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糖尿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症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临床诊疗非常重要。
以下是针对糖尿病临床诊疗的指南。
一、诊断标准1. 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2. 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伴有典型症状(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者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二、治疗目标1. 控制血糖水平,使空腹血糖稳定在 4.4-7.0mmol/L(80-126mg/dL)2. 控制餐后血糖,使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180mg/dL)3.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使其低于7.0%4. 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140/90mmHg以下5. 控制血脂,使总胆固醇低于5.18mmol/L(200mg/dL),LDL-C低于2.59mmol/L(100mg/dL)三、治疗策略1.生活方式管理(1)饮食控制:限制糖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2)体育锻炼: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3)体重控制:对于超重和肥胖者,需要减少总体重和腹部脂肪量。
2.药物治疗(1)口服药物:包括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2)胰岛素治疗:适用于糖尿病控制不佳的患者,建议使用胰岛素注射剂或胰岛素泵控制血糖。
3.并发症预防和控制(1)心血管病预防:严格控制血压和血脂,定期进行心血管疾病检查。
(2)肾病预防: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并控制血压和血糖。
(3)眼病预防: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4)神经病变预防:控制血糖和血脂,避免烟草和酒精的摄入。
四、糖尿病教育1.自我监测:教会患者使用血糖仪监测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饮食和药物剂量。
2.药物使用:根据不同类型的药物,教导患者正确使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
2024年糖尿病诊疗指南版pdf
阐述了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诊疗中的应用,如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辅助诊断系统、智能 化治疗方案推荐系统等。
远程医疗与移动医疗应用
介绍了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如在线问诊、远程会诊、患者自 我管理APP等。
政策环境对未来发展趋势影响分析
医保政策对降糖药物市场影响
分析了医保政策对降糖药物市场的影响,包括药品价格、报销比例、用药限制等方面的 规定。
适应症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 药物无效或合并急慢性并发症等 。
方案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血糖监测结果及 并发症情况,调整胰岛素种类、 剂量和注射方案。
非药物治疗方法介绍
01
02
03
饮食治疗
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控 制总热量和营养成分比例 。
运动治疗
增加体力活动,改善胰岛 素抵抗,降低血糖。
心理治疗
糖尿病足
检查足部感觉、血管和神经状况,评 估足部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肾病
通过尿蛋白、肾功能等指标评估肾脏 受损风险。
针对性干预策略制定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并发症风 险,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干预
通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 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定期随访与监测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对患者的病 情和并发症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
家属互助小组
建立家属互助小组,为家属提供一个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完善心理干预体系
不断优化心理干预方法和技术 ,提高干预效果。
加强专业团队建设
培养专业的心理干预团队,提 高团队整体服务水平和能力。 关科室的合作,共同为患者提 供全面的诊疗服务。
糖尿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诊疗指南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控制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重要的自我管理措施。
1. 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基于血糖值的测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1)空腹血糖水平(FPG)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mmol/L);(2)餐后两个小时血糖水平大于或等于11.1 mmol/L;(3)随机血糖水平大于或等于11.1 mmol/L,并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
2. 治疗原则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体育锻炼和血糖监测。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
饮食管理需要注意控制饮食的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并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血糖监测是自我管理的关键,可以通过测试血糖仪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
3. 自我管理措施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自我管理,以保持血糖水平稳定。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自我管理措施:(1)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需要调整饮食和药物使用;(2)保持健康的体重,控制肥胖;(3)合理安排饮食,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可以帮助控制血糖;(4)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5)遵医嘱用药,按时服用药物,并遵守治疗计划;(6)戒烟限酒,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糖尿病的不良影响。
4. 并发症预防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预防措施:(1)定期进行眼科检查,避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2)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3)保护足部,定期检查足部的循环和神经功能;(4)控制血脂水平,定期检查血脂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5)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自我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并按医嘱使用药物。
2024年糖尿病诊断指南
04 药物治疗选择原则及注意事项
口服降糖药物种类介绍
双胍类药物
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 抵抗来降低血糖。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抑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吸 收,降低餐后血糖。
磺脲类药物
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 素水平。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增加靶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改善胰 岛素抵抗。
定期评估和调整饮食计划
根据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和营养状况,及时调整饮食 方案,保持营养均衡。
THANKS
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
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控制盐和糖的摄入量
降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减少血糖波动。
膳食纤维摄入推荐量
推荐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 为25-30克
根据个体情况适当调整,增加全谷物、豆类 、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
膳食纤维对糖尿病的益处
有助于延缓胃排空,减少血糖波动,改善葡 萄糖耐量,降低血脂等。
微量元素补充注意事项
01
注意补充锌、铬、硒等微量元素
这些元素对胰岛素的合成、分泌、贮存、活性以及能量代 谢起着重要作用。
02
避免过量摄入微量元素带来的风 险
如铬过量可能导致肾脏损害等,应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 进行补充。
个性化饮食计划制定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饮食计划
考虑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劳动强度等因素,制定 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不良反应预防
了解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患者教育及依从性提高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 自我管理能力。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我国糖尿病的诊疗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指南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出了最新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糖尿病临床诊疗和预防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同时也可供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参考。
目录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3.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4. 糖尿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 糖尿病的治疗5.1 生活方式干预5.2 药物治疗5.3 并发症的防治6. 糖尿病的监测与评估7. 糖尿病的护理与教育8. 特殊人群的糖尿病管理9. 糖尿病研究与展望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1.1 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当可导致全身多个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
1.2 糖尿病分类1.1型糖尿病(T1DM):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自身免疫性、药物或病理性糖尿病等。
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2.1 发病率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10%。
2.2 危险因素1. 遗传因素:家族史、种族等。
2. 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
3.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
4. 性别:女性在绝经后患病风险增加。
5. 种族:我国汉族、蒙古族等民族糖尿病患病率较高。
3.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1 1型糖尿病(T1DM)1. 自身免疫: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 遗传因素:多个基因变异与T1DM发病相关。
3.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化学物质等。
3.2 2型糖尿病(T2DM)1. 胰岛素抵抗:脂肪、肌肉等组织对胰岛素反应减弱。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又称糖尿病症,是一种以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根据病因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
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一、诊断标准1.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2. 餐后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3. 随机血糖: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mmol/L,且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可诊断为糖尿病。
4. 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水平在餐后2小时≥11.1mmol/L,且较空腹血糖水平升高≥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5. 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水平≥6.5%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二、分类与分型1. 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
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儿童,也可发生于成年。
2.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
多见于中老年人,肥胖人群发病率较高。
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糖尿病、胰腺外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药物引起的糖尿病等。
4. 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
三、治疗原则1.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增加体育锻炼、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睡眠等。
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3. 并发症防治:积极防治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变等并发症。
4. 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四、治疗目标1. 控制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HbA1c≤6.5%。
2. 控制体重:肥胖患者体重减轻5%10%。
3. 血压控制:血压≤130/80mmHg。
4. 血脂控制:LDLC≤2.6mmol/L,HDLC≥1.0mmol/L,TG≤1.7mmol/L。
2024糖尿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诊疗指南•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检查与评估•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及注意事项•非药物治疗措施推广与实践目•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方法•患者日常自我管理与支持体系建立录01糖尿病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分类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即“三多一少”)。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视力模糊、皮肤瘙痒、感染易发等并发症状。
诊断依据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检测结果。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且伴有糖尿病症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若无糖尿病症状,需另日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也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02糖尿病检查与评估实验室检查项目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血脂检测肝肾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检查X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ABCD糖尿病分型血糖控制情况评估综合评估并发症评估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03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及注意事项口服降糖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胰岛素治疗策略及注射技巧培训01020304胰岛素种类选择注射部位轮换注射技巧培训胰岛素剂量调整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严重低血糖的发生。
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
注意患者有无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低血糖反应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04非药物治疗措施推广与实践饮食调整原则和建议食谱饮食调整原则建议食谱制定个性化食谱,包括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瘦肉、鱼类等。
运动处方制定及执行监督运动处方制定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包括运动类型、强度、频率和时间。
2024年糖尿病诊疗的指南
糖尿病诊疗的指南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4亿,且患病率逐年上升。
糖尿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糖尿病的诊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诊疗指南,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二、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期;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主要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有关;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出现的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恢复正常;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糖尿病、药物引起的糖尿病等。
三、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水平的检测结果。
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诊断糖尿病时,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血糖升高的原因,如感染、应激、药物等。
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以早期发现糖尿病。
四、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并发症的防治。
1.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戒烟限酒等。
饮食控制要求患者遵循低糖、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总能量摄入,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的比例。
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建议患者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物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胰岛素治疗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的剂量和注射方式需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进行调整。
2024糖尿病指南
2024糖尿病指南2024糖尿病指南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协会等权威机构联合发布的一份指导糖尿病患者管理和治疗的准则。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一、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中血糖浓度持续高于正常范围。
2.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前者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后者由细胞对胰岛素抵抗导致。
二、糖尿病的诊断:1. 通过血糖检测来确定糖尿病的诊断,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都可诊断为糖尿病。
2.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进行糖耐量试验来确诊。
三、糖尿病的管理:1.饮食管理:推荐低脂、高纤维、控制糖分的饮食,建议多摄入蔬菜、坚果、全谷物等食品,限制摄入高糖食品和饮料。
2.运动管理: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等。
对于长期久坐的人群,每小时应该站起来活动一下。
3.药物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饮食和运动控制无法使血糖达到目标,需要使用口服药物来帮助控制血糖。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4.监测血糖:建议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的血糖监测,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四、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1.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具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并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
2.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
3.神经病变:建议进行足部检查,定期监测神经功能,保持良好的足部护理。
4.肾脏病变:建议定期检查肾功能,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5.脑卒中等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压,进行脑卒中预防,并注意控制血糖。
总之,2024糖尿病指南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科学、全面的管理和治疗准则。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药物治疗,可以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每个人的疾病状况不同,因此,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糖尿病诊疗指南PPT课件
05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饮食调整原则和建议
控制总热量摄入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劳动强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 的热量摄入计划。
均衡营养
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维 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
减少糖果、甜点、油炸食品等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糖尿病诊疗指南PPT课件
目录
• 糖尿病概述 • 糖尿病检查与评估 •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 注射胰岛素治疗 •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01
糖尿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由胰岛素 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起 。
02
糖尿病检查与评估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意义
血糖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反映即时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和管理 的基础。
反映近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用于评估血 糖控制情况。
血脂检测
尿微量白蛋白
了解血脂代谢状况,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 。
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并发症筛查与评估方法
视网膜病变筛查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三多一少)。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 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
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或随机血糖的检测结果。空腹 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 机血糖≥11.1mmol/L,且有糖尿病症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若无糖尿病症状,需改日重复检查以确诊。
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
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糖尿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非常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治疗和管理一直是全球医学界的研究和关注重点。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糖尿病的诊疗,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出台了。
以下是对该指南的一些概述。
该指南主要分为七个章节,分别是糖尿病的分类与标准、糖尿病的诊断、初始评估和管理、血糖控制、高风险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和心脏病、老年糖尿病。
首先,该指南明确了糖尿病的分类与标准。
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此外,该指南还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红蛋白A1c等指标。
其次,该指南强调了糖尿病的初始评估和管理。
对于新发现糖尿病的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身体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心理评估。
然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等。
血糖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该指南对血糖控制的目标也进行了具体规定。
对于绝大多数年轻的、有能力参与自我管理的成年患者,血糖控制目标是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在餐前4.4-7.2 mmol/L,餐后小于10.0 mmol/L。
对于长期患病、有并发症、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更为宽松。
高风险糖尿病患者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
该指南详细介绍了高风险糖尿病患者的分类和治疗策略。
高风险糖尿病患者包括心脏病、肾脏病、高血压、高胆固醇、中风等相关疾病,对于这些患者,除了进行血糖控制外,还需要严格控制其他危险因素,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还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包括心脏病、肾脏病、眼部病变等。
该指南对这些并发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如血压控制、血脂控制、肾功能保护等。
最后,该指南还特别关注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老年糖尿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包括糖尿病并发症的高发率、心血管风险的增加等。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除了进行血糖控制外,还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个体化的治疗。
2024年糖尿病诊疗指南
家属参与,共同促进康复
家属教育培训
对家属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 育培训,让他们了解如何更好地
照顾患者。
家属参与监测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血糖监测、饮 食控制等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 帮助。
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医生、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 划,明确治疗目标和行动计划。
06
患者随访与效果评价
定期随访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回顾
强调自我管理重要性
02
教育患者认识到自我管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并鼓励
他们积极参与。
提供个性化指导
0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
的指导。
培训患者自我监测技能
教授血糖监测方法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掌握血糖监测的时机和频率。
培训并发症识别能力
教育患者识别低血糖、高血糖等常见并发症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2024年糖尿病诊疗 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糖尿病概述与流行病学 • 药物治疗与进展 • 非药物治疗方法与技术 • 并发症筛查与处理原则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支持 • 患者随访与效果评价
01
糖尿病概述与流行病学
糖尿病定义及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 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 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糖尿 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 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 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现状分析
01
02
03
发病率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 持续上升,与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糖 尿病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 ,与经济发展水平、饮食 习惯等有关。
糖尿病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
糖尿病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介绍本文档旨在制定糖尿病分级诊疗规范指南,以提供合理和一致的治疗方案。
这些规范旨在帮助医生和患者在糖尿病的不同阶段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糖尿病分级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糖尿病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
详细了解并正确分类糖尿病对于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1. 前期高血糖- 血糖水平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重点在预防和延缓疾病进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等。
2. 糖尿病前期- 诊断标准未达到糖尿病水平,但已表现出糖代谢异常。
- 重点在持续观察和早期干预,以防止疾病加重。
3. 糖尿病- 血糖控制已超出糖尿病诊断标准。
-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和体育锻炼等。
4. 糖尿病并发症- 化验结果显示糖代谢异常,并伴有心血管疾病、肾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 强调积极的治疗和管理,包括血糖控制、并发症治疗和康复等。
治疗目标根据糖尿病分级,制定相应的治疗目标,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前期高血糖- 控制血糖水平,避免疾病进展。
- 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保持体重、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平衡。
2. 糖尿病前期- 减缓病情发展。
- 进行个性化的干预和管理,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等。
3. 糖尿病- 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
-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和体育锻炼等。
4. 糖尿病并发症- 积极治疗并控制血糖水平。
- 重点关注并发症的治疗和康复,包括心血管疾病、肾病和神经病变等。
结论本文档制定了糖尿病分级诊疗规范指南,以利于医生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些规范将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合理且一致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并提高生活质量。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诊疗指南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编写的一份关于糖尿病诊疗方面的指南。
本指南主要涵盖了糖尿病的分类、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要点:一、糖尿病的分类根据糖尿病的病因和特点,本指南将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糖尿病(T1DM)、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T2DM)、妊娠期糖尿病(GDM)和特殊类型糖尿病等四类。
二、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根据糖尿病病情的不同,患者可表现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口渴、视力模糊等一系列症状。
此外,还可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眼底病变等并发症。
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本指南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设置为血浆葡萄糖≥7.0 mmol/L(126 mg/dL);空腹血浆葡萄糖≥7.0 mmol/L(126mg/dL);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 mmol/L(200 mg/dL)等。
四、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主要包括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目标值,控制体重,保护胰岛β细胞,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等。
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控制饮食,进行定时定量的运动,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等。
饮食控制应以低脂肪、低糖、高纤维为主,合理搭配食物,限制摄入热量。
运动应适量、持续、有规律,根据个体情况制定运动计划。
生活方式调整主要包括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精神压力、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主要包括双胍类、磺酰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敏剂等。
胰岛素治疗主要用于胰岛素依赖糖尿病和部分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患者。
五、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指南强调了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的重要性。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体重、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定期体检等。
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定期检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合理使用药物,积极治疗并发症,进行心理辅导等。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断与评估需 考虑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
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糖尿病的并发症与合并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 高血糖综合征等,慢性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 变等。
糖尿病合并症包括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代谢综合征相关 疾病,以及感染等。
03
糖尿病的预防措施
3
为了提高糖尿病防治的水平和效果,中国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联合 制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指南的范围和方法
• 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不同专业领域的医务人员。 • 指南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和经验总结,针对中国糖尿病防治现状和特点,提出以下内容 • 糖尿病的筛查、诊断、治疗和管理 • 糖尿病的并发症与合并症的预防和治疗 • 特殊人群的糖尿病防治原则和方法 • 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 • 社区和家庭参与的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等。 • 指南将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定期更新和完善。
0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情况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对全球健康造成 严重威胁。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近年来持续上升,且发病年龄 日益年轻化。
糖尿病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 相关。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为多饮、多 尿、多食和消瘦。
糖尿病的血糖诊断标准为空腹 血糖≥7.0或餐后2小时血糖 ≥11.1。
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
合理膳食
控制总热量摄入,限制高糖、高脂 肪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 果的摄入量。
增加身体活动量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 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 车等。
保持心情愉悦
糖尿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诊疗指南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A1C≥6.5%。
试验应该用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组织(National Glycohemoglobin Standardization Program,NGSP)认证的方法进行。
并与(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DCCT)的检测进行标化滨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王新军●空腹血糖(FPG)≥7.0 mmol/L。
空腹的定义是至少8小时未摄入热量,或● OGTT 2h血糖≥11.1 mmol/L。
试验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进行,用75 g无水葡萄糖溶于水作为糖负荷●有高血糖的典型症状或高血糖危象,随机血糖≥11.1 mmol/L●如无明确的高血糖症状,结果应重复检测确认。
在无症状患者中进行糖尿病筛查●在无症状的成人,如超重或肥胖(BMI≥25kg/m2)并有一个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见“2011年糖尿病诊疗标准”中的表4),应该从任何年龄开始筛查糖尿病并评估将来糖尿病的风险。
对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应从45岁开始筛查。
(B)●如果检查结果正常,至少每3年复查一次。
(E)●为筛查糖尿病或评估未来糖尿病的风险,A1C、 FPG或2h 75g OGTT均是适用的。
(B)●对于那些已经确定未来糖尿病风险增加的人群,应该进一步评估并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
(B)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在有危险因素的个体中,产前首次就诊时用标准的诊断标准筛查未诊断的2型糖尿病。
(B)●在未知是否具有糖尿病的怀孕妇女中,在妊娠24~28周用75g 2h OGTT筛查妊娠糖尿病,诊断切点见“2011年糖尿病诊疗标准”表6。
(B)●妊娠糖尿病的妇女在产后6~12周筛查永久性糖尿病。
(E)●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妇女应至少每3年筛查是否发展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E)预防/延缓2型糖尿病●对于糖耐量异常(IGT)(A)、空腹血糖受损(IFG)(E)或A1C 在5.7~6.4%之间(E)的患者,应该制定长期计划,以减轻体重7%,增加体力活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如步行)的体力活动。
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
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患者。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疗糖尿病,各国都会定期发布糖尿病诊疗指南。
本文将介绍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的主要内容。
首先,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对糖尿病的诊断做出了一些修订。
根据新的指南,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两个:空腹血糖水平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被定义为糖尿病,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也被认定为糖尿病。
其次,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治疗糖尿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治疗。
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一般建议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脂肪和糖的摄入量,并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一般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
根据不同的血糖控制水平,可以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
此外,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还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主要包括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水平,以及进行心血管康复训练。
肾脏疾病的防治主要包括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水平,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主要包括定期眼科检查和控制血糖的水平。
最后,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还对孕妇糖尿病的管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孕妇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在指南中对于孕妇糖尿病的诊断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一般建议孕妇需要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诊断糖尿病,并进行血糖的监测和调整饮食。
对于无法通过饮食控制来控制血糖的孕妇,可以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
综上所述,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治并发症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指导意见。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
糖尿病诊疗规范
糖尿病诊疗规范【概述】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致胰岛素分泌障碍和(或)周围靶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造成持续性高血糖症,以及由于长期代谢紊乱引起全身组织器官损害的代谢综合征。
急性代谢紊乱可致危象而危及生命,而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更是糖尿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应及早进行防治。
【临床表现】1. 1型糖尿病通常起病急,有明显的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及乏力(三多一少)症状。
可伴有视力模糊、皮肤感觉异常和麻木,女性患者可伴有外阴瘙痒。
2. 2型糖尿病一部分亦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在体重减轻前常先有肥胖史。
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前期,可出现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
但不少患者可长期无明显症状,仅于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始发现血糖升高,或因并发症就诊才诊断为糖尿病。
【诊断要点】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ADA1997或WHO1999)1.糖尿病的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加上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或2.空腹△血糖≥7.0 mmol/L(140mg/dl),或3.口服75g葡萄糖耐量(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
注:*随时血糖指一日之中任何时间采血,不考虑与餐前的时间关系;△空腹指禁食8小时以上;OGTT2hPPG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7.8mmol/L 为正常。
㈡分型、病情及并发症的评估1.根据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证据判定糖尿病的类型(1型、2型、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
2.确定并发症的有无及其程度。
3.心血管危险隐私的确定。
为此应进行以下检查:⑴糖化血红蛋白测定(A1C):有条件的每位新诊断的患者均应常规测定,以后每年至少2次,或每季度1次。
⑵胰岛功能试验(包括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可每年查1次。
⑶微量蛋白尿:微量白蛋白(MA)、β2-微球蛋白(β2 -M)、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可每3个月查1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诊疗指南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A1C≥ 6.5%。
试验应该用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组织(NationalGlycohemoglobinStandardizationProgram,NGSP)认证的方法进行。
并与(DiabetesControlandComplicationsTrial,DCCT)的检测进行标化滨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王新军●空腹血糖(FPG)≥7.0mmol/L。
空腹的定义是至少8小时未摄入热量,或●OGTT2h血糖≥11.1mmol/L。
试验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进行,用75g无水葡萄糖溶于水作为糖负荷●有高血糖的典型症状或高血糖危象,随机血糖≥11.1mmol/L●如无明确的高血糖症状,结果应重复检测确认。
在无症状患者中进行糖尿病筛查●在无症状的成人,如超重或肥胖(BMI≥25kg/m2)并有一个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见“20KK年糖尿病诊疗标准”中的表4),应该从任何年龄开始筛查糖尿病并评估将来糖尿病的风险。
对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应从45岁开始筛查。
(B)●如果检查结果正常,至少每3年复查一次。
(E)●为筛查糖尿病或评估未来糖尿病的风险,A1C、FPG或2h75gOGTT均是适用的。
(B)●对于那些已经确定未来糖尿病风险增加的人群,应该进一步评估并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
(B)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在有危险因素的个体中,产前首次就诊时用标准的诊断标准筛查未诊断的2型糖尿病。
(B)●在未知是否具有糖尿病的怀孕妇女中,在妊娠24~28周用75g2hOGTT筛查妊娠糖尿病,诊断切点见“20KK年糖尿病诊疗标准”表6。
(B)●妊娠糖尿病的妇女在产后6~12周筛查永久性糖尿病。
(E)●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妇女应至少每3年筛查是否发展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E)预防/延缓2型糖尿病●对于糖耐量异常(IGT)(A)、空腹血糖受损(IFG)(E)或A1C在5.7~6.4%之间(E)的患者,应该制定长期计划,以减轻体重7%,增加体力活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如步行)的体力活动。
(B)●定期随访咨询对成功非常重要。
(B)●基于节约糖尿病预防的潜在医疗费用,这种咨询的费用应由第三方支付。
(E)●对于那些可能发展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尤其是尽管进行了生活方式的干预后血糖仍进展(如A1C>6%),可以考虑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以预防2型糖尿病。
(B)●糖尿病前期患者应该每年进行检测以观察是否进展为糖尿病。
(E)血糖监测●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或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应该进行自我检测血糖(SMBG)每天3次或以上。
(A)●对于胰岛素注射次数少或仅采用口服药物或医学营养治疗(MNT)的患者,SMBG或许有助于治疗成功。
(E)●餐后SMBG或许有助于餐后血糖控制达标。
(E)●SMBG医嘱后,应确保患者获得SMBG的初始指导和定期随访评估,并用SMBG数据指导和调整治疗。
(E)●对于年龄25岁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CGM)并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是降低A1C水平的有效方法。
(A)●虽然在儿童、青少年和青年患者中降低A1C的证据不强,但是CGM或许有助于该人群的治疗。
这种仪器的应用与成功的治疗具有相关性。
(C)●CGM可以作为SMBG的一种补充,特别适宜无症状低血糖和/或频发低血糖的患者。
(EA1C●对于治疗达标(血糖控制稳定)患者,每年应该至少进行两次A1C检测。
(E)●对更改治疗方案或血糖控制未达标患者,应每季度进行一次A1C检测。
(E)●在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时可适时检测A1C。
(E)成人的血糖控制目标●已有证据显示降低A1C到7%左右或以下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和神经并发症,如果在诊断糖尿病后立即治疗,可以减少远期大血管疾病。
所以,在许多非妊娠成人合理的A1C控制目标是7%。
(B)●因为对多个随机试验进行进一步分析提示,A1C值接近正常在微血管结局方面确实可以获得小的益处,因此在某些患者如果没有明显低血糖或其他副作用,建议更严格的A1C目标或许也是合理的。
这些患者或许包括那些糖尿病史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明显心血管并发症的病人。
(B)●相反,对于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有晚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发症、同时患伴发其他严重疾病及糖尿病病史多年的患者,尽管实施了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合适的血糖检测、应用了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有效剂量的降糖药物,而血糖仍难达标者,其A1C目标控制不需太严。
(C)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l糖尿病诊断确定后应该按国家标准接受DSME。
(B)l自我管理和生活治疗的效果是DSME结局的关键,应该作为治疗的一部分进行评估和监测。
(C)lDSME必须有心理课,因为情绪会明显影响糖尿病预后。
(C)l因DSME可以节省花费并能改善预后(B),所以费用应该由第三方支付者负责。
(E)医学营养治疗整体建议●任何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都需要依据治疗目标接受个体化的MNT,如果能在熟悉糖尿病知识的注册营养师指导下完成更好。
(A)●因为可以节省花费并可改善预后的原因(B),MNT应该被相关保险公司及其他支付所覆盖。
(E)能量平衡、超重与肥胖●在超重和肥胖的胰岛素抵抗患者,已经证实适度减轻体重能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
因此,建议所有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或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减轻体重。
(A)●对于减轻体重,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低卡路里脂肪限制饮食或地中海饮食在短期内(至少2年)或许有效。
(A)●对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患者,监测其血脂、肾功能和蛋白质摄取(有肾病患者)情况,并及时调整降糖治疗方案。
(E)●体力活动和行为矫正是控制体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最有助于保持减轻的体重(B)糖尿病的一级预防●在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中,预防措施重点应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适度的减轻体重(7%)和规律的体力活动(每周150分钟),饮食控制如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低脂饮食能够减少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建议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
(A)●对于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该鼓励食用美国农业部推荐的膳食纤维高含量食品及全谷食物。
(B)糖尿病的治疗建议:糖尿病治疗中的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最佳比例或许应该调整,以满足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目标和个人喜好。
(E)●无论采用计算法、食品交换份法或经验估算来监测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也是血糖控制达标的关键策略。
(A)●对糖尿病患者,当仅考虑碳水化合物总量时,用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可能更有助于血糖控制。
(B)●饱和脂肪摄入量不应该超过总摄入能量的7%。
(A)●减少反式脂肪摄入量能降低LDL胆固醇,增加HDL胆固醇;所以应减少反式脂肪的摄入量。
(B)其他营养建议l成年糖尿病患者如果想饮酒,每日摄入量应限少量(成年女性每天≤1杯,成年男性≤2杯)。
(E)l不建议常规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C和胡萝卜素,因为缺乏有效性和长期安全性的证据。
(A)l个体化的饮食计划应包括优化食物选择,以满足所有微量元素的每日建议容许量(RDAs)/饮食参考摄入量(DRI)。
(E)体力活动l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周至少进行中等强度有氧体力活动(50%~70%最大心率)150分钟。
(A)l对无禁忌证的2型糖尿病患者鼓励每周进行3次耐力运动。
(A)心理评估与治疗l糖尿病治疗应包括心理学和社会状态的评估。
(E)l心理筛查应该包括但不限于:对疾病的态度、对治疗和预后的期望值、情感/情绪状态、一般的及与糖尿病相关的生活质量、生活来源(经济上、社会和情感方面)以及精神病史。
(E)l当自我管理较差时,应筛查如抑郁和糖尿病相关的压抑、焦虑、饮食障碍以及认知障碍等心理问题。
(C)低血糖l治疗症状性低血糖首选葡萄糖(15~20g),也可选用任何含有葡萄糖的碳水化合物。
如果治疗15分钟后SMBG依然为低血糖,应该再次给药。
一旦SMBG血糖正常后,患者应该继续追加一次正常饮食或点心,以预防低血糖复发。
(E)l所有严重低血糖高危的患者、照护者或家人均应给予胰高血糖素,并教会如何用药。
胰高血糖素不要求必须由专业人员给予。
(E)l对于无症状低血糖或出现过一次或多次严重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应该降低血糖控制目标,以严格避免至少在近几周内再次发生低血糖,还可以部分逆转无症状性低血糖并减少将来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B)减肥手术lBMI≥35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糖尿病或相关并发症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仍难以控制者,可以考虑进行减肥手术治疗。
(B)l接受了减肥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接受长期生活方式咨询与医学监测。
(E)l尽管小型研究表明BMI在30-35kg/m2之间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减肥手术也可更好控制血糖,但目前没有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建议,除研究之外对BMI<35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减肥手术。
(E)l2型糖尿病患者减肥手术的长期获益、花费效益比及风险,应该通过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与合适的药物及生活方式治疗加以比较研究。
(E)免疫接种l年龄≥6个月的糖尿病患者每年都要接种流感疫苗。
(C)l所有2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须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年龄>64岁者,如5年前接种过疫苗需再接种一次。
再接种指征还包括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病及其他免疫损害者如器官移植后。
(C)高血压/血压控制筛查和诊断糖尿病患者每次随访时均应测量血压。
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mmHg的患者,应该改天重复测量。
再次测量仍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mmHg,可确诊为高血压。
(C)目标血压l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收缩压控制目标为<130mmHg是合适的。
(C)l基于患者特点和对治疗的应答,较高或较低的舒张压目标可能合适的。
(B)l糖尿病患者舒张压应该控制在<80mmHg。
(B)治疗l收缩压130~139mmHg或者舒张压80~89mmHg的患者可以仅接受生活方式治疗,如果3个月血压仍然不达标,则加用降压药物治疗。
(E)l在诊断或随访时,较重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mmHg,或者舒张压≥90mmHg),除了接受生活方式治疗外,还应接受药物治疗。
(A)l高血压的生活方式治疗包括超重者减轻体重,包含低盐饮食、增加钾的摄入的DASH饮食方式;适量饮酒以及增加体力活动。
(B)l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方案应该包括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如果其中的一种不能耐受,应该用另一种代替。
如果血压仍然未达标,当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30ml·min/1.73m2时,应该加用噻嗪类利尿剂,当患者GFR<30ml·min/1.73m2时,应该加用袢利尿剂。
(C)l常需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最大剂量的2种或更多种药物)以使血压控制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