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绪言课件
合集下载
方剂学 绪言
总结,得出的系统理论、规律性 内容。
方剂学课程性质:
中医学基础课程 具有基础应用学科的性质
方剂学课程任务与学习方法: 学习一定数量的成方。 学习中医治法理论。 学习组方配伍规律。 学习方剂临床应用。
方剂学
绪言方剂定义:Fra bibliotek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 治法之后,选择适当的药物, 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 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定义: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 法、方剂理论、临床应用 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 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方剂与方剂学的关系:
方 剂 ――是指单个的、具体方剂。
方剂学 ――是对众多具体方剂进行概括
方剂学绪言-总论_PPT幻灯片
二、方剂学的含义: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极其 临床应用的一们学科。
三、方剂学课程简介
Ⅰ、学习意义
①重大意义: 工作需要 振兴中医药
②现实意义: 保健需要 考试需要
榜样示例:
榜样1
榜样3
陈章良,北京大学成、功效、主治、方解、辨证要点
Ⅲ、学习方法
“师其法而不泥其方” 1、理解: 2、记忆:
①全靠理解去记忆 ②方歌与自拟方歌 ③故事谐音记忆
解表剂>>辛温解表
麻黄汤趣记
三仁汤记忆
三人爬竹竿 扑通滑下来
杏仁、蔻仁、苡仁、竹叶、甘草 厚朴、通草、滑石、半夏
Ⅳ、考试要求
“侥幸心理不可有,脚踏实地是出路”
1、指望考前搞突击 2、指望考前大放水 3、指望考后抬贵手 4、指望猜题和押宝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极其 临床应用的一们学科。
三、方剂学课程简介
Ⅰ、学习意义
①重大意义: 工作需要 振兴中医药
②现实意义: 保健需要 考试需要
榜样示例:
榜样1
榜样3
陈章良,北京大学成、功效、主治、方解、辨证要点
Ⅲ、学习方法
“师其法而不泥其方” 1、理解: 2、记忆:
①全靠理解去记忆 ②方歌与自拟方歌 ③故事谐音记忆
解表剂>>辛温解表
麻黄汤趣记
三仁汤记忆
三人爬竹竿 扑通滑下来
杏仁、蔻仁、苡仁、竹叶、甘草 厚朴、通草、滑石、半夏
Ⅳ、考试要求
“侥幸心理不可有,脚踏实地是出路”
1、指望考前搞突击 2、指望考前大放水 3、指望考后抬贵手 4、指望猜题和押宝
方剂学——绪言、总论、解表剂、泻下剂
“真热假寒”证,不可误用。
❖ 1、定义:
清法
通过清泄气分,透热转气,凉血散血,泻
火解毒,清虚热,清热祛暑等作用,以清除温 热火毒之邪治疗里热证一类治法。
2、适应病证:里热证
实热
热 证
虚热
经热: 散漫之热
郁热: 蓄聚之热
热毒:搏结气血,腐败血肉---
局部红肿热痛 或见脓血
热陷心包--- 心神病变,甚则神昏
热实互结
瘀热互结
热结: 痰热互结
水热互结
3、常用分类
❖ 清气分热 ❖ 清营凉血 ❖ 清热解毒 ❖ 清脏腑热 ❖ 清虚热
❖ 4、使用注意:
(1)不可滥用,注意顾护正气。 (2)“真寒假热”证,不可误用。
消法
❖ 1、定义:
是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行气 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 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 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 组织好理想有效方剂的重要环节:
1、针对病机,正确的立法。 2、熟练的配伍用药技巧。 3、主次分明,全面兼顾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形式
❖ 为什么方剂运用必须变化?
“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证相合, 然后施用,否则必须加减,无可加减,则 另择一方。”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执方治病论》
方剂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章 绪 言
❖ 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1、什么是方剂、《方剂学》。 2、方剂学发展简史 3、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方剂和《方剂学》的涵义
❖ 方:有规定、规矩 之意。 “以规成园,以矩成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园”
剂: “排比而整齐谓之齐” “参差而无杂谓之齐”
可见方剂是指以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 组合成方。
❖ 1、定义:
清法
通过清泄气分,透热转气,凉血散血,泻
火解毒,清虚热,清热祛暑等作用,以清除温 热火毒之邪治疗里热证一类治法。
2、适应病证:里热证
实热
热 证
虚热
经热: 散漫之热
郁热: 蓄聚之热
热毒:搏结气血,腐败血肉---
局部红肿热痛 或见脓血
热陷心包--- 心神病变,甚则神昏
热实互结
瘀热互结
热结: 痰热互结
水热互结
3、常用分类
❖ 清气分热 ❖ 清营凉血 ❖ 清热解毒 ❖ 清脏腑热 ❖ 清虚热
❖ 4、使用注意:
(1)不可滥用,注意顾护正气。 (2)“真寒假热”证,不可误用。
消法
❖ 1、定义:
是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行气 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 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 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 组织好理想有效方剂的重要环节:
1、针对病机,正确的立法。 2、熟练的配伍用药技巧。 3、主次分明,全面兼顾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形式
❖ 为什么方剂运用必须变化?
“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证相合, 然后施用,否则必须加减,无可加减,则 另择一方。”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执方治病论》
方剂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章 绪 言
❖ 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1、什么是方剂、《方剂学》。 2、方剂学发展简史 3、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方剂和《方剂学》的涵义
❖ 方:有规定、规矩 之意。 “以规成园,以矩成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园”
剂: “排比而整齐谓之齐” “参差而无杂谓之齐”
可见方剂是指以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 组合成方。
方剂学-绪言总论 ppt课件
具体治法——如“功用” 多体系:脏腑辩证体系
六经治法体系 卫气营血治法体系 三焦治法体系
ppt课件
19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是理法方药的一个组成部分。 1.从祖国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治法是在积累
了相当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来,是后于方药形 成的一种理论 2.当治法已经由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之后,就成 为指导遣药组方和运用成方的指导原则. 3.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
9
先秦时期 --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 成书于战国晚期。
《五十二病方》记载了52类 疾病,医方283首,涉及内、 外、妇、儿、五官等科。但 组成简单,用量粗略,部分 病名、药名已无从查考,现 已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ppt课件
10
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剂: “排比而 整齐谓之齐”
“参差而无杂 谓之齐”。
可见方剂是指 以药物按一定 的规矩和方法 组合成方
ppt课件
4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 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 按照组成原则,妥善配伍而成, 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之一。
ppt课件
5
方剂学的定义
是研究并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 的一门学科
22
吐法
涵义:吐法是通过引起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 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一种治 法。
适应症:咽喉痰涎壅阻
顽痰停滞胸膈
宿食留滞胃脘
误食毒物尚在胃中。
注意:此法是劫邪外出的一种治法,易损胃气,凡 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均应慎用。但刺激咽喉, 胃脘,引起呕吐易损正气,且较痛苦
《太平惠民和剂 局方》
六经治法体系 卫气营血治法体系 三焦治法体系
ppt课件
19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是理法方药的一个组成部分。 1.从祖国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治法是在积累
了相当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来,是后于方药形 成的一种理论 2.当治法已经由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之后,就成 为指导遣药组方和运用成方的指导原则. 3.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
9
先秦时期 --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 成书于战国晚期。
《五十二病方》记载了52类 疾病,医方283首,涉及内、 外、妇、儿、五官等科。但 组成简单,用量粗略,部分 病名、药名已无从查考,现 已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ppt课件
10
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剂: “排比而 整齐谓之齐”
“参差而无杂 谓之齐”。
可见方剂是指 以药物按一定 的规矩和方法 组合成方
ppt课件
4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 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 按照组成原则,妥善配伍而成, 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之一。
ppt课件
5
方剂学的定义
是研究并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 的一门学科
22
吐法
涵义:吐法是通过引起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 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一种治 法。
适应症:咽喉痰涎壅阻
顽痰停滞胸膈
宿食留滞胃脘
误食毒物尚在胃中。
注意:此法是劫邪外出的一种治法,易损胃气,凡 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均应慎用。但刺激咽喉, 胃脘,引起呕吐易损正气,且较痛苦
《太平惠民和剂 局方》
中医方剂学(全套1413页PPT课件)
*《医方集解》:清代,汪昂编著。开创了新的治法 (功效)分类法(22类综合分类法)。
*《中医方剂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载方96592首。
第三节 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方剂学具有基础与临床的双重属性; * 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运用的重要形式; * 衔接传统中医与现代生命科学法(二十二类分类法):见于清代汪昂之 《医方集解》。其开创了方剂新的治法(功效)分类法, 具体将方剂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 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 清暑、利湿、润燥、泄火、除痰、 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 经产和急救良方共22剂。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升降相随、散收同用、刚柔相济、 通涩并行。 · 制毒纠偏; · 引经报使。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
1.方剂变化的原因: ·病情的轻重 ·邪正的虚实 ·兼证的有无 ·体质的强弱 ·年龄、气候、方土习俗。
2.方剂变化的形式:
a、药味增减的变化; 通过增加或减少方剂的一、两味药
方剂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一、方剂学的概念: * 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
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 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治法、制方原理 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 是中医理、法、方、药在辨证论治中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 方剂与病证
* 方剂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产物; * 方剂的产生都是以辨证为依据的; * 方剂是针对具体病证作出的针对性治疗的方案。
金 银 化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的概念:
* 治法:即治疗方法。指临床辨证审因之后,在治疗原 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中医方剂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载方96592首。
第三节 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方剂学具有基础与临床的双重属性; * 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运用的重要形式; * 衔接传统中医与现代生命科学法(二十二类分类法):见于清代汪昂之 《医方集解》。其开创了方剂新的治法(功效)分类法, 具体将方剂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 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 清暑、利湿、润燥、泄火、除痰、 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 经产和急救良方共22剂。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升降相随、散收同用、刚柔相济、 通涩并行。 · 制毒纠偏; · 引经报使。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
1.方剂变化的原因: ·病情的轻重 ·邪正的虚实 ·兼证的有无 ·体质的强弱 ·年龄、气候、方土习俗。
2.方剂变化的形式:
a、药味增减的变化; 通过增加或减少方剂的一、两味药
方剂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一、方剂学的概念: * 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
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 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治法、制方原理 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 是中医理、法、方、药在辨证论治中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 方剂与病证
* 方剂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产物; * 方剂的产生都是以辨证为依据的; * 方剂是针对具体病证作出的针对性治疗的方案。
金 银 化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的概念:
* 治法:即治疗方法。指临床辨证审因之后,在治疗原 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方剂学_课件
。
二.方剂学的地位、重要性和研究范围: 1.地位、重要性:方剂学是中医学中理、法、 方、药四环节之一,是其中“法”的具体体现,“ 药”的具体运用。也是辨证论治中“治”的具体 体现。它是中医基础理论课、中医诊断学、中药 学、中医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
2.研究范围:即方剂学定义。 3.学习方剂学参考书目:《古今名医方论》、《 医方集解》、《医方考》、《成方切用》、《绛 雪园医方选注》。
3.名词解释:
经方:①指汉代之前医著中的方剂。②专指《 黄帝内经》和仲景之方。③专指仲景之方 时方:仲景之后的各家之方。 成方:成熟、完善、有效、医书有载的,并后世 家所公认的方剂。 禁方(秘方):秘而不传的方
三.方剂的形成与发展: 1.方剂的形成: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不 断积累的医药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到底 成于何时尚无定论。 2.方剂发展过程中的几部代表作:
书名 作者 年代 特 点
不详 《五十二 早于 病方》 《内经》
《黄帝内 春秋战 不详 经》 国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 载方283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 专著,它创立了方剂学理论, 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 了基础。它包括治法、组方 原则、组方体例等。载方13
《伤寒杂 病论》
东 汉 末 年 唐 初
解表剂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 、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 剂,属八法中的汗法 【立法】 “因其轻而扬之”----病邪轻、病情轻、 病位浅,“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作用】发汗、解肌、透疹 发汗:直接开泄毛孔,使表邪从汗而出。 解肌:作用缓和的发汗方法,解除肌腠之邪的方 法。 【适应证】表证:外感风寒、风热、温病初起、 麻疹初起、水肿初起、疟疾初起、痢疾初起、疮 疡初起,凡见有:恶寒发热头痛、脉浮者。
方剂学_课件
【分类】根据体质及表邪性质(寒、热)不同分 三类。 1.辛温解表─祛风解表、渗湿─风寒、风湿表证 证(水肿、痢疾初起亦多用)--麻黄汤、桂枝汤 2.辛凉解表──疏散风热、透疹──风热表证 (麻疹初起、疮疡初起)──桑菊饮、银翘散 3.扶正解表——散表补虚扶正──正虚外感── 败毒散
【使用注意】①不宜久煎 ②温覆保暖、取微汗 ③ 辨清表里 先后缓急 ④禁忌:虚证水肿、麻疹已 透、疮疡己溃、阳证痢疾,吐泻失水者禁忌使用 。
总之:佐药一般不可能具备三方面功能,应根据病 情选用一某方面的佐药。一般佐助、佐制用得较 多
小青龙汤 君:麻桂──主证:风寒表实──解表发汗 臣:干姜、细辛──兼证:寒饮停肺─温肺化饮 佐助 :半夏—辛温性燥,辛散以助君解表,性温燥 以助臣化痰燥湿蠲饮 佐制: 五味子:性温酸收敛气,助臣药止咳 芍药:性微寒滋润,和营养血 二药制约君臣温燥之性,以防诸辛温燥散之 品,耗气伤津。
二.历代分类法:(请自己看书,并填写下列表格)
分类法 脏腑分类 病证分类 病因分类 组成分类 书名 特点
功用治法分类
第三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一、组方的意义: 1、加强作用,增强疗效
⑴ 相辅相成:如知母、黄柏,单用不具备泻 火养 阴的作用,合用增强此作用。川楝子、元胡 都入 肝经,疏肝气、调肝血,相合则疗效增强数 倍。
麻黄汤
《伤寒论》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苔白、脉浮紧。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组成】麻、桂、杏、草 【方解】 麻(君)──辛苦温 ,发汗、解表、平喘 桂(臣)──辛甘温、解表散寒,助麻发汗解表 麻桂的比例3∶2发汗力最强 杏(佐)──苦辛、①降肺气 ②合麻黄一宣一降 ,调肺平喘 炙草(使)──甘温 ①调和 ②防麻、桂过汗伤 亡阳
方剂学_课件
1
。 二.方剂学的地位、重要性和研究范围:
1.地位、重要性:方剂学是中医学中理、法、 方、药四环节之一,是其中“法”的具体体现,“ 药”的具体运用。也是辨证论治中“治”的具体体 现。它是中医基础理论课、中医诊断学、中药学、 中医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
2.研究范围:即方剂学定义。
3.学习方剂学参考书目:《古今名医方论》、《 医方集解》、《医方考》、《成方切用》、《绛雪 园医方选注》。
【特点】(1)为经方之典范 (2)为辛温发汗的 峻剂,为辛温解表的代表方(3)为治外感风寒表 实证重证之要方,代表方。(4)止咳平喘的基础 方。(5)麻桂的比例3∶2发汗力最强。
【附方】 1.麻黄加术汤---麻黄汤+白术---发汗解表,散寒 祛湿---外感风寒挟湿证。(见:风寒湿痹,身体烦 痛,无汗。) 2 2.麻杏苡甘汤---(此四药组成)---解表祛湿-外感风寒挟湿之轻并证,并有化湿之倾向。(见: 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 3 3.大清龙汤---麻黄汤倍用麻黄+石膏、大枣、 生姜---发汗解表,清热除烦---外感表实重证兼里有 郁热。(见:外感风寒,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 脉浮紧。)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气血阴阳虚者,虽有表 证亦不可用。
膏君,辅以知母,则退热作用 ,否则退热作用则大减。
精选版课件ppt
18
1.兼证:与主证不同系列的症状。 小青龙汤
主证:外寒(外感表实)为急为主,为因为本 ──麻桂为君,外表发汗。
兼证:内饮(寒饮停肺)素有水饮----干姜、细辛 为臣。①治兼证温肺化饮 ②助君药发汗表。
2.设立臣药的原则: (1)一般臣药与君药相须为用。即性味功能相同, 相辅相成可增加疗效。 如:君:麻、桂──臣:干姜、细辛──小青龙
方剂学总论ppt课件
5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续)
*《伤寒杂病论》:乃东汉末期张仲景所著;载方314 首。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创融理、法、方、
药于一体,被誉为“方书之祖”。 *《肘后备急方》:晋代葛洪著,载方验、便、廉。 *《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著。 *《外台秘要》:唐代王焘著,具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 是作辑迭工作的常用底本。
19
* 使药: a.调和药性的药物;
b.引经报使药:指能引导方中诸药有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一
经脉、脏腑、病位的药物。
例:
太阳经 — 羌活、防风
风邪头痛 少阳经 — 川芎、柴胡
阳明经 — 白芷、葛根
* 说明:
·方剂的组成,一般是君、臣、佐、使药具备;有些方剂 则不必君臣佐使药俱全,但必须有君、使药存在或体现 出来。
·补益剂以及部分含毒性药物的方剂,宜文火久煎。
26
第三节 服药方法
* 服用的时间: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用。 ·滋补剂、泻下剂宜空腹服用; ·安神剂、涩精止遗剂宜睡前服用; ·含毒性或对胃肠有刺激性药物的方剂宜饭后服用; ·急性病不拘时候服用; ·慢性病宜定时服用。
* 服用的方法:汤剂一般宜温服。 ·解表剂、温里剂、补益剂宜热服; ·清热剂宜凉服。
7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续)
*《普济方》:明代,朱木肃等编著,共载方61739首。 是方剂学史上载方最多的古籍。
*《医方集解》:为清代所汪昂编著。书中开创了新的 以治法(功效)为主的分类法(22类综合分类法)。 汪氏还著有《汤头歌诀》。
*《中医方剂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共十一 册,载方96592首。
·以实验为主的实验研究方法;
·以文献为主的文献整理方法;
·以理论探索为目标的逻辑思维方法。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续)
*《伤寒杂病论》:乃东汉末期张仲景所著;载方314 首。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创融理、法、方、
药于一体,被誉为“方书之祖”。 *《肘后备急方》:晋代葛洪著,载方验、便、廉。 *《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著。 *《外台秘要》:唐代王焘著,具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 是作辑迭工作的常用底本。
19
* 使药: a.调和药性的药物;
b.引经报使药:指能引导方中诸药有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一
经脉、脏腑、病位的药物。
例:
太阳经 — 羌活、防风
风邪头痛 少阳经 — 川芎、柴胡
阳明经 — 白芷、葛根
* 说明:
·方剂的组成,一般是君、臣、佐、使药具备;有些方剂 则不必君臣佐使药俱全,但必须有君、使药存在或体现 出来。
·补益剂以及部分含毒性药物的方剂,宜文火久煎。
26
第三节 服药方法
* 服用的时间: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用。 ·滋补剂、泻下剂宜空腹服用; ·安神剂、涩精止遗剂宜睡前服用; ·含毒性或对胃肠有刺激性药物的方剂宜饭后服用; ·急性病不拘时候服用; ·慢性病宜定时服用。
* 服用的方法:汤剂一般宜温服。 ·解表剂、温里剂、补益剂宜热服; ·清热剂宜凉服。
7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续)
*《普济方》:明代,朱木肃等编著,共载方61739首。 是方剂学史上载方最多的古籍。
*《医方集解》:为清代所汪昂编著。书中开创了新的 以治法(功效)为主的分类法(22类综合分类法)。 汪氏还著有《汤头歌诀》。
*《中医方剂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共十一 册,载方96592首。
·以实验为主的实验研究方法;
·以文献为主的文献整理方法;
·以理论探索为目标的逻辑思维方法。
方剂学绪论PPT课件
22
主要(臣)药的加减:改变了君 臣配伍关系,必然使方剂的功用发 生根本变化。
例如: 三拗汤,即麻黄汤去桂枝,主治 风寒束肺的咳喘。 麻黄加术汤,即麻黄汤原方加白 术12g,治疗痹证初起。
.
23
药
药
味 的 增
量 增
减
减
.
24
用药相同,用量不同,其药力则有 大小之别,从而改变了君臣地位及其配 伍关系,必然使方剂的功用发生根本变 化。例如:
厚朴三物汤 小承气汤
大黄 厚朴 20g佐 40g君
臣
主治阳明腑实证
.
25
药
药
剂
味 的 增
量 增
型 更
减
减
换
.
26
同一方剂,用药、用量相同,剂型 不同,其作用也有差别。例如:
抵当汤 抵当丸
水蛭 虻虫 大黄 桃仁
三十条 三十只 三两 二十个
主治下焦蓄血之重证,身热,少 腹鞕满,小便自利,发狂或如狂
.
6
《伤寒杂病论》 汉代,张仲景著
《伤寒论》 载方113首
《金匮要略》 载方262首 合计载方314首
创造性地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
.
7
《肘后备急方》 东晋•葛洪著 约2000余首
.
8
《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著 载方5000余
《千金翼方》 载方2900余
《外台秘要》 唐•王焘著 载方6000余首
.
4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方剂的历史悠久,早在 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 在寻找食物过程中已经发现 了药物。最初只是用单味药 治病,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 认识到几味药配合治病比单 味药治疗效果好,于是便逐 渐形成了方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课件
6
总论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 一、先秦时期
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
医学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7
? 二、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医学课件
8
?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 《刘涓子鬼遗方》
医学课件
9
? 四、隋唐时期 《千金方》 《外台秘要》
医学课件
14
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 治则 :所有疾病必须遵守的治法共性。 ? 治法 : ?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 具体治法:针对具体证候所确定的治疗法则。
医学课件
15
治法具有多体系的特点:
? 病机的多体系特点决定了治法的多体系特 点。
医学课件
16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绪言
? 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1、什么是方剂、《方剂学》。 2、方剂学的性质,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任
务。 3、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医学课件
1
方剂和《方剂学》的涵义
? 方:有规定、规矩 之意。 “以规成园,以矩成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园”
剂: “排比而整齐谓之齐” “参差而无杂谓之齐”
医学课件
2
可见方剂是指以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 方法组合成方。
? 3、分类:
温中祛寒 回阳救逆 温经散寒
医学课件
34
清法
? 1、定义:
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 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医学课件
35
2、适应病证:里热证
医学课件
36
3、常用分类
? 清气分热 ? 清营凉血 ? 清热解毒 ? 清脏腑热 ? 清虚热
医学课件
37
消法
? 1、定义:
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 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 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 的一类治法。
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 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医学课件
17
? 以法统方包括:
以法组方 以法遣方 以法类方 以法释方
医学课件
18
第三节 常用治法
?
《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病
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
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 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
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 之。”
医学课件
19
? 八法学习要求:
1、定义 2、适应病证 3、常用分类 4、使用注意
医学课件
20
汗法
? 1、定义: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 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外感六淫之邪 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医学课件
21
? 2、适应病证: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
医学课件
27
? 3、分类:
依据:病邪之性质、种类、正气之强弱。 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医学课件
28
和法
? 1、定义:
和法是通过和解和调和的方法,使 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 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医学课件
29
? 和法包括“和解”、“调和”两类。 ? “和解”是专治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治
如感冒; 麻疹初起,疹发不畅; 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 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 疟疾、痢疾初起而有寒热表证。
医学课件
22
? 3、常用分类:
分类依据
病邪之性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 体质有强弱:扶正解表
医学课件
23
吐法
? 1、定义:
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 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 治法。
医学课件
3
?
方剂是在辨证论治确定治法之后,选
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结构
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医学课件
4
《方剂学》的涵义:
?
方剂学则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
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
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医学课件
5
?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紧密联系已学各科知识。 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 加强预习和及时复习。
12
? 七、近、现代时期 特点: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
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医学课件
13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治法概述
?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
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医学课件
46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 遣药组方阶段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环节:
医学课件
42
? 2、适应病证:
(1)虚证。 (2)正虚感邪。
医学课件
43
? 3、分类:
补气、补血、气血双补、 补阴、补阳、阴阳双补。
医学课件
44
? 八法运用要求:
“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 百法备焉。”
(《医学心悟?医门八法》)
医学课件
45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 一、七方说。 ? 二、病证分类法。 ? 三、祖方(主方)分类法。 ? 四、功用(治法)分类法。 ? 五、综合分类法。
医学课件
24
? 2、适应病证特点:
病位居上,病势急暴,体质壮实,内 蓄实邪。
医学课件
25
? 1、定义:
下法
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 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 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 的一类治法。
医学课件
26
? 2、适应病证:
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 或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
法即《伤寒论》之“和解少阳”之治法。
医学课件
30
? 和法常用分类:
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 调和肠胃
医学课件
31
温法
? 1、定义:通过温里祛寒作用,以治疗
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 2、适应病症:
寒从中生
里寒证
外寒直中
医学课件
32
? 寒邪之来源及治法:
外来之寒,温必兼散; 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医学课件
33
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医学课件
10
? 五、宋(金)元时期 特点: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伤寒明理论》 《小儿药证直诀》 各医家流派,医学大家的贡献。
医学课件
11
? 六、明清时期 特点:方、药的共同发展。由博返约
的规范,整理。 《普济方》 《医方考》 《医方集解》 《汤头歌诀》
医学课件
医学课件
38
? 2、适应病证:
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 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疮疡 痈肿。
医学课件
39
? 消法与下法在适应病证方面的区别。
医学课件
40
? 3、常用分类:
? (1)治宜缓图,难以速效。 (2)常与补法等结合运用。
医学课件
41
补法
? 1、定义:
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 证候的一类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