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比一综合vs.分析口综合思维,即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并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等结合起来。
翻译家杨友钦1999曾说,中国人强调整体和归纳;而西方人则注重分析和细节。
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优先,即强调整体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试图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万物一体”“天人合一”。
因此,中国人喜欢先从整体上分析事物,然后再将其分成不同的部分。
在西方,柏拉图首先提出“主客二分”的思想。
分析性思维从二元的角度解释世界。
它明确区分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并把二者对立起来。
分析性思维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然后深入分析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了解其特殊本质。
二形象vs.抽象口形象思维指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并且大量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通过物体的形象表达思想,重视直观经验。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
西方人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概念来表达具体的现象或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的运用。
在语言中大量使用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三螺旋型vs.直线形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受其文化影响巨大。
在社会中人们会根据一些约定俗成的习俗或规则来为人处事,他们总是从一个整体的角度认识并指出事物。
Hofstede1991指出,中国人从直觉或感觉上去思考,认为个体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其思考方式是呈螺旋型的。
与此相反,西方人善于分析推理,其思维模式是呈直线形,即一开始就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因此,他们逐渐形成了直线形思维模式。
受其逻辑思维传统影响,西方人在推理和判断事物时更倾向于追求精确。
二、中西思维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一词汇方面1.词汇选择英语词类可分为10种,并与汉语词类没有完全一一对等关系。
英汉对比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女性阴柔倾向 西方思维方式 — 男性阳刚倾向
4. 思维方式的民族特征
时代性 社会性 习惯性 独特性
区域性 民族性 传统性 共同性
小结:思维方式 4 种基本特征 时代特征 区域特征 社会特征 民族特征 四者纵横交错 构成网络结构
三、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2. 中国思维科学的兴起:80年代初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于80年代初 倡导建立思维科学(钱称之为Noetic Science) 认为思维科学是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科学 等 相并列的一大类科学 3.比较:美国认知科学 vs.中国思维科学 共同点:主攻方向——人脑思维 不同点:研究范围、侧重 美国的认知科学:范围广泛、内容庞杂 注重智能系统、人工智能 重视电脑模拟人脑思维的技术 忽视基础理论——思维学的研究 尤其局限于逻辑(抽象)思维 缺乏对形象思维的研究
整体思维的结构:二元结构—— 阴阳→中庸、兼顾、联系、对应、对称、对立 阴阳鱼太极图:体现整体圆融和会、阴阳互补、 和谐平衡、相反相成、相灭相生、互为因果的 中国辩证思维方式 比较:中国的 “元气说” vs. 西方的 “原子论 “元气说” — 整体性思维方式:横向铺开 注重事物的相互关系、整体把握 “原子论” — 分析性思维方式:纵向深入 注重事物的分析解剖、个体研究
观念文化: 哲学观、伦理观、价值观、时空观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心理特征、思维方式 5. 思维方式: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 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 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 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的选择和创造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一、什么是思维方式?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可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 东方 — 中国为代表,思维方式特征: 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重悟性、直觉、意象 好静、内向、守旧;求同、求稳,重和谐 西方 — 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 近现代:西欧、北美为代表,思维方式特征: 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重理性、逻辑、实证
从英汉语言看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1.Your finger nails needs cutting.你的指甲该剪了。 2.He is going to get his hair cut.他准备去理发。 I Theshipcutherwaythroughthewaves.轮船破浪前进。
汉 语 词 汇 以 双音词 为 主 。汉语 音组织 的特 点 是 以重
轻相间的基本节奏为主。在韵律 上, 一个音节几乎就等 于一个音步。于是, 两字一顿就成了汉语最基本的节拍 单位 。另外 ,汉语单音节文字 的特点便 于字 和词 的重 叠。许多名词 、 数量词 、 动词和形容词都有重叠的格式 , 如 干 干净 净 、 风风雨 雨 、 虑考 虑 、 白雪 白 、 柳 依 考 雪 杨 依、 脉脉含情等等。英语也有词语重叠现象 , 但远远不 如汉 语普遍 。这 主要是 因为英语 词的音节参差不齐 , 不 具 备上述汉语 语音文字 的特点。 重叠在 汉语里还是一种重要 的构词方 法 ,也 是一 种常用 的语法和修辞手段 。李清照的千古绝句 “ 寻寻觅 觅,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 戚戚” 连用七对 叠 字 , 论 再 , 无 美 的译 文 , 也无法像汉语那样重叠。 二、 词汇 面的差异 在各 民族语 言之间 , 词 汇体 系的差 异最大 。英 就 汉词 汇差异极大 。例汉语中有一个“ , 心”英语 中有 两个
方 语 言上 的 差异 是思 维 方 式 不 同所致 。 关键 词 : 思 维方 式 英 汉 差 异
“ ” t 表示 “ 情 上 的心 ”mind 表示 “ 智 上 的 心 ;hear 感 , 理
心” 。汉语中只有一个“ 国家”英语中有三个:countr 表 , y 示“ 地理 卜 的国家’ ' ,state表示“ 政治上的国家”nation表 ,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教育]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一、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着持某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百年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体现着持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
英汉两种语言也毫不例外。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抽象思维与具像思维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汉民族重具像思维。
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像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而汉语则习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理性概念,例如:1.“I hope my presence here tonight is further proof of the importance we British attach on relations with your great country.”“我希望,今晚我到这里来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英国人非常重视和你们伟大祖国的关系。
”英文中的抽象名词presence, proof, importance 汉译时都转换成了具体的动作.2.Wisdom prepares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渴掘井。
此例中的抽象名词wisdom, folly汉译时都转换成具有共相概念的一类人。
以上两例中的抽象名词对于习惯于抽象思维英美人来说,词义明确,措辞简练;但对于习惯于具像思维的中国人来说,必须将这些抽象名词所表达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才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汉语遣词造句的习惯。
英汉对比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连淑能共52页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英汉对比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连 淑能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路 德。
END
从中西译论的差异审视中西思维方式的区别
从中西译论的差异审视中西思维方式的区别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最具有民族性的东西,而各国的翻译理论都深深根植于本国的历史结构和特定文化土壤之中(陈福康,iii)。
扎根于不同民族的翻译理论不免打上了各国的文化烙印,这使得从风格迥异的译论中窥探出各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成为可能。
本文将着眼于中西方翻译理论的差异,以此反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关键词:译论差异折射思维方式1引言虽然人们面对的是同一个外部世界,但由于文化的差异,人们的思维方式迥然不同。
这些差异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文学、翻译、美学等方面。
翻译是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
翻译家们描写和规定原则的过程,也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思维方式的反映。
由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的存在,中西译论循着不同的轨迹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翻译理论。
已有很多学者探讨了中西译论的区别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但鲜有人从译论差异的角度审视思维方式的差异。
2中西译论差异折射出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翻译是两种思维转换的过程,要顺利实现翻译,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完成思维方式的转换。
翻译理论是翻译家们对翻译实践的总结和描写性规定,从中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方式可以窥探出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
下面将从中西译论的主要区别试探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2.1实用性思维与务实性思维中国传统译论重实用性技巧,多是实践中的感悟,缺少抽象、精准的译论。
古代统治者借佛经以维持稳定和安抚百姓,而普通民众也欲从中寻求精神的慰藉。
佛经翻译家们出于虔诚的信仰和传教的需要,积极投身于翻译活动中,促成了中国古代的佛经翻译高潮。
即使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高潮中提出的“中体西用”,借鉴的也是国外的实用性文化成果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实用型思维方式。
这种实用性倾向可以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找到原型,儒家思想重伦理道德修养,重社会秩序的安定和有序,重现实和致用。
从中不难看出,中国翻译家们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故而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受制于民族性文化。
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英汉句法中的体现对比
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英汉句法中的体现对比摘要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在全世界语言学家和学者们之间一直是共同关心的话题。
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比研究,因为许多例子和语言现象可以显示区别。
本文有意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便于他们从更深的程度区别这两种语言,也便于今后他们更地道地掌握外语。
关键词中西方思维模式英汉句法对比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在全世界语言学家和学者们之间一直是共同关心的话题。
目前,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两个理论观点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设的语言决定论和J.Piaget的思维决定论。
无论是思维决定语言还是语言决定思维,不可否认,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
通过对比英汉句法中体现的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挖掘其文化差异根源,可以对目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语言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中式英语错误,提出建议和改正方法。
一、国内外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1.国外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1)语言决定论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家Wilhelm von Humboldt 认为语言是一个国家的内在体。
美国语言学家Franz Boas声称“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关键,是了解某一文化各个方面的必要条件”(Slobin,1996)。
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 也指出人不是孤立的活在客观世界里,也不是孤立的存在于社会活动中,而是很大程度上受某一语言的支配,这种语言是他们所处社会的表达媒介……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建立在某一群体的语言习惯上的。
没有哪两种语言相似到可以表达同样的社会实体(Sapir,1929)。
Sapir-Whorf的假设认为语言决定思维。
没有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2)思维决定论有许多其他情形,人们可以不用表达任何语言就可以迅速、明确的思考。
这似乎是一个弹钢琴的钢琴家。
人们还可以不使用任何语言仅通过观察就可以学会技能。
因此,有些语言学家认为,思维决定语言。
瑞士心理学家J.Piaget 就是代表之一,认为在人类的大脑中思维先于语言存在,一个人的思维觉定其语言(Piaget,1970)。
浅议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及其对汉英语言的影响
浅议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及其对汉英语言的影响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以农立国”的农业经济。
这种经济具有浓厚的封闭性和内向性,追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而西方文化源于欧洲,源于其地理位置、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这样,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之上的西方文化也就具有了开放性和外向性的特点。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两个根本不同的体系,具有很大的差异。
了解中西文化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及其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从宏观上理解语言的特点,微观上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及处理能力。
关键词: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差异;语言思维方式主要由知识、观念、方法、智力、情感、意志、语言、习惯等八大要素组成(陈新夏等,1988)。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复杂的系统。
而且,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结构规定着思维方式的性质、类型和特征,产生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承担者。
也就是说,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属于文化现象背后的、对人类文化行为起支配作用的稳固因素。
(张忠利、宗文举,2OO2)因此,研究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对提高人类思维能力,推动人类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主要差异左飚曾指出,在思维方式上,西方文化如同直线切划,细分明析,注重抽象推理;中国文化犹如圆环内封,综合观察,寻求知觉顿悟。
(左飚,2001)对此,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1,内向性与外向性中国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中国人很难与外界取得联系,所以,中国人大都具有求稳的心理和好静的性格。
关于这一点,梁启超也曾指出,中国“国境西界葱岭以与中亚及欧洲之文化隔绝,南界喜马拉耶以与印度文化隔绝,缺乏机缘以与他系文化相摩历相资长,故其文化为孤立的、单调的、保守的。
”(任天成,1987)老子的《道德经》称道虚静,倡导平心静气,不可争名夺利。
从中西思维方式对比看汉英翻译
从中西思维方式对比看汉英翻译摘要: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人类的语言表达深受思维方式的支配。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性造成语言表达方式不同。
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应重视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性,避免受到本族语言思维方式的干扰。
关键词:思维方式;中西差异;汉英翻译一种文化的特点集中反应在该文化地区族群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差异造成语言的差异性。
当今世界各民族地区间的交往离不开翻译,翻译的基础是人类思维共性。
然而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文化差异带来的语言可译性、不可译性、误译等问题,这是因为人类思维除了共性特征外,不同地区或民族间的思维方式均有个性特征。
与共性相比,个性特征的差异性虽然不占主要地位但恰恰造成翻译困难。
因此,研究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离不开研究中西思维的差异。
一、思维结构与方式的基本概念思维结构是人类思维过程或形态。
思维在经历直观行动、具体形象及抽象逻辑这三大阶段中呈现的思维能力结构模式,例如: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系统化等等。
而思维方式则指同语言的群体其思维结构特征或特定样式以及共同倾向性。
这些特征、样式或倾向性是对思维结构共性或常规的变异。
思维方式长期影响人的一言一行,使得在某一背景成长的人类无意识地接受了它,并以此来与人交流。
反应在语言上,表现为不同民族、地区的语言有其独特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而生活在同一文化背景中的人往往难以发现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一种对语言的隐蔽控制机制,这种机制常常呈现无意识状态,只有当与异文化民族发生实际碰撞时,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因此,人们在学习和应用外语时常常不自觉的将母语思维方式移植到外语表达中,阻碍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有人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翻译为中式英语“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把人山人海译成“people mountain,people sea”,使得说英语国家人民看到后不理解。
二、中西思维特点(一)中国人重螺旋式思维,西方人重线性思维中国人思维通常是“螺旋式”的,思维活动螺旋式绕圈向前发展,做出的判断或推理的结果以总结的方式安排在结尾。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及其在英汉语中的映射
个基 础 的 , 变 的 , 显 的 事 物 特 征 来 不 明 加 以理 解 。 这 一思维方 式差异 直接体 现在 中 英文 的篇 章组织结 构上 。英语 篇章 主 要呈直线 型 (ier , 1 a) 汉语 篇章 则 主要 n 呈螺旋型 (i ua) c clr 。英 语段 落呈直 线 r 型展开是指每个段 落先有主题句 (oi tpc
snec ) 后 接 一个 自然 衔 接 的 例 证 etne , 句, 而后 收 尾 ; 与此 相 反 , 有 例 证 或 先 句, 最后 以主题 句 收尾 , 即典 型的演绎 与归纳型段落 , 其问不附加任何 与主题
没 有 直 接 联 系 的 内 容 。 而 与 此 截 然 不 同的是中国人 在行文时起伏多变 , 章 篇 段落呈环形发 展 , 不是 “ 小巷赶 猪—— 直来 直去” 。这样 பைடு நூலகம்写作风格直接迁移 到 许 多 中 国学 生 的英 语 学 习 上 , 导致 他 们在英文作文 时花大量篇 幅在 主题外 围“ 团团转” 久久不能切 中要点 , , 让英 语本族人读了 , 困惑不解。
中西思 维 方 式 比较 及 其在 英 汉 语 中 的映 射
40 6 武汉科技 大学 外国语 学院 湖北 武汉 干宁 3 05
【 摘 要】 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作用的 , 但思维对语言的作 用是决定性的 , 思维方式的不 同决定着语言表达的差异 。本文通过 对 东西方民族思维方式进行 比较 , 究 了荚汉语不 同的遣 词造 句、篇章布局的思维方式根 源。这一研究有助于促进跨 文化 交际 探
从远及近 , 由大 到 小 , 由表 及 里 , 层 深 层 入 的 自然 过 程 。如 “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中 湖 北 省 武汉 市 武 汉 科 技 大 学 外 语 系 ” 。 而 英美 国 家 的 人 则 对 事 物 的 认 识 采 取 由近及 远 , 小 到 大 , 正后 偏 , 出 重 由 先 突 心, 层层 向外扩展 的方 式 , 以上 述表 所 达 方 式 为 “ oe n Lnug e a m n F ri ag aeD pr et g t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英译汉的转换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英译汉的转换一、中西思维差异综述 You don’t grow the grain you eat and you don’t make the clothes人类思维的规律大致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渊源, you wear.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差异。
西方思维长于抽象,具有你吃的粮食不是你自己种的,你穿的衣服也不是你自己做的。
开放性、认知性、精确性、分析性和逻辑性的特征。
自古希腊时期主语与话题的差别可以概括如下:形合的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起,就注重自然客观、探索自然奥秘,思维对象倾向于外界,富有言(subject一prominent) ,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而意合的汉语是主全球观念和宇宙意识,认为外界是对人有价值的客观存在,崇尚以题显著的语言(topic- prominent)。
其主题往往并非就是句子的主语。
自然为认知对象,认为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把握自然并进而征服自 (二)被动主动然。
因而就导致英语主语具有了逻辑的倾向特点,并建立了抽象形英汉翻译中有关主动与被动用法的差异容易引起表达方式的式逻辑系统,形成了规范化思维模式、抽象时间、空间、因果和其混淆。
几乎每一本讲英汉翻译的著作谈到被动句的问题,认为英语他思维逻辑。
与之相比,东方的特点可以概述为:中国传统思维长爱用被动句,汉语不爱用被动句。
如果我们在往深看一点,就可以于切实、具体和实用,不割裂具体经验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因而不发现这些句子的后面也体现了两种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除了个别善于抽象,思维不拘泥严格逻辑规范,思维概念倾向笼统甚至模棱原因之外,很多英语被动句必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是因为前者反映两可,因而不能产生抽象分类、种差界定、形式分析、归纳演绎、了客观意识而后者必须对应之主体意识(潘文国,1997)。
中国传统假说实证等科学思维因素。
从根本上去了解英汉语言和思维习惯的哲学注重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在人和万物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基本差异,对提高英汉互译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二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定语位置差异
英语:定语位置可前可后 汉语: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名词之前
a very important question / a question of great importance an unprecedented speed / at a speed unprecedented The musician who played at concert is from China. 在音乐会上演奏的那位音乐家是从中国来的。
The forty years, 1840-1880, brought almost ten million migrants to America.
从1840至1880这四十年中,近一千万移民移居美国。
The doctor’s extremely quick arrival and uncommonly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 patient brought about his speedy recovery. 医生迅速赶到,并非常仔细地检查了病人,因此病人 很快就康复了。
三、英汉语言差异性对比——表达方式 英语:抽象
英语多用虚词,虚词种类多,数量大,使用频率高, 冗余多。
汉语:具体
汉语忌拖泥带水,注重内在思维的沟贯,行散而神凝, 用词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 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
He waited for her arrival with a frenzied agitation. 他等着她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主要通过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
论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汉英语篇翻_省略_体现_兰亭集序_汉英语篇对比分析_雷蔚茵
第21卷 第5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1 No.5 2012年5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May. 201288 文章编号:1008-8717(2012)05-0088-02论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汉英语篇翻译中的体现——《兰亭集序》汉英语篇对比分析雷蔚茵 杨晓春(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甘肃 天水 741001)摘 要:汉英语篇的翻译活动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 更是一种思维活动。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汉英表达方式的不同。
通过《兰亭集序》汉英语篇的对比分析发现,具体思维和螺旋式思维方式在汉语语篇中得到充分体现,而英语语篇中则体现为抽象思维和直线式思维方式。
汉英语篇翻译应充分考虑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关键词:语篇翻译;思维方式;表达方式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
[1]思维方式不仅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 也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
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汉英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汉英语篇的翻译活动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 更是一种思维活动。
本文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两个主要方面: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螺旋式思维与直线式思维对我国晋代书圣王羲之的名篇《兰亭集序》的汉语原文与林语堂先生的英语译文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在汉英语篇翻译中应充分考虑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重要性。
二、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汉英语篇翻译中的体现 (一)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尚象”的特征, 汉民族习惯于“观物取象”, 即取万物之象, 加工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来反映、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 形成了偏重具体的思维方式;而西方文化从古希腊、古罗马时,就有“尚思”的传统,西方人注重逻辑与形式论证,形成了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思维形式, 偏重抽象的思维方式。
从汉英对比的典型例子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从汉英对比的典型例子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作者:李娜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11期摘要:思维方式是以一个文化群体或民族为单位的,而不是某一个人拥有的具体思想方法,因此,思维方式具有文化特征。
然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思维的工具,一种语言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使用此种语言的文化群体所具备的思维方式的特点。
汉语与英语作为中西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最能反映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语言。
所以,本文将从语言的各个层面上,找一个最具典型性的例子,说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在汉英中的体现。
关键词:思维方式;语言;英汉对比;典型例子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138-02一、思维方式与语言的关系(一)什么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一个文化群体或民族在长期历史的文化积淀中形成的,为该群体或民族所共有的,比较稳定的思维方法,思维习惯和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模式。
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一定的思想内容和一定的思维方法相统一的逻辑思维和感性体验的结合,反映的是特定文化领域的已知和未知事物,是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认识当前事物的思维模式,是隐藏在“文化冰山”水面下的对人类行为起支配作用的文化心理过程。
(二)什么是语言根据索绪尔对语言的定义,语言是由能指与所指构成的符号,其中能指是声音,所指是人们借助声音所要表达的思想意义。
其中,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因此语言具有社会性。
从语言的内部看,语言还具有系统性,它由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层面构成。
不同的语言,在各个层面上都存在着差异。
语言还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无声语言用于思维,有声语言用于交际。
(三)思维方式与语言的关系对于思维方式与语言的关系,学术界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思维方式决定语言,2.语言决定思维方式,3.思维方式决定语言,语言体现并反过来影响思维方式。
在上述三种观点中,以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支持的语言决定思维方式最为出名。
中西思维方式及英汉语句结构对比研究
中西思维方式及英汉语句结构对比研究作者:温雯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2020年第07期关键词:英汉;思维方式;语句结构;对比在外语学习时,学习者常常会将自己惯有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代入新的语言学习中。
我国的学习者长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一言一行皆体现着中式思维。
只有深入了解中西思维差异,正确理解英汉语言特点,区分英汉语句结构上的差异,才能在英语学习中游刃有余。
一、英语“主语显著”VS汉语“话题显著”受中西方思维模式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均有着各自的特点。
英汉语句结构中一个显著的差异是“主语显著”和“话题显著”。
英语注重语法结构及形式上的“主语”,而汉语则注重语义结构及话语上的“话题”。
这两种语句结构特点体现了英汉语言的“形合性”和“意合性”。
英语句子突出形式及关系,对语形和语义都有严格要求。
英语的主语基本位于句子的首位,呈现出“主语显著”的结构特点。
“主语”和“谓语”是英语句子结构最基本的语法单位,主语谓语之间遵守严格的“主谓一致”关系。
在英语句子中,“主语+谓语”的核心结构控制着定语、状语两类修饰语。
英语句式的特点,就是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通过多种形式的从属成分将句子层层搭架,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树式”空间搭架图式。
核心句内再衍生出新的主谓句,各类从句依附于“主谓结构”的句子主干。
英语句子呈现出显著形合语法型语言的特点。
汉语是一种“话题显著”的语言。
汉语重视语义上的连贯,而非形式上的完整。
在汉语中,统领句子各成分的是话题。
“话题”是整个句子的主题,“评论”则是对主题的说明和描述。
“话题+评论”是汉语中最常见的句式。
话题不要求所有说明语句在形式上与其保持一致性,但必须保证意义上的有关性。
汉语的“流水句式”,就是在“话题”的制约下,多个说明语句通过动词的连用或事件的先后顺序依次铺展开来,“竹节式”层层递进,形散而意合。
受中国整体思维影响,汉语非常依赖语境来表达具体意义。
从中西思维方式视角看英汉互译
从中西思维方式视角看英汉互译摘要:思维方式和语言相互影响,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导致汉英语言结构的差异。
英汉互译时要考虑这种差异,灵活转换思维方式。
本文从词汇、短语、句子三个层面研究英汉互译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将源语中包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再现,从而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英汉互译一、词汇层面翻译1. 汉语的概括词综合型思维就是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来对待,总揽全局。
分析型思维是把事物分解开来,逐一分析。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在语言上有体现:汉语多用概括、模糊的词;而英语常用具体、细致的词。
比如:“笑”在汉语中是个概括词,对应的英语可以是:giggle(咯咯地笑),grin(露齿笑), snicker(偷笑), titter(傻笑), beam(眉开眼笑),smile(微笑), laugh(大笑), 都指“笑”,但表达方式很细腻。
汉语的“说”,在英语中有”say”, “speak”, “tell”, “talk”, “persuade”, 它们可以表达“说”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
这种形式的多样化使语言生动、准确。
而汉语则常用泛指的方式,在“说”前加不同修饰词,如兴高采烈地说,粗声粗气地说,眉飞色舞地说。
英语中对“看”的表达也是多种多样,如:peep(偷看), glance(匆匆一看), stare(盯着看), peer(凝视), glare(怒视),虽然look表示“看”,但以上各种不同的“看”并不是在“look”前加不同修饰词实现的,而是单词本身表达详细意义。
汉语的“山”,在英语中有不同单词表示:hill(小山), mound(山丘), mountain(大山)。
英语中没有像“山”这样的统称,而是用具体词表示形态各异的“山”。
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偏具体与分析型的。
2. 英语中表示一类人的单词英语中有一类词,他们的意义不是单独表示一个人,而是表示一类人,是个复数概念,如:The junior年少者, the senior年长者,the disabled残疾人, the aged老人, the young年轻人, the rich富人, the poor穷人, 这是英语的一大特点。
从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看英汉主语的差异
从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看英汉主语的差异
曾敏;胡小婕
【期刊名称】《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1(021)004
【摘要】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
思维方式的差异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中,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直觉性和主观性等特征。
西方思维方式具有逻辑性和客观性等特征。
这种思维的差异性也造成了英汉主语具有许多差异性。
【总页数】3页(P98-100)
【作者】曾敏;胡小婕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4
【相关文献】
1.从英汉主语的对比看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别 [J], 于朝静
2.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对比看英汉表达方式的差异 [J], 李珂
3.从空主语和虚主语看英汉差异 [J], 徐亚丽
4.从英汉句子主语的差异看英语主语的选择 [J], 王珏;齐建涛
5.从英汉主语的差异看其英汉翻译 [J], 王海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英表层句法结构对比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汉英表层句法结构对比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汉英表层句法结构对比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51)闫斐田文杰摘要:思维方式与语言结构密切相关,语言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结构的异同可以反应出两个民族思维习惯的差异。
本文从汉英表层句法结构的对比入手,指出汉英存在有“意合—形合”、“主客融合—主体中心”以及“主观—客观”三方面的差异,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中西方思维方式在三方面存在差异,即:“感性直觉—理性逻辑”、“整体—个体”、“曲线—直线”。
关键词:句法结构,思维方式,差异The Contrast of the Surface Syntactic Structure betweenChinese and English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Patterns of Thinking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Abstract:Patterns of thinking are closely bound to the structures of the language-language is not only the main carrier, but also the major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inking pattern. In this way, the differences of the patterns of thinking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can be conclud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two languages. Starting with the contrast of the surface syntactic structure, 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there thre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meaning -oriented &form-oriented, actor-subject-integrated & actor-centered, subjective & objective.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three differences of the patterns of thinking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are summarized: sensitive-instinctive & sensate-logic, collective &individual, curved & straight.Key Words:syntactic structure; patterns of thinking; differences一、表层句法对比概述表层句法对比所比较的是不同语言之间在表层语法结构上的异同。
英汉语言比较视野下的中西哲学
英汉语言比较视野下的中西哲学
中西哲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存在的哲学体系,在中文和英文中都有着悠久的传统和丰
富的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比较视野出发,探讨中西哲学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
处。
中西哲学在思考的范围上有一些相似之处。
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涵盖了对于宇宙、人类、道德等基本问题的探讨。
在这方面,中西哲学都试图寻找人类存在的意义,探讨人
类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中华传统哲学中的儒家思想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道德伦理;而西方哲学中的康德主义强调人类理性的作用,追求道德的普遍准则。
中西哲学在方法和理论上也有一些共同点。
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哲学研究都采用了
推理、逻辑和严密的思考方式来分析问题。
无论是中华传统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注重理
性思维和辩证分析。
中华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强调对立统一的观念,而西方哲学中的逻辑
思维强调推理和证明。
中西哲学在观念和取向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文的哲学更加关注个人与社群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的责任和义务;而英文的哲学更加关注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保护。
由于不同文化
背景和历史传统的影响,中文哲学更加强调和谐、仁爱和自然,而英文哲学更加注重逻辑、分析和科学。
中西哲学在思考的范围、方法和理论上都存在相似之处,都致力于探讨人类存在的问题。
它们在观念和取向上也存在一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通过比较
视野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西哲学的丰富内涵,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直觉性与逻辑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直觉性
什么是直觉思维?通过静观、体认、灵感、顿悟 未经严密的逻辑程序 直接而快速地获得整体感觉和总体把握
西方思维方式——科学认知型
地理环境:开放性、海洋型 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发达 以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智者:出于好奇、“惊异” 注重求知,探索自然奥秘 思维的中心:认知自然 追究宇宙起源,探索万物本质,分析自然构造
寻求物质元素,诘问人生目的 重视: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哲学 + 科学 = 自然哲学,科学哲学
近代 — 分析性、精确性;注重形式逻辑; 注重认识客体和主体
现代 — 综合性、系统性;创造性、多样性; 动态性、前瞻性; 形式化、符号化;
东方和西方思维方式互补并重、辩证运用
2. 思维方式的区域特征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可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 东方 — 中国为代表,思维方式特征: 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重悟性、直觉、意象 好静、内向、守旧;求同、求稳,重和谐 西方 — 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
3. 思维方式的社会特征
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如: 男性:偏于抽象思维,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善于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认识事物,重理性 哲学思维、空间意识、数学推理、机械制作能力较强 偏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思维外向、求异 性格阳刚、直露、好动、好斗,进攻性、独立性强 富于竞争精神 女性:偏于形象思维,较善于整体观察 善于运用直觉、灵感、想像认识事物,重感性 艺术思维、时间观念、语言能力较强 偏于对内心世界的感觉,思维内向、求同 性格阴柔、含蓄、好静、温和,重人际关系,依赖性强 富于和谐精神
思维程序:思维方式运行的基本路线 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在思维活动中的有机结合
思维方式的八大要素:知识、观念、方法、智力 情感、意志、语言、习惯
思维方式的类型
根据思维活动的特征: 感知类:直观动作思维、情感思维、经验思维... 想像类:形象思维、艺术思维、直觉或灵感思维... 科学类:逻辑或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 信仰类:理想思维、宗教思维...
引言:研究背景
1. 美国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的兴起:1956年 认知科学研究什么? 以认知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思维过程中的信息处理机制, 着重运用信息技术和方法来研究思维活动。 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from perception and action to language and reasoning. The exercise of intelligence is called cognition. 这门学科包括: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 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 等涉及思维的部分
内容提要
引言:研究背景 一、什么是思维方式? 二、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1.时代特征 2.区域特征 3.社会特征 4. 民族特征
三、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1.伦理型与认知型 2.整体性与分析性 3.意向性与对象性 4.直觉性与逻辑性 5.意象性与实证性 6.模糊性与精确性 7.求同性与求异性 8.后馈性与前瞻性 9.内向性与外向性 10.归纳型与演绎型
儒、道、佛 —— 孟子:“诚”;老子:“道”;玄学家:“无” 理学家:‘太极”;佛教:“顿悟” 都靠直觉、灵感、顿悟、领会
儒家 —— 孔子:“内省不疚” 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论语》:靠直观的自然知识证明道德规范 道家 —— 庄子:“道不可言,言而非道”
主张以无知无欲无思之心去直觉体悟宇宙本体 佛教 —— 禅宗主张 “顿悟”:“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
根据思维的性质:主体性、客体性 根据思维的内容:日常类、专业类,如: 科学思维、
技术思维、艺术思维、军事思维... 根据思维的任务:
认知型,如古希腊发展起来的以求知为旨趣的思维方式 实践型,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以践行为目的
的思维方式
根据思维的结构:线性思维、系统思维 横向思维、纵向思维...
近现代:西欧、北美为代表,思维方式特征: 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重理性、逻辑、实证 好动、外向、开放;求异、求变,重竞争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大陆农业型 西方思维方式 — 海洋工商型
2. 思维方式的区域特征(续)
东西方各国、大陆与沿海(包括半岛、海岛)、农村与城市、 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农业地区、工商地区、游牧地区、沙漠、 高山、草原等区域的人,思维方式也有不同,如 居住大陆从事农业的人:缺乏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竞争,眼界狭窄 • 思维内向、保守、迟缓;安土重迁,乡土观念强 • 群体主义观念强, 执着民族意识 • 内省自求,重人际和谐,竞争意识淡薄 • 重农轻工商,重义轻利,重实用技术轻科学理论 居住沿海从事工商航海业的人:经常与外界交流与竞争,眼界开阔 • 思维外向、开放、敏捷;以四海为家,常流动奔波,乡土观念弱 • 个体主义观念强,热爱自由民主 • 向外进取,重竞争、扩张 • 重工商、航海,重功利,重科学技术理论
1.伦理型与认知型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政治伦理型
▲地理环境:半封闭、大陆型 ▲小农经济 ▲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家为代表的先哲:出于忧患意识,关注政治伦理 ▲思维的中心:伦常治道 ▲政治 + 伦理 + 哲学 + 哲学家本人的生活体验
= 人生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 哲学家 = 政治家 = 道德家 = 文学家/诗人 ▲孔子哲学: 以 “仁”、“礼” 为中心 ▲科举制度:读书人醉心于科举,埋头于八股 ▲科学技术:被统治者视为“奇技淫巧”,受到歧视与打 击
以政治判断统摄真假是非 以道德判断作为价值判断 判断学术价值标准:重 “经世致用”
重君主的权术和驭民术 客体主观化,自然人格化,哲学文学化,政治伦理化 重视 “治人” 与 “人治” 的政治伦理
西方思维方式——对象性
以自然为认知对象 主客二分,天人对立,划分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界 区分自我意识与认识对象 将自然作为自身之外的对象来研究 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持尊重客观的态度 理性主义:把主体作为 “旁观者”,对客体进行探究
注重智能系统、人工智能 重视电脑模拟人脑思维的技术 忽视基础理论——思维学的研究 尤其局限于逻辑(抽象)思维 缺乏对形象思维的研究
中国的思维科学:范围明确、内容集中 注重人的思维及其规律 重视基础理论——思维学的研究 打破计算-推理的单纯逻辑思维框框 把形象思维作为思维科学的突破口 为第5代智能机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语音、词语、句子、语法 → 修辞、语体 → 篇章、语用 → 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微观 → 宏观,微观 + 宏观 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观念文化: 哲学观、伦理观、价值观、时空观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心理特征、思维方式
5. 思维方式: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 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 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 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的选择和创造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整体思维的结构:二元结构—— 阴阳→中庸、兼顾、联系、对应、对称、对立
阴阳鱼太极图:体现整体圆融和会、阴阳互补、 和谐平衡、相反相成、相灭相生、互为因果的 中国辩证思维方式
比较:中国的 “元气说” vs. 西方的 “原子论 “元气说” — 整体性思维方式:横向铺开
注重事物的相互关系、整体把握 “原子论” — 分析性思维方式:纵向深入
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一、什么是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精神产品的生产方式 = 思维形式 + 思维方法 + 思维程序
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非逻辑思维形式(直觉、灵感、想像)
思维方法:精神产品的生产工具,如: 具体逻辑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 理论工具方法:哲学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
佛教强调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提倡 “心净自悟,顿悟成佛”
力求排除语言文字对思维的束缚
悟性:直觉思维的核心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女性阴柔倾向 西方思维方式 — 男性阳刚倾向
4. 思维方式的民族特征
时代性 区域性 社会性 民族性
习惯性 传统性 独特性 共同性
小结:思维方式 4 种基本特征
时代特征 区域特征 社会特征 民族特征 四者纵横交错 构成网络结构
三、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 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分门别类研究 * 以完整而非孤立、变化而非静止、
全面而非片面、相对而非绝对的 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去分析复杂的世界
3. 意向性与对象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意向性
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的中心:“万物皆备于我” 把 知、情、意 融合在一起
其中的主观情感使传统思维带有浓厚的主体意向 判断价值标准:以主体意向统摄客观事实
哲学家 = 自然科学家 近现代西方人:发扬古希腊崇尚自然、追求知识的传统 结果:重科学、重认知
2. 整体性与分析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整体性
《易经》:提出了有机整体的初步图式 为中国传统思维奠定了基础
儒家:把自然人性化 道家:把人性自然化 1) 整体性思维的特点:
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 情景合一 2) 整体的基本范畴:“道”、“气”、“太极”、 “理” 3) 整体的基本要素:“阴阳”、“五行”、“八卦” 整体思维的目标:
注重事物的分析解剖、个体研究
西方思维方式——分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