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必备】(全国通用版)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专题强化练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项解析—遗传的分子基础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项解析—遗传的分子基础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项解析—遗传的分子基础高考感知课标要求——明考向近年考情——知规律5.1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

5.2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

5.3概述DNA分子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通常由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反向平行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碱基的排列顺序编码了遗传信息。

5.4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5.5概述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RNA 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蛋白质表现。

5.6概述某些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但表型改变的表观遗传现象。

(2023·浙江)遗传信息的翻译、PCR扩增的原理与过程;(2023·海南)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过程、特点及意义、遗传信息的转录;(2023·全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2023·海南)表观遗传;(2023·山东)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及应用、表观遗传;(2023·山东)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2023·山东)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DNA分子中碱基的相关计算、DNA分子的复制过程、特点及意义;(2023·湖南)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2023·湖南)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突变;(2023·浙江)中心法则及其发展;(2023·广东)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酶的本质、中心法则及其发展;(2023·北京)DNA分子的复制过程、特点及意义、基因工程在农牧业、制药及环境等方面的应用;(2023·广东)细胞的衰老、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命题趋势1.考查题型:多以选择题呈现。

2.命题趋势:遗传的分子基础多为遗传物质的实验探究、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实例分析与实验探究。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变异与进化2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变异与进化2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

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噬 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
标记,甲、丙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噬
菌体、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 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
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 体的侵染实验,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
【答案】 D
课堂10分钟落实巩固
1.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
A.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
合规律
B.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
自土壤、水和空气
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
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
(5)在细胞中,以RNA作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翻
译和逆转录过程。
()
答案 (1)× (2)× (3)√ (4)× (5)√
3.下列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
其中正确的是
()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能转运氨基酸
③能与核糖体结合
④能转录产生RNA
⑤每相邻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
⑥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
第2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纲点击
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 历程(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 点(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Ⅱ)

2020高考生物课标二轮专题能力训练:遗传的分子基础含解析

2020高考生物课标二轮专题能力训练:遗传的分子基础含解析
教学资料范本
2020高考生物课标二轮专题能力训练:遗传的分子基础含解 析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1/7
专题能力训练六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 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 32P 标记 答案:C 解析:格里菲思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内存在一种转化因子,能使活的 R 型细菌转化为 活的 S 型细菌,并没有证明这种转化因子就是 DNA,A 项错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可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未涉及小鼠,B 项错误。赫尔希 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比噬菌体外壳比重大,所以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C 项正确。赫 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32P 标记的噬菌体 DNA 在大 肠杆菌内进行半保留复制,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部分含 32P,D 项错误。 2.(20xx 河北定州测试)甲组用 15N、32P、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普通细菌,乙组用普通噬菌 体侵染用 15N、32P、35S 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 元素为( ) A.甲组在 DNA 中找到 15N 和 32P,在外壳中找到 15N 和 35S B.甲组在 DNA 中找到 32P,在外壳中找到 15N 和 35S C.乙组在 DNA 中找到 15N 和 32P,在外壳中找到 15N 和 35S D.乙组在 DNA 中找到 32P,在外壳中找到 15N 和 35S 答案:C 解析:甲组用 15N、32P、35S 标记噬菌体后,15N 在亲代噬菌体 DNA 和蛋白质中都有,32P 只存在 于亲代噬菌体 DNA 中,35S 只存在于亲代噬菌体蛋白质中;噬菌体侵染细菌后,蛋白质外壳没有 进入细菌,其 DNA 进入细菌,以自身 DNA 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的原料进行繁殖,所以可在子代 噬菌体的 DNA 中找到 15N 和 32P,不能在外壳中找到 15N 和 35S。乙组用普通噬菌体侵染用 15N、32P、35S 标记的细菌,普通噬菌体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所以可在 子代噬菌体的 DNA 中找到 15N 和 32P,在外壳中找到 15N 和 35S。 3.(20xx 山东济宁模拟)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 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 B.三个实验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 C.三个实验都不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D.三个实验所涉及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答案:D 解析:三个实验中,只有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A 项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都没有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B 项错误。肺炎 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C 项错误。三个实验所涉及的生物 有噬菌体、小鼠、细菌,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D 项正确。 4.下图为真核细胞 DNA 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新教材适用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4遗传的分子基础pptx课件

新教材适用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4遗传的分子基础pptx课件
19.转录过程与DNA复制过程的共同点是都以DNA单链为模板,在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 × )
20.DNA甲基化会影响DNA复制但不会影响碱基的排列顺序 。 (× )
深挖教材·练习长句描述
1.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标 记__蛋__白__质__和__D_N_A__,而不用14C和18O标记的原因:_S_仅__存__在__于__T_2_噬__菌__体__ _的__蛋__白__质__中__,__P_几__乎__都__存__在__于__D_N__A_中__,__T_2_噬__菌__体__的__蛋__白__质__和__D__N_A__都_含__有__ _C_和__O__这__两__种__元__素____。
第一部分
核心考点突破
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
课标自省·明确备考方向 融会贯通·构建知识网络 概念辨析·筛查知识漏洞 深挖教材·练习长句描述 重难盘查·突破核心考点
课标自省·明确备考方向
3.1 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 概 述 多 数 生 物 的 基 因 是 DNA 分 子 的 功 能 片 段 , 有 些 病 毒 的 基 因 在
8.某环状DNA分子中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RNA分子有一个游 离的磷酸基团,位置在3′端。( × )
9.DNA中磷酸二酯键用限制酶处理可切割,用DNA连接酶处理可 连接。( √ )
10.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接两个磷酸,每个碱基都连接一 个脱氧核糖。( × )
11.沃森和克里克拍摄了DNA的衍射图谱,并提出了DNA的双螺旋 结构模型。( × )
融会贯通·构建知识网络
概念辨析·筛查知识漏洞
1.艾弗里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 物质。( × )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遗传的分子基础 25题(包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遗传的分子基础 25题(包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遗传的分子基础一、选择题1.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只显示了2对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细胞中含8条染色单体B.甲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C.乙细胞中含两对同源染色体D.乙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2.下表表示从某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甲→乙→丙→丁的连续生理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和有关特征。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组数1→2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B.乙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C.丙过程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提高D.丁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和mRNA种类均不断发生变化3.甲、乙、丙三种植物的花色遗传均受两对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的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白色前体物质在相关酶的催化下形成不同色素,使花瓣表现相应的颜色,不含色素的花瓣表现为白色。

色素代谢途径如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型为Aabb的甲植株开红色花,测交后代为红花∶白花≈1∶1B.基因型为ccDD的乙种植株,由于缺少蓝色素D基因必定不能表达C.基因型为EEFF的丙种植株中,E基因不能正常表达D.基因型为EeFf的丙植株,自交后代为白花∶黄花≈13∶34.已知控制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右图表示某家系中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深色表示患者),选项是对该致病基因的测定,则Ⅱ6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选项中的( )5.某哺乳动物背部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3种B.4种皮毛颜色都存在纯合子C.若一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的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D.该图示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6.下图是东亚飞蝗(雄性2n=23,XO;雌性2n=24,XX)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部分模式图。

2020年高考生物热点专题 遗传的分子基础(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热点专题 遗传的分子基础(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热点专题-----遗传的分子基础1.格里菲思在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时只有在小鼠体内才能转化成功,他用灭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物在培养基中体外培养时,总是无法得到转化现象,而艾弗里在培养基中加了一定量的抗R型菌株的抗体就在体外成功重复了转化现象。

关于以上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小鼠体内的某种物质控制着肺炎双球菌荚膜的生成,该物质是“转化因子”B.抗R型菌株的抗体控制着肺炎双球菌荚膜的生成,该抗体是“转化因子”C.S型细菌对小鼠免疫力的抵抗力更强,转化生成的S型在与R型的竞争中占优势D.未加抗R抗体的混合物培养基中S型的DNA不会进入R型细菌,无法发生转化2.(2019·山东师大附中高三模拟)下列与遗传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B.只有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C.病毒的RNA都能直接复制,因此可作为病毒的遗传物质D.若DNA中腺嘌呤的比例为X,则腺嘌呤在每一条链中的比例也为X3.M13丝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单链闭合的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M13的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B.M13的DNA复制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C.可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M13以标记蛋白质D.M13的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外壳的场所3.(2019·山东济南第一中学高三期中)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可以控制生物性状B.转化而来的S型肺炎双球菌的后代中有R型活菌和S型活菌C.噬菌体侵染实验中大肠杆菌是否裂解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4.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噬菌体与无标记5.(2019·江苏扬州中学高三质检)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

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

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

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高三生物学教学中,遗传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而遗传学中的分子基础是遗传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下面是关于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的描述。

1. DNA的结构DNA是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全名为脱氧核糖核酸。

DNA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每条链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腺嘧啶)交替排列而成。

2. DNA复制DNA复制是指DNA分子自我复制的过程。

在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中,DNA的复制是一个关键过程。

复制过程中,DNA的两条链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合成新的互补链。

3. RNA的种类和功能RNA是核酸的另一种形式,全名为核糖核酸。

根据功能和构成基元的不同,RNA可分为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 (rRNA)和转运RNA(tRNA)等几种类型。

mRNA在转录过程中携带DNA的信息到核糖体,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部分,tRNA 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

4. 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合成是一个遵循中心法则的过程,被称为转录和翻译。

转录是指mRNA根据DNA的信息合成的过程,翻译是指mRNA 的序列被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5. 突变与遗传变异突变是指遗传物质中的改变,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通常情况下,突变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进而影响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6. 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是指通过控制基因转录和翻译的方式来调节基因的表达。

调控因子可以是激活子、抑制子、启动子和基因座等。

7. DNA修复DNA修复是维护遗传物质稳定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当DNA分子发生损伤或突变时,细胞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修复机制来修复DNA,以维持正常的遗传信息传递。

8. 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是在遗传学领域中应用的重要技术。

基因工程通过改变基因片段的顺序和结构,实现特定遗传特性的改变。

基因编辑则是通过定点修复或改变基因序列,以达到特定的遗传改变。

这是有关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的简要描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0届全国新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

2020届全国新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

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解旋酶能使DNA双链解开,但需要消耗ATP B.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C.DNA分子的复制需要引物,且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 反的 D.因为DNA分子在复制时需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所以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序列是完全一致的
(2019·河南八市调研)下列关于DNA分子的结
构和DNA分子复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DNA分子能准确地复制与DNA分子的结构有 密切的关系 B.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和重新 形成 C.DNA分子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 酶的参与
D.含有2n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碱基对的 排列方式最多有n4种
(2017·高考全国卷Ⅰ)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 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 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 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假设在宿主 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 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 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 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 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RNA引物Ⅱ
RNA引物Ⅰ
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
引物概述
引物有两个类型,自然中生物的DNA复制引物 (RNA引物)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中人工合成的 引物(通常为DNA引物)。一般所说引物,指DNA引 物,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中,已知一段目 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利用PCR扩增技术,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 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 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重复循环,延伸 后得到的产物同样可以和引物结合,引物与模板 的序列要紧密互补,其次引物与引物之间避免相 互互补

高考生物总复习备考考点必背知识 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总复习备考考点必背知识 遗传的分子基础

闪堕市安歇阳光实验学校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狂背:1.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单体)脱氧核苷酸2.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3.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互补配对。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就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 G—C5.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构成DNA的碱基虽然只有四种,但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6.DNA分子的特异性每种DNA分子有自身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7.DNA复制概念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8.DNA复制的时间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9.DNA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10.DNA复制的过程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11.DNA复制的条件复制需要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以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催化,在ATP等供能下复制12.DNA准确复制的原因 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13.DNA复制的意义 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14.DNA复制的计算(1)经复制形成子代DNA的数量为2n(n表示复制的次数或细胞分裂的次数)(2)经n次复制,过程中所需要某种碱基为原料的数量为(2n-1)×m(设该DNA中某碱基的含量为m);在第n 次复制时需要碱基为2n-1×m15.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6.遗传信息基因中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就是基因储存的遗传信息,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4 第1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4 第1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

【答案】 A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 1 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
考纲点击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 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全国卷考频 中频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 和翻译 低频考点:人类对遗传物质 的探索过程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4
遗传物质探索的经典实验
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1)过程:S 型细菌的 DNA、荚膜多糖、蛋白质、脂质、DNA 经 DNA 酶处 理后的水解物(分别加入)+R 型细菌――――→观察菌落特征。
蛋白质等 (2)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不是。
相互对照 混合培养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5
【解析】 图中 a、b,a、c 和 c、d 相互对照,各对照组间只有一个变量不 同,不要误以为 a、d 和 b、d 之间有两个变量,单一变量原则主要指对照组之间, A 正确;a、d 组小鼠死亡是 S 型细菌使小鼠患败血症的结果,B 错误;S 型细菌 经过加热后蛋白质发生变性,不可能转化为活细菌,是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活 细菌,C 错误;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重组,D 错误。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0
6.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 32P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2011· 江苏,12A)(×)
【提示】 培养基培养细菌,不能培养噬菌体。
7.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 不充分所致。(2011· 江苏,12C)(√)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精准提分二轮课件: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12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精准提分二轮课件: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12

第一篇 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12 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经典实验栏目索引静悟提纲核心点拨题组特训静悟提纲核心点拨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菌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2)转化的只是少部分R型细菌: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的影响,实验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只是小部分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

(3)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体内转化实验只是证明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荚膜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

(4)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曲线解读①bc段中R型细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对抗R型细菌的抗体,致使R型细菌数量减少。

②cd段R型细菌数量增多的原因是c之前,已有少量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能力,造成R型细菌大量繁殖。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1)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放射性的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2)侵染时间要合适:侵染时间过短或过长会使32P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组)的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原因是部分噬菌体未侵染或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

搅拌要充分:如果搅拌不充分,35S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组)部分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没有分离,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会共同存在于沉淀物中,这样会造成沉淀物中出现放射性。

题组特训题组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无荚膜的无毒性。

如图所示的是细菌的转化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123456A.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有a、d两组B.通过d、e两组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C.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D.d组产生的后代只有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答案解析1234562.(2018·厦门模拟)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持反对观点者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文档:第四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2020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文档:第四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专题一遗传的分子基础【最新考纲】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3.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所以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4.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DNA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有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

6.基因的本质描述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7.DNA复制的场所并非只在细胞核,真核生物中,除细胞核外还有线粒体、叶绿体;而原核生物中,DNA分子复制的场所有拟核、细胞质。

8.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思考答案思考一:不是,差速离心需在同一过程中多次改变转速,以分离多种不同物质(或细胞器)。

思考二:不是,HIV。

思考三:不携带,遗传信息是指能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或RNA酶的碱基序列)的信息,tRNA只是搬运氨基酸的工具。

思考四:细胞生物和DNA病毒考点1探索遗传物质历程的经典实验一|线|考|情【样题1】(2019·江苏高考)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解+析蛋白质和DNA都含有N,所以不能用15N代替32P 标记DNA,A项错误;噬菌体外壳蛋白是由噬菌体体内控制噬菌体外壳蛋白合成的相关基因编码的,B项错误;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DNA,C项正确;该实验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项错误。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4.1遗传的分子基础讲义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4.1遗传的分子基础讲义

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的放射性分析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沉淀物中应具有很高的放射性上清液中有较高的放射性,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实际上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原因①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出子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二、核酸的种类和结构1.把握核酸种类的判断技巧(1)有T的核酸一定是DNA,有U的核酸一定是RNA。

(2)有T且A=T,一般为双链DNA。

(3)有T但A≠T,应为单链DNA。

2.巧用“五、四、三、二、一”记牢DNA的结构三、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1.比较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异同点(选择填空)①发生在核糖体中②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③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④以mRNA为模板⑤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⑥以20种氨基酸为原料⑦需酶和ATP参与⑧产物为RNA ⑨发生G—C互补配对⑩发生A—U互补配对以上过程属于DNA复制的是②⑤⑦⑨;属于转录过程的是③⑦⑧⑨⑩;属于翻译过程的是①④⑥⑦⑨⑩。

2.明确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的四个误区(填空)(1)误认为复制、转录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NA存在的部位都可发生DNA复制,如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拟核和质粒等都可发生。

(2)误认为转录产物只有mRNA:转录的产物有mRNA、tRNA和rRNA,但携带遗传信息的只有mRNA。

(3)误认为所有密码子都能决定氨基酸:共有64种密码子,有3种密码子并不决定氨基酸,属于终止密码子。

(4)误认为整个DNA分子都转录:转录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不同基因进行转录的时间不一定相同。

3.读懂两种翻译过程模型图(据图填空)(1)模型一:(2)模型二:4.中心法则的拓展图解及在各类生物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题组集训提考能]题组一高考对点练明考向类型1 翻阅教材,原味品高考1.[2019·全国卷Ⅰ]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专题强化练1.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B.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噬菌体的DNA分开C.如果离心前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降低D.该实验结果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答案 A解析由于32P只标记DNA分子,而DNA分子注入了大肠杆菌体内,所以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但也有少量噬菌体的DNA没有注入大肠杆菌,所以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A 项正确;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主要是使吸附于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开,而不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DNA分开,B项错误;恰当的保温(培养)时间,可保证多数噬菌体已侵染进入大肠杆菌内且大肠杆菌尚未裂解,这一操作非常关键,若离心前保温时间过长,则部分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升高,C项错误;该实验结果说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并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项错误。

2.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运输取决于自身氨基酸序列中是否包含了信号序列(引导蛋白质定向转移)及信息序列的差异。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过程形成多聚核糖体,加快了多肽链合成的效率B.③过程输出的蛋白质中信号序列被切除属于对蛋白质的加工C.无信号序列参与的蛋白质留在了细胞质基质D.蛋白质经⑥⑦过程进入相应结构时无选择性答案 D解析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 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A正确;题图所示的蛋白质中,只有⑤所示的胞质可溶性蛋白不具有信号序列,此蛋白质留在了细胞质基质,C正确;某些蛋白质经⑥过程进入线粒体具有选择性,某些蛋白质经⑦过程进入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进入的,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也具有选择性,D错误。

3.埋在土里的种子萌发时,为了防止出土过程中与土壤直接接触而造成机械伤害,会形成一种“顶端弯钩”的构造。

如图所示是外源激素茉莉素、乙烯对“顶端弯钩”形成的影响,MYC2和EIN3是协助基因转录的蛋白因子(其中“→”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LS1基因的表达受MYC2和EIN3的影响B.茉莉素通过抑制EIN3的功能从而抑制“顶端弯钩”的出现C.MYC2可以通过促进EBF1基因的表达来促进HLS1蛋白的合成D.茉莉素和乙烯在“顶端弯钩”形成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答案 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MYC2抑制HLS1基因的表达,EIN3促进HLS1基因的表达,故HLS1基因的表达受MYC2和EIN3的影响,A正确;茉莉素通过作用于协助基因转录的蛋白因子MYC2抑制EIN3的功能,从而抑制“顶端弯钩”的出现,B正确;由题图可知,协助基因转录的蛋白因子MYC2可通过促进EBF1基因的表达来促进EBF1蛋白的合成,进而抑制HLS1蛋白的合成,C错误;由题图可知,乙烯可促进HLS1基因的表达,茉莉素可抑制HLS1基因的表达,故茉莉素和乙烯在“顶端弯钩”形成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D正确。

4.下图所示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相同B.②③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C.①②过程所需要的酶相同D.③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右向左答案 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两者碱基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A错误;③是翻译,场所是核糖体,②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或叶绿体,B错误;①②过程所需要的酶不同,DNA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C错误;由肽链的长短可判断出,③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右向左,D正确。

5.性染色体形态学进化学说认为:性染色体是同形染色体部分转移至同源染色体所致(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从变异类型来看,这种变化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从题干及图解信息可推测,这种变化可能会使原来的染色体上出现重复基因C.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性染色体的出现可能是常染色体变异所致D.由于变异后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差异明显,故减数分裂时不能正常联会答案 D解析从假说模型来看,两条染色体经过这种变化后,形态结构出现了明显差别,但染色体数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同源染色体上可能携带完全相同的基因,经过这种变化后,一条染色体上可能出现重复基因;发生变异后,虽然染色体的形态、大小有明显差异,但它们仍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仍能正常联会。

6.正常的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

现有一种三体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有三条。

该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如图所示(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感病基因;①~④为四种配子类型)。

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雌配子能参与受精作用。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配子①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3B.正常情况下,配子②④可由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而来C.以该三体抗病水稻作母本,与感病水稻(aa)杂交,子代抗病个体中三体植株占3/5D.以该三体抗病水稻作父本,与感病水稻(aa)杂交,子代中抗病∶感病=5∶1答案 C解析正确分析出三体水稻(AAa)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a∶Aa∶A=1∶1∶2∶2是解题的关键,由此可推知配子④的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为A。

A项,形成配子①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时染色体数为13,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为26,A项错误;B项,配子②和④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因为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子要么两两相同,要么两两互补,如②和①可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B项错误;C项和D项,根据题干信息,配子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当AAa 作父本时,产生的可参与受精作用的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a=2∶1,母本(aa)产生的雌配子为a,二者杂交,子代中抗病∶感病=2∶1。

而当AAa作母本时,产生的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是AA∶a∶Aa∶A=1∶1∶2∶2,父本(aa)产生的雄配子为a,二者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aa∶Aa=1∶1∶2∶2,其中感病个体占1/6,抗病个体中三体植株占3/5。

综上分析可知,C项正确、D项错误。

7.某地区男性中红绿色盲患者占8%,若此地区红绿色盲的遗传符合遗传平衡定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区女性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0.64%B.该地区女性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4.72%C.该地区男性发病率比女性低D.该地区男性正常的概率为92%答案 C解析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对于男性而言,每个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含致病基因即为患者,假设控制色觉的基因用B、b表示,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某地区男性中红绿色盲患者占8%,说明男性中b的基因频率=8%,男性中B的基因频率=1-8%=92%,男性的X 染色体来自母亲,因此女性中b的基因频率=8%,B的基因频率=92%,则该地区女性患色盲(X b X b)的概率为8%×8%=0.64%,故该地区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A正确,C错误;女性是携带者(X B X b)的概率为92%×8%×2=14.72%,B正确;该地区男性正常的概率为1-8%=92%,D正确。

8.(2018·江苏,15)下列过程不涉及基因突变的是( )A.经紫外线照射后,获得红色素产量更高的红酵母B.运用CRISPR/Cas9技术替换某个基因中的特定碱基C.黄瓜开花阶段用2,4-D诱导产生更多雌花,提高产量D.香烟中的苯并芘使抑癌基因中的碱基发生替换,增加患癌风险答案 C解析基因突变是指由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从而引起基因突变,A错误;运用CRISPR/Cas9技术替换某个基因中的特定碱基能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2,4-D属于生长素类似物,其促进黄瓜产生更多雌花不涉及基因突变,C正确;香烟中的苯并芘使抑癌基因中的碱基发生替换,导致抑癌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

9.如图为太平洋岛屿鸟类的分布情况,甲岛分布着S、L两种鸟,乙岛的鸟类是S鸟的迁移后代。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岛所有的鸟类称为一个种群B.可遗传变异为乙岛鸟类进化提供了可能C.乙岛的鸟类与S鸟可能具有生殖隔离D.甲、乙岛的自然条件决定了鸟类的进化方向答案 A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甲岛分布着S、L两种鸟,甲岛所有的鸟类不能称为一个种群,A错误;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乙岛的鸟类是S鸟的迁移后代,由于两个岛的环境不同,乙岛的鸟类可能与甲岛的S鸟产生生殖隔离,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10.(2018·洛阳第一次质量检测)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c、f没有地理隔离,也不会产生生殖隔离B.a~j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C.f~j在一段时间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D.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周围的无机环境之和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答案 C解析a、c、f生活在同一个区域内,没有地理隔离,但它们属于三种植物,所以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而图中a~j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也有可能因为自然选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C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周围的无机环境之和称为生态系统,D错误。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HPV(人乳头瘤病毒)是小型DNA病毒,据2015年不完全统计,其亚型超过100种,其中至少13种亚型可引起癌变(又称高风险类型),而16型和18型引起的宫颈癌和宫颈癌癌前病变占全部的70%;宫颈癌是中国女性第二高发妇科癌症,其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仅2015年我国宫颈癌患者新增约98 900例,死亡约30 500例。

材料二2006年,全世界第一支HPV疫苗正式获准上市,可帮适龄女性避免罹患宫颈癌;2017年7月31日,“二价”宫颈癌疫苗在中国内地上市,接种对象为9~25岁女孩,“二价”疫苗主要针对HPV中的16型和18型,需要接种3次,三次接种时间间隔为0、2、6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