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年春三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合集下载

苏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2.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教案_1

苏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2.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教案_1

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据调查、整理的方法,学会数据的比较和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把调查的数据有序排列、比较,分析并获得数据反映的信息和简单事实。

2、使学生根据问题提出通过数据统计解决的方法,经历统计的活动过程和用有序排列、选择数据对象等方法比较和分析数据等活动,体会从数据中能够获得相关信息,感受不同数据分别表示的最大、最小、绝大部分的数值范围等数据的意义,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点。

3、使学生主动实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根据某一标准,确定统计对象。

教学难点:能根据相关数据填写、分析统计表。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谈话:课前我们实行了一次调查,了解了很多我们身体的小秘密,知道了自己的年龄和身高。

咱们班的同学大都是9岁和10岁,对吧。

9岁和10岁的儿童身高,在我们国家有一个标准,想知道吗?课件出示:这是我国正常儿童 9~10 岁的身高标准。

2、谈话:大家一起来看看,你知道9岁男生的身高在什么范围之内?这是什么意思?那10岁女生的正常标准身高在什么范围之内?3、(课件出示)提问:看看自己的身高,你的身高在正常范围内吗?4、追问:我们了解了2位同学的身高情况,现在我想要了解我们三(1)班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怎么办?怎样才能全面了解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在小组里大家讨论讨论。

二、交流共享1、统计小组同学的身高情况。

(1)确定分组怎么分组?板书:9岁男生,9岁女生,10 岁男生,10 岁女生。

来一起看看每个小组的成员:9岁男生请起立,大家认一认;9岁女生你们在哪,快挥挥手;10岁男生快快竖起你的大拇指;10岁女生掌声响起来;谈话:呀,咱每个小组的人都不在一块,谁能想个好办法,能够便于我们交流统计。

谈话:就听你们的,咱把座位重新调整下,比一比,哪个年龄段的同学坐的又快又神气。

(拿出三角名牌,放在各个小组桌上,学生根据名牌,重新调整入座)(2)提问:现在,分组完成,你觉得在接下里的小组活动中,要注意些什么呢?(3)小组整理数据。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案(校级公开课)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案(校级公开课)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谈话:十岁成长仪式。

学校会邀请每位家长参加孩子的成长礼,现在老师要调查你邀请的家长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是其他家长?一问:如果想在10人小组内进行,可以怎么办?师:同学们的方法简单却实用,收集到的信息我们要?追问:记录在哪里呢?出示表格二问:如果老师想要调查的是全班同学?方法还一样吗?你们的想法真不错,可以先分组,再汇总。

提问:如果这个调查我们在全年级进行,你又有什么想法呢?2.灵活选择方法谈话:这里有4项调查,请和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分别用什么方法调查比较合适呢?(1)调查三年级各班表演的节目类型。

(2)调查三(1)班全体同学的出生月份。

(3)调查三(1)班全体同学的特长爱好。

(4)调查三(1)班第一小组同学准备赠送的感恩礼物。

汇报:同学们都提议对调查二和调查三采取先分组再汇总的方式进行调查,那思考一下,什么时候我们才需要分组呢?3.小结看来,当要调查的对象比较广,需要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采取先分组统计,再将数据进行汇总。

二、活动开展活动一、全班同学出生月份统计1.谈话:我们的活动在小组中进行统计。

2.开展小组活动明确要求:每组推选一位小组长,组长从1月报至12月,其它同学认真倾听,当组长报到你出生的月份时举手,组长把人数记录在表格内。

3.板贴数据提问:数据统计结束后,如何快速检查它的准确性呢?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提问:想知道另外几组同学的情况吗?师:迅速检查一下准确性。

其余三组的信息也反映在黑板上,你发现的信息与第一小组一样吗?为什么?师:调查的对象不一样,获得的信息也不一样。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计数的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统计表,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难点】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

【教学准备】主题图,与运动有关的文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你们喜爱运动吗?你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学生:跳绳、踢毽子……老师贴出相应的文字卡片。

(2)这么喜欢运动,现在的天气又这么好,来组织个比赛,好吗?可是这么多的活动项目,你想组织什么比赛呢?(学生自由发言,意见不一致)(3)意见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导入)(4)收集整理一下数据,收集整理什么数据呢?(学生:最喜爱的运动)(5)引入新知:数据收集整理二、自主构建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好呢?出示:红、黄、蓝、白思考交流:选大多数人最喜欢的颜色。

怎样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呢?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三、互动互议汇报交流:学生1:在全校进行调查。

全校人数太多,怎么调查呢?学生2: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在班里怎么调查呢?举手的方法,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举一次手。

四、精讲点拨学生举手调查本班最喜爱的颜色。

出示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全班共有多少人?55人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红色喜欢红色的人数最多,少数服从多数,选红色最合适。

五、当堂练习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学生讨论调查方法。

共同填好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节课在什么地方用到了统计?你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过统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并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苏教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简单的数据汇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的调查和便于操作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数据的简单汇总,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感受不同数据总体所蕴含的信息既有所不同又存在关联,体会数据的意义和价值。

设计理念:本节课我主要是有趣的蛋糕店叔叔促销活动作为主线,吸引儿童,召唤着学生对学习的乐趣和无限童趣,主动探索“全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这个问题,感受不同数据又蕴含的信息。

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简单的统计,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

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

教学目标:1.学生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把按小组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汇总,能进行数据的简单分析。

2.学生在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不同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作用,不断增强收集和运用数据的意识,积累理解和分析数据的经验,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互相合作的习惯和品质。

感受不同数据所蕴含的信息既有所不同,又存在关联。

教学重点:数据的汇总与分析。

教学难点:产生数据汇总的需要,理解数据汇总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小组的调查记录表、数据汇总表。

2.教师准备骰子。

3.学生准备每个正方体朝上次数记录表、数据整理表,小组同学艺术特长调查表、数据整理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童趣谈话:蛋糕叔叔在我们学校附近开了一家蛋糕店,为了卖出更多的蛋糕,想要做促销活动,应该选在哪个月做促销活动呢?想听听我们班同学的意见。

明确需要讨论的问题: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设计意图:小学生学习统计,核心的目标就是建立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的内容主要包括:利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通过、记录、整理,进一步体会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这部分内容是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进一步拓展,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以及理解中位数、平均数和众数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础,通过前期的学习,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基本的方法来收集和整理数据。

但是对于中位数、平均数和众数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利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理解中位数、平均数和众数的概念,并能够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记录、整理数据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理解中位数、平均数和众数的概念。

2.教学难点:理解中位数、平均数和众数的意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记录、整理数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或图片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中位数、平均数和众数的概念。

4.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或实物,用于导入和展示。

2.准备问卷,让学生进行数据收集。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收集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地为大家分享我在教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中的经验。

本节课的主题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所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章第二节,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图表来展示数据,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识别与绘制,以及如何从图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方法。

2. 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和分析信息,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 从图表中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难点:1. 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 针对复杂数据,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统计图模板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班级学生人数统计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教材讲解:讲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展示如何利用统计图来展示数据,并引导学生学会从图表中分析数据。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绘制相应的统计图,并分析图表信息。

5. 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讨论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案
……………………………………… 1 课时 2 分段整理数据…………………………………………………………………… 1 课时 上学时间………………………………………………………………………… 1 课时
上学时间 教材第 102、第 103 页。
1. 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 综合整理数据,发现数学信息,发展统计观念。
5
老师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学习,把时间和活动空间还给学生,教师真正成为 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按问题解决模式组织教学,层次清晰,环环相扣,有效地培养学生独 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9岁
126.5~137.8cm 125.7~138.7cm
10 岁
131.4~143.6cm 131.5~145.1cm
1.收集数据。 2.分类整理数据。 3.分段整理数据。
1.结合以前学过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会分类、分段整理数据。 2. 通过观察和动手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对原始数据进行分 类、分段整理的方法,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适时鼓励学生按学生丙的方法分段整理数据,得出本组同学超过正常身高和低于正常身 高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老师:现在,我们每个小组把本组最高的身高和最矮的身高分别是多少汇报一下。 (学生按照本组统计结果汇报) 老师:我们把各组最高的身高放在一起比一比,找到我们班最高的身高;把各组最矮的身 高放在一起比一比,就能找到我们班最矮的身高,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老师:我要想知道我们班男女生分别有多少人在正常身高范围内该怎么统计呢? 学生:可以先数出每个组的男女生分别有多少人在正常身高范围内,然后再把各小组统计 的数据加在一起就可以了。 老师:对,这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所以我们在统计身高的时候,最好分成三段“低于正 常身高的、在正常身高范围内的、高于正常身高的”来整理数据,这样我们上面的每个问题都 比较好回答了。 3. 归纳总结,提升思考。 老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来统计身边的 哪些情况 。(班里同学的身高,体重,降水量,水污染情况,温度,等等)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苏教版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三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并能够通过图表的形式来整理和展示数据,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并能够用图表的形式来展示和分析数据,从而理解数据整理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个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预计学生会难以掌握如何用图表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因此,我会重点讲解图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并通过实例来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图表来分析数据。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调查表、统计表、图表等,以及一些关于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实例。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图表的形式来展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图表来分析数据。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让学生完成一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任务,并制作一份统计表和图表来展示他们的结果。

上完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学生在本节课上的表现,以及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下一节课中进行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是一个重点。

在这个阶段,学生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为什么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这个过程对他们有什么帮助。

因此,我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来让学生深刻理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

学生掌握图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是一个难点。

学生可能对图表的种类和制作方法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因此,我需要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的图表以及如何制作和使用它们,并通过实例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另外,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学生可能不熟悉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包括如何分工、如何沟通和协调等。

因此,我需要设计一些明确的任务和角色,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并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和建议。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和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编制方法,并能够运用复式统计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础知识,对于新的学习内容,他们渴望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但是,对于如何将复杂的数据整理成复式统计表,并运用统计表来解决问题,可能还需要一些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编制复式统计表,并能通过复式统计表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提高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学会用数据说话,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独立编制复式统计表,并理解其含义。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复式统计表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复式统计表的样表,练习题。

2.学生准备:前置学习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础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复习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了解一个班级男女生的人数比例,我们应该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复杂的数据集合,例如一个班级男女生的人数、身高、体重等数据。

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的统计表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统计表——复式统计表。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编制复式统计表。

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指导,例如如何将数据分成几个类别,如何表示每个类别的数据等。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堂作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堂作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堂作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第2课时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前置作业一、旧知链接体育课上.老师对五年级三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表后回答问题。

1.喜欢( )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多.喜欢( )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少。

2.喜欢跑步的比喜欢跳绳的多( )人. 二、新知速递下面是五年级一班同学喜欢春游的地方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喜欢去( )人数最少。

2.喜欢去动物园的比喜欢去游乐场的少( )人。

3.你有什么发现? 课堂作业1.小明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生活情况。

(1) 喜欢( )的人最多.喜欢( )的人最少。

(2) 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 )人。

(3) 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体育运动的多( )人。

2.学校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根据上面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回答问题:(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2)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3)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4)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5)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1)哪种书借得最多?(2)11月三(2)班在学校图书室共借书多少本?天气情况 阴天晴天雨天天数(3)学校图书室要买一批新书.你有什么建议? 4.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1)小轿车比客车多( )辆。

(2)( )最少.( )最多。

(3)货车和面包车相差( )辆。

(4)客车和货车的总辆数和( )同样多。

(5)这四种车一共有( )辆。

5.下面是本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记录:动画片:12人 电视剧:10人 体育:9人 新闻:8人(1)喜欢( )电视节目的人数最多。

(2)共调查了( )名同学。

(1)哪种书最多?(2)图书角的藏书共有多少本?(3)图书角要买一批新书.你有什么建议? 课后作业基础训练1.小智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课程.结果如下: 序号 水果 序号 水果 序号 水果 序号 水果 1 语文 5 英语 9 英语 13 数学 2 数学 6 体育 10 语文 14 语文 3 数学 7 体育 11 语文 15 语文 4体育8数学12语文16数学(1)从上表可以看出.小智调查了( )名同学。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SJ) 第九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SJ) 第九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本单元引导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数据的简单汇总和简单的排序、分组,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数据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教材先让学生在分组调查的活动中经历数据的简单汇总过程,体会汇总是获得一定范围内数据总体的必要手段,初步感受从不同范围获得的数据既存在关联,但也有区别;再让学生学习将一组数据按一定的次序重新排列,找出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弄清某个数据在整体中的位置,或将一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组,初步了解数据整体的分布情况,从不同角度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初步体会数据分析的意义和价值。

上述活动中的数据汇总、排序、分组和简单分析既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统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统计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了解统计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因此,让学生先后学习上述内容,有利于他们初步形成通过数据分析获得信息的意识,进一步感受数据分析所蕴含的独特思维方式及其价值。

)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教材第96~98页的内容。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重点: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难点:根据统计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提问: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你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学生交流。

师:我们经常组织的活动有跳绳、踢毽子、投篮,同学们最喜欢哪一项活动呢?你有办法帮老师快速了解到结果吗?学生如果能举手回答,就听听他们的方法;如果没人举手,就告诉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帮老师想到一种快速了解结果的方法。

(板书课题)(出示例1情境图)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提问:同学们,你们的生日在哪个月?(生自由交流)提问:我想知道全班同学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要怎样调查呢?学生思考交流。

2019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2019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一、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数据的简单汇总和简单的排序、分组,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初步体会数据的意义和价值。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引导学生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开展相应的统计活动,初步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作用,积累基本的统计活动经验。

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整理数据,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初步体会相同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方法,而不同角度的分析可以得到不一样的结论。

精心选择统计活动素材,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统计活动,逐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学和简单的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数据的分段整理和单式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平均数作铺垫。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初步学会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汇总;通过简单的排序和分组,寻找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了解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是蕴含信息的,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运用数据。

第一课时数据的分类整理和汇总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6-98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的过程,学会把各部分数据按类汇总的方法,能进行数据的简单分析,从整理、汇总的数据中发现反映的简单事实或一般情况。

2.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了解统计的一般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感受分类标准不同,可以得到分类的不同结果;初步体会随机思想,感受调查不同对象得到的数据可能不一样。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案

分类整理数据教材第96、第97页内容。

1. 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统计数据。

2. 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收集数据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整理数据。

课件投影。

老师: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日期就是我们的生日,你的生日在哪个月?咱们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份出生的人最少呢?学生:我觉得应该在每个月都有过生日的。

老师:怎样收集这些数据呢?学生:先让大家汇总一下都是在哪个月出生的,然后我们再按照月份统计一下。

老师:那么大家就分小组讨论总结一下吧。

学生讨论,汇总每个月过生日的有多少人。

老师:现在问题来了,每个小组各月份过生日的人数统计出来了,我们还是不能一眼看出全班同学哪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数最多,哪个月人数最少,该怎么办呢?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对有不同想法的同学先不要下结论是好还是不好。

老师:下面我们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说一下本组得出的方案。

学生甲:我们组不是每个月份都有过生日的,我想其他组也应该有的月份没有人过生日,但是我们可以把每个组在同一个月份过生日的人加起来,我们做了下面的表格: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人数只要按照表格填一下,最后再比较一下各月份过生日的人数,很容易就能看出哪个月过生日的人数最多,哪个月过生日的人数最少。

学生乙:我们组的想法和甲组类似,我们是先分男生和女生统计,然后再把男、女生分别在每个月过生日的人数统计一下,最后汇总,我们设计的表格是这样的: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男生女生总计不过看起来比甲组的方法要复杂了一点。

(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自然就发现了方法的优劣,要适时给予鼓励)……老师:前面几个组总结的方法都非常好,最后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说明我们的方法都是正确的。

老师提问:按照上面的方法你能统计一下我们班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季度最少吗?(学生展开讨论,有了前面的基础,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不是很困难)学生:我们组是按照下面的表格统计的。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九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第2课时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九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第2课时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根据某一事物的标准,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进行描述和分析过程。

2.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3.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根据某一标准,确定统计对象。

教学难点:能根据相关数据填写、分析统计表。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谈话:同学们,课前我们都测量了自己的身高,你能告诉我你的身高是多少吗?学生汇报。

出示我国正常儿童9~10岁的身高标准表格:师:这是我国正常儿童9~10岁的身高标准,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看懂了什么?师:9岁的男生身高在126.5~137.8cm之间是什么意思?揭题: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我们的身高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内。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2。

(1)提问:认真对照,你的身高在正常范围吗?学生对照表格,说出自己的年龄和标准范围判断自己的身高是否正常。

追问:男生和女生的标准相同吗?(不相同)(2)统计小组同学的身高情况。

谈话: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情况分析自己的身高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内,我们班其他同学呢?怎样才能全面了解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学生活动:按男、女生分成几个小组,调查小组里每个同学的身高,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汇报交流: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把小组同学的身高排一排,写在表格里。

提问:你们小组的同学中,最高的是多少厘米?最矮的是多少厘米?追问:把你们小组同学的身高与我国正常儿童的身高标准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依次回答以上问题,学生结合调查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3)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提问:刚才我们统计了每个小组同学的身高,现在老师想知道我们全班同学最高是多少厘米?最矮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可以把每组最高的比一比,把每组最矮的比一比,再找出全班同学中最高的和最矮的。

苏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2.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教案_2

苏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2.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教案_2

第九单元第2课《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据调查、整理的方法,学会数据的比较和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把调查的数据有序排列、比较,分析并获得数据反映的信息和简单事实。

2.使学生根据问题提出通过数据统计解决的方法,经历统计的活动过程和用有序排列、选择数据对象等方法比较和分析数据等活动,体会从数据中能够获得相关信息,感受不同数据分别表示的最大、最小、绝大部分的数值范围等数据的意义,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点。

3.使学生主动实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本课主要通过实际调查和简单测量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协助学生初步了解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方法,能够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初步体会数据的意义与价值。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根据某一标准,确定统计对象。

教学难点:能根据相关数据填写、分析统计表。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身高、年龄、一庹长度的收集教师:每组学生的身高统计表格、一庹长度的统计表格、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1.谈话:学校组织体检,测量身高,我班吴帅同学,今年9岁,测得身高126.3厘米,李芳今年也是9岁,测得的身高是126.2厘米。

体检的结果显示,李芳身高达标,吴帅身高不达标。

为什么吴帅比李芳高,但身高却不达标呢?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吧!9岁和10岁的儿童身高,在我们国家有一个标准,想知道吗?课件出示:这是我国正常儿童 9~10 岁的身高标准2.谈话:大家一起来看看,你知道9岁男生的身高在什么范围之内?这是什么意思?(哦,如果你是9岁男生,那么你的身高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就说明你身高标准,在正常范围之内。

) 那9岁女生的正常标准身高在什么范围之内?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吴帅比李芳高,但身高却不达标了吗?3.(课件出示)提问:看看自己的身高,你的身高在正常范围内吗?(看,xxx观察好,就坐神气了)我要先来采访一位刚才既快速又安静的同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前置作业
一、旧知链接
体育课上,老师对五年级三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表后回答问题。

1.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多,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少。

2.喜欢跑步的比喜欢跳绳的多()人,
二、新知速递
下面是五年级一班同学喜欢春游的地方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喜欢去()的人数最多,喜欢去()人数最少。

2.喜欢去动物园的比喜欢去游乐场的少()人。

3.你有什么发现?
课堂作业
1.小明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生活情况。

(1)喜欢()的人最多,喜欢()的人最少。

(2)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人。

(3)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体育运动的多()人。

2.学校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根据上面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的天数最多,()的天数最少。

(2)这个月中阴天有()天。

(3)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天。

(4)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天。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3.下表是11月三(2)班在学校图书室的借书情况:
(1)哪种书借得最多?
(2)11月三(2)班在学校图书室共借书多少本?
(3)学校图书室要买一批新书,你有什么建议?
4.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1)小轿车比客车多( )辆。

(2)( )最少,( )最多。

(3)货车和面包车相差( )辆。

(4)客车和货车的总辆数和( )同样多。

(5)这四种车一共有( )辆。

5.下面是本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记录:
动画片:12人电视剧:10人体育:9人新闻:8人把上面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回答问题。

(1)喜欢()电视节目的人数最多。

(2)共调查了()名同学。

(3)如果是你看电视,你会选什么节目?
6.下表是二(2)班图书角的藏书情况:
(1)哪种书最多?
(2)图书角的藏书共有多少本?
(3)图书角要买一批新书,你有什么建议?
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
1.小智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课程,结果如下:
(1)从上表可以看出,小智调查了()名同学。

(2)完成下面汇总表:
(3)最喜欢()的人最多,最喜欢()的人最少。

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将结果填到下表中。

(1)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多。

(2)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少。

(3)选择羽毛球组的有( )人。

(4)选择篮球组的有( )人。

(5)你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
拓展提高
3.请你根据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各一个班的视力测试情况来回答问题。

(1)三年级一班5.0以上有( )人。

(2)四年级一班5.0以上有( )人。

(3)五年级一班4.2以下有( )人。

(4)三年级一班( )的人数最多。

(5)从统计表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4.两人一组,准备一枚硬币,掷30次,记录结果。

将全班同学数据汇总填入下表。

发散思维
5. 自己动手制作一张统计表,统计一下你们班的学生喜欢什么体育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