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常用的镇静镇痛药物特点和应用课件
合集下载
ICU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_课件
2001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tst,Inc.Lippincott illiams&wilkins,Inc
Ramsay
Model
2
0.25
3
0.60
4
1.00
5
2.00
parison of Estimated C50,ss Sedation Score Modest for Propofol(n=20)
使用剂量与方法
治疗谵妄最适剂量还没确定。当需要时,氟哌 啶的初期剂量为1.5~2.5mg/2~4h,老年患者 的起始剂量甚至更低(即0.25~0.5mg/2~4h)
副反应
剂量相关性血压下降,心率增快 锥体外系反应,可用苯二氮卓类药对抗 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
速,六十年代曾因此提出警告 神经安定恶性综合征
需要快速苏醒时(例如,进行神经学评价或 拔管),首选丙泊酚镇静
咪唑安定仅建议短期使用,因为持续输入 48-72h以上时,其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无法 预测
中国指南推荐的ICU镇静一线用药
中国《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 对急性躁动病人可以使用咪唑安定、安定或丙
泊酚来获得快速的镇静 需要快速苏醒的镇静,可选择丙泊酚 短期的镇静可选用咪唑安定或丙泊酚 谵妄病人首选氟哌啶
预防:控制使用的药量和时间,唤醒试验
咪唑安定 –力月西
水溶性制剂,无注射痛 典型的苯二氮类药理活性,可产生抗焦虑、镇
静、催眠、抗惊厥及肌肉松弛作用。可产生短 暂的顺行性遗忘 脂溶性高,起效快(2-3min)而持续时间短 无镇痛作用,但与阿片类镇痛药有协同作用 毒性小,安全范围大
ICU理想的镇静药物
Ramsay
Model
2
0.25
3
0.60
4
1.00
5
2.00
parison of Estimated C50,ss Sedation Score Modest for Propofol(n=20)
使用剂量与方法
治疗谵妄最适剂量还没确定。当需要时,氟哌 啶的初期剂量为1.5~2.5mg/2~4h,老年患者 的起始剂量甚至更低(即0.25~0.5mg/2~4h)
副反应
剂量相关性血压下降,心率增快 锥体外系反应,可用苯二氮卓类药对抗 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
速,六十年代曾因此提出警告 神经安定恶性综合征
需要快速苏醒时(例如,进行神经学评价或 拔管),首选丙泊酚镇静
咪唑安定仅建议短期使用,因为持续输入 48-72h以上时,其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无法 预测
中国指南推荐的ICU镇静一线用药
中国《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 对急性躁动病人可以使用咪唑安定、安定或丙
泊酚来获得快速的镇静 需要快速苏醒的镇静,可选择丙泊酚 短期的镇静可选用咪唑安定或丙泊酚 谵妄病人首选氟哌啶
预防:控制使用的药量和时间,唤醒试验
咪唑安定 –力月西
水溶性制剂,无注射痛 典型的苯二氮类药理活性,可产生抗焦虑、镇
静、催眠、抗惊厥及肌肉松弛作用。可产生短 暂的顺行性遗忘 脂溶性高,起效快(2-3min)而持续时间短 无镇痛作用,但与阿片类镇痛药有协同作用 毒性小,安全范围大
ICU理想的镇静药物
ICU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课件
疼痛不能耐受的患者
禁忌症
颅内高压、显著的头颅外伤、急性酒精中毒等患者不宜使用苯二氮䓬类 药物
镇静镇痛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对镇静镇痛药物过敏的患者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应慎重使用
镇静镇痛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量调整
给药途径
剂量调整
口服:适用于意识清醒、能够吞咽的患者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剂量调整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等,及 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ICU镇静镇痛药物的库存管理
药物采购
根据医院和科室的规定,定期采购所 需的镇静镇痛药物,确保药物的供应 充足。
药物储存
药物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 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确保药物 的有效性。
库存盘点
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
药物作用机制
不同的镇静镇痛药物作用机制和药效动力学不同,可能导致不同 的不良反应。
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
药物剂量过大、给药速度过快或给药途径不当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的发生。
个体差异
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基因多态性等个体差异可能影响药 物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
• 血压下降:停用或减量药物、补液、给予血管 活性药物等。
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 恶心呕吐:给予止吐药、调 整药物剂量、改变给药途径 等。
• 尿潴留:留置尿管、膀胱区 按摩、药物治疗等。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 和处理ICU镇静镇痛药物的不 良反应,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 舒适度。
04
ICU镇静镇痛药物的合理 使用和管理
氯胺酮
一种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 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 具有镇痛、抗抑郁和抗焦虑作
禁忌症
颅内高压、显著的头颅外伤、急性酒精中毒等患者不宜使用苯二氮䓬类 药物
镇静镇痛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对镇静镇痛药物过敏的患者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应慎重使用
镇静镇痛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量调整
给药途径
剂量调整
口服:适用于意识清醒、能够吞咽的患者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剂量调整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等,及 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ICU镇静镇痛药物的库存管理
药物采购
根据医院和科室的规定,定期采购所 需的镇静镇痛药物,确保药物的供应 充足。
药物储存
药物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 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确保药物 的有效性。
库存盘点
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
药物作用机制
不同的镇静镇痛药物作用机制和药效动力学不同,可能导致不同 的不良反应。
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
药物剂量过大、给药速度过快或给药途径不当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的发生。
个体差异
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基因多态性等个体差异可能影响药 物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
• 血压下降:停用或减量药物、补液、给予血管 活性药物等。
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 恶心呕吐:给予止吐药、调 整药物剂量、改变给药途径 等。
• 尿潴留:留置尿管、膀胱区 按摩、药物治疗等。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 和处理ICU镇静镇痛药物的不 良反应,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 舒适度。
04
ICU镇静镇痛药物的合理 使用和管理
氯胺酮
一种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 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 具有镇痛、抗抑郁和抗焦虑作
ICU镇痛镇静ppt课件
ICU病人镇痛药物
镇痛药物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的抑制痛觉的药物 通过与不同脑区的阿片受体结合,模拟脑啡肽而发挥作用
镇静药物 指对中枢神经系统广泛抑制的药物。 作用机理:选择性阻断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拟似或促 进GABA作用,加强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
镇静药物 小剂量:镇静作用,用于治疗焦虑、紧张 中等剂量:催眠作用,用于催眠 大剂量:麻醉和抗惊厥作用
芬太尼 • • • • • 快速起效,效价是吗啡的100-180倍,半衰期相对较长。 静注1分钟发生作用,4分钟达高峰,维持17-30分钟。 肌注7-8分钟产生作用,可维持1-2小时。 不良反应少于吗啡 适用于各种慢性剧痛
丙泊酚 • 具有迅速分布(半衰期2~4分钟)及迅速消除(半衰期 30~60分钟)的特点。 • 易于透过血脑屏障。 • 具有脂溶性高。 • 起效迅速、苏醒迅速。 • 副作用小而轻 。
安定 口服吸收快,达峰时间为1~2小时,半衰期一般为10~ 20小时或更长 静注2~10分钟内透过血脑屏障并在脑内达高浓度,半衰 期为0.5小时。 主要在肝内代谢,由尿排出。 对快动眼睡眠时相影响小,故停药后反跳现象较轻;安全 范围大,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过量使用不会引起麻醉和 中枢麻痹;
:
ICU病人镇痛镇静护理
镇静效果观察
•
监测24小时心率、血压、呼吸及 心电图,经皮血氧饱和度,依病情测 动脉血气分析。
镇静效果评估标准 按Ramsay分级为六级进行 镇静效果评估:
• • • • • • 1级,清醒,焦虑烦躁不安; 2级,清醒,安静合作,定向准确; 3级,嗜睡,仅对指令有反应; 4级,入睡,反应灵敏(对轻度压眶反应迅速); 5级,入睡,反应迟钝(对轻度压眶反应迟钝); 6级,深睡,无反应。监护时每30~60分钟评估1 次,使病人的镇静深度维持在3~5级。
《ICU镇痛镇静指南》课件
《ICU镇痛镇静指南》 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镇痛镇静的基本原则 • 镇痛镇静的常用药物 • 镇痛镇静的实施和管理 • 特殊患者的镇痛镇静处理 • 结论
引言
01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ICU中镇痛镇静的指导和建议,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镇痛 镇静治疗。
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镇痛镇静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镇痛镇静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3
纳洛酮
阿片受体拮抗剂,用于逆转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 吸抑制。
辅助药物
地西泮
丙泊酚
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用于焦虑症和失 眠症的治疗。
全身麻醉药,具有镇静、催眠和抗惊 厥作用。
咪达唑仑
苯二氮卓类镇静药,起效快、作用时 间短,常用于术前和重症患者的镇静 。
镇痛镇静的实施和
04
管理
镇痛镇静的给药方式
口服给药
适用于能够口服药物的病人,方 便、经济、安全,但起效较慢。
注射给药
适用于不能口服或需要快速起效的 情况,包括肌肉注射、皮下注射、 静脉注射等。
吸入给药
适用于需要镇痛镇静的急症病人, 如手术麻醉等,起效快,但使用范 围有限。
镇痛镇静的监测和管理
镇痛镇静评分
使用标准的镇痛镇静评分量表,对病 人进行定期评估,了解病人的疼痛和 镇静程度。
呼吸监测
密切监测病人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 频率、呼吸深度等,以确保病人呼吸 正常。
循环监测
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等循环指标, 及时发现并处理循环系统问题。
神经系统监测
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神 经系统表现,及时发现并处理神经系 统问题。
目录
• 引言 • 镇痛镇静的基本原则 • 镇痛镇静的常用药物 • 镇痛镇静的实施和管理 • 特殊患者的镇痛镇静处理 • 结论
引言
01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ICU中镇痛镇静的指导和建议,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镇痛 镇静治疗。
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镇痛镇静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镇痛镇静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3
纳洛酮
阿片受体拮抗剂,用于逆转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 吸抑制。
辅助药物
地西泮
丙泊酚
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用于焦虑症和失 眠症的治疗。
全身麻醉药,具有镇静、催眠和抗惊 厥作用。
咪达唑仑
苯二氮卓类镇静药,起效快、作用时 间短,常用于术前和重症患者的镇静 。
镇痛镇静的实施和
04
管理
镇痛镇静的给药方式
口服给药
适用于能够口服药物的病人,方 便、经济、安全,但起效较慢。
注射给药
适用于不能口服或需要快速起效的 情况,包括肌肉注射、皮下注射、 静脉注射等。
吸入给药
适用于需要镇痛镇静的急症病人, 如手术麻醉等,起效快,但使用范 围有限。
镇痛镇静的监测和管理
镇痛镇静评分
使用标准的镇痛镇静评分量表,对病 人进行定期评估,了解病人的疼痛和 镇静程度。
呼吸监测
密切监测病人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 频率、呼吸深度等,以确保病人呼吸 正常。
循环监测
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等循环指标, 及时发现并处理循环系统问题。
神经系统监测
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神 经系统表现,及时发现并处理神经系 统问题。
icu镇静镇痛ppt课件
详细描述
苏醒延迟可能是由于药物过量或个体 差异导致的药物代谢缓慢所致。处理 方法包括减少药物剂量、给予拮抗剂 和加强护理观察。
其他并发症
总结词
其他可能的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过敏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详细描述
恶心和呕吐是常见的副作用,可以给予止吐药物进行治疗。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和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 立即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影响镇静镇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密切监测和调整用药方 案。
保护器官功能
通过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镇静镇痛 可以降低患者的氧耗和代谢,减轻器 官的负担,有助于保护器官功能。
镇静镇痛的分类
按给药途径分类
可分为口服、注射、吸入等给药途径。
按药物作用分类
可分为苯二氮卓类、阿片类、非阿片类等。
按药物作用时间分类
可分为短效、中效、长效等不同作用时间的药物。
02
ICU镇静镇痛药物
ICU镇静镇痛PPT课件
目 录
• ICU镇静镇痛概述 • ICU镇静镇痛药物 • ICU镇静镇痛的实施 • ICU镇静镇痛的并发症及处理 • ICU镇静镇痛的护理与人文关怀 • ICU镇静镇痛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ICU镇静镇痛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ICU镇静镇痛是指在重症监护病房中,使用药物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和焦 虑,使其处于安静状态,以便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的方法。
03
ICU镇静镇痛的实施
镇静镇痛的评估
评估目的
01
对患者的疼痛和焦虑程度进行评估,为镇静镇痛治疗提供依据
。
评估方法
02
采用疼痛评估量表、焦虑评估量表等工具,结合患者临床表现
进行评估。
评估周期
苏醒延迟可能是由于药物过量或个体 差异导致的药物代谢缓慢所致。处理 方法包括减少药物剂量、给予拮抗剂 和加强护理观察。
其他并发症
总结词
其他可能的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过敏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详细描述
恶心和呕吐是常见的副作用,可以给予止吐药物进行治疗。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和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 立即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影响镇静镇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密切监测和调整用药方 案。
保护器官功能
通过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镇静镇痛 可以降低患者的氧耗和代谢,减轻器 官的负担,有助于保护器官功能。
镇静镇痛的分类
按给药途径分类
可分为口服、注射、吸入等给药途径。
按药物作用分类
可分为苯二氮卓类、阿片类、非阿片类等。
按药物作用时间分类
可分为短效、中效、长效等不同作用时间的药物。
02
ICU镇静镇痛药物
ICU镇静镇痛PPT课件
目 录
• ICU镇静镇痛概述 • ICU镇静镇痛药物 • ICU镇静镇痛的实施 • ICU镇静镇痛的并发症及处理 • ICU镇静镇痛的护理与人文关怀 • ICU镇静镇痛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ICU镇静镇痛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ICU镇静镇痛是指在重症监护病房中,使用药物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和焦 虑,使其处于安静状态,以便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的方法。
03
ICU镇静镇痛的实施
镇静镇痛的评估
评估目的
01
对患者的疼痛和焦虑程度进行评估,为镇静镇痛治疗提供依据
。
评估方法
02
采用疼痛评估量表、焦虑评估量表等工具,结合患者临床表现
进行评估。
评估周期
ICU镇静镇痛PPT课件
静脉注射起效快(<1分钟),镇静峰值为2 分钟,持续4-8分钟,停药10分钟即可恢复(起效 快,作用时间短,撤药后迅速清醒)。
镇静深度呈剂量依赖性,镇静深度容易控制。 单次注射时可出现暂时性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 心动过缓,对血压的影响与剂量相关。
镇静更满意 1 血流动力学平稳 1,2
改善呼吸功能 3,4
给药方式:
以持续静脉输注为主,首先应给予负荷剂 量以尽快达到镇静目标。
经肠道、肌肉注射:多用于辅助改善患者 的睡眠。
间断静脉注射:一般用于负荷剂量的给予, 以及短时间镇静且无需频繁用药的患者。
理想的镇静药应具备以下特点:起效快, 剂量-效应可预测;半衰期短,无蓄积; 对呼吸循环抑制最小;代谢方式不依赖肝 肾功能;抗焦虑与遗忘作用同样可预测; 停药后能迅速恢复;价格低廉等。
隐匿性疼痛:气管插管及其他各种插管, 长时间卧床。
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对疾病预后的担心, 死亡的恐惧,对家人的思念与担心等。
这一切都使得患者感觉到极度的“无助” 和“恐惧”,构成对患者的恶性刺激,增 加患者的痛苦,甚至使患者因为这种“无 助与恐惧”而躁动挣扎,危及生命安全。
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客观的评估方法 (E级)。
SUCCESS
THANK YOU
2019/5/25
客观性镇静评估方法:
• 脑电双频指数(BIS) • 心率变异系数 • 食道下段收缩性等
主观性镇静评分:
• Ramsay评分 • Riker镇静躁动评分 • 肌肉活动评分法等
-24-
是将脑电图的功率和频率经双频分析作 出的混合信息拟合成一个最佳数字,它能很 好反映意识状态,并与催眠药物(异丙酚、 咪唑安定等)的血药浓度、脑代谢率有很 好的相关性(见下图)。
ICU患者的镇静镇痛PPT课件
调整方案及时机
调整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镇痛镇静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给药 途径,以达到最佳镇痛镇静效果。
调整时机
在患者疼痛评分上升或镇静深度不足时,应立即调整镇痛镇 静方案。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手术需求,适时调整镇 痛镇静策略。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呼吸系统并发症
呼吸道感染
定期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循无菌操作,降 低感染风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生理指标不稳定
ICU患者的生理指标常常 不稳定,需要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镇静镇痛目标与原则
镇静镇痛目标
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焦虑和躁动,保证患者安全和舒适;降低应激反应,减 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睡眠和恢复。
镇静镇痛原则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充分 评估患者的疼痛、焦虑和躁动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生理指标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02 ICU患者镇痛药物选择
常用镇痛药物介绍
阿片类药物
如芬太尼、瑞芬太尼等,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来缓解疼痛。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通过抑制炎症介质来缓解疼痛和炎症。
药物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重度疼痛、术后疼痛、创伤性疼 痛等。
禁忌症
对非甾体抗炎药过敏、消化道溃 疡、出血性疾病等。
药物使用剂量与方法
01
02
03
04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 调整剂量。
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通常采用 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注意监
测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口服或静脉 注射,注意监测消化道和肾功
《ICU镇痛镇静指南》课件
持续评估
对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遵循ICU镇痛镇静指南的益处
1 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科学的镇痛镇静管理,提供更好的护理体验。
2 减少并发症
规范的镇痛镇静管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3 提升护理质量
遵循指南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总结和建议
《ICU镇痛镇静指南》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科学、规范的镇痛镇静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 质量。
ICU镇痛镇静指南的内容
ICU镇痛镇静指南涵盖了镇痛镇静的评估方法、镇痛镇静药物的选择与管理、 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ICU镇痛镇静指 镇静治疗计划。
注重安全
严格控制药物给予的剂量和频率,避免不必要 的不良反应。
严密观察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镇痛镇静效果,及时调 整药物剂量。
《ICU镇痛镇静指南》PPT 课件
ICU镇痛镇静指南是为了提供ICU患者有效的镇痛和镇静管理方案。
背景介绍
ICU是重症监护室的缩写,是提供专业护理和医疗的救治环境。
ICU镇痛镇静的重要性
ICU镇痛镇静对患者的舒适和康复至关重要,有助于减轻疼痛和焦虑,提高治疗效果。
ICU镇痛镇静指南的目的
ICU镇痛镇静指南的目的是为医护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以确保患者获 得优质和安全的护理。
对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遵循ICU镇痛镇静指南的益处
1 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科学的镇痛镇静管理,提供更好的护理体验。
2 减少并发症
规范的镇痛镇静管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3 提升护理质量
遵循指南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总结和建议
《ICU镇痛镇静指南》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科学、规范的镇痛镇静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 质量。
ICU镇痛镇静指南的内容
ICU镇痛镇静指南涵盖了镇痛镇静的评估方法、镇痛镇静药物的选择与管理、 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ICU镇痛镇静指 镇静治疗计划。
注重安全
严格控制药物给予的剂量和频率,避免不必要 的不良反应。
严密观察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镇痛镇静效果,及时调 整药物剂量。
《ICU镇痛镇静指南》PPT 课件
ICU镇痛镇静指南是为了提供ICU患者有效的镇痛和镇静管理方案。
背景介绍
ICU是重症监护室的缩写,是提供专业护理和医疗的救治环境。
ICU镇痛镇静的重要性
ICU镇痛镇静对患者的舒适和康复至关重要,有助于减轻疼痛和焦虑,提高治疗效果。
ICU镇痛镇静指南的目的
ICU镇痛镇静指南的目的是为医护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以确保患者获 得优质和安全的护理。
ICU镇静镇痛.ppt
• 用于胸腹部手术后疼痛评估,从0-4分共分为5级。 • 对于术后因气管切开或保留气管导管不能说话的病人,
可在术前训练其用5个手指来表达自己从0~4的选择。
2024/3/19
•镇静评估
2024/3/19
镇静、躁动评分系统
分数
描述
Riker镇静和躁动
4 安静和能合作性镇静
识状态,如:警醒、 嗜睡:瞌睡但易于唤醒,对某些事物没有意识,对来访者无自主适当的应 嗜睡、昏睡、或昏 答,予轻微刺激就变得完全觉醒并应答适当。
昏睡:难以唤醒,对外界部分或完全无感知,或对来访者无自主应答,当予
强烈刺激时,变成完全无意识或反应失常,需用强烈或反复刺激才能唤醒,
当刺激停止时又重新进入无反应状态。 昏迷:不可唤醒,对外界完全无意识,对来访者无自主应答,因而即使使用
2024/3/19
强刺激,交流也无法进行。
*若病人有特征1和2,或者特征3,或者特征4,就诊断为谵妄。
SAS=镇静镇痛评分,MAAS=主动活动评价,GCS=Glasgow评分
• 镇痛镇静治疗的方法与 药物选择
2024/3/19
• 镇痛镇静治疗包括两方面:即药物治疗和 非药物治疗。实施镇痛镇静治疗之前,应 尽可能以非药物手段祛除或减轻导致疼痛、 焦虑和躁动的诱因。镇痛与镇静治疗并不 等同,对于同时存在疼痛因素的患者,应 首先实施有效的镇痛治疗。镇静治疗则是 在已祛除疼痛因素的基础之上帮助患者克 服焦虑,诱导睡眠和遗忘的进一步治疗。
ICU不良经历可加重病情
P<0.05
APACHE II评分
2024/3/19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9):553-7
11
ICU不良经历可影响病人预后
可在术前训练其用5个手指来表达自己从0~4的选择。
2024/3/19
•镇静评估
2024/3/19
镇静、躁动评分系统
分数
描述
Riker镇静和躁动
4 安静和能合作性镇静
识状态,如:警醒、 嗜睡:瞌睡但易于唤醒,对某些事物没有意识,对来访者无自主适当的应 嗜睡、昏睡、或昏 答,予轻微刺激就变得完全觉醒并应答适当。
昏睡:难以唤醒,对外界部分或完全无感知,或对来访者无自主应答,当予
强烈刺激时,变成完全无意识或反应失常,需用强烈或反复刺激才能唤醒,
当刺激停止时又重新进入无反应状态。 昏迷:不可唤醒,对外界完全无意识,对来访者无自主应答,因而即使使用
2024/3/19
强刺激,交流也无法进行。
*若病人有特征1和2,或者特征3,或者特征4,就诊断为谵妄。
SAS=镇静镇痛评分,MAAS=主动活动评价,GCS=Glasgow评分
• 镇痛镇静治疗的方法与 药物选择
2024/3/19
• 镇痛镇静治疗包括两方面:即药物治疗和 非药物治疗。实施镇痛镇静治疗之前,应 尽可能以非药物手段祛除或减轻导致疼痛、 焦虑和躁动的诱因。镇痛与镇静治疗并不 等同,对于同时存在疼痛因素的患者,应 首先实施有效的镇痛治疗。镇静治疗则是 在已祛除疼痛因素的基础之上帮助患者克 服焦虑,诱导睡眠和遗忘的进一步治疗。
ICU不良经历可加重病情
P<0.05
APACHE II评分
2024/3/19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9):553-7
11
ICU不良经历可影响病人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