀的空气、不同介质的界面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3.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叫光线,一般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非作歹形象、直观的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方便研究光学现象而假设虚构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要点一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一)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_______________或生成物浓度的 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单位为。
对于Δc(反应物)=c(初)-c(末), 对于Δc(生成物)=c(末)-c(初)。
Δt表示反应所需时间,单位为等。
3.单位一般为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
4、对某一具体的化学反应来说,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往往不同,其数值之比等于。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求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题一般按以下步骤:①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③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
例如:反应 mA + nB pC起始浓度(mol/L) a b c转化浓度(mol/L) x某时刻浓度(mol/L) a-x(1)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但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通过转化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2)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如aA+bB==pY+qZ ,即比较与若则A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大。
(3)注意反应速率单位的一致性。
(4)注意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在反应A+3B 2C+2D中,若某条件下v(A)=0.15 mol/ (L·min) , 则此时用v(B)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B)= _________ ;若起始条件下,物质C的物质的量为0,经过5秒后,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5mol/L,则用v(C)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 。
(三)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按图安装两套装置,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 mL 1 mol/L和40 mL 4 mol/L的硫酸,比较二者收集10 mL H2所用的时间。
物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的条件。
- 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 例如,平抛运动中,物体只受重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而物体的初速度是水平方向的,合外力与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做曲线运动。
2. 曲线运动的特点。
- 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二、平抛运动。
1. 平抛运动的概念。
- 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 平抛运动的分解。
- 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_x = v_0(v_0为初速度),位移x = v_0t。
- 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v_y=gt,位移y=(1)/(2)gt^2。
3. 平抛运动的速度和位移。
- 合速度:v = √(v_x)^2+v_{y^2}=√(v_0)^2+(gt)^2,方向tanθ=(v_y)/(v_x)=(gt)/(v_0)(θ为合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 合位移:s=√(x^2)+y^{2}=√((v_0t)^2)+((1)/(2)gt^{2)^2},方向tanα=(y)/(x)=(frac{1)/(2)gt^2}{v_0t}=(gt)/(2v_0)(α为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三、圆周运动。
1. 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 线速度。
- 定义:物体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Δ s与所用时间Δ t的比值,v=(Δ s)/(Δ t)。
- 单位:m/s。
- 方向:沿圆周的切线方向。
- 角速度。
- 定义:连接物体与圆心的半径转过的角度Δθ(弧度制)与所用时间Δ t的比值,ω=(Δθ)/(Δ t)。
- 单位:rad/s。
- 周期。
- 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T=(2π r)/(v)(r为圆周运动的半径),也可表示为T = (2π)/(ω)。
- 单位:s。
- 频率。
物理第二章电路知识点
物理第二章电路知识点一、电路的组成。
1. 电源。
- 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电池、发电机等。
电源能维持电路两端有一定的电压,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
2. 用电器。
- 消耗电能的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例如电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等。
3. 导线。
- 连接电路元件,传导电流。
导线一般由金属制成,因为金属是导体,容易导电。
4. 开关。
- 控制电路的通断。
二、电路的状态。
1. 通路。
- 电路处处连通,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用电器能够正常工作。
2. 断路(开路)- 电路在某处断开,电路中没有电流,用电器不能工作。
例如导线断了、开关未闭合等情况都会导致断路。
3. 短路。
- 分为电源短路和局部短路。
- 电源短路是指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
电源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等危险。
- 局部短路是指将电路中的某个用电器两端用导线直接连接,这个用电器被短路,电流会绕过该用电器通过导线,其他用电器仍可工作。
三、电路的连接方式。
1. 串联电路。
- 定义: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 特点:- 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也必然通过另一个用电器。
-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即I = I_1=I_2=·s = I_n。
-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 = U_1 +U_2+·s+U_n。
-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R = R_1+R_2+·s+R_n。
2. 并联电路。
- 定义: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 特点:- 电流有多条路径,有干路和支路之分。
-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 = I_1+I_2+·s+I_n。
-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 = U_1=U_2=·s = U_n。
-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1)/(R)=(1)/(R_1)+(1)/(R_2)+·s+(1)/(R_n),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同步跟踪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达到农民战争最高峰的是
A、大泽乡起义
B、辛亥革命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P28
2、1851年,洪秀全发动起义的地点在
A、广西紫荆山区
B、江苏南京
C、广西金田村
D、湖北武汉
P25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B、鸦片战争的爆发
C、自然灾害频发
D、洪秀全等人的宣传
P24
4、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
A、石头城
B、天京
C、建业
D、健康
P25
5、1856年上半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但也有军事上的失利。
失利是指
A、东征
B、西征
C、北伐
D、天京破围战
P25
6、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是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定国是诏
D、原道醒世论
P25
7、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的是
A、天王洪秀全
B、干王洪仁轩
C、英王陈玉成
D、忠王李秀成
P26
8、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
A、天王不理朝政
B、天京事变
C、洪秀全病逝
D、《资政新篇》的颁布
P27
9、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为挽救危局提拔的年轻将领是
A、陈玉成和李秀成
B、陈玉成和洪仁轩
C、洪仁轩和李秀成
D、洪仁轩和石达开P27
10、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是在
A、1856年
B、1861年
C、1864年
D、1868年
P28
11、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是
A、慈禧B C、曾国藩D、李鸿章
P30
12、最早对兴办洋务事业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A、冯桂芬
B、
C、左忠棠
D、张之洞
P30
13、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总理洋务运动的中央机关是
A、南北洋通商大臣
B、直隶总督
C、户部
D、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P30
14、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的首要目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B、加强海防边防
C、抵御外来侵略
D、发展资本主义
P30
15、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意义上的军事兵工厂
A、汉阳湖北枪炮厂
B、江南制造总局
C、天津机器局
D、马尾船政局
P31
16、由李鸿章管辖属于清政府海军主力的是
A、福建水师
B、南洋水师
C、北洋水师
D、广东水师
P32
17、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被概括为
A、求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重农抑商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P33
18、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A、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B、义和团运动兴起
C、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D、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P34
19、举国注目的倡导维新运动的旗手是
A、梁启超
B、康有为
C、谭嗣同
D、严复
P35
20、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向皇帝上书,史称
A、戊戌政变
B、百日维新
C、戊戌变法
D、公车上书
P35
21、严复翻译英国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篇,命名为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人类公理.》
D、《天演论》
P35
22、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A、洋务派与守旧派的争论
B、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战
D、“问题与主义”之争
P36
23、戊戌政变后,新政大部分被废除,保留下来的是
A、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
B、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
C、京师大学堂和各地新式学堂
D、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
P37
24、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上谕,史称
A、公车上书
B、自强求富
C、戊戌政变
D、百日维新
P36
二、多项选择题
1、洪秀全撰写的具体朴素平等观念,后来成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思想基础的书有
A、《原道救世歌》
B、《原道醒世训》
C、《原道觉世训》
D、《天朝田亩制度》
P25
2、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在永安封王建制,杨秀清被封为东王,节制其他诸王,其他诸王有
A、西王萧朝贵
B、南王冯云山
C、北王韦昌辉
D、翼王石达开
P25
3、太平天国领导人希望通过《天朝田亩制度》的实施来达到的理想社会的状态是
A、均贫富,等贵贱
B、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C、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D、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P26
4、《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土地分配的方案,内容有
A、原则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B、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
C、按人口平均分配
D、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
P25
5、关于《资政新篇》的评价正确的有
A、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B、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C、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D、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P27
6、《资政新篇》主要内容有
A、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B、经济方面,主张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
C、提出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D、外交上提出与世界各国平等交往,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P26-27
7、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统治集团之间的内讧,大大削弱了领导和军事力量,事变中
A、东王杨秀清被杀
B、北王韦昌辉被杀
C、翼王石达开迫走
D、天王洪秀全病逝P31
8、举办洋务的重要基地有
A、上海
B、北京
C、天津
D、南京
P30
9、洋务派举办民民用企业的目的是
A、解决办军事工业煤铁等原料的需求
B、交通运输的需要
C、企图以民用企业的利润弥补军用工业的亏空
D、求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P31
10、到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建成的新式海军有
A、福建水师
B、广东水师
C、南洋水师
D、北洋水师
P32
11、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活动有
A、向皇上上书
B、著书立说
C、介绍外国的变法
D、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P35
12、维新派办的影响较大的学会有
A、强学会
B、南学会
C、保国会
D、华兴会
P35
13、维新派办的影响较大的报纸有
A、上海《时务报》
B、天津《国闻报》
C、湖南《湘报》
D、东京《民报》
P35
14、1898年被杀于菜市口的“戊戌六君子”有
A、谭嗣同、刘光第
B、林旭、杨锐
C、陈宝箴、张荫桓
D、杨深秀、康广仁P37
15、对于“百日维新”的表述正确的有
A、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先进文化的传播
B、给开明绅士和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
C、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D、没有提到“君主立宪”,改革很不彻底
P36-37
16、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产生的影响有
A、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
B、开始改变了社会风气
C、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P36
三、简答题
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P29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P33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P38
4、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哪些教训P38
5、简述《资政新篇》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如何评价P25
6、《资政新篇》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如何评价P26
7、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哪些方面P31-32
四、论述题
1、试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P24
2、试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P28
3、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P32-33
4、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P37-38
5、为什么在近代中国改良道路行不通P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