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将军最后的日子

合集下载

台湾级别最高的中共卧底

台湾级别最高的中共卧底

台湾级别最高的中共卧底1950年6月10日,台湾当局以“为中共从事间谍活动”的罪名,对“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吴石将军等四人执行死刑。

这就是震惊天下的“密使一号”大案,又称吴石案。

60年后的今天,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退休干部黄楫接受笔者独家采访,追忆当年“虎穴藏忠魂”的来龙去脉,讲述他的舅爷吴石将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就义的感人故事——弃暗投明,成为将军级“余则成”黄楫小时候,舅爷吴石将军一直是他心目中的偶像。

吴石1894年出生于福州螺洲吴厝村,1911年,他积极投身辛亥革命,与少年好友吴仲禧一道在福州参加福建北伐学生军。

他在武昌预备军官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前后受业4年,与白崇禧为同期同学,后由福建省政府选派日本炮兵学校、日本陆军学校留学深造,学成回国任国民党陆军大学教官,参谋本部第二厅处长等职.1936年2月授陆军少将。

黄楫回忆,舅爷吴石一生追求进步,追求真理,追求光明,抗战期间,他读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在武汉珞珈山听过周恩来的演讲,还同叶剑英等人有过交往,他对共产党的主张深表赞同,认定他们代表着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

1947年夏,20岁的黄楫高中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暑期到南京看望时任国防部史政局局长的舅爷。

吴石将军对这位外孙非常器重,极为关爱,他热情接待了黄楫,还派一辆吉普车,拉着黄楫在南京市各处景点游览观光。

更令黄楫难以忘怀的是,在南京逗留期间,舅爷多次与他促膝长谈,谈到政局和国民党的腐败,吴石将军深为痛恨地说:“眼下政界非常黑暗,许多人热衷于争权夺利,营私舞弊,甚至是祸国殃民。

国民党已是病人膏盲,无可救药,说什么整治法纪,他们从上到下都烂透了,他们怎么能整到自己头上?说什么民主自由,平民百姓讲话,他们根本不想听,也绝不会听,有良心的人只好远离政界,才是出路。

”谈到学生开展的反蒋运动,吴石将军深表同情,“学生们闹事是有道理的,他们反饥饿反内战反独裁,追求民主自由解放有什么错?恰恰在他们那里才能看到未来中国的希望……”吴石将军鼓励他:“追求光明,追求进步,做一个正直的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

国民党陆军中将吴石生平简介

国民党陆军中将吴石生平简介

国民党陆军中将吴石生平简介吴石(1894—1950),原名萃文,字虞薰,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师处长,后任北伐军总参谋部作战科科长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国民党陆军中将吴石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吴石生平简介吴石将军是一员中共地下党,并曾担任国民党陆军中将一职。

吴石将军生于1894年,卒于1950年,是福州人士。

1911年,吴石和好朋友吴仲禧一同参加辛亥革命。

随后,吴石在保定军官学校和武昌预备军官学校共计学习四年,吴石成绩优异,是全校闻名的三好学生。

吴石从军官学校结业后,他前往日本陆军大学进行就读。

在学习生涯中,吴石学习了很多有关军事方面的知识,并立志成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

吴石从日本学成回国后,在国民党陆军大军担任教官一职。

在授课期间内,吴石将军著有大批军事书籍,并培养了很多国民党高级将领。

在抗日战争初期,吴石将军一直都站在国民党一边,曾为国民党对付共产党谋划了很多计策。

1936年,国民党政府授予吴石陆军少将。

1940年初期,吴石见到了老友吴仲禧,吴仲禧已在卢沟桥事变前期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一直在国民党阵营中做中共地下党。

吴石将军队军事有很高的见解,但是国民党不给他兵权,所以吴石将军没有机会上阵带兵作战。

随后,吴石将军秘密掩护吴仲禧,吴石利用职位之便,让吴仲禧在国民党机关内为中国共产党收集军事情报。

1948年上半年,吴石经吴仲禧介绍加入了共产党,他利用职位之便为共产党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军事情报。

多亏有了吴石将军的情报,中国共产党才能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大获全胜。

吴石子女吴石将军被国民党杀害后,中国共产党将吴石追认为革命烈士,吴石子女也享受革命烈士家属的待遇。

话说,吴石被杀害后,吴石子女如今在何方呢?根据资料显示,吴石和妻子去台湾之前,将一子一女留在了大陆,长子名叫吴韶成,长女名叫吴兰成。

为了不引起蒋介石的怀疑,吴石前往台湾时,还带上了一对小儿女。

吴韶成是吴石的大儿子,父亲前往台湾后,吴韶成一直在大陆生活,后来在南京大学就读经济系,是一名高级经济师。

行刑前的影像解读:1950年代台湾地下党喋

行刑前的影像解读:1950年代台湾地下党喋

的七个字, 耐人寻味地道出了 民党联勤总部第四兵站中将总监 至北京, 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
“秘 密 宣 判 ” 和 新 闻 管 制 下 被 掩 陈 宝 仓 。 陈 宝 仓 , 1910 年 生 于 河 墓。
盖了的真相。即便如此 , 这家报 北, 保定军校毕业。抗战时期陈同
另一位受难者就是曾任吴石
纸在当时也不敢将吴石的诗句公 吴石一起服务于第四战区, 日本 副官的聂曦上校, 这位受吴石派
虽然统计结果有出入, 但可 以肯定的是, 像鲁迅这样的收入 水平,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都算 是名副其实的“中产的智识阶级分 子”, 现在一般的“海归”也未必比 得过。有这样的经济基础作支撑, 鲁迅的生活消费才显得宽裕丰 富。他在北京住四合院, 在上海石 库门住楼房。他爱买书, 爱收藏文 物 古 董 , 爱 吃 馆 子 、摆 酒 席 , 孝 敬 老母, 资助亲友……晚年经常带 全家乘出租车去看电影。
拿收藏来说, 这是一种奢侈
( 上接第 40 页) 在 了 时 间 的 记 忆 里。
四海钩沉
年 侦 破 匪 叛 乱 案 汇 编 》之 《吴 石 等 叛乱案》专章中, “对本案之综合 检讨”内容里有这样一段关于中 共女特派员朱谌之的议论 : “朱匪 于被捕瞬间吞金企图自杀, 证明 其对应付事变, 早作准备; 匪干 ( 指朱谌之) 此种维护重要工作, 不惜牺牲个人生命之纪律与精 神, 诚有可取法之处……。”以捕 杀共产党人为己任的国民党保密 局, 在完成了杀人任务后, 竟对他 们视为死敌的对手 “不惜牺牲个 人生命之纪律与精神”表示钦佩 , 而且将此种“纪律与精神, 诚有可 取 法 之 处 ”引 进 了 内 部 工 作 总 结 , 用以今后的 “斗争”和对部属的 “训导”, 可见这位临危不惧、慷慨 就义的巾帼英雄在生死关头的英 勇表现, 让杀害她的刽子手们也 不得不为之叹服。

大叛徒、大特务谷正文地“七大得意之作”

大叛徒、大特务谷正文地“七大得意之作”

大叛徒、大特务谷正文的“七大得意之作”1946年戴笠死于空难后,“军统局”主任秘书毛人凤清点其遗物时,注意到戴笠在日记中提到的一句话:“郭同震读书甚多,才堪大用。

”据说从此接替戴笠的毛人凤遂对“郭同震”刮目相看,常常委以重任,谷正文也由此成为国民党的高级特务头子。

至于由谷正文经手的要案,也是他晚年喋喋不休、时时自炫的“得意之作”,不妨看看如下几桩:王石坚案谷正文称:在他经手的要案中,有一所谓“小偷助我破获北平共党地下电台”案。

这里的所谓“小偷”,即外号“草上飞”的飞贼段云鹏,谷正文用这个人观察发现了中共北平地下党的秘密电台,又顺藤摸瓜,抓住了总台台长王石坚。

(王石坚叛变后追随国民党去了台湾,此后又在特务机关中担任少将——注)那是1946年内战爆发之后,戴笠在北平委任谷正文为“特别勤务组”组长,后来谷正文在自述中说:当时在北平的情报斗争,其实就是他与中共北方局城工部部长刘仁之间的一场斗争。

他说:1946年冬季,他利用一个飞贼,破获了中共在北平桌子腿四号院的地下电台,这个电台的通讯范围遍及沈阳、察哈尔、张家口、西安,乃至上海,台长李政宣被捕叛变,供出了一份组织名单,其中包括国民党第十二战区孙连仲部的作战处长谢世南、高参室主任余心清,包括两名中将及十七名少将。

谢士炎烈士(湖南人,黄埔军校毕业,陆军中将)正是谷正文提到的“谢世南”。

谷正文回忆时说,自己不是一个轻易以貌取人的人,可他在第一眼看到谢士炎时,却被他从容凛然的气势给震慑住了。

当谢士炎被带进刑讯室,他炯炯有神又坚毅果敢的眼神竟使得“活阎王”谷正文顿时心慌意乱起来,谷找了一个借口,便匆匆从后门遁走了。

次日,谷正文在审问谢士炎时,先假惺惺地为谢亲手冲泡了一杯咖啡,并说:“通常我只是一个人喝咖啡,只有碰上自己欣赏的人物,才会共饮。

”谢士炎则说:“如果你在共产党,一定是一个杰出的情报干部。

”两人以奇怪的“青梅煮酒(咖啡)”的方式拉开了这场审讯的序幕。

谷正文提问:“你是领袖(即蒋介石——注)的得意门生,发生这种事,后果大概很严重,你怕死吗?”岂料谢士炎坚定地回答:“不!拿死亡来威胁我是没用的,对我来说,死亡只有遗憾和不遗憾的区别!我认为你是国民党里少见的具有情报天赋的人,因此我相信你一定明白我们共产党的工作人员已经深入渗透到国府国军各个阶层,这就是我觉得死亡并不遗憾的原因。

余则成已经牺牲

余则成已经牺牲

余则成已经牺牲!2019-06-11 真是不敢相信当年追的电视剧《潜伏》竟然已经是10年前的事了2009年《潜伏》霸屏荧幕翠萍和余则成后来的命运也让观众牵肠挂肚了10年……电视剧最后一集余则成被带到机场准备撤离台湾身陷囹圄时意外与翠萍重逢两人近在咫尺却只能四眼相望……当翠萍想要奔向丈夫的怀抱时余则成轻轻地摇了摇头然后,他俯下身子、张开手臂学着老母鸡的样子一边咕咕地叫一边在翠萍面前转圈为了信仰、为了使命他选择把情报传递出去、继续潜伏为了让翠萍活下去他选择了用最特殊的方式表达爱!余则成翠萍等了你10年了你可还好,你可曾回来?现实,是残酷的69年前,1950年6月10日余则成原型我党打入国民党最高级别情报人员吴石中将和陈宝仓中将、女地下党员朱枫吴石部下聂曦上校一起被执行枪决……吴石将军(左)、《潜伏》中的余则成(右)然而,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直到近年,随着相关档案的解密“潜伏”的英雄们才逐渐浮出水面!插入蒋介石心脏的“终极潜伏者”2013年12月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落成这些隐秘战线的英雄和他们荡气回肠的故事终于可以被我们公开纪念!2009年,因为《潜伏》的热播余则成的原型被网友热议不为人知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密使一号”吴石将军终于走出历史图片来源:cctv-13《军情时间到—“终极潜伏者”吴石》节目截图吴石这个人非常了不起学生时期,他就曾轰动中日两国军界留学日本炮兵学校、陆军大学时他全部以优异成绩毕业他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会英语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是当时国民党军界难得一见的军事奇才1939年,吴石调任第四战区参谋长成为国民党军队高层领导1944年,日军大举进攻湘桂孤军难支的吴石一再电请国民党增调重兵布防然而,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战最终,吴石所在军团大溃退当时天气极冷百姓拖儿带女在桂黔公路上颠沛流离上有敌机轰炸,后有日寇追兵吴石眼看着大批难民在逃难途中病死饿死、冻死炸死……逃亡的难民吴石陷入巨大痛苦他大病了一场后辞去了第四战区参谋长的职务极度绝望的他曾喟叹“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更毫不避讳是否有旁人听见1945年抗战胜利吴石随军队接收上海他一面亲见国民党官员贪污腐败中饱私囊一面目睹物价飞涨人民苦不堪言与影视剧中的余则成一样在看透国民党政府本质后吴石对共产党渐生好感那段时间,他频繁接触吴仲禧(吴仲禧抗战前夕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潜伏于国民党军中从事谍报工作,官至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军法执行监)1947年4月,吴石成为我党打入敌人内部的1号人物……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彻底摧毁了蒋介石精心布局的长江防线一举解放南京城、红旗插上了“总统府”陈逸飞油画《红旗插上总统府》不为人知的是在渡江战役打响之前我军曾收到一份绝密情报蒋介石的长江布防图这份情报内容非常翔实图上标明的部队番号细致到团每个团的防御部署都非常清晰……而冒死提供这份机密文件的正是吴石将军在那段关键时期里吴石不顾生死,频繁传递情报他经常坐晚上9点的火车从南京赶往上海亲手传递情报后在次日凌晨三四点钟返回南京两地往返七八个小时的路程随时都可能被特务盯上可吴石,不知跑了多少回!吴石,这位终极潜伏者就像一把狠狠插入敌人心脏的尖刀一个个属于敌人核心机密的军事部署突破层层监管通过秘密电台和秘密交通线传送出来1949年8月14日已在福州任职的吴石突然接到蒋介石的急电命令任命他为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并马上赴台湾任职!在此之前国民党“国防部”有几百箱绝密档案要从福州转往台湾吴石冒着极大的风险把这批绝密档案扣了下来此次被紧急派往台湾是因为这一举动暴露了吗?吴石心里没有底但这绝对是一次拿生命做赌注的巨大冒险去往台湾之前吴石与吴仲禧见了最后一面吴仲禧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曾请他考虑到台湾去是否有把握,如果不去,也可以就此留下,转赴解放区。

惊涛拍孤岛 虎穴藏忠魂——中共台湾“密使一号”吴石

惊涛拍孤岛  虎穴藏忠魂——中共台湾“密使一号”吴石

碑 文概 括吴 石 一生 。 “ 利后 反 对 内战 , 力 全 国解 胜 致 放及 统一 大业 , 功垂 千秋 ” 。这几 句可 圈可点 。抗 战初期 , 国共 合作 ,吴石 开始 接触 中共 。通 过 同乡前辈 何遂 (8 8 1 8 年 16 9 8年) 的介 绍 , 识 周 恩来 、 认 叶剑 英 、 克农 、 古 李 博
等 中共领导 人 。但 真正接 受 中共领 导 , 14 是 9 7年 4月 , 由
箱 原指 定运 台湾 的绝 密军 事档 案 , 妙安 排 强 留福州 , 巧 只
中共 中央 上海 局 负责 统 战 、军 运 工 作 的负 责 人 张 执 一 择 次要者 付运 , 要 的 2 8 ( 重 9 箱 八大类 6 0余 卷 ) 8 则下死 命 (9 1 11 年 18 9 3年) 体联络 。多次会 面 , 具 均在 时任 国 民政 令 留下 , 由我军十 兵 团 司令 部 接收 , 后 据说 这批 档 案至 今
王大任1913年1991年我对吴石早年的印象吴石是在抗战胜利后目睹国民党腐化变质大官权贵蚕食党国鲸吞民脂民膏所作所为令其极为失望所以经常发出国民党不亡无天理的哀叹连蒋介石也侧闻再加上同乡前辈何遂和同乡同姓同学老友吴仲禧1895年1983年先后策动引导始投向中共成为地下情报员密使一号
人生抉择
RENSH ENG JUEZE
才 学渊 博 , 文武 兼 通 , 事 忠慎 勤清 。 国 爱 民 , 袖 清 任 爱 两 风。 慈善 助人。抗战期 间运 筹惟幄 , 著功 勋。 利后 反对 卓 胜 内战 , 力全 国解 放及 统一 大业 。 致 功垂 千 秋。 台 国防部 参
谋 次 长 任 内 。 一 九 五 零 年 六 月 十 日被 害 于 台 北 , 年 五 于 时 十 七 岁 。 临刑 遗 书 儿 辈 。 守 清 廉 勤 俭 家 风 。 立 民 族 正 谨 树 气 。 义 凛 然 。一 九 七 五 年 , 民 政 府 追 赠 革 命 烈 士 。 人 大 人 夫 王 碧 奎 , 九 九 三 年 二 月 九 日逝 于 美 国 。 年 九 十 岁 , 一 享 同 葬 于此 。”

开国将军轶事(节选)

开国将军轶事(节选)

/吴东峰开国将军,都是经历了多年战争的人。

战场上的滚滚硝烟,血雨腥风环境,塑造了他们的理想和精神,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和性格,每一个人都会有许多的传奇和故事。

《开国将军轶事》是作者在贴近了将军们的人生经历和生命展示并被深深感动之后的书写,是作者激情和生命体悟的流泻,是唱给历史的英雄们的诗篇和赞歌。

虽为“轶事”,但篇篇记载着“士兵与将军”的深厚情缘,透现着伟大的人生和英雄的旋律。

——李炳银开国将军轶事(节选)▲ 陈赓在大西南检阅部队作品 Works幽默陈赓(1903-1961)1933年春某日,因叛徒告密,陈赓将军于上海被捕。

后押送南昌,蒋介石于科学仪器馆(现南昌图书馆)召见陈赓曰:“陈赓,你瘦了。

”将军对曰:“瘦吾貌而肥天下。

”将军谓蒋氏曰:“校长也瘦了。

”蒋氏对曰:“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将军曰:“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氏哑然。

1943年夏某日。

毛泽东主席于延安抗大作整风报告。

陈赓将军忽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后整衣起立,直奔主席台。

毛泽东一愣,问:“陈赓同志,有何急事?”将军不语,取主席搪瓷杯,“咕咚咕咚”喝之。

而后,擦嘴、敬礼、报告,曰:“天太热,借主席一口水。

现在没事了!”在场干部哄堂大笑,毛泽东亦微笑。

陈赓将军脸色红润,天姿英绝,气识豪放,望而知之为大器。

无论何时何地何事有何困难有何险恶,将军均笑嘻嘻,乐哈哈,妙语连珠,无拘无束,一言既出,四座生风,人称“陈赓式的幽默”。

陈毅元帅论陈赓将军曰:“陈赓像一块玻璃,从里到外都是清楚的,透明的。

”又曰:“陈赓将军是一块磁铁,风趣幽默,能够团结大多数人一起革命。

”又曰:“陈赓同志是我们党的一门炮。

可惜现在我们这种炮少了些,希望能有更多的这样的炮。

”陈赓将军,湖南湘乡柳树铺人。

祖父陈翼怀,清军管带。

据云善使大刀,重达八十余斤,抡如旋风,水泼不进。

后太平军起,解甲归田,隐居乡里。

将军自小聪颖机智,随爷爷练功习武,棍棒拳脚,样样精通。

五十年代在台湾殉难的吴石将军

五十年代在台湾殉难的吴石将军

五十年代在台湾殉难的吴石将军作者:吴韶成来源:《百年潮》2011年第03期父亲吴石虽然牺牲60多年了,但他的音容依然难以释怀。

父亲戎马一生,未给子女留下寸土片瓦,但其为人、品德、修养、学识,则是我终生享受不尽的财富。

谨以片段回忆,寄托对父亲的无限怀念和哀思。

两度赴日学军事1934年夏,父亲从日本陆军大学学成归国,举家乘苏联邮轮回到上海。

航程近五昼夜,中间有两天风浪特大,母亲和大哥、小妹晕船,躺在床上不想动,唯独父亲带着我这个小男孩上了甲板,远眺太平洋风光。

父亲亲切地对我说:“你看!天有多大,海有多宽!风浪不停地拍打着,多么伟大!”我听后也跟着喊:“真好看!真好看!”其实那时我什么也不懂。

船靠岸后,亲友们熙熙攘攘来接我们,安排住进旅馆,并于当晚摆了一席上海菜为我们全家接风。

大人们喝酒,畅谈阔别之情;我们这几个小孩大口大口吃菜。

有位阿姨给我盛了一碗鸭汤,鸭汤的味道好极了,只是太油腻,吃后不久就感到胃难受,呕吐不止。

因为在日本,我们每天都像日本人那样,吃的是粗茶淡饭,也就是酱汤、腌萝卜干和一小碗米饭,很少吃这么油的东西,所以我的小胃实在享用不了。

直到今天,我仍不敢再沾鸭肉。

从小母亲就溺爱我,还给我取个“弟弟”的小名,全家都这么叫,亲友也这么叫,这小名一直用到我长大成人。

每天一大早,刘斐伯伯(字为章,湖南醴陵人,曾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军令部厅长、军政部次长。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就到我们家门口喊“弟弟、弟弟”,我就跑出来,刘伯伯逗我玩一会儿后,父亲就出来了,提着包和刘伯伯一道送我上学。

当时家里还寄居着何蕴申伯伯(字敦诚),他是父亲的老师何梅生先生的第四子,在日本学法政。

父亲要我拜他为师认汉字。

小时我调皮好玩,不认真学。

有一天,我实在太过分了,把何伯伯气哭了。

晚上吃饭,母亲开玩笑,笑眯眯地说:“今天真好玩,学生没哭,老师倒先哭了!”父亲一听,当时就火冒三丈,呵斥母亲怎能对老师这么不尊重,不能这样惯孩子。

震惊台海的“密使一号”吴石

震惊台海的“密使一号”吴石

无缘带兵的军事奇才
吴石,字虞薰,1894年8月生于福建闽侯县螺洲乡吴厝村(今福州仓山区)一个“累世寒儒”的家庭。

螺洲乡是清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的故乡,读书风气极为浓厚。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陈宝琛将自家小斋改为公学,聘吴石的父亲为汉文主讲。

8岁的吴石便随父入学作旁听生,“记忆力之强,遂震惊侪辈”。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吴石与同乡好友吴仲禧一道投身福建北伐学生军。

此后,吴石被保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张治中、白崇禧同为第三期校友(蒋介石此前毕业)。

吴石记忆力极强,又十分刻苦,无论年终考试或毕业考试皆为全校第一,因而被称为“军校状元”。

1916年末,他在同届800余名学生中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北伐期间,吴石为北伐军作战科长。

1927年吴石回福建任军事参谋处处长,1929年以此身份受福建省主席方声涛指派,东渡日本留学,先在炮兵专门学校,翌年考入日本陆军大学。

吴石“三年在校,片刻不懈”,他
所作的战术方案,常被日本教官当作范本,付印发给学生,还让他登台演讲。

吴石毕业成绩也都名列榜首,被称为“十二能人”,即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

留日归来后,他在陆军大学任教多年,有许多学生日后成了国民党高级将领,这为他以后搜集情报打下了基础。

吴石是军界公认的“日本通”,因而1934年即参加参谋部第二所的一个研究日本及收集情报的机构。

他利用日本的书报杂志,又托留日士官生猎取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历时三
吴石
◆吴石与家人合影。

忆《白求恩大夫》那永恒瞬间和往事

忆《白求恩大夫》那永恒瞬间和往事

这一幅中国人民十分熟悉的经典摄影作品,就是已故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电影摄影师协会名誉主席吴印咸,于1939年10月28日,在河北省涞源县王安镇孙家庄小庙,用德国产“伊可弗莱斯”120双镜头相机拍摄的《白求恩大夫》。

然而,今天为人们展示的这张微泛旧黄的照片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其一,它是父亲留给我们后人的遗物,作为照片中人物之一,父亲林金亮生前将其视为珍贵物品精心珍藏。

其二,它是拍摄者吴印咸赠给父亲的纪念物。

1978年6月,两人分别39年后于北京再次见面时,吴老亲自洗印并签名。

其三,75年后的今天,它再次见证了那段历史。

当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再现白求恩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救死扶伤时,内中透出的紧张庄重气氛,仍使我们有如身临其境,深深地感受到给予我们心灵上的震撼。

那是1939年10月下旬,驻华北日军调集两万重兵,配以飞机、大炮和装甲车,在“杀人魔王”阿部规秀中将指挥下,穷凶极恶地对我晋察冀边区发动了冬季大“扫荡”。

10月27日晚,白求恩率军区卫生巡视团在一分区后方医院检查工作时,得知摩天岭战斗中受伤的40余名战士,正在往后方转移途中。

为使伤员尽早得到救治,白求恩随即决定组成临时医疗队赶赴前线,并迅速做好出发的各种准备。

而不久前从延安来到晋察冀拍摄《延安与八路军》纪录片的吴印咸等人,也要求随医疗队一起行动。

他们一行连夜行军,翻山越岭70多里路,于天明前赶到涞源县王安镇孙家庄,流金岁月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58 《党史博采》│ 2015第08期◆作者父亲林金亮(左)、吴印咸,1978年6月于北京合影。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冷月无声吴石传读后感

冷月无声吴石传读后感

冷月无声吴石传读后感《冷月无声:吴石传》为台湾“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将军的传记。

吴石原系国民党高级军事人员,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1947年开始秘密为中共工作,后按组织意图赴台湾执行任务。

1950年春因中共台湾省工委遭敌破坏,吴石受牵连而被捕,该年夏天英勇殉难,被人民政府追赠革命烈士。

他是这样的人——无悔地爱着自己的国家——痴迷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着新中国的诞生捧出一颗烛照火炬的心的殉道者。

同历史上诸多出生蓬门荜户而后来做出一番大事业的人物一样,吴石的家境也是非常贫寒的。

当1894年9月14日(光绪二十年八月十五日),一个传统的中秋节,他在福建福州螺洲一个家徒四壁的寒儒之家呱呱坠地。

这时候,镇上炊烟袅袅,千家团聚,欢歌笑语,或登楼赏月,或品茗自娱,而他的父亲还在呼呼的秋风中踯躅,盘算着如何维持生计。

追溯吴石家世渊源,这得从周朝泰伯说起。

据有关资料显示,吴氏系出泰伯(周太王之长子、周文王之大伯父)。

《辞海》的“太伯”条④说:“一作泰伯。

周代吴国的始祖。

周太王长子。

太王欲立幼子季历,他与弟仲雍同避江南,改从当地风俗,断发纹身,建立吴国。

”从历史上看,泰伯自号“勾吴”,以表让位季历之子(周文王)的决心。

传至泰伯的第十九世孙寿梦的时候,始称王,子孙以吴为氏。

之后,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吴姓的望族气脉绵延。

螺洲吴氏始祖为吴日新,又名吴德广。

宋末,他随父吴大全、叔吴大良自河南光州固始县入闽。

吴大全卒,吴大良偕子吴德源及侄吴德泽、吴德广卜居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港西,后来吴德广迁闽县(今福建省闽侯县)永庆里,复娶赵氏,入赘螺洲(今福建省仓山区螺洲镇),定居于该镇吴厝村,吴厝成为吴氏在闽的发祥地之一。

吴德广之后代有功名。

吴石祖上显要者为吴复、吴顺、吴宗著。

吴复,明永乐年间,任太平府济仓大使,海盐县、吴县主簿,工部主事、侍郎等职,明天顺七年(1463年)以75岁高龄告老还乡;吴顺,明崇祯庚午科(1630年)副榜举人,后改学武,又中己卯科武举,先后任广东白云守备、长宁参将、南赣总兵,封定国大将军、荣禄大夫,钦赐蟒衣一袭,后官至湖广彬桂道,升为巡抚;吴宗著,文武全才,任惠州知府兼副总兵,清顺治二年(1645年)钦赐“文武名宗”匾。

[专题]余则成的映射--吴石

[专题]余则成的映射--吴石

吴石,“他们”都没有在组织上加入中共,而且都戴一副眼镜,而且都在大陆解放以后衔命潜伏台湾。

不过,所谓“相像”也就这么几点了,“余则成”之所以是艺术形象,因为“他们”不一样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他”要比“余则成”大的多,“余则成”是抗日时期受命潜伏,而“他”是在解放战争以后;“余”是军统——保密局系统,而“他”是国防部系统;当然,翠平——晚秋就更是艺术形象了。

我说的是吴石!关于吴石在中共情报史上的重要地位可有两则证明:第一,有记载说,毛泽东五十年代在吴石提供的一份情报上题诗曰“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这则在任何毛泽东传世诗歌的记录中都不存的五言绝句,在若干关于吴石的记载中被提及。

其如属实,应是毛惟一的为中共情报工作的诗作,且应载入毛泽东逸文。

第二,周恩来在临终前曾找罗青长谈话,谈到中共在台湾的老朋友不应被忘记,一个是张学良,一个是吴石1947年4月,中共中央上海局的书记刘晓、副书记刘长胜以及负责统战、军运工作的张执一与引荐者何遂以及何遂之子中共地下党员何康在后称上海锦江饭店的华懋公寓会见并宴请了53岁的国防部史政局局长吴石。

这是吴石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开始。

吴石与中共的接触是他主动通过何遂要求建立的。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五子登科”式的“劫收”,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情景,特别是蒋介石违背广大民众和平建国的意愿,悍然发动内战,使吴石非常失望,多次发出“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的喟叹。

国共内战爆发以后,国民党元老何遂也对蒋介石政权完全绝望,认为要救中国只有把希望寄托于中国共产党。

何遂长吴石六岁,他们同为福建人,在1918年护法运动中即成为莫逆知己。

何遂与共产党人早有联系,早在1937年5月即应叶剑英之约,把吴石、张维翰、缪秋杰(张时任立法委员,后曾为台湾监察院院长;缪时任两淮盐运使,后为国民政府盐务总局局长。

此二人均为吴石好友)等介绍给周恩来、叶剑英、李克农、博古等人。

何遂本人并没有在组织上加入中共,但他与中共的关系十分特殊。

吴石将军后人今何在:台湾的女儿为全家生计辍学嫁人,很埋怨父亲

吴石将军后人今何在:台湾的女儿为全家生计辍学嫁人,很埋怨父亲

吴石将军后人今何在:台湾的女儿为全家生计辍学嫁人,很埋怨父亲吴石夫妇与幼子吴健成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给大家介绍一位隐秘战线的烈士吴石将军的后人情况。

01、2013年12月末,北京西山公园内建起一座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纪念上世纪50年代在台湾殉难的隐蔽战线烈士。

广场正中是一块长14米、高4米的纪念碑,5组浮雕再现隐蔽战线5个战斗场景。

浮雕前是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为原型的塑像。

四名英雄昂首挺立,俯视整个北京城。

吴石将军堪称是真实版的“余则成”,他的事迹比余则成更传奇。

吴石是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最高级别的情报官。

对当时的国共两党来说,“吴石案”是震惊最高层的特大事件,除有限的知情人外,双方都秘而不宣,直到1973年,国务院才公开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

吴石,189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县一户殷实人家,他的履历在民国军人里堪称是“学霸”:他先是以武昌预备军官学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当时中国最好的军校——保定军官学校;然后他又以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成绩第一的身份考入日本炮兵学校,日本炮兵学校毕业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日本陆军大学。

要知道,根据旧日本帝国的传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相对很好考,但是日本陆军大学每一届只收50名学生,一个日本军官,如果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成绩没有进入前10,基本上就不要想考日本陆大了;虽然吴石是外国人,但是旧日本陆军大学也非常难进。

这么说吧,蔡锷、蒋百里将军为什么没有读旧日本陆大,原因其实特别简单,他们没考上。

当然考上旧日本陆军大学不等于就是一名合格的军官,但是至少说明吴石的“学霸”属性。

吴石从旧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后就回国进入国民政府的陆军大学任教,1936年吴石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少将,这可是职称军衔,而非职务军衔。

国民党的军衔分为职务军衔和职称军衔两类,所谓职务军衔就是“少将旅长”是一个完整的职务,一个老百姓一旦被任命为“少将旅长”,那么他也可以佩戴少将军衔,但是一旦他被免职,那么他还是平头百姓;而职称军衔则是跟着一个国民党军人一辈子,退休后待遇和退休金都是按照职称军衔来的;为什么许多国民党将军逃到台湾后晚年生活困难?就是因为他们的职务军衔也许很高,但是职称军衔可能只是一个少校。

吴石将军与《孙子兵法》

吴石将军与《孙子兵法》

吴石将军与《孙子兵法》邵青【摘要】吴石将军不仅是功勋卓著的潜伏英雄,同时还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尤其在《孙子兵法》研究领域有很高的造诣,思想深刻,见解独到。

深入挖掘吴石将军与《孙子兵法》的渊源及对孙子兵学发展的贡献,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还原吴石将军的真实爱国报国形象,而且也为深入研究民国孙子学史提供了宝贵资料,填补了空白,对于孙子学术史是有重要意义的。

【期刊名称】《孙子研究》【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8页(P90-97)【关键词】吴石;《孙子兵法》【作者】邵青【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E892吴石,字虞薰,号湛然,1894年生于福建闽侯螺洲。

曾先后担任国民党军上校教官、军事厅参谋长、参谋本部处长、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军政部主任参谋兼部长办公室主任、史政局局长等职位。

1948年底调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6月去台湾后任“国防部”参谋次长,1950年6月10日被害于台北,时年57岁。

一提到吴石,不少人会联系起前些年热播的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的原型。

其实,吴石将军不仅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隐蔽战线的英雄,而且还是驰骋疆场的骁将,著述丰富的军事理论家。

抗日战争时期,吴石将军曾率部在战场上与日军作战,并运筹帷幄,功勋卓著。

吴石将军学识渊博,兵学涵养深厚,勤于笔耕。

他酷爱中国优秀传统兵学文化,尤其对《孙子兵法》情有独钟。

吴石将军关于《孙子兵法》的主要观点集中体现在其于1936年出版的著作《孙子兵法简释》一书中。

该书密切联系近现代军事理论与战史案例,对《孙子兵法》加以诠释阐述,体现了其独到的见解和融合中西的学术造诣,是民国时期《孙子兵法》研究的重要著作,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为一个有着炽烈家国情怀的爱国军人,吴石将军不仅仅单纯从兴趣爱好出发研究《孙子兵法》,而是将自己的学术所擅与民族救亡所亟需密切联系在一起,紧紧围绕挽救民族危亡开展自己的研究。

吴石将军非常重视民族精神,强调民族精神不仅是国家强盛的根基,而且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潜伏英雄吴石的台湾岁月

潜伏英雄吴石的台湾岁月

过去那些事战斗在腥风血雨中1949年8月16日清晨,蓝天上,国民党陆军中将吴石透过军用飞机舷窗,面对逐渐远去的福州市景,沉陷在告别家园的复杂情绪中。

他心里装着沉甸甸的绝密使命:为解放台湾进行策反、情报工作。

吴石刚踏上台湾土地,就感受到岛上肃杀的气氛。

此时,蒋介石政权的残余力量已基本集中于台湾,台北街头、火车站、公共场所,处处可见台湾当局用红墨水写的枪毙刑者名单的布告。

电影院每次放映电影的第一个字幕就是“通匪者杀”……从党政机关到中小学校,从军队系统到社会各界,特务无处不在。

台湾人民处于警察和特务的监控中,台湾处于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对我地下组织构成极大的威胁。

随着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的解放,中国大陆的战局已经明朗,蒋介石集团进入生死之局。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已制定了趁蒋介石在台湾立足未稳于冬季立即攻取的计划。

1949年3月,台湾问题在中共中央的议程里正式被提及。

蒋介石集团只凭借台湾海峡固守台湾,海空力量薄弱的人民解放军要跨海作战,来自台湾内部的准确情报就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环了。

当时的吴石面临人生重大的抉择。

他虽然已经对人民解放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

但到了台湾,因海峡阻隔,基本中断了与中共的直接联系,也可以完全切断这种联系。

如果选择继续为共产党工作,就必须在组织上建立更紧密的秘密联系,无疑是极大的冒险。

吴石恰恰作出甘冒斧钺的选择,主动与共产党接上关系,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为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的统一效力。

经吴石精心运作,情报组秘密情报工作进展很快,铺开的面极广。

正如江南在《蒋经国传》中所言:“吴石在台湾的特工工作,遍及东南长官公署、保安司令部和空军部队。

”为确保吴石这条重要情报线的安全,中共华东局社会部经慎重考虑,选派在香港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朱枫(原名朱谌之)以探亲为掩护赴台,作为与吴石联络的交通员,以迅速获取台湾方面的军事情报,同时联络中共台湾省工委等有关秘密人员。

1949年12月初,朱枫以“陈太太”的身份,联络上吴石,并将其准备好的密件迅速传回大陆。

“潜伏者”吴石: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潜伏者”吴石: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潜伏者”吴石: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1950年1月29日晚,国民党保密局的特务在台湾抓了一个人。

一周后,时任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和中共中央情报委员会书记李克农收到了一份令他震惊的情报,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大字:老郑变节。

情报中所说的老郑,正是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

他的叛变,给在台湾的中共地下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蔡孝乾国民党根据蔡孝乾提供的线索,旋即逮捕了上万有关联的人,其中3000多人被枪毙,8000多人被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况极为惨烈,变节者活命,坚贞不屈者则被押赴马场町刑场血腥镇压,在台湾省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陷入瘫痪。

国民党保密局在蔡孝乾的记事本上面发现了一条“吴次长”的记录,有着灵敏嗅觉的毛人凤根据研判,将怀疑的对象锁定在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吴石身上,使这场历史上“扑杀红色时代”的白色恐怖的范围空前扩大。

1949年8月16日清晨,在澄净的蓝天上,国民党陆军中将吴石透过军用飞机的玻璃,面对逐渐渺远的福州市,深深沉陷在告别家园的复杂情绪中。

此时,吴石的心里装着沉甸甸的使命。

次日,福州解放,吴石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到大陆。

吴石飞抵台湾的公开身份为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而其秘密身份是中共高级情工。

吴石吴石,原名萃文,字虞薰,1894年出生于福州市。

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同期同学有白崇禧,张治中等人。

1924年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师处长,后任北伐军总参谋部作战科科长。

在经历十几年戎马生涯后,吴石在1929年赴日本学习军事,先入日本炮兵学校,后考入日本陆军大学,在日本两校毕业时也都名列第一,这更轰动了中日两国的军界。

吴石自己也抱负很高,立志要做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为祖国争光。

吴石在日本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后,任参谋本部第二厅处长,在国民党陆军大学任教官多年。

他钻研军事和兵学,撰写了一批军事著作,国民党军队的许多高级将领都是他的门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已经升任少将的吴石进入参谋本部第二组担任副组长兼任第一处处长,负责对日作战的情报工作。

百岁将军吴西的传奇人生

百岁将军吴西的传奇人生

百岁将军吴西的传奇人生共和国历史上有三位年过百岁的老将军,他们是孙毅(1904-2003)、童陆生(1901-2001)和吴西,其中前两位已经去世,吴西则是全军唯一健在的百岁将军,也是在世的开国将帅中年纪最大的仅存的1955年授衔的广西籍少数民族将军,红七军唯一健在的将领。

今年已经102岁高龄了。

吴西,原名吴有良,壮族。

1903年8月生于广西扶绥县渠黎乡三合村一个农民家庭。

1923年考入广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他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宁爱国学生运动,被选为该校学生联合会执委。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他参加了以进步学生为主的南宁学生军,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抵制日货的斗争。

在南宁大革命运动中,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

1927年3月29日,吴西参加南宁各界群众纪念黄花岗72烈士大会以及会后举行的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吴西走在队伍的前列,举着红旗,唱着《国际歌》,高喊“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反动派黄华表(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宣传部长、广西课吏馆馆长)”等口号,昂首阔步向市区挺进。

当队伍行进到广西课吏馆时,黄华表唆使几十个人气势汹汹地冲出来,挥刀持枪,挡住了学生队伍的去路。

吴西和同学们赤手空拳与之搏斗,有的同学被刺伤,女同学被扯破衣裙,但他们毫不畏惧,顽强反击,直到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带着武器赶来增援,课吏馆的人才缩回去。

斗争取得了胜利。

1927年4月,他正准备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之际,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新桂系军阀遥相呼应,以南宁为重点,在广西大举“清党”反共。

5月4日清晨,吴西被国民党南宁反动军警逮捕,并被投入国民党第15军拘留所。

在阴暗、肮脏的囚牢里,他受到了非人的折磨。

吴西团结难友们进行绝食斗争,要求改善监狱条件。

1928年1月,吴西刑满获释,返家务农。

不久,到左县县立高等小学任教,曾代理校长,继续宣传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思想。

1929年7月,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与张云逸、陈豪人、李谦等一批重要党员骨干来到南宁,与俞作柏、李明瑞建立秘密的上层统战关系,使广西出现了有利于工农革命运动的新局面。

西线轶事

西线轶事

西线轶事连环画
Thanks!
谢谢观赏!
西线轶事
徐怀中
相关图片
徐怀中 简介
徐怀中,生于1929年,河北邯郸人,出身贫 农,历任西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研究员、解 放军报社编辑、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昆 明军区文化部副部长、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 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总政治部文化 部副部长、中国作协第四届主席团委员。曾 获三级解放勋章。著有中篇小说《地上的长 虹》、长篇小说《我们播种爱情》、中短篇 小说集《没有翅膀的天使》等。短篇小说 《西线轶事》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 说奖和1983年第一届解放军文艺奖。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西线轶事》 解析
徐怀中创作的小说《西线轶事》是新时 期军事文学创作领域内的第一次突破。 第一,它打破了建国以来的战争题材小 说单一陈旧的模式(即注重描写战争的 过程),把笔触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进 行正面描写;第二,它打破了圣化、神 化了的“英雄”偶像,代之以活生生的 有血有肉的普通战士形象。
2、题材方面
《西线轶事》是一部充满了人 情味的小说,这在过去的战争 题材作品,尤其是十七年时期 回避、排斥人性、人情的军事 小说中是少见的,而且作者敢 于用大量笔墨来描写男女主人 公细腻的爱情心理(包括男女 之爱、母女、母子之爱),这 就为军事题材小说的生活化描 写开了先河。
3、艺术风格
从艺术风格上来说,《西线轶事》 一反战争题材的抑郁的悲壮格调, 代之以清新明朗的笔调,浓郁的生 活气息和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替代 了曲折离奇的情节和惊心动魄的场 面描写。作者善于从各个生活的横 断面来描写人物,用抒情手段将琐 碎的片断加以连缀,具有散文诗的 结构特征与艺术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描写英雄性格过程中始终是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英雄性格过程中始终是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视角很少像过去的战争题材作品那样把为视角很少像过去的战争题材作品那样把炮火硝烟的战争画面和英雄的悲壮性格直接显炮火硝烟的战争画面和英雄的悲壮性格直接显示在读者的视觉前沿而是以内在的心理冲突示在读者的视觉前沿而是以内在的心理冲突和战场之外的生活作为描写视角来多方位地和战场之外的生活作为描写视角来多方位地描写英雄的性格特征即便是写刘毛妹壮烈牺描写英雄的性格特征即便是写刘毛妹壮烈牺牲的场面也是通过小战士的平淡叙述间接反牲的场面也是通过小战士的平淡叙述间接反映出来的然而这种冷处理引起的感情反差映出来的然而这种冷处理引起的感情反差却更能激起读者对这位英雄的景仰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石将军最后的日子吴石在局监狱度过了3个月零11天的痛苦岁月因为遭受酷刑一只眼睛失去光明1949年10月6日,农历中秋节,吴石和夫人王碧奎以及小儿子合影留念。

这是吴石的最后一个生日。

供图/中共党史吴石将军最后的日子文/立本文首发于总第855期《中国新闻周刊》1949年10月6日(农历八月十五),国民党“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吴石将军度过了55周岁生日,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生日。

吴石与妻子商议,到台北照相馆合影留念。

这些照片成为他与家人在一起的最后影像。

在照片中,仅吴石和夫人、小儿子3人,明显不是全家福。

或许在他心里,不久后一家人就会团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当时,在他和很多人看来,的解放只是时间问题。

很多人都相信,共产党将不惜代价通过军事手段解放。

有材料称,吴石进入后中共地下组织给他的代号为“密使一号”。

这种说法纯属虚构。

也有资料称,吴石是战斗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而且是中共特别党员。

这种说法也纯属演绎。

事实上,吴石没有在组织上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的确自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吴石的好友、共产党员何遂之女何嘉后来充满深情地回忆:“(1949年)8月在台北,父亲和吴伯伯接触密切。

为了人民解放事业和避免祖国的分裂,吴石甘冒斧钺,同意继续为共产党工作。

我们并在协助吴石和党组织接上了关系。

”10月初,吴石再次来到,与中共华东局对台工作委员会驻港负责人、人称“小万”的万景光会面。

会见后,何嘉受万景光的委托,送他到启德机场,目送他离去。

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

“横的联系”导致暴露对吴石提供的情报的重要性,参与过吴石案审理的资生在《大间谍案破获始末》文中写道:“吴石是一个忠诚过度的情报员,他以参谋人员的立场,猜测中共目前需要的情报,而加以有意的收集。

他并且懂得情报的要次,特别注重数字、图表,使得朱小姐(朱谌之)转送过去的资料,都对中共具有极大的价值。

”后来,国民党局在“吴石案”档案的“综合检讨”中,对中共华东局派遣来与吴石联络的朱谌之颇多分析。

“检讨”评价朱谌之“党性坚强,学能优良”,被捕瞬间吞金企图自杀,证明其早有应付事变的准备。

“匪干此种维护重要工作,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纪律与精神,诚有可取法之处。

”“检讨”还认为,这次之所以能破获吴石案,皆因朱谌之与蔡孝乾等联络,暴露身份,犯了“横的联系”的严重错误。

1950年1月29日晚,中共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在住处被埋伏的国民党局人员抓获。

蔡孝乾的公事包里有一个记事本,上面留下了“吴次长”的记录。

这成为致命破绽,使国民党局将目标锁定在吴石身上。

3月1日晚,吴石被捕。

国民党局二处处长叶翔之亲自出马,负责主审。

叶翔之后来升任台情报局局长,成为情报圈极具影响的人物。

从吴石的狱中手记可以看出,他3月5日到4月7日遭到频繁提审,“随时被讯问,均是使人神经异常紧,心境异常刺激”。

比吴石晚一个多星期入狱的著名报人龚德柏以狱中见闻写了一部《介石黑狱亲历记》,其中对“吴石案”有关的人和事也有零星的记叙。

龚德柏所住的4号牢房就在吴石所住的3号牢房隔壁。

局监狱前身是日据时期的军人监狱,一间5平方米不到,空气流通很差。

这样条件恶劣而狭窄的地方,因为国民党抓人太多,而人满为患。

第一晚睡了4人,第二晚增至6人,第三晚又增一人,以后均为七八人,有时曾至10人。

睡的问题非常严重,至5月10日,他被他人挤得连坐都不能坐,只得站立3小时。

“幸而只一星期,救星下降,即国防部次长吴石经医生检验,血压高至二百余度,非得安眠,有即日脑溢血而死之危险。

但吴为要犯,非明正典刑不可。

”那之后,牢房进行了调整,一间只住七八人了。

“对吴石的侦讯是最困难的”在国民党当局看来,“对吴石的侦讯是最困难的事”。

据资生《大间谍案破获始末》一文记叙:“当他初来的时候,他一度想用参谋次长的威严来吓人。

可是,当主管人员把一切情况暗示给他以后,他马上改变态度,从此,他就很诚恳、很明白地说明自己的经过。

但他一贯的老脾气,就是吞吞吐吐,不肯直截了当地讲,除非把一切证据都提出来,他很难得承认,尤其是牵涉到第三者的时候,他总带着‘好心’来替别人洗刷。

所以,我们说吴石‘诚意’‘坦白’,是在侦讯人员有计划的盘问中,使他不能不诚实,不能不坦白。

严格地说,对吴石的侦讯是最困难的事。

”迟于吴石10天入狱、和他共处一室一个多月的狱友建修在2009年8月的口述,让我们读到了吴石在狱中最后的细节。

建修说,1950年3月10日,他因“邮电案”被逮捕,关进局的看守所“南所”。

牢房的面积很小,里面已经关了两个犯人,年纪大的那人就是吴石,只是当时建修还不知其名。

吴石有些胖,身材不高,脸形是圆的,头发很短,像个光头。

被关在“南所”的犯人,一天吃两顿饭。

吃饭时,他们三人围着坐下,饭菜放在中央。

从第一天起,建修就发现,吴石可能不是一般的老百姓。

因为每次都会送来一个小盆子,装着别的食物,是专门给他吃的。

盆子里有肉有鱼,比一般犯人的伙食要好很多。

吴石整天都很安静,几乎是从来不讲话。

在他脸上,建修看不出什么表情。

“他也没有明显忧愁的样子,可以说是相当镇定。

吴石能够这样,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我对自己的命运就感到害怕,也担心家人和同志的情况。

”在白天,吴石通常一半时间在看书,其余时候就躺着,看书时就坐到光线照得到的地方。

他一直在读同样的书,建修看到,有《中国文学史》《中国史纲》《世界史纲》。

房里另外一个人大约40岁,个子高大,听口音是人。

建修进来两三天以后,听到那人说,他是上校,在国防部某单位工作,因为金钱方面出了问题,所以从半年前起就被关在这里,不过他的问题已查清楚,没有事了,大概一星期后就可以回去。

那人还说,如果吴石和建修有事要向家人交代,他可以帮忙传话。

建修始终没问人姓什么。

当时他心里恐惧,也害怕有“窃听器”,所以任何话都不敢讲,只是用耳朵听。

有时看守会把人叫出去,这种情形发生好几次。

大约过了几天,人和吴石互相在“咬耳朵”。

建修觉得,是怕他听到。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都这样讲话。

两三天后,看守喊人的名字。

他收拾几件衣服,弄成一个小包袱,就走了。

又经过两天左右,吴石在晚上被叫出去。

整晚只有建修一人在房间睡觉,直到天亮,吴石都没回来。

他的书堆在地板上,建修看到,那本《中国文学史》封面有毛笔写的“吴石”两字,字很端正,建修这时才知道他的名字。

直到第二天下午,门才被打开,两个特务很粗暴地把吴石丢进来,那门又立刻关上。

建修去查看他的情况。

吴石被凌虐得很厉害,躺在地板上不动,也不讲话。

他没有穿长裤,身上到处是伤,皮肤是红的、紫的,腿也肿得很大。

吴石一直躺着,过了一两小时,才慢慢坐起来,靠着墙壁,仍然没有开口。

之后,饭送来了。

吴石指着他的那盆菜,很虚弱地对建修说:“吃吧,吃吧。

”可是他自己并没有吃东西。

建修问吴石的情形,吴石说:“我被用刑了。

”建修问:“什么事啊?”吴石说:“没什么事。

”在那以后,看守每天会叫吴石出去擦药。

不管是白天、晚上,他都躺着不动,也不看书。

三五天后,吴石好一点了,有时坐起来看书,读的还是那本《中国文学史》。

建修觉得吴石看着不像“坏人”,很同情他。

建修自己是个社会主义者,曾发生“2·28”事件,所以很痛恨家政权。

他猜想,吴石应该也是反对国民党的,但他不敢多问。

吴石也问他是哪里人、在哪里工作等等,他说了,吴石点点头,又问:“你是不是蔡孝乾的案子?”他说不知道。

他后来觉得,吴石判断得不错,但他当时真的不知道蔡孝乾是谁。

过了一两个星期,有一晚上,吴石又被叫出去,也是第二天下午才抬进来。

这次吴石更加痛苦。

他睡了一天一夜,没有动,眼睛闭着,一直发出呻吟的声音。

建修不敢打扰他,而且很害怕,觉得这也是他将来的遭遇。

每次饭菜送进来,他都会劝吴石:“还是要吃一点,不吃不行。

”吴石勉强爬起来,吃一点点,喝一些汤。

建修看到这个样子,心里很难过。

又过一阵子,吴石的身体有些恢复。

一天,看守把门打开,喊建修的名字,说:“出来!”这次轮到他了。

特务分成3组,每组两个人,轮流审问,2至4小时换班一次。

用刑是非常可怕的。

“那些特务没有人性,不是人,简直是禽兽、魔鬼。

”他被抬回牢房时,也是不能动,只能躺着,连续几天都是这样。

吴石自己也很虚弱,但会对他说些鼓励的话,并且叫他吃自己那一盆食物。

建修没有吃,实在是吃不下。

但他还是很感吴石,因为从吴石的眼神、口气,他觉得吴石是关心他的。

吴石在局监狱度过了3个月零11天的痛苦岁月。

因为遭受酷刑,一只眼睛失去光明。

他心里知道,几乎没有指望走出这深牢大狱。

他断断续续草就了遗书,遗书写在《元文敏九歌书画册》的背面,为行草所书。

多少年后,他的亲人好友读到了这2000多字的遗书。

吴石的狱中手记。

供图/中共党史吴石写道,自己就读军校与留学日本,均得以第一人卒业。

任事以还,忠慎勤清,绝不丝毫苟且,一息偷安。

朋友多以“十二能之人”看他,因为娴熟中外古今兵学,通文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会英语、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

“不图今日竟陷此悲境,不能自保其身,亦可痛也。

”他回忆了自己29岁与夫人王碧奎结婚,壮年气盛,家中事稍不当意,便辞色俱厉,但碧奎对他忍让有加,亲切相待。

30年夫妇,极见和睦。

此次累及碧奎,感觉真是有负于她。

“提及儿女,至为伤心。

”他最钟爱的小儿子才6岁,从未久离膝下,朝夕拥抱调笑,让他忘忧。

春天刚报名入私立幼稚园,还没见到他入学就被捕。

“不知父子尚有见面之日否?思之不禁泪涔涔下矣。

”他写道,自己一生清廉,生活简朴,唯一的资产就是书籍。

希望诸友好能为他设立小规模图书馆,以作纪念,让他爱书与好读之美习传诸后人;希望儿辈知自立,为善人,谨守清廉俭朴家风。

最后他写道:“十余年来风尘仆仆,又因抗战八载以迄于今,戎马关山都无闲逸之境,致读书养性功夫,大大欠缺,而有今日失足。

夫复何言,夫复何言!”就义马场町1950年3月底至4月初,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