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识别和管理

合集下载

急危重病人的识别和处理

急危重病人的识别和处理
6、肾功能衰竭:
可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 性肾功能衰竭(后者又称为 “尿 毒症”)。
精选ppt
10
除六衰之外的危重症
循环系统 急性冠脉综合症 高血压危象 严重心律失常 大动脉夹层 心包积液及急性心包填塞
精选ppt
11
除“六衰”之外的危重症
呼吸系统 呼吸衰竭、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症 支气管哮喘 气胸和气压伤 大咯血 重症肺炎 窒息 肺栓塞
(2)、脉搏(P):
正常 60~100次/分、有力; 同时听诊心音,心律整齐、 清晰有力,未闻及杂音。
精选ppt
22
(3)、呼吸(R):
正常 14 ~ 28次/分、平稳;
同时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一致 ,未闻及干湿罗音。
(当前,多数医院的科室有监护仪, 血氧饱和度的检测非常方便和快捷。
90%血氧饱和度时Po2一般在60mmHg 左右,也就是说,血氧饱和度低于 90%意味着Po2低于60mmHg.)
正常神志清楚、对答如流,
采用格拉斯哥评分≥ 9分;
如果病人烦躁、紧张不安,往 往提示休克早期;而神志模糊或嗜 睡,说明即将发生昏迷;
各种急危重症的晚期都会出现 昏迷,分为浅昏迷(刺激无睁眼反 应)、中度昏迷(无应答反应)与 深昏迷(无肢体反应)三种程度。
精选ppt
26
(6)、瞳孔(A): 正常直径 3~5毫米,双侧等
精选ppt
5
1、脑功能衰竭: 如昏迷、中风、脑水肿、脑疝形成
、严重脑挫裂伤、脑死亡等。
精选ppt
6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CS)
评分标准:15分;正常。低于7分:昏迷。低于3分:脑死亡。
13分~14分:轻度昏迷,9分~12分:中度昏迷,

常见危重症的识别与处理技巧

常见危重症的识别与处理技巧

常见危重症的识别与处理技巧危重症患者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生命体征多系统功能衰竭及威胁生命的临床状态。

对于危重症患者的及时准确的识别和处理,是保证他们生命安全的关键。

以下是常见危重症的识别与处理技巧:1.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是由心脏泵功能不全导致的血液灌注不足。

常见原因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炎等。

识别特征包括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皮肤苍白、四肢湿冷等。

处理时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静脉通路建立,同时给予控制病因、补足循环容量、改善心肌功能的治疗措施。

2.呼吸衰竭:呼吸衰竭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创伤性休克等。

识别特征包括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绀、氧饱和度降低等。

处理时需要及时纠正氧合障碍,保证呼吸道通畅,给予辅助通气和纠正酸碱平衡的治疗措施。

3.脑卒中: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识别特征包括突发的头痛、意识障碍、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

处理时需要迅速评估脑卒中类型,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血压稳定,给予溶栓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4.严重创伤:严重创伤包括颅脑损伤、颈椎脊髓损伤、胸椎脊髓损伤等。

识别特征包括严重创伤史、疼痛、神经功能异常等。

处理时需要固定颈椎,保持呼吸道通畅,评估伤情并进行相应处理。

5.弥漫性内出血:弥漫性内出血包括胸腹腔出血、破裂性动脉瘤等。

识别特征包括明显的出血病史、高度的疼痛、血压下降等。

处理时需要紧急止血,维持循环稳定,进行补液和输血等。

6.严重感染:严重感染包括脓毒血症、重症肺炎等。

识别特征包括高热、寒战、皮肤潮红、血压下降等。

处理时需要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抗感染治疗和液体复苏等。

7.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常见原因包括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等。

识别特征包括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

处理时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给予利尿剂和加强心脏功能的治疗。

以上是常见危重症的识别与处理技巧,但这只是一般性的参考,具体处理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

对于危重症患者的处理,及时评估病情,尽快建立监护和通气装置,保持循环和呼吸稳定,同时纠正导致危重症的原发病因,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常见急危重症快速识别要点及处理技巧

常见急危重症快速识别要点及处理技巧

常见急危重症快速识别要点及处理技巧急危重症是指具有高度危险性、病情急剧恶化和生命垂危的疾病状态。

对于医务人员,快速识别和处理急危重症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急危重症的识别要点及处理技巧。

1.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一种用于抢救突发心脏停搏的紧急处理措施。

一旦识别出心脏停搏,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包括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按照30:2的比例进行。

在进行心脏按压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以保证血液流动。

2.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很常见的急危重症表现之一、应该立即询问患者的呼吸状况,并观察是否有喘息、胸闷等症状。

对于严重的呼吸困难,应立即给予辅助通气,如使用氧气面罩或进行气管插管。

同时应该迅速寻找病因,如哮喘、肺炎等,并尽快给予相应的治疗。

3.出血:大量出血会导致循环衰竭和休克。

一旦发现患者有出血现象,应立即加压止血,如用手直接压迫出血部位,或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同时要迅速输血,补充失去的血液量,以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4.中毒:中毒病人的状态可能非常危急,需要尽快抢救。

首先要尽量减少毒物对身体的伤害,如立即洗胃、灌肠等。

其次要进行中毒病因的识别,以便针对性地进行解毒治疗。

同时要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支持,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等。

5.中暑:中暑是指由于高温引起的身体过热症状。

中暑病人的体温会升高,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情况。

应该立即将患者移到阴凉处,用冷水或冰袋降温。

同时要进行适当的补液,以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6.心梗:心梗是指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可以给患者使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急救治疗。

同时要尽快将患者送往心血管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急危重症的识别要点及处理技巧。

对于医务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觉,迅速反应和准确判断病情,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拯救患者的生命。

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应对更多的急危重症情况。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一、危重患者的识别与评估1、危重患者的定义:危重患者是指病情严重,可能随时出现生命危险的患者。

这类患者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危重患者的识别:医护人员应具备对危重患者的识别能力,密切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判断为危重患者:a.意识障碍或昏迷;b.呼吸、心跳骤停;c.严重创伤或大出血;d.严重感染或器官功能衰竭;e.其他可能随时出现生命危险的病情。

3、危重患者的评估:对于疑似危重患者,应立即进行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

评估结果应迅速反馈给主治医生,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二、危重患者的治疗与护理1、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状况、病因、并发症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2、护理措施:护理工作是保障危重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

同时,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专科护理服务,如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等。

3、心理护理:危重患者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帮助他们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三、危重患者的转运与交接1、危重患者的转运:对于需要转运的危重患者,应提前通知接收部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全程陪同,确保患者的安全。

2、危重患者的交接:到达接收部门后,应将患者的情况详细交接给新的医护人员。

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用药情况等。

确保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四、危重患者的家属管理1、通知家属:在处理危重患者的过程中,应及时通知患者家属。

通知方式应迅速、准确,如、短信等。

同时,应告知家属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治疗方案。

2、家属探视:为保障患者和家属的权益,应合理安排家属的探视时间。

探视过程中,应确保家属不干扰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危重症病人病情的观察及识别

危重症病人病情的观察及识别

危重症病人病情的观察及识别首先,在观察危重症病人病情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

正常的生命体征对于病人的生命稳定和康复至关重要。

异常的生命体征可能暗示病情的加重或者并发症的出现。

例如,高热可能表示感染的存在,快速的心率和呼吸频率可能暗示出血、感染、缺氧等情况。

2.意识状态:病人的意识状态是观察病情的一个重要指标。

正常的意识状态应该是清醒、警觉和能够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的。

意识状态改变,如嗜睡、意识丧失等,可能表明病人出现颅内高压、中毒、缺氧和其他神经系统问题。

3.呼吸状况: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和呼吸音。

异常的呼吸状况可能提示呼吸系统的问题,如气道阻塞、肺水肿、呼吸衰竭等。

4.神经系统状况:包括瞳孔大小、对光反应、肌力、反射等。

对于危重病人来说,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生命的支持至关重要。

异常的神经系统状况可能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如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

5.循环系统状况:观察血压、心率、心音、周围灌注情况等。

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可能提示循环系统的功能损害,如休克、出血、心肌梗死等。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需要观察病情演变的动态过程。

在观察病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趋势变化: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状况,还要观察病人的趋势变化。

例如,连续多次测量的体温、心率等数值的变化趋势,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的发展方向。

2.伴随症状:观察病人是否伴随有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头痛、恶心呕吐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提示并发症的发生或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3.检查结果:观察化验、影像学等检查结果的变化,例如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

这些结果能够提供客观的病情变化信息,是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之一需要提醒的是,每个病人的病情观察和识别都应该根据其具体的情况进行,因为危重症病人的病情会因为病因、疾病类型、年龄、性别等差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观察和识别病情时,医护人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全面评估病人的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危重诊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诊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诊患者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重病患的管理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危重病患一旦发生并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往往会面临生命威胁。

因此,建立完善的危重病患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必须重视和加强的工作之一。

二、危重病患的定义危重病患指患者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而处于生命威胁状态,需要立即接受紧急救治和护理的患者。

危重病患可能表现为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症状,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三、危重病患的管理原则(一)立即发现:医务人员应当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危重病患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救治和护理措施。

(二)迅速确诊:对于危重病患需要能够迅速做出准确的诊断,明确病因和危险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全面评估:对于危重病患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病情严重程度、多器官功能状况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四)专业团队护理:危重病患的管理需要医务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协作,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共同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

(五)持续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救治效果。

四、危重病患的管理流程(一)危重病患的接诊和评估1. 患者到达急救室后,立即进行ABCDE评估,包括气道通畅、呼吸情况、循环和血流动力、意识状态、全身情况等。

2.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的危重程度,迅速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3. 协调医疗团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危重病患的护理和监护1. 对于危重病患需要进行密切监护,包括生命体征、呼吸、心电图、血气分析等监测。

2. 为危重病患提供全面的护理,包括体位翻动、褥疮预防、血管通路护理等。

3. 协助医生进行治疗操作,如插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等。

(三)危重病患的药物治疗1. 必要时应按照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循环支持、呼吸支持等药物治疗。

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和急救处理原则及技能

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和急救处理原则及技能

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和急救处理原则及技能急危重症是指病情发展迅速,威胁到患者生命的疾病或伤害。

正确识别和及时处理急危重症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和急救处理原则及技能。

1.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停止泵血功能。

原则上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CPR的基本步骤为:检查患者意识,叫喊患者名字并轻轻晃动肩部;判断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如没有呼吸,则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在按压过程中,每分钟至少按压100-120次,每次按压深度为5-6厘米。

如条件允许,可进行人工呼吸。

当有专业人员到达现场时,应及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进行电击除颤。

2.窒息:窒息是指由于吸入异物或其他原因导致气道堵塞,引起呼吸困难。

在遇到窒息患者时,应首先判断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如有自主呼吸,应鼓励患者咳嗽以排除异物;如患者没有自主呼吸,则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包括背后拍击、胸部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3.中风: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脑血供不足,引起脑组织缺血和坏死。

中风患者常出现突然头痛、眩晕、肢体无力、言语困难等症状。

对于中风患者,急救的原则是迅速就医,中风早期血栓溶解治疗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效果。

4. 呼吸急促:呼吸急促可能是由于心脏疾病、肺部感染、气胸等原因引起。

对于呼吸急促的患者,应让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并保证患者的气道通畅。

相对布特尔恩呼吸法(Pursed-lip breathing)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呼吸困难。

5.大出血:大出血可能是外伤或内部疾病引起的。

对于大出血患者,应首先尽量控制出血,压迫出血部位。

如果外伤部位出血过多,可以使用纱布或绷带进行止血,并提高出血部位。

如出血无法控制,应及时就医。

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与救策略

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与救策略

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与救策略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现代医院能够提供先进的治疗方式和设施,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面对的依然是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

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与救策略成为了实施有效治疗的重要环节,本文将探讨相关的策略和步骤。

一、背景介绍危重病人一般指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较为严重,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的患者。

早期对危重病人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实施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二、早期识别1. 观察病情变化:医务人员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指标。

特别要注意心率和呼吸的突然改变,这可能是病情急转直下的信号。

2. 使用评分系统:诸如重症患者生命体征评估(MEWS)和重症病人早期预测评分系统(EWS)等评分系统可用于评估病人的病情稳定程度,帮助医务人员判断危重病人的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三、救策略1. 及时通知医生:一旦发现病人出现危险信号,护士应立即通知医生,并详细向其描述病情。

医生可以通过电话或亲自前往病房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下一步的治疗决策。

2. 快速处理急救措施:抢救车或紧急设备应备齐、准备充分,并且在危重病人病情骤变时能够快速调用和使用。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见急救操作,如心肺复苏术、气管切开术等,以便在病人需要时能够快速施救。

3. 多学科团队合作:危重病人的抢救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

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需要相互配合,有效规划和执行治疗方案,并及时交流和分享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4. 提供心理支持:危重病人及其家属通常处于焦虑和恐惧的状态,医务人员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有效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可以帮助病人和家属更好地面对困难和压力。

结论: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与救策略是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治、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通过观察病情变化、使用评分系统、及时通知医生、快速处理急救措施、多学科团队合作和提供心理支持,可以有效提高危重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机会。

危重患者识别和管理

危重患者识别和管理

高科技设备和技术的应用
技术进步
0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设备和技术在危重患
者管理中得到应用。
远程医疗
02
利用远程医疗技术,实现远程诊断、监测和治疗,为患者提供
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
03
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精准评估和
预测,提高救治成功率。
国际合作和交流
方式。
定期复查与随访
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和随访,了 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社区和家庭支持
社区支持
利用社区资源,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如日间照料、家庭访视等。
家庭支持
加强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关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建立患者互助组织
鼓励患者建立互助组织,相互交流康复经验和支 持,共同促进康复进程。
所致。
心率失常
表现为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 过缓等,可能是由于心脏疾病 、电解质紊乱等原因所致。
识别工具和技术的应用
使用电子病历系统,对患者的 病情和诊断进行实时监测和记 录。
应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根据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供诊断 和治疗建议。
使用生命体征监测仪、心电监 护仪等设备,对患者的生命体 征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02 危重患者的紧急处理
心肺复苏术(CPR)
总结词
心肺复苏术是一种紧急处理措施,用于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循环和呼吸功能。
详细描述
心肺复苏术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等步骤,目的是在心脏骤停发 生后尽快恢复有效的心脏泵血和肺部通气,以维持重要器官的氧供和血流。
紧急药物治疗

危重患者识别和管理

危重患者识别和管理

谵妄的分型
活动亢进型 活动抑制型(安静型) 混合型 老年患者安静型较常见,该类型通常不容易注意到,同时容 易误诊为抑郁症。 最近有报道在术后谵妄患者中,安静型为66%,混合型33% ,活动亢进型2%(Ann Surg 2009:249:173-178)

1.脑功能障碍
如昏迷、中风、脑水肿、脑疝形成、严重脑挫裂伤、 脑死亡等。
2.各种休克
创伤性、失血性、失液性、感染性、心源性、过敏 性、神经源性和内分泌性等类型。
3. 呼吸功能障碍
包括急性与慢性呼吸衰竭,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又可 分为Ⅰ型呼衰(单纯低氧血症)、Ⅱ型呼衰(同时伴有二 氧化碳潴留)。
4. 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
最早被称为ICU综合征或ICU精神病,是由于ICU病人经 历一系列打击所致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功能障碍。
谵妄是一种意识和注意障碍,伴有认知功能改变或者感 知障碍,以病情反复波动为特征。
研究表明 ,离开ICU后,50%患者保留对ICU经历的 痛苦回忆,70%患者在ICU中即存在焦虑和激惹。
ICU谵妄的临床表现
注意力损害( 标志性症状):注意力不集中、遵从指令 困难、不能正常交流。晚间明显,称为“日落现象” 记忆力、定向力损害:近期记忆受损。时间、空间定向 力下降、但人物定向力多正常。 思维混乱:病理性赘述、思维散漫、或思维奔逸。
ICU谵妄的临床表现
意识水平改变:在一天之中呈波动性,昼轻夜重,多在 晚间发生。一般不会出现木僵或昏迷。 睡眠—觉醒周期改变,甚至颠倒:发生率60-70%。 感知障碍:错觉、幻觉(幻视多见)、内容多具有恐怖 性。 可伴有情感障碍。
常见异常呼吸形态
中枢神经损害 糖尿病昏迷 中毒 充血性心衰
脑膜炎 尿毒症

危重病人的识别和评估(1)

危重病人的识别和评估(1)

危重病人的识别和评估(1)
危重病人的识别和评估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且需要立即治疗和监护的病人。

及时识别并进行评估是保障危重病人生命安全的关键。

识别危重病人的方法:
1. 观察主诉、病史:了解病人的主诉,了解病史中是否接受过类似治疗,有无过敏等情况。

2. 检查生命体征:主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

过度依赖生命体征的变化来判断病情的变化不足以准确评估危重病人。

3. 病情观察:观察病人是否出现面色苍白、冷汗等症状。

据此对危重病人进行评估:
1. 完善电子病历信息:对病情的每一个变化都要记录下来,便于随时查看病情的变化和反应。

2. 制定治疗方案: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包括病情、病史、基础健康状况等,制订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

3. 监测病情:保证病人监测生命体征的信息的实时性,及时回复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异常信息。

识别和评估危重病人是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一步,不仅仅要求医护人员熟知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还要求医护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加强医患沟通,以提高治疗效果。

急危重病人的识别和处理

急危重病人的识别和处理
家庭康复护理
在康复过程中,家庭成员的参与和支持对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应给予病人足够的关爱和照顾。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帮助病人应对心理压力。
心理护理的实施者
心理护理的实施者通常是医护人 员和心理咨询师,他们需要具备
相关的专业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技能。
家属沟通
家属沟通的重要性
家属是病人重要的支持者和照顾者,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有助 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治疗效果。
家属沟通的内容
包括向家属介绍病人的病情、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以及了解家 属的担忧和需求,寻求家属的支持和配合。
与接收医院沟通
在转运过程中,与接收医院保持联系, 及时了解接收准备情况,确保病人到 达后能得到及时救治。
转运后的护理
交接病人
总结经验教训
将病人安全交接给接收医院的医护人 员,详细介绍病人病情及急救处理情 况。
对转运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 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提高转运成功率。
跟进病人情况
紧急血管手术
对于大出血、血管破裂等 患者,需紧急进行血管手 术以控制出血。
药物治疗
抗休克药物
对于休克患者,应给予抗 休克药物,如多巴胺、去 甲肾上腺素等,以升高血 压、改善循环。
镇痛药和镇静药
对于疼痛剧烈或情绪紧张 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镇 痛药和镇静药,以缓解症 状。
抗菌药和抗病毒药
对于感染严重的患者,应 根据病原体类型给予抗菌 药或抗病毒药,以控制感 染。
家属沟通的技巧
包括倾听、表达、理解等,以及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和适当的表 达方式,确保家属能够理解和接受信息。
06 急危重病人的预防和康复

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及处理原则精选全文完整版

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及处理原则精选全文完整版
次日9:00患者由两名家属共同搀扶解小便的过程中晕倒,咯血两次,约400ml,呈暗红色,患者意识模糊,心律80次∕分,呼吸:33次∕分,血压158∕61mmHg。
胃镜检查:1.食管静脉曲张(重度)2.胃底静脉曲张(重度)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窦、体)
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
3分
案例 × × ,68岁,女,1.肝硬化 2.门静脉高压 3.脾大,生命体征平稳,二级护理,等待辅助检查结果后作进一步治疗安排。 23:00患者告知医生痰中带血丝,医生查看后嘱观察。夜间患者多次诉不适无法入睡,遵医嘱予地西泮口服后间断入睡。
危重病人是指存在威胁生命的高风险疾病、经过恰当的治疗有可能恢复的病人,临终病人、消耗性疾病晚期的病人不属于危重病人!
运用评估工具将识别指标量化有助于危重症的早期识别
呼吸是最重要的、独立的、危险指标!
关注患者主诉与重要辅助检查的阳性结果,并注意病史、常见并发症与临床症状的结合!
先“救人”,再“治病”,先“开枪”,再“瞄准”!
处理危重病人时采用“降阶梯思维模式”,分清轻重缓急,抓住威胁生命的主要矛盾!
记住适用于任何急危重症的五项首要基本急救措施:体位、气道、给氧、静脉通路、保持水电酸碱平衡!
谢谢
THANK YOU
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
注意病史、常见并发症与临床症状的结合!
04
早期危重病人的初步处理
但暂不诊断
但暂不对因
但暂不治病
判断
对症
救命
先“救人”,再“治病“,C(Cardiopalmus):心悸
端坐体位有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
C(Coma):昏迷
开放气道有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
从看似低危的患者中识别出潜在的高危患者
一般患者与危重患者病情观察的内容与手段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在医疗领域中,危重患者的救治和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质量。

为了确保危重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全面、细致的护理,特制定以下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一、危重患者的定义与识别危重患者是指病情严重、复杂,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患者。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生命体征不稳定,如血压显著降低或升高、心率过快或过慢、呼吸急促或困难等。

2、意识状态改变,如昏迷、谵妄等。

3、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如心、肺、肝、肾等。

4、严重的创伤、烧伤、中毒等。

医护人员应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各项检查指标的综合分析,及时准确地识别危重患者。

二、危重患者的评估1、初次评估在患者入院或病情发生变化时,医护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症状、既往病史、过敏史等。

2、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评估频率。

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每小时评估一次,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每 2 4 小时评估一次。

评估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的变化、症状的改善或加重、治疗效果等。

3、特殊评估在进行特殊检查、治疗或手术前后,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评估,以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三、医疗团队的组建与职责1、医生职责负责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每天至少进行两次查房,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2、护士职责执行医生的治疗方案,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提供全面、细致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管道护理等。

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3、其他相关人员职责如康复治疗师、营养师等,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相应的康复治疗和营养支持。

四、医疗资源的保障1、设备保障医院应为危重患者救治配备充足、先进的医疗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收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收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收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包括危重患者的识别、评估、分类、监测、护理、治疗等方面,具体内容如下:一、危重患者的识别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危重患者识别机制,明确危重患者的定义标准和识别流程。

2.医疗机构应对接诊的患者进行全面的初步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监测等,及时发现病情恶化的患者。

3.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的快速通道,确保危重患者能够及时得到诊治。

4.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危重患者识别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的警觉性和识别能力。

二、危重患者的评估1.医疗机构应对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评估。

2.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评估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病情变化,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3.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评估记录,记录患者的评估结果、治疗方案和病情变化,便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4.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评估的质量控制机制,定期对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三、危重患者的分类1.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进行分类,明确危重患者的级别和处理原则。

2.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分类的标准和流程,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而准确的分类。

3.医疗机构应对不同级别的危重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及时升级或降级治疗方案。

四、危重患者的监测1.医疗机构应对危重患者进行定期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指标的监测。

2.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监测记录,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3.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监测的告警机制,对生命体征异常的患者及时发出警报,保证患者能够得到紧急处理。

五、危重患者的护理1.医疗机构应建立专门的危重患者护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

2.医疗机构应对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危重患者的营养状态、精神状态、家庭支持等方面。

3.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的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一、引言危重病人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或者有生命危(wei)险的患者。

对危重病人进行规范管理,能够提高医疗质量、降低病死率,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旨在制定危重病人管理规范,确保医疗人员在处理危重病人时能够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程序,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危重病人管理流程1. 评估和识别危重病人- 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熟悉危重病人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 在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识别危重病人。

- 根据评估结果,将危重病人及时转入重症监护室或者危重病房,并通知相关医护人员。

2.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根据危重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包括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监测指标等。

- 护理计划应与医疗团队进行沟通和讨论,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定期评估护理计划的执行情况,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

3. 严密监测和观察- 对危重病人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与医疗团队共享,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对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4. 有效的药物管理- 药物管理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性。

- 对于危重病人,应及时赋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 药物的配制、给药途径和剂量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避免药物误用和滥用。

5. 多学科协作- 危重病人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医生、护士、药师、放射科、实验室等。

- 各学科应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并及时交流病情和治疗效果。

- 在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执行。

6. 病情转归和康复- 对于危重病人,应及时评估病情的转归和康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 康复计划应包括康复训练、心理支持、营养补充等,匡助患者尽快康复。

危急重症患者识别,急救,与转诊管理

危急重症患者识别,急救,与转诊管理

危急重症患者识别,急救,与转诊管理危急重症患者识别,急救与转诊管理在医疗急救领域,危急重症患者的识别、急救与转诊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及时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有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分别从危急重症患者的识别、急救和转诊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危急重症患者的识别是急救工作的基础。

医护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

常见的危急重症疾病包括心肺骤停、中风、严重外伤等。

对于心肺骤停患者,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进行除颤等措施。

对于中风患者,应尽快进行溶栓治疗或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外伤患者,应进行止血、固定伤处等紧急处理。

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以及进行相应的监护和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正常范围。

急救措施的实施对于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救治至关重要。

在实施急救措施时,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急救技能和操作方法。

例如,对于心肺骤停患者,医护人员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

对于中风患者,应尽快进行溶栓治疗或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外伤患者,应进行紧急的出血控制和固定处理。

此外,医护人员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药物和设备,如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输血、使用呼吸机等。

转诊管理在危急重症患者救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医疗机构无法提供必要的急救资源和条件时,医护人员应及时将患者转诊至有相应资源和条件的医疗机构。

在转诊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与接收医疗机构进行有效沟通,提供患者的相关资料和病情信息,以便接收医疗机构能够迅速做出合理安排和处理。

转诊时,应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进行必要的护理和监护,以防止因转诊而导致患者病情恶化。

危急重症患者的识别、急救与转诊管理是医疗急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医护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 (2)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 (2)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护和及时救治的患者。

危重病人的管理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危重病人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目的本文旨在制定危重病人管理规范,明确危重病人的定义、管理流程和各项管理要求,以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

三、定义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护和及时救治的患者。

危重病人通常具备以下特征:1. 生命体征异常,如呼吸难点、心率不齐等;2. 病情急剧恶化,如突发心脏骤停、严重出血等;3. 需要特殊监护设备和技术支持,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4. 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医疗团队进行治疗和护理。

四、管理流程1. 识别与评估危重病人的识别与评估是确保及时抢救的关键步骤。

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规范的识别与评估机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临床护士负责危重病人的识别与评估;- 设立危重病人评估表,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信息;- 采用科学的评分系统,如APACHE II评分、GCS评分等,对危重病人进行评估。

2. 抢救与治疗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核心环节。

医疗机构应确保以下方面的工作:- 建立危重病人抢救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 设立危重病人抢救室,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 制定危重病人抢救流程,明确各项抢救措施的执行步骤;- 加强抢救技术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抢救水平。

3. 监护与观察危重病人的监护与观察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措施的重要手段。

医疗机构应做好以下工作:- 配备专业的监护设备,如心电监护仪、血氧仪等,对危重病人进行实时监测;- 设立危重病人监护室,保证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建立科学的监护记录制度,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等重要信息;-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监护与观察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无创伤性:心率、血压(NIBP)监测、心电图(ECG)、 血氧饱和度及颈静脉的充盈程度、经食管超声。
创伤性: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肺动 脉压监测、肺毛细血管楔压监测、心排血量监测、 血管阻力监测等。
32
33
34
35
监测 一、一般性观察 (一)、症状 安静、呼吸平稳为正常,烦躁
20
神经缺糖症状:精神不振、思维迟钝、幻觉、躁动、 行为怪癖、肌张力增高性痉挛、昏迷、甚至“植物人”
机理:葡萄糖为脑细胞活动的主要能源、脑细胞储糖 有限,仅能维持脑细胞活动数分钟
一旦发生低血糖即可有脑功能障碍!
21
生理 ➢ 细胞内钾浓度:150mmol/L ➢ 细胞外钾浓度:
平均含钾5mmol/L 正常范围:3.5~5.5 mmol/L
9
10
➢ 早期采用简单的治疗措施 ➢ 进行较容易的处理 ➢ 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 为诊断和治疗赢得时间
11
✓ 病人一般情况 神智、皮肤色泽、体态 尿、便、引流液 ✓ 生命体征 T、P、R、BP、SPO2 ✓ 化验结果 血糖、K+、NA+、CL-、MG++ 血常规、血气、Lac 血小板、APTT…
26
(1)PH:反映机体酸碱平衡 (2)PaCO2:反映肺通气功能 (3)PaO2:反映肺交换或氧和功能
<30mmHg,心跳呼吸停止的危险
27
正常值:1~2mmol/L
意义:细胞缺氧
非缺氧性因素:麻醉药、输入含果糖药物、
酒精中毒、失代偿性糖尿病
28
<50×109/L:会有出血危险 <20×109/L:出血危险加大 <10×109/L:易出现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出血、
不安、三凹征、呼吸频率快为异常 (二)、体征 视诊 、触诊、叩诊、听诊 (三)、胸片 二、换气功能监测 (一)、血氧饱和度监测 能及时发现低氧血
症,注意保持肢体末梢温度 (二)、PaO2/FiO2>300mmHg, ↓换气障碍
36
(三)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反映肺内气 体交换效率的指标 三、呼吸力学监测 (一)气道阻力 反映气道阻塞情况、评价气道病 变 (二)肺顺应性→静态和动态 评价肺组织的弹 性、检测小气道疾患 (三)压力—容量环
胃肠道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29
1、危重病人的特点 2、如何发现危重病人 3、常用的监护技术
30
➢ 1、血流动力学 动脉压监测、CVP监测、肺动脉 压监测、心排血量监测、混合静脉血氧浓度监测、 经食管超声、循环功能的判断
➢ 2、呼吸功能 肺功能监测、呼吸运动监测、血气 分析
➢ 3、脑功能 颅内压监测、脑电图 、 脑血流图 ➢ 4、泌尿系统 尿、肾功能监测 ➢ 5、周围循环
7
观察不到位 轻视病情 麻痹 麻木 基本理论不牢 人员配置不够,“我很忙” 盲目的轻信 “传声筒、呼叫铃”
8
急诊入院(信息受限) 高龄(储备能力受限) 严重的慢性疾病(储备能力受限,治疗观念受限) 严重的生理异常(储备能力受限,治疗耐受) 需要或近期经历较大的外科手术,尤其是急诊手术 严重的出血或需要大量输血 恶化或没有改善 免疫不全
C. C1: Cardiopalmus 心悸或者 C2 : Coma 昏迷
D. Dying (die) 正在发生的死亡 (心脏停搏时间不超过8 ~10分钟)
4
1、危重病人的特点 2、如何发现危重病人 3、常用的监护技术
5
突然的病情变化
您遇到过吗? 突然变化还是突然发现?
6
一定要全面仔细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不放过任 何蛛丝马迹,要为不典型表现寻找合理的解释 , 当我们的诊断不能解释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效 果不佳,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评判性思维
12
神智: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灌注 皮肤色泽:反映皮肤灌注 尿:反映肾脏灌注
13
性状 量
14
监测部位口温 腋温 Nhomakorabea核心温度与皮肤温度差
肛温
血温
鼓膜温度、食道温度、皮肤温度…
15
连续监测皮肤温度与中心温度,了解外周循环灌注 的改变
正常温差:2℃ 温差大: 温差小:
16
对心排血量影响 在一CO定=SV范×围HR内,HR增加,CO增加 HR>160次/分,CO减少 HR<50次/分,CO减少
层级培训课件 唐勇
1
1、危重病人的特点 2、如何发现危重病人 3、常用的监护技术
2
生命体征不平稳 病情复杂变化快 常伴两个以上器官功能不稳定减退或衰竭 存在或潜在生命危险
关注病人在危重状态时的特点
3
A. Asphyxia 窒息及呼吸困难 (常见胸部穿透伤、气胸或上R梗阻)
B. Bleeding 大出血与休克 (短时间内急性出血量>800ml)
37
38
39
一、监测 (一)、意识状态的观察 (二)、检查瞳孔
22
必需元素 细胞内主要阳离子 维持细胞内电解质
营养肌肉组织,尤其 是心肌,协同钙、镁 维持心脏正常功能
维持酸碱平衡 调节水和体液平衡
参与细胞新陈代谢和 酶促反应
23
肌无力: 四肢软弱无力 躯干、呼吸肌、呼吸困难、窒息 软瘫、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肠麻痹:厌食、恶心、呕吐和腹胀、肠蠕动消失等 心肌受累: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
进行性心率减慢常是心室停搏的前奏
17
呼吸运动主要靠胸腹 呼吸频率:12~20次/分
频率的增快或减慢,均提示发生呼吸功能障碍
呼吸急促是病情危重的独立指标 反应肺、全身及代谢异常
18
血糖
K+、NA+、CL-、MG++ 血常规 血气、Lac 血小板、APTT
19
正常值:3.9~6.1mmol/L 高:对病人有危害 低:对病人的危害更直接、严重
24
神经系统: 烦躁不安、倦怠、深腱反射消失、头晕、淡漠 神智不清、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 (低钾性碱中毒、低钾性手足抽搐症) 血管麻痹可出现休克
25
无特异性 心血管表现 常有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 严重时室颤,最后心脏停搏于舒张期 典型心电图表现:
早期T波高尖,QT间期延长 QRS波增宽,PR间期延长 血钾>7.0mmol/L时,心电图有异常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