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7 V o1.17 No.29
82投稿邮箱:sjzxyx88@
0 引言
口腔真菌感染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属于真菌性感染疾病。
确诊为口腔真菌感染的患者需要引起重视,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患者的口腔环境会受到严重破坏,而且疾病持续发展,口腔真菌可以通过呼吸道或者消化道进一步的感染,甚至扩散到患者的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真菌感染,更甚至扩散到患者的肺部,引起肺部感染等,极为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为探究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本医疗机构2014年到2016年期间收治的口腔真菌感染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通过盲选平均分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是对照1组,对照2组,研究组。
对照1组:男12例,女8例,共20例;年龄: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50岁,中位年龄(35.50±2.55)岁;对照2组:男11例,女9例,共20例;年龄: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51岁,中位年龄(35.60±2.35)岁;研究组:男11例,女9例,共20例;年龄:最小年龄27岁,最大年龄52岁,中位年龄
(35.70±2.30)岁;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
P >0.05,有可比性。
1.1.1 入选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年龄18岁以上,且有清楚的意识,经过当地医院检查口腔真菌涂片结果确诊口腔真菌感染。
并且60例患者均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已排除有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的过敏史,而且排除不能自主漱口的患者,以及感染情况不能控制需给予大量抗菌药物等。
1.2 方法
1.2.1 所有患者均给予疾病基础治疗。
1.2.2 对照1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
20ml0.9%氯化钠注射液,漱口,一日四次,持续七日。
1.2.3 对照2组给予碳酸氢钠治疗
20ml2.5%碳酸氢钠,漱口(配置方法:500ml0.9%碳酸氢钠注射液配合50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一日四次,持续七日。
1.2.4 研究组给予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治疗
20ml2.5%碳酸氢钠,漱口,一日四次(配置方法与对照2组相同);200mg 氟康唑,口服,一日一次(首次400mg 氟康唑)持续七日。
1.3 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均持续治疗七日,并且将相关的数据资料收集整理,治疗结束后,三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分为治愈、好转、无效。
①治愈:口腔真菌涂片(-),口腔内的白色斑块恢复正常;②好转:口腔内的白色斑块范围降低>50.00%;③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变化或者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分析数据,使用(±s )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 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并进
行χ2
检验,
P <0.05表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1组以及对照2组,
P <0.05;对照2组明显优于对照1组,
P <0.05。
见表1。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1组以及对照2组对比,
P >0.05。
见表2。
探析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郝文娟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郝文娟口腔诊所,新疆 乌鲁木齐)
摘要:目的 探析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自本医疗机构2014年到2016年期间收治的口腔真
菌感染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通过盲选平均分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是对照1组,对照2组,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疾病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1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对照2组给予碳酸氢钠治疗,研究组给予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治疗。
并且将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接受治疗七日后,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 <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P >0.05.。
结论 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碳酸氢钠;氟康唑;口腔;真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R781.54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7.29.050
本文引用格式:郝文娟.探析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9):82-83.
治疗前三组患者口腔内的白色斑块情况对比,P >0.05;治
疗后,研究组口腔内白色斑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1组以及对照
2组,
P <0.05。
见表3。
·药物与临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年第17卷第29期
83
投稿邮箱:sjzxyx88@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口腔真菌感染[1,2]
的诊断指标主要是依据口腔内的白色斑块面积变化。
若口腔真菌感染患者口腔内的白色斑块面积越大,表示病情严重;同时,临床上对于口腔内的真菌生殖环境的主要指标主要是依据口腔内的PH 值变化。
若口腔真菌感染患者的口腔内PH 值越低,表示口腔环境适合真菌生
长繁殖[3,4]。
临床上对于口腔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碳酸氢钠
和氟康唑。
碳酸氢钠[5,6]
是可以使口腔内环境以及PH 值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使真菌生长繁殖受抑制,阻断其生长繁殖。
氟
康唑[7,8]
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属于三唑类药物。
氟康唑可以有效阻断机体内麦角固醇的合成,使口腔内的真菌受破坏,从而起到有效抗真菌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蒋俊发,张一兵,石巧云,等.碳酸氢钠与氟康唑联合治疗口腔真菌感
染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8):1840-1841.[2] 纪晓霞,韩正贵,李华,等.制霉菌素与氟康唑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效
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5):1061-1063.[3] 方溢云.碳酸氢钠治疗呼吸机治疗后引起的口腔真菌感染临床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8):4137-4138.[4] 朱雪娟,丁俊琴,严丽,等.不同口腔护理液在预防肝移植患者术后口
腔真菌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8):50-50,51.[5] 李文双,李红宾,王艺,等.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和带菌流行病学及危
险因素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6,38(6):401-408.[6] 李玲,徐峰,鞠博,等.肿瘤患者口腔感染真菌分布与药敏分析[J].中华
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9):4465-4466.[7] 赵云,孙爱莲,何福芹,等.氟康唑漱口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
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5):362-365[8] 路军.口腔念珠菌病的诊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
版),2013,13(23):76-76.
丁苯酞软胶囊是人工合成的消旋体,在临床中是用于治
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首选药。
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是:(1)重建缺血区微循环,对缺血区血流灌注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2)保护线粒体功能,使得脑缺血耐受程度不断增加;(3)对患者的能量代谢能够进行改善,使其代谢产物引起的生理、病理过程显著减少。
并且,其在患者体内还能起到解除微血管痉挛的作用,对血小板聚集起到抑制作用,阻碍血栓素的形成,使体内自由基的清除速度变快,对病情发展能够起到控制作用,同时,保护患者受损的
神经元,修复其神经功能[8]。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 评分、ADL 评分与MoCA 评分都显著的好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
总之,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安全可靠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朱建忠,徐雪,梁颖茵,等.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
新医学,2012,43(7):490-492.[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29(6):379.[3] 王玉梅.丁苯酞与依达拉奉配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32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95-96.[4] 王永会.双抗加他汀联合丁苯酞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57.[5] 刘永刚,许云鹤,赵静,等.丁苯酞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22(5):340.[6] 包华,赵秀杰,郑晓明,等.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4):88.[7] 刘旭升,曾德华.尼莫地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55(12):100.[8] 李延可,刘宁,陈江君,等.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
(2):254.(上接第80页)。