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疗的指南.ppt

合集下载

糖尿病足诊疗指南PPT精品医学课件

糖尿病足诊疗指南PPT精品医学课件
湿性坏疽:多发生在肢端动、静脉血流同时受 阻、循环与微循环障碍及神经障碍。皮肤损伤、 感染化脓。 局部常有红、肿、热、疼、机能障碍,严重时 多伴有全身不适或毒血症、菌血ຫໍສະໝຸດ 等表现。坏疽的局部表现及分型
干性坏疽:多发生在肢端动脉及小动脉 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 使血流逐渐或骤然中断时。但静脉血回 流仍畅通,组织液减少导致局部不同程 度的缺血性坏疽。
坏疽的局部表现及分型
混合性坏疽:多见于肢端某一部位动脉 或静脉阻塞,血流不畅合并感染。湿性 坏疽和干性坏疽同时发生在同一个肢端 部位。一般病情较重、坏疽面积较大, 常涉及肢端大部或全足坏疽。
检查
查体 应行双下肢膝关节以下部分的彻底查体。
检查
全面的神经学检查 反射、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检查。 定性的感觉检查,如轻触觉、两点辨别觉、针
临床表现
常见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形成弓 形足、槌状趾、鸡爪趾、夏科氏关节 (charcot)。骨质破坏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等。
临床表现
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处 可听到血流杂音。深浅反射迟钝或消失。
临床表现
肢端皮肤易干裂或水疱、血疱、糜烂、 溃疡、坏疽或坏死。
坏疽的局部表现及分型
预防
患者不宜剧烈运动,避免双足过度负重, 并预防外伤。
预防
经常检查足部有无危险因素并妥善处理。
谢谢!
治疗—内科治疗
去腐阶段 患者经基础治疗后一般情况好转,在此 基础上重点放在去腐,手术清创,逐渐 清除坏死组织,加大引流深度,保持创 面清洁为生肌创造条件。
治疗—内科治疗
生肌阶段 患者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治疗,全身情 况明显好转,局部分泌物明显减少、坏 死组织逐渐清除。此时治疗重点是运用 各种生肌手段,促进坏疽局部肉芽新生, 使创面早日愈合。

糖尿病指南版ppt课件

糖尿病指南版ppt课件
二、慢性并发症包括: 1、大血管并发症、 2、微血管并发症(肾、视网膜) 3、神经并发症 4、眼部其他病变 5、糖尿病足 6、其他:如皮肤血管扩张、皮下出血、溃疡和关节炎
2024/2/19
23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
1、糖尿病心肌病变----特有: –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以减少心肌供血,影响患者的心 肌功能,出现糖尿病心肌病变; – 表现:心力衰竭,或无症状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
2024/2/19
30
糖尿病足
临床表现
• 皮肤搔痒、干燥、无汗、肢端凉 • 肢端感觉异常:
包括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 • 肢端肌肉营养不良,萎缩 • 可出现足部骨骼变形及Charcot 关节 • 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反射迟钝或消失 • 肢端皮肤糜烂、溃疡,可出现足坏疽
2024/2/19
调节血糖的激素:
降糖激素 胰岛素
升糖激素
皮质醇、甲状腺素、生长激素、 肾上腺素、胰高糖素
保持平衡
2024/2/19
8
2、如果…,如果… ,糖尿病就发生了
降糖激素 胰岛素
产生减少、作用降低
升糖激素 皮质醇、甲状腺素、生长激素
肾上腺素、胰高糖素
产生过多、作用增强
2024/2/19
9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热量摄入过多、消耗太少 -基本条件 +
2024/2/19
26
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眼病包括: 糖尿病性白内障 虹膜睫状体炎 青光眼 视神经病变 眼球运动神经麻痹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常见、危害最大、
最有特殊性;
2024/2/19
27
视网膜出血
硬性渗出 微血管瘤
2024/2/19
28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2021年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2021年版)解读PPT课件
血糖控制目标
对于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0%以下,同时避免 低血糖的发生。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孕妇等,血糖控制目标需适当调整。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以评估血糖控制 情况。
治疗方案调整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胰岛素剂量、注射方式等,以确保血糖控制 在目标范围内。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
团体心理治疗
通过团体活动,让患者之间互相交流、分享经验,提高患 者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该方法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出积极
的效果。
提高生活质量途径探讨
健康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有 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锻炼。
并发症预防和管理策略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预防
教育患者及其家属识别酮症酸中毒的早期症状,及时采取措施避 免病情恶化。
慢性并发症防治
定期评估患者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如控制血压、血脂等。
心理支持与教育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 积极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口服降糖药物在1型糖尿病中应用评价
口服降糖药物种类
主要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 糖苷酶抑制剂等。
应用评价
在1型糖尿病中,口服降糖药物通常作 为辅助治疗,可改善血糖控制并减少 胰岛素用量。但需注意,口服药物并 不能完全替代胰岛素治疗。
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型药物应用前景探讨
GLP-1受体激动剂作用机制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
理饮食和水分摄入。
透析时机把握
根据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和临床 表现,及时采取透析治疗,包括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等。
多学科协作
加强肾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 科等多学科协作,共同制定治疗
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7 患者教育与长期随访管理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
糖尿病基本知识
包括糖尿病的定义、类型、症状、并 发症等,使患者全面了解疾病本身。
挑战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医疗资源的分配和患者的经济负担将成为未 来面临的挑战。
倡导全社会关注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
提高公众认知度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老年糖尿病的认知度,鼓励人们关 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加强医疗服务
加强医疗机构的建设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 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 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3-03
目录
Contents
• 指南修订背景与意义 • 老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分型 • 老年糖尿病治疗目标与原则 • 药物治疗选择与注意事项 •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目录
Contents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患者教育与长期随访管理 • 总结:提高老年糖尿病诊疗水平,
01
02
03
04
控制总能量摄入
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劳 动强度等计算每日所需总 能量,并合理分配三餐。
均衡膳食结构
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脂肪等营养素的均衡摄 入,增加膳食纤维等低 GI食物的摄入。
控制餐后血糖
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 GI)的食物,如燕麦、 豆类等,有助于控制餐后 血糖升高。
个体化饮食方案
03 老年糖尿病治疗目标与原则

糖尿病防治指南PPT课件

糖尿病防治指南PPT课件
>124u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
磺脲类药物
☺ 主要药物: 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
☺ 作用机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 降糖效力: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 不良反应
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 能不全者
体重增加
! 注意事项
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但 也无须绝对卧床
血标本应尽早送检 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 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或苯
妥英钠等3-7天 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的人群均应行OGTT检查 理想的流行病学调查应同时检测空腹和OGTT2小时血糖 OGTT不能用来监测血糖控制的好坏
第四章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老年糖尿病
年龄>60岁的患者,包括60岁以前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 的患者 1)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2)老年糖尿病的并发症 3)老年糖尿病的注意事项 4)老年糖尿病的筛查和预防
(一)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 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 • 多数起病缓慢,多无症状,往往由于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
• 血糖控制目标必须个体化,儿童、老年人以及有严重合并 症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宜太严格,有严重或频发低血糖 史以及生存期在5年以内的患者亦不宜制定严格的控制目 标
2型糖尿病治疗程序图
• ——根据体重选择治疗方案
超 重
/ 肥 胖 患 者
BMI≧24
第一章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 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 ❖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 ❖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
1) 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 2)经济发达程度和个人收入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 3) 20岁以下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4)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 5)表型特点

2024版糖尿病指南版ppt课件

2024版糖尿病指南版ppt课件

胰岛素治疗原理及使用方法
01
02
03
04
胰岛素治疗原理
补充外源性胰岛素,纠正体内 胰岛素不足,降低血糖。
胰岛素种类及选择
根据病情和血糖特点,选择速 效、短效、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胰岛素注射技术
掌握正确的注射部位、注射时 间和注射剂量,确保胰岛素有
效吸收。
胰岛素泵治疗
通过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模 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模式,更稳
注重食物的色、香、味、 通过以上内容的讲解,
形搭配,提高食欲和消 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
化吸收率
好地掌握饮食治疗的原
则和方法,从而在日常
生活中更加科学合理地
安排饮食,控制血糖水
平,保持身体健康。
03 糖尿病运动治疗
运动益处与适应症
运动益处
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 控制血糖、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和血 脂,改善心肺功能,缓解心理压力等。
神经病变
评估风险因素如长期高血糖、年 龄大等,干预手段包括控制血糖、 营养神经药物应用、物理治疗等。
患者自我管理与教育支持
饮食管理
指导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控制 总热量摄入,均衡营养,避免高糖高 脂食物。
运动锻炼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游泳等,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改善血糖控制。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糖尿病患者 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诊疗效率和管理水平。
3
综合防治策略 未来糖尿病防治将更加注重综合策略,包括饮食、 运动、药物等多方面的干预措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议
健康饮食 建议患者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健
康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
定期监测 建议患者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 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糖尿病诊疗指南PPT课件

糖尿病诊疗指南PPT课件

05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饮食调整原则和建议
控制总热量摄入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劳动强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 的热量摄入计划。
均衡营养
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维 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
减少糖果、甜点、油炸食品等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糖尿病诊疗指南PPT课件
目录
• 糖尿病概述 • 糖尿病检查与评估 •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 注射胰岛素治疗 •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01
糖尿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由胰岛素 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起 。
02
糖尿病检查与评估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意义
血糖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反映即时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和管理 的基础。
反映近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用于评估血 糖控制情况。
血脂检测
尿微量白蛋白
了解血脂代谢状况,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 。
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并发症筛查与评估方法
视网膜病变筛查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三多一少)。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 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
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或随机血糖的检测结果。空腹 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 机血糖≥11.1mmol/L,且有糖尿病症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若无糖尿病症状,需改日重复检查以确诊。

2024年糖尿病诊疗指南

2024年糖尿病诊疗指南

家属参与,共同促进康复
家属教育培训
对家属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 育培训,让他们了解如何更好地
照顾患者。
家属参与监测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血糖监测、饮 食控制等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 帮助。
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医生、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 划,明确治疗目标和行动计划。
06
患者随访与效果评价
定期随访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回顾
强调自我管理重要性
02
教育患者认识到自我管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并鼓励
他们积极参与。
提供个性化指导
0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
的指导。
培训患者自我监测技能
教授血糖监测方法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掌握血糖监测的时机和频率。
培训并发症识别能力
教育患者识别低血糖、高血糖等常见并发症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2024年糖尿病诊疗 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糖尿病概述与流行病学 • 药物治疗与进展 • 非药物治疗方法与技术 • 并发症筛查与处理原则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支持 • 患者随访与效果评价
01
糖尿病概述与流行病学
糖尿病定义及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 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 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糖尿 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 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 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现状分析
01
02
03
发病率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 持续上升,与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糖 尿病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 ,与经济发展水平、饮食 习惯等有关。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
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包括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 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筛查方法包括眼底检查、尿微量 白蛋白测定、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
预防策略
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血压管理、血脂调节以及生活方式干 预(如饮食、运动等)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定期进 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 预防并发症。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少量多餐
建议患者采用分餐制, 每日至少三餐,每餐不
宜过饱。
饮食清淡
少盐、少油、少糖,避 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运动处方制定与实施
评估患者运动能力
了解患者病情、并发症及运动习惯,制定个 体化运动方案。
掌握运动强度和时间
根据患者耐受能力,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 间,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选择适宜运动项目
政策建议和社会支持
01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推广和实施新版指
南,提高老年糖尿病的诊疗水平。
02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新版指南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老年糖尿病的认
识和重视程度。
03
加强社会支持
社会各界应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管
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到老年糖尿
老年糖尿病现状及趋势
老年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
01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攀升,成为严重
的公共卫生问题。
并发症风险增加
02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显
著增加。
诊疗挑战
03
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易发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诊疗过程需

2024版《糖尿病诊疗规范》幻灯片

2024版《糖尿病诊疗规范》幻灯片

2024/1/30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28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水平
讲解糖尿病基本概念
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定义、类型、症 状、并发症等基础知识,帮助患者全 面了解自身病情。
解答患者疑问
耐心解答患者对疾病的疑问,消除患 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增强患者对治 疗的信心。
分析危险因素
详细分析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如遗传、 环境、生活方式等,使患者了解自身 病情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联合用药时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 简便的原则,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6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01
评估患者病情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并发症和合并症等情况,评估患者
的胰岛功能和血糖波动情况。
2024/1/30
02 03
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评估结果,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经济状况 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定期 随访等内容。
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能量 平衡。
01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精
细加工食品。
02
03
控制盐、糖和饱和脂肪摄入 量。
04
2024/1/30
05
个体化饮食计划制定,考虑 患者年龄、性别、活动量和
病情等因素。
19
运动处方制定和执行监督
2024/1/30
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和运动能 力,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
04
运动过程中注意监测血糖、 血压和心率等指标,确保运 动安全有效。
03 合适的治疗措施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 疗措施,如营养神经药物、改 善微循环药物等。
0 患者教育 4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g/

需要调整治疗

dl
%
控制目标
糖化血红蛋白每变化1% 所对应的平均血糖的变化为30mg/dl.
糖化血清蛋白
• 反映1-2周内的血糖平均水平 •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透析性的贫血、
急性全身疾病期、肝病、糖尿病合并妊 娠、降糖药物调整期等,糖化血浆蛋白 可能更能准确反映短期内的平均血糖变 化 • 不能做为血糖控制的目标
中国糖尿病流行的现状
– 近20年我国T2DM患病率急剧上升 – 全国部分省市的调查
✓1980年 0.67% 人均年收入 376元 ✓1996年 3.21% 人均年收入 1271元 ✓2002年 4~5% 人均年收入 7078元 – 我国DM患病率还会继续增加
糖尿病合并症患病率高问题严重
– 2001年糖尿病学会对30省市住院病人调查: ✓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 60% ✓合并肾病、眼病患者各占 34% ✓成为糖尿病人主要致残、致死原因
糖尿病诊断新标准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 ≥11.1mmol/l(200mg/dl) 或
2、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 (126mg/dl) 或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hPG 水平≥11.1mmol/l(200mg/dl)
诊断新标准的解释
• 糖尿病诊断是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 OGTT中2小时血糖值
• 联合用药宜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 药物
• 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仍不能有效 地控制高血糖,应采用胰岛素与降糖 药的联合治疗或单独胰岛素治疗
选择降糖药物应注意的事项
• 三种降糖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的安全 性和花费-效益比尚有待评估
• 严重高血糖的患者应首先采用胰岛素 降低血糖,减少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 症的危险性。待血糖得到控制后,可 根据病情重新制定治疗方案
尿糖和尿酮体的监测
• 尿糖的监测
– 尿糖的监测不能代替血糖的监测 – 尿糖阴性时应依靠血糖监测来了解血糖的变
化情况 – 尿糖的控制目标应为阴性
• 尿酮体的监测
– 是1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糖尿 病患者日常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糖尿病的治疗--口服降糖药
• 促胰岛素分泌剂:包括磺脲类药物和格 列奈类药物。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 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的水平
正常 IGR IFG IGT IFG+IGT
空腹血浆糖 (mmol/l)
<6.1
2小时血浆糖 (mmol/l)
<7.8
6.1-<7.0 <6.1
6.1-<7.0
<7.8 7.8-<11.1 7.8-<11.1
糖尿病
≥7.0
≥11.1
糖尿病分型
• 临床阶段
– 正常血糖—正常糖耐量阶段 – 高血糖阶段
常用胰岛素制剂和作用特点
胰岛 素制剂
超短 效胰岛 素 类似 物(IA)
起效 时间( h) 0.25-0.5
高峰 时间( h) 有效 作用时 间 (h)
0.5-1.5
3-4
药效 持续时 间 (h)
4-6
短效 胰岛素 (RI)
中效 胰岛素 (NPH)
长效 胰岛素 (PZI)
预混 胰岛素 70/30, (70%NPH 30% 短效 )
糖尿病的治疗—胰岛素
• 正常人胰岛素素的生理性分泌可分为基础 胰岛素分泌和餐时胰岛素分泌。基础胰岛 素分泌占全部胰岛素分泌的40-50%,其主 要的生理作用是调节肝脏的葡萄糖输出速 度与大脑及其他器官对葡萄糖需要间的平 衡。餐时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为抑制肝 脏葡萄糖的输出和促进进餐时吸收的葡萄 糖的利用和储存
• 双胍类药物: 主要抑制肝脏葡萄糖的 产生,还可能有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 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糖尿病的治疗--口服降糖药
• -糖苷酶抑制剂:延缓肠道对淀粉和果糖 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 格列酮类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可通过 减少胰岛素抵抗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选择降糖药物应注意的事项
• 肥胖、副作用、过敏反应、年龄及其 他的健康状况如肾病、肝病可影响药 物选择
– 根据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和病情及时调整糖 尿病的治疗方案
– 糖尿病教育,以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自我管 理的技巧
– 糖尿病并发症的监测和治疗 – 糖尿病患者相关数据的系统管理
戒烟
• 吸烟对糖尿病的不良作用
– 吸烟可能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 吸烟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相关 – 吸烟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相关
• 血糖控制差/不稳定的病人或患其他急性 病者应每天监测直到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糖化血红蛋白
• 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是评价 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
• 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案调 整后,糖尿病患者应每3个月检查 一次HbA1c
• 血糖控制达到目标的糖尿病患者应 每年至少检查2次HbA1c
平均血糖估计值=30.9×(糖化血红蛋白值)-60.6
• 妊娠糖尿病的定义与以往不同,涵盖了以往的妊 娠糖尿病及妊娠糖耐量受损两种情况
2型糖尿病
• 最多见:占糖尿病者中的90%左右 • 中、老年起病:近来青年人亦开始多见 • 肥胖者多见:常伴血脂紊乱及高血压 • 多数起病缓慢,半数无任何症状,在筛
查中发现 • 发病初大多数不需用胰岛素治疗
妊娠糖尿病(GDM)
糖尿病诊治指南
糖尿病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世界各国DM的发病率均在上升,其中 90%为2型糖尿病
– 据国际糖尿病研究所(IDI)2003年报告, 全世界现有糖尿病(已经诊断)约1.94亿, 到2025年将突破3.33亿
– 发展中国家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 (200%比45%),21世纪DM 将在中国、 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流行
• 在2型糖尿病病程的晚期: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 需要补充胰岛素来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在口服 降糖药逐渐失去控制血糖能力的时候,可采用口服 降糖药和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的联合治疗 。当联合治 疗效果仍差时,可完全停用口服药,而采用每日多 次胰岛素注射治疗或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胰 岛素泵治疗)。此时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同1型糖尿病
• 急性感染、创伤、循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 可出现暂时血糖增高,不能依此诊断为糖 尿病,须在应 激过后复查
糖调节受损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
• 任何类型糖尿病(DM)的糖尿病前
期状态
空腹血糖
mmol/l 7.0
糖尿病 糖调节受损
6.1
负荷后2小时血糖 mmol/l
1型糖尿病或晚期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替代治疗
胰岛素注射 早餐前 时间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RI或IA + NPH RI或IA + NPH RI或IA + PZI
午餐前 RI或IA
RI或IA
晚餐前
RI或IA
RI或IA + NPH RI或IA
睡前(10pm) NPH
注: RI,普 通(常 规、短 效)胰 岛素; NPH, 中效胰 岛素; PZ I, 精蛋白 锌胰岛 素; IA,胰 岛素类 似物( 超短效 、速效 胰岛素 )
• 戒烟干预
– 行为改变: 包括自我教育(阅、视、听 有关宣传材料)及个别和集体心理咨 询
– 药物戒烟 : 主要采用烟碱替代治疗
糖尿病治疗的原则和代谢控制的目标
• 纠正糖尿病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以防止急 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减小慢性并发症的风险
•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保持患者良好的感觉是 糖尿病治疗目标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 空腹指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 • 任意时间指一日内任何时间,无论上
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 • OGTT是指以75克无水葡萄糖为负荷
量,溶于水内口服 (如用1分子结晶水 葡萄糖,则为82.5克)
糖尿病诊断注意点
• 在无高血糖危象时,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 病诊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日按诊断标准内 三个标准之一 复测核实。如复测未达糖 尿病诊断标准,则需在随防中复查明确
糖尿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对糖尿病的认识 ✓公众对糖尿病认识差,防病意识差 ✓已诊病人对治疗认识差 ✓专业人员的认识不足
– 人员问题 ✓专业人员不足 ✓现有专业人员,因地区、单位、本 身专业水平不平衡
– 经费不足
糖尿病的诊断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 CDS)推荐在中国 人中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1999 年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 考虑到患者个体化的要求并不可忽略患者的家庭和心 理因素
• 综合性的治疗 – 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 和药物治疗 – 降糖、降压、调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血糖(mmol/L)
HbA1c(%) 血压(mmHg)
BMI(kg/m2)
TC(mmol/L) HDL-C(mmol/L) TG(mmol/L) LDL-C(mmol/L)
≥27 ≥26
≥6.0
<0.9 ≥2.2 >4.0
饮食治疗的目标和原则
• 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保证青少年的生长发 育
• 单独或配合药物治疗来获得理想的代谢控制 (血糖、血脂、血压)
• 饮食治疗应尽可能做到个体化 • 热量分配:25~30%脂肪、55~65%碳水化合物、
<15%蛋白质 • 限制饮酒,特别是肥胖、高血压和/或高甘油
空腹 非空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