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构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_雷世平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
2023-11-01•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对策目建议•结论与展望录01研究背景和意义极作用。
学不足等,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教育质量。
支持和依据。
研究结果可以为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本研究对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提出适合农村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模式和方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支持。
02文献综述国内研究现状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与措施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国外研究现状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国际经验与比较分析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与影响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对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实践和经验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与评价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为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不足与展望研究述评03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文献综述选取若干个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和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了解产教融合的实际运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实证研究运用统计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揭示产教融合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数据分析选取一些成功的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为其他地区和学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案例研究数据来源文献资料收集国内外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相关政策文件、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通过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对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和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第一手数据资料,包括学校和企业的基本情况、产教融合的实施情况、学生和教师的反馈等。
农村职教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农村职教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凸显,乡村振兴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农村职教助力成为关键的一环。
本方案旨在提出具体举措,利用农村职教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二、措施和举措1. 增设农村职教学校:在农村地区设置职业教育学校,培养农村青年的实用技能,提升其就业能力。
2. 发展农村技工培训:设立农村技工培训中心,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并通过与企业合作,提供就业机会。
3. 推动农村实践育人:鼓励农村职教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参与农业生产、乡村建设等,使其掌握实际操作能力。
4. 加强农村职教师资培训:组织农村职教师参加培训,提升其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5. 发挥示范农村职教学校的作用:支持优秀的农村职教学校成为地方乡村振兴的示范点,为其他农村职教学校提供经验和指导。
6. 加强农村职教与企业合作:促进农村职教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保障。
7. 创新农村职教课程体系:根据农村经济特点和需求,调整和优化农村职教课程设置,培养适应乡村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8. 丰富农村职教教学手段: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农村职教教学手段的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支持和保障措施1.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农村职教的财政支持,用于新增职教学校建设、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等。
2. 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农村职教政策体系,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农村职教事业。
3. 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农村职教助力乡村振兴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成效。
4. 强化合作机制:加强农村职教学校、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良好的合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
四、预期效果1. 增加高素质农村劳动力:通过农村职教的培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促进其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
浅析新农村视野下我国农职教育的对策
国 城 市 化 的 进 行 正 在 加 速 , 村 劳 动 力 严 重 过 剩 , 动 力 过 剩 农 劳
的 后 果 就 是 劳 动效 率 较 低 , 均 收 入 增 加 难 度 大 。农 职 教 育 的 人
阐 述 理 论 . 是 要 将 理 论 融 人 实 际 手 动 操 作 中 去 而 、
3 2 教 学 方 式 不 合 理 、 学 内 容 实 用 性 欠 缺 . 教
在 农 职 院 校 中 , 们 的 教 学 方 式 往 往 与 其 他 学 科 的 教 学 方 我 式 一 样 , 学 科 重 心 放 在 理 论 教 学 方 面 。 这 种 教 学 方 式 在 部 分 将
[ 摘 要 ] 养 新 型 农 民 , 高农 业 从 业 者 的 科技 水 平 是 社 会新 型农 民 的培 养 离 不
开农 职 教 育 的 强 力 支撑 。分 析 了农 职 教 育 存在 的 问题 , 并提 出 了改 善 教 学 效 果 的 建 议 。
职 教 育 的 教 学 地 点 可 以是 固 定 的 , 可 能 是 流 动 性 的 ; 他 职 也 其
观 念 指 导 下 . 业 类 的 高 校 面 临 着 各 种 各 样 的 招 生 困境 。 绝 大 农
多 数 家 长 都 将 儿 女 送 往 其 他 学 科 学 校 进 行 学 习 , 愿 意学 习农 不 业技术 。
业 教 育 大 多 都 已盈 利 为 目标 . 而农 职 教 育 一 部 分 为 国 家 行 政 拨 款 , 有 公 益 性 ; 职 教 育 很 多 情 况 下 是 负 责 教 育 的 机 构 主 动 具 农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略(雷世平)
摘要:当前,在对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研究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词有不断被泛化和滥用的倾向。
基于对“治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及“现代化”的认识,对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并从健全规范的制度体系是基础、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是支撑以及顺畅高效的运行效率是标志等方面对其内在蕴意作了详细阐述。
在此基础上,提出衡量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准是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制度体系化、治理结构扁平化、治理手段综合化以及治理环境协同化,这反映了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程度。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内在蕴意;衡量标准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154(2020)04-0012-07*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基于产教融合视角的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治理体系研究”(编号:XJK20AZC001)。
作者简介:雷世平(1962—),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等。
收稿日期:2020-06-17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略*雷世平(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则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作了更加全面的部署,描绘了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愿景,是中国治理的宏观顶层设计,为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战略转型提供了新的方向标。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横向层面涉及教育、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重领域;纵向层面则涉及中央至地方等多个不同的管理层级。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最新创新成果,作为新生事物,这类院校群体目前数量虽然不多,但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特殊性和代表性,其治理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治理的微观层面的一部分,所涉及和反映的无不触及国家宏观层面的治理问题。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农村职业教育新体制
维普资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85 第5 0/ 总 2 期 00 6
文 章编 号 :0 1 7 4 2 0 )5— 0 4— 2 10 —8 9 (0 8 0 0 1 0
震基舔毒
CEGEJoU HNRNIY A
潘
敏
( 南通 职 业大 学 社 科部 , 苏 南通 2 6 0 ) 江 2 0 7
充分 利用 高等职 业 教 育的现 有 资源 , 极发 育程 度 以及从 事 劳动 类 别 的不 同 , 办不 同层 次、 积 举 不 同类 型 的培训 班 ,逐 步构 建适 宜于农 村 的职 业教 育 网络 体 系。 培训 班 可有 以下 几个 类型 : 一是 普及 型 。 主要 针 对 大 多数 具 有初 中以 下文化 程度 的农 民 ( 男 年 进 城 乡职 业教 育 资源 无 法充 分发 挥其 应 有 的作 用。这 女 、 龄 不 限) 行培 训 。培 训 内容 可 包括 文化 基础 种 分割 的 结果是 ,一 方 面正规 职 业院校 的教 育资 源 知 识 、 业 种植技 术 、 农 家政 基本 知 识 、 基础技 能知识 大量 闲置 , 学生 生源 紧张 ; 但 另一 方 面 , 村 的职 业 和 法律 常识 等 ,这 种培 训 班 可以利 用 农 闲或夜 校 的 农 教 育 资源 匮乏 ,但 更 多的农 村 子 弟没 有参加 职 业教 形 式进行 , 主要 解 决农村 劳动 力的一技 之 长 , 助他 帮 育培训 的机会 和 条件 。 为此 , 发展 农 村职 业教 育 , 就 们 一方 面提 高现 有 的 生活 水平 ,另一 方 面为将 来 向 必须将 正规 职 业 院校 的教 育 资源与 农村 职 业教 育 资 城 市转 移奠 定基 础 。 二是 提 高型 。 主要针 对 具有 高 中 源统筹 安排 、 合理 利 用 。 : 即 以正规 职 业 院校 为龙 头 , 以上 文化 程度 的 农村 青年 、 农村 的 能. s x 5匠、 职村 _ 在 充 分利 用和 发挥 中 高等 职 业 院校 的资 源优 势 ,扩 大 干部 等进 行 的培 训 。培 训 内容 包括 较 为 系统 的 农业 正规 职 业 院校 对农 村 的辐射 范 围和 力度 ,带动 农村 与农 村政 策 法规 、 政 与经 济 管理 、 村 多种经 营生 行 农 职 业教 育的发展 。 一般 而言 , 市职 业教 育既具 有雄 产技 术 、 城 农村 文化 建设 、实用专业技 能 、 业经 营管 企 厚 的师 资 力量 、 先进 的教 学设 备 和 实 习基地 、 富 的 丰 理等 方 面 的知识 。这 种 培训 班 可 以采取 短期 培训 或 招 生与 就 业信 息等 资 源 ,又积 累了比较 丰 富的 办 学 专业 培训 的 方式进 行 , 可 以邀 请 一 些专 家来授课 , 既 经 验 , 能 够对 农 村 的 职 业 教 育起 到 示 范 和 带 头作 也 可 以带他 们到 城 市参观 学 习,使他 们 了解 党 的方 用。农村 职 业教 育也 可 以利 用 正规职 业院校 的 资源 针 政 策和 社会 发展 对人 的要 求 ,掌握 进入 城 市 必须 优 势培训教 师 , 高教 师专 业和教 学水平 ; 可 以请 的职 业技 能水 平 , 为懂技 术 、 管理 、 经 营 的新 提 也 成 会 善 城 市职 业 院校 的教 师到 农 村 职 业 学校 任 兼职 教 师 , 型农 民 , 为农 业的 产业化 、 规模 化准 备后 备 力量 。三 指导 理论 和 实践教 学 , 最终 达 到 “ 双赢 ” 实现城 乡职 是 学历型 。 我 国广 大的农 村地 区, , 在 由于 多方 面的原 业 资源 的统筹 。 因, 年 因无 法继 续升 学而 回 乡的青年 非 常 多。 每 他们 二、 以开发农 村 人力 资源 为重点 , 积极 发展 农 村 中间 有相 当一 部 分是 高考 落榜 的 高 中毕 业生 ,还有 非正 规职 业教 育 部 分 是 因 家庭 经 济条件 无 法 继续上 学的 学生 。 ̄- f t - J 农村 的非 正规职 业教 育 , 由于形 式 多样 、 灵活 简 头脑 灵活 、 受能 力较 强、 有 强烈 的 学习欲 望 , 接 具 可 便、 学制 较短 、 费用低 廉 、 而且与 社会 需 求 紧密结合 , 以把 他 们 组 织起 来 ,通 过 系统 的职 业技 术教 育与培 因此 深 受广大农 村 劳动 力 的欢迎 。 为此 , 村职 业教 训 , 得 相应 的 学历 , 为适 应农 村 经济发展 和 城镇 农 取 成 育在 利 用正规 职 业 院校 的教 育资 源的 同时 ,要 以开 化 建设 需要 的专 门人 才。 这种 学历 型 的职 业 培训 可 发 农村 人 力 资源 为重 点 ,以解 决农 村 劳动 力就 业 为 以与 当地 的 中等 职 业院校联 合 办 学。 目标 , 力拓展 非 正规教 育 。 大 2 .大力 开展农 民转 岗培 训和 继续 教 育 ,为农村 1 举 办 不 同类 型 的培 训班 ,提 高农村 劳 动力 的 富余 劳动 力 向城 市转 移做 准备 。我 国是 世界 上 农村 . 文化技 术 素质 。 当今 农 村社 会 经济 发展 的推 动 力和 劳动 力资 源最丰 富的 国家之 一 。 改革 开放 以来 , 管 尽 劳动 生产 率提 高的 重要 原 因 , 已不仅仅 是 土地 、 劳动 我 国 的农 民通过 自己的伟 大创举 , 自觉或 不 自觉地 力数 量 和 资本数 量 的增加 ,更 重要 的是 作 为重要 生 把 大量 的农 村 剩余 劳动 力转 移到 非 农部 门, 实现 了 产力 中最 活跃 的 因素—— 人 的知 识 、 能力和 技 术水 建 国 以后 最 大 的农 村 劳动 力转移 。 是 , 但 由于历 史和 平 的提 高 , 即劳动 力素质 的提 高。所 以 , 在农 村 经济 现 实的原 因 ,当前我 国农 村 剩余 劳动 力的就 业压 力 社会 发展 的过 程 中, 要根 据 他们 的年 龄 、 别 、 性 受教 依 然十分 严峻 。 据专 家估 计 , 国农 村 剩余 劳动 力数 我
建立衔接融合机制推进农民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建立衔接融合机制推进农民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作者:申育红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24年第01期为满足新时期乡村产业振兴的人才需求,从供给端深化农广校体系教育服务能力,推进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界首市农广校成为全国29个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校之一。
一、教改试点背景界首市地处安徽省西北边陲、豫皖两省交界处,域内面积667.3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个街道。
全市8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2万人,耕地58.1万亩,人均耕地0.8亩,形成了优质小麦、马铃薯、果蔬、淮山羊等主导产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10元。
人多地少是界首市农业的基本特点。
2012年被原农业部确定为全国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市。
2013年以来,界首市农广校积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示范工作,在探索实施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制度的基础上,解决高素质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不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偏少等问题,统筹谋划农民职业教育、农业绿色生产学习交流及优势特色产业专项培训等素质提升项目,探索建立农民职业教育和农民职业培训相衔接的高素质农民持续培养机制。
二、教改试点的主要做法界首市实施农民职业教育与农民职业培训衔接培养机制,做好四个衔接和两个融合。
(一)专业设置与主导产业发展相衔接根据界首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要,选择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马铃薯种植产业,开展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教学改革试点,2021年马铃薯种植班招生30人,培养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人才,扩大马铃薯主导产业发展规模效益,更好地服务农业主导产业发展。
(二)教育教学与基地实训相衔接在马铃薯种植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马铃薯产业发展全过程教学实践,探索农民农业经营管理活动与《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教学标准》衔接融合的农广校办学特色,体现农民以实践为基础的自学中职教育教学特点,完成中职教学课程。
(三)中职学员选择与项目培训学员相衔接重点在经营管理型培训学员中优选中职学员。
农村职业教育文化传播功能创新_雷世平
农村职业教育文化传播功能创新t雷世平X(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4)摘要: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具有特定的文化传播功能。
它传承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传递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生活方式,传播职业道德要求、法律规范及工业文明,鼓励农民科技致富,培育农民崇尚科学。
要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就必须强化农村职业教育是文化传播重要手段的理念,明确农村职业教育文化传播的目标,丰富农村职业教育文化传播的形式,优化农村职业教育文化传播的手段。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文化传播;功能;创新我国农村文化源于古老的农业文明。
受长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影响,我国农村文化整体上来说仍然主要表现为封闭性、凝固性、落后性等特征。
而这又集中体现为农民文化素质的低下和思想观念的保守。
农村文化的落后,农民素质的低下,农业生产技术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0的战略目标,并首次把文化建设提到与经济、政治、社会和党的建设同等重要的高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文化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文化需要人们去创造、促进和建设,文化也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来传播。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的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和作用。
教育本身是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农村职业教育要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继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必须突出自身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文化传播作用。
因此,认真研究农村职业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及其作用,确保农村职业教育文化传播功能的实现,对农村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职业教育文化传播功能文化的传播是文化的世代相接,是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扩张。
其根本特征在于它的传递性和扩张性,正是因为传递与传播,文化才得以储存和积累,才得以催生新的文化。
我国乡镇农校经费保障制度的缺失及其重构
行优化或进行重新设计。
关键词 :乡镇农校 ;经 费保 障制度 ;缺失 ; 重构
基 金项 目:教 育部 哲 学社 会科 学研 究 20 0 8年 重 大攻 关项 目 “ 业教 育与城 乡统筹发 展研 究” 项 目编号 : 职 ( 0 D 0 8 ; 南省教 育科 学“  ̄Z 0 2 )湖 十二五” 规划 2 1 年度重点资助课题 “ 乡统筹背景下湖南民族地 区职业教 育发 01 城
育政 策法规 、 职业教 育制度 、 农村职 业教 育等 。
中图分类号 :G 1 7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4 77 2 1 )0—0 0— 4 1 7 —7 4 ( 02 1 0 1 0
乡镇农校是 2 世纪 8 年代 中期伴随着我国 教育基础和地方 特点 , 0 O 按照各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村经济的全面 制 订 的 乡镇农 校 建 制 的审 批程 序 , 行 相关 手 续 , 履
理论研 究
决 。为各 业务 部 门举 办 的培训 班 , 所需 经费 可 由各 性 , 进 农村 教 育 事业 的发展 , 促 而采 取 的一 项 重 大
业务部门提供。县 ( ) 市 教育部门对办学有成绩的 举 措 , 是农 村教 育事 业 的一项 重 大改革 。《 知 》 亦 通 学 校可 给 予适 当奖励 ” l 也 是关 于 乡镇 农 校 经 明确 , 国家拨 给 的教 育 事业 费外 , 。I l 这 除 乡人 民政 府 可 费保 障制度 的最初表述。后来针对乡镇农校蓬勃 以征 收教 育 事业 费 附加 。乡人 民政 府征 收 教 育 事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摘要]新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整体发展趋势,也是时代的新需求和新理念,对职业教育而言也是如此。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需要随着时代发展创新,试图对此做出研究,探索其合适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进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2-0254-01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杨舒香(朝阳市技师学院,辽宁朝阳122000)我国中等教育包含了许多类别,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就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对人才塑造培养体系的完善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值得从业者重视以及关注。
新时期我国非常重视各类创新,尤其是在管理体制上,因此笔者试图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探索其合理的创新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为实际业务推进打下理论基础,促进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进步。
一、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现状分析结合笔者实际从业经验来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体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际分析,在外部主要体现在各类办学主体和中等职业院校关系及职业教育衔接上的问题。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实际行政管理的确获得了很多进步,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显著的,最大的莫过于实际操作存在条块分裂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合理的规范和统筹政策。
条块结合问题是要仔细考虑的,由于中等职业教育有企业办学和行业办学以及地方办学的区别,所以在管理的设计上需要分清主次,在实际责任的落实上也要明确。
其次其教育行政部分内部如何结合也是问题所在,尤其在普通中等职业教育、成人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管理机构结合上,需要合理的系统支撑。
再次,政府的综合部门如何介入,各类的经济劳动问题如何解决,也是需要讨论的。
企业、社会的合理介入会很好地提升效率,但如果介入的方式有错误,则会带来反面影响。
从内部角度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后勤制度改革等方面,这也是其改革核心的难点所在。
涉农专业中职、高职、企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
涉农专业中职、高职、企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作者:周黎军刘雪梅先元华杨仕群罗学平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07期[摘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中高职衔接是提高职教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推动企业参与中职、高职招生,企业全程全方位参与中高职人才培养,并通过中高职衔接提高中职办学水平,提升高职专业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形成招生(招工)—人才培养—就业一体化运行,构建“产业、专业、学业、就业”四业联动人才培养途径,为职业院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中职高职企业;协同育人;四业联动[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066-0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
全国各职业院校在办学实践中探索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引企入校、企业教学工厂、现代学徒制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中,通过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通过四川省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名师工作室的研修,对接区域优势产业、对接行业龙头企业,依据专业特色,把校企合作与中高职衔接结合起来,扩展校企合作内涵,经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中高企协同育人机制。
在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得到有效应用后,于2019年成立了四川现代畜牧业产教融合联盟,并将在2020年成立的四川茶叶职教联盟、四川省中高企协同育人联盟的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确定学徒需要具备良好专业基础的中职生源宜宾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开始开展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并举办现代养猪技术现代学徒制班,通过企业选择和学生自愿组建了27人的学徒制班,实行“1+2”现代学徒制培养,即在学校学习1年,在企业学习2年。
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思路
;
出 实 行注 册 生 制 度 2 增 强 办学 形 式 的 多 样 性 灵 活 性 ① 允 许学 生 ; 分 段 完 成 学业 学 生 可 以 边 工 作 边 学 习 工 学 交 替
.
,
。
、
。
,
,
二 加 强 骨 干 示 范 学 校 建 设 实 施 名牌 战 略 重 点建设 一 批 骨 干 示 范 学 校 不 仅有 利 于 多 出 人
。 , , 、
,
、
校 中确 定 试 点 校 进 行 办 学 体 制 管 理 体 制 办 学 模式
、
、
进 艰 苦奋 斗 顽 强 竞 争 的 创 业 立 业精 神 使 学 生 有 勇 气 有 能 力 自己 创 业 六 积 极推进 农 科 教 结合
、 、 、 、 。
、
、
,
的 改 革 促 进 高等 中 等农 职 业 学 校 的 相 互 衔 接 3 充 分 发 挥 骨干 示 范 性 农 职业 学 校 的作 用 以 重 点农 职 业 学 校 为 骨 干 和 核 心 优化 农 职 业 教 育 资
,
、
、
力 的支持 2 各 级 教 育 行 政 部 门 要 积极 引 导 支 持 重 点 骨 干 示 范 性 学校 深 化 改 革 要 在 重 点 骨 干 示 范 性 学
.
。
,
准备和能力
, 、
、
,
、
、
容 中 缺 乏 系统 的创 业 能 力 训 练 学 生 缺 乏 创 业 心 理 因此 农 职 业 学校 要 转 变 学 生 的就 业 观 教 育 学 生 更 新 观 念 培 养学 生 勇 于 探 索 知难 而
层 次 高低 不 在 于 他 所 从 事 的 职 业 如何 关 键 是 看 一 个人 是 否 有 理 想 有 追 求 有 坚 韧 不 拔 的 毅 力 是 否
浅析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浅析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作者:雷鸣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10期【摘要】基于新农村建设以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为基本价值取向,结合新农村教育的现实特点,探讨分析了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紧密围绕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农村劳动力这两个核心主体,优化教育结构,培养服务农村、农业的实用人才,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辐射新农村建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一贯战略思想和长期的重大历史任务。
新农村建设的中心是发展生产,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而发展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人才。
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要素。
扎实稳步地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体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是发展农村教育,以“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提高农民的思想、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培养一大批思想观念新、文化素质高、技术业务精、经营能力强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决定农村经济的兴衰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职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职业技能和致富能力,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新农村建设呼唤高职教育从目前农村的现状看,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落后,农村公用事业用品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经营管理也较粗放;而且,我国农村产业化还存在着发展水平低、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据统计,我国9亿农民中有4.8亿农村劳动力,其接受教育的年限平均为7.3年,其中高中文化程度占12.5%,初中文化程度占49.3%,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8.2%。
论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治理体系的构建
论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治理体系的构建作者:雷世平谢盈盈来源:《职教通讯》2021年第10期摘要: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亦存在治理问题,其治理作为国家教育治理的重要方面,内含于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整体部署之中。
劳动教育治理体系是管理劳动教育事务的制度体系,包括劳动教育所涉及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制度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劳动教育管理制度和运行体系。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构建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治理体系,必须以治理思维为牵引,谋划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治理的顶层设计;以激活动力为重点,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治理的驱动体系;以实施途径为依托,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治理的资源体系;以机制体制为支撑,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治理的运行体系;以诊断与改进为抓手,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治理的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治理体系基金项目:2020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JGB2020280)作者简介:雷世平,男,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教育、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谢盈盈,女,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10-0024-06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
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使命,强化劳动教育对实现以技能报国为理想、以技能强国为目标的技能型社会建设至关重要。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亦存在治理问题,其治理作为国家教育治理的重要方面,内含于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整体部署之中。
以党中央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政策性文件为指导,以治理视域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为依托,着力构建与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同向同行的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治理体系,提升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治理实效,进而为推进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支撑,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政校企联动育人模式构建
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政校企联动育人模式构建作者:肖妍章君来源:《河北职业教育》2022年第01期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政校企联动育人是培育乡村振兴所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重要模式和主要抓手,亦是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形式。
围绕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搭建政校企联动育人模式,政策层面,政府营造互利共赢的政策环境;载体层面,政校企联合共建产教融合基地;机制层面,建立政校企联动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协调机制和评价机制,形成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乡村振兴;职业教育;政校企联动育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蓝图,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针对“三农”问题的工作重心逐步转向乡村振兴。
相应地,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也接续调整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出要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
[1]在后脱贫时代,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排头兵,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同时职业教育的扶贫职能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愿景,面临着能力提高和质量提升的双重压力和巨大挑战。
“众擎易举,独木难支”,服务乡村振兴不是一地一家之事,职业院校如何助力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与政府部门及企业通力合作,各尽所能,从“资源整合”的角度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育人格局,形成政校企联动育人模式。
实现社会主义强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由此可见,实现乡村振兴和职业教育现代化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职业教育承载了国家的新使命、社会的新期待。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职业教育政校企联动育人取得了一定成效,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稳中有升,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脱贫攻坚取得胜利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支持。
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供给的辩证思考
Dialectical Thinking on Policy Supply of Mixed-ownership Vocational Education 作者: 雷世平[1]
作者机构: [1]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
出版物刊名: 职教通讯
页码: 14-18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政策供给
摘要:政策是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杠杆,也是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的重要依据。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有总政策和基本政策,但缺乏具体操作层面的政策,即具体政策。
而我国目前已有的办学政策是基于单一所有制经济基础而形成的,并不能完全适应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要求。
在国家近期尚未出台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具体政策的情况下,要鼓励和推进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就必须积极扶持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按“就近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政策,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闯、大胆试。
但要从根本上规范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行为,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还需要系统的政策供给。
建立健全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实施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何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建立健全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保障的新机制,确保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增长,确保农村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经费出现严重短缺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总投入比改革前大幅度减少。
以湖北省老河口市为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为:税费改革前的2001年,全市投入4000万元,改革后的2002年全市投入为3100万元,低于改革前的投入水平,减少22%。
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财政预算内对教育的拨款,不能弥补因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取消后带来的经费缺口;二是各地取消了除书杂费以外的代收费项目,学校的预算外收入普遍减少等。
与此同时,一些上级拨付的政策性的教育经费也不能按时足额到位,各地截留、挪用教育政策性资金现象屡禁不止。
总的来看,目前农村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由六大块构成:财政拨付的教师工资、靠学校收取杂费的学校公用经费、税费改革后上级的转移支付资金、危房改造专款、城镇教育附加费和地方教育发展费。
在这六项资金中,城镇教育附加费和地方教育发展费挪用严重,学校公用经费在许多地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税费改革后上级的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在大多数县(市)区被用来发放教师工资,资金的用途与上级拨款的使用要求相差甚远。
农村教育经费的短缺导致农民义务教育出现了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水平下降,学校运转十分困难。
二是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建设资金缺乏,学校安全令人担忧。
在一些地方,“两基”验收后,学校建设基本停了下来,已经降下去的危房比例又出现了反弹。
三是资助贫困学生经费紧缺。
四是“普九”债务无力偿还,正常教学秩序难以保证。
五是教师待遇落实不好,教师流失问题严重。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下滑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转。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雷世平【摘要】要改变农村职业教育的落后状况,必须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是一种新型职业教育发展观.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教育公平及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积累的需要,是实现农村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要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必须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制度安排,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计划,着力建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公益体制,着力完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保障.【期刊名称】《职教通讯》【年(卷),期】2010(000)002【总页数】5页(P32-36)【关键词】城乡统筹;职业教育;发展【作者】雷世平【作者单位】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经济与贸易系,湖南,长沙,4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0当前,受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依然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矛盾;农村职业教育落后,城市职业教育相对发达。
城乡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已严重制约我国城乡统筹社会发展的推进。
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了解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本质内容,认清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着力点,对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落后面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是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城市与农村职业教育实现良性互动发展的战略思考,它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
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发展观,它是科学发展观在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上的一种具体体现,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元素。
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推进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其本质或核心要求是,要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对城市职业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同等重视,在农村职业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职业教育的现状面前,要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探析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探析
雷世平;姜群英
【期刊名称】《成人教育》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是农村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体制和农村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总称.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分散办学、分散管理、"各自为战"的管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整合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必须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研究,加快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步伐.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雷世平;姜群英
【作者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4;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25
【相关文献】
1.如何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
2.对铁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的两点认识
3.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管理的体制性障碍
4.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管理的体制性障碍
5.新时期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构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t雷世平X(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4)摘要:加快构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是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减轻农民负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
目前,我国已具备构建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的条件。
要构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必须尽快完善职业教育立法,制定农村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和筹措办法。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机制;构建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还很薄弱,还不能胜任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重任。
要加快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必须加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
一、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的内涵机制一词源于希腊文methane,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机器都是由一定的零件构成的,各个零件根据机械或电学原理形成因果关系,相互联结,并按一定的方向运转。
后来,机制一词被生物学和医学界借用和发挥,认为/机制0是生命系统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生物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各种变化和物理化学性质等。
5辞海6的解释是:/阐明一种生物功能的机制,意味着对它的认识由现象的说明到本质的说明。
0从系统的角度看,机制是指构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内在机能的概括。
具体地说:¹机制按照一定的规律自动发生作用,并导致一定的结果;º机制存在于机体之中,它既能使机体运动,又能使这种运动按既定目标前进;»机制是机体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联系方式。
根据这种解释,机制一词应该包含:事物变化的内在原因及其规律,外部因素的作用方式,外部事物对事物变化的影响以及事物变化的表现形态等四个方面。
机制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机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现在,机制一词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用以表述某个社会系统、某项工作的运行状况。
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对于某一个系统、某一项工作,若要建立和完善其运行机制或建立长效机制,也须有四个要素:一是要有一定制度保障;二是要有一定运作主体,即组织架构;三是要有一定的工作方法或运作方式;四是要有一定运作条件等。
我们讲的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是相对于以前旧的投入机制而言的。
现在之所以提出构建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的问题,是因为旧的投入机制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与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投入经费保障制度;二是政府投入规模没有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政府主体的投入增长滞后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地方财政对农村职业教育支出比例低,投入总量也严重不足;三是投入结构不合理,现行体制下有些投入严重缺项;四是投入管理与调控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
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是指在我国已基本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新背景下,为了加快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使之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所应该建立起来的以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为主体,以社会力量投入为补充的机制。
这种机制包括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措施的制度化和法律化,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村职业教育支出比例的确定及其规模的稳定增长,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和投资结构的合理化,以及投入管理与调控有序化X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0规划一般资助课题(X JK06BZC025)、2006年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06ZC177)/新型农民的培育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创新研究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雷世平(1962)),男,湖南长沙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政策法规、农村职业教育。
等。
二、构建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的重要性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快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保证。
加快构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构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是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把包括农村职业教育在内的整个农村教育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国家作出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重大决策,较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
目前,为贯彻落实5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6,强化/三教统筹0、促进/农科教结合0,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各地教育、农业、科技部门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全国开展农民技术培训5100万人次。
为认真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0,推动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全国职成教系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0,共培训3198万人次。
近年来,一些地方紧紧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改革、增加投入,大力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试图把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成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基地。
有不少省份开展了资助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村职业教育的水平还很低,特别是在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方面,仍然存在着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总体投入水平低、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突出问题。
这些都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就必须深化改革,从理顺机制入手,建立起农村职业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保证农村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快构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进一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当前低水平、无保障性的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必须建立新的投入机制,在新的起点上,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快构建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是推进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用更多的财力,花更大的精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
包括农村职业教育在内的整个农村教育是最大的公共事业。
加快构建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机制,是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体现,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方向。
加快构建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费用的支出,大大减轻农民的负担,为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三、构建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的可行性(一)国家决定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为构建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创造了条件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目前,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已经具备条件,从GDP的构成上看,2005年我国GDP达到13.6万亿,农业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5%以下,我国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已经突破了85%。
从财政收入上看,我国2005年财政收入达到了2.6万亿,在全国的财政收入中,只有不到1%来自农业税。
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了41%;我国有农村劳动力4.89亿,但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不足2亿,其余的大部分从事二、三产业或处于剩余状态。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转移支付的力度,让公共财政之光普照农村,这无疑也为构建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措施的出台,为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新的可供借鉴的具体思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将农村教育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今后每年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做出了重大决策,要求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
2005年12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5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6。
新机制将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需求全面纳入了财政保障范围,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提供保障:一是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免除杂费后,中央和地方补助公用经费;二是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三是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四是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这项重大决策将为农村义务教育带来巨大的实惠。
在今后5年内,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182亿元,其中,中央新增1254亿元,地方新增928亿元。
笔者认为,构建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完全可以借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具体办法。
(三)/十一五0期间,中央和地方政府所采取和实施的支持农村职业教育的转移支付政策,实际上构成了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的基本框架为了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2005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了5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6(以下简称5决定6)。
5决定6提出了建设四大工程、四项改革、四个计划。
/四大工程0,即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组织实施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0;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组织实施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0;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组织实施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0;为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能力服务,组织实施好/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0。
/四项改革0,即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转变,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充分利用城市和东部地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进一步推进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
/四个计划0,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0,重点建设好200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0,重点扶持建设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0,重点建设好高水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0,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这/四大工程0、/四项改革0、/四个计划0加上职业教育助学等,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140个亿发展职业教育,其中有不少涉及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